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秋天的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描写秋天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描写秋天的作文

关于描写秋天的作文范文1

关键词:微作文;写作思维

微作文这个名词走进我的视野时,作为语文老师我是兴奋的,更是开心的,因为在语文教师的角色中,我看到了对学生作文促进的一种积极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也正影响着我对学生写作的引领,让我找到了学会写作上的突破。从微作文开始,走进对作文的喜爱。

一、关于微作文的认识

微作文,就是字数限定在200字左右,注重单项训练,比如说明训练、描写训练、对话训练、想象训练的作文。

二、微作文的分类

对于微作文,并没有非常明确的分类,但是从学生写作需求上看,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一)是说明类

就是要求考生能写简短的说明文,能够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对事物进行简单说明和介绍。具体又可以包括:介绍日常实用物品、介绍一部影视作品、介绍说明漫画的画面内容、介绍一处场所或一种建筑、介绍时令特征等等。

(二)是描写类

就是要求考生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描写、描述、描绘、描摹等等,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想象,和对想象作出描绘等等。具体又可以包括: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对话描写、想象联想描写、场景画面描写和综合性的描写等等。

(三)是赏析评价类

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具体又可以包括:诗文漫画等赏析、思想评价、事物名称评价等。

三、微作文赏析

在学生的作文指导中,如果教师不能够跳出自己的角色,而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的话,很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我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了微作文的指导,学生性质很浓,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对于学生的微作文每周利用家校路路通来分享共赏,全体家长、学生和老师共同欣赏孩子们的作品,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非常大的。

微作文赏析:秋天有了桂花,才算得上金秋。上学的路上,无意中嗅到一股清香,惊喜的瞧到树上的一抹亮色,才意识到现已入秋了。桂花一朵朵的挤在一根枝上,更显得花瓣尤其娇小可人,每一朵都散发出清香。让人很是好奇,如何它这么小的身躯,却会让整个秋天都弥散着花香?桂花总是不同于其他花卉的,牡丹的国色天香,腊梅的凌寒傲骨,芙蓉的清冷高洁,都不是它所具备的,可它却依旧能用它独特的气质,在漫长而枯燥的秋天中,占有一席之地。

作文赏析:每天早晨等待公交车时,总会遇到这样一个老人。说“总会”其实见到的次数也并不多,只是那样的记忆总太“深刻”。这是一个典型的苏州人,像苏州一般干净的性格与衣着。天蓝色的中山装被水洗得有些发白,黑色的长裤笔直而没有一丝褶皱。他每每见到我,总要说上一说他当年的事迹。即使我并不认识他,他并不认识我。“小姑娘你是哪里人?”“盐城。”“盐城啊,我当年在那里可当过两年兵呢……“作为一个新苏州人,我只能勉强听懂大概的意思,却也并不忍心拂了老人怀旧的情结。也不知他是可以还是着实健忘,这样的对话进行了两三天,老人还是不厌其烦。当公交车姗姗来到时,我总算松口气,处于对长辈的尊重,往老人的身后站了站。看着他略显佝偻的背影,吃力地跨上车,我有些疑惑,是否我的爷爷奶奶,也曾有过向我诉说当年的时刻,却因为我的疏远和排斥,不得一解衷肠呢?

微作文赏析:都说毕业季是伴随着栀子花香的,我确是从来都对栀子花不感冒的,白白净净的花朵,没什么尤其特别的颜色,隐没在丛丛绿叶中,乍一看,能让人一眼就记住的就只有它干净清新的气质了。可那份毕业季的香甜,不经历又怎能明白?于是就突然地喜欢上了那份干净,带着老班稍显唠叨的叮嘱,同学轻松却不舍的告别,一句不知何时才能兑现的”再见“,奔向了下一个,漫长又短暂的”一期一会“。

关于描写秋天的作文范文2

如何提高乡镇中学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呢?作文材料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在我十多年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几点关于作文材料积累的方法:

一、专题积累

在作文材料积累中,教师不能盲无目的地让学生去积累作文材料,那样做只会事半功倍。一定要分专题地让学生去进行系统的材料积累,如七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第一单元,这单元是以写人为主的,教师在教这一单元时,就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背诵、摘抄、观察等方式去积累写人的材料。上第二单元时,这单元是叙事的文章,就让学生去积累写事的相关材料。上第三单元时,则让学生去积累写景的相关材料。一定要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进行各种形式的材料积累,要求学生紧紧围绕专题作文进行材料积累,这样到了写作课时,学生通过一定量的相关作文材料积累,胸中有物,写起作文来才不会害怕,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二、背诵积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对《课程标准》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和现代文篇目进行背诵,对一些优美的文章也要要求学生对其中的精彩片段进行背诵积累,在课外阅读中,对其优美的语段、词语进行摘抄,在早读课上或课外时间要求学生进行反复地诵读,牢记心间。只有当学生大脑中有了一定的语言词汇积累,在写作课上才有话可写,行文流利。

三、阅读积累

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可是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喜欢读书了,我们有的同学初中三年毕业了,除了几本教科书以外,就没有读过其他任何课外书了,有的同学即使读了几本,无外乎就是一些童话、漫画、笑话、鬼故事或者武侠小说之类的作品。这样的阅读量如何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是注入学生体内的新鲜血液,阅读是学生作文的土壤,没有新鲜的血液,没有肥沃的土壤,怎能培育出茁壮的禾苗?作为语文教师,每学期一定要向学生推荐必读书目,最好是每个年级组能统一学生课外阅读必读篇目,并在相关考试中来检测学生的阅读情况,用“以考促学”的方式让学生去主动读一些中学生必读的书目。如七年级上册可让学生读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外国文学乔安妮・凯瑟林・罗琳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高尔基三部曲《童年》,平时要求学生在读书中感悟主人公的命运,体验主人公的情感,并对其中自己喜欢或感人的文字进行抄录,或者写成一些读书心得,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下来,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借鉴他人的选材与构思技巧,增添作文文采,还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感染人生成长之路;也可以在月考、期中或者期末考试中以各种形式检测学生的阅读情况,让真正阅读的学生得高分。

四、生活积累

在作文积累中,还有一种最为重要的方法就是生活积累。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去用心观察身边的事与物。如果只是借助于阅读、背诵积累,那样写出来的文章会很生硬,不太真实。如今年我在教学七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第三单元时,本单元主要是写四季之景的美文,当时正值秋季,我就让学生去积累秋景的作文材料。在作文课上,我给学生布置的作文题目是“秋”,要求学生抓住秋的特征来写,把秋写为几幅画面即可。经过近半个月的作文材料积累,加之课堂上又学了朱自清的《春》,学生积累了不少有关秋的作文材料。作文课上,我见一个学生文章写得还不错,但文章冒出一句描写秋草的句子:“嫩嫩的、绿绿的”,还有一个班的学生描写秋天的风:“润润的,暖暖的”。面对这些,我知道问题出在学生没有细心观察周围的事与物,于是犯了错误。在作文课上,针对这两句话,我让学生下去再用心观察和感受一下,第二天两个学生才恍然大悟地跑来告诉我:老师,原来秋天的草不是嫩嫩的、绿绿的,而是金黄的、枯萎的。另一个学生也告诉我:原来秋天的风不是润润的、暖暖的,而是清凉的、干燥的。大家惊奇地发现原来细心地观察是如此的重要!除了这些,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还要多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才有活力,才能从不同角度写出自己的不同感受。

关于描写秋天的作文范文3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写作教学;策略;特点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47-1

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接触的文字量小,所以写作是一大难题。纵观目前学生的写作水平,不尽人意。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写作能力普遍低于标准水平。研究发现,这些流动的花朵自信心普遍较低。基于以上因素,唯有抓住这些群体的特点,采取针对性教学策略,才能让他们写好作文。

