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母亲的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关母亲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关母亲的作文

有关母亲的作文范文1

人常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说起母爱,许多人都会想到温柔、慈爱、关怀、奉献等字眼,可是我的妈妈给予我的,却是另一种爱。

那是一种分享之爱。很多妈妈都自然而然地把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先让让给自己的孩子,以为这样能使孩子更幸福,而我的妈妈则不然。妈妈始终教导我的是每个人都有享受生活的权利,好东西要拿来大家分享,不能自己独霸。所以在我的家里,好吃的、好喝的,大家要一起吃,好玩的,大家一起玩。妈妈说,自私的人在这社会上没有立足之地。正是因为妈妈在我小时候给予我的这种分享之爱,使我如今养成了分享不自私的好习惯。

那是一种包容之爱。妈妈宽容豁达的性格使她的人生更加多姿多彩,也更加积极乐观。妈妈常说,做人要常怀一颗宽容的心。当我和人闹矛盾的时候,妈妈教学着我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给别人一个台阶下。记得有一次我们在青木川的农家乐吃饭,等了好久还没有上菜,大家都饿坏了。妈妈没有火冒三丈,反而说可能客人太多了,服务员忙不过来,后来干脆自己挽起袖子下厨去端菜,大家都吃的乐呵呵的。她说,包容他人不等于忍气吞声,这是一种美德。妈妈教我的这种包容之爱,使我取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尊重,也因此结交了不少好朋友。

那是一种自立之爱。妈妈说人不可能一辈子跟着父母,当某一天父母都离去了,只能靠自己。而要让自己生活得幸福,就必须学会自立。我从小妈妈就注重培养我的自立能力,记得我还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就让我早上自己去大门口拿牛奶,我跑回来还摔了一跤,磕破了膝盖,第二天我还是去取奶。小学的时候,妈妈让我自己听闹钟起床,自己做早饭,吃完饭后自己去上学,为了这事,姥姥没少批评妈妈懒。爸爸、妈妈工作很忙,我还学会了自己买菜、做饭。我发现我尝试的事情越多,自己的自立能力就越强,对社会的各种事情也就了解地更加深刻,更能融入到一个真实的社会。

妈妈给我的爱是独特的,她教给我在社会上如何生存,教给我如何做人。妈妈的爱,既是山,又是水!

有关母亲的作文范文2

风儿吹得走沙子,却吹不走刻在我脑海深处的记忆;摩布抹得去污渍,却抹不去那铁证如山的事实……伴着愉快的歌儿,迎接我们的电影却是可歌可泣的过去……

赵一曼是一位伟大的抗日女英雄。“九一八”事件不久,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赵一曼便加入了党的地下组织。在一次战斗中,赵一曼不幸腿部受重伤被捕。日寇为了获取所需情报,以药物治疗来维持赵一曼苟延残喘的生命。日寇软硬兼施,想从赵一曼口中得到可靠情报,但由于赵一曼忠贞不渝的爱国崇高品质使得面目狰狞的日寇一无所获。大义凛然的赵一曼最后光荣就义,革命者那殷红殷红的鲜血染红了东北那片白皑皑的雪地……

看着,看着,我不禁潸然泪下,泪珠好似断了线的珠子迫不及待地滴落下来。我被赵一曼伟大的爱国情操给深深折服了。刹那间,我想起了一直为我们默默奉献的老师。直到现在,我才明白黑板写下的是真理,而擦去的却是个人的功利;我才明白,粉笔画出的是斑斓,而留下的却是斑白的发际;我才明白,教室里放飞的是凤凰与雄鹰,而守巢的还是伏枥的老骥!老师为了我们茁壮成长操碎了心,为了我们,阳光下那朵曾经最绚丽的花儿却在悄无声息地凋零,直至消失,真是有一番“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壮举。

