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匆匆课文原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匆匆课文原文范文1
白雪很吃惊:
“我会有这么大的劲?”
张小开很老练地坐在打开的舱门边看着她,强劲的风撕扯着他的迷彩服,仿佛随时要把他拽下去。热带雨林的各种景观在直升机的下面飞速地向后掠去。
“你说呢?杨歌。”
张小开似乎并不想自己说出来。
杨歌到是一点都不吃惊:
“我想,这一个多星期的训练已经有了效果了!”
张小开点头:
“效果确实惊人,我已经训练了快一个月,我是最有体会了。底下风景如何啊?”
他看着白雪笑着说。
白雪看了一会儿:
“热带雨林真是太漂亮了!我想下去看看。”
张小开摇了摇头:
“那是表面现象,漂亮是漂亮,可是你知道不知道,在这些郁郁葱葱的树林下面,有多少毒蛇、蝎子、鳄鱼、食人蚁吗?”
白雪有些紧张:
“那倒没想过,我们真的要下去吗?”
张小开收敛起笑容:
“没错,不光是这些东西,而且,我们的主要目标是丛林中50多个挎着AK-47的。说不定过一会就会枪子横飞了。”
说得杨歌也有些紧张:
“我们三个?对付他们50多个,有没有搞错?老大!”
其实平时三人的老大应该是杨歌才对,不过在目前的情况下,杨歌这么说也没有什么错误。
“紧张什么?他们50多人又不是同时上,”张小开露出一脸诡异的笑容,“咱们的功夫,你们又不是不知道。不会输给他们的。”
白雪还是放心不下,看了一下热带雨林中一晃而过的河流:
“我们不会死在这里吧?”
张小开简直有点哭笑不得了:
“跟你们说多少遍了,我们现在是在幻境中,我们的肉身都在绿市郊外的小屋里躺着呢!”
杨歌和白雪互相看了一眼,如释重负。
张小开看了一下腕上的GPS全球定位系统:
“我们还有二分钟就要达到指定空域了,作好准备!”
他准备好一条大拇指粗的尼龙绳,有几十圈,估计三个人滑到地面决无问题。三人最后又检验了一遍全部装备,准备滑降了。
突然间警铃大作,红色的警灯疯了似的狂闪起来。直升机的外壁自动向外猛烈喷射大量白色的烟雾:这是发烟剂,隐身用的,目地是为了防止敌人攻击。
可是红色亮起之后,紧接着绿灯也狂闪起来!并有声音报警:
“被敌人攻击雷达锁定!”
张小开愣了:
“糟糕!防空导弹!怎么飞这么低他们也打?”
说时迟,那是快,直升机猛地一震,尾部冒出浓浓的烟,然后原地猛转起来…… 原来,导弹打中了尾部的螺旋桨。直升机失去了平衡,在原地转起了圈。
飞机开始向另一侧倾斜,张小开猛里把尼龙绳往下一抛:
“快,跟我来。”
他抓紧绳子开始往机舱外一跳,几秒钟就灵巧地躲过遮天蔽日的树枝,滑到的面。接着是白雪,她按照特训中指示,很勇敢地也跳了下去,转眼也消失在丛林中;杨歌就有点晚了,他跳的时候驾驶舱已经开始爆炸,滑行过程中觉得绳子抖动得非常厉害,双脚一落地,就见火光一闪,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整个直升飞机成为一个火球,坠落了,但是落不到地面上:因为热带雨林的植被实在是太茂盛了,整个钢铁残骸就在坠在树冠上燃烧起来,爆炸形成了冲击波把杨歌扑到在地。杨歌灵巧地就地一滚,化解了冲击。
他跑出很远后,看见刚才藏身的地方已经是一片火海。张小开和白雪呢?
他迅速打开GPS全球定位系统:在四颗卫星的定位下,小屏幕上显示出代表张小开的绿色三角形离他不超过一百米,于是没有用上五分钟两人就会合了,可是白雪在哪里呢?无论两人如何寻找,GPS上也没有踪迹。
张小开低声说:
“说不定是白雪的定位仪摔坏了,或是掉进水里了,暂时性的失灵。我们先进行战斗任务吧,不然按规定,那些再过30分钟拿不到赎金就要杀害人质了。”
“哒哒哒……”
说时迟那时快,张小开一个侧跃躲到一棵树后,顺便把杨歌也中踹向另一边。他们刚才谈话的地方,已经有七八个弹洞出现在粗大的树干上。
这一脚把杨歌吓出一声冷汗,迅速地抽出速射手枪,对着不远处的晃动的树枝一阵猛射,那树丛后立即发出一阵惨叫声。张小开一个闪光手雷扔过去,并对杨歌示意闭眼,杨歌赶紧闭眼:一个强烈的闪光伴随着一声不大的闷响,两人同时睁开了眼睛,冲到了树枝后头。
“不许动!”
