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战争结局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兄弟战争结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兄弟战争结局

兄弟战争结局范文1

史诗情怀止战之殇

斯皮尔伯格无疑是战争史诗的爱好者,更是不折不扣的“二战专业户”。继《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和《兄弟连》等二战题材后,斯皮尔伯格这次终于把目光转向了被电影界忽略许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如果不是因为这部电影,我们可能不会注意到这个数字:在1914年到1918年的欧洲战场上,1000多万匹战马死亡,只有6.2万匹幸存。万物有灵,马因人类的战争而沦为不幸的牺牲品,斯皮尔伯格用影像来告慰每一个生命的尊严。

影片中的乔伊是幸运的,然而它的幸运背后确是战争无法承受之殇。

一战开始后,乔伊被迫与他的小主人分离,接下来,乔伊经历了英国军官、法国小姑娘、德国俩兄弟、英德士兵、拉运武器、挣脱封锁线、曲折回归等几个命运的转折点。每一个小故事都与战争紧密相联,但在这些血雨腥风中,斯皮尔伯格一方面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一方面又烘托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人与人之间的情谊。这些片段中的每一个人物,在乔伊遭受苦难的关口,都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它、保护它。斯皮尔伯格用人性中最简单美好的情感,串联引导着乔伊的命运,影片华丽的视觉效果、细腻的画面表现、牵动人心的情节也都展示出史诗般的恢宏气魄。更为重要的是,影片向战争发出了最沉默有力的控诉——在生命与尊严面前,战争一文不值。正所谓,和平无国界,就像斯皮尔伯格所言:“我一读到这本书,就想把它拍成电影。故事传达出的灵魂和感受在每一个国家都会引起共鸣。”

温情视角寓爱无痕

战争非人所愿,友情、亲情、爱情,这些才是人类永远向往和追求的生命价值所在。《战马》虽然以一战为背景,但它却跳出了枪林弹雨、拼杀血洗的暴力俗套,也摒弃了深沉震撼的黑镜头处理,以战马乔伊作为影片的叙事视角,令人耳目一新。乔伊当过军官的坐骑,拖过伤病员,拉过高炮,也曾惬意地享受过宁静的田园生活,乔伊还被赋予了最美好的品格和最纯洁无暇的情感:对主人忠诚,为伙伴甘愿牺牲,对关爱它的人们回报以快乐。斯皮尔伯格又通过乔伊的眼睛来审视战争带来的苦难良善和生离死别,乔伊无与伦比的灵气和可爱,使影片充满了童话般、孩童般的至真至纯。

影片最震撼人心的之处就始自于乔伊机敏地躲开了坦克的无情追撵,此时,荡气回肠的乐曲响起,乔伊开始在战场上疯狂地奔跑,为了自由的生活,为了主人温暖的怀抱,乔伊无所畏惧地冲破了一道道铁蒺藜的封锁,蒙太奇的电影画面飞速闪现,观众的心此时也被悬到了极限。可是,就如同个人永远无法挣脱战争的枷锁一样,乔伊还是被困在了铁蒺藜的绞索之中,它悲哀地嘶鸣着倒下了。本以为,这会是影片最悲情的结局,没想到,令人意外的一幕出现了,敌我双方竟然跳出战壕,自发友善地走到了一起,共同拯救了乔伊的生命。没有刻意拔高和夸张的渲染,这自然而然的举动正是全片最发人深省之处——乔伊的意义已经不再局限于一个动物的符号,它身上承载了人性最本能的爱与温情。正如同斯皮尔伯格解释的那样:“乔伊就是这部电影的纽带,是它让战争出现了哪怕只有5分钟的停顿,正是这一刻触动了我去讲述这个关于人性的故事。”

兄弟战争结局范文2

今天,我第次郑重地合上了《三国演义》那已经被我翻的卷起了边的扉页-----我终于读完了!当回想起那一页页传奇般的战争史,或兵荒马乱,或烽火连天,或勾心斗角,或扣人心弦……那一张张一幕幕,回想起来还意犹未尽的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

