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外贸出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外贸出口范文1
今年以来,在面临“非典”疫情冲击的特殊情况下,国家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上半年外贸出口实现了较快的增长。目前,尽管抗击“非典”的斗争已取得阶段性的重大胜利,但“非典”疫情对外贸出口工作的滞后影响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支持和促进外贸出口的发展仍是今年后几个月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对外贸出口的扶持和促进作用,进一步推动外贸出口的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所属分支机构要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深入了解出口企业的实际需求,重点摸清受“非典”疫情影响较大的产品和生产企业投保情况,及时跟踪掌握国外因“非典”疫情对我做出的限制性措施,认真分析对本地区企业经营和出口的实际影响,运用出口信用保险手段,积极推动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对外贸出口的扶持和促进作用。
二、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动企业大力开拓市场,努力扩大出口。要广泛宣传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促使企业积极投保出口信用保险,防范收汇风险,更好地发挥信用保险的政策和对扩大出口的扶持作用。
三、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可依据国家政策规定,对在20**年7月1日至**月*日期间受“非典”影响较大的企业投保的出口项目,可根据承保风险等具体情况,具体研究落实保险费率浮动的政策措施,适当降低出口信用保险费率;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减免对投保企业的部分收费。
四、进一步做好出口信用保险扶持发展资金工作,认真做好业务信息的统计、审核、上报以及扶持资金拨付工作,落实企业投保保费补贴的扶持政策,推动企业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发展。
五、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要进一步改善服务,加强保险新产品开发,促进自身业务创新工作,更好地为扩大出口服务;要推动短期险项下贸易融资业务的开展,缓解出口企业短期流动资金紧张状况;要积极帮助中小企业提高风险意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和防范机制,增强企业风险防范能力;要继续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出口信用保险宣传推介和业务培训工作;要加快出口信用保险的责任认定和赔付工作,在国家规定的政策范围内,适当简化理赔手续,加快理赔速度。
特此通知。
外贸出口范文2
签订日期: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
卖方:_________
买方:_________
经买双方确认根据下列条款订立本合同:
1、
允许溢短_________%
2、成交价格术语:_________(fob cfrcif ddu_________)
3、包装:_________
4、装运唛头:_________
5、运输起讫:由_________经_________到
6、转运:允许 不允许;分批装运:允许不允许
7、装运期:_________
8、保险:由_________按发票金额110%投保_________险,另加保_________险至_________为止。
9、付款条件:
买方不迟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前将100%的货款用即期汇票/电汇送抵卖方。
买方须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前通过_________银行开出以卖方为受益人的不可撤销_________天期信用证,并注明在上述装运日期后_________天在中国议讨有效,信用证须注明合同编号。
付款交单:买方应对卖方开具的以买方为付款人的见票后_________天付款跟单汇票,付款时交单。
承兑交单:买方应对卖方开具的以买方为付款人的见票后_________天承兑跟单汇票,承兑时交单。
10、单据:卖给方应将下列单据提交银行议付/托收。
整套正本清洁提单。
商业发票一式_________份。
装箱单或重量单一式_________份。
由_________签发的质量与数量证明书一式_________份。
保险单一式_________份。
由_________签发的产地证一式_________份。
11、装运通知:装运完毕,卖方应即电告买方合同号、品名、已装载数量,发票总金额,毛重,运输工具名称及启运日期等。
12、检验与索赔:
卖方在发货前由_________检验机构对货物的品质、规格和数量进行检验,并出具检验证明书。
货物到达目的的口岸后,买方可委托当地的商品检验机构对货物进行复检。如果发现货物有损坏、残缺或规格、数量与合同规定不符,买方须于货到目的口岸的_________天内凭_________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证明书向卖方索赔。
如买方提供索赔,凡属品质异议须于货到目的的口岸之日起_________天提出;凡属数量异议须于货到目的口岸之日起_________天提出。对所装货物所提任何异议应由保险公司、运输公司或邮递机构负责的,卖方不负任何责任。
13、人力不可抗拒:如因人力不可抗拒的原因造成本合同全部或部分不能履约,卖方概不负责,但卖方应将上述发生的情况及时通知买方。