两人几乎同时吼了起来。
可是敌人已经是动不了,两个被枪击中要害,躺在地上,另外还有四个人被闪光手榴弹晃的暂时性失明。正在那里哇哇地乱叫,双手徒劳地在空中挥舞,似乎想抓住一点什么东西。四个瞎子怎么会是两个持枪的“幻影少年”的对手?不到二分钟,这四个人已经被绑在树上。
接着,杨歌和张小开拿起了枪向预定地点发起攻击。
两人互相掩护,来到了一条不宽的河流前,但是河虽然不宽,但是并不好过:里面有很多鳄鱼!岸边,铺天盖地的,就是闻名遐迩的红树林了。这种红树非常奇怪,是“胎生”的,种子成熟后,并不直接掉进大海或河流,而是在母体上发芽,等地上的树干和地下的树跟都长到一定的长度时,这才掉进水里,然后随波逐流,到了合适的地位,再继续生长。这种奇特的方式在高等植物中是独一无二的繁殖方式了。
不远之处就是一座小木桥,明显是们搭建的,因为桥头有他们的人在巡逻。杨歌数了一下,大约有二十个人,天啦,要是让他们发现,那子弹还不得像雨点一样泼过来?重兵把守之下,强攻显然是不行的。
两人商量了一下,决定还是在河上无人值守地带找一个最窄的河面渡过去。热带雨林十分难走,藤蔓密布,要不是们已经用砍刀劈出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路,恐怕就要张小开和杨歌多费上很多时间跟那些小腿粗的藤蔓纠缠半天了。
两人在河边转了好半天,中间设伏又干掉敌人一个三人的巡逻队,干静利落,把他们埋掉后,两人继续沿着河岸走。
张小开突然说:
“有情况!”
两人几乎是同时藏在大树身边,热带雨林的板状根,十分巨大,挡住汽车都很容易,不要说藏个把人了。
杨歌却什么都没看见,疑惑地看着张小开。张小开却把目光投向岸边:
“杨歌,你看,血!”
杨歌眼尖,不光看见血,还看见岸边有一个行军水壶!
难道,白雪遇害了?
两人走了过去,交换了一下眼神:看来白雪遇害了。虽然杨歌不停地告诫自己这不是模拟训练,是数字幻境,但还是有些接受不了。
张小开叹了一口气:
“不是被敌人打死,就是被鳄鱼拖下了水,这下任务只能由我们两人来完成了。”
杨歌有些愤怒:
“人都死了,你还要说这些……”
突然又打住了,因为他猛然想起这不过是个幻境。
张小开猛然推开他,枪指着远处漂来的一条大鳄鱼,离他们俩越来越近。
杨歌说:
“你觉得是这条大鳄鱼吃了白雪吗?”
张小开说:
“不是,我只是觉得这条大鳄鱼有点问题!”
杨歌猛然醒悟,也盯着那条大鳄鱼看了一会,发现确实有问题:这条大鳄鱼好像根本就不会动!
两人同时小声说:
“鳄鱼下有人!”
两人在树后悄悄地端枪瞄准越来越近的大鳄鱼。
正当两人要开枪时,那鳄鱼一下了被翻了过来,下面果然藏着一个人,在不深的水中站了起来。仔细一看,两人喜出望外:原来是白雪!白雪一见他们俩,也有一些意外:
“你们俩到哪里去了?我到哪里都找不着。”
杨歌只是看着那条大鳄鱼,似乎有些不太相信:
“这条大鳄鱼真是你杀的?”
白雪看了看周围:“对,就是这里,”她指了指岸边的行军水壶:“我刚一下来就落在离开岸边不远的水里,喏,就是那个水壶那个方向,GPS一下进了水,不灵了,我怎么呼叫你们都没有回音,于是我赶紧往岸上游,结果刚把手放到岸上,自己还没有爬上来。这条大鳄鱼就扑了上来。我又不敢开枪,怕招来更多的,于是就从裤腿里拔出匕首干掉了它,后来就听见你们那边的爆炸声。我灵机一动,决定顶着大鳄鱼尸体去寻找你们,因为这样最安全:别的鳄鱼看见老鳄鱼只会让路,看见了不会警觉。什么情况我都考虑到了,就是没想到会在这里碰上你们。”
杨歌笑了:
“你还真行,昨天刚学的你全用上了,那你在水下是怎么呼吸的呢?”
白雪从手里拿出一根细长的芦苇:
“喏,秘密都在这里,我把这个中空的芦苇两头削掉,嘴里咬着它,我潜在水下,芦苇的另一头在水面以上,这样我就不用怕暴露目标了。”
杨歌露出赞许的笑容。
张小开说:
“你还真是聪明,不过呢,能保证安全是最好不过,咱们现在总算是合兵一处了。商量一下下一步的情况吧。我是这么设想的:用狙击步枪将桥头堡上的人统统都吸引出来,然后在埋伏圈里用定向地雷和消灭桥头堡上的敌人?”