骤然,我又想起了生活中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日,我在打扫房里的卫生时,偶然发现门后结了一张蜘蛛网,蜘蛛正伏在网上悠闲自在呢!我又急又气,心中燃起了一腔怒火,认为它是在破坏我的劳动成果。一气之下,一挥扫把,便网破蛛逃。本想斩草除根,但一连找了几遍,也不见踪影,也便作罢。又有一日,又在无意间发现了门后一张崭新的蜘蛛网。我火冒三丈:岂有此理,前次未曾“赶尽杀绝”伤其性命,已是慈悲为怀,这回又卷土重来,还把网越织越大,哼,不行!我二话不说,又将网打破,这回又上演了一场与原来一模一样的戏??网破蛛逃。过了段日子,顿时心血来潮的我又去门后看了看,眼前的这一幕着实令我感动,还是那只蜘蛛,还是那个角落,又重新出现了一张网。也许它还曾受过伤,但仍旧孜孜不倦,一线一丝地织着网。为了再次考验它,我狠下了心,噙着泪,又用扫把挥破蜘蛛不知忙碌了多长时间才织成的网。然后,我蹲在了蜘蛛留存的那个角落里,一动不动。心想,它是否会因这样连续而来的厄运而哭泣,而放弃生活呢?但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使我坚信它会东山再起,重新去编织七彩的生活网。数日后,门后果然又结了一张新的网。这回我不再去打扰它,也不忍心再次去打破那张崭新崭新的网。因为,它为了生存,始终如一地努力构建着属于它自己的家园;它为了生存,哪怕是艰辛的忙碌,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价,也绝不会放弃。也许是它明白了“阳光总在风雨后”这一道理了吧!

无论是老师,还是蜘蛛,在他们身上都有一处共同的闪光点??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拼搏!那么,作为祖国新一代的少年的我们就更不能做等闲之辈,让我们为了自己的目标而放手一搏吧!

有关母亲的作文范文3

课堂上,我先播放的阎维文《母亲》作为背景音乐,以唤起学生内心情感并能与歌声中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强烈共鸣。引出活动的课题:献给母亲的歌。我让学生欣赏动物世界里母子的照片,感受大自然中的亲情,转而展示我们身边的妈妈与孩子的亲昵照片,这些照片含概了孩子不同时期与妈妈的合影,有婴儿刚出生时和妈妈在医院病床上的,有妈妈怀中抱着小毛孩的,有妈妈带小孩子上公园游玩的,有妈妈陪孩子过生日的,有妈妈满含期待的眼光看子女登台表演的照片……,在课堂上课件一出示,立即传来学生的一阵惊叹欢呼。

第一个环节:剪不断的“脐带”

虽然刚出生时,我们的那根连接母体的脐带已经被剪断,可是,与母亲精神上的血缘关系却终生难以割断,十几年来,也许你与母亲朝夕相处,母亲一直无微不至地关心着你,但是,你了解母亲的十月怀胎和一朝分娩的甘苦吗?请一位同学讲述有关这个故事。主持人采访学生指名讲述经过。

第二个环节:讲述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

既然是一堂综合性学习活动,我应该锻炼一下学生说的能力。由于事先让学生有过准备,所以主持人就让学生将他们收集到的课外资料拿出来集体交流分享小组成果。这时由主持人先讲话引出要来听听母亲的故事,并当作是记者去采访同学们。而学生的课外收获还是颇丰的,他们有的向大家介绍了名人名言,或作家写的关于母亲的文章,有的介绍了动物中表现伟大母爱的文章,像藏羚羊、母鸡的故事;还有的同学拿出各自的照片,讲述照片中包含的故事。印象较深的是有位女同学,照片中是她初一时生病休学,康复后,妈妈带她去游玩散心时拍下的照片,并且娓娓讲述了妈妈对她的爱,讲得情真意切,相当感人。

