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手法及作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表现手法及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表现手法及作用

表现手法及作用范文1

关键词:表现手法;语文教学;态度;内容

“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是高中语文教学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组专用术语,无论是平常的教学还是高考复习,都要经常使用到。然而,对这三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却没有准确定论,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也只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本文试着就这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做一个梳理,权当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表现手法与艺术手法、表达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困惑的是:“表现手法”与“艺术手法”是不是一回事?“表现手法”是否包含“表达方式”?先看以下几处有关表现手法的表述:

《新编文史地辞典》:“表现手法属于文学作品的形式要素。表现手法主要有叙述(顺叙、倒叙和插叙),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此外,还有象征、暗示、对比与照应、虚构、渲染、夸张等。”

从上述事例中,可看出:

第一,“表现手法”就是“艺术手法”。它是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艺术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

第二,“表现手法”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属于表达方式的,如“描写、叙述、抒情和议论”等,一类是属于创作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如“虚构、渲染、夸张、象征、暗示、对比与照应”等。

二、高考考试大纲的有关表述与高考试题实践体现

作为中学语文的指挥棒――课程标准和高考是如何表述这组概念的?

(一)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的有关表述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2014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

古代诗文阅读:4.鉴赏评价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可以看出,其一,不管是课标还是考纲,均使用“表现手法”,不使用“艺术手法”。其二,把“表达技巧”归之于“表现手法”之下。在古代诗文鉴赏考查表述中使用了“表达技巧”一词,与“形象”和“语言”并列;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没有使用“表达技巧”,只使用了“艺术表现力”一词。

(二)全国各地高考试题的有关表述

1.近五年来,全国各地高考古代诗文阅读直接考查“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有:

例1.[2009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小重山・端午》),完成8~9题。

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

【答案】手法:对比。

例2.[2010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回答问题。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手法:托物言志、象征。

2.近五年来,全国各地高考现代文阅读直接考查“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有:

例1.[2009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老屋》楚岩),完成18~21题。

请你结合对文中“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这句话的理解,分析本文主旨。为凸显文章主旨,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案】表现手法:对比。

例2.[2010年上海卷]阅读下文(《天目山》),完成第7~12题。

从表现手法上,选择一个角度对第⑨段作赏析。

【答案】手法:虚实结合。

通过高考考试大纲的有关表述与高考试题实践体现,可以看出以下两点:

(1)高考试题把“表达技巧”纳入“表现手法”范畴。虽然《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鉴赏考查表述中使用了“表达技巧”,可在近五年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中,除了2014年辽宁卷外,均使用“表现手法”这一概念。

(2)“表现手法”包含“修辞”。“表现手法”考查的内容有:虚实结合、托物言志、象征、映衬、衬托、烘托,渲染、列锦、比喻、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可见,高考对“表现手法”的理解与应用与课程标准、辞典上的界定基本一致。

那么,高考试题把“表达技巧”纳入“表现手法”范畴,“表达技巧”包含“修辞”并非没有道理。请看下面辞典及名家关于“表达技巧”的表述。

三、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也叫艺术技巧。有一种观点认为,表达技巧包含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我觉得,这种说法,不管是从语义上讲还是从逻辑上讲,都是不科学的。

(一)手法与技巧

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弄不清“手法”与“技巧”的区别,有的认为“手法”包含“技巧”,有的认为“技巧”包含“手法”。请看以下辞书及名家的有关表述:

1.《辞源》(合订本)第651页手法:方法与技巧;第658页技巧:精练的技能。

2.《辞海》(缩印本)第1450页手法:处理材料的方法。常用于工艺、美术或文字方面,含有技巧、工夫、作风等意义。如表现手法、手法高超。第669页技巧:一般的熟练技能。如:写作技巧;绘画技巧。

3.《汉语大词典》第297页手法:方法技巧。第359页技巧:指工艺、文艺、体育等方面的精巧的技能。

4.《现代汉语大词典》第1046页手法:文学艺术方面的技巧。第522页技巧:表现在艺术、工艺、体育等方面的巧妙的技能。

(二)艺术技巧

我国著名美学家蔡仪先生认为,“所谓艺术的技巧,就是能够将艺术认识的内容恰巧地、充分地表现出来,而且使之非常容易为别人所接受的能力或方法。”