几人商量后,决定在离桥头堡不远的一小处旷地上埋上了定向地雷,引爆引线就在张小开手里,然后,三人用狙击步枪开始了实弹射击。这一次,埋雷的工作交给的白雪,白雪一边紧张地埋,一边不停地安慰自己:
“别慌,都是假的,不会炸死人。”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自我心理暗示吧,用来消除精神紧张的。
所谓的定向地雷,就是一种预先确定爆炸方向和威力的装置地雷,比如估计到敌人在攻打自己时会利用一片石墙作掩体来向我方射击。那么我方工兵预先就在那条石墙下先埋上地雷,引线在我自己手里,等敌人差不多全都进了石墙后面向我射击时,我就拉响地雷,结果那些敌人与石墙一起都飞上了天!
设想与现实差得并不远:“校园三剑客”就用这么一个简单的战术就消灭了大约十六个敌人,余下的连滚带爬地跑回桥头堡。顺利地通过了第二关,然后,他们进入了丛林中的基地。人质只有不到十五分钟的生命!他们三个再次发起了攻击。
等他们三个人醒来时,天都已经黑了,没有了丛林,没有了手雷,依然是在绿市郊区的小屋里——他们三人正躺在实验平台上。“校园三剑客”如释重负,翻身坐了起来。
还没等他们说一句话,紧接着一个声音响起:
“我是司马教授,我对你们三个出色的表现感到非常满意,我现在荣幸地向你们宣布:你们三个人,张小开、杨歌、白雪,已经成为我的‘幻影少年’培训班的第一批毕业学员,现在你们已经成了无所不能的全能战士!”
白雪心直口快:
“司马教授,你为什么要培养我们?有什么目的吗?”
司马教授更痛快:
“小丫头,你说的不错,就是这么回事,我想培养你们成为战士后,是为了让你们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
杨歌问:
“不会是抢银行吧?我们可不干坏事哦。”
司马教授大笑起来:
“那些小儿科的事情不值得我花那么多的心血。”
白雪也问:
“那,会是什么事呢?”
白雪心里想,抢银行对他来说只是个小儿科,这个人看来可真是不简单呢。
司马教授说:
“你们也别问了,用你们的时候,我自然会通知你们。”
三人互相看了看,没有说话。
张小开打破了僵局:
“只要不是违法犯罪的事,我们就可以答应。”
司马教授也严肃起来:
匆匆课文原文范文2
关键词:综合目标;公民教育;多维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2-0024-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水师范学院中青年教师科研资助项目“多元文化视域下民族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批准号:TSA1139)、“多元文化视域下民族地区中小学英语课程发展研究”(批准号:TSY201220)、甘肃高校科研项目“文化传承视角下民族地区英语课程构建研究”(批准号:2013A-103)、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与策略研究”(批准号:GS[2013]GHBZ090)的阶段性成果。
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是全球多元一体化、各国民族教育转型期我国开设的多元文化教育课程,它的开设,意味着我国民族团结教育走过形式多样、内容多元的“活动”阶段,迈向多元文化教育的制度化阶段,面向全国中小学单独开设,旨在培育全体未来民族人清晰的、积极的、反思性的文化身份认同,使其成为合格的民族人,乃至世界人。诚如有论者所言,“如果在中小学时期就开设一些民族文化课程,将在根本上促进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理解和交流……是实现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根本途径。”但实施之初,作为一门负载着新时期民族教育新朝向的多元文化教育课程,民族团结教育课程须当充溢怎样的课程意蕴,才能应对时代对民族教育的新诉求呢?因此,从学理层面厘清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所应具有的课程意蕴,包括其目标、性质、理念、价值取向等,对课程理论的进一步提升及其有效的常态化实施很有必要。
一、人、知识、社会兼顾之课程目标
伴随着文化全球化的进程,各种文明与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矛盾与冲突在所难免。面对这种时代趋势,我国民族教育理念亦做出改变予以应对,即由“传统的多元一体教育”向新形势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转型,已成为全球多元一体教育之不可缺少的部分。为适应这一教育思潮,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开设作为新时期我国民族教育政策调整来满足全球化对各国民族事业发展的时代诉求,其目标指向三方面:
1.以全体公民为教育对象。新形势下,全球多元化强有力的无形之手触及到民族个体、群体的心理深层,尤其是文化身份的认同问题。公民的文化身份认同是一个民族团结的前提,需要全体公民来完成,因此,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应明确指向全体公民。欲让一个国家的公民具备反思性的文化身份认同而成为未来合格的民族人,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是实施教育的主要载体,从其设计的理论基础到有效实施等方面都需要侧重于公民教育,培养其多元文化意识、提升其作为未来公民能够“承担一种理性的参与意识”。
2.满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社会的需求。任何个体的发展总是与社会的发展交织在一起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作为民族教育的载体,其价值终归要实现于拥有56个民族的大环境。而此环境是由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不同领域按照特定的运行规律及运作方式而成的综合体,民族团结教育便通过其文化功能(即传递、保存、更新各民族长期积淀下来的观念、信仰、价值、思维方式等民族文化)、经济功能(培养多民族国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形成适应当下经济生活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及政治功能(通过促进民族国家的政治社会化、有效传播民族国家政治共同体中的政治文化、促进民族国家整个社会的政治整合来实现民族团结的目的)等,以达成促进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国家凝聚的目标。
