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泰山的古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描写泰山的古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描写泰山的古诗

描写泰山的古诗范文1

但是,我们现在的古诗词教学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状态,学生兴致不高,学习较被动,效率低下,学生缺乏基本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难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反思。另外,课堂的教学方法又比较呆板,死气沉沉。许多老师提倡"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原则,把古诗词进行肢解。重字词的解析,轻诵读和感悟。没有个性的阅读必然导致学生兴趣的丧失和能力的降低。

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可终身受用无穷。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古诗词六步导学法,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有章可循,事半功倍。归纳起来,就是"六会"。即"会读"、"会写"、"会译"、"会析"、"会悟"、"会用"。

1.会读

古人对"读"早有经典概括和诠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要多诵读,遍数多,自然会琅琅上口,久久不忘,读的熟则不必解说,自晓其义。可见,读是学习古诗词的入门之径,是提高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关键。那么,该怎么样读呢?一要读准字音,二要读出节奏、停顿。只有这样,才能整体感知文本的大意,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感受到古诗词特有的韵味。朗读时要做到读音正确,停顿恰当,语调合理。要反复读,直到琅琅上口,自然成诵,书上的营养才真正化为自身的血肉 。课堂上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熟读成诵是古诗词学习必由之路,也是古诗词学习的正途。让学生熟读成诵,既有利于学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更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形成深厚的语文积淀,提升其人文素养。希望课堂上能少些慷慨激昂的讲解,多些声情并茂的诵读。教学中可借助标准的朗读磁带,让学生听准读音,再标示节奏停顿,最后模仿,熟读成诵。

2.会写

就是能正确默写,不出现错别字。能读能诵只是口上功夫,重要的是会写。语文教学强调读写结合,读的最终目的还得落实到写上。我总结出了"五官齐动法",就是眼看、口读、耳听、手写、心记,让学生多种感官同时互动,读写记三位体,相互结合,提高记忆效率。

3.会译

就是能整体感知文意,理解其中重点字词句的意思。这一点并不难,学生借助工具书,参考语文书上的注释就能办到。

4.会析

就是会从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两个方面来具体感知。思想内容包括,诗词中描写了什么人,叙述了什么事,勾勒了什么景,介绍了什么物,抒发了什么情,阐明了什么理。概括起来就是人、事、景、物、情、理六个方面。艺术形式抱括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对偶、象征、用典等。分析时要抓住意象进入意境,品味其中的情感和理趣,受到美的熏陶。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

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1)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2)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

第一幅画共18个字九个意象,自然流畅而涵蕴丰富,作者以其娴熟的艺术技巧,让九种不同的景物沐于夕阳的清辉之下,象电影镜头一样以"蒙太奇"的笔法在我们面前依次呈现,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这样的意境:深秋时节,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情境交融,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我们可以想象,昏鸦尚能有老树可归,而游子却漂泊无着,有家难归,其间该是何等的悲苦与无奈啊!接下来,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第二幅画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却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此时,夕阳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晖,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归家的团圆时刻,而游子却仍是"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乡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凄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肠寸断!一颗漂泊羁旅的游子心在秋风中鲜血淋淋……

马致远就是以这样一支极为简短的小曲,表达了难以尽述的内蕴,形象地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给人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受。

5.会悟

就是对诗词中的人、事、景、物、情、理六个方面中一个或几个主要的、感兴趣的再进行深度揣摩,最重要的是景、情、理。要引导学生抓住意象,进入意境,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心灵相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获得审美体验,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如杜甫的《望岳》。诗中以饱满的热情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名山雄伟壮观的气势,抒发了作者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我们从中可以悟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道理。

开头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设问统领下文。二句的"齐鲁青未了"自问自答,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 、高大。"青"字是写青翠的山色,"未了"是表现山势座落之广大 ,青翠之色一望无际。这是远望之景。三 、四句是近望之势。"造化钟神秀"是说泰山秀美无比,仿佛大自然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这里了,一个"钟"字生动有力。"阴阳割昏晓",突出泰山的高耸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与昏暗的两个天地 。"割"字形象贴切,给参天矗立的山姿赋予了生命力。 五 、六两句是近看之景,并由静转动。"荡胸生层云"描写山腰云雾层层缭绕,使胸怀涤荡,腾云而起,用"层云"衬托出山高。"决眦入归鸟",是瞪大了眼睛望着一只只飞回山林中的小鸟,表现出了山腹之深。一个"入"字用得微妙传神,好象一只只小鸟从远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是何等深远了。最后两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 望",而不是"登",是作者由望景而产生了登临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中的"凌"字,表现了作者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中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显得低小,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高大。由此让人产生联想,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积极进取,乐观向上,追求更高远的境界。

