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设施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设施设计范文1
关键词:涂装车间 喷漆室 二甲苯 线型感温电缆 气体灭火系统
中图分类号:TU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c)-0241-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特别是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现如今世界最好的涂装设备和工艺已然在我国内出现了。其单层建筑面积大,楼层较高,内部空间不易分隔,生产工艺复杂,设备造价昂贵,且由于在涂装车间中喷漆工艺的存在,使得涂装车间成为正常四大工艺车间(冲压、焊接、涂装、总装车间)中最为危险的车间。而在国内中引进的涂装线和现有的自行设计建造,都跟工艺设备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也与车间内的消防设施配置和火灾危险性等级划分也有关联,现行消防规范未能作出详细明确规定。本文从有关消防规范出发,分析了涂装车间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在满足规范要求和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探讨了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消防设施的设计。
1 涂装车间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涂装车间的整体生产火灾危险性,是关系到车间消防设计安全、经济和适用的首要问题。涂装车间不同工段工艺的火灾危险性也不尽相同。其中打腻子、前处理以及电泳等工序都占涂装车间比例很大,这些主要是在水中作业,所用原料中包含的可燃物很少,故而火灾的危险性能很低,属于丁、戊类型的生产。而甲、乙类型的易燃物品需要使用喷漆室和油漆调配存放间来存放,例如有机溶剂、油漆等,火灾的等级系数是甲、乙类别的。
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以下简称《建规》)第3.1.2.2条:对于油漆(涂装)车间,当满足“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当运用封闭喷漆工艺技术时,封闭喷漆的空间内一定要保持负压,同时油漆工段要设置成自动抑爆系统或者是可燃气体走动报警系统,并且在防火分区面积中油漆工段要占其面积比例小于等于20%”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部分确定。
涂装车间内,水帘、水旋喷漆室、文氏都是喷漆设备,并且通风系统处于完备状态,一般都是钢制全封闭设备,室内负压就可以通过调节来保持,同时照明的灯具和电气设备等方面都采用防爆措施,并设置可燃气体浓度的报警系统。在车间的一定范围内,其中在喷漆、晒干与烘干设备、流平设备、尤其调配存放间这些在内的面积总和,在全车间面积中不超过20%。当这些条件都满足时,涂装车间的火灾危险性可按照丁、戊类确定。
当然也有个别零部件涂装车间不能满足上述要求而被应定性为丙类(如保险杠等塑料件涂装车间),此时,整个车间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以下简称《火规》)应为二级保护对象,整个车间应设置火灾探测器,考虑到这种情况非常少见,这里不做讨论。
根据上面的结论可以知道,在条件免租的情况下,涂装车间一般是按照丁、戊类型的火灾危险性能来确定比较好。
2 电气消防设计
2.1 系统保护对象等级划分
确定了涂装车间的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我们就可以根《火规》确定保护对象等级。经查阅现行规范,《火规》未明确涂装车间的保护对象等级。但考虑到水淋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手动报警按钮、警报装置等车间设置的消防设施,所以说在车间消防系统使用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控制功能和监视管理都对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2.2 探测报警区域设置
喷漆室在工作时会有漆雾长时间弥漫在空气中,如果选用火焰探测器,容易发生漆雾堵塞探测器发生误报的情况。而烘干段的热量容易传递到晾干段,温度容易超过普通感温探测器的工作温度。在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后,涂装车间喷漆间、注蜡间、修补喷漆室内部一般采用线型感温电缆作为其火灾报警元件。
调漆间储漆间内主要存放漆液和稀释剂,易燃液体的燃烧特性是起火迅速,燃烧初期烟雾较少,温度上升较快,采用感烟或感温探测器反应不够及时灵敏,因此调漆间储漆间的可采用防爆火焰探测器。
可燃气体浓度探测也是现在常用的火灾报警手段,它属于预报警装置。涂装车间的漆雾和稀释剂的主要成分是二甲苯,比重比空气重,可燃气体探测器安装高度一般为距地坪0.3 m以下。探测器安装在喷漆室和调漆间内,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安装在消防控制室等有人值班的地方。
一般而言,涂装车间生产线的注腊间、修补喷漆室、喷漆室内部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探测器和防爆感温电缆,感温电缆动作温度为60 ℃;喷漆室上方车间顶棚上设置感温探测器;储漆间、调漆间内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探测报警器和防爆火焰探测器;烘干室、燃烧器和空调送风机组附近设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探测报警器。
2.3 警报装置设置
喷漆室、调漆间及储漆间内设防爆声光报警器,该区域发生火灾时发出警报,通知人员撤离;车间内应设置消防广播音箱,火灾时可播放语音报警信号。涂装车间是一个噪音很大的场合,可参考规范要求,当环境噪音大于60 dB时,警报装置的声压应超过其环境噪音15 dB以上。建议对于本底噪音很大的场所如调漆间、储漆间、喷漆室、注蜡室、喷蜡模组等爆炸危险场所设置室内防爆警铃。
2.4 手动报警装置设置