3.传承全体公民所需的技术知识和道德实践知识。前者对应的是工具,决定着特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后者应对交往行为,规范人们的社会行动,调整人们的交往关系。由“活动”走向“课程”,其具有课程的一般特征,即传承相关的知识。因此,负载着民族团结、国家凝聚使命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须得传承两类知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社会运作的基本知识体系,即体现在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子系统运行的相关知识;规约着各民族行为主体的道德责任和行为规范正确性的相关知识,即公民的道德实践知识,包括各民族交往合理性的依据、解决社会冲突的法律和道德机制等,以及各民族及世界民族文化知识的学习。
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三个目标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论及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质,其与个人发展、知识传承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息息相关,这是新时期多元文化教育课程的时代意蕴。
二、国家意志、地方需求兼具之课程性质
以个人发展、知识传承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目标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性质如何呢?本文从三级课程管理的角度来解释体现“国家意旨”、“地方需求”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所包含的课程意蕴。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我国的课程管理为典型的中央集权体制――全国范围内的课程清一色为国家课程。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家意识到中央集权课程管理体制的不利,逐步赋予地方和学校以适当的课程自。21世纪初,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明确提出了“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其中,“国家课程”是由国家主管的,体现了国家意志、为培养全体公民而设的课程;而“地方课程”的本质特征则在于:体现本地的教育发展水平,结合本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现状,充分利用本地的课程资源,服务于地方的发展并促进国家课程有效实施的课程管理策略。
然而,根据以上论述并不能予这门新型的课程以边缘清晰的定位。依据《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根据国家统一要求列入地方课程实施”这一规定,尝试用“国家地方化课程”一词予以阐释,该课程的特点是:在坚持国家课程基本精神的前提下,遵照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民族教育的课程政策,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需要并结合本地区民族构成的特点及条件,将国家层面规划和预设的面向全国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进行改编、调适,这一特点体现了新时期我国多元文化教育课程的新意蕴。
三、多向度关怀之课程理念
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作为现阶段我国民族教育课程的核心,是新时期多元文化教育新理念在操作层面的主要载体,其目标及性质凸显了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所蕴含的多向度关怀之课程理念。
1.注重学生作为“全人”的发展。一来,民族团结教育要关注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全面发展。新时期的民族团结教育以培养全体民族人为着眼点,克服以往民族教育类课程中主要针对少数民族教育的不足,在体现主体民族价值观的同时亦凸显其他各民族的文化特色,使各民族学生对自己在多民族大家庭中的定位有了更客观、公正的认识,从而更有利于形成反思性的文化身份认同感。再者,它亦体现了各民族青少年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理念。作为置身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社会中的未来民族人,其发展、成长等社会化的过程必定是在各民族成员、社会、自然的交融中行进的,他们在成长中需要逐步具备容忍、尊重、合作以及自我批判和反省等公民素养,在学习技术知识和道德实践知识、民族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实现人、社会、自然之间和谐与共,从而实现作为“整体的人”之发展。
2.关注全体、注重差异。新时期的民族教育,绝非仅是少数民族的教育,作为其载体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现了国家意志,因为民族团结事业关乎国家的未来走向,亦涉及每个民族人未来的命运,所以每个公民都有平等的权利及义务参与其中,来共同维护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以确保其安定、团结。然而,又因我国地域不均衡、民族差异,也要遵守“统一要求与体现各民族和地区的特点相结合”的“地方化”原则。具体而言,课程实施需遵从国家统一要求,亦要考虑各民族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地方化”特色的改编与调适,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学生个体差异。
3.凸显交往理性。在多元一体文化社会里,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质是各民族成员通过平等的对话,是对属人领域那些与个体或群体所属文化相异的社会价值规范、等方面的观点与看法进行沟通与交流,进而达到包容、接纳、理解、内化,并基于此来建构、重塑自己的民族观,且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和社会行为准则,作为在自己所属文化――内群体文化以及他文化――外群体文化中行为的参照系与标尺。它的形成需经反复、理性的漫长过程,而非一朝一夕所能为。所以,要达到民族团结教育的目的,就须以学生置身其中的生活环境为基础,因“群际之间事实性知识的交流与互动,很有助于加强各民族的团结”。
