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口语学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日语口语学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日语口语学习

日语口语学习范文1

关键词:二语习得理论?日语?口语教学

一直以来,日语教学往往注重对学习者知识的积累,各种考试、证书评估的侧重点也都是日语的词汇量、语法掌握度以及阅读能力。这就导致了教师上课时很容易会忽视对学生运用日语进行交流能力的培养。从近年日语能力考试听解以及所任教的日语自考班日语综合技能“说”这一模块的考试成绩来看,学生的听解能力相当薄弱,因而与此紧密相连的会话能力也就可想而知。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也普遍反映,刚入职时最难过的就是口语这一关。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必须认识到日语专业教学中,口语教学亟待改进。

一、二语习得理论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经过研究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二语习得理论。该理论把第二语言的习得归结为5项基本假说:语言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语言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克拉申(Krashen)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涉及习得过程和学得过程。所谓“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而“学得”是指有意识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来理解某种语言(一般指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的过程。通过“习得”而掌握某种语言的人,能够轻松流利地使用该语言进行交流;而通过“学得”而掌握某种语言的人,只能运用该语言的规则进行语言的运用。通过一种语言的学习,笔者发现,“习得”方式比“学得”方式显得更为重要。

自然顺序假说认为,第二语言的规则是按照可以预示的顺序习得的,某些规则的掌握往往要先于另一些规则,这种顺序具有普遍性,与课堂教学顺序无关。“输入假说”是“监察理论”的核心内容。学习者是通过对语言输入的理解而逐步习得第二语言的,其必备条件是“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因此,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输入是“可理解的”,才能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克拉申把5项假说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表示为:语言输入情感过渡语言习得机制语言能力的习得语言输出。通过对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的学习,可以总结出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沉默期、语法干扰期、提高期、上升期。针对这四个不同的时期,教师要学会灵活运用这一理论来提升自己的教学。

二、二语习得理论在日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在了解了二语习得的相关理论后,作为教师更应该注重把这一理论有效地运用到日常口语教学中,根据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和日语口语水平制订与每一个时期相对应的学习目标和方案,来提升学生的口语能力。

1.沉默期――营造氛围,加强视听

在刚学日语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除了教师点名提问之外从来不会主动开口说,回答问题时,有时也只会说出一些极其简单的短句或者就是纯粹的单词的罗列,更有甚者干脆沉默以示不会。这一状态一直要持续几个星期甚至一两个月。这就像是我们从小学中文,大部分孩子1岁前通常都不会开口说话,在爸爸妈妈及周围人大量的语言刺激和引导之下,才逐渐会叫“爸爸”、“妈妈”等一些简单的字、词,慢慢发展为说一些简单的短句,最后才会说完整的句子。

针对语言沉默期的学生,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日语学习氛围。课堂上,结合多媒体,给学生呈现一个视、听、说全方位的语言环境。多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学生开口说,哪怕是最简单的假名、单词,或是一句简短的“どうぞ よろしくおいします”也是一种口语的练习和积累,也是对学生语感,包括对语音、语调感受的培养。课后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日语原版动画片、电影等,通过观看影音视频,可以提高学生对日语的学习兴趣,在向学生输入语言的同时也是对学生口语能力的一种锻炼。

2.语法干扰期――持续练习,加强鼓励

从沉默期走出来的学生,刚学会运用第二语言――日语,但仍然还不习惯第二语言的表达,往往会出现表达错误。就像1岁多的孩子学母语也会出现主谓宾颠倒,学生在这个时期的口语表达也往往存在这个问题。他们已经习惯母语的语法表达方式和顺序,对于日语的语序、语法运用,特别是日语中难度较大的各种助词的使用等都还不习惯,经常会出现颠倒错误或者助词错用,从而引起歧义。比如“我吃饭”学生通常不会说「私は ごを食べる而是说成「私は 食べるご。又比如把「李さんは 日本へ行く。(小李去日本)错说成 「李さんと 日本へ行く。(和小李一起去日本)。当学生不断在课本、课堂等日常听说中碰到此类句型时,时间长了,潜移默化中,他们自然而然也就可以掌握正确的说法了。

当学生积极主动地说一些日语短句时,即使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或者讲的并不流利,作为教师,这个时候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学生足够的宽容,一定要减少会打击学生自信心的批评,多给学生肯定和鼓励,但同时,也要及时纠正学生在口语中出现的错误。让学生对我们所学到的语言基本功,即作为语言交际基本要素的听、说、读、写进行全方位、持续性地教学和练习。特别是在口语上,要鼓励学生不怕出错,大胆开口说。同时,教师要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助词使用,敬语等知识点进行强化,使学生在口语表达时慢慢习惯日语的语法、语序敬语等,提高对日语的感知度,提升日语的语感。努力做到为更好地表达口语提供保障。