按照《火规》规定,手动报警按钮设置应满足每个防火分区至少设置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步行距离,不大于30 m。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设置在明显和便于操作的部位,安装在墙上距地(楼)面高度1.3~1.5 m处。车间内消火栓按钮采用智能编码消火栓报警按钮,可以直接手动启动消火栓泵并返回启动信号,又能上传按钮地址至消防控制中心。
2.5 消防通信装置设置
消防控制中心需设119外线电话,发生火情后可直接拨打消防接警电话;其它重要部位如消防水泵房、变电所、风机房、中控室、电梯机房等处设消防专用电话分机;手动报警按钮上带有消防电话插孔,消防人员可通过消防插孔电话与消防控制中心联络。
3 灭火系统设计
可以说汽车工厂涂装车间可以用到几乎所有的灭火手段。车间的灭火方式计有:消火栓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雨淋自动灭火系统、水幕系统。
3.1 喷漆室的灭火系统选择
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喷漆室内可燃气体二甲苯的最高允许浓度远低于其爆炸下限浓度值,一般情况下喷漆室不可能发生二甲苯气体火灾。在已发生的涂装作业火灾原因中,多数的火情是由于维护管理、电气故障、违章作业或修补焊割引起固形物燃烧,只有少数火灾是由于喷枪过于接近喷件或容器没有接地引起静电火灾,导致漆雾或漆渣等着火。理论分析和火灾实例均已表明,绝大多数的喷漆室火灾均为固体表面火灾。《建规》第3.1.2条条文说明对涂装喷漆工段只要求对喷漆部位设置自动抑爆系统和可燃气体浓度报警系统,并没有要求设置自动灭火系统特别是气体自动灭火系统的规定。由此可见案规范要求对于喷漆工段,控制可燃气体浓度以达到防爆抑爆的目的是首要的安全措施。
从喷漆室设备本身结构而言,无论水帘、水旋喷漆室或文氏喷漆室,由于其要求强制排风和开式循环供水的特征,设备底部均有较大面积的开口,无法形成气体灭火系统扑灭火灾时所要求的基本封闭空间,这其实是与气体火系统设计规范的要求相违背的。气体自动灭火系统装置,因其特殊的性能、复杂的控制和较高的压力要求,从材料、加工技术到安装调试都必须符合严格的技术标准,因而造价均大大高于一般灭火系统,重新灌装、日常维护保养等费用也远较其他灭火系统高。建议在喷漆室灭火系统的配置上,根据喷漆室火灾的性质和投资、资源情况以及当地消防主管部门的意见,在气体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系统、水喷雾系统、可移动式灭火器系统中酌情选用。
喷漆室上方车间楼板上可设置雨淋自动灭火系统,保护厂房结构不受影响。
3.2 自动喷涂设备的灭火系统选择
自动喷涂技术能提高表面涂装的质量,并使生产效率大幅提高。随着自动喷涂设备使用越来越普遍,而该类设备多依赖进口、造价昂贵、控制复杂、自动化程度高。因此,自动喷涂设备的灭火系统必须达到到反应迅速、洁净灭火的要求。
自动喷涂设备的消防保护通常是在喷涂设备上附属配制一套独立的气体灭火局部应用系统,接在自动喷枪(杯)进口,发生火灾时,根据报警信号进行自动控制切换,喷枪(杯)自动喷出灭火气体,将自动喷涂设备笼罩,隔绝空气,以达到保护自动喷涂设备的目的。该套灭火气体供给系统只保护自动喷涂设备,能独立自行实现报警和灭火一系列动作,可将报警信号反馈至消防控制中心。
3.3 油漆存放及调漆间的灭火系统选择
涂装车间的油漆存放间和调漆间,一般只存放24~48 h的漆料和溶剂。《建规》第3.1.2.2条条文说明中也给出了甲类溶剂的最大存放量的参考量为100 L。由于管理不善、可燃物较多或通风不良等原因,可使室内挥发的大量溶剂和蒸气因静电打火或其他火花而引起爆炸火灾。该室内除按照《建规》一般要求设置消火栓和灭火器外,还必须设置可燃气体浓度自动报警系统和单独配置的自动灭火装置。考虑成本造价原因,也可选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4 输入输出模块设置及其联动对象
涂装车间的水流指示器、防火风阀、湿式报警阀、雨淋阀组压力开关、信号阀等加装输入模块,这些设备的任何情况都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监视下工作。对下列组件加装输出模块:气体灭火系统的放气电磁阀、雨淋阀组的泄放电磁阀、空调送风机、非消防电源断路器、防排烟风机、喷淋泵、消火栓泵、消防广播、电梯等,在火灾情况下,使其接受消防联动控制。
火灾报警主机接收到报警信号后,在自动状态下,报警灭火控制器即发出声、光信号,同时发出联动指令,关闭连锁设备,经过一段延时时间,发出灭火指令,打开启动阀释放启动气体,启动气体通过启动管道打开相应的选择阀和容器阀(瓶头阀),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在保护区域门口设有紧急启停按钮,既可在报警线路出现故障时人工紧急启动系统灭火,又可在误报时,及时切断阀门电源及气源,避免误喷产生的浪费。需要注意的是气体灭火需要两种不同的探头或两路独立的探测线路都报警才能放气灭火,这也是一种避免误喷的手段。
烘干室外底部、喷漆室内部等处设置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系统一般采用湿式系统闭式喷头。发生火灾时,喷头受热爆裂,管道内水压降低流动,水流驱动水流指示器动作,信号通过消防输入模块送至消防主机。同时湿式报警阀延时器充满水后,压力开关动作,启动喷淋加压泵,喷头喷水灭火。喷淋加压泵也能通过设在消防控制室内的手动启停按钮直接控制。
喷漆室上方车间楼板上设置的雨淋自动灭火系统,雨淋系统设置开式喷头。发生火灾时,当感温探测器报警后,经消防控制中心确认后应联动相应设备,并开启着火分区雨淋阀组上的电磁阀,雨淋阀控制腔泄压,雨淋阀动作,同时供水管路压力骤降,压力开关动作,触点信号通过输入模块送至消防主机,同时直接将起泵信号送至喷淋泵控制柜,联动喷淋加压泵启动,喷头喷水灭火。
涂装车间火灾自动报警保护区域内的探测器也会发出报警信号,经消防控制室确认后,启动该区域内的声光报警器应提醒人员撤离,并启动相关区域车间内的消防广播,切断非消防电源,关闭送排风风机、防火阀,生产线停止运转。其它诸如电动排烟天窗、防火卷帘、电梯等设备也应在发生火灾时,通过模块联动开启和降至底层。涂装车间与其他它如焊接、装配等车间因工艺要求有连廊连通时,在连廊区域设有水幕系统划分防火分区防止火灾蔓延,水幕系统的工作机理与雨淋系统相同不再详述。
5 结语
至此我们对汽车工厂涂装车间的消防设施设计应该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尽量遵循这些原则。当然每个项目都有其自身特点,在实际设计中我们应与相关专业紧密配合,深刻理解其内在原理后才能着手设计,不能生搬硬套。
参考文献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S].