4.搭建各民族学生平等对话的公共平台。只有各民族成员频繁流动,并通过彼此之间相互沟通、了解,相互促进,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建立一种共荣共生的机制,才能达成真正的团结。新时期负载这一使命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所能发挥的功能,应该是为各民族学生能够平等对话搭建一个公共平台。在此平台上,各民族学生都以平等的方式感知、交流彼此所需的技术知识、道德实践知识以及各民族文化知识,并以理性、包容的姿态审视各民族之间的现实差异,在对各民族的历史、现实及未来的反思中,渐次形成积极的、反思性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感。
四、多维融合之价值取向
课程价值取向,是一门课程意蕴的核心之所在,关乎特定时期教育理想实现的方向。而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价值取向,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新时期我国民族教育的风向标。一般来说,课程价值承接于价值的本质属性,价值的实质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主体与客体并存。课程价值主体包括学生、教师、社会,其需要是课程价值存在的客观基础,而其客体指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课程实施。追寻课程发展的轨迹,主要存在三种形式:学科本位、社会本位、个人本位,而且不同时代的课程价值客体随着主体需要的变化而变化。在全球多元文化背景下,课程价值主体趋向多元,课程价值取向亦提倡“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其在多维度上趋于融合。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以国家地方化的性质出现,正是对当下课程价值取向多维度融合的回应,是“社会”、“学科”、“个人”三者的融合,满足了新时期多民族国家课程价值主体多元化的需求,使社会、个人、知识在和谐状态中互为存在,从而实现了多民族国家的个人发展、民族团结、国家凝聚的课程愿景。
综上可知,新时期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所体现的新教育理念,是新时期民族教育的时代诉求,亦是新形势下我国多元文化教育课程之意蕴。因此,从学理层面予以分析,有利于民族团结教育真正从单个的、随意的“活动”走向有结构的、系统的“课程”,亦利于其常态化实施。惟其如此,我国民族教育才能应对全球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教育的时代诉求。
参考文献:
[1]邵晓霞,傅敏.论文化身份认同类型学理论及其对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启示[J].贵州民族研究,2011(1):130-135.
[2]严梦春.全球化背景下同样需要民族内部的文化认同[N].中国民族报,2006-12-29.
[3]邵晓霞.从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看我国多元文化教育[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4):19-24.
[4]杨少琳.美国公民服务课程在我国推行的价值基础及现实困境[J].社会科学家,2010(9):56-59.
[5](美)詹姆斯・班克斯.文化多样性与教育:基本原理、课程与教学[M].荀渊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34-138.
[6]李广,马云鹏.课程价值取向:含义、特征及其文化解析[J].东北师大学报, 2010(5):167-171.
匆匆课文原文范文3
运动,力是我们在物理学领域经常见到的俩个词,同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可以见到运动和力的现象,比如人推车,小朋友骑自行车,小朋友踢球等等,然而对这些现象中表现出来的力和运动关系的认识,不少儿童甚至成人都存在着一定的朴素认识,也即我们在教育领域中常称的“迷思概念”。儿童对力和运动的朴素认识包括:1,力是某种物质或物质的属性,是可以被传递和消耗的;2,能区分自我发起运动和非自我发起运动,但倾向与将气体,液体,天体,物体下落等运动看成是自我发起的运动,认为运动的发起和维持需要力;3,物体运动是因为有力的作用,物体静止是因为没有力的作用,物体由运动转为静止是因为力被用完了;4,不接触就不能产生力,力意味着推,拉,而意识不到引力等非直接接触力的存在。儿童的这些认识与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非常接近,而与牛顿力学有着相当的距离,那么,怎样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呢?我们认为在这里应该重视学生科学假设能力的培养,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需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合理的预测并不是我们常说的“胡想”“胡说”科学家进行的研究,在没有成功之前,也可以说是这种情况,更不要说是儿童了,这种科学假设能力在目前提倡的探究性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假设能力即合理预测的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计划有意识的灌输给学生。
第一,以构建主义为核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身边现象,提出假设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活动实际上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积极主动构建新知识的过程。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的基础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只不过他们不明确那些经验是正确的,哪些是被现象蒙蔽了眼睛,是错误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所进行的猜想和假设活动是学生探究活动中的一个亮点,同时也是难点之处。以课本上提到的小缆车的实验为例,进行一段对话,如下:
师:运动的小车,如果突然剪断了绳子,会怎样运动?
生:小车肯定会滑出桌面,最后掉下来静止在地面上。
师:最后运动的小车为何停下来了?