14、争议之解决方式:任何因本合同而发生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争议,应提交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按该会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地点在中国深圳。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15、法律适用:本合同之签订地、或发生争议时货物所在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或被诉人为中国法人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除此规定外,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
外贸出口范文3
摘 要: 自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其在外贸出口方面,无论是外贸出口的规模扩大方面还是在外贸出口结构的优化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但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对广东省的外贸出口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外贸出口形势骤然紧张。基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对广东省外贸出口影响因素的分析,并提出相应完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广东省;外贸出口;影响因素;政策建议
0 引言
自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其在外贸出口方面,无论是外贸出口的规模扩大方面还是在外贸出口结构的优化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但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对广东省的外贸出口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外贸出口形势骤然紧张,广东省外贸出口影响因素较为复杂。
1 广东省外贸出口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伴随我国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外贸出口持续增长,截止到2010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9727.6亿美元,其中外贸出口为15779.3亿美元,增长31.3%。与此同时,广东省外贸出口增长速度也在不断增加。1985年到2010年,期间广东省外贸出口总额从33.62亿美元增加到7846.6亿,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26%。广东省外贸出口的快速发展,和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是分不开的。
1.1 我国外贸出口优惠政策的调整力度
自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后,对我国出口产生较大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形势骤然紧张,国家为鼓励出口,相互出台了一系列外贸出口政策。首先,大幅调整我国外贸出口退税政策。本次外贸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主要涉及到了2831项商品,占我国海关税全部商品总数的37%比例;其次,是大力发挥关税的杠杆作用,对纺织、电子产品等等相关行业实行外贸出口减税政策,从而大幅增加了广东省外贸出口增长势头。再次,对加工贸易政策实行大幅度调整,在对国家加工贸易禁止目录进行三次大幅调整以后,到2007年7月再次对此目录进行了调整,在全部海关出口产品的15%比例,1853个10位产品的商品税号得以调整,对于促进我国特别是广东省外贸出口具有特别明显的影响作用。最后,自从2007年8月23日起,改变一些限制类的商品加工贸易业务所采取的保证金台账管理方式,由“实转”转变成“空转”,但是后来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对政策并没有进行转变,美国次贷危机对于我国实体性经济的影响虽然速度较慢,但是其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却十分明显,对于广东省外贸出口的影响更为深远,造成了我国外贸出口政策的调整力度和节奏都在加大,从而对广东省外贸出口产生了十分明显的影响。
1.2 国际市场商品价格不断上涨
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国际市场上以初级产品和原油为代表的主要商品价格都出现了上涨的趋势。特别是在2007年12月,国际原油价格同期上涨了44.9%;植物油和谷物价格全面上涨。其中,棉花价格上涨了19.47%,豆油价格上涨了63.39%,小麦价格上涨了87.12%;铁矿石价格在2005、2006年分别上涨了71.5%和19%的基础上,上涨了9.5%。国际主要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对于广东省外贸出口产生了强劲拉动作用,从而部分抵消了我国外贸出口政策中的“两高一资”产品紧缩性政策所带来的影响。但是,国家主要商品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广东省外贸出口产品的生产和出口的成本,从而使广东省一些企业的外贸出口条件都受到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1.3 我国人民币汇率走势影响
自从我国从2005年7月,实行人民币汇率政策调整以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不断上升,累计对美元升值达到了13.31%,甚至在2007年一年的时间里,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就上升了6.9%。人民币汇率上升对于广东省的中小外贸出口企业的影响最为明显,因为在其他企业共同享受同样的外贸出口政策条件下,中小企业经常处于非盈利状态,而人民币在大幅升值以后,广东省中小企业产品的成本优势将会面临挑战,中小企业将面临着更大的外贸出口压力。