设施设计范文2
【关键词】路面排水设计施工
中图分类号:TU99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当前的公路由降雨形成的路面水膜影响车轮与路面的接触,车辆高速行驶,易使车轮产生液面滑移,影响安全,因而,为确保公路路面具有良好的使用质量,延长共使用寿命,保持路面稳定和强度,保证行车安全,必须完善公路路面排水系统的设计与施工。
一、路面排水的目的与意义
根据水源的不同,影响路基路面的水流可分为地面水和地下水两大类,与此相适应的路基排水工程,则分为地面排水和地下排水。
水对路面的危害可以表现为:降低路面材料的强度,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和路肩处造成唧泥;对于沥青路面,水使沥青从石料表面剥落造成各种病害;移动荷载作用下引起的唧泥和高压水冲刷,造成路面基层承载能力下降;在冻胀地区,融冻季节水会引起路面承载能力的普遍下降。
路基排水的目的是为了保持路基路面常年处于干燥状态,确保路基及路面具有足够的强度与稳定性。
路基设计时考虑将影响路基稳定性的地面水,排除和拦截于路基用地范围以外,并防止地面水漫流、滞积或下渗。对于影响路基稳定性的地下水,则应予以隔断、疏干和降低,并引导至路基范围以外的适当地点。
路基施工中应校核全线路基排水系统的设计是否完备和妥善,必要时应予以补充或修改,应重视排水工程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路基养护中对排水设施应定期检查与维修,以保证排水设施正常使用,水流畅通,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路基排水条件。
二、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
(1)排水设施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讲究实效、注意经 济,并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和自然水系。一般情况下地面和地下设置的排水沟渠宜短不宜 长,以使水流不过于集中,作到及时疏散,就近分流。
(2)各种路基排水沟渠的设置,应注意与农田水利相配合,必要时可适当地增设 涵管或加大涵管孔径,以防农业用水影响路基稳定。路基边沟一般不应用作农田灌溉渠 道,两者必需合并使用时,边沟的断面应加大,并予以加固,以防水流危害路基。
(3)设计前必须进行调查研究,查明水源与地质条件,重点路段要进行排水系统 的全面规划,考虑路基排水与桥涵布置相配合,地下排水与地面排水相配合,各种排水 沟渠的平面布置与竖向布置相配合,作到路基路面综合设计和分期修建。对于排水困难 和地质不良的路段,还应于路段防护加固相配合,并进行特殊设计。
(4)路基排水要注意防止附近的山坡的水土流失,尽量选择有利地质条件布设人 工沟渠,减少排水沟渠的防护与加固工程,对于重点路段的主要排水设施,以及土质松 软和纵坡较陡地段的排水沟渠应注意必要的防护和加固。
(5)路基排水要结合当地水文条件和道路等级等具体情况,注意就地取材,以防 为主,既要稳固适用,又必须讲究经济效益。
(6)为了减少水对路面的破坏作用,应尽量阻止水进入路面结构,并提供良好的 排水措施,以便迅速排除路面结构内的水,亦可建筑具有能承受荷载和雨水共同作用的 路面结构。
三、路面排水设施设计与施工
1、中央分隔带排水
主线公路设超高路段的路面排水,以及中央分隔带内的表面水,由中央分隔带排水设施排除。中央分隔带排水设施类型的选用,要根据地区特点、分隔带宽度、分隔带的构造形式以及需要绿化栽树等因素确定。
高速公路路面汇水面积大,中央分隔带较宽,表面种植绿化,可设地下纵向排水渗沟,排水渗沟两侧及底面可用抹砂浆、涂沥青、粘贴土工布封闭。每隔60m设置横向排水管与纵向排水管联接,将水引至路基边坡外。横向排水管直径一般采用直径为 11.6cmPVC管,在设置超高段时采用直径为 36cmPE管,管底纵坡不小于 1%,出口应采用防护措施。
中央分隔带排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按要求首先施工横向排水管,然后再施工纵向排水管。
(2)中央分隔带纵向排水设施,在底基层或基层完成后,均可按设计图纸尺寸在中央分隔带内放线开挖梯形槽。
(3)梯形槽开挖完成后,将底部、侧壁和路槽顶至与底基层相接部分(两侧各长 35cm)用 M10水泥砂浆抹面,主要以调平为主,厚度控制在 2cm左右。
(4)抹完水泥砂浆后,在砂浆表面均匀涂刷一层 70号热沥青(要求加热至130~140℃),沥青涂用量要求为 1.5Kg/m2,待温度降至 70~80℃时及时将防渗土工布带膜的一面与沥青表面粘贴密实。因温度要求,每段涂刷沥青、粘贴土工布施工长度宜控制在 10~15m之间,逐段延伸。
(5)土工布下料宽度应满足设计图纸要求,纵向段与段之间搭接用土工布胶粘结,在有横向排水管的位置,剪挖一直径 15cm圆洞,将横向排水管露出。
(6)粘贴防渗土工布后,及时布设内径 10cm双壁打孔 HDPE纵向排水管,在纵向排水与已埋设横向排水管交叉处,清除管内杂物,用三通将纵、横向排水管联结妥当,并用 C10砼包封,包封尺寸长 40cm×宽 40cm×深 30cm。纵向排水管周围用碎石包封。
(7)布设透水无纺土工布后,可用洒水车浇水测试纵、横向排水管的排水效果,对不出水路段应查明原因,返工处理。
(8)经测试通畅后,在透水无纺土工布上,回填中央分隔带种植土,盖至底基层或基层顶面,要求压实度达到 85%以上。
五、超高段中央分隔带集水槽
设置超高段的中央分隔带的集水槽,一般可用砼预制件、现浇砼或浆砌片石砌筑。集水槽上设置具有漏水功能的盖板。沿集水槽 60~80m设置集水井(120cm×120cm×150cm)。
在对应集水井的部位设置横向排水管,通过横向排水管将集水井内的水排出路基外。横向排水管采用内径为 30cm,壁厚 3cm的高密度氯乙烯(PE)管,横向接头应密封严实,不漏水,横向排水管底座用 C15号砼做基础,砼基础呈 U字形将 PE管半包围。横向排水管与路基边坡急流槽的结合处急流槽底做成现浇砼,以提高抗冲刷能力。
2、路肩排水
路肩排水设施主要由拦水带、急流槽和路肩排水沟组成。高速公路宜在紧贴硬路肩部分设立拦水路缘石,拦水路缘石一般采用砼预制块,拦水路缘石高出路肩 12cm,顶宽 8~10cm。在适当长度内(20~50m)设置簸箕配合急流槽将路面积水排于路基之外。路肩排水设置的纵坡应与路面的纵坡一致。当硬路肩汇水量较大时,可在土路肩上设置“U”形砼预制构件砌筑的排水沟,沟底纵坡同路肩纵坡,并不小于 0.3%。
排水盲沟首先要铺设二布一膜防渗土工布,靠近路基边坡一侧设置 C20号无砂砼块铺砌或现浇,其断面呈直角梯形,高 10cm,上宽为 20cm,下宽为 35cm。
在其与基层中间铺设 10cm厚,粒径为 0.5~1cm的碎石垫层,在碎石与无砂砼顶上铺设透水土工布一层。及时将影响沥青路面的水排出。为使景观优化,在透水土工布上回填种植土,种植花草。
3、边沟
边沟设置在路肩外侧或低路堤坡脚外侧,用以汇集和排除路面、路肩、边坡及流向路基的小量地面水。边沟的断面形式有梯形、矩形、浅碟形等。路堑边沟设置矩形边沟和浅碟形边沟,当挖方高度大于 6m时,可选用 100cm×80 cm;当挖方高度小于 6m,大于 2m时,可选用 60cm×60 cm。当挖方高度小于 2m时,可选用浅碟形边沟。