《写作艺术大辞典》:艺术技巧是“作家在作品的情节设置、结构布局、人物刻画、环境描写、语言运用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技能。”“在具体分析时,常从以下诸方面入手:(1)看作品的构思是否巧妙。如何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进行组织安排,情节的各个环节如何布置,如何穿插照应,人物形象如何对比和补充,如何突出主要人物,如何创造意境,等等。(2)看作者如何运用语言。如叙述的人称、角度、节奏,抒情、描写、议论的方法,语言的色彩和个性等等。(3)看其他如悬念、误会,巧合、蓄势、渲染、讽喻、象征、对比、烘托、间歇等技法的运用所产生的艺术魅力。”

从上述定义和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其一,表达方式不是表达技巧,只有当作家独创性地运用这些表达方式表现出作者所把握到的艺术内容,渗透着作者的个性、思想感情、内心世界,才算是技巧。

其二,表达技巧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如叙述方式有正叙、倒叙、插叙等;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正侧面描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谋篇技巧,如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用典、托物言志、赋比兴、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以动写静等。

3.结构技巧:承上启下、起承转合、悬念、照应、铺垫、衔接、伏笔、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等。

综上所述,我把表现手法所包含的内容用以下图示来表示:

表现手法及作用范文2

关键词:报纸广告;广告设计;创意手法

随着当前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传统报纸媒体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要想有效应对新媒体的冲击,吸引读者阅读,就必须对报纸版面进行合理设计。在整个报纸设计过程中,为达到理想的效果,应当对各个方面进行合理设计,而广告设计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报纸广告设计过程中,合理应用广告设计创意手法,可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作为报纸设计工作人员,应当对广告设计创意手法进行充分了解及应用。

一、由心理暗示角度入手的相关手法

(一)合理夸张方法

合理夸张方法指的就是在报纸广告设计过程中,通过想象,夸大广告宣传对象的品质或者某些特性,从而使受众加深对这些特点的认识。在合理利用这种手法的基础上,更好地强调或阐明事物的本质,从而使广告设计作品的艺术效果得以增强。所谓夸张,就是在普通中获得新奇变化,在利用虚构方法的基础上合理夸大对象的特点及个性美,从而使人们对其产生新奇感。

(二)以点着面手法

以点着面手法指的是在实际广告设计过程中强调立体形象,并且对其进行适当浓缩及取舍,通过独特的想象把握其中一个方面,或者对局部进行重点描绘,或者使其延伸、扩大,从而使主体思想得到充分表达。这种艺术处理方式属于通过一点表现全面的手法,因而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表现力,同时也能够为受众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例如,在房地产类广告设计过程中,通过合理展示房屋结构、样板间设计及小区环境,可将读者带入对理想生活空间的想象中。

(三)联想共鸣手法

联想共鸣手法指的就是与审美规律相符合的心理想象。在审美过程中,在丰富联想的基础上,可较好地突破时空限制,使艺术形象容量得以扩大,使画面意境进一步加深。此外,通过展开合理联想,依据审美对象,人们也能够发现与自身相关的一些方面,也就能够得到更加强烈的美感体验,从而保证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1,2]

二、由形式特征角度入手的相关手法

(一)直接表现手法

在实际报纸广告设计过程中,直接表现手法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其主要就是在报纸版面上直接表现某产品或者某主题,充分运用摄影与绘画等所具备的写实表现能力。运用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就是渲染产品的形态、质感以及功能用途,较好地表现出产品的精美和质量,使读者在看到广告时觉得产品具有真实性,从而对产品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由于这种方法是将产品直接展示给受众,因而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对产品的组合及展示角度,突出产品的优点以及吸引受众的地方,运用色光背景来烘托,使产品所处空间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这样才能增强广告画面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力。