1.4 我国新劳动合同法对广东省外贸出口的影响
为了更好保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自从2008年开始,我国就开始全面执行了新的劳动合同法,这对于企业员工而言是受益者,但是对于广东省企业而言,就面临着更大的出口压力,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因为在广东省的企业是以外商投资出口型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为主,这些企业大多数是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其次国际市场上的产品竞争力主要就是成本优势。而在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这些企业人工成本大幅上涨,从而对于这些企业产品的成本优势产生较大的削弱作用,许多企业因此而到了难以维系的经营状况。
1.5 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
广东省外贸出口企业主要市场是欧美国家,而在此次美国次贷危机中,对广东省外贸出口产生了十分明显的冲击。特别是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后,许多研究学者和机构都认为,美国经济将持续下滑,特别是世界银行在其的一项报告中宣称,美国经济将在2011年增长1.9%,但是美国次贷中的最后一笔债务将在近期结束,美国经济将在近期全面走出次贷危机的影响,实现经济的全面回升。对此,广东省企业对美国市场的外贸出口将可以提升。受到危机的影响,美国居民收入将下降,虽然对于进口产品需求量同时下跌,但是却加大了对廉价商品的依赖程度。因此,只要广东省继续能够保持其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就可以有效克服美国次贷危机的不利影响。
2 加大广东省外贸出口相关政策
通过对广东省外贸出口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近年来,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世界经济至今仍然
在徘徊期。在此背景下,对广东省外贸出口贸易的影响,往往是由以上几个因素所共同影响的。而在这些影响因素中,有一些因素是可控因素,例如国家的外贸出口政策;有些因素是不可控因素,例如美国经济发展势头。对于如何完善广东省外贸出口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1 加大外贸出口退税政策实施力度
广东省要保持其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势头,就需要能够在国家所实施的出口退税政策基础之上,加大对出口退税政策的研究和分析,准确分析税收政策的响应影响力度。例如,在国家2007年所调整的税收政策中,主要是针对那些“两高一资”的产品而实施的,但是也使一些制成品的退税率得到了连带下降,在出口产品成本增加的同时,广东省外贸出口产品的成本优势削弱。在此条件下,广东省外贸出口企业就要对其出口产品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加大退税率较高产品的出口额,从而不断增强产品在国外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2.2 积极实施出口多元化市场战略
广东省外贸出口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亚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而欧美市场占据了50%以上的出口份额,因此,广东省外贸出口要能够在巩固已有的欧美市场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因为在欧美等国家,具有较高的市场进入标准,是反倾销和绿色贸易壁垒设置较多的地区,而广东省目前向这些国家出口的产品中,大部分都是初级产品或者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产品中所占份额较少,容易遭受这些地区的反倾销或者是绿色贸易壁垒限制。因此,广东省外贸出口一定要能够不断减少初级产品或者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份额,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力度,并能够不断开拓南美、东欧、非洲等其他地区的出口市场,从而降低单一化市场所带来的风险。
2.3 不断提高广东出口企业劳动力素质
目前,在广东省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过程中,劳动力的数量的贡献率大于劳动力素质贡献率,而劳动力素质较低,不利于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和广东省外贸出口的持续发展。因此,广东省应该不断加大对教育投入力度以及员工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大对国际型人才和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避免高素质人才的外流,并且要通过相应的优惠政策大力引进高技术人才。
3 总结
为了避免世界经济波动对于广东省外贸出口的不利影响,广东省可以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减少经济发展对外贸出口的过度依赖;同时,也要对其外贸出口结构进行不断优化,加大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力度,减少初级产品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参考文献
[1]Grossman, G. and Hellman, E. 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the Global Economy [M].The MIT Press, 1995.
[2]陈学彬,李世刚,芦东.中国出口汇率传递率和盯市能力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7,(12).