一般路堤宜采用梯形,在场地宽度受到限制时,可用石砌矩形。石质路堑边沟可做成矩形,积雪、积砂路段宜做成流线形。梯形边沟的内侧边坡一般为 1:1~1:1.5,外侧边坡与路堑边坡相同,有碎落台时外侧边坡与内侧边坡相同。选用梯形边沟时,宜采用上口宽 60cm,上口宽 100cm,高 80cm。矮路堤可选用浅碟形边沟。
高速公路的边沟断面应大一些,其深度和宽度可用 0.8~1.0m。在满足排水功能的同时,尽量使路区内景观得到优化。
边沟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边沟用于石质挖方段时,在边沟外侧设反滤土工布为 40*50cm,同时设置直径为 10cmPVC管泄水孔。靠近路面一侧设置直径为 6cmPVC管泄水孔。泄水孔间距均为 5m。
(2)挖方段高度均指最大深度,同一挖方段选用一种断面形式边沟。
(3)路堤靠山一侧的坡脚应设置不渗水的边沟。
(4)为了防止边沟漫溢或冲刷,在平原区和山岭重丘区,边沟应分段设置出水口,多雨地区梯形边沟每段长度不宜超过 300m,三角形边沟不宜超过 200m。
(5)平曲线处边沟施工时,沟底纵坡应与曲线前后沟底纵坡平顺衔接,不允许曲线内侧有积水或外溢现象发生。根据地形特点设置出水口,形成分段排水体系,曲线外侧边沟应适当加深,其增加值等于超高值。
(6)边沟的加固:高速公路土质边沟应全断面进行浆砌片石、水泥砼预制块防护加固;采用浆砌片石铺砌时,砌缝砂浆应饱满,沟身不漏水;若沟底采用抹面时,抹面应平整压光。
4、截水沟(天沟)
设置在挖方路基边坡坡顶以外或山坡路堤上方的适当处,用以截引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面径流,防止其冲刷和侵蚀挖方段和路堤坡脚,并减轻边沟的泄水负担。地面岩石和坡面不怕冲刷的路段,可不设置截水沟。截水沟断面的形式一般为梯形,当地面横坡较陡时,可做成石砌矩形。
截水沟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截水沟的位置在无弃土堆的情况下,其边缘离开挖方路基坡顶的距离视土质而定,以不影响边坡稳定为原则。一般土质至少应离开 5m,对于黄土地区不应小于 10m并应进行防渗加固;路基上方有弃土堆时,截水沟应离开弃土堆坡脚 1~5m,弃土堆坡脚离开路基挖方坡顶不应小于 10m。
(2)山坡上路堤的截水沟离开路堤坡脚至少 2m,并用挖截水沟的土填在路堤与截水沟之间,修筑向沟倾斜坡度为 2%的护坡道,使路堤内侧地面水流入截水沟排出。
(3)截水沟长度超过 500m时应选择适当地点设出水口,将水引至山坡侧的自然沟中或桥涵进水口,截水沟必须有牢靠的出水口。
5、渗沟
A、填石渗沟的施工要求
(1)填石渗沟通常为矩形或梯形,在渗沟的底部和中间用较大碎石或卵石(粒径 3~5cm)填筑,在碎石或卵石的两侧和上部,按一定比例分层(层厚约 15cm),填较细颗粒的粒料(中砂、粗砂、砾砂),做成反滤层,逐层的粒径比例,大致
按 4:1递减。砂石料颗粒小于 0.5mm的含量不应大于 5%。用土工布包裹有孔的硬塑管时,管四周填以大于塑管孔径的等粒径碎石、砾石,组成渗沟。顶部作封闭,用双层反铺草皮或其它材料(如土工合成的防渗材料)铺成,并在其上夯填厚度不小于 0.5m的粘土防水层。
(2)填石渗沟的埋置深度,应满足渗水材料的顶部(封闭层以下)不得低于原有地下水位的要求。当排除层间水时,渗沟底部应埋于最下面的不透水层上。在冰冻地区,渗沟埋深不得小于当地最小冻结深度 0.2m。
B、管式渗沟的施工要求
管式渗沟适用于地下水引水较长、流量较大的地区,当管式渗沟长度为100~300m时,其末端宜设横向泄水管分段排除地下水。管式渗沟的泄水管可用陶瓷管、砼、石棉、水泥或塑料等材料制成,管壁应设泄水孔,交错布置,间距不宜大于 20cm。渗沟的高度应使填料的顶面高于原地下水位。沟底垫枕材料一般采用干砌片石。
结束语
在设计中应吸取国内外高速公路路面排水成功经验、教训,根据高等级公路的使用情况、沿线自然条件,按需要合理选择路面排水形式(即集中排水还是分散排水),以提高排水设施的最终使用效果,减少不必要的工程浪费。
在路面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监控,严禁低温下铺筑路面,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防水层、上封层、下封层或透油层。在安装路侧拦水缘石或中央分隔带缘石时,应按规范进行施工,并在路面与缘石接触部分涂抹粘层油,使路面与缘石紧密结合,这是防止路面水下渗的重要部位。
参考文献
[1] 李鸿伟.浅谈公路路基排水施工技术[J].技术与市场. 2011(08)
设施设计范文3
关键词:昙华林艺术区;公共设施;设计原则
1 昙华林艺术区概述
湖北美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暨昙华林艺术区是以原创艺术设计为导向、传播艺术理念、弘扬艺术文化、推进艺术设计国际化进程为主题,将其建成集科研、商务、教育、会展、交流为一体的国际性、体验式、创新型的艺术设计创意产业园。
2 园区内公共设施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功能上的问题。昙华林艺术区内有很多公共设施年代久远,已经不能满足现在人们的需要,不能充分地方便使用者。(2)布局的问题。园区内的公共设施相对较少,分布也十分不合理,不利于发挥其功能。例如,湖边开敞式的座椅的分布是非常不合理的,对于使用者来说,隐蔽的空间显然更加吸引人。(3)系统设计的问题。公共设施种类、性质和功能复杂多样,但是它们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目前园区内的公共设施缺乏这方面的考虑,如垃圾箱就有塑料的和铁质的两种不同的材质和形态。(4)文化特色的问题。昙华林艺术区是在原湖北美术学院基础上创建的,代表的是美院的精神和文化,园区内的公共设施作为整个园区环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当然应该体现出那种朴实厚重、不喧嚣不浮华,内敛的艺术品质。
3 园内公共设施设计必要性
(1)公共设施是必备的物质条件。人群的活动不仅仅来自于天气、场所这种户外空间因素的影响,也来自于物质条件的影响,物质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活动频率,拥有良好的物质条件的城市空间,大量的人群会在此驻足、玩耍。反之亦然。
公共设施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户外活动需求而被设计出来的,作为户外物质条件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公共设施的优劣也影响人们活动,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在一个没有公共设施的城市里,那将是一幅这样的景象:人群车辆没有秩序,垃圾满街,晚上漆黑一片……在这样的环境中,没有条件也没人愿意去做一些自发性的活动。