6.会用

描写泰山的古诗范文2

古诗文默写的主要考点有:古诗词中优美句子的默写运用,文言文中的优美句子、重点句子,与课文有关的古代名言警句的默写和运用,常考的通常是格言、警句、俗语、哲理语、中心句等。

古诗文默写的主要题型有:

1.识记型。采用填写上句或下句的方式,多考查古诗文中名句的背诵。

2.理解型。采用提示名篇、内容要点及作用等方式。既考查对整篇诗文的背诵,又考查对记诵内容的理解。

3.开放型。只提出一种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任意默写,答案不唯一。

4.运用型。根据情景内容填写古诗文名句,既考查记诵积累,又考查对学过的古诗文灵活运用的能力。

复习时,要重视积累,强化课内篇目特别是古诗文名句的记诵,重视课外卡片制作等学习方法。平时对要求默写的字、词、句正确规范地书写,抓住意蕴深刻、富含哲理、警策励志方面的名言警句,对其进行归类整合,强化记忆。

【能力训练】

一、识记型默写

(一)请你根据上下句默写出相应的诗句。

1. ,铜雀春深锁二乔。

2.问渠那得清如许, 。

3.知汝远来应有意, 。

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

5.山河破碎风飘絮, 。

6.求之不得, 。

7.飞来山上千寻塔, 。

8.几处早莺争暖树, 。

9.惶恐滩头说惶恐, 。

10. ,五十弦翻塞外声。

11. ?归雁洛阳边。

12.相见时难别亦难, 。

13. ,天光云影共徘徊。

14.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

(二)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 ,甲光向日金鳞开。

2. ,芳草萋萋鹦鹉洲。

3. ,浅草才能没马蹄。

4. ,铁马冰河入梦来。

5. ,病树前头万木春。

6.世事洞明皆学问, 。

7.共看明月应垂泪, 。

8.两岸猿声啼不住, 。

9. , ,山河表里潼关路。

10.不畏浮云遮望眼, 。

11.牧人驱犊返, 。

12. ,孤帆天际看。好峰随处改, 。

13.行到水穷处, 。

14.因思杜陵梦, 。

二、理解型默写

(一)理解诗文手法,进行正确默写。

1.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 , ”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2.《望岳》中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

, 。

3.《使至塞上》中诗人自比,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情感的诗句是 , 。

4.李白《渡荆门送别》中“ , ”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5.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生动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词句是 ,

6.《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是: , 。

7.《钱塘湖春行》中运用了对偶手法描写动物迎春的诗句是

, 。

8.《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十年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的诗句是: , 。

9.《赤壁》中发挥想象,从反面落笔议论历史、抒发感慨的诗句是 , 。

10.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景写冬景的诗句是

, 。

11.杜甫在《春望》中通过描写花和鸟来表现诗人悲怆心情的两句诗是: , 。

12.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中以比喻写愁绪的两句诗是: , 。

13.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诗人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心志的诗句是 : , 。

14.《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悲凉孤寂心情的诗句是: , 。

(二)比较默写。

1.唐代诗人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高适在《别董大》中与这句话意思相反的两句诗句是: , 。

2.李白《把酒问月》中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诗句,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有从这句中脱胎而来的诗句是:

, 。

3.常言道:“平安易老,磨难长生。”《孟子》阐述这一观点的语句是: , 。

4.诗圣杜甫“侧身天地更怀君,独立苍茫自忧民”的两句诗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 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5.《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与《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两句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6. 请写出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具有相同哲理的诗句:

, 。

7.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8.《天净沙·秋思》中与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 , 。

9.《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义相反的语句是 , 。

10.《红楼梦》中有句诗:“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陷淖泥中。”《爱莲说》中与之文意相近的句子是: ,

11.《夜雨寄北》中诗人借“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句,把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寄托于对未来相逢的设想,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除表达与亲人不能相聚的思念之情外,更能宕开一笔,用“ , ”的词句来表达他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

12.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的“ , ”也道出了类似的生死观。

1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三)根据诗文内容默写。

1.《论诗》中表达诗人赵翼期盼文坛盛世的诗句是:

, 。

2.《归园田居》中画龙点睛的语句是: ,

3.表达豪迈乐观之情,引用《秋词》中的诗句应是:

, 。

4.李商隐《无题》“相见时能别亦难”中传诵千古的名句是:

, 。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主旨的一句是:

; 。

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达诗人前路艰难,归家无期的处境是: ? 。

7.《观沧海》中最能体现诗人博怀的诗句是 ,

; , 。

8.《观书有感》形象地描述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的句子是 ? 。

9.《次北固山下》中写诗人思念故乡的诗句是 ?