外贸出口范文4
一、利弊分析
(一)有利方面
主张从政策上引导企业转做内贸的同志,主要提出了三点的“利” 作为论据:
1.避免人民币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2005年7月20日汇改开始人民币进入上升通道,兑美元累计升值20%以上;去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相对稳定,但由于同期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升值,导致人民币对欧元、英镑、日元等主要货币以及我国一些周边国家和地区货币升值。汇率波动使大量外贸出口企业蒙受损失,汇率不稳也使得交易双方预期不明,为防止汇率风险而推迟或减少减小订单,而内销则不用考虑这些问题。
2.减少外部经济波动带来的冲击。出口较多的国家和地区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大,受外部影响也大。本轮经济危机中,由于国际需求下降,特别是占我国出口市场比重60%的主要发达国家相继陷入经济衰退,我国外贸出口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路下滑,在去年11月首次出现负增长以后,1-6月份,我国外贸出口已同比下降21.8%。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上半年国内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
3.减轻来自国际社会的外部压力。我国贸易的快速增长和贸易顺差使得近年来贸易摩擦增多,国际压力空前。欧美国家一方面利用“两反一保”和技术壁垒等措施限制我国产品进入其市场,一方面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服务及农产品市场,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继续施压,坚持要求人民币升值。甚至是发展中国家也对我国快速增长的外贸出口颇有微词。来自商务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外贸产业和企业已经遭遇了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60起各类“贸易救济调查”举措,涉及金额达到82.67亿美元。若部分外贸出口转内销则可以减少贸易不平衡,从而减少贸易摩擦,减轻外部压力。
(二)不利方面
从政策上引导企业转做内贸,也必然会面临以下三点“弊”:
1.外贸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将减弱。众所周知,外贸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近几年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在20%左右。据国家统计局研究,出口每增长1%,可以拉动消费增长0.68%、拉动投资增长0.74%。外贸出口转内销必然会减弱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与我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宏观政策是相违背的。另外,若外贸出口转内销导致外汇储备大幅下降,同样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2.降低资源利用效率和国际竞争力。根据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国际分工可以优化全球的资源配置,国际贸易可以增加贸易国的福利,反之,外贸出口转内销将会降低资源的利用价值,使国家福利流失。另外,外贸本身就是对企业竞争力的检验,许多大型跨国企业正是通过外贸的发展才具备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3.加剧国内市场竞争产生挤出效应。外贸出口转内销必定会增加国内市场供给,若内部需求不能同步扩大,则会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产生挤出效应,使得部分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倒闭,也有可能会导致恶性竞争,影响市场秩序稳定。
(三)综合分析
任何政策选择都会有利有弊,关键是要整体上利大于弊。提倡外贸转内销,有可能未蒙其利,先受其弊。
一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功,外贸出口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扩大出口,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进一步刺激和扩大了国内总需求,同时还大幅增加了国家的外汇储备,进一步深化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为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闭关锁国是没有出路的。国际市场是靠长期开拓发展的,面对一时的困难,放弃市场容易,今后再想重新进入就更加困难。
三是外需与内需、外贸和内贸在实践中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而者都可以促进就业,增加国民收入。内外贸并举,两条腿走路,总要比仅仅依靠内需、一条腿走路要好。
二、供求分析
(一)国内市场供求基本平衡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能力大大增强,市场商品供应总量持续增加,已经实现了商品由短缺向总量基本平衡的根本性转变,买方市场特征日益明显。总体来说,大部分商品供求基本平衡,但有17%的商品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只有极少数的商品供不应求。短缺产品主要集中在资源类产品和一些垄断行业,需要通过扩大进口和破除垄断来解决;而在普通工业品生产领域,更多的是出现相对过剩,很多企业出现开工不足。供过于求商品主要集中在电器、体育娱乐用品、五金工具、鞋帽等工业消费品领域;供过于求的生产资料主要集中在汽车、机电产品、建材等领域,而这些产品正是我国出口的主要商品,通过出口消化了部分过剩产能。
另外,我们通常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衡量国内市场对货物商品的最终需求,如果外贸出口总额相对于国内市场需求越大,其比值越大,则外贸出口转内销对内贸企业的挤出效应就越大,即可行性越小。