昙华林艺术区内的公共设施应该是备受关注的,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它的交通、学习、休闲和美学欣赏等相应的功能设施就应该更完善,需要吸引人们逗留更多的时间和进行更多的户外活动。完善的导识系统方便人们对园区的认知,合理的座椅提供人们休息、交流,良好的交通设施保障人们的安全,适宜的小气候宜于逗留,雕塑,艺术品等设施让人放松心情,带来艺术感受。
(2)公共引导人们的行为。人们对公共设施的要求主要是两方面:一是物质上的,就是设施本身功能齐全,方便使用,二是精神上的,就是设施通过造型、色彩、材料等方面传达出来的信息来引导和规范人们更好的使用公共设施。对于昙华林艺术区来说,创造良好的户外空间,让人们更愿意去学习、交流才是最重要的。在园区的建设中可能会认为别具匠心的建筑物、纪念性的景观更重要,但是从人群的角度出发,创造一些宜人的随意性的集会地点才是最主要的。
4 昙华林艺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创造宜人活动场所。园内公共设施的使用者主要为教师、职员、学生,其次也有老人、小孩、残疾人和附近的居民,他们都有着不同的行为方式与心理状态,必须对他们的活动特性加以研究调查后,才能有针对地在设施的功能中给予充分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舒适、宜人的活动场所,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来。如何兼顾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如何使他们在使用设施时感到方便、安全、舒适、快捷,是设计师进行设计时应该考虑的因素。
(2)继承历史与创新突破的原则。园内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往往给人们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园中建筑、雕塑、景观等在形式、空间尺度、色彩,符号方面所隐藏的地域文化是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新建的公共设施如果能够很好地体现园内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就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产生文化认同感。
(3)个性与整体性结合原则。园内的公共设施设计应该体现在“文化”“创意”这两方面,这也是树立园区的整体形象和展现个性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光追求单个物体的个性是不行的,必须要体现和展示园区的整体形象,保持整个区域尺度上的整体性。
(4)功能与形式相融合的原则。功能决定形式,形式传达功能,而形式与功能的出发点都是人的使用方式。城市公共设施作为一个供人使用的公共产品,均具有一定的功能。在针对园区而设计的公共设施中功能应与形式相融合,如垃圾箱的功能是放置废弃物,但是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来表达产品的内涵也是设计的重点。
(5)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原则。技术和艺术二者缺一不可,产品设计最终要投入到工业生产中,公共设施设计也不例外,所以,在做园区公共设施的设计时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不断涌现,应该把这些新的东西融入设计中,并体现公共设施最大的价值。
5 昙华林艺术区公共设施设计具体思路
公共设施设计作为工业设计的一部分,设计程序是一样的。在针对昙华林艺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时,遵循前一节所述的设计原则,应该尽量体现出该区的艺术品位与层次,这也是树立园区的整体形象和展现个性的一个重要途径。
(1)垃圾箱设计。垃圾箱的主要作用就是储藏垃圾,同时应具备美感。垃圾箱在造型上不宜过分夸张,既要给人干净整洁和艺术感,更要便于识别和使用。在材料上选用钢材和塑料。钢材强度高,耐腐蚀,耐酸碱,抗老化,塑料方便且易清洗。整个设计要简洁,同时应与建筑的简约风格契合。
(2)公共座椅设计。公共座椅是提供人们休息,交谈等各种活动的主要设施。座椅的品质好坏与摆放位置直接影响人们的户外活动。公共座椅选用高品质磨砂质感不锈钢,一方面保证椅子坚固耐用,不易损坏,另一方面磨砂质感给人亲和舒适的感受。在造型设计上应力图简约、自然、整体。椅面与靠背的高度、长宽、倾斜度都要依据人机工学来确定,从而确保人体坐姿的舒适。
(3)导识牌设计。导识牌是城市公共信息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人的行为、提供丰富的信息,导识牌应该简洁、易懂。其安装位置要利于行人观看。导识牌选用钢木结构的材质,坚固,经济,易加工。在设计上力求简约但不简单,导识牌高度为一米六,符合人的视觉习惯,更加便于路人读取信息。
(4)宣传栏设计。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公众获悉信息的渠道可谓五花八门,宣传栏的作用不可忽视。宣传栏用钢木结构的材质,采用灰色与园区内建筑环境相协调。顶部设计一块半透明的有机玻璃,便于采光,同时也丰富了宣传栏的整体视觉感受。
6 结论
城市公共设施本身是一个涉及多种元素的复杂系统,也是城市外部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昙华林艺术区的公共设施存在的问题与设计的必要性进行了综合分析,更多的关注公共设施与园区内人们的活动习性以及活动规律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公共设施的基本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并有针对地提出相应的设计思维。虽然不能代表整个城市的公共设施设计,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共设施的设计必须从研究人的行为出发,针对地域特征,做到“人――物――环境”相融合,从而使得在此环境中的人们潜移默化地感受到城市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设施设计范文4
关键词公路;交通;设计;安全设施;
Abstract: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design of highway traffic safety facilities, the design of safety faciliti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real lif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road traffic safety facilities.