3.提高期――模拟交际,加强输出

学生可以讲日语了,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日语学习已经完成了,这只是证明学生的日常口语学习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并非全面掌握。这个时期学生往往还是以我们自己所处的环境为背景,根据自己母语的思维和说话习惯去和别人进行口语的对话和交流,这有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会产生误会。例如,日语里表示妻子含义的有「妻(つま)、家内(かない)、女房(にょうぼう)等单词。其中「家内(かない)是自谦语,是日本人在和别人交流时称呼自己的妻子时使用的。「妻(つま)、女房(にょうぼう)则用于普通的客观描述。而在口语表达中,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往往分不清这几个词的具体用处,在直接面对面叫自己妻子时会用「家内(かない),更有甚者会按照中国人的说话习惯说成「廴耍àいじん),这在日语里是“情人”的含义,从而产生让人啼笑皆非的错误。因此,在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根据克拉申(Krashen)的“可理解的输入”理论和相对应的“可理解的输出”观点,交际活动就成为提高日语口语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所学到的有关语法知识和词汇知识应落实于平时语言的运用。语言运用的一种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交际。课堂内,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形式多样的模拟性的交际活动,并对学生的对话、口语的运用进行详实有效的点评和修正。课堂外,教师要组织学生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日语角、口语竞赛、日语短剧表演赛等,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面接触到日语,使学生带着好奇心、以积极的态度进行日语学习。

4.上升期――持之以恒,加强积累

经过前面的提高期之后,语言学习者会进入一个曲线上升期。这一阶段,学生日语口语水平的提高逐渐趋于缓慢,有些学生自己也感觉自己的口语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很难一下子再有突破。有些学生反映在平时的口语交流中能听懂别人的讨论内容,自己也有好的想法,甚至在心里已经组成了一句“完美”的句子,但真要表达的时候却无法流利地说出来,于是就感觉非常焦虑和不安。

在语言学习的曲线上升期,首先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全局掌控者和引导者,要帮助学生坚持按照既定的学习目标学习。另外,教师也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口语“学习环境”。“学习环境”这个概念包括课堂学习的小环境和使用日语的社会大环境两个方面。前者主要要求教师选择合适的教材、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同时教师也要想方设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日语口语水平和平时的课堂教学艺术。为了实现后者,很多人选择去日本留学,以获得一段时间内的实地语言操练的经验,而大部分学生由于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实现到“社会大环境”中学习和生活的梦想。此时,教师必须得提高自身口语水平,讲求口语教学艺术;寻求多渠道输入,讲得体的日语。教师在课堂练习中应该尽量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的语言材料,尽量让学生反复地不断地进行操练。在经过了大量的语言输入、不断的积累、反复的练习这一段时间的“痛苦”历练后,最终学生一定也能实现流利地、毫无障碍地用日语交流和讨论。

三、二语习得理论在口语教学中运用的体会

笔者通过在平日教学中对二语习得理论的学习和运用,不但提高了自身的日语口语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根据二语习得理论中所提出的不同阶段而制订了合适的教学计划和目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能更有效积极地学习日语口语,学生的日语口语能力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在笔者任教的三届日语专业学生中,经过不断地摸索实践,在自考大专日语综合技能科目“说”这一模块的自学考试中,通过率从第一届30%,到第二届的67%,到刚毕业的第三届的100%,有效地证明了二语习得理论在日语口语教学中起到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刘东楼,周海平.沉默期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学刊,2013(3).

日语口语学习范文2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口语交际能力 中职生

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和经济交流。而近年来,随着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发展,特别是经济和旅游发展的日益频繁,使得在中国国内兴起了日语学习的热潮。对于中等职业中专的学生来说,他们在校学习期间不仅要学习基础的文化知识,而且还要重点学习专业知识并进行实训操作。针对中职生学习的这一特点,对他们日语学习的目标是在掌握日语语法、词汇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他们的日语口语交际能力。而如何能在较短的学习时间内使学生达到一定的日语口语交际水平,我认为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其中的关键。

一、关注师生情感,营造和谐氛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学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活动,它融科学性、知识性、交际性和情感性为一体。而积极的情感有助于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为成功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营造和谐的口语交际氛围。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营造和谐的口语交际氛围

教学过程是师生合作、共同参与、教学相长的过程。受客观条件限制,学生学习日语的主要环境是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营造和谐的口语交际氛围。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热爱本职工作、关爱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用真诚的微笑、温暖的目光感染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诲;其次,作为一名日语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日语专业素养、流利的口语、标准的语音语调、丰富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教学态度和驾驭课堂的能力;第三,要在课堂活动中采用各种活动形式,做到语言生动有趣,通俗易懂。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尽可能给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口语交际环境。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的口语交际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的口语交际氛围呢?首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上,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要多用鼓励性的眼神或语言来对待每一个学生;其次,教师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第三,要允许学生对教学提出质疑,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在教学中出现疏漏时,要勇于承认和改正;第四,经常与学生交流,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实现真正的教学民主,从而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3.增进师生情感交流,营造和谐的口语交际氛围