(二)强调特征手法

强调特征方法就是在运用各种方式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及强调产品及主题所具备的独特性,使其得到凸显。将产品放置于广告画面中的主要视觉位置,也可适当进行烘托处理,使受众在看到广告画面时被深深地吸引,对其产生兴趣,从而激发购买欲望,实现促销目的。在实际广告设计过程中,对于这些需要重点突出及渲染的特点而言,通常情况下都是由产品各个方面的要素共同决定的。

(三)对比烘托手法

对比烘托方法主要就是将广告中宣传对象的性质及特点通过鲜明的对比来表现,在与其他产品进行对比的基础上使其得到更好的体现,实现相互衬托,在对比过程中充分体现产品存在的差别。在报纸广告设计过程中,通过利用这种手法,可更好强调和体现产品的性能及特点,使受众产生更加深刻的视觉感受。这是一种比较常见且有效的表现手法,在很多应用中均具有明显优势和作用。合理应用对比手法,不仅能够增强广告主题表现力度,并且可以增加情趣,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四)比喻联系手法

比喻联系手法指的是在实际广告设计过程中选择两个在某些方面存在相似性而又不完全相同的事物,以其中一物比喻产品,而比喻事物和主题之间并无直接联系。在某一方面与主题事物的特点存在相似性,因而可通过比喻实现延伸转化,从而达到含蓄表达的艺术效果。相对于其他表现手法而言,比喻手法比较含蓄隐蔽,在有些情况下很难立即发现,然而在完全领会之后可得到更好的感受,也能够得到更好的宣传效果。[2,3]

三、由情感交流角度入手的相关手法

(一)偶像崇拜法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自身崇拜的对象,并且存在尽可能向崇拜的对象靠拢的心理,从而得到心理满足。而偶像崇拜法就是对人们这种心理特点的应用。在实际广告设计过程中,偶像崇拜法主要就是根据人们仰慕偶像的心理,选择人们崇拜的偶像,在与产品信息相配合的基础上向观众传播。在选择偶像方面,应依据实际情况及人们崇拜的偶像的具体情况,可选择明星人物,也可选择知名运动员,还可以选择一些社会名流及艺术大师等。但应当注意的是,在选择偶像时应当保证其与广告产品相符合,否则会使受众产生牵强感,导致人们在心理上拒绝该广告设计作品,从而也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严重影响广告设计效果。

(二)以情托物手法

很多因素都会对艺术作品的感染力产生影响,而其中起到直接作用的就是情感因素。审美过程主要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不断进行情感交流而产生共鸣的过程。艺术作品具有传达情感的特点,情感因素在艺术创造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表现手法上应当选择一些具有情感倾向的内容,在利用情感的基础上较好地表现主题,使审美情感得到真实、生动的体现,从而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使艺术感染力得以增强。这在当前广告设计过程中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广告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神奇迷幻手法

神奇迷幻方法主要就是运用畸形夸张的手法,通过丰富的想象创造出神秘画面,在这种迷幻情景中展现真实产品,使其与现实生活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种表现手法具有浓厚的浪漫气息。在实际广告设计过程中,写意多于写实,通过营造奇特的视觉感受,使作品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使受众产生美的体验,满足审美需求,最终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使广告设计更加符合时展以及人们的需求。

(四)幽默诙谐手法

幽默诙谐法指的就是在广告作品设计过程中巧妙地表现出喜剧性特点,把握实际生活中的事物,展现其具备的比较可笑的特点。通常情况下,幽默诙谐表现手法就是对风趣情节的运用,在巧妙安排的基础上,对需要肯定的事物进行无限延伸,最终可达到漫画程度,从而营造出幽默的意境,使作品具有丰富的情趣。幽默中的矛盾冲突能够达到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强烈艺术效果,可通过独特的方式使广告设计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得到较好的效果。[3,4]

四、结语

长期以来,报纸设计过程中的广告设计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及内容,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而科学合理地进行报纸广告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可使报纸设计的整体质量及效果得到提升。在报纸广告设计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准确把握及运用各种创意表现手法,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使报纸广告设计取得理想的效果,使广告设计作品更具有感染力,给受众带来更好的体验,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旭.立足于情感的广告设计表现手法[J].工程技术研究,2016(07):247.