一、关爱每个学生,增强学生写作信心

打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结是走向成功写作的首要步骤。这些流动的花朵大多是被迫跟着父母进城,但由于诸多原因,流动花朵的学习得不到父母的关注。即使部分父母有时间引导其学习,但终因自身的受教育水平有限而收效甚微。与城市孩子相比,流动的花朵倍感压力,感觉自身没有任何优势,因而自卑心理在流动花朵身上悄然升起。主要表现为课堂上只听,但不敢轻易发表看法。这对写作教学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针对这些流动花朵的特点,对其进行赏识教育和实施关爱策略势在必行。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1》的教学为例。本次习作是是关于人物撰写的的,以记录事例为主。开始之前,我先设法走进学生心灵,以柔和的语气问:“小朋友们,在幼儿园或者小学中有没有给你留下印象深刻的老师呢?”“有”。此时我听到一个特别响亮的声音。我立马让这位学生描述一下这位教师。“请问这个老师在哪个方面令你感动呢?”学生在我的提问式的诱导下,说出了这位老师令他感动之处。总之,关爱学生,让学生开口表达,并抓住亮点,进行赏识教育是写作教学良策之一。

二、打牢写作基础,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1.从听入手,打好写作根基

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写作底子薄,因此,教师可以从听入手,打好写作根基。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2》为例。这一单元的习作主题是描写小动物。课前,我从互联网中搜集与描写动物相关的文章,精选一些典型的句子,并以猜谜语的形式描述给学生,让学生猜猜所描述的是什么动物。如有一种动物黑眼圈特别严重,耳朵是毛茸茸的,身子胖嘟嘟的,请问这是什么动物呢?学生回想着自己所知道的的动物,有个学生回答出是大熊猫,因为大熊猫有黑眼圈。接着,我继续描述小鸡、小狗、鸟等动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对这些动物是最熟悉不过的。我所用的描述句子中饱含动物的写作手法。因此,以听入手,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出描述动物的方法和语句。

2.以说理思路,拓宽写作思维

从说中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写作也是建立在说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写作前,应让学生先表达,理清写作思路。学生只要敢于说、愿意说,思维就会越来越宽。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3》的教学为例。课堂开始,我首先让学生说说对秋天的感受。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长期生活在农村,对秋天田野间、树林间的变化有着清晰的印象。流动的花朵开始沉思在家乡的秋天当中,并说出家乡的秋天是如何的,如树叶慢慢变黄了,开始掉落。树木的枝干开始光秃秃的,有点冷清的感觉。因此,抓住学生熟知事物的特点,引导开口,可以快速理清写作思路。

3.以练来检验,提高写作水平

经过听、说阶段的训练,教师可以提供练习机会检验写作效果如何。除了完成课堂上的写作,我还让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记录身边生活的点滴,以促使其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实践开始阶段,由于这些学生见识较少,脑海中可能没有事件进行记录。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记录自己来到城市上学内心的变化,或者与农村相比在城市上学有什么优势,甚至是在城市所看到的的新奇事物等等。练习一段时间之后,学生脑海中的东西越来越多,写作思路越来越宽阔。因此,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关于描写秋天的作文范文4

素材是写作的源泉,是写作的依据,有了素材的支撑,学生的写作才能行云流水,本文从初中写作教学入手,对如何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出了个人的见解和看法,期望通过这些见解和看法给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写作教学上的帮助。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写作 积累素材

如果将作文看成是一座精美的高楼大厦,那么素材便是筑成这座高楼大厦的一砖一瓦。学生只有在平时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才能让自己的写作大厦崛地而起。

一、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要学会捕捉生活中精彩的画面,便能达到高效的积累效果。很多初中生经常抱怨自己的生活太过单调,除了学校就是家庭,除了同学就是父母,生活中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成为他们积累的素材,其实不然,生活中存在太多值得记忆的事情,学生必须要学会从生活中的细节入手,才能看到美好的事物。虽然初中生接触的人物比较单一,但是学生仍然可以从其中发现有趣的事情。如今天老师在课堂上讲了哪一个典故;同学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爸爸妈妈和自己一起完成了什么样的事情;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哪些新奇的事情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积累的素材。

