小学生春节手抄报图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春节手抄报图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春节手抄报图片

小学生春节手抄报图片范文1

如今的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为了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大部分教师还是没有把学生从繁琐机械重复抄写中解脱出来。语文家庭作业书面作业多了,机械训练多了,既不能丰富生活积累,培养创新思维,更不能很好地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所以我们布置语文家庭作业应该讲究形式多样化。既要有书面的,也要有口头的,既要有动脑思考的,也要有观察生活的,既要有语文活动的,也要有将语文学习与其他各门学科交融的。在少教多学的语文课题研究中 ,我们就小学高年级家庭作业多样化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让学生乐于接受,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

一、高年级家庭作业应在生活实践上有突破

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把家庭作业设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将生活充实到学生的家庭作业中,就为语文家庭作业注入了新的内涵,赋予作业新的生命。要改变传统的家庭作业的内容,就要布置一些与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具有时代气息的作业。如教学《鸟的天堂》前,我按照导学案布置了一道“我是小小导游”的家庭作业。我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解说词,然后让学生在家里做演讲准备,为学生课堂小组交流做准备。这样的家庭作业,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把生活与课本知识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同时也为学生习作提供了素材。又如教学学校地方教材《最美家乡油菜花 》时,我精心设计了“挑战节目主持人”的家庭作业。我在家乡举办油菜花节之际,让学生利用放学后时间或周末去油菜花旅游地踏青、赏花,了解当地土特产并拍成图片;再让学生分成小组将收集到的资料、图片或实物进行展示;然后让学生在家里尝试做节目主持,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准备。因为学生参与了这些有趣的体验式活动,课堂中的学生参与意识浓厚,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高年级家庭作业在学生自主上应有所选择

对于层次不同的学生,应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因此,在小学语文课改实践中,我在设计家庭作业时克服了以前的硬性作业,避免了“一刀切”,设计了“阶梯式”家庭作业。教师在设计时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家庭作业,针对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他们的差异和个性特点,设计不同等级的作业,给予学生自由选择作业的空间。例如教学《北京的春节》后,我给学生设计了如下作业内容:1.查阅资料,你了解了哪些民族的什么风俗?2.拓展性阅读:仔细品读梁实秋和斯妤笔下的春节,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3.课后作业:(1)习作《家乡的春节》。春节刚刚过去,鞭炮声还回响在耳边。大家一定还有很多美好的回忆。那么,请大家课后都来写写属于自己的春节。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要写出自己的特点。(2)办一期民风民俗的手抄报。我给同学提出学习要求:以上三题作业,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至少一道题的家庭作业自主完成。

三、高年级家庭作业应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小学生春节手抄报图片范文2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意,意义深远。学生要学会“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就得学会必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会收集与整理资料,会在研究中与他人合作与交流。这是一个与“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相关的内容,也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内容。

一、学会必要的科学研究方法,让探究成为习惯

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严格来说,它是让学生以模拟科学探究的方式来进行学习。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呢?每一学习阶段应该达到什么要求?教师指导重点在哪儿呢?笔者做了以下的尝试。

1.准确把握课标,细化教学目标,落实教学要求

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内涵和要求,能够促进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切实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但是课标是培养儿童的大目标,它必须通过具体的主题活动来实现。纵观几个版本的教材和教师指导用书,主题活动教学目标的制定均比较宽泛,如果教师把那些目标当成教学目标,就容易把握不准,产生偏颇,或拔高或降低要求,这样也就无法很好的指导学生。

针对“养成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的学习要求,笔者尝试着对不同年级、不同主题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将学段目标进一步细化,使具体目标呈现出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例如,将“初步学习用观察方法,了解自己所关注的问题”细化为学段目标:一年级上学期,学生能观察常见事物外形,知道名称,了解有关知识;一年级下学期,学生要会观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并会用简单的图或文字记录它的变化;二年级上学期,学生能观察动植物的组成部分,探究生长秘密;二年级下学期,学生会做简单的生活小实验,探究分析其中的科学现象。教学要求分解落实到学段的不同阶段中,使学段之间的要求有衔接、有提高。教师细化课程目标,落实教学要求,制定比较切实可行的课时目标,目标明确了,设计课时教学活动、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也就水到渠成了。

2.鼓励亲历过程,促进习惯养成,提高方法掌握

探究性学习中要给学生提供进行完整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这样的活动虽然要用更多的时间,但对学生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是非常必要的。探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如果不亲自参与探究,学生就无法理解科学探究的艰难,无法体会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科学家怎样通过一次一次的尝试来解决问题的。参与探究可以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

如《秋天的发现》里“种子的探索”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留心观察,收集秋天的植物、瓜果,可采用摸一摸、闻一闻、猜一猜、比一比、分一分等游戏、竞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去观察、比较,了解其外形、特点。实践活动还可落在“找种子”这个点上,引导学生切开果蔬、剥开果实,寻找里面的种子,或者打开种子,寻找胚芽,发现种子发芽的秘密。探究活动集趣味性和操作性于一体,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总是惊喜不断,这对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学会观察方法是非常有帮助的。在探究中,学生初步理解了生命是循环往复的过程,对种子的认识也为下学期“春天的种植活动”做好了铺垫。