第三个环节:谢母恩,送祝福。

这堂课是为学生写作做准备的,除了练说之外,课堂练一下笔也是重要的。当时上这课时正好是三月七号,我就借题发挥,课件出示问同学们,明天是三八妇女节,你准备为妈妈做些什么?主持人很配合我,立即带头做出表态说要一朵花给妈妈,我很快予以肯定。接着,主持人又进行一次短暂采访,学生答案纷呈,有送卡片的,要回家帮忙做家务的,有帮助母亲捶背的,有要送花的,有的说要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等等项目。紧接着,我又问,有时候我们可能会与父母起点小冲突,或者他们不能很好的理解做孩子的心情。那么此时你最想对你的妈妈说些什么?以文字的形式写下几句话来。话音一落,学生就拿笔思索起来,我想他们肯定有话可写,就鼓励他们说你把想说又不能当面对妈妈的话写出来,借这节课的机会来宣泄一下你内心的情感吧。话音未落,学生已埋头动笔了。我播放着旋律优美的轻音乐陈百强的粤语歌《念亲恩》,自己也不禁陶醉在乐声里,我想学生不一定能听明白他在唱什么,但能在这舒缓的轻音乐中流泻下他们内心的感受也是一种精神享受吧。一曲终了,学生手中的笔也停了。于是我们又开展了送祝福交流活动,让学生大胆地进行一次情感表白,“妈妈,我想对你说……”。应该说学生们都写的很好,很真实,很朴实无华。我例举学生写作如下:“妈妈,以前我认为你太唠叨了,觉得你很烦,现在我理解了,您也是为我好,谢谢你,妈妈!”“妈妈,您辛苦了!”“妈妈,您就像阳光温暖着我这颗幼苗,谢谢您!”“妈妈,如果有下辈子,我还愿做你的儿子!”听着那么多学生发自肺腑的真情告白,虽然谈不上有多少文采,但我确实是实实在在地被感动了一回。虽然内容较短但是真情实感,起到练笔效果,学生感觉有话可说。

第四个环节:抢背歌颂母亲的俗语、格言。

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有的学生能背好几首句子,例如: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法)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冈察洛夫(苏)母爱是女人心中是简单、自然、丰硕、永不衰竭的东西,就像是生命的一大要素。――巴尔扎克(法)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但母亲是坚强的。――雨果(法),我记得学生背起来非常踊跃,可见学生课后花时间收集大量的资料,对母爱有了较深的印象,对准备好的同学,其他同学给予掌声鼓励,学生在快乐中度过了一节课。最后主持人寄语:敬爱的爸爸妈妈,敬爱的老师,此时,我们终于明白:世界上最令人折服的莫过于真理,而人世间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真情!无论我们走得多远,永远走不出父母爱的视线! 无论我们飞得多高,父母永远是我们爱的牵绊!

有关母亲的作文范文4

一、开通QQ空间,建立QQ群,激发学生发言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确定所有学生开通了QQ空间之后,我创建一个普通群“语文学习天地”,邀请班上所有同学实名制加入,我当群主,把语文课代表设定为群管理员,协助我对群进行常规管理:把所有群员(学生)分成若干个讨论组,设立组长。分组时,考虑到组内成员的语文水平层次,保证每组有好有差,让他们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这样做非常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色,一些在课堂上不愿发言的可以在这个平台上畅所欲言,激发了学生发言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效地鼓励学生参与网络阅读和写作。

二、任务布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网络阅读和写作

我利用QQ群的群公告栏,上传阅读与写作的要求,也可利用群共享文件,还有在QQ日志上上传一些优秀的作品,提供给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把阅读体会及写作训练上传到他们日志中和同学分享,也可以在我的日志上上传作品后跟帖讨论。在上完《我的母亲》这课后,我在我QQ日志上上传老舍《我的母亲》和《回忆我的母亲》这两篇文章,并请同学进入我的空间,阅读空间中的三篇文章。且要求学生:

1.根据以下格式回答。

我读了第—(段数)段, 这一段写了母亲(什么事)?表现了母亲(什么性格特征)? 抒发了(什么情感)?我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启发)?