课堂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调控、培养自己的教学情感,以快乐、真挚、丰富的情感贯穿于课堂内外,而且还要研究学生的情感,通过教材或学生所关注的人和事以及他们身边的人和事,培养他们的积极情感。只有在师生之间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营造和谐的口语交际氛围。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日语口语交际能力

1.情景教学,身临其境

语言学家认为,学好一门语言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是处于该种语言的环境之中。任何一种语言学习必须有其相应的环境,没有这种周边环境也就没有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语言学习就形成了一种机械的死记硬背,失去了语言学习的乐趣。由此可见,要想让一个已具备高中母语水平的学生去学日语,首先要解决的不是让他们动手写,而是应尽教师职责努力去营造一种愉快、持久的语言氛围,引导鼓励学生像童年时学母语那样去听、去模仿,持之以恒,逐步养成思维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语言学习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模拟情境,做到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同时,教师将学生要学的对话融入其中,会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帮助学生在语言与表达对象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自觉、更灵活地进行口语交际活动。

3.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能使学生参与是教师的最大过失。”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高度关注,才能主动地去探究问题,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要避免学生的参与只局限与课堂,只局限于回答提问,只局限于少数人。而要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前“备课”、课堂教学、课后实践的全部教学中来,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比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收集资料、安排活动、选择习题、彩排节目、组内试讲、全班交流等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口语能力。

4.加强口语训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如何能使学生更多地运用口语,加强口语锻炼的机会,并且使枯燥的口语课能够变得灵活有趣呢?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阶段,我采取了不同的练习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初级阶段,主要采用朗读,会话表演,情景模拟等形式,使学生巩固已学习过的知识点,使他们在这种不知不觉的机械操练过程中加深对日语的语感和印象。在中级阶段,练习的方式主要有猜词,看图说话,小品表演等形式,使学生能够运用学过的日语知识充分的表达自我,学以致用,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日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在高级阶段,可以采用辩论会,日语角,看原版日语故事片等形式,培养学生用日语思考的能力,建立一个良好的日语学习环境,提高日语的反应能力和应对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日语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出发,培养学生使用日语语言的技能,达到运用日语进行交际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努力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创造参与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日语口语交际能力,只有这样,日语课堂教学才会呈现出勃勃的生机。

参考文献:

[1] 杨巍.谈谈如何加强大学日语口语教学[J].科教文献,2007,(11).

日语口语学习范文3

[关键词]日语 口语 历史文化 词汇 句型

现代语言学把书面语看作是口头语的记录,口头语是语言交际最基本的方式。在日语的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三点建议。

一、培养日语意识,化记忆为本能

人们在孩提时,反复地一边听一边从嘴里组句,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语言。然而到了成年人的年龄再去学外语,如日语,这个时候总是先用母语思考,这种表达符合不符合日语语法,然后再说。当然这种方法是学外语时很自然的生成的习惯,不能完全加以否定,但是这种方法却对提高日语口语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局限性。

日本英语系列教材“JOY OF ENGLISH”(快乐英语)的编者今田洋子,在分析了日本初、高中生经过了6年的英语学习,而大多数学生仍不能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原因时认为,那是由于单纯地把语言作为一门“知识”,仅用大脑去背书本的缘故。要想掌握能够表达自己的愿望、并能在与世界上的人们进行相互理解和协调时发挥作用的英语,不仅要用脑记,同时也要用心、用手、用脚还要用眼、耳、口,即必须用身体的全部去记忆。因此,提高日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关键就在于培养日语意识,用身体的全部为记忆,并最终化记忆为本能。

会话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各种实际场合中与日本人进行实地交流。但对绝大多数学习者来说,是很难甚至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学习者应自己模拟各种会话场景进行口语练习。在这些会话训练中,必须在自己大脑里建立日语的意识,即用日语去思考和表达,而不是用中文思考,再转换成日文。此外,国人较为内向,在公开场合羞于开口,尤其是当对自己要说的不够自信的时候。因此,自言自语法是克服害羞心理,提高日语口语交流能力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在自言自语法练习中,学习者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语言环境,在自己的房间里,没有人会笑话,尽可以大胆地说。我们可以在散步时说给花草树木,可以在欣赏影片时跟着主人公倾诉喜怒哀乐,可以在睡觉或一觉醒来时说说自己的憧憬,描绘自己的梦境。总之,我们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采取适当的语速和音调,随心所欲地说。

采用自言自语法提高自己的日语口语能力要学会模仿。模仿是口语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而对比又是模仿的关键。好口语首先是读出来的,大声的朗读并对比自身和日本人的差距,不仅可以练习语音、语调,还能增强语感,达到既练嘴又练耳的目的。模仿时一定要大声地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简言之,就是要融入进去,读出感情。不是为了模仿而模仿,是为了掌握而模仿。所以不是单纯的鹦鹉学舌,而是经过自己体会后的了解和掌握。这才是模仿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实践也证明,大声朗读会对耳朵、口腔和大脑有刺激,会引起生理的变化,朗读到一定时候,就会发现舌头的灵活度大大超过你的想像,而这为以后的口语表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模仿标准录音,这样才能对文章或对话的语音语调形成一个整体印象,通过这样的训练,我们才能体会日语语句的优美和日语语音的韵律,才能形成语感。