这一页页文字如战场上金戈铁马一样令人荡气回肠,读完后令人回味不已,但也有人对此持反对意见。有人说:“少不看《红楼》,老不看《三国》,《三国演义》根本就是一本教人使心眼的书”。还有人说:“这本书大量的笔墨都在描写蜀国上下功夫,可到了最后,蜀国却打出了白旗。这种破小说不看还好,一旦看到最后就让人心里难受,这种书没什么好看的”。可是,我却不这么认为。不错,这本书的确有许多计谋,但人们看书是不能一网打尽的,难道说,是本写计谋的书就是教人们使心眼的吗?这种说法真是荒唐可笑至极!至于蜀国打出的白旗,我也有一种独特的看法。我认为,书中用悲剧结局来写结尾,这正是一种“破碎的艺术”,这么写不但不会使人心里难受,还反而比大团圆的结局更令人回味无穷,更令人意犹未尽。这种“破碎的结局”,“无言的结局”不正好告诉了一个道理:“我们要会忍,不能因小失大”。书中蜀汉是主人公,拥兵百万,粮草如山,物产丰富,领土广阔。加上武有五虎大将,文有卧龙凤雏,再加上与东吴联盟,,又打败曹魏许多次。可就是在蜀汉达到最鼎盛的时候,关羽、张飞二人却死了。于是,复仇的怒火冲昏了刘备的头脑,不顾诸葛亮与赵云的劝阻,出兵七十二万,浩浩荡荡的进攻东吴,与东吴决裂。结果,被沉着冷静的陆逊火烧连营,他的冲动得到了惩罚。

是啊,在我们生活中,勾心斗角,明争暗斗无处不在,而很多人就被气昏了头,从而被“冲动”所控制。在一项故意杀人原因调查统计中,因为金钱、爱情、经济、政治原因受了侵害,从而一时冲动杀人的竟高达81.9%,这些人就是因为“冲动”与“复仇”这两个词,走上了一条跟刘备相同的不归之路!

我们要学习会忍耐与冷静,千万不要像刘备那样因小失大,更不要像他一样,只为了一口咽不下去的气和两位兄弟的命,就使七十二万弟兄白白走上了黄泉路!

兄弟战争结局范文3

这是一匹令人印象深刻的马。remarkable(令人印象深刻)是电影里的台词,出自我最喜欢的一场戏――马儿乔伊在无人区被铁丝网所困,英德各有一名士兵冒着生命危险走出战壕,帮它脱困。那一刻,在生命的尊严面前,战争顿时变得毫无意义。最棒的是那个德军对身后的战友们喊了一句,“我还需要一把剪刀”。然后战壕后立刻扔出了五六把来,落在水坑里,让人忍俊不禁,又感动不已。

其实在《战马》的初始场景中并没有战火,而是着力表现了20世纪早期英国农村生活的那种伤感调调。德文郡一位喝醉了的农夫泰德在拍卖会上高价买回了一匹精装的纯种骏马,他的儿子为它起名乔伊并训练它犁地。

在满是青翠泥土、花昵衣服的氛围中,加上一只脾气不好的鹅,电影其实还有一点偏娱乐化的风格。金色阳光下的田园的风光和约翰・威廉姆斯洗练的音乐,让电影表现的既乡土又宏大。但田园风光的背后也有战争的记忆――泰德曾经在南非和波尔人战斗过,并因此获得了皇室的勋章。只是他厌恶战争的罪恶,将锦旗和勋章以及过去的经历都丢弃在岁月的垃圾桶里,并每天依靠酗酒来忘记过去。《战马》从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反战情绪,并植根在国家的记忆之上。

不过电影并没有一直停留在德文郡的乡村风光之中,还是很快的进入了战争。乔伊被“征召”入伍,横穿英吉利海峡、佛兰德斯和法国,在英德双方的军队中,经历噩梦。

战火浮生,战马乔伊所经历过的形形的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养大它的农场小伙子艾尔伯特,骑着它冲锋陷阵的北萨默塞特义勇骑兵队上尉尼克尔斯,照顾它的甘特和迈克尔兄弟,捡到它、想教它跨栏的法国小姑娘艾米丽和她的爷爷,剪断铁刺网联手救下它的英德士兵……这些人中有的死了,有的幸存,战火带给各国人民的苦难,谁也不比谁受得少,历尽艰辛伤痛后的重聚,毕竟是令人欣慰的。只要亲爱的还在一起,生活就还能继续,正如璀璨的晚霞与黑暗的长夜过后,总会有拂晓到来。

和大部分战争片中的反战宣言一样,“The war has taken everything from everyone”(战争拿走了所有人都一切)――《战马》中也有对战争最真实的清算,且不止一次的在电影里重复,不言自明。