作文与生活是一对密不可分的综合体,离开了生活的作文是空洞无神的,离开了生活的作文是无病的。如此教师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也应该让作文与生活紧密相连,从生活中选取写作素材。比如在一次写作教学中,教室外下起了大雪,这时我便停下讲课的进程,带着学生一起走出了教室,来到了漫天大雪的操场上,并让学生认真的观察雪,感受雪。在雪地里,学生的心情得到了彻底的释放,他们奔跑着、玩耍着,忘却了繁重的课业压力,俨然一个个还未长大的儿童,甚至于有的学生还堆起了雪人,打起了雪仗。此刻我将本节课的写作话题定为“雪”,让学生结合所见所闻写出所想所感。如此与学生眼前之景契合的作文话题瞬间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看到了平时看不到的景象。有的学生描写了雪花在漫空中飞舞的场景,希望可以和雪花一样自由自在的飞扬;有的描写大家一起堆雪人、打雪仗的场景,由此怀念童年的往事;有的描写雪花落在手心即化的情境,希望雪花可以在手心多呆几秒的愿望等等。可见在雪花飞扬的操场上,何愁学生没有写作素材呢?同样的作文话题却让学生产生了不一样的心境,从而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素材积累的能力。

二、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阅读是积累素材的重要方式,学生听的多、说的多不如读的多。书籍中有更辽阔的空间和视野,一个不会读书的学生是不会学习的学生。如果说我们的初中生缺少从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的话,那么学生完全可以在书籍中找到更多的写作素材。这里所说的书籍包括课堂上的教材和课外的学习书籍。到了初中阶段,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具备选择书籍和阅读书籍的能力,学生可以从兴趣出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

那么,学生如何有效的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的素材呢?首先学生要将书籍读到心里去。阅读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之上增加阅读的数量,有些学生为了增加阅读的数量而忽视了阅读的质量,使得这些学生看似阅读了很多的书籍,实际上能够拿来使用的少之又少。因此要让书籍读到心里去。学生可以将阅读时间放在晚上睡觉之前,睡觉之前学生的大脑会更加的安静,这时通过阅读一些文章和书籍不但可以达到积累素材的目的,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睡眠。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不是读完了就算完成了阅读的任务,很多学生都会存在这种错误的阅读方法,很多书籍在阅读了一段时间之后,其中的故事情节和精彩片段也全都还给了书籍,这样的阅读是低效的。学生可以给自己准备一个随时摘抄和记录的本子,本子上可以摘抄阅读内容的精彩部分,如在《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这一章节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对武松打虎具体细节的描写更是让学生难以忘怀,这时学生就可以将这一章节最精彩的内容摘抄在本子上,并在空暇的时间再拿来反复阅读和琢磨,在反复的阅读和琢磨中这些精彩的描写势必会成为学生未来写作的素材。

三、在写日记中积累素材

日记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将一些重要的、有意义的写作素材记录下来,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研究表明现阶段很少有学生愿意去写日记,也很少有教师去要求学生写日记,使得学生没有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对于初中生而言,日记可以是学生倾诉的对象,也可以是学生积累素材的园地。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遇到了难解的心事可以将其写在日记本中;在生活中看到了新奇的事情,可以将其写在日记本中,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素材就会越来越多,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一次在写有关“云彩”的作文时,很多学生都表现的非常的茫然,他们不知道应该从哪里下手,也不知道该写哪些内容,这样看起来多数学生都缺少有关写作内容的素材,然而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真的没有见过云彩吗?在平时的阅读中真的没有阅读过关于云彩的文章和书籍吗?答案是否定的,但是学生的看和读都是瞬间带过的,一段时间之后云彩的素材也便从学生的脑海中烟消云散。有这样一个学生喜欢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在日记本里,他的日记本中有很多关于云彩的记录,有的是描写雨后的彩虹;有的是描写夏天的云彩;有的是描写秋天的云彩;有的是描写傍晚日落之前的晚霞等等,这个学生对云彩已经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在面对这样的作文题目时,这个学生只需稍加思考和回忆,日记本中的素材便都回到了学生的脑海中,从而使得学生的写作变得行云流水。