生:可能是因为受到了地面摩擦阻力的影响。
师:让我们用实验来探究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对于速度相同的小车,摩擦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
师:可不可以假设表面没有摩擦,小车的运动会怎样
生:一直运动下去
学生进行了初步的猜想,教师在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初步提出的猜想结果进行再比较,分析。
第二,以实验内容为依托,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尊重学生合理的科学假设
小学课程标注明确指出“低估学生学习科学的潜力比高估更可怕”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爱动爱玩的时期,他们探究事物的兴趣是高涨的,有一种刨根问底的探究精神,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这种热情,引导学生多做实验,做好实验,激发学生在实验中提出假设。比如在运动和力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做一做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这虽说是一个理想实验,但是要相信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他们在通过不断降低另一个斜面的高度,会发现小球为到达原来斜面上的高度滚动的距离越来越远,最后自然而然的提出假设:如果斜面绝对光滑,最后小球势必会一直运动下去。从而进一步认识到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理解伽利略提出的科学观点,明白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当学生提出合理的假设时,老师应积极的引导,为其验证假设做好引导工作,当问题的提出超出他们能够理解的水平时,老师应给与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想象思考,让他们自己对先前提出的假设进行质疑,辩驳,讨论。
第三,注重对科学假设的总结
通过假设的提出,实验的重演,有的同学可能已经认识到生活经验的不可靠性,理解了实验过程中提出假设的重要意义,整个假设过程的提出包括“学生收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将信息和猜想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研究问题的假设性结论――用实验证明这种假设性结论――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在其中也包括学生对多种思维方法的利用,比如归纳的方法,联想的方法,类比的方法等等,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和经验的局限性,通常对这种猜想或者假设的方法认识比较模糊,教师应该多举行此类探究活动,从中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
匆匆课文原文范文4
一、人文关怀
《玩具总动员1》开篇以主人公安迪的视角,表现玩具牛仔警官胡迪的世界以及主人公安迪对胡迪的爱。在安迪面前的胡迪是面无表情的,他不能像独处时那样张扬跋扈又机智从容。但我们却能从胡迪的不动声色中静静地感受到那种来自主人的强烈的爱和他宁静地享受这种被爱的情绪。在后两部出现的艾米丽和女牛仔艾米,黛西与粉红草莓熊豹哥的关系,均是这种曾经爱与被爱的代表。
第二部中有过这样一句台词:“当有小孩爱你时,你的生命才有价值”,这句话从玩具口中说出,体现出:第一,玩具是有生命的;第二,玩具的价值建立在主人的爱上。牛仔警官胡迪之所以天不怕地不怕,敢闯敢为,其实是建立在主人安迪的爱上。因为他知道,无论何时他都有个家,有一个等他的人,有一个想去的地方。相反,粉红草莓熊被主人抛弃,无爱无家可去,无人可寻,失去价值之下,才以控制其他玩具为乐。
与此相对的,则是阿薛与自己玩具关系。阿薛对待自己玩具残暴而不珍惜,玩具们也因此对主人阿薛避之不及,偶然落入阿薛家的胡迪和巴斯在其他玩具的帮助下恐吓了阿薛并安全逃脱。其中胡迪面对阿薛的突然说话,是电影细节的点睛之笔,也是人文关怀的倾注,告诉小朋友不仅应该用“爱”对待自己身边的人,更应该用爱对待陪伴自己成长的玩具。
正是由于安迪对待胡迪的情感,所以胡迪至始至终都对自己主人保持着忠诚和爱,哪怕主人永远地长大了。这种相互性的情感影射到现实中来,就像孩子与大人之间的情感。大人们陪着孩子长大,他们爱孩子,给予孩子温暖和关爱,孩子也爱他们。但大人不可能永远陪伴,就好像玩具不可能永远受到孩子的依赖,但这绝不代表大人的使命就此完成,也不代表他们之间的情谊就此切断,这种爱是一种永恒的。哪怕玩具被放进了阁楼,父母远离不在身边,但只要回想起来,嘴角永远都会是挂着笑容的。
除此之外,《玩具总动员》系列影片中展示出的浓浓友情和爱情也是皮克斯电影人文关怀的体现。巴斯最先出场时,是作为与胡迪向主人“争宠”的太空玩具出现的,胡迪与巴斯在共赴困难建立起深厚的友情。之后我们便可以看到胡迪与巴斯之间有着独特的友情,是惺惺相惜的理解,更是共患难过的信任和坚持。同时,生活在安迪家中每个玩具之间的信任及友情,在危机关头绝不抛弃任何一个。第二部中,胡迪被小偷带走,其他小伙伴合谋一起营救他的情节设置;第三部中,胡迪没有选择自己的梦想和安迪一起上大学,而是和自己的伙伴留在了一起;邦妮家中对待新来的玩具胡迪“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待客之道……这些细节设置其实都是人文关怀中友情的最佳体现。
在爱情方面,三部影片中对三段爱情的体现恰好体现了青年、中年、老年的爱情观念。青年爱情就像芭比和肯尼一见钟情的爱情,芭比爱肯尼,但仍然在正义和爱情之间选择了正义,最后,肯尼被自己的真心所打动和芭比站在了一起;巴斯和翠西的爱情,患难后的沉稳和执着,像极了中年时爱的淡定和妥帖;蛋头夫妇像老年爱情般的相濡以沫,不管任何时候都永远保持对婚姻的热情,妻子永远保持着对丈夫的崇拜……