反战主题无处不在。艾尔伯特瘸腿又酗酒的父亲泰德原是帝国义勇骑兵队老兵,参加了第二次布尔战争,在南非服役,负过重伤,拿过DCM(优异作战勋章,和DSO对应,DSO授予委任军官,DCM授予非委任军官),但泰德对自己在战争中的作为一无骄傲,他扔掉了自己的团三角旗和勋章,妻子萝丝却暗地里保存并藏了起来。后来萝丝把这些给艾尔伯特看。那面猩红的三角旗就此成了影片的一个符号,随着艾尔伯特的手系到了变为战马的乔伊的辔上,然后穿越战火,最终又回归了艾尔伯特之手。

当尼克尔斯阵亡后,坐骑乔伊被德军俘获,它被交给两个年轻的后勤士兵甘特和迈克尔,然而随着战局的演变,迈克尔被调入现役,甘特害怕年纪太小的迈克尔会在战场上死去,他会背弃自己许诺要照顾好弟弟的誓言,他在半路上骑着乔伊截走了迈克尔,当了逃兵。影片没有给人安慰的结局,这对兄弟一如我担忧的那样,被抓到枪毙了。

然后来到了法国爷孙家里,孙女的父母死于战争,孙女指责爷爷懦弱,而爷爷说,勇敢有着不同的方式。孙女捡到了甘特和迈克尔留下的乔伊和它的黑马朋友。她训练乔伊,想让它学会跨栏,可这样田园式的宁静生活只是瞬息,乔伊很快被来到的德军部队带走,为了顶替衰颓的小黑,它自愿被发配去拉超重型榴弹炮,从战马降格成了苦力。

高爆弹的火光照亮了英军堑壕,堑壕里出现了艾尔伯特的脸,原来他也已经从戎,到了法国。时间流逝,1918年索姆河,一场小型堑壕攻防战正激烈展开。在机枪的扫射前,英军不断仆倒,艾尔伯特冲锋到德军堑壕前沿,用一枚手雷干掉了德军机,夺取堑壕的短暂兴奋很快被突如其来的毒气冲散。

另一边,小黑终于因力竭而倒毙行军途中,失伴的乔伊在逼近的坦克前左冲右突,最后几尽疯狂,在两军对峙的疆场上狂奔,不幸陷入铁刺网的牢笼。为了救出乔伊,英德士兵各举白旗暂时休战,两个本源是兄弟,却成为仇敌的年轻人一边用铁钳剪断乔伊身上的铁刺,一边用英语流利地交谈。大战中许多英德士兵兼有两国血统,他们面临阵营选择的煎熬,他们面临许多困难,他们面临拿起枪屠杀自己手足的悲剧。然而这就是战争。

最后,被毒气薰伤眼睛的艾尔伯特在急救站里与面目全非的乔伊重逢,当年的誓言,“无论你走到哪里,我都要找到你”,犹在耳畔。

对于《战马》,美国影评人A. O. Scott曾在《纽约时报》上撰文,标题是Innocence Is Trampled, but a Bond Endures(《被践踏的纯真,以及一份持久的约定》)。前半部分基本是对人类战争持一种否定的态度,但后半部分却又对人类与非人类的关系抱有一份能够和谐统一的希望,正如斯皮尔伯格以往的大多数影片一样。

兄弟战争结局范文4

原来,在镇外有个芹菜大王,它带了芹菜军来攻打蔬菜镇了。这可不得了啊,菠菜镇长连忙叫了洋葱大军前去抵挡。“???”,芹菜军来了,洋葱军队也不甘示弱,摆好阵势,准备迎战。“现在,攻城!”不好,芹菜大王下令攻城了,洋葱军们利用武器抵挡。唉~芹菜军的力气实在是太大了,洋葱军们一个个被打的站不起来,怎么办哪?

这时,菠菜镇长又带人来观察军情,发现我军被打得落花流水,怎么办呀!!!在菠菜旁边的甘蓝大人好像想起了什么,连忙对菠菜镇长说:“镇长,洋葱脱下衣服气味不是很呛吗,我们可以叫它们脱下衣服呀,这唯一的办法了!”“好,马上叫胡萝卜小姐通知洋葱将军!”。

胡萝卜小姐利用它的飞毛腿飞似地冲向战场把消息告诉了将军,将军连忙下令士兵们脱下衣服。顿时,一股呛鼻的味道传来,呀,不好,芹菜军们顿时泪流满面。这一流泪看似不要紧,但真的很麻烦。这一哭,让士兵们想起了父母和姐妹兄弟,马上军心大乱,无心打仗。洋葱军们马上趁机捉住了它们。