[2]姚景.浅析报纸广告设计的几种表现手法[J].中国地市报人,2015(05):81-82.

[3]朱芳辉,杨晓晔,马娴.超现实表现手法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5(07):57.

表现手法及作用范文3

一、人称表达类

考查方式: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

技巧点拨:(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

(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如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而灵活自由。

(3)结合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解题示例:例1 [辽宁卷第10题]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参考答案: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之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

例2 [山东卷第16题]第1自然段中,作者不直说远远望见的是坡的雕像,而说是坡。这样表达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强化(或“强调”“突出”等)了对坡的热爱、崇敬之情(或“强化了坡在作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二、修辞方法类

考查方式:针对一些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命题。

技巧点拨:(1)确认所用修辞手法。这类题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在答题时点明。

(2)明确答题方向。答题时,要明确每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一般来说,描绘类的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的作用是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则能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3)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解题示例:例1 [天津卷第19题]请赏析“心的边疆,可以造得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这句话。

参考答案: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说理,以光辉、阔大的意境来感染读者。

例2 [江西卷第17题]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文章画线段落加以赏析。

附文章画线段落: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它们站立的姿式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摹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准备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个骨架支棱的荒野者。

参考答案: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从形、声、色等角度描写了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告别仪式上端庄的表情,高雅的姿势,辉煌灿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光里的“黄金树”由衷的赞美,为文意的转折作铺垫。

例3 [江苏卷第14题]文章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特点?你更喜爱哪一段?请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第一段侧重对牛作静态描写;第二段侧重对鹭作动态描写。第一段: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传神地写出了老牛雨中的状态。举例。第二段:运用比喻、比拟的手法增加了画面的动感,营造了和谐的氛围。举例。

例4[福建卷第13题]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使用了暗喻(或比喻)的修辞手法。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因素把我们弄得无可奈何,只好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失败。(意思答对即可)

三、行文段落类

考查方式:针对文章中段落的作用命题。

技巧点拨:(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入手)。比如开头段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过渡段承上启下;结尾段呼应前文,深化主旨,卒章显志。

(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作答。

解题示例:例1 [上海卷第12题]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

参考答案:首尾呼应,末段是首段的延伸和升华;感情真挚,集中抒发了作者对冰心的崇敬之情;以诗意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冰心对后代的影响和作用。

例2 [山东卷第16题(2)]第5自然段:“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它在整篇散文中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起到了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从眼前的景物描写转向了历史抒写。

例3 [北京卷第20题]本文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书虫”形象。你认为第一段和第二段对“书虫”的描写各有什么侧重?这两段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第一问:第一段着重写“书虫”如何爱书,第二段主要写“书虫”怎样爱读书。第二问:从“书虫”爱书,进一步写到他爱读书(研究、写书),两段描写逐步深化,丰富了“书虫”的形象。

四、表达方式类

考查方式: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命题。

技巧点拨:(1)确认指定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

(2)明确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的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

(3)确认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解题示例:例1 [湖北卷第19题]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情景?请结合有关具体描写,简要分析其作用。

参考答案:①白描(或细节描写)。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欢乐时写到了大孔雀、母鸡、老公羊、羊羔等,作者都只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简笔勾勒,使羊群归家的群像得以简洁而传神地表现。②拟人化的描写。本文把羊、狗、鸡等都人格化了,如写羊儿回家后,大孔雀高兴地用惊人的号筒般的鸣叫迎接羊儿的归来,母鸡们兴奋地谈着要玩一整夜。这样描写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洋溢着朴实动人的生活气息,使文章更具有生动活泼的情趣。

例2 [安徽卷第17题]文中画线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①特征:秀美,宁静。②作用:以秀美的山河烘托两位爱国诗人的伟大形象,以宁静的环境衬托作者激荡的内心世界。