只有在大量写作素材的支撑下,学生才能写出跌宕起伏、丰富多姿的作文,只有言之有“米”,才能成为写作的能手,这个“米”在哪里,“米”在生活中,“米”在书本中,“米”在日记本中,学生只有用心体会,用心记录,才能让写作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海蓉.顺自然之势,合儿童之心――谈如何让习作起步顺利有效【J】.作文教学研究,2008(05)

关于描写秋天的作文范文5

朱自清先生的《春》和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都是借景抒情的典范之作。作为通过对季节描写来传递情感的作品,它们类似的结构及抒发出的迥异的情感值得我们玩味揣摩。

我们先以朱自清的《春》为例来分析它的结构。

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作者先用“盼望着,盼望着……”奠定了自己的感情基调,渲染出了作者的欣喜之情;接着又对春天的各种景物进行细致的临摹;最后通过对春天的赞美来表现自己的喜爱之情。全文形成了“盼春-画春-赞春”这样三段式的结构。

而在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中,开头用“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也是先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接着也是对秋进行细致描绘;最后表达自己对秋的眷恋之情。形成了“向往秋天-描绘秋天-眷恋秋天”三段式的结构。

对比如下:

盼春-画春-赞春

向往秋天-描绘秋天-眷恋秋天

在写法上,两位散文大师为了更好地抒怀,在对季节的临摹中都选用了最具季节特征的景物。如在《春》中,朱自清先生具体描绘了5种最能体现春意的景物: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春天人们的活动,分别形成了五幅优美的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在《故都的秋》中,郁达夫也具体临摹了最具秋天特征的五幅图画:早晨所见画、槐花落蕊图、秋蝉残声图、秋雨图、果树奇景图。

对比如下: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早晨所见画-槐花落蕊图-秋蝉残声图-秋雨图-果树奇景图。

《春》和《故都的秋》在结构和写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在文中抒发的情感却是完全不同甚至相反。这也许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有关。

古人早抒发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喜悦,也有“万里悲秋常作客”的哀叹与惆怅。作为文人的朱自清和郁达夫不可避免地要接受古人的文化熏陶。因此在《春》中用“盼望着,盼望着……”为开头,这就决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希望、明快而喜悦的。朱自清先生在行文中使用了大量的暖色调的词,如:“朗润、红、粉、繁花嫩叶、呼朋引伴、热闹……”这些词语的运用,给人以热烈和欢愉的感受,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而在《故都的秋》中却以“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为开头,奠定的基调是深沉、悲凉和寂寥的。在行文中使用的词也都是冷色调的,如:“一椽破屋、破壁腰、疏疏落落、清闲、落寞、衰弱……”这些词的运用足以让读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

关于描写秋天的作文范文6

关键词:生活情趣; 作文教学; 催化剂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00-001

学生怕作文,尤其是小学中段的孩子,这是每个语文教师都看到的事实。那学生怕作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老师们普遍认为是学生生活内容贫乏,导致无素材可写,于是开出了“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良方。方子的确对症,然而如何让学生做到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却没有切实地为学生解除病根。

写作离不开生活,生活对于写作是多么重要。但学生真正缺少的不是生活,而是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和领悟能力,即生活情趣。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生活情趣是小学中段作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

一、培养热爱生活的情

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首先就要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一个对生活无感觉的人,怎么可能把生活写的鲜活灵动呢?作为教师,我们应将作文教学日常化,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与学生日常交往中每一个培养他们对生活热爱的机会,用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去影响学生,用设身处地的情景设计去感染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的美:大自然的美,人情的美……