人文关怀是电影创意的灵魂,皮克斯在其电影中充斥的浓郁人文关怀使电影的受众由儿童扩展到了成年人,并升华了电影的层次和主题,使它达到票房与技术的双重成功性。除去人文关怀之外,现实隐蕴亦是皮克斯动画电影引人注目的重要方面。
二、现实隐蕴
若关注影片细节,我们很容易就发现生活中一些耳熟能详的道德规范在影片中潜移默化地被表达了出来。这种隐蕴中,印象最深刻的细节是在第三部中,胡迪要逃离阳光托儿所,因此跟着清洁人员来到了洗手间。想通过洗手间里的窗户出逃。他在由地板跳上马桶的细节中,非常自然地先扯下一张卫生纸垫在马桶上,自己再往上踩。这样非常小的细节其实承载的便是生活中常见的道德规范。这个细节也不仅仅是对小孩有教育意义,对待成年人同样是一种警醒。它告诫我们要爱护公共财物、讲究公共卫生等等。
另外一些情节同样塑造了环保、循环利用等等社会意识。在第三部中,胡迪一群玩具通过垃圾回收车逃离阳光托儿所,其实向我们展示的便是垃圾分类销毁的过程。最后,安迪没有将自己的玩具送回阁楼,而是用循环利用的方式把玩具送给了心地善良的小女孩邦迪,既是童年情感的传递,又是物质的循环使用。这种传递,是“爱”的传递,也是“善良”的传递,“爱”和“善良”的真谛通过画面很明确地传递给观众,让人深深思索。
除了这些细微的现实隐蕴,体现在《玩具总动员》系列电影中的,还有美国电影的普世价值观与“美国梦”精神。(美国梦,广义上指美国的平等、自由、民主的精神;狭义上是一种相信在美国,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的境地,得到更好的生活。)比如第三部中胡迪拯救大家“个人英雄主义”、所有影片中玩具们为了达成共同目标而展示的“牺牲精神”、每个细节中暗含的守秩序的教育以及以上所提到的关于环保、道德规范、传递等等。
面对主人遗忘,胡迪竭尽全力说服大家依然对安迪忠贞如一,并提醒大家脚上刻有“Andy”名字的印记,号召大家回到安迪身边。粉红草莓熊在遭受抛弃以后,选择用极端的方式把愤怒报复在了其他玩具身上,通过对其他玩具的禁锢和折磨,以宣泄自己的不满并获得。这样截然相反的两种观念,事实上是对爱与回报的不同观念。玩具对于孩子来说,的确是童年的最爱,但当他们慢慢长大,玩具就不再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或者是她们曾经因为疏忽,导致某些玩具的流失和损害。面对这些,玩具能做的就是收藏回忆,归于平静。就好像爱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将他禁锢在自己身边,大人爱小孩,男人都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有机会让她们过得更好活得更好,即便是要离开,又有什么原因不能支持?因为时间在变,人在老去,连安迪的狗都已经从当年的活泼能动变到垂垂老矣,玩具们怎么能要求主人不长大,永远爱他们?
粉红草莓熊对于主人的这种疯狂索取,无非是对过去得到“爱”的一种珍视和贪婪。他贪婪地索取主人对他的爱,并且希望主人只爱他,永远爱他。而胡迪这之中传递的则是宽容、理解、大气的“爱”,通过阳光幼儿园事件之后,胡迪一群玩具们清醒地意识到了内心所想,并且有了更好的归宿――传递。让玩具带给其他的小孩快乐,同时这个小孩也能像安迪一样爱玩具地去爱它们。
观众目不忍视所有玩具不得己跳进碾碎机即将被火熔掉的关头,弹头先生在第二部中顺势救下的三只玩偶通过遥控解救了其他的玩具们。听到三只玩偶不厌其烦地叫着“爸爸”,观众瞬间幸福感爆棚。相比粉红草莓熊快速变脸所代表的拙劣和羞耻,三个外星人玩偶身上所代表的精神,则是一种感恩与回报的美好品德。
弹簧狗与存钱猪最后叫嚷着想拆掉草莓熊的缝线,同样也被胡迪一句“算了吧,不值得与他计较”挡回。按照常理来说,对待草莓熊的过河拆桥,最气愤的应该是冒着生命危险救他的胡迪,但胡迪却勇敢而大气地原谅了他。贯穿到现实当中,正是当下社会非常缺乏的优良品质,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德报怨”的代名词,即是现实生活中最好又最稀缺的美好品质,投射现实,可以表达皮克斯电影对待这些优良品质赞颂和传递,观众对于这一角色的喜爱亦是观众对于这些美好品质的现实憧憬。
匆匆课文原文范文5
关键词:二级学院;资源分配;相关性
中D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2C-0068-05
一、研究的现状及意义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阶段,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张,其中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占了很大比例,这一问题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并针对民办高职学院展开了一系列研究,通过对国内研究成果的梳理我们根据研究角度不同对民办高职教育研究成果做以下分类:
1.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创新研究,这类研究主要涉及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以及改革创新的思考与探索。王玲玲提出通过公办职业院校的转制、创新校企合作机制、组建职教集团等手段构建“一主多元”的民办职业院校的办学格局。[1]夏季亭提出民办教育政策应紧密结合经济社会的发展新趋势,按照民办高等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市场化规律,分类管理,自主管理,从而促进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2]