五、表现手法类

考查方式:考查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能力。

技巧点拨:(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

(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对比的作用是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衬托的作用是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渲染的作用是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等。

(3)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

解题示例:例1 [重庆卷第18题]作者说“我这个自认为是地道的农民的所谓作家”,对“村落”也“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了”,联系上下文说明这样写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表现手法:①对比;②反讽。好处:深化主题。

表现手法及作用范文4

关键词:整体;字词句;意境;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一、古典诗歌整体欣赏

整首诗的欣赏这要求我们具有全局观念。既要从字面意义上去理解全诗的内涵,解析诗中的趣味。又要体悟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诗歌的人生哲理,品味诗歌带来的美学价值。

《踏莎行》是贺梅子的著名的作品。“杨柳回塘,鸳鸯别浦。”开头两句便勾勒出一个绿树环绕,鸳鸯戏水的池塘。荷花在绿叶的托浮下更显优美,作为男女爱情象征的鸳鸯双宿双飞,与水中独自摇曳的荷花形成对照。后一句中“池塘涨断莲舟路”,不甚宽广的水面上,绿色的浮萍遮断了小舟采莲来往的路,我们不禁感叹道,菜莲,谁又能够去欣赏那荷花呢,最后只不过是孤零零的而已。后一句“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无蜂蝶”却仍旧向往着“幽香”,这是作者对高洁品质的向往与追求。“芳心苦”着眼于一个苦字,这个苦,更是作者处境的悲哀寂寥之苦。这里作者用荷花自喻,实际上则隐含了自己的命运多舛。最后的结尾两句巧妙的将荷花的品质与自己的人生遭遇结合在一起,突出了自己不作为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荷式人物”的高洁志趣,不与统治阶级同流河污。但是,诗中隐隐约约可以看出作者怀才不遇的迁世之悲。同时这首诗塑造了完美的意境。荷花、绿萍、云、雨交互组合,情景交融,将荷花喻自己,抒发内心怀才不遇的愁苦寂寥,托物喻志的手法浑然天成,实乃词中之龙凤耶!

笔者认为,对诗歌的整体欣赏难度较大大,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要求较高。它要求我们在欣赏过程中综合把握字、词、句的特色,把握每一句话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品味诗歌的意境。整体欣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过程,需要我们仔细体味并总结。

二、诗歌的意境欣赏

意境是我国独创的一种艺术审美范畴,诗歌中“意境”一词最早见于唐代王昌龄的《诗格》,其中称:“诗有三境”。提出了意境、物境、情境三境说,后又有人说,意境是抒情性作品中所展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李清照的《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南宋人黄N的《花庵词选》中题为“酒兴”。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迷其中竟不知已到黄昏。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这是一个香飘四溢,色彩缤纷的,幽杳中又有神秘的世界。这样的景色让词人又惊又喜,迷醉其中。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穿梭的情景,可谓词中有话,话中有词,寓情于景让人切身体会到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意境是虚幻的主观感受,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思想感情不同,大多数时候对意境的欣赏常常带有个性色彩。如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幽静空灵,不为世俗的忙碌所侵扰,对于一个追求高雅生活的人来说他一定能将自己融入此情此景中并且产生优思禅思。但是对于一个追求功名利禄,忙于世事的人来说或许又是平淡无奇。

寓情于景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特点,对意境的欣赏需要我们与作者有情感上的共鸣。意境与情感本应当分别说明的。但是笔者认为,对意境的欣赏需要我们将感情彻底融入其中。诗中必言情,诗中必有情,诗人将创作时内心的情感通过景物、意境等来传达。而读者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因为某一时刻的内心情感从而出发产生共鸣。马致远的《天净沙》,通过各种景物的描写所营造的意境让漂泊在外的游子产生对故土的无限思念之情。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只是可以理解,而这份情究竟有多重有多深,我们又怎能感受得到,更不能体味“断肠”所包含的辛酸痛楚。或许,对于一个在外打拼的游子来说,又别有一番滋味吧!