在三年级孩子初次接触作文时,我为了让孩子们懂得作文就是把所见所闻所感有条理地写下来真是煞费苦心。正逢那天下雨,而且雨也不是很大,于是我的灵感来了。课堂上,我让孩子们先说说下雨天的感受,大部分孩子说下雨天很麻烦,出门不方便;还有同学说下雨天户外活动都没法进行,大家只能待在屋子里,很没劲。大家都有些沮丧!接着,我让孩子们带上雨伞排好队来到走廊。看得出孩子们有些意外,又有些兴奋。我让孩子静静地听一听,听到了怎样的雨声?接着我撑起雨伞走进雨中,问孩子们雨点滴在雨伞上又是怎样的声音?一个个动人的词语蹦出来了,“滴答滴答”,“咚咚咚”,“哒哒哒”,“啪嗒啪嗒”,同学们说得可开心了。我接着说道:“下面王老师要来雨中舞蹈了,你们看好了!”我转动身体,把雨伞也转动起来,这时,孩子们欢呼起来,“好漂亮啊!”“水花飞起来了!”“好好玩啊!”看得出此时孩子们再也按捺不住,迫不及待地也要到雨中舞动起来。接着,转动的花伞,“啪嗒啪嗒”的雨鞋,同学们的欢笑声,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我拿出相机拍了下来。

玩过一场后,孩子们回到教室,我把刚刚拍摄下来的照片通过投影播放出来,孩子们惊叫声、欢笑声不断。这时,我让孩子们说说此时对下雨又有怎样的感受。“下雨真有趣!”“我们喜欢下雨!”“雨点的声音真好听!”……在给予一番写作指导后,我让孩子们把刚刚雨中玩耍的场面写下来,只花了一节课,大部分同学完成了习作。“红的、黄的、绿的,各种颜色的雨伞,像雨中盛开的一朵朵鲜艳的花。”“滴答滴答的雨声,是大自然里最美妙的声音。”“雨点飘进了我们心里!”“雨后的校园,更加洁净、美丽了。原来,雨水是大自然里的环卫使者!”多么灵动的语言,如果没有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怎能写得出这么细腻动人、光芒闪烁的句子来呢?

二、训练善于发现的眼

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另一方面还应训练孩子善于发现的眼光。如何训练呢?只是教师一味地口头强调提醒,达不到实际的效果,使得教育变得空洞、无益,甚至引起孩子们的厌烦情绪。所以关键还在平时的每一节课、每一项活动、每一次交流……培养孩子养成善于发现的好习惯。

在一次语文公开课上,我引导孩子用“越来越……越来越……”说一句话。其中一个孩子说道:“我越来越大了,可爷爷却越来越老了。”这是慧眼的发现,更是心灵的触动,全班同学和听课老师一起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对于他这一发现,我给予了肯定和赞赏,这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我把握住了!

在日常的生活中同样也可以让学生学会发现,当然首先教师得和家长达成共识。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教师向家长强化这种理念,让家长了解到培养孩子养成“去发现”好习惯的重要性。告知家长在生活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留意、思考生活中的点滴,让孩子发现的眼光变得敏锐。比如,秋天来了,哪些树木的叶子会凋谢,哪些树木的叶子会变色;街上买的气球为什么会飘起来,而自己吹出来的气球为什么只会往下沉;夏天的时候,狗的舌头为什么会吐出来;夜里,猫和狗的眼睛怎么会发亮……问题的提出,正是说明孩子观察了,发现了,家长应给予鼓励,并和孩子一起探讨,找寻答案。《秋天的树叶》《为什么饺子熟了会浮起来》《面团发酵》《苹果里的五角星》《瓷砖上擦不掉的茶水污渍》……这都是孩子们在周记中写到的关于生活中的小发现,令人惊喜!有了这样善于发现的慧眼,还怕在写作时笔头生涩、文思枯竭吗?

三、激发感悟生活的心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无数次的精彩瞬间,若不用心体味,便会无声地从指缝间滑过。如果有一颗感悟的心,即使是生活中的平凡瞬间,也会被那颗善于体悟的心放大得精彩无比。教师不妨着眼于学生生活实际,选取一些关于学生生活的命题作文进行习作技巧训练的指导。比如:第一次做饭、第一次一个人睡……激发学生感悟生活的心,从而写出有感而发的动人作品来。

上一篇法规速递

下一篇商务口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