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冰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纸船冰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纸船冰心范文1

我叠了一个又一个,

那活泼的劲头早已变成了疲倦.

我轻轻地把一个个纸船儿放进水中,

纸船儿带着我的思念,

飘向天国那遥远的地方.

我满载着希望回家了,

不知您收到没有,

收到我那用坚辛和汗水叠成的小纸船.

可能它顺着水流,

已飘到了另一个地方可能它已累得满头大汗,

随便找了个地方靠岸了.

但我相信,

在那众多的纸船儿中,

纸船冰心范文2

[关键词]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b)-128-02

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开通,将快速提升我国传染病报告的实效性,大大促进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为全面了解本县传染病网络直报现状,总结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经过加强管理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敏感性和准确性,作者选取其管辖的8个中心卫生院、20个乡卫生院、1个县医院、1个妇幼保健站的资料作此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甘洛县人口180 517人,其中男性92 348人,女性88 169人。网络直报机构由28个乡镇、3个县级医疗单位(县医院、县妇幼保健站和疾控中心结核专报与艾滋病专报)负责,具体负责网络直报人员共32人。其中8个中心卫生院、20个乡卫生院、1个县医院、1个妇幼保健站的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都是由我们统一审核,各单位负责收卡和进行网络直报。

1.2 网络技术参数信息

上报使用国家统一配置的联想电脑。CPU:P4处理器;内存256M;硬盘80G;彩色显示器;SDK调制解调器或ADSL;直拨电话线路;日本兄弟FAX_2880功能机传真机一台。信息上报使用国家统一网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址是:“219.142.85.3”“218.247.198.113”。

1.3 方法

1.3.1 调查方法2005~2006年,两次对乡镇卫生院及以上医疗机构的相关人员采用听取汇报、现场填写调查问卷、现场资料核查、网络直报现场操作模拟和质量审核,并对工作中有关死亡报告监测、不明原因肺炎监测以及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的完善等问题进行专题访谈。除调查上述内容外,还查阅其门诊日志、住院、化验室和其他相关科室登记,并与网络报告数字核对,并对医疗人员有关传染病方面的知识进行问卷调查,。

1.3.2 统计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库进行χ2检验统计分析。

1.3.3 评价方法与依据按传染病报告职责,分医疗机构、疾控机构不同指标进行评价[1]。

1.3.4 管理方案自2006年开始由县卫生局牵头,县疾控中心组织医疗机构疫情管理员进行软件安装和操作培训,统一由县疾控分配专用网络直报用户。试运转1个月后召开全县网络报病交流会,及时指出网络报告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帮助解决运行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故障。从基层收卡、录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县疾控核对,同时将信息向基层反馈。

2 结果

2.1 甲乙类传染病疫情概况

2006年经过网络直报工作调查发现,全县传染病发病情况是:①痢疾553.9644人;②肺结核361.7388人;③其它感染性腹泻病132.3975人;④乙肝70.9074人;⑤新生儿破伤风0.693人;⑥流行性腮腺炎46.533人;⑦甲肝23.2665人⑧淋病18.2808人;⑨麻疹14.957人;⑩肝炎(未分型)13.2951人;{11}梅毒7.2015人;{12}丙肝2.2159人{13}伤寒+副伤寒2.2159人;{14}流行性感冒1.6619人;{15}百日咳1.1079人;{16}斑疹伤寒0.554人;{17}棘球虫幼病0.554人;{18}麻风病0.554人;{19}风疹0.554人;{20}戊肝0.554人。

2.2 两年网络直报结果对比

直报率由2005年的21.3%上升到2006年的96.2%;网络信息重复报告率由2005年的7.5%降到2006年的3.6%;报告及时率由52.3%上升到89.6%;审核及时率由69.3%上升到94.6%,见表1。

3 讨论

3.1 成效

我县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运行近半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①改变了以往传染病疫情通过邮寄或派人每天到疾控中心进行上报的方式,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②加快了传染病疫情传递速度,实现了传染病“早报告”,以便及时采取各项措施,防止疫情的扩散和蔓延。③通过统一分配的直报用户和专用设备进行网络传染病信息直报,保障了疫情信息的准确和安全。④通过本县传染病网络报告调查,为最终提高和实现疫情信息准确上报积累了经验。⑤通过网络报病工作,提高了基层和社区防疫医生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为实现全区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3.2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2.1 提高报告及时性传染病上报及时率2006年达到89.6%,低于上海市某区2004年水平(95.6%)[2],对比两年的网络直报前后数据,发现疫情传递速度虽有所提高,但由临床医生报病至防疫医生收卡间隔时间仍然较长,分析原因有临床医生手中耽搁、防保组收卡不及时或收卡后未及时转出及双休日等原因。为此今后要杜绝类似现象,提高各个环节报告的及时性。