2.每篇文章至少要回答三次(三篇文章共计9次)问题。

3.阅读完文章后请同学写有关母亲的片段。(每个同学至少写三篇)(运用适当的描写方法把人物描写得更丰满)。

4.互相点评5个以上同学的作品。把自己写的有关母亲的片段展示给家人看并让家人点评。

三、阅读与写作训练,促进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QQ网络平台只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互动,促进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在纸质的阅读与写作中,学生通常反映他们阅读其他同学的作品的机会太少,难以从同学中学到写作知识和技巧。但在QQ网络平台中就不存在这一问题。学生把阅读后的心得体会和好的作文发表在自己的空间后,就有了“作者”“读者”和“老师”的三重身份,自己的作品可以供老师和同学阅读和评估,也可以对同学的作品发表评论。而且老师与学生、同学之间可以随时互动与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而且学生非常重视发表在QQ空间里的日志,更加认真,学习能力逐步提高。

例:我阅读了《我的母亲(老舍)》第七段,这一段写了母亲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母亲给人家洗衣服,母亲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还有母亲把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照顾得很好。表现了母亲十分勤劳。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敬佩之情。我从中得到的启示:母亲为了家总是忙忙碌碌,任劳任怨,母亲十分辛苦,十分伟大的!!—陈丽娜

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都是情感方面的,那你在写法方面有什么启发呢 ?

陈丽娜:可以从侧面通过一件事去描写某个人的特征。

师:直接落笔写本人言行举止、外表、心理活动及细节都属于正面描写。所以本文段没有使用侧面描写。你再重新判断他的写作手法,你学到什么写法。

陈丽娜:第7段作者抓住了母亲鲜红微肿的手这个细节,和把黑如铁的袜子洗得雪白这个细节,通过这些细节体现了母亲勤劳、做事认真、仔细。那我仿写我母亲的时候我就会找住母亲身体的某个细节来写,如头发、眼神、皱纹来突出母亲的勤劳、辛劳等。

师:对,不错!哪些内容是语言描写、哪些是动作描写、哪些是细节描写等等,要具体到文段或句子来分析。

我把修改的意见直接通过QQ群发给学生传递批改意见,也在针对性的批阅后单独发给学生。在QQ群互动交流中,学生可以表达不同看法,这样学生就可以对自己习作作一次全面修改,形成完整的作文终稿,再上传到自己空间日志内。

这是陈丽娜同学经过修改后上传的习作: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妈妈与我出去逛街。在上下九路口摆放着一个四四方方的桌子,上面放着一套文具:书包、彩色笔、笔、笔盒等。还有一张红色的告示,上面写着“献出你们的爱心,只要捐100元就能给贫困山区的孩子送上一套文具”,周围站了很多围观的人,母亲默默地站在那里,从包里掏出皮夹子,我偷眼望了一眼,里面装了两张100元和一些零钞。母亲先掏出一张100元,然后迟疑了一下,又掏出了另外的那张100元。快步地走到捐款箱前,郑重地把200元钱投进箱里。这时母亲一脸轻松的表情。我心里深深触动了,母亲平时节俭惯了,这时却能拿出这么多的钱,我觉得母亲的形象在我心目中一下子高大起来了。

四、作品展示,使学生有成就感和自豪感,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

有关母亲的作文范文5

关键词:以读助写;议论文写作;突破难点

中图分类号:G633.34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8-0082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的困难很多,教过的教师都知道。根据教学实际,按写作的顺序,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准确的审题立意;选择典型的论据;倾向性地表达论据和扣住观点对论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合理安排论证结构;简洁、准确、深刻地表达。

从检测学生写作水平高低的考试来看,笔者认为论据的选择、表达和分析尤为重要,在实际教学中也是最难突破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从考试的命题来看,现行的作文命题形式,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面对的是全省乃至全国的考生。一道好的作文题目应该尽量让绝大多数考生都有话可说,也就是通常说的“不在审题上为难学生”。当然为了避免套题和宿构,肯定还是会存在审题问题。

至于论证的方法和结构,对于中学生来说,论证的方法和结构就那么几种,学生经过训练,一般都会掌握。而具体的写作,只要条理清晰就可以,不一定要拘泥于某一种结构。况且文无定法,形式说到底是为内容服务的,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来安排的。说到语言,对于自己的母语,大多数学生还是能表达清楚的,要达到深刻和有文采就比较难。深刻,说到底是思想的问题;有文采,则是长期的阅读和练笔的结果。