二、日语口语的学习要以日本文化发展的历史为依托

语言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反过来影响着语言。因此,日语口语反映着日本民族文化的特征和日本民族文化的内容,它背后的深厚文化底蕴可以说就是一个民族成长、发展、壮大的过程。口语是直接用来进行生活、思想、感情交流的表达工具,它决不是单词、词汇、短语、句子的简单重复或句型的机械操练。因此,在日语口语的学习过程中,对日本本国文化知识的了解显得至关重要,只有充分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才能真正掌握外语。

以日语为母语者一般都能原谅外国人所犯的语音、语法错误,但如果表达不得体违反他们的交际常规和准则、礼节,就会引起他们的误解和不悦。因此,在这方面必须加强学习和体会。

例如:日本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通常不愿意直截了当地拒绝别人,而是通常会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是呀,我非常了解您的心意) (请让我们在考虑考虑)。日本人不太愿意直接表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总是用一些似是而非的句型,如“可能”、“好像”、“似乎”、“看起来”、“我了解了”等。而且日本人出于礼貌和面子,即使想接受别人的帮助或邀请,也先要似惺惺地客气一番。如果对方坚持,才接受帮助。

三、过好日语词汇关和句型关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关键之一是“词汇”。词汇量的大小是解决表达“好不好”的关键。在掌握句型的基础上扩大词汇才有意义。在扩大词汇方面,需要记一些常用词、急用词。按使用频率、使用范围,大约5,000左右的词汇就足以进行日常口语交流了。口语体不同于书面体,口语体中所常用的词汇,大都是小词、简单词、常用词。“只要把知道的单词排列起来,就能沟通啦,讲日语根本就不必担心,重要的是要有开口的胆量。”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从日本回来的人下此豪语。例如到电器行,只要说“カメラ、う”,店员大致就能了解你要买照相机了。因为从当时的场合、情况、表情及手势等,对方就能揣摩你的意思。

句型是在自己脑海中建立外语语境的重要一环。掌握句型的要求是不但在大脑“贮存”足够的句型,而且要在使用时灵活“调取”。日语中有许多与特定场景、气氛等相应的特定句型,人们用这些句型可以表达建议、请求、命令、安慰、指责、兴奋、愤怒等不同要求和情感。这类一般都很短,大都是简单句,却能表达出各种情形下的各种说法。要做到口语流利,就必须熟悉并掌握各种特定条件下的特定句型,形成对特定场景作出快速的语言反应能力。

掌握句型的方法是背诵。学习外语的人一定要背诵好文章、好句子,一条好句子可以创造出许多好句子。背诵五十条句子,口语会好起来;再背五十条句子,口语会上一个台阶;如果再继续背诵五十条句子,口语会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我们不必细微琢磨、详尽分析每一课每一句,而是要求背诵到滚瓜烂熟的程度。其实并不是完全背诵,常常背到了一定的时候就在脑海中形成了外语的语境,建立了语感。

参考文献:

日语口语学习范文4

[关键词] 整体语言教学法;传统语言教学法;日语口语表达

【中图分类号】 H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7-280-2

一、关于整体语言教学法

整体语言教学法是一套关于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原则,体现了语言习得的原理。(Richards,J.etal.,2000)整体语言法的基本观点主要依据近年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认知心理学三方面的研究成果。其理论和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语言是一个整体,语言能力的发展和培养是整体性的(holistic),而不是分割性的(atomistic)。任何企图把语言肢解成语音、词汇、语法等都会使语言失去其完整性和真实性(Rigg,1991:531)。其次,语言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他们在语言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第三,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大量自然、真实的语境和情景,使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通过自然的语言环境加以培养,提高其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第四,学习活动从整体到部分,而不是从部分到整体。

最后,注重合作学习。语言往往通过与他人进行社会交流而习得,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应相互合作、积极参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合作的伙伴关系。(Richards,2000:16)

二、与传统教学法的观点对比

美国著名学者弗里曼(Y.S.Freeman) 及其夫人(D. Freeman) 对美国的英语作为第二语言( ESL) 教学作了大量研究后,将“整体语言法”清晰地归纳成7条原理,并将其与过去传统教学法的观点进行了对比(Freeman et al.,1992):

三、日语专业学生日语口语表达能力现状

一直以来,大部分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的日语学习都是以应试为主,为了应付各种以笔试为主的日语考试,在四年的日语学习过程中,老师给学生教授更多的是词汇和语法方面的知识,能运用日语流畅地进行交流的学生人数并不是很多。