兄弟战争结局范文5

作为部队医院长大的孩子,其实黄海波选择演员之路是颇被大院的邻居瞧不起的。据黄海波自己在节目中回忆,他考电影学院时父亲特别不支持,他却拧了股劲要考上要学好。在大学期间,恰好和海清同班,他俩看到满眼的帅哥美女,本来奋斗的心就更急了:“我们两个对未来格外的用心,你说那些帅哥美女都已经十分努力了,我们二三十分都不见得能行,不努力行吗?”于是这位专业课十分出挑的形体课课代表,天天就琢磨着怎么演戏,甚至还搭档海清,跑到全国大奖赛中演了个小品,紧接着,大三时就到《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出演孙海英的儿子,比同学们都要早踏入圈子几步。

努力之外,他还有点轴,最明显的就是,他喜欢给别人提意见,导演、演员、道具,能想到的他都会去提,当然是没人听。直等到他出名后,问他十年来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他脱口而出:“现在一说别人都能去想想。”

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黄海波语),他火了,火到自己都没时间看剧本。于是,他父母也不再反对他演戏,反而参与进来,“这次《番号》就是我爸帮我挑的,我妈这个‘皇太后’更是全管。”

管到什么地步?黄海波每刷一分钱,他妈妈都有短信提示。管得严的好处嘛,省心;坏处嘛,有女朋友了怎么办?这种煎熬,演惯了“夹心男”的黄海波一定心知肚明。

生活中,父母也不是没有管他感情生活的先例。在还没火的时候,他妈妈就曾带他去相亲,却最终都是“无言的结局”。其实,完全无须为他操心,他对付女孩可谓一套一套,像余味的“你是奴隶主,我是奴隶”、“我永远是你的钱包”等经典台词,都是他曾经用来哄女孩的话。这种本色也难免沁入他的作品,受尽了“三夹板气”的余味,还有“遇到厉害女的就怂”的李大本事,都有黄海波身上的影子。

问他,真的不怕怂吗?他笑眯眯地回答:“不怕,只要家庭美满,男人怂点儿不丢人。”再问他莫小棋离婚育有一子的事情,他也会语带讨饶:“你看我都有了女朋友了,也都带出来了,这么重要的事情,你们就别添乱了。”

揭秘《十三钗》火爆战争场面

“我算不错了,还有台词呢”

南都娱乐:好像今年有不少你的战争戏上演啊。

黄海波:我其实对军事题材特别热爱,可能和我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有关。《金陵十三钗》的战争场面太真实了,场景道具都十分逼真,我背的包重量都是60多斤,就连手榴弹都是按1:1比例做的,你把它的帽拧开,环拉掉,8秒到12秒间,它就可以燃烧爆炸,而且冒出的是真实的黄烟,真实得让我目瞪口呆!

南都娱乐:但你在里面才演一个小角色啊,听说只有一场戏?

黄海波:我想请问国内有哪个演员的一场戏是用3000多万拍的吗?这是真正意义上顶尖级的国际制作,光摄影团队有38人,现场的剪接师是《盗梦空间》的剪接师,威廉姆斯团队,我告诉你,所有《007》系列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兄弟连》、《太平洋战争》,世界上任何一个精彩纷呈的战争戏都和这个团队有关系,这样的一个团队不足以吸引你吗?咱们不能开阔开阔眼界吗?我算不错了,还有台词呢。

南都娱乐:对那十三个女孩子有什么印象吗?

黄海波:我觉得是越看越耐看的那种,你能够感觉到剧组花费了很大的时间对她们进行培训,张导挑选演员的眼光真的不错,她们以后会有很不俗的表现。到时候我肯定去看,没准我还包场呢。

南都娱乐:那为什么接《永不磨灭的番号》呢?

黄海波:演这种类型的戏之前,我有个担心,和所有年轻人的想法一样,觉得战争戏是不是老的套路。当时我父亲退休了,在家里没事干,帮我看剧本,看到《番号》,我问他,又是这个套路吧,他就说还真不是,儿子,我会骗你吗?我一看,确实,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非常好看耐看的战争戏。

南都娱乐:李大本事确实不像一般的军人,是个比较油滑但又比较有侠义精神的人。

黄海波:对,我曾经这么形容过李大本事,他就是:李逵+诸葛亮+汉高祖刘邦+韦小宝+至尊宝,是战争CEO,属于复合型人才。性格特点:大嗓门、善忽悠;绝招:兵不厌诈;弱点:见到厉害女的就怂;别称:李大狗屁。

南都娱乐:还是和余味一样怕老婆啊……没想过演个男人点的?