三、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上对诗歌欣赏

1.修辞手法在诗歌中比较容易理解,八种修辞手法中诗歌通常有比喻、夸张、拟人、对杖、典故。相对于对杖,用典来说,比喻、夸张、拟人在古典诗歌欣赏中难度不大,且非常常见。笔者在这里不做过多的阐释。只针对对杖和典故展开说来。(1)对仗,是诗词中对格律的严格要求。对杖的巧妙体现出作者对诗词格律的深刻理解和诗歌创作中的匠心独运。诗词本就是具有音乐美的艺术,而对杖使诗词的这一特点得到充分展现。(2)典故,又称为用典。“所谓典故,修订本《辞海》、《辞源》都解释说,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即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的“盖文章之外”的“事类”,这是其一;其二,更重要的是,典故言简意赅,言有所指,或言约意丰,意在言外,起到“明理征义”、借古喻今之作用。”,即是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咏怀。

2.另一个是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多种多样,这里只谈比兴、渲染、托物言志等几种。比兴手法是用比喻或者借物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见于先秦两汉,犹以《诗经》为典型,而在之后的诗歌中并不常见。如《诗经》中的《关雎》,用关雎鸟求偶比而起兴引出男子对窈窕淑女的追求;白描手法在景物描绘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手法,用粗勒的线条勾画美景而不做细致的描绘。最典型的便是《天净沙.秋思》短短几十个字便描绘了一幅落日秋景图,而诗人的思乡之情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清新,淡雅,高洁,灵秀;渲染也是描写景物的一种方式,一般来说渲染主要用于营造诗歌的气氛,或悲凉、或孤寂、或欢快,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一种情绪。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驿外”“断桥”营造出了梅花的孤单寂寞之情,为下文写梅花渲染了气氛,从而更好的突出了梅花高洁的品质。另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便是托物言志,即通过外在的事物来写自己,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将自己的人生理想理想和高洁品质融入诗歌中表答出来让读者自己体会。南宋故臣郑思肖的《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高傲孤寂,不屑与“百花”为伍。它坚持自己的品格,不与世俗争艳。同时决不向北风低头的顽强精神,体现出不畏强权,坚持自我的精神。这里的“北风”实际隐喻来自北方的元朝统治者。他们灭亡了国家,却无法征服像作者一样的铮铮铁骨。诗人通过写而表达自己的心境。这样的诗句还有很多如于谦《石灰吟》,郑板桥的《咏竹》等等。

诗歌的欣赏是一个由局部到整体,或者由整体到局部的过程。我们必须在整体中有局部观念,局部中有整体观念。同是要在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感情方面对诗歌有双重把握,不失其表不失其里。从表面来看,字、词、句、联,表现手法及诗歌整体。从内部来看,诗歌的感情,意境,象征性的表现以及话外之意。要善于从整体把握,而非一个方面的单独欣赏。尤其注重表现手法和诗歌意境的深入理解,表现手法是诗歌在外美,意境则是诗歌的内在美,在诗歌欣赏中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参考文献:

[1]《杜甫》.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53页―54页.

表现手法及作用范文5

一、考查方式

通过考查新课标全国卷每年的高考题型,我们可以从中寻找到一些解题的相关启示:针对古诗鉴赏表达技巧类的题型设置的角度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小角度”位置设置题型,另一方面是从“大角度”出发,进行题型设置。

(一)“小角度”设题。这一类问题在设计切入点时,其角度相对来说较小,所考查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具体表现在题干的要求上,主要是在表达技巧方面有一定的规定,在对其进行鉴赏的时候,要从表达技巧的一个方面出发。

(二)“大角度”设题。这一类问题在设题时,往往表现出泛泛的概念,没有要求具体的角度,往往要求在表现手法、表达效果、艺术手法等相对来说比较宽泛的概念等方面出题。

二、常考类型

古诗表达技巧鉴赏题是考生失分非常严重的一类考题。考生丢分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考生的知识相对匮乏。因而,如果要让学生顺利解答有关表达技巧鉴赏题的题型,那么让学生准备好有关知识的积累和储备是根本与重点。通过研读每年高考试题,我们了解了常考的一些表达技巧类型。