。含有“以新代旧”哲理的诗句是 ,

10.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题的一句:

11.《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诗人民族气节和生死观的诗句是:

? 。

12.《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之“大观”的句子是:

13.《雁门太守行》中表明战士以死报效君主坚定决心的句子是:

, 。

14.李白的《行路难》中表现作者执著抱负与坚定信念的句子:

, 。

15.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中伤花惜时的两句是:

, 。

三、运用型默写

1.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像《〈论语〉十则》中所说的“ , ”,那么,建设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2.建设和谐社会是全国人民共同的愿望。由此,我们想到《游山西村》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 ,

3.《诗经·关雎》表达了一个男子对一位女子的思慕、爱恋之情,其中被我们常用来形容美貌女子的诗句是: ,

4.2011年8月15日,卡马乔在中国男足陷入低谷之际,出任国家男足主教练,可谓“ , ”,需要有相当的勇气与胆略。(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语句填空)

5. 教师节到了,你送给老师最好的对联是: ,

。(用李商隐《无题》句)

6. “扑朔迷离”常用来形容事物错综复杂、变化多端,这个成语的源头句是: , 。

7.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来题景,它是由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颔联“ , ”衍化而来。

8 .有的干部常用“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来掩饰自己的错误,对此我们可以用周敦颐的一句名言“ ”作为理论依据进行反驳。

9.面对金融危机,我们积极应对,攻坚克难,表现出无所畏惧、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这可以用王安石《登飞来峰》 中的诗句来形容:

, 。

10.读完莫泊桑的散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不由得使人想起《陋室铭》中的两句话:“ , 。”有这么多大腕级作家朋友的福楼拜,真是让人羡慕啊!

11.广州亚运会以《论语》所说“ ,

”迎来了亚洲各国的朋友。

四、开放型默写(除第5题外,都需注明作者和标题)

1.请写出两句古代诗词中写“山”的诗句。(必须带山名)

2.古代的诗人很喜欢写柳,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请再写出两句写柳的诗句。

(1)

(2)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在诗人笔下多姿多彩,请再写出不同的三句。

(1)

(2)

(3)

4.古诗词中有关亲情的名句灿若繁星,请你写出两句。

(1)

(2)

5.赠别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过“ ,

”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挚感情;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借景抒情,用“ , ”含蓄地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李白在《赠汪伦》中以水之深喻情之深,化无形为有形的名句是“ , 。”

6.如画的残阳,常映入古诗文中。试写出两句,供大家欣赏。

(1)

(2)

7.大千世界五彩缤纷,诗的世界姹紫嫣红。请写出三个涉及颜色描写的古诗句。(要求:出处应各不相同)

(1)

(2)

(3)

8.美国NCC对问题的歪曲报道,再一次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人们的爱国热情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请你写出两句相关的爱国名言、诗句或歌词。

(1)

(2)

9.运用修辞,能使诗句灵动、表意隽永。“忽如一夜春风来, ”,巧用比喻,为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烽火连三月, ”,运用夸张,表达了杜甫对家人的强烈思念;“落红不是无情物, ”,运用拟人,使落花有情,表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10.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两句与“雪”有关的完整的诗句。再写出两句与“大海”有关的完整诗句。

11.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描写了边塞的悲凉,相应的句子是 , 。

12.“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请写出古诗词中表现人们“辛勤劳动”的一联诗句:

13.古诗词中有很多关心民生疾苦的句子,请写出其中的一联。

14.调动你的积累,从古诗词中撷取一联描写塞外风光的名句。

15.花红柳绿,草长莺飞,枫丹露白,冰封雪飘。这四季更替的美景,使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请你从熟悉的古诗词(曲)中,写出描写某一季节景物的连续的两句,并标明作者或题目。

句子: , 。

作者或题目:

16.请写出古诗文中描写月亮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17.请写出古诗文中体现农村和谐生活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18.请写出古代诗歌中表现人与人之间美好感情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19.古诗词中常借“鸟”来写景抒情,请你写出一个这样的句子:

20.古代诗文中有许多蕴含着丰富人生哲理的佳句,读来耐人寻味。请按下列提示各写出两句。(课内外不限,要求上下句相连,意思完整)

对待生死:

对待别离:

描写泰山的古诗范文3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下册语文望岳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七年级下册语文望岳的知识1、远眺泰山的诗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近望泰山的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细看泰山的诗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表现诗人胸怀崇高理想的诗句;