近几年来毕业的日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强或非常强的仅为5% ,差的或极差的为30% , 能胜任或基本胜任参加国际会议讨论的仅为7% , 能胜任或基本胜任参加对外业务谈判的仅为14%。总之,当前学生的整体口语能力不高。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 现在日语专业学生的日语口语表达能力尚处于低级阶段。这种日语现状已经越来越成为学习日语的最大的障碍。

2012年4月20日, 长沙学院外语系日语教研室对09、10和11级日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日语语言基本功训练情况的问卷调查。参加本次问卷调查的人数共计260人,收回有效问卷257份,回收率为98.84%。

学生在回答“你认为你的日语能力中哪些需要加强训练?(可多选)”问题时,认为当前最需要加强训练的顺序是:听、说、译、写、读。具体比率见下表:

你认为你的日语能力中哪些需要加强训练?(可多选)

四、综合日语课程教学现状

根据2007年实施的《综合日语课程教学大纲》,综合日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日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学生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日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该课程教学要求充分体现了日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符合社会对外语人才的要求。

综合日语课程是目前各高校(无论本科还是高职高专院校)开设最普遍的一门日语基础课,它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在《综合日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全面培养日语的听、说、读、写、译各项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实际使用日语进行涉外交际的能力。

在本次日语基本功训练的现状调查中,学生在回答“你认为综合日语课主要对哪些日语能力进行了训练?(可多选)”时,答案占大多数的是读、写、译。具体比率见下表:

你认为综合日语课主要对哪些日语能力进行了训练?(可多选)

五、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教师在综合日语课程授课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重视笔试考试的通过率,忽视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

在考试指挥棒的指引下,综合日语课程的老师自然更注重一些考试技巧的讲解与训练,口语因在综合日语课程中没有相应的考核要求,故常常被教师忽略掉。以《综合日语》教材为例,虽然教材的编排涵盖了听、说、读、写、译各项内容,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些教师在课时不够时,往往选择略去对话部分。

(二)重视语法点的讲解与训练,忽视整体语言的训练

根据整体语言法的理论,语言是一个整体,语言能力的发展和培养是整体性的(holistic) ,而不是分割性的(atomistic)。任何企图把语言肢解成语音、词汇、语法等都会使语言失去其完整性和真实性。(Rigg,1991:531) 而学习活动应从整体到部分,而不是从部分到整体。语言输入(听和读)的不完整性(分割性)会直接导致语言输出(说和写)的困难。

(三)重视阅读教学,忽视口语教学

综合日语课程以前就叫做“精读”,因而在教学中,某些教师还是倾向于旧的教学模式,认为综合日语课程主要培养的是阅读能力,而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则常常被忽视。

(四)考核方式的单一性

对综合日语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由单纯的笔试转向“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由终结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即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实时的记载,得分占综合日语课程最终成绩的一部分;口语考试的方式由单一性向“多样化”转变,即口语考试的方式不再局限于一对一或两人一组的方式,而是可以采取多人小组合作做项目报告的形式或演讲、辩论的形式等等。口语考试的评分标准不但要考虑到学生日语的流利度和准确度,更要注意学生口语表达的深度、广度和有效性。

六、结语

基于以上内容,对综合日语教学模式的设计如下:从整体出发, 同步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各项综合应用能力;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兴趣、能力、学习风格和策略;创设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进行有意义的交际活动;广泛采用真实的、有趣的和实用的语言材料;在日语教学中注重整体内容和篇章结构的理解;用任务型和主题式的活动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改革综合日语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蔡淑萍.关于整体语言的教学尝试――《走遍美国》教后[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0,(01).

[2]Arthur K.Ellis ,孙建萍,李莹;教育革新的最新研究――埃利斯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的演讲[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8,(04).

[3]原青林.美国有效教学方法简介[J].比较教育研究,2004,(06).

[4]戴炜华.关于整体语言教学[J].外语界,2001.

日语口语学习范文5

关键词 会话课程改革 情景会话 日本文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口语会话课程现状与原因分析

口语会话课程是大学一二年级开设的科目,多由外籍教师担任。两年的会话课学习,同学们却依然面临开口难的现状。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包括以下三点:(1)学生自身原因。长期以语法为主,忽略口语交际能力的中学式外语学习模式使学生们不愿说、不敢说;(2)精读式的教学方法趣味性不强。目前大学口语会话课多是精读式的教学方式:单词—语法—课文,把本应形式多样的会话课上成了精读课;(3)会话教材实用性不强。会话教材内容滞后,教科书式的会话与「生の日本語(日本人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日语)有一定差异,且缺少新词、流行语。

综上原因导致学生口语会话水平不高。一堂好的口语会话课必然是趣味性与实用性的有机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希望会话课堂“活起来”,学习口语“动起来”。

2 动起来学口语教学方法改革

何谓“动起来学口语”?即通过情景表演以及文化进课堂增强课堂趣味性与实用性,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课堂教学方式。