(一)修辞手法。诗歌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借代、通感、排比、反复等,其中比喻、拟人、夸张、通感往往使描绘的对象生动形象,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有增强语气、突出强调的作用,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大致相同。

(二)表达方式。诗歌中主要运用一般有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直接(正面)、间接(侧面)、工笔(细描)、白描、肖像、动作、心理、景物描写等,还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接抒情有即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有借景(事)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怀古伤今、用典抒情等。

(三)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

1.联想:由一事物联想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典型;

2.想象:人们在已有的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3.衬托:以乙衬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4.对比: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放在一起,互相对照比较,怀古类的诗歌常用这种手法;

5.渲染:对环境景物多方面的描写,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6.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或化用)前人诗词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引用(或化用)前人诗词句的目的是深化诗歌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

7.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8.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褒扬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两种;

9.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二者互相映衬,形成一种情趣;

10.正侧结合:对描写对象进行直接描写的是正面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一般情况下,作者会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起来运用。

(四)结构技巧。古代诗歌是特别讲究结构形式的。它既体现了诗人所谓的写作思路,又承载了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我们要解读诗歌的一般结构特点,快速敏捷地整体把握全诗。常见的结构技巧有: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先事后理、语序颠倒、起承转合、画龙点睛、过渡、铺垫等。

(五)景物描写常用方法

1.移步换景,变换角度。观察角度的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景物的视觉形象会呈现出千姿百态,能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完美的感受;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4.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以动衬静;以静写动,化动为静;

5.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悦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感伤的情绪;

6.展开想象,虚实结合:想象是虚写的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虚景(即想象之景)与实景相结合;

7.侧面描写,突出景物的特点;

8.对比描写,突出景物特点;

9.采用白描手法写景。

三、答题阐释

在对诗歌的内容有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之后,接下来就是规范地将答案组织出来。在解答相关题目之前,必须明确构成答案的关键点(即按分答题):答题时,要分条分点作答。“小角度”设题的问题是问什么表达技巧就分析什么表达技巧;“大角度”设题的问题一般包括三个要点:

1.准确指出所用的手法:

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说明,作者怎么运用这种手法来写的;

3.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分析此类手法写出了人、物、景的哪些特点,都抒发或者突出了哪些思想感情。

即答案分三步完成:表达技巧类型――分析说明――有何表达作用。

注意鉴赏技法时,如果没有规定,就应选择作品最突出的技巧切入,取此项解答策略,既能提高解题的速度,又能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另外,手法鉴赏题一定要结合语境分析其作用,千万不能泛泛而谈。

四、真题示例

(2015课标全国I)《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岑参“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蔬勤,青山过威武。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答案:(1)本诗描写的塞外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处于前往边塞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答手法)(2)第一问: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答情感)第二问: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在全国新课标高考试卷中,古诗鉴赏题型中的重点往往是有关表达技巧的鉴赏,其命题形式主要是以单独出题的形式出现,有时也会综合设置题型,主要是结合形象、语言或者思想内容及作者的感情态度设题。

表达技巧在古诗鉴赏中也是比较复杂的一个问题。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结构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的作用。学生们只要把握一个基本原则,寻觅到了一些答题规律即可:只要使表达效果有所提高,表现手法有所完善,就能算作表达技巧范畴之列。学生借助以上规范答题模式,在考试中获取理想的分数。

参考文献:

[1]高考语文新课标专用B版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2]2013――2015年高考语文试题调研.