最难解决的也是最重要的,笔者觉得是论据的选择以及论据的表达与分析。为什么说难解决,因为据我观察,学生写作时最怕的是对作文题目没有什么想法或虽有想法却找不到合适的材料来证明它,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何况大多数学生并不是什么“巧妇”。为什么说最重要,因为不论是从学生的写作还是从教师的阅卷来看,这些都是最重要的。从写作来看,学生对于作文题目,总是会有或深刻新颖或浅显一般的立意,可是有了立意后,学生就要找到合适的论据来证明它,而观点能否被证明清楚,内容是否充实,关键还是看论据的选择、表达和分析。从阅卷教师的角度来看,我们经常说主要看内容和形式。形式主要是结构和语言表达,即怎么写的,除非很突出,一般的学生都差不多。内容主要是论点和论据,就看他写了什么,这是文章的主体,也是打动阅卷教师的关键。

学生论据的选择、应用和分析的现状又是怎样呢?论据的选择,首先要有东西可供选择,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积累,他头脑中的材料很有限,考试时想到的总是那几个,国外的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国内的就是司马迁、陶渊明、苏轼等。因为没有可供选择的论据,运用起来不是不能证明观点,就是虽能勉强证明,也因太过陈旧而不能引起阅卷教师的兴趣。

学生写作时论据的倾向性表达和分析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学生在运用论据时,往往像讲故事一样,表达上概述不够,更不知该从哪里开始表述,表述时该突出什么,即不能扣住观点进行倾向性表达。论据的分析也是问题多多:有的只是观点加材料,不对材料进行分析;有的能对材料进行分析,但只是用观点贴一下标签;有的分析则另起炉灶,与前面的论据完全脱节,换句话说就是根据前面的论据难以得出后面的分析等。论据的概述和分析,涉及的问题,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展开。下面重点讲讲笔者平时是如何帮助学生,突破写作时“无米下锅”的难题。

笔者2013-2014年主持了福建省教育学院的课题《“以改促写”的作文教学方式研究》,“以改促写”其实是“以改促读,以读助写”的缩写。

这里的“改”是“自主合作的评改”,在改之前,学生要先阅读教师编写的学案。课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白此次写作训练的目的和要求后,参考教师对于优作和存在典型问题习作的评改示范,先对自己文章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小组互助合作评改,学生再根据自评和他评来修改自己的文章,并写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所谓“以改促读”是教师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学生一起找一些与这次写作有关的阅读材料,如作文的素材、名家的范文、同学的优秀作文、有关这次写作的知识和技巧等,提供给学生阅读,(当然每次有所侧重,不求面面俱到)。读完之后,让学生自己讨论所给材料中对本次作文有益的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运用到写作中去,这就是“以读助写”。

当然,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吸收,是积蓄;写作是释放,是支出。没有阅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当然大家都明白,这里的阅读,不仅仅指纸质的文字阅读,其实观看一些视频,参加一些活动等,应该也是某种意义上的阅读。

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是如何帮助学生解决“无米下锅”的困难的。

一、缺什么,补什么

缺什么,是指学生在每次作文训练中没有想到的典型论据或者缺少的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补什么,是指老师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源,把学生缺少的东西及时补充给学生,让学生在修改文章时能用上,变成自己的东西。

在写“痛而善言”这篇文章时,笔者给学生补充了司马迁的《报任安书》,陆幼青的《生命日记》,并提醒学生忽视的课内文章――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李密的《陈情表》就是很好的材料。

这里说的写作知识,一般不是纯理论的知识,而是同龄人或者一些大家同类的作文,其中往往含有一些写作的知识和技巧。

高一写记叙文时,有一次让学生写《我的母亲》,要求写出人物的个性,学生大多只是写母亲操劳家务以及如何照顾自己,难以体现个性。于是我给他们提供了《自传》中“我的母亲”的内容,老舍的《我的母亲》,丰子恺的《我的母亲》和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从这些感人至深的文章中,学生学到了如何从生活小事中去选材,如何通过个性化的言行去突出人物的个性。