2000年-2007年期间,我国外贸出口的增长速度要明显高于国内消费的增长,“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显著的上升趋势,2006和2007年外贸出口总额达到甚至超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其中2007年出口达到92599.6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9210亿元,“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最大值1.04。而08年虽然受出口下滑和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影响,但“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然达到0.91。
依据2008年的数据,每1%出口转为内销,国内消费需要增长0.91%才能平衡供给,这将给国内市场带来巨大的压力。若2009年中国经济不受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和国内消费均按2000年-2008年的年均增长速度增长,那么2009年出口将达到121163.8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780亿元,但据目前来看,1-7月份外贸出口同比下降22%,预计全年下降15%,即预计09年出口84332.66亿元。若要使经济以预期速度增长,外贸出口企业的生产不受影响,则36831.14亿元的外贸出口差额须由国内消费来满足,即09年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需增加到154611亿元,比08年增加46123亿元,增长42.51%,这显然是难以实现的。
(二)内外贸产品结构不同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各国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不同,各国出口的将是具有比较优势或资源丰富的产品。宏观上,内外贸产品结构对等或相似是外贸出口转内销可行的必要条件。
有关国内贸易的宏观统计数据中,“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主要商品分类销售额”最能反映国内市场的最终需求,而出口产品结构可以直接选取海关统计数据库中SITC分类的数据来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石油及制品类”、 “金属材料类”和“食品、饮料、烟酒类”占据国内贸易批发与零售的前三位,总共接近50%。而我国出口商品前三位分别是办公用机械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电信及声音的录制及重放装置设备,电力机械、器具及其电气零件。如表1所示,出口贸易与国内贸易统计的商品分类标准有着较大的差异,难以进行直接的对比分析。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按照国内贸易统计中的商品分类标准对出口贸易数据进行重新整理。整理后的出口商品首位是“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占34.68%,在国内贸易中仅仅占4%左右,位居第八。国内贸易中占比排在首位的“石油及制品类”,2007年占比21.08%,而在出口贸易中只占1 %左右,2007年列出口第8位。国内贸易占比排在第三的“食品、饮料、烟酒类”,2007年比重为12.58%,而在出口贸易中一直在3%左右。
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国内贸易与出口贸易的产品结构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外贸出口转内销在供给与需求上难以对应,可行性较低。
(三)扩大内需也有很多困难
国家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扩大内需,这是十分正确的,可以说启动内需是大国经济增长和稳定的基石,应该作为国家长期战略来贯彻执行。但这不等于说就可以忽视外需。一方面扩大内需本身就是十分艰巨的任务,另一方内需和外需应当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如果通过扩大内需使国内居民消费水平得到提升,使国民收入中投资/消费的比例能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国内市场容量将不可限量,足以容纳外贸转内销的部分。但是,一方面目前我国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都还处于较低的层次,现在的市场还难以与发达国家市场相比,消费层次提升是一个长期过程;另一方面国民收入中投资/消费的比例变化有其历史、文化和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绝非短期内能够改变。
近年来,我国投资和消费比例失衡态势继续扩大,2007年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已降到历史最低水平48.79%,居民消费支出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例已经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47%,下降到了2007年的35.45%。
形成这一局面有多重原因,其中有一条是肯定的,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也是抑制消费的重要原因。据统计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仅仅为3223.85元,而城镇居民为这一数字的3倍,据统计,目前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二的农村居民,只消费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商品,农村并不是不舍得消费,而确实是无钱可花。当前国家许多拉动内需的政策都是为了提高居民消费,如:家电下乡政策、购车补贴政策。目前来看这些政策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拉动作用有限,也难以持续。
因此,从宏观的供求关系来看,短期内国内需求难以购买外贸出口转内销的供给,外贸转内贸很可能会产生巨大的挤出效应。