3.关注细节指导,增强学习有效性,提升学习幸福感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虽然小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不等同于科学家的探究活动,探究过程中许多情况也比较简化,一般要短时期完成,但学生还是得养成探究习惯、学习探究方法,学会切磋、学会质疑、学会沟通、学会交往等。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细致的指导,努力发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进展方向,并及时地进行引导,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增加探究学习的积极体验,增强学习的有效性,提升学习成就感和幸福感。

二、掌握收集资料的多种方法,让探究更真实有效

探究学了要掌握必要的科学探究方法外,能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指导学生方面,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画画写写,收集第一手的实证资料

小学阶段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能力、根据观察结果进行解释说明的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首先应鼓励他们谈论和画出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想,慢慢地,应指导他们学会记日志,把在观察、实验、测量等探究过程中的发现,简单做记录,收集第一手的实证资料。比如,种植、饲养观察、影子测量、水三态变化的小实验等。

2.走走问问,收集调查体验的过程资料

教师还可以根据课题,指导学生通过采访、调查、体验等方法,收集相关信息,了解人们对生活现象、社会问题的看法、感受。比如,浪费粮食现象的调查、本地农产品调查,又如“变化中的六一”采访家人童年“六一”的活动、“春节习俗做年糕”的亲身体验等。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在采访调查抽样的方法和数量上,一开始不要有特别的要求,最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习收集资料的办法,慢慢体验调查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3.读读想想,分析整理第二手的信息

学生还可以通过报纸、网络、杂志、画册、工具书或其他途径等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但教师如果不加以指导和要求,学生经常会把找到的资料一股脑儿拿出来,有的甚至照本宣科,交流效果通常不太好。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收集的资料加以分析整理,画出重点,交流要点,并在交流、讨论中表达自己的意见。

4.说说评评,汇报展示多样的成果

展示汇报是学习成果的交流,也是一个阶段探究性学习的总结与提升。汇报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梳理、学习方法的引导、学习过程的评价。汇报组织得好不好,关系到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任务的开展和今后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收集、整理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获取的资料。比如,利用故事、图片、音像、表演、日志、小制作、手抄报等方式展示。这样可以丰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三、倡导合作探究学习,让探究成为快乐体验

合作探究学习是《品德与生活》课中经常采用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双边和多边活动。学生不仅能亲自参与,研究探索,还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产生积极体验。这一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形成初步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和方法。

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教材二年级“了解我的身体”这一主题,要求学生能了解自己身体内部、外部的特征,列举出身体的几个重要器官。平时教学,我们通常会采取利用图书、图片介绍与交流的方法,这样学生虽然能获取些相关知识,但枯燥地看图,轻描淡写地讲解,会忽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性。如果采用量一量、比一比、吹一吹、摸一摸、听一听等形式,让学生亲自体会和感受,这样的设计虽然学生参与性增强了,活动兴趣一定程度上被激发了,但活动容易流于形式,容易停留在热闹的表面上。

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自己身体的兴趣和热情,主动去探究保护身体的一些要领呢?经过对照课程标准,反复学习教学要求,笔者决定尝试着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开展这次学习活动。

1.确保主体地位,全程参与,收获感性认知

课前,布置学生回家了解身体各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可查找图片资料、询问家长、看影像资料等,做好铺垫。课堂上,利用画手印、互相量、合作画、总结评价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例如,学生互帮互助完成身体测量,探究藏在身体数字中的秘密,使他们对身体的探究始终保持积极主动。通过实践、体验,亲身感受,学生对身体相关知识的了解更感性,也沉浸在属于自己这一串串具体而又陌生数字的惊喜和快乐中。

2.细致分解任务,切磋磨合,提升合作技巧

教学中,要由浅入深地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初步学会分工合作的方法,懂得有问题可以通过协商和进一步寻求帮助、查找资料来解决。第一阶段探究任务“画人体图”,教师做了细致的指导,让学生明确分工及要求,分组讨论每个人的职责。各小组分头行动,当模特的,画轮廓的,查资料的……然后一起讨论如何画器官、作注解。在画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经常会因为意见不统一而苦恼,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学会协商,共同寻找解决的方法,并循环地进行反馈和指导,不留痕迹地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切磋、学会质疑、学会沟通、学会交往,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

3.强调整体评价,杜绝游离,体悟归属

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异质同组”原则分组,将能力强弱的学生搭配在一组,强调以组为单位的评价方式,进行活动的开展。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 给予适时的指导和帮助。尤其要关注“弱势群体”,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注意巡视指导,避免有学生没事干,中途“休息”“开小差”的情况。指导小组长及时调整任务:轮廓线画好了就帮助涂颜色,名称标注清楚了就帮忙查资料等,让全班的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不能让少数能力强的学生做示范性表演,多数人当观众。自始至终,每一个学生都有探究任务是评价标准之一。学生在这样的集体探究活动中将更容易产生归属感、幸福感。

4.信息交汇枢纽,有效点拨,推动探究进程

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利用小组教学,组织学生讨论合作中的困难,在互相启发中寻找合作方法,及时为小组探究活动问诊把脉;组织小组互相观摩“人体图”,每组请一个代表上台介绍合作情况,包括成功的、不足的地方;鼓励学生针对器官、保护等进行提问,互动学习。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在开展探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注意转变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小组合作活动中,并沉浸在其中,让学习快乐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