望岳产生登岳想法的句子;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全诗紧紧围绕诗题中的望字着笔,依次写了(远望、近望、凝望、展望)的情景,答:以简劲的诗句写出了(泰山的雄伟气势),显示了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

6、颔联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好在何处?答:一个钟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

割字运用夸张写出了泰山的高峻绵长。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

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答:写出了诗人不怕艰险、勇攀高峰、俯视万物的雄心和壮志,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读来催人向上,显示出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

《望岳》读后感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诗人到了泰山脚下,但并未登山,故题作《望岳》。诗篇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极富哲理性。诗篇气魄宏伟,笔力囊括,造语挺拔,充分显示了青年杜甫卓越的创作才华。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描写泰山的古诗范文4

【关键词】语文;诗歌;课堂;诗意

How to enhance the language class the cultural personal status

Hu Qilin

【Abstract】In our country in the ancient civilization treasure house, the poetry was the dazzling pearl, a lot of year’s years travel fatigue could not cover its moving brilliance. The language is originally “the culture” most is basic, the most important humanities carrier, the poetry is the humane spirit tireless singer, our classroom inevitably is also poetic.

【Key words】Language; Poetry; Classroom; Poetic sentiment

在我国古代文化的宝库中,诗歌是璀璨夺目的明珠,千百年的岁月风尘不能掩盖它的动人光彩。语文本来就是“文化”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载体,诗歌是人文精神不倦的歌手,我们的课堂也必然充满诗意。

这里说的充满诗意,主要是指一种教学观念,一种艺术境界。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课离“文化”己经太远,它太多失落了“文化”应有的厚实与丰富,更不必说它的潇洒与诗意了。所以,我们呼吁:提高语文课的文化品位,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像诗一样激情飞扬,像诗一

样蕴含丰富,像诗一样意境优美,像诗一样充满想象和创造。

诗歌,是情感的精灵。充满诗意的课堂,就会有激情的飞扬,就会有情感的磁场。

教学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时,我把杜甫的《望岳》诗完整地向学生作一介绍,激发学生对泰山的向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这样,大家在欣喜之余,满怀激情地去体味课文,领略雨中泰山的特有风光。

又如说明文《南州六月荔枝丹》,作者为了说明荔枝的特点,在文中引用了不少古诗句,有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南州六月荔枝丹”,北宋邓肃《看荔枝》诗中的“红云几万重”等,我就去查找资料,把这些原诗完整地介绍给学生,通过阅读这些古诗,学生们对荔枝的特点有了明确的认

识,同时,让课堂像诗一样激情飞扬,让学生们领略到“文化”应有的甜味与魅力。

诗歌,是美神的骄子。充满诗意的课堂,就会有优美的意境,也就有了审美的空间。

教《林黛玉进贾府》时,要品味宝黛初会,似曾相识的妙处,不妨听几句越剧唱词:“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这都与宝玉那句傻话“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相映成趣。为了引导学生揣摩人物描写中的细节对比技巧,我随口吟出顺口

溜:“三位主人公,性情皆不同。细看眉眼处,风情在其中”。很快激发了学生兴趣,他们仔细阅读比较:为什么王熙凤“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而林黛玉却是“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而贾宝玉又是“天然一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呢?诗句引发了涵泳,涵泳探索到妙趣。那是因为“丹凤眼”、“吊梢眉”才能表现凤辣子的俏丽与辣气,而林妹妹多愁善感,自然是“似笑非笑含情目”,宝哥哥英俊多情,便有那“万种情思悉堆眼角”了。

又有一次带领学生鉴赏《故都的秋》,我也是借助诗句去营造优美意境的。作者写那秋槐的落蕊铺得满地,给人一种梧桐一叶而知天下秋的遥想:那秋蝉衰弱的啼唱,又引起人的点点哀思。我引出陆游的诗句“槐花落尽桐荫薄,时有残蝉一两声”课文的描写相得益彰。又引出李煜的诗句:“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优美的词句把同学们引入意境,去感悟北国之秋“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的审美情趣。

诗意荡漾的课堂,便有一泓清流,直流进学生的心田。

诗歌,是灵感的造化。充满诗意的课堂,就会有想象的飞越,就会有创造的火花。

在一次语句扩展训练课上,我写出一句话“书总是能够给人以好的启迪”,要求学生运用插说的方法将其扩展,不到5分钟,学生纷纷举手奉上新作,如:“书-似一泓清泉,使你的生命之树常青-总是能够给人以好的启迪,”“书一一好像一把钥匙,帮你打开迷惘的心锁-总是能够给人以好的启迪。”虽是扩展语句练习,却激起了学生创造的火花,他4门进行扩展后的语句绝大多数都是诗一样的语言,创意新颖,出手不凡,使课堂充满诗意。

是的,我们的课堂应充满诗意。然而诗意从何而来?