3.2.2 认真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认真贯彻学习《传染病防治法》,提高医务人员和专职传染病报告工作者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落实责任制;应当加强网络直报队伍的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思想政治工作,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做到考核有目标,评价有标准,年终有总结,各项待遇有保障。

3.2.3强化管理强化县级疫情报告管理体系,保障网络直报设备的正常运转、畅通,提高报告的实效性、及时性、可靠性。疾病控制机构设立专门部门或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管理;要对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进行指导,并应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的检查。整顿直报人员队伍,对于违反传染病法的行为(瞒报、谎报、迟报、漏报、不报)进行处罚[3]。

3.2.4 网络报告质量有待提高由于实行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不到3年,部分单位报告卡录入错项、漏项现象较多。为此今后将加强检查指导,加大考核力度。

3.2.5 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和数据维护根据多次对网络传染病报告系统运行情况的检查,发现部分单位对传染病疫情数据未进行定期备份,当发生操作错误或遭遇电脑病毒引起系统崩溃时,往往容易造成数据丢失。

根据本县的使用经验和实际效果,建议在全县范围内加强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和质量管理工作,从而在全县真正建立起高效、敏感的疾病监测系统,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要考虑加强网络直报的业务管理,形成规范的工作流程,加强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直报的优势[4],做到管理与技术两方面都过硬,就一定能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网络建设好、维护好、管理好[5]。

[参考文献]

[1]卫生部.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规范[S].2006.

[2]孟杨, 袁国平, 顾一夫.上海市宝山区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模式探讨[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 2004,16(9):456-457

[3]任利民.从传染病网络直报看传染病疫情管理[J].疾病监测,2004,19(11):427-428.

[4]刘冬云,杨慧军,戚晓鹏.10省法定传染病网络报告工作督导检查情况分析[J].疾病监测, 2005,20(12):673-674.

[5]吴笃卿,胡东风,吴幂.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J]. 地方病通报,2007,22(2):65-67.

纸船冰心范文3

一、以新课标为导向,尝试课堂教学改革

近年来,不断尝试着的英语教学改革,就是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语法、词汇的讲解,而忽视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能力,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提高能力的过程。依我看来,新课标新就新在学习方法的改革。新课标要求我们应“逐步实现学生学习方法的变革”,在实践中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彰显个性地学习,这与我们以往的教学完全不同,由老师“如何教”,转变到在课堂的“互动”中学生学会“如何学”。

教学方法实际上可分为接受型和发现型两种。接受型是学生以获得系统知识为目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需要通过认真听课,去获得知识就行。发现型学习也是以获得系统知识为目的,但是强调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主动地发现、分析、理解并掌握基本知识,学习的内容常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以前更注重前者。使用新课标后,我们的体会应该是这两种方法应互相补充,而不是相互排斥。

二、在课堂上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标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发展为目的,突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独立性。在学生的学习中,独立性尤为重要,从教到学是一个转化过程,是学生接受、消化知识的过程,是把知识转化成能力的过程,也是学生从依赖性向独立性转化的过程。

2.主动性。主动性也是当今社会对人的另一个基本要求。会学习、好学习,需要主动性。学习过程中从接受知识到学会用知识转化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积极主动,需要克服困难。

3.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也就是常说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认知水平、思维方式、接受知识的能力各不相同。在外语学习中,学生的差异性更为突出。以往教学中的“统一要求”、“一刀切”,是难以收到好的效果。所以新课标要求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立个性和差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创造和发展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获得相应的发展和成功。

4.兴趣性。要使学生获得知识,首先要让他们对学习的知识感兴趣,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感兴趣。这就要求老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然后由学生来解决,增长知识,获得快乐。

三、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

过去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去理解、记忆、回答、做试卷,用这样的方法,使部分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一次次的考试,升入高一级的学校继续学习。但是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他们就像一个个机械的机器,没有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快乐,没有受到作为学习主体应该受到的尊敬,没有获得相应的发展空间,难以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使我们所教的学生缺乏继续学习的后劲,缺乏独立和创新精神。新课标以人为本的课程内容,始终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倡导体验、参与,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快乐、活泼,积极地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老师只要把握好时机,因势利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会使课堂教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是平等发展的,老师也是一个学习者,老师要勇于面对未知,与学生共同探求新的知识,新的方法,共同实现全面发展。