在写过“化心为湖,融化生命中的苦痛”的文章后,我给学生提供了毕淑敏的几篇散文和于丹《庄子心得》里的几篇文章,学生看后豁然开朗,对于里面的几个例子印象深刻,自行修改时当堂就用上了。

学生写作时绞尽脑汁想不到素材,现在一下子把典型素材放在他们面前,他们一般都比较感兴趣,让他们在评讲后修改或重写一段,用上补充的例子,学生都能学以致用,并且印象深刻。这大概就是孔夫子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吧。

二、阅读课教学时,适当拓展

阅读和写作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让他们占有更多的素材、汲取丰富的营养。

具体做法有两点:一是在学习作家作品时,围绕作者生平,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作家生平的知识和文章,这样可以让学生能全面了解作家,以便“知人论世”,更好地理解作品。同时作家本身的故事也是很好的写作素材。

在学苏轼的诗文时,笔者给学生印发了余秋雨先生的《坡突围》和林语堂《坡传》中的相关内容;在学清照词的时候,笔者又提供了梁衡的《乱世中的美神》。然后指导学生阅读,他们的兴趣都很高。读后对作品的理解更深了,如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文中关于主客的问答,其实是苏轼自己内心的挣扎,可因为什么而挣扎,为什么是这样的挣扎,学生如果仅仅只知道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不一定能真正体会到苏轼此时的心境。还有《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的情感是消极还是积极,读完余秋雨先生的《坡突围》,就好理解了。同样,对于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声声慢》,学生对“凄凄惨惨戚戚”的理解也许只停留在教师对文学史的介绍上,可如果读了《乱世中的美神》,就真正能体会到一位才貌出众、生活幸福的大家闺秀,在尝到了爱情的甜蜜之后,历经国破、家亡、夫死、金石散失、遇人不淑种种变故后,她此时内心的愁苦。才能真正体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意境,再读“凄凄惨惨戚戚”时,才会有“仿佛嘴里含了一颗千斤重的橄榄”的感觉。

由于理解较深,在学生的笔下,苏轼、李清照就不只是一个失意的文人形象,还是一个敢与命运抗争、永不沉沦的强者形象,是一个立体的形象。在以后的写作中,不管是有关“自我成长”还是“关注人生”类的题目,学生都可以用以上两人。在写“痛而善言”时,学生就运用苏轼一例,在政治压力之下,没有一位昔日友人寄来片言只语,苏轼痛苦郁结于心,借诗文来言内心之痛,这里就有阅读相关材料的功劳。

另一点是在学习一个作家的作品时,把这位作家其它的作品作为阅读材料提供给学生,并做适当的阅读指导。这样学生对于这位作家选入教材中的作品就会理解得更透彻,对于作家的特点也把握得更到位。

在学鲁迅先生的《祥林嫂》时,笔者为学生提供了先生的《呐喊・自序》,让他们了解鲁迅先生写作的目的,同时还补充了《狂人日记》、《药》、《阿Q正传》等传统名篇,让学生明白了课文后面所谓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引起疗救的注意”真正指的是什么,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国民劣根性”有了更深的思考。学生因为有了这些底子,在面对“文化”有关的作文时,他们就会有更多的思考。

三、利用教学常规,引导学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虽然笔者的课题是做这方面的研究,教师应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素材。但教师一个人的视野毕竟有限,精力也有限。更重要的是教师教给学生的不应该只是知识,而应该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这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要让学生平时就要养成收集、整理素材的习惯,真正做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样学生写作时才会有“源头活水”。

在具体操作上,笔者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落实:

1. 是利用学生平时的课前演讲和读书笔记来落实

课前演讲,大家都知道可以锻炼演讲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其实引导得法,还可以为其他学生提供较好的写作素材。笔者的做法是:学生轮流演讲,须提前做好准备,把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文章拿来和同学分享。要求是:课前,演讲者要写一句名言警句,同时要把这次演讲内容中的关键词,如主要人物的姓名,所讲内容的核心观点等,写在黑板上,名言与所讲内容最好相关。学生在演讲的时候,要求其它学生边听边记,记下人物故事、人生道理等。讲完后,教师针对所讲内容做适当的点评和延伸,听的学生就相当于积累了一个新的素材,并对它有了一定的思考。有时针对一些热点话题,笔者还会引导学生进行辩论,这样学生的印象就更深刻了。