来自诗心,来自诗情,来自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

描写泰山的古诗范文5

中考古诗词鉴赏应试对策,应先高屋建瓴从总体上把握,再有针对性地做好应试技巧训练。

一、站在一个高度俯瞰诗词

(1)诗词的题目是了解诗歌的窗户,学会从内容上分类鉴赏诗词。诗词的题目往往告诉人们诗歌的内容,如,2012年红河州卷的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说明内容是射猎,描写的是打猎时的壮阔场景。昆明市2012年中考卷的《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经过零丁洋时,自己的百感交集。确定了诗的内容,就能帮助学生理解诗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

(2)诗词的关键词句往往透露着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如,2012年西双版纳卷,陆游的《游山西村》,抓住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涵的哲理,可以起到提纲挈领、迁移发动全身的作用。

(3)抓词语的隐含信息,诗词表达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含蓄,往往表面一个意思,而实际讲的是另一个意思。如,2012年大理等8州卷的《闻雁》,“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表面写的是淮南下着秋雨的夜晚,听到大雁的声音,实质是漫漫长夜、绵绵秋雨、由远而近的雁鸣声,诗人的思乡愁绪更浓了。

(4)典故有特定的内涵,对整体把握全诗是大有裨益的。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传达出的新的含义。如,2012年红河州中考卷第9题,“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抒发了苏轼怎样的情怀?“射天狼”指抗击入侵的西夏军队,词人借助典故,抒发了自己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

(5)风格,风格是由创作个性决定的,是作品在思想与艺术上总的特色。在中国古代诗词中,许多诗人都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如,苏轼、辛弃疾的豪放,柳永、李清照的婉约,李煜、刘禹锡的隽永,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陶渊明的淡远闲静,王维的恬淡优美,李贺的雄浑奇特,王昌龄的雄壮豪迈,等等。不同类型的诗也有不同的风格,能准确把握不同的诗歌风格,更能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6)灵活运用古诗词鉴赏术语,准确得体地表述自己“就诗论诗”的心得。鉴赏术语一般有:评价主旨方面的,有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深化主旨、意境深远、耐人寻味等;表现手法方面的,有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托物言志、侧面描写等;语言特点方面的,有浓墨重彩、惟妙惟肖、诗情画意、朗朗上口、富有哲理、淋漓尽致等;语言风格方面的,有行云流水、自然流畅、舒缓、雄健、深厚等。恰当运用鉴赏术语,使表达更准确,更符合鉴赏诗歌的要求,能提高答题的质量。

二、做好答题技巧训练

(1)词语赏析类。

红河州卷第8题,“统摄全篇的一个字是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注意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2)名句赏析类。

昭通市卷第9题,“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泰山什么样的特点?西双版纳州卷第9题1小题,《游山西村》“颔联蕴涵了怎样的哲理?”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迪和思考。

(3)主旨情感类。

昭通市卷第9题,画线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玉溪市卷第9题,《客晓》第2小题 “请分析三四句写景的作用?”红河州卷第9题,“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抒发了苏轼怎样的情怀?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等)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

(4)想象描述类。

曲靖市卷《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第10题,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描写泰山的古诗范文6

暑假里的一天,烈日当空,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位于安徽宣城的敬亭山。远远望去,山虽不高,却满目青翠、郁郁葱葱,十分壮观。只见山脚下矗立着一座石牌坊,上面刻有“敬亭山”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迫不及待地穿过牌坊,快步向山上走去。

上山的公路很长,一眼望不到尽头,累得我满头大汗。我抱怨道:这难道就是“诗山”吗?一点感觉都没有,李白怎么会写出这样的好诗呢?这时,一辆电动观光车缓缓地驶了过来,妈妈赶紧问道:“请问上山的路还有多远?”司机笑了笑:“远着呢,上车吧!”车沿着弯曲的公路行驶,碧绿的茶树满山遍野,高高的核桃树上挂满了核桃。我欣赏着美景,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大门。

我跟着诗人的脚步向山上走去,踏着石子路,这在树阴下。树沙沙作响,风轻轻拂来,地上的小草生机勃勃,路边的野花露出“笑脸”。小路右侧有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上面刻着古代诗人在此留下的诗句,有描写花草树木,有赞美美丽风光。这些石头与敬亭山巧妙、自然的融合,真不愧为“诗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