Keywords road; traffic; design; safety facilities;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安全设施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速公路景观主要成分之一, 起着充分发挥高速公路功能和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作用, 决不是高速公路的附属工程。如何做到安全设施美观大方, 与绿色环境、建筑风格协调一致, 仍然是高速公路建设与总体设计中应予充分考虑的问题之一。
1.概述
随着近几年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的加大,各地区的公路交通环境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在公路数量增加的同时,复杂的地形和道路交叉点的增多和道路限速的提高等因素都为公路交通安全带来了新的隐患。道路交通安全程度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但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有三项:道路的几何设计、使用者的安全素质以及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而其中,前两者是否能发挥作用都有着很多的不可控因素,所以,在进行当今的公路设计时,提高对公路安全设施的设计的重视程度就成了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的最有效手段。
虽然,在公路建设构成上,公路沿线的安全设施属于附属设施,但是从交通安全角度看,它却扮演者决定性的角色。交通安全设施主要包括安全防护设施、道路标志、路面标线和防眩设施几种。这些设施一方面准确、及时、充足的向道路的使用者提供道路的情况,使其从主观方面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另一方面从客观上对驾驶员的操作错误进行弥补,最大限度的保证其人身安全;另外,还要尽量排除在行车过程中一切可能出现的影响驾驶安全的因素。道路安全设施要在实际的使用中充分发挥这些作用,就要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工程学、光学、力学乃至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因素,并因地制宜的进行设计。
由此可见,公路道路安全设施的设计也是公路设计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那么下面本文就就公路道路安全设计的技术对策提出一些建议。
在进行公路安全设施设计时,设计者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所设计设施功能性是否到位。这就需要设计者明确设计目的和所涉及路段的路况,采用恰当的、综合性的方式进行道路安全保障。例如在提供道路状况方面,以道路标志为先导,使用标线引导驾驶,并辅以轮廓标和突起路标加强夜间引导功能;而在安全保障方面则以道路护栏为主,用隔离栅和防抛网防止行人、动物和杂物进入行驶范围,还要加入防眩设施以避免产生视野盲区。
2.发光标志与路用反光设施
2.1发光标志的优势与特点
荧光材料和反光膜的结合使用显著地改进了交通标志在雨雪、清晨以及黄昏等光线不足的条件下的可视性,除了荧光标示,发光标志也在我国交通工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其主要优势与特点表现在良好的识认效果、环保节能、发光不影响反光以及规劝能力较高等。首先发光标志由于其具有很强的光透性与耐候性,其识认效果是常规标志的四倍;其次发光标志具有良好的节能环保优势,不仅能够节省能耗,还能够提供行车的安全系数;发光标志总的来说是不影响交通标志的反光;最后由于发光标志能够很好地吸引车辆及行人的注意,使其具备较好的心理准备,从而大大提高规环保价值劝能力。总的来说,发光标志不仅具有良好的安全价值,同时具有环保与管理价值。
2.2路用反光设施的选用原则
首先产品的性能要具备反光强度衰减率、广角性以及抗雨天等恶劣天气的能力,能够很好地满通工程等级的需要。其中广角性是高强度发光膜的一大特点,选用高强度的反光膜可以有效地确保道路的安全性;其次各种反光膜要能够配合使用,要以反光膜的使用寿命及反光强度性能为依据;不同的地点与部位需要选用不饿哦能够性能的反光产品,做到有针对性;最后要充分考虑反光效果,尽量降低维护费用。
3.标线、标志以及轮廓标等设施的设计
3.1标志
交通工程中标志的设置应当充分为行人与车辆提供准确适时地信息,标志的支撑方式一般包括悬臂式、路侧柱式、门架式以及附着式等。其中悬臂式主要适用于道路宽且交通量大的道路;单柱式主要适用于中小型尺寸的指示标志;门架式主要适用于立交枢纽附近;附着式则多用于线性诱导标志以及车道指示标志。如果路线经过村庄时,需要设置村名标志,将村名标志置于中心路段,且标志版制作成双面版,对一些著名的大桥或隧道需要设置地名标志,而一般较小的隧道或桥可以不设。
3.2标线
标线的主要功能不仅在于引导交通,规范行为与秩序,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视线诱导效果。道路平面交叉口通常情况下,是易发交通事故的地方,因而需要设计区化交通标线,从而使人于车辆各行其道。行车道分界线主要是用来分隔同向行驶的交通流,路面中心线主要是用于分隔对向行驶的交通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行车道分界线与路面中心线都存在驾驶员在不超车或不转弯的条件下,容易跨线行驶,进而影响到对向车道的安全,所以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应当设计成突起型的标线,让车辆不能够跨越此标线,进而确保车辆各行其道,做到安全行驶。
3.3轮廓标
轮廓标是视线诱导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在于指示道路线形方向以及危险路段的位置。车辆在夜间行驶时,需要一定的通视距离,来了解道路前方的道路线形及方向,由于车辆灯光照明范围有限,要使驾驶员具有良好的通视距离,诱导其视线,轮廓标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的交通工程中,往往容易忽视轮廓标的意义,其中在一些普通等级公路都没有轮廓标设置方面的标准。所以在实际的交通工程设计中,要把轮廓标作为交通安全设施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安全保障设施,二级公路应当依据道路线形及曲线半径等设置相应的轮廓标。轮廓标的间隔最好不应大于五十米,且依据实际道路段落的情况适当加密。在设计轮廓标布设时,要考虑到从道路曲线段过渡到直线段的布设处理,进而使视线诱导具有良好的连续性,确保平滑过渡。
4.护栏及限速设置
4.1护栏设置
护栏的设置应当遵循尽可能地确保人车安全,降低交通事故,防止车辆冲出路外,诱导驾驶员视线,确保行人与车辆做到各行其道等原则。一般来说,常用护栏主要包括:混凝土、波形梁以及缆索等护栏,在实际交通工程设计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在山崖及大桥等危险地段应当使用混凝土墙式护栏,这样可以充分确保车辆不至于因失控冲出路外,所以在实际的交通工程设计中,要科学合理地考虑护栏的长度与高度及防撞等级。首先在有深沟的路边应该设置防护栏,确保车辆的安全;其次在公路填方路段路侧净区宽度内有电力铁塔或铁路等设施也要设置相应地防护栏;在一些急弯或者反向弯路等视线不清的地段应当设置防护栏诱导驾驶员的实现,增强安全性;最后如果对一些等级较高的道路,由于车辆的行驶的速度较快,设置相应防撞等级的防护栏也显得很有必要。
4.2限速设置
目前在实际交通工程的建设中,一些半幅建设的段落未能提供相应等级道路的服务标准,比如假如全幅路段的设计时速为每小时一百千米的话,半幅路段的设计时速每小时最多八十千米,在设计的设计过程中,假如只依据道路等级设置每小时一百千米的话,在半幅路段行驶的车辆一定会超速行驶。超速行驶不仅影车辆的操作的稳定性,同时尤其在雨雪等恶劣天气条件下超速行驶最容易发生二次交通事故。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静态显示的限速标志不能够适应这种情况,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采用动态的限速标志。
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日新月异,交通工程环境变得日趋复杂,交通工程安全问题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实际的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中要对标线、标志、轮廓标以及护栏进行全面合理地设计,充分考虑道路本身状况及周围的环境,真正体现“和谐交通”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刘洪启,吴云,沈涛,张巍汉.基于新理念的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景观化设计思路.中外公路.2009,01