黄海波:不不,恰恰这是有意思的,《番号》这部戏就是女的一个比一个强悍,那女的厉害啊,(李大本事)动武动不过人家,挨踩是自然的呗。也不能拿李大本事和余味比,我个人认为李大本事比余味好,在战争喜剧、江湖喜剧里,人物更有张力,戏又有厚重感。该有的都有了。这部戏离我正式出道刚好十年,是我十年交的的一个作业。

回想出道十年 回应女友传闻

“恋爱到结婚要慎重,到时再说”

南都娱乐:十年心态有什么变化吗?

黄海波:我十年真没什么变化,唯一的变化就是原来在剧组提点意见没人听,好的对的也没人听,现在一说别人都能去想想。(不怕遭人烦吗?)我上学就这样,上学的时候就和同学较劲,耳朵里听不得“凑合”(将就),听到了就急。我这种长相的还凑合,根本没饭吃了;别人长得帅的,好歹凑合还可以养眼啊。

南都娱乐:那你们成名很难吧?

黄海波:我和海清特别难,十年了我们才走到,人家只需要一部戏就能走到,这里面的艰辛只有我们才知道。对物质唯一有体现的,就是拍完《媳妇》后,我把我的房贷还清了。我也就更清楚我的路该怎么走,忽然一步跳上去,这不是我,回想前十年,真是兢兢业业。

南都娱乐:十年内老人有经常管你吗?

黄海波:像我爸还好。我妈,好家伙,全管,我叫她“皇太后”,因为她退休了没事干,没事干就琢磨你,我全部的钱都交给她,卡里面刷了任何一笔钱,我妈的手机就会收到提示。(催婚吗?)原来催,我还相亲过呢,不过都是无言的结局,现在不催啦。

南都娱乐:是因为现在安定了吗?

黄海波:……个人问题谢谢关心,我也知道你们问我们明星这点事,是影视圈里的规律和规则。等会吧,当我想说的时候不用采不用套,我自己就全说了。

兄弟战争结局范文6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然而自古以来,多少血浓于水最终也无法止息干戈,甚至闹到你死我活。

同一个童年、同一座城池、同一个信仰。达斯勒家族的两兄弟本可以创造出世界上最伟大的运动品牌。然而战火纷飞的乱世中,莫须有的背叛离间了这对手足,他们由相爱走向相杀。

时过境迁,adidas与PUMA这两个品牌再也不属于达斯勒家族。就像两兄弟遥遥相望却始终相隔的墓碑。 兄弟鞋铺

德意志时期,巴伐利亚的经济发展举世瞩目。在两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人民的生活富足安康。

达斯勒家族的故事,正是从巴伐利亚的一个叫做赫佐格奥拉赫的小镇开始。克利斯多夫是这个家族的支柱,膝下儿女四人。本是编织工的克利斯多夫赶上了时代的变迁,工业制造正在逐渐取代手工制造。

不得已下,克利斯多夫转行做了鞋匠。与生俱来的天赋令达斯勒家族很快蜚声当地。鲁道夫与阿道夫两兄弟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对制鞋行业有了深刻的认识。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到来很快拖垮了德国的经济,孩子们想要继承衣钵并发扬光大的梦想被食不果腹的现实狠狠鞭挞。

战事告急,三兄弟都应征入伍,来到前线。但是两年的战争换来了失败的结局,三人落魄还乡。

此时,儿时的梦想重新唤起了阿道夫的踌躇满志。他决定师从父亲,学习制鞋。本就天赋异禀的阿道夫勤奋努力的向父亲学艺。很快,阿道夫就青出于蓝。

创业之初,阿道夫跑遍全国寻找制鞋材料、说服母亲在洗衣房中腾挪场地以摆放设备、最后他雇用了三名工人。生意总算艰难起步。

阿道夫设计的第一款运动鞋是帆布帮-黄皮底运动鞋,并且创新性的使用了铁制鞋钉。很快,这种运动鞋一炮而红。规模的扩大致使人员紧缺,以至于姐姐玛丽也被拉帮入伙,负责收拾鞋子。