2.1 动起来学口语教学方法改革之一 情景表演

口语课程改革作为外语学习共同的课题,已有前辈探究过将情景表演加入会话课堂。本文重点讨论情景表演场景的新设定与新实施。

首先,情景表演场景的新设定。传统场景设定多局限于会话教材,而会话教材本身便存在不足之处:会话教材大多与精读、听力课教材难度脱节,不配套。本文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设定场景:一、以会话教材为参考,结合精读、听力教材。如这周精读课所学内容为购物,那我们可选取会话书中购物这一课学习,对两书的表达进行比较补充;二、根据外教与同学的个人经历设定场景更具针对性与实用性。如我跟同学一次去日语资料室借书,遇到日本留学生,便向其做自我介绍,却发觉学习日语已一年的我们竟不知如何用日语恰当解释自己的名字。后经我们建议把用日语解释自己的名字作为了一节会话课的主题,大家都觉得很受用。

其次,场景表演的实施。第一步,新单词、句型的新鲜学法。场景设定好之后,请同学畅所欲言有关这一场景所知道的单词、句型表达,然后老师补充。同学们都希望能说出尽可能多的相关表达,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同时,老师的补充也不再是枯燥无味的单词、句型,而是作为一种新鲜表达,促使他们主动去记忆。第二步,改变以往情景表演以教科书为模版参考的形式,借助多媒体,以日剧、动漫中的实际情景对话为参考。不得不说教科书的语言略显陈旧,与「生の日本語有一定差异。语言是一门活的艺术,不断地变化发展。所以我们把情景对话的参考定位于日剧、动漫中的实际生活对话,感受语言的新鲜变化,了解一些时下的新词、流行语。第三步,丰富场景表演形式,除传统的自由分组对话表演外,增加现场配音。通过对演员语音、语调的模仿,加深记忆、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力。最后,评分、点评环节。全班同学对各组表演评(下转第164页)(上接第134页)分,并选出你最喜欢的一组,之后老师点评,指正表达不当之处。

本文的场景表演在传统场景表演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注重场景设定的实用性、场景表演参考的时代新鲜性、以及场景表演形式的多样性、趣味性。通过场景表演学生能够切身感受、理解、模仿以及活用日语知识,①提高日语口语会话能力。

2.2 动起来学口语教学方法改革之二 文化进课堂

跨文化交际学的创始人霍尔曾讲过“文化就是人类生活的环境。因此,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受文化的影响,随着文化的变化而变化。”②的确,没有了文化的支撑,无论再精通语言也不容易沟通。所以在加强口语学习的同时加强对异国文化背景的了解也同样重要。同时,在我们面向日语系一、二年级发放的问卷中,提出希望学校能够为大家提供更多的与日本人直接交流的机会的同学超过半数。因此,在上文介绍的情景会话这一方法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完善会话课程,在会话课堂中适当地邀请一些日本朋友加入让同学们真实地感受与现实生活中的日本人接触也变得十分必要,如:文化体验课程、交流会、讲座等。

2.2.1 文化体验课程

我们学校的日语系有一位精通茶道的日本老师,他抽课余时间准备好日式茶道的工具,邀请日语系的师生进行真实的日式茶道体验课堂。在课前他会播放一些相关视频,让我们先对茶道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随后由他为我们做示范,最后由各位同学轮流进行体验。这样的课程让我们零距离地接触日本文化,不仅吸引了本系同学的积极参与,更有外校的同学专门赶来参加。虽然与真正的茶道有一些差距,但通过老师的课前讲解、播放视频、亲身示例、现场指导等方式,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日式茶道的特点,领悟到了茶道的精神。相信,这样的体验一定会对我们以后日语学习有很大帮助。

2.2.2 交流会

除体验课堂外,与日本人一起做交流会也是十分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既“请进来”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就是让本校的日本留学生或日本老师参与进来,让他们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这种教学方式不限地点,不限形式,通过这种体验,使学生认识到语言作为工具的重要性,这也是提高学生本身口语会话能力的好办法。③笔者曾经参加过几次由国外留学生讲述自己经历的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她们用照片、视频等多种方法为我们展示她们的经历,讲述她们的故事,并与我们进行即时交流,在锻炼我们的会话能力之余也帮助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同时,在举办完交流会后可以适当与日本人进行交流,得到第一手的信息。

3 结语

在这种教学方式之下,学生在课上不再像原来一样被动地坐在座位上接受老师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是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让手、足、脑一起动起来学习,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会话课的效果必将更上一层楼。不过在我们的调查实验中也发现,由于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想要把每节课都做成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并不是那么简单,需要学校、老师、同学等各方的共同努力,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会话课程将会变得更为有趣、实用。

注释

① 潘红颜.日语教学改革之“动态演习”课堂的分析—以《基础日语会话》课为例.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5:61.