[2]周恒军.浅议高速公路安全设施设计.科技传播.201008
设施设计范文5
康复医疗与临床医疗日益相互渗透。实践证明,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康复医疗的早期或适时介入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并显著减少后遗症;另一方面,各类接受康复医疗的患者也离不开相应临床医疗的有力支持。因此,近年来临床医疗与康复医疗相互渗透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康复设施设计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康复医疗阶段的划分
在上述背景下,为了对不同病情的患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康复医疗服务,从而达到改善康复效果和控制治疗成本的目的,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已普遍将康复医疗划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及维持期三个阶段。急性期康复主要面向急性病患者、手术后患者以及在灾害或事故中受伤人员。实践证明,在临床治疗的初期即适时介入急性期康复,不仅能提高康复效果及安全度、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质、减少后遗症及医疗事故,而且能显著缩短住院期间从而削减医疗费用。对于运动器官、脑血管、心血管等疾病,若在急性期治疗过程中或手术后及时开展急性期康复训练,还可以有效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废用综合症。恢复期康复主要面向病情稳定的恢复期患者,旨在通过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促进他们早日回归家庭与社会。维持期康复也称生活期康复,主要面向居家或居住在各类养老及疗养设施中的老人及慢性病患者。通过各类访问康复设施或通院康复设施(通常在社区内设置)来提供各种形式的在宅或通院康复医疗服务,旨在维持他们的身心机能与生活能力。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康复医疗界近几年也认识到了明确划分康复治疗阶段的重要性。例如,在脑卒中的康复医疗中已率先成功实施了“三级康复”的模式,[1]大致分别对应于急性期、恢复期及维持期三个阶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预见,该模式今后将会在中国的康复医疗中得到进一步推广。康复医疗领域不同治疗阶段的特点无疑对各类康复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建筑设计的视点,康复设施不仅具有医院建筑的基本特征,更因其治疗对象、目标、方式方法的特殊性(表1),使得其建筑设计难以套用一般医院的做法。同时,考虑到不同疾病、不同治疗阶段的康复治疗所需的空间与环境相差极大,建筑师必须对病区与康复治疗室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而中国现有的康复设施普遍存在着建设标准过低、专科特色不明显、平面布局方式单一等问题,难以满足上述要求。为此,本文通过对国外康复设施的案例分析来探讨基于治疗阶段的康复设施的设计理念与方法。
三、案例分析
现代康复医学起源于西欧和北美,在20世纪80年代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相较而言,当前美国在急性期康复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而日本则在恢复期及维持期康复领域颇具特色。因此,本文重点介绍和分析美国的急性期康复设施以及日本的恢复期与维持期康复设施案例。
1.急性期康复设施
通常急性期康复训练宜在综合医院的骨科、神经科、心血管科等病区展开。急性期康复训练初期要保持患者手足的正确位置并借助于设备或人力使之被动运动;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宜在病室内进行坐姿训练与吞咽训练;如果患者已可离床,则可在病室内或病区走廊等适当的场所展开行走及ADL训练。因此急性期康复要求病室要有足够的空间。为满足患者从重症监护至急性期康复的各层次医护需求,美国在1998年提出了AcuityAdaptableRoom(即急性期适应病室,简称AAR)。如图2所示,AAR采用单人病室,面积通常在30m2以上,病室内划分为临床区、患者区、家属区、卫生间等区域,设计要点包括:临床区内设置各种急性期治疗设备,患者区内设置病床,家属区内设置沙发;病床的位置便于医护人员及家属观察,其周边预留足够的空间以便使用急性期康复设备,对患者进行抢救时,可将病床推至房间中央,使其四周临空以获得足够的作业空间;卫生间便于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抵达,且有足够的面积展开ADL训练,为方便使用,洗面池与坐便器分设在卫生间入口两侧;病室外的走廊内设置分散式护理站及物品供应站,以便医护人员展开医护作业,走廊应有足够的宽度来展开行走训练(图3)。[2]目前中国医院的病室以多床室为主,床均建筑面积一般不足10m2,因此难以套用美国AAR的标准。为此,笔者提出了符合当前国情的可展开急性期康复训练的病室(图4),该病室的基本要求包括:多床病室的床均使用面积(不含卫生间)不宜小于10.8m2;病床的一侧宜留出1.5m以上的距离,以便患者在护理人员协助下换乘轮椅;为方便轮椅患者,病室内还应设置带扶手的薄型洗面池。除病区外,急性期康复训练室也必须满足相应的要求。以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美国国家军队康复中心为例,该中心的康复训练室集成了假肢、机器人以及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可为截肢和烧伤士兵提供各类急性期康复训练。除作业疗法、运动疗法、假肢矫形等常规康复训练设备外,该康复中心还拥有300°进入式虚拟现实与步态分析仪等先进设备,以及室内冲浪、室内高架田径跑道、攀岩墙与障碍模拟等训练场地(图5)。
2.恢复期康复设施
急性期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将进入恢复期康复阶段。恢复期康复设施的设计应提供能够模拟家庭生活的治疗环境以促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并有助于提高患者参与康复训练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由于患者ADL不断改善且活动范围不断扩大,须确保患者安全。位于日本东京都涩谷区的初台康复医院,主要为结束了急性期治疗的脑梗塞及脑溢血患者提供恢复期康复训练。该医院为地上8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为1.3万m2,病床数为173床。医技部设在医院一层,二层为门诊部及康复部,三层以上为住院部。2012年,该医院的住院患者约600人次,平均住院时间为98天(患者入住该医院前,在急性期医院的平均住院时间为36天),回归家庭率达79%;此外,在该医院接受通院康复训练的患者超过了1100人次,医院还为600人次左右的居家患者提供了上门康复训练服务。[3]通常恢复期康复医院的门诊量较少,医技部中也仅设用于康复诊断的设备,康复部占据核心地位。以初台康复医院为例(图6),门诊部和医技部的面积分别只占总建筑面积的3.40%与2.69%;而康复部的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12.58%,由物理疗法区(图7)、作业疗法区(图8)、木工间、水疗间、ADL训练室以及言语疗法室构成;住院部由若干康复病区组成,占总建筑面积的66.18%,既是康复患者的生活场所,也是展开洗漱、如厕等日常生活训练的场所,因而床均病区面积大于一般医院。[3]为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卧床不起情况发生,并帮助患者顺利回归家庭,初台康复医院的病区设计还具有下列特色:护士站采用了开放式设计(图9),可方便轮椅患者与护士交流;病室内设置书桌,供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自己的兴趣活动;每个病区设3个活动室及2个浴室,确保患者可充分展开各项康复训练;每个病区均设备餐间,可模拟赴餐厅就餐场景。为帮助患者尽快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医院一层的休息厅中还设有咖啡屋和小商店等公共空间(图10)。
3.维持期康复设施