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

作为教师,我们都希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但是在现实中,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如此,这时老师不能对学生表现出不耐烦,而是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勇于探索,形成探求知识的积极的心理倾向。课堂上如果学生出错,要学会善待学生的错误,使学生在克服一个个错误的基础上成长,并发展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一个经常受指责的学生,慢慢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降低对自己的评价和要求,也许因此会变成一个弱者,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纸船冰心范文4

第一条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传染病防治法、应急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中规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

第三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坚持依法管理,分级负责,快速准确,安全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鼓励、支持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国际交流合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规定及时如实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八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工作,具体职责为:

(一)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行政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负责收集、核实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信息和其他信息资料;设置专门的举报、咨询热线电话,接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的报告、咨询和监督;设置专门工作人员搜集各种来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信息。

(二)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和实验室,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搜索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标本的实验室检测检验及报告。

(三)负责公共卫生信息网络维护和管理,疫情资料的报告、分析、利用与反馈;建立监测信息数据库,开展技术指导。

(四)对重点涉外机构或单位发生的疫情,由省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管理和检查指导。

(五)负责人员培训与指导,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辖区内医院和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报告和信息网络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第九条国家建立公共卫生信息监测体系,构建覆盖国家、省、市(地)、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信息网络系统,并向乡(镇)、村和城市社区延伸。

国家建立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基础卫生资源数据库和管理应用软件,适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定传染病、公共卫生和专病监测的信息采集、汇总、分析、报告等工作的需要。

第十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任务,具体职责为:

(一)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包括报告卡和总登记簿、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

(二)执行首诊负责制,严格门诊工作日志制度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报告制度,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

(三)建立或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

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等应按照规定时限,以最快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报告卡片邮寄信封应当印有明显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疫情”标志及写明XX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的字样。

(四)对医生和实习生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

(五)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样。

第十一条流动人员中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报告、处理、疫情登记、统计,由诊治地负责。

第十二条铁路、交通、民航、厂(场)矿所属的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应按属地管理原则向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第十三条军队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军人中的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由中国人民卫生主管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直接报告。

军队所属医疗卫生机构发现地方就诊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按属地管理原则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第十四条医疗卫生人员未经当事人同意,不得将传染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公开。

第十五条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负责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第三章报告

第十六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必须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十七条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传染病报告卡由录卡单位保留三年。

第十八条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进行直报。

第十九条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要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指定的专业机构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的专业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尽快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调查,如确认为实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根据不同的级别,及时组织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如尚未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由专业防治机构密切跟踪事态发展,随时报告事态变化情况。

第二十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信息报告的其它事项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及《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调查

第二十一条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判定性质,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调查情况。

不同类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应当按照《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要求执行。

第二十二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现场调查应包括以下工作内容:

(一)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调查和传染病发病原因、发病情况、疾病流行的可能因素等调查;

(二)相关标本或样品的采样、技术分析、检验;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证;

(四)卫生监测,包括生活资源受污染范围和严重程度,必要时应在突发事件发生地及相邻省市同时进行。

第二十三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有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第二十四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或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划定疫点、疫区的建议,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对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

(二)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疫点、疫区进行卫生处理,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并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采取措施;

(三)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组织、指导有关单位对传染病疫情的处理。

第二十五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管理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各级责任报告单位使用统一的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第二十六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调查、采样与处理。

第五章信息管理与通报

第二十七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所设与诊治传染病有关的科室应当建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

第二十八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指定的部门和人员,负责本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发和核对,设立传染病报告登记簿,统一填报有关报表。

第二十九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本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卡、报表的收发、核对、疫情的报告和管理工作。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公共卫生监测体系网络系统平台的要求,充分利用报告的信息资料,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定期分析通报制度,常规监测时每月不少于三次疫情分析与通报,紧急情况下需每日进行疫情分析与通报。

第三十条国境口岸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港口、机场、铁路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国境卫生检疫机构,发现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时,应当互相通报疫情。

第三十一条发现人畜共患传染病时,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农、林部门应当互相通报疫情。

第三十二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通报和公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授权,及时通报和公布本行政区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内容包括: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性质、原因;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发生地及范围;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的发病、伤亡及涉及的人员范围;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处理措施和控制情况;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发生地的解除。

与港澳台地区及有关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之间的交流与通报办法另行制订。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第三十四条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技术指导。

第三十六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积极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

第三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责任报告单位或责任疫情报告人有瞒报、缓报、谎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情况时,应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七章罚则

第三十八条医疗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会同有关部门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它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据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的;

(二)未指定相关部门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

(三)瞒报、缓报、谎报发现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

第三十九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它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瞒报、缓报、谎报发现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