表现手法及作用范文6

【关键词】香烟包装设计 戒烟图形 主题与表现

1 香烟包装中的戒烟图形设计与戒烟浪潮

香烟是中国包装商品设计大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使用香烟不仅会导致人们身体里的细胞基因受损、人体的免疫防卫系统受损,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在香烟包装设计上添加戒烟图形与警示性文字已经成为世界香烟包装设计的一个基本共识。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100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未来5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300万人。从2009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中可以得到如下结论,针对中国消费者而言,由于戒烟图形设计上的原因,香烟设计中的戒烟图形与文字设计对于吸烟人数的影响甚微。

我国是世界上吸烟消费人群最多的国家,在全世界反烟浪潮的趋势下,中国香烟包装设计中戒烟图形与文字的设计与其它国家同类设计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我国的香烟包装设计作品试图弱化而不是强化其图形的视觉表现力与设计初衷相悖。受利益的影响,这种违反国际同行业设计潮流,弱化戒烟图形主题的设计理念,一方面体现出我国香烟销售法律的缺失,政府缺乏强制性戒烟图形的视觉设计规范;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设计从业者从本质上缺乏社会责任心以及人文情怀。大力革新烟草包装中的戒烟图形与文字并加强其警示作用已成为世界的主流意识,而此类优秀设计则需要依托戒烟图形的主题与表现手法二者有机结合方可达成。

2 香烟包装设计中戒烟图形的传达主题与图形表现

在现代的包装设计中,通过图像图形将商品包装设计进行视觉传达被认为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图形设计有着视觉传达设计上的直观性和共同性,这种图形图像的传达手法可以更加直观地方式将商品的信息传达给受众。大多数国家在香烟包装中运用这类题材的戒烟图形,这些戒烟图形直接表达出了香烟对人体的危害。通过分析得出以下几个传达主题。第一,医疗疾病主题。通过吸烟导致人体所能出现的各种疾病的发生,如肺癌、心脏病、阳痿、末梢血管疾病、牙齿疾病、人体衰老等。所以医疗主题类的戒烟图形在烟草包装设计中运用的相当广泛,在表现上大部分以患病人体真实图像为主。在表现这类主题的戒烟图形中,大部分运用了写实的手法,这样可以令人感到心理上的厌恶以及反感,大量写实的图片使人从内心感到恐惧,从而起到警示的作用。第二,孕婴主题。这类题材是针对在孕龄内的女性受众以及有生育要求的男性消费者而设计。告诫她们吸烟同样危及胎儿的发育,关心自己的孩子。第三,保护儿童主题。儿童类主题通过图形的视觉传达,告诫这类消费者孩子因被动吸入二手烟的影响。第四,两性主题。通过图形的视觉传达告诫其吸烟会导致不育和阳痿等生理疾病,而相对于爱美的女性而言吸烟则会导致人体迅速衰老。

在香烟包装中的戒烟图形设计,可以归纳为以摄影为主的写实图形表现手法,以及艺术处理过的图形图像表现手法两种表达方式。首先,以写实图形的表现手法。此类手法是戒烟图形视觉传达设计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其特点是直观、易懂且极具冲击力。现实世界总是人们最强大的老师,以最直观、直接的事实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才最具说服力。从大多数西方国家的香烟包装中的戒烟图形设计案例可以看出,大多数都运用了写实图形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比较直观而且特别具有说服力,能让消费者在看到的第一时间里,意识到吸烟不仅对自己的健康有影响还危及家人,使其产生社会效应,从而达到真正的戒烟图形与文字的视觉传达的效果。很多西方国家甚至强制性立法规定香烟包装上的戒烟图形每个月须更换。其次,艺术处理过的图形图像表现手法。与摄影图片相比,写实的绘画图形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超越摄影的局限性,从而用艺术化的手段再现形象。设计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对图形进行各种处理,将夸张、比喻、图形创意等手法结合戒烟图形的主题发挥到极致。在戒烟图形设计中艺术处理表现的手法,可以通过艺术的创作力和美学的表现力,创造出幽默、夸张的表现形式、达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以及一定的审美情趣,最终达到戒烟图形所要达到的宣传的目的。

结语

从我国以及世界烟草市场的消费情况分析,短时间不能完全消除已存在的吸烟者,国内的烟草制造企业将继续持续运转。但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烟草消费以及烟草包装设计已经明确地呈现了戒烟图形设计趋势。香烟的戒烟图形设计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很普及并被广泛接受和认同。本文中有关烟草的包装设计中的戒烟图形设计主题以及表现手法能够给国内香烟包装设计者以及生产厂商提供良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