维持期康复设施的设计要点包括:借助通院及访问康复训练的方式,维持患者残存的身体机能;与社区周边的医疗、保健及福祉设施或组织展开有效的协作,维持并促进患者正常的社会生活。通院康复设施(图11)主要面向居家患者提供康复训练及专业的康复指导,主要职能包括进行患者的身体机能评定、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提供以运动疗法和日常生活训练为主的康复训练。访问康复训练主要面向一时难以适应居家生活的退院患者,通过专业人员的上门指导,可以帮助患者进行有效的居家康复训练从而增进他们的居家生活能力。为充分利用当地的社会资源,日本的维持期康复设施多与康复医院或老年设施结合设置。以位于日本福冈县北九州市的南小仓社区康复中心为例,该中心与当地的小仓康复医院和伸寿苑老年护理院共同组成了一个彼此相对独立又相互协作的社区康复设施群(图12),通过通院、访问等康复训练方式来维持患者的身体机能与社会生活。此外,该设施群还与社区内的诊所、介护保险事业所、当地社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与充分的协作。
结语
设施设计范文6
【关键词】绿色设计 思潮 城市公共环境设施
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要充分考虑所用材料的环保性,或者科学合理地减少对原材料的使用等,在加工和使用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废弃贯以材料回收再利用的良性循环,从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很多贯以绿色名称的物品,有绿色食品、绿色建筑、绿色风暴等,这些称谓并非指这些物品本身的颜色,而是指现当代设计界的一种思潮,即“绿色设计思潮”。
一、设计思潮的内涵
设计的本身是对一个问题的设想、规划以求得某种解决的方法并且在视觉艺术形式的过程中表达出来的活动。设计思潮则是指大多数人在某一段时期内,他们的设计行为表现出一样的共同特征,遂形成同一种流派和思想,人们的设计相关活动由于这种潮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设计界出现了很多设计思潮,在“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的革新后,诸如“构成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思潮运动风起云涌,人们脑海里固有的审美理念已经逐渐促进了新的思潮的形成,这就是现代主义思潮。随着现代主义思想的发生发展,诸如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潮、合理性设计思潮、绿色设计思潮等被广泛传播的现代设计思潮接踵而至。本文重点针对其中的绿色设计思潮进行研究与探索。
二、绿色设计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绿色设计”概念的形成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绿色设计思潮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针对自然生态环境做全面地、充分地、综合地、科学地考虑之后而形成的具有时代化的、先进的设计思想汇集起来的设计潮流。国际上通常把绿色设计归纳为3个“R”,即Reduce(减少)、Reuse(回收)、Recycle(再生),其意思是指在进行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时,要尽量减少材料能源的使用,控制污染气体的排放,并且要求对物品和它的组合构件回收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绿色设计思潮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应用,也可以称之为城市绿色设计,或城市可持续发展设计,虽然名称不同,但本质内涵却是一样的,其本质是:在最初设计构想阶段,设计时就将控制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考虑到产品设计之中,将环境指标作为设施设计的终极目标,力求使城市环境设施对环境的影响最低、最小。与以上叫法类似的名称还有城市可持续性(Urban Sustainability )、可持续城市( Sustainable City)和生态城市(Ecopolis,Eco-city)这3个名词。它们分别从不同方面阐述了绿色设计思想在现代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应用,在充分考虑能源节约方面使城市环境设施与城市绿色设计相呼应,使城市设施布局更加合情合理,城市环境更加舒适。
三、绿色设计思潮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启示
保护自然生态资源、防止污染、实现科学发展观是绿色设计的最根本思想。在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设计中,应该充分地使设施设计的产品无论在生产中,还是在流通中都必须达到宜人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的最大化。绿色设计思潮着重将生态平衡放在第一位,其要求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充分融合,极力达到物我融于一体,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统一。绿色设计思潮还着重于设计产品的原材料回收工程,使其源于自然而又能够归于自然,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可持续性设计是绿色设计思潮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绿色设计要考虑到设施材料必须保证无公害以及低消耗;其次,要考虑到设施设计、产品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全部过程,要做到充分和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使用再生材料产品,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产品。
四、绿色设计思潮在公用设施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1.在设计现代城市公共环境设施时,材料尽量选择绿色环保材料,避免使用会释放有害气体的物料,尽可能地使用可再生材料,选择无毒无害、安全可靠、易于分解处理的原材料;在提高材料的使用频率方面,少用或者不用稀有材料,多用剩余废料或回收的物料。另外,当城市环境设施使用达到一定的年限时,要采用合理方式进行回收,有用部分要尽量利用,不能利用部分要用一定的技巧进行处理,减少其环境污染。
2.公共环境设施的绿色设计还要求设计师在设计设施产品时,尽量使所设计的外观形态短小轻薄、体积小重量轻,这样才能减少材料的浪费。同时要求设施结构方便拆卸,在设施的零件设计上注重标准件的设计,能够互换,这样,一方面能使设计的产品尽量简单,减少部件的数量;另一方面便于产品维修使用,废弃后还能继续回收部分零件继续使用。
3.现代城市公共设施在产品的功能上还要注意节能和使用高效率。尽量使所设计的产品延长使用期限,采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等大自然能源,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能达到节水、节电、节能等目的,从而能更好地改善环境。
4.在对城市的公共设施产品进行工艺设计时,尽量减少工艺流程和提高工作效率也是绿色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选择最新的科技手段、最新的材料和机械设备争取做到节约自然资源,降低废物、废气排放,减少加工流程、改进加工工艺,从而提高设施产品的使用效率。
绿色设计思潮是未来设计发展的方向标,是人类在饱尝环境破坏给自身带来严重后果的基础上的一种反思。面对未来的城市公共环境,我们每位公民都应该行动起来,尤其是作为设计师的我们,更是责无旁贷。在这个变革创新的大好机遇下,在现代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时,设计师要充分考虑采用绿色设计,在设计时要具有整体性设计理念,以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为前提,争取在每个环节中都做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恒醇.生态美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孙虎,武月琴.基于绿色设计的产品设计新思维[J].包装工程,2010.
[3]许平,潘琳.绿色设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作者张小燕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