日语口语学习范文6

2013年7月,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公布了2012年度“海外日语教育机构调查”结果。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以海外的日语教育机关为对象,每三年进行有关日语学习者人数、机构数量、教师人数、学习目的等方面的调查,旨在把握世界各国日语教育最新动向。调查显示,2012年全世界日语学习者总人数3984538人,较2009年(3651232人)增长9.1%;教育机构数量16045个,较2009年(14925个)增长7.5%;教师数量63771人,较2009年(49803人)增长28%。日语学习者人数排第一名的国家和地区为中国1046490人,较2009年(827171人)增长26.5%,其次为印度尼西亚872406人,较2009年(716353人)增长21.8%。中国台湾232967人,较2009年(247641人)减少5.9%。学习日语的中国人在学习日语的外国人中居首位。究其原因要归功于中日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中日两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同样在中国国内,日语已成为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语种。本文将从学习群体、师资安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分析国内日语教育与日本本土日语教育的不同,旨在为中国日语教学提供值得借鉴之处。

一 学习群体和教育目的的区别

1.中国日语学习者

根据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调查报告,中国学习日语的人数2012年达到1046490人,比三年前增长了26.5%,且调查显示,日本动漫、影视作品、音乐等对吸引中国学生学习日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兴趣和引导作用。

中国的日语教育主要包括中学日语教育、大学日语教育(公共外语和专业外语)和社会日语教育,其中前两者是主流。中学和大学公外日语教育主要目的是掌握基本的日语知识,具有基本的交际和阅读能力。大学专业日语教育则要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翻译、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且对日本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等有较深理解。社会日语教育则随着日资企业在中国的增加,学习日语可增加职场竞争力利于就业的观念兴起,社会各种培训机构和公共传媒介入日语教育的数量也开始增多。

由于中国日语教育的主流是中学日语教育和大学日语教育,因此中国的日语学习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日本语学科知识,教育偏重词汇和文法等书面知识,将日语能力等级考试作为目标。

2.日本的日语学习者JSL

本文对日本的日语学习者界定为在日本的日语学习者JSL(Japa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即在对象语国家日本,将日语作为生活手段来学习日语的学习者,他们是日本的日语教育主要对象。

根据日本总务省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在日外国人人口数量达到164万余人。其中,中国人最多,占全部在日外国籍人口的27.9%。据日本总务省相关部门分析,在日中国籍人口增加,主要是由于近年来中日两国交往日益频繁,来自中国的留学生、研修生等数量均呈现出增加的态势。另外一项关于在日本的外国人雇佣状况调查显示,截至2011年10月末,在日本的外国劳动者人数为68.6246万人,从外国劳动者的国籍来看,中国人人数最多,大约为29.7万,占总数的43.3%。

在日本的中国人是将日语作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工具。为了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需求以及学习工作的需要,在日中国人需要通过学习日语了解日本社会,让自己更好地融入日本本土社会中。在日本华人群体中,日本语言学习的预科学生和日本高校留学生为了继续深造或留日就业,成为日语学习的主流。近些年的调查显示,许多日本高校反映留学生的日语水平对其学业构成障碍,日本语言学校的预科学生应在语言学校学习期间扎下更加深厚的日语根基,才能应对未来日本高校对录取留学生的日语水平要求。另外还有一些在日本企业工作的中国人,为了在经济不景气时增加职场竞争力免于裁员风波,也纷纷走进日语学校学习。在日本的华人群体中,学习日语的目的开始从求学转向更加多样化的需求和目的。

二 师资安排

中国的主流日语教育中,所聘请的日语教师大都是从中国国内培养的优秀高校毕业生中选取,只有少量以日语为母语的教师。以汉语为母语的教师与中国国内学生有着共同的母语,有自己学习日语的深切体会,思维方式和语言结构上高度相似,这些特点有利于教师准确理解中国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和语言思路,做到因材施教。

在日本本国的日语教育方面,师资大多是以日语为母语的日语教师。在日本,以留学为目的的外国人数占相当大比例,为了进入日本好的高校,就必须进入日语学校进行最多长达两年的日语学习。因此日本的民间日语学校兴盛,日语教师的数量也随之大量增多。日本本土教师长期受到日本文化熏陶,日语表达纯正且原汁原味,对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口语及表达能力都有极大帮助,并且其时而流露出的日本本土民俗习惯,也会使在日的外国学生受益匪浅。但同时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文化背景、思维习惯和语言结构的不同,日本本土教师不能清晰地了解中国人学习日语的难点,更难理解在日华人的压力和需求。

近年来,日本的本土日语教师在获得教师资格的训练过程中,政府逐渐开始将跨文化交流作为重要的课程列入教师培训计划内,目的是除了让教师掌握更多的跨文化知识和沟通技巧外,还要帮助教师加深对学生母语的了解,更加清晰地认识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三 课程设置