三、实务分析
外贸出口转内销微观上需面对实务上的困难。
外销在多数情况下以“客户+订单+生产”的单一交易方式进行,企业基本上按照客户订单的要求进行打版、生产、交货,其核心能力聚焦在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及重大贸易客户的管理维护上;而内销则是“市场需求+产品组合+渠道网络+品牌打造+团队执行”的系统对抗,将直接面对复杂多变消费群体、消费结构、经销,其核心能力聚焦在产品的适销对路、差异化的产品风格、渠道掌控与品牌提升上,整体对企业来讲是一个多层面、较为精细的系统化操作,迥然不同的操作思路套路对外销转内销企业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如表2所示,外贸企业转内销在实践上将遇到了以下几方面困难:
(1)缺少完整的营销渠道。营销渠道是国内销售最重要的环节,内销企业一般采用支付“进场费”进入大型零售市场的方式进行销售,也有部分企业建立了自己的零售终端,内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外贸企业以往的销售主要是通过国际贸易网站、参加展会等方式接单生产,也许销售部门只有两三个人。外贸企业转内销需要组建一支经验丰富的营销队伍,还需要支付“进场费”等渠道费用,这些都令许多外贸企业望而却步,缺少完整的营销渠道是外贸企业转内销的最大障碍。
(2)没有自主品牌或品牌无知名度。大部分外贸企业属于来料加工或贴牌生产类型,很少拥有自主品牌,在国外市场生存依靠的是OEM,这种模式下企业只需要把产品生产好,市场的风险和残酷的竞争则有品牌商承担。内销企业多数拥有自主品牌,且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品牌进行包装,提升品牌的知名度,知名度低的品牌难以进入较好的商场。大多数外贸企业要想拥有知名品牌非常不易,仅商标的申请程序就大约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而提高品牌知名度更是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外贸企业在国内几乎没有知名度,这使得他们的产品虽然有较好的质量,但难以进入好的商场,销售业绩自然也就不容乐观。
(3)研发能力不高或不符合国内需求。除部分企业采用贴牌生产外,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加上贸易补偿是外贸企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三来一补”式的外销模式大多是客户提品标准,企业新产品开发的能力往往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多年的外贸经验使得外贸企业一般都拥有相对稳定的客户和国际市场,按照双方订单上达成的数量和产品规格进行生产,对于产品的研发、创新和改进都没有专门的负责人员,造成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较差,难以针对市场作出产品更新。
(4)订单规模及生产方式难以适应。在订单规模方面,国内采购的订单金额一般不如国外那么大。外贸订单动辄百万的诱惑使得以前很多外贸企业不愿接受国内小单,因为大订单具有小订单不具备的规模效益,而且小订单让企业挣的也少,但是,小而散却是内销的特点,企业看起来庞大的销售规模都是靠着无数经销商分散的小订单堆积起来的。在运营模式上,外贸采购的订单制,采购商给厂家技术图纸和标准,然后下订单,货到付全款;而内贸采购是实物制,要求厂家先生产出货品,采购员根据厂家的货来决定买多买少,这对厂家而言存在风险和库存问题。
(5)销售结算方式不同,经营风险加大。在预付款上,国内采购商要根据厂家情况,个别交涉,一般货款的结算有一定期限的账期,非食品类商品要实行退换货制等,风险较大。而国外采取的是国际标准的信用证和提前预付定金制度,生产企业风险较小。外贸企业转内销由于结算方式的不同,资金的周转速度减慢,对资金的需求自然也就增加。
(6)没有国内售后服务体系。外贸企业一般不用考虑售后服务问题,企业的任务只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按期交货,而内贸采购商则会要求制造商投入人员、资金参与促销、广告等,为商品的销售共同出力。
可以看出,外贸和内贸在交易规则等实务操作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面对国内市场的交易规则和制度,外贸企业的内销之路困难重重。
外贸出口范文5
[关键词] 海南;外贸出口;SWOT
[作者简介] 苗启虎,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南省分局国际收支处,管理学博士,海南 海口,570105
[中图分类号] F75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10-0059-0002
一、海南外贸出口存在的问题
海南外贸出口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出口依存度低
2011年海南出口依存度为6.5%,远低于全国的26.1%。较低的出口依存度有利于海南经济发展抵御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但也使失去了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扩大需求,发展海南经济的机会。
(二)出口产业结构简单,产品较为单一
2011年海南成品油、农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天然气和纺织品四类产品出口占比高达75%。
(三)出口市场相对集中
海南主要出口产品的目标市场相对集中,多元化程度不够。以太阳能光伏产品为例,出口市场集中在德国。市场相对集中使得出口企业抗风险能力差,一旦主要出口市场对产品设置贸易壁垒,出口企业将面临巨大损失。
因此,海南出口战略应进行主动性的调整,这不仅是突破自身局限性的要求,也是应对全球经济贸易环境巨变的要求。如何实现这种调整,海南外贸出口应依托自身优势,回避劣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二、海南外贸出口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S)
海南地处热带,常年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拥有得天独厚的热带农业资源,也是全国最大的热带农产品生产基地。海南大气环境质量指数常年保持一级标准,森林覆盖率超过57%,良好的自然环境是海南生产无污染无公害产品的优势。此外,从地理位置上看,海南紧靠东盟各国,地缘优势明显。