如五班一个学生讲到现行教育制度的话题,笔者看到学生都有话要说,就让他们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既是听众又是讨论嘉宾,在思想的碰撞中,他们对“教育”问题认识更全面了、思考更深入了。而且我还鼓励他们课下对教育做一个专题探究。如孔孟的教育思想,的教育思想,杜威的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等的教育思想。引导他们思考:自己喜欢谁的教育思想,今天我们的学校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如果你是校长,你会做哪些变革?下次写到有关教育的题目,他们肯定就会有更多的思考。至于读书笔记,就是学生课外阅读时,把觉得有价值的材料摘录下来,并做适当的点评。看过文章,把其中感受最深的内容摘录下来,本身就是对材料的再加工,而点评则是对材料的深入思考。这样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就不愁没有作文的素材,当然也不愁没有思想和语言了。

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就行。笔者就经常推荐学生订阅《语文周报》、《语文报》、《中学生阅读》、《读者》、《杂文选刊》等报刊。除了高考必读的名著外,还鼓励学生看看鲁迅、柏杨、朱光潜、余秋雨、毕淑敏、周国平、张晓风、贾平凹、莫言等人的作品。引导他们看《财经郎眼》、《大家》、《人物》、《艺术人生》、《对话》等电视节目,看看《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放牛班的春天》等经典电影。好的影视作品往往思想性和艺术系兼备,也是非常好的素材。

2. 课内适当拓展,让学生自己寻找相关的材料

所谓的课内拓展,实际上是教师在课文讲解时,为了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根据课文的内容,作适当的拓展。笔者的做法是围绕课文内容给学生几个写作话题,要求他们先自己写出片段作文,再去寻找相关的材料,在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改写片段作文,互相交流。

学了《项羽之死》,笔者就给了学生几个话题:我心目中的英雄、性格与命运、智与勇、 谈民心、无情未必真豪杰、生存还是毁灭、谈尊严,让学生自己根据课文内容以及后面李清照、王安石等的诗词来写片段作文。然后鼓励他们自己去找相关的材料,于是学生找来了《项羽本纪》,找来了易中天的《汉代风云录》,找来了张艺谋的《英雄》,甚至网络上关于刘项谁才是英雄的辩论材料。学生占有材料后,修改自己文章,然后全班交流。这样,让学生自己围绕教材,选择合适的角度,写一写,读一读,改一改,学生阅读的材料多了,思考问题的角度多了,写出来的片段作文质量就会高很多。这其实也是“以读促写”。

3. 作文评讲后,引导学生开展找典型素材比赛

每次讲评完作文后,笔者都会针对这次习作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典型论据。除此之外,笔者还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看那个小组找到典型论据多,小小的竞争会让他们乐此不彼。通常情况下,先引导学生尽量利用课内的材料,让他们懂得学以致用。如写完“痛而善言”,笔者告诉他们,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李密的《陈情表》是非常典型的素材。笔者给他们示范,告诉他们应该如何表达。至于课外的就要靠他们的阅读积累了。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调动起来,每次他们自己找到的材料远比教师一个人找的要多,而且他们对自己动手找的材料,印象也更深。教师只要对不典型的材料适当把关即可。

有关母亲的作文范文6

一、在劳动实践中获取写作素材

屠格涅夫说:“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永恒的源泉。”不熟悉社会生活,不懂得人生世相,很难把文章写好。所以,要想写好作文,非得深入生活不可。