在中国的日语教育中,由于日语教育的主流是中学日语教育和大学日语教育,日语学习者的主要目是的为了掌握日本语学科知识,将日语能力测试等级考试作为目标。因此,日语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偏重词汇和文法等书面知识,各学校的课程设置中日语精读课所占比例最大,所占学时和学分也相对较多,听力和口语多以考查课为主。教师为帮助学生顺利过级,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日语知识的灌输上,用大量时间讲解语法条文,分析句型、句子结构,辨析词汇用法,传授考试技巧。这样的课程设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增大学生考试的过级率,但实际的语言交流和应用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训练。

在中国的外国语教育中,很多高校往往开设很多专业英语课程,比如医学英语、商务英语等,但在日语教育中,含特定方向的专业日语比如医疗日语、工业日语、科技日语等课程设置非常少。在日本的日语教育中,由于具备日本本土便利的语言环境,在课程设置上更注重实际的语言应用和交际能力,更重视运用日语进行知识信息的收集和检索提炼能力,更重视语言的听力、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为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学校还设置了关于日本的历史和文化等日语相关课程,期望学生在学习语言时尽可能多地了解日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另外,由于近年来日本的日语学习者的多元化、日语学习需求的多样化的趋势,日语教育传统单一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需求,因此,日语教育团体还为各个领域的华人开发了更为专业细致的日语教育。

四 教学方法

中国日语教育的教学方法更多采用讲授法,大多时候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坐着听,然后让学生大量记忆,缺乏师生互动。在会话练习中,也都是以教科书为基础编一个对话做练习,教师和学生小组模仿日本人进行对话。听力课则主要依靠语音室。大学一二年级为了打好日语基础而授课,三四年级则以提高日语文章理解能力而授课。日语是日本文化的载体,是传递知识和信息的工具,中国式的授课方法使学生的视野得不到扩大,学生自主获取信息、调查研究、论文写作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训练。

在日本的日语教育中,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在日本语言学校,学生常常围坐在老师周边,多采用对话、互动、交流、讨论的教学方式,在注重趣味性的同时,尽可能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尽量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日本高校的日语教育中,其授课的方式也有其自身特色,除了与基本知识有关的科目是以授课方式进行外,平常更重视学习运用语言查找信息并进行交流的能力。他们常常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了解日本社会和文化,并且会给学生一些题目,要求学生查找各种资料和信息,进行调查研究,写出论文,然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大家进行讨论互动。另外即使教师采用的是授课方式,往往对教科书以外的内容介绍得很多。这就扩大了学生的视野,阅读能力、会话能力和利用日语自主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五 考核方式

中国的主流日语教学中,考核一般根据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按比例算定总成绩。其中,期末考试成绩是考核的核心,考核的内容主要为听力、语言知识、阅读理解。听力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理解信息的能力;语言知识主要考查学生掌握的单词量和语法知识;阅读理解考查学生快速获取信息和正确理解信息的能力。而平时成绩,则主要根据学生的日常课堂表现而定,比如上课的出勤情况、课堂发言情况、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情况以及平常的课堂小测试等。

日本日语教育中的考核方式则更为多样化,除了正常的考试测试外,占重要地位的就是学生的论文写作和发言讨论情况。通常教师会拟订一个题目,指定某本书或某篇文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理解情况,形成论文,并在课堂上将自己的论文思想表达出来,再由全体学生展开讨论和提问,同时老师恰当地给予指导、纠正和补充,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讨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考核了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听力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六 中国日语教育向日本的借鉴之处

1.教育理念

中国的日语教育常常受困于传统标准的束缚中,即“以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为核心,基于语言知识传授的外语教学理念范畴”,在中国学习日语的目的更多是为掌握日语学科知识,提高日语能力等级考试过关率。目前形势下国内的日语教育应适当对教育目标稍作调整,比如多元语言主义理念强调,不要求学习外语达到母语者的深入和熟练程度,强调外语知识本身是为培养跨文化理解能力服务的,学生不应局限于为学习外语而学习,更应注重运用外语去获取更多信息、知识和技能,加强跨文化理解和交际能力。

2.师资安排

中国日语教育的师资力量中,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教师超过七成,以日语为母语的日语教师不到三成。语言是一种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功能更多的是文化和知识的传递和交流。以日语为母语的教师,其纯正的日语发音,可有效促进学生听力和口语能力的发展,同时,长期接受日本本土文化的熏陶,不经意间就会传达出日本本土文化的气质,可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作为一种陌生文化的日本文化,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和日本两国不同的历史和民族传统,更加深刻理解日本民族的思想方式和思维模式。因此,中国的日语教育中,可增加母语为日语并接受过日语教育培训的外教,让学生深切体验日语传达出的文化风格。

3.课程设置

不管是以求学为目的的在日华人,还是国内的日语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仍是增强交流能力,增强跨文化理解能力,帮助自己更好地走向社会,走向职场。

中国的日语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应转变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更应重视学生运用日语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讨论交流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另外根据就业市场需求,也可以设置特定方向的专业日语,如医疗日语、工业日语、营销服务日语等专项日语培训课程,以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