(二)劣势分析(W)
海南整体经济规模小,产业链短。海南农业生产仍处于粗放型的传统农业发展阶段,农产品加工能力低、转化率低。海南人口总量不大,由于传统上是农业大省,熟练的技术型产业工人规模有限。海南是典型的岛屿型经济,交通运输等物流成本高于岛外。
(三)机遇分析(O)
出口产品方面,世界海洋渔业资源衰退为海南水海产品出口提供了机遇。由于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全球海洋渔业资源已经衰退,为水海产品养殖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随着世界各国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海南良好的自然环境能够带来特有的竞争优势。出口市场方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为海南出口带来了新的机遇。2010 年1 月1 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无疑为海南产品出口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
(四)威胁分析(T)
当前发达经济体的增长陷于停滞,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达国家大力推动制造业回归,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增强,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国际经贸格局的变化给海南出口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如太阳能光伏产品在海南机电产品出口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受欧美市场和政策的影响非常大,未来增长前景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此外,我国和东南亚国家在南海上存在争议,东盟出口市场很可能因双边关系出现大的波动。
三、政策建议
(一)优先发展热带农业产品出口
海南在热带农业产品生产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热带农产品生产出口虽然出口额增速受到限制,见效也慢,但对经济的促进和就业的带动作用要比单纯的出口加工业更大。并且这些产品是基本生活必需品,只是需求多与少的问题,有着较为稳定的市场。
海南农产品出口要不断开发精品品种,满足市场的需求,寻找新的增长点。农产品生产要加快技术创新,提高农产品贸易附加值,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建设农产品出口基地。加强整个海产品产业链的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加强苗种生产、养殖、饲料、加工、销售全过程的管理。
(二)巩固传统市场
传统市场对稳定海南出口非常重要,在那些国家,海南的产品已经得到一定的认可,具有成熟的销售渠道和较为稳定的消费群体。传统经济体中的发达国家具有强大的购买力。产品需求可能会因收入水平变动的影响,但只要加大市场推广的力度和深度,提供受市场欢迎的产品,居民收入水平下降的负面影响完全可以消除。毕竟发达经济体的市场容量有数十万亿美元,各种收入层次的市场均具有相当规模,发达国家市场的风险要小于新兴市场开拓的风险。
(三)开拓新兴市场
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新兴市场国家市场的开拓也是非常重要。市场分布过于集中的贸易格局不利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一旦某一国家实行贸易保护,就会严重影响海南省产品的出口。在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中,海南出口市场也需要主动性进行调整,分散风险。实践中,可以选取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市场进行重点开拓,积累经验,逐步提高新兴市场国家在海南省出口市场中的比重。
(四)树立品牌,扩大影响
海南目前在国内已是知名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全国六大“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之一,但海南农产品的这些优点在国际市场上却没有形成影响力。以罗非鱼出口为例,海南罗非鱼在美国销售基本都是以贴牌为主,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不利于市场的维护,也失去了获取高附加值的机会。
[参考文献]
外贸出口范文6
关键词:金融危机,出口,竞争力,融资
最初由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经济动荡逐步引发成为的金融危机,已经对世界各个国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随着这一场金融风暴的冲击,我国出口贸易已经严重受挫。中国海关总署3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中国出口额649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5.7%;进口额约600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4.1%,贸易顺差不足5。亿美元,远低于1月的近400亿美元,自去年11月以来,我国已经持续了4个月的贸易负增长。
1影响出口的原因
首先,外需下降导致出口减少,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衰退,使居民消费信心指数下降,国外订单数量大幅减少,这成为导致我国出口贸易恶化的主要原因,其次,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经济危机的环境下,各国政府为了减缓经济衰退,保证产业安全,保护本国企业不受外来竞争者的影响和减少失业,利用技术、环保等各种贸易壁垒对我国商品进行阻碍,再次,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货币贬值,而人民币相对坚挺,外贸企业的价格优势减弱,这给出口企业造成巨大压力,最后,企业融资不顺,金融危机造成的信贷亏损打击了银行的信心,银行收紧信贷标准,导致信贷短缺。特别是对于某些中小型的外贸企业。面对信贷融资的不顾,再加上原材料、劳动力价格上涨所导致的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上升,纷纷承受不了压力,缩小生产规模甚至倒闭。