我校地处农村,每学期组织大量的劳动实践活动:春天浇水、夏天拔草、秋天扫落叶、拾稻子、冬天铲雪、清洁区保洁、教室擦玻璃……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如:李爽同学在《柿子园遭遇》中写道:……该我们组打扫清洁区了,秋婆婆好像故意捉弄我们,今天的树叶落得比往常多,不过看着这一个个黄橙橙的大柿子冲我们笑,心情舒服多了。突然一个熟透的大柿子像炸弹一样在我的头上炸开了花,同学们闻声一看立刻扔下笤帚笑得前仰后合的,也没有人管我的死活,我扔下笤帚蹲在地上哭了起来。唉!真惨……"试想,没有这份深刻的体验,哪有这么“饱满”的语言!在这刻骨铭心的体验中同学们的习作不再“干瘪”,而变得很“饱满”! 在观察、发现、捕捉中充实头脑,从而写出感情真挚、触摸心灵的作文。

二、在课外活动中寻找写作的素材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叶圣陶说过:“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天地中去丰富作文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尝试,去实践,让他们体验生活,观察事物,搜集材料,力争写出真实、自然、清新的文章。

如:在年级拔河比赛后,及时组织学生聊天,只要内容与拔河有关便可。有的学生说出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的说出自己是怎样拔的,有的学生分析了每局胜负的原因,还有的学生说出了比赛的紧张气氛。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重点,给学生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拔河比赛》这篇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能顺利完成这篇小作文。汪宇航同学在习作中写到:我们班虽然输了但却是第一,因为我班的胖子没有四(1)班多所以输了。随着口号,我们的劲儿往一处使,所有的同学的手都磨红了,杜谦和曹建由于站在前边,摩擦力大,手都磨出泡了,为了班集体的荣誉,同学们都尽力了,所以我觉得我班这种团结的精神是四(1)无法比拟的。这种朴实的话语不正是我们想要得吗?孩子们既在玩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又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产生写作灵感。因此,写作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本源。

三、在节日中捕捉写作的素材

充分利用节日实施感恩教育并及时捕捉写作的素材。因此,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艰辛,父母的不易,或做做家务活,或为父母排忧解难,在自己的行动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体验成功,这样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如:5月8日是母亲节,为了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体会到母亲的辛勤和伟大的事迹,结合品德与社会课进行教育。特意在母亲节的前一天开展"惊喜的礼物"主题班会,孩子中午替母亲刷一次碗,晚上为母亲洗一次脚。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全班学生不但每个人都能如期向同学们汇报,而且均能真实生动地叙写自己的整个“孝心活动”的行为心理过程。我自己都为他们描述渲染的亲情所感动。每一位学生写的都极具个性,毫无雷同,即使是作文水平最不好的同学也能写得文通字顺,情真意切,令人刮目相看。字里行间表露的是真实的自我,真实的想法。由于是“真心话”,看起这样的文章也可以说是一种享受。王菲菲同学在《第一次给母亲洗脚》中这样写道:J“妈妈的脚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光滑,脚后跟布满了裂痕,摸着粗糙的脚,我哭了。从小到大,都是母亲照料我。我曾经想过要报答母亲,以为拿出母亲最满意的学习成绩,就是对她最好的报答。可是,我现在才发觉自己是那么不懂事,就在昨天还吵着和您要一件不该买的衣服。我感谢您的理解和包容。我爱我的您。我愿她永远健康快乐!”这次活动,既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又对他们进行了一次亲情教育。

四、在摘抄本中留住写作的素材

摘抄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指导学生摘抄优美的词汇、句子、段落甚至抄写好的文章。如:1、词汇积累。描写心情的:兴奋、激动、高兴、自豪……。、2、好句子积累。3、事物积累。如描写植物的放在一类,描写人的放在一类。4、诗歌摘抄。并要把抄来的好句好段反复读熟,甚至背会,指导学生定期开展一些竞赛活动,比一比谁摘抄得多,背诵得多。还要求学生尽量在每篇中用些插图,可以根据内容插图,也可以按自己喜爱的去画。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力,阅读摘抄他人的成功之作,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便于学生的作文由“仿”走向“创”。通过积累,学生拥有了大量的“原材料”,再加上创作的欲望,何愁学生不写,没内容可写?

五、在班级活动中获得写作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