(二)未按规定建立专门的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进行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三)在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后,未按规定派人进行现场调查的;

(四)未按规定上报疫情或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

第四十条执行职务的医疗卫生人员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或者吊销其执业证书。

责任报告单位和事件发生单位瞒报、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不报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疫情的,对其主要领导、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由其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造成疫情播散或事态恶化等严重后果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纸船冰心范文5

1 临床资料

87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男47例,女40例,年龄10~77岁,平均年龄53岁,在常规及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护理措施

2.1入院时 患者刚入院时病情一般较重,哮喘发作、端坐呼吸、大汗淋漓、情绪紧张、心情烦躁不安,这时首先要迅速的有条不紊的对患者进行各种治疗,技术操作要熟练。在治疗的同时,要关心体贴患者,尽量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患者刚入院顾虑重重,担心治疗效果不佳,惧怕检查,此时我们应细心观察逐个解释,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当哮喘状态有所缓解时,要询问患者发作的原因,帮助患者解除不快的心理因素,尽快使患者心情开朗,使哮喘发作次数减少。

2.2住院中 这是对哮喘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阶段,此类患者一般住院时间较长,与医护人员朝夕相处,我们可以随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患者的思想状况大致有如下情况:当哮喘发作症状不能很快缓解时,发作间隔时间较短时,患者往往产生恐惧感,对治疗失去信心,情绪低落、消极;有些有知识的患者,经常借来医学书籍,查阅与自己疾病有关的章节,了解了一些药物的作用,导致情绪低落、心情烦闷,哮喘容易发作;有些患者哮喘发作有一定时间性,每天到一定时间就精神紧张,害怕发作,高度紧张的情绪通过大脑皮层和迷走神经反射,或过度换气造成支气管收缩,哮喘发作。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因人而异,注重自己的言行,防止不准确地传递信息造成对疾病的治疗等方面的误解而使患者情绪波动。经常发现发作先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遏制病情。

而且我们要尊重患者,耐心听取患者的谈话内容,做好对患者的解释工作,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更多地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经济状况,对于哮喘缓解期的患者,应加强对其进行有关疾病知识的健康宣教,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和掌握哮喘的诱因、治疗和护理中的注意事项以及精神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有计划地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同时动员家属配合医护人员共同关心患者,使其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下接受治疗,缩短病程,尽早出院。

2.3出院时 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出院指导,帮助患者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减少哮喘发作次数,避免接触过敏源,如花粉、皮毛,尽量避免感冒,在流感季节少去公共场所,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加强锻炼,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适当活动,参加一些集体活动。

总之,应让患者保持开朗愉快的心情,坚持合理用药,增强体质,使哮喘发作间隔时间延长。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使全球大多数人受其困扰,还有更多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得不到及时诊断和准确治疗。哮喘持续状态不处理,常可危及患者生命。治疗本病的关键在于对病例加强临床观察与护理,及时解痉平喘,防止并发症。

3.1 加强心理护理的意义 医护人员对病人热情关心,加强对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心理护理,给予安慰、鼓励和解释,说明精神刺激、情绪波动对哮喘发作的影响,通过美好语言、和蔼的态度以及优美的环境,使病人紧张的心理状态得以松弛,主动配合治疗。医护人员对病人要关心体贴,治疗护理须及时精心,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心理上的安慰,使病人和医护人员之间建立一种密切合作的医护关系。

3.2 加强健康教育的意义 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过程中,与病人(或)监护人进行谈心、心理咨询等多种方式沟通,帮助他们解决种种疑惑和错误的认识,纠正错误的做法,对他们给予耐心科学的指导。有助于我们发挥多元文化、角色的功能,掌握健康教育的技巧和方法,融洽护患关系;激发医护人员对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业务技能。通过哮喘健康教育使病人及护士都得到了很大的好处,使病人真正得到了全面的身心护理,值得临床推广。

纸船冰心范文6

一、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开展2016年防治碘缺乏病日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中心领导高度重视此次的宣传活动,在接到旗卫生局的通知后,根据具体要求,紧紧围绕本次宣传活动的主题,详细部署、安排活动的具体要求及方法。

二、 围绕主题,重点宣传

本次宣传活动,先后深入到伊旗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和妇女儿童专科医院,为医务人员和就诊孕产妇宣传碘缺乏病预防知识,在西山广场和阿镇汽车站等人员密集的地方悬挂条幅,向过往群众重点宣传了防治碘缺乏病的重要性,传授防治碘缺乏病的知识和技能,积极宣传和普及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