然而阿道夫的性格较为内敛,生意的扩张反而令他有些疲于招架。相反,鲁道夫深谙人情世故,尤其有一张三寸不烂之舌。这正是一名优秀销售所具备的能力。

据此,阿道夫请来了哥哥鲁道夫。二人于1924年共同注册成立了“达斯勒兄弟运动鞋厂”(Dassler Brothers Shoe Factory)。当优秀的产品与杰出的营销双剑合璧时,市场自然会臣服于品牌脚下。 相爱相杀

创业之初,兄弟二人事必躬亲,各尽其能。达斯勒品牌的运动鞋很快就打响了名气。

在希特勒统治时期,体育备受重视,兄弟二人的生意也因此受惠,订单日益增长。

兄弟二人本以为在德国举办的奥运会,会让达斯勒品牌的运动鞋大放异彩,然而希特勒政府完全控制了即将举行的柏林奥运会,并要求所有德国运动员穿着统一的服装和鞋。这对兄弟二人的业务无疑是一个打击。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阿道夫带着他设计的钉鞋去了W运村,成功劝说著名美国运动员杰西・欧文斯使用他的跑鞋。

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上,杰西・欧文斯大放异彩,成为奥运会历史上首位在一届比赛中斩获四枚金牌的田径运动员。这也让达斯勒的跑鞋在全世界产生巨大轰动。可以说,一场奥运会,捧红了两个阿道夫。

自负的希特勒随后向世界宣战,德国又一次掀起了战争。

1933年,兄弟俩都加入了纳粹党,鲁道夫更为效忠,阿道夫则偷偷帮助犹太人。这也导致了他们战后的不同命运。

在盟军对制鞋厂是否与纳粹有染问题进行调查时,阿道夫在奥运会上助力美国获得金牌的旧事被念及旧情,更为重要的是阿道夫在二战期间亲身演绎了“辛德勒名单”,解救了不少犹太人,因此最终被无罪释放。

相反,鲁道夫为其对“元首”的忠诚付出了代价,成了战俘。他坚信,向盟军告发自己的亲信正是弟弟阿道夫。

“莫须有”的罪名就这样被安在了阿道夫身上,这是历史无情的选择。兄弟二人的情谊也自此变质、腐朽。

鲁道夫在关押1年后被释放。对阿道夫的失望与愤恨令他做了两个决定,一是向当时的军事统治方告发自己的弟弟,二是从达斯勒品牌分离出来。

1946年,他在离原厂址5分钟车程的地方,建立了他的PUMA,而阿道夫也把原来的兄弟工厂更名为adidas。兄弟二人反目成仇,掀起了长达数十年的商战。 历史遗憾

二战后,各立炉灶的兄弟二人开展了商战,体育赛场就成了adidas与PUMA的主战场。二人在明星代言的套路上可谓不分伯仲。

PUMA旗开得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首场足球比赛中,西德国家足球队的数位球员都穿着PUMA的运动鞋,其中包括当时的著名球星赫伯特・布登斯基。

不甘示弱的adidas随后与PUMA展开拉锯战。1954年瑞士世界杯上,西德国家队与adidas建立了合作关系。在这次世界杯上,adidas带螺旋球钉的球鞋立下了汗马功劳,它具备极强的防滑性能,并最终帮助西德队捧起了世界杯的冠军奖杯,上演伯尔尼奇迹。adidas从此一炮而红,走向世界。

1958年,已经成功打入美国市场的adidas加大了宣传力度,首次自我标榜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鞋”。随后鲁道夫勃然大怒,并亲自打电话给阿道夫予以警告,谁料后者竟将鲁道夫告上法庭,诉其非法商业竞争。最终鲁道夫惨败,被判赔巨额罚金。

有仇必报的鲁道夫记恨在心,并将战火传承至下一代。权力移交后,鲁道夫的儿子阿明・戴斯勒与阿道夫的儿子霍斯特・戴斯勒曾签署了一份贝利协议,声称adidas和PUMA都不再赞助著名的足球运动员。

然而,在1970 年世界杯决赛开赛之际,贝利要求裁判推迟几秒开赛以系鞋带,在他蹲下的那一刻,数以百万计的电视观众近距离看到了那双PUMA运动鞋。两家公司之间就此撕破脸。就这样,带着对彼此的仇恨,二人相继走向生命的终点。1974年,鲁道夫因肺癌去世,而阿道夫发表的公开吊唁却这样说道:“本着人类同情之心,阿道夫・达斯勒家族不会对这样一个人的去世发表任何评论。”四年之后,阿道夫也离开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