2外贸企业的应对措施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具备的应对变革与激烈的外部竞争并且取胜于竞争对手的集合。我国外贸企业想在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稳步发展,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经营管理工作。
2.1优化管理、降低成本
我国外贸出口商品能受到世界市场的亲睐。很大原因在于我国商品具有价格优势,我国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这些优势使得我国企业生产成本低廉,在出口时能以低价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我国外贸企业如果还想保持低成本、低价格的优势就必须注意对企业进行优化管理,特别是节省企业开支,比如生产企业可以通过改进生产流程、降低材料单耗、增加材料的利用程度,控制管理费用等来降低成本费用,使价格优势继续得到发挥。
2.2提高出口商品和服务的质量
我国出口商品当中,有很多商品和服务的质量还不具有达到品牌效应的标准,这使得我国外贸企业丧失了部分赢利空间,如果外贸企业能够深入对商品和服务质量把关、加速创新研发来提高技术水平,以形成品牌效应,那么企业不但能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还可以为自己赢得更大的利润空间。所以我国的外贸企业必须通过大力推动技术创新,提升出口商品的档次和质量,增强自主创新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能力,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竞争优势。
2.3做好风险防范的准备
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避险工具和方案,在经营管理方面,企业应该管理好海外应收账款,避免形成呆账坏账。面对汇率波动风险,在与国外企业进行账款结算支付时,应收进硬货币、支付软货币‘企业可以恰当运用远期结售汇等金融衍生工具锁定未来汇率和财务成本,通过保值方案规避风险,外贸企业在选择出口目标市场时,还可以采用出口市场多元化的方式,减少对其中一个市场的依赖,积极发展新兴市场,开拓出口新渠道,保证出口的顺利进行。可喜的是,在上海召开的第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参展商们普遍认为中东、南美等新兴市场国家对其商品颇为亲睐,尽管全球金融危机,但去年对这些市场的出口是稳中有升,在低迷时期转战新兴市场不失为明智之举。3政府应采取的措施
我国是外贸依存度很高的国家,外贸出口给人民带来了机遇,面临出口额的持续走低,对我国就业率产生了严峻影响。加上目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国际市场上的不完全竞争因素存在,为了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我国政府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及适度的战略性贸易保护来支持外贸企业。
3.1鼓励银行对外贸企业融资
外贸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融资,企业资金周转不顺必然导致产量下降、裁员求生存,这些问题更多的体现在中小企业身上,政府应鼓励银行向外贸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拓宽融资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问题。与此同时,推进贸易融资政策的出台,着重加强对中小型企业在出口融资、出口信用保险和出口资金担保等方面的支持,更好的惠及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
3.2加强国际合作,创造良好外贸环境
加强各国经济合作在有效应对国际经济危机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十七大提出我国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刚结束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我国要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加强与他国的合作,可以为我国外贸企业提供广阔的市场和空间,各国通过互相降低或减免关税、开放市场,可以实现国家之间的互利共赢,此外,中国对外贸易产生的摩擦很多,政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也能对此起到缓和作用。
3.3采取政府补助、出口退税政策
当前形势下,政府可以采取适当的补助以弥补企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部分出口损失。此外,出口退税也是一种有效的鼓励外贸企业出口的手段,减少企业成本和负担,在国际市场上保持价格优势,当然,国际上会有反对我国采取出口退税的声音,认为这会对他国企业造成威胁,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出口退税是国际惯例,也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要求,金融危机下,外贸企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政府有权利进行政策的调整来保障经济稳定,加强对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从而保证贸易稳定与良好的就业。
3.4稳定汇率
我国汇率自2005年就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单一的盯住美元,而是参考多种货币根据权重组成的货币篮子,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在目前的形势下,外贸企业面对的风险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政府采取稳定汇率的政策对外贸企业起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