2.民办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研究,这类研究主要探讨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内部的管理问题,具体包括民办高职院校的领导、师资建设、课程与专业设置、学生学习与管理、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估、运行机制等问题。宋爱苹等认为绩效考核模型的构建是提高民办高职教育的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并构建了以师德、教学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工作态度为变量的绩效考核指标。[3]
汤向玲提出通过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激励以及福利薪酬体系的完善来解决民办高职院校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4]梁中环以教育研究方法论、系统论、现代教育管理学、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研究基础,针对目前民办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存在的一些问题,积极构建适合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5]
3.民办高等教育的政策法规研究,如李栗燕、孟繁超和刘耀彬通过中外民办教育法的比较研究指出,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不具体、不全面以及缺乏可操作性等弊端,并提出了完善我国民办教育立法的若干建议。[6]王利明从民办高校法人与董事会、投资者与高校自身、民办高校举办的方式和享有的权利等角度论述了《民办高等教育法》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内容。[7]
4.民办教育的产权问题,该类研究主要涉及产权改革与其利润和成本关系的研究。例如潘懋元等提出随着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其产权问题会日渐突出,产权关系不明确、归属不清晰会有碍民办教育的发展,因此需要加大推进民办教育立法工作的力度,加强产权保护和教育的独立性。[8]宋京从民办教育的非营利性和营利性的角度对产权关系的划分做了初步的探讨。[9]
通过梳理总结民办高职教育研究成果发现,鲜见有关民办高职学院科研资源分配相关的研究,本文将以专业建设产出中的重要量化指标――科研论文为切入点,从二级学院人均科研成果与学院人均科研成果相关性角度研究民办高职学院资源分配的选择问题,为进一步探究民办高职院校的科研资源分配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二、模型的假设与构建
(一)基本假设观点
1.假设民办高职院校科研论文为唯一衡量科研水平的变量。高校的科研水平产出统计变量并不止科研论文一项,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编制的《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中的科技产出指标包括:出版科技专著数量、发表学术论文数、鉴定成果数、成果授奖数、专利数和技术转让合同及收入,由于高等职业院校在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成果鉴定、专著数量、授权专利和技术转让合同及收入等这些方面是极少的。以2014年《汇编》中广东省4所国家级示范院校的情况为例(如下表1)。
表1 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科研产出情况
公办高职院校中的国家级示范院校尚且如此,民办高职院校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所以选取民办高职院校科研论文为唯一变量衡量科研产出有其现实意义。
2.假设人均科研成果的产出与院内专业建设投入的大小有直接关系,当二级学院占整个学院的规模与权重较大时,学院在专业建设资源投入上一定会做出相应的倾斜与侧重。
3.假设当二级学院占整个学院的规模与权重较大时,由于各种资源分配向该二级学院重点倾斜,应推导出该二级学院对全院的科研产出的贡献率较大,所以理应出现二级学院的人均科研产出与全院的人均科研产出存在高度的正相关的分析结论。
(二)模型的构建
1.以基本观点中的三个假设为前提条件,在选择占整个学院规模和权重较大的几个二级学院为研究对象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学院整体人均科研水平与二级学院的人均科研水平的相关系数比较两者发展趋势的相关程度,从而判断其发展的合理性。(具体模型如下图1)
2.民办高职院校资源分配合理性的判别标准。
判别标准一:当学院整体人均科研水平与二级学院的人均科研水平的相关系数满足R>0.7且P0.05时,结合二级学院的权重规模大的模型约束条件可以推导出,从科研角度看该学院的规模和资源投入合理的。
判别标准二:当学院整体人均科研水平与二级学院的人均科研水平的相关系数满足0.4R0.7且P0.05时,结合二级学院的权重规模大的模型约束条件可以推导出,从科研角度看该学院的规模和资源投入较为合理,后续发展有待观察。
判别标准三:当学院整体人均科研水平与二级学院的人均科研水平的相关系数满足R
判别标准四:当学院整体人均科研水平与二级学院的人均科研水平的相关系数满足:R0时,结合二级学院的权重规模大的模型约束条件可以推导出,从科研角度看该学院的规模和资源的投入与其目前的产出要求不相适应,亟需对该学院进行改革调整,考虑重新组织顶层设计和修改发展规划。
三、模型的实践与z验
(一)数据的提取依据与方法
我们选取了广东省内办学历史较长,办学质量得到社会及政府公认的民办高职院校N为研究对象,根据前文构建模型的约束条件,我们选取该校中占整个学院规模和权重前五位的二级学院分别为X1,X2,X3,X4,X5,每个二级学院论文数量的总和等于该学院各专业总和,那么二级学院论文总和除以二级学院总人数就可得到二级学院人均论文产出。同理可求得全学院的人均科研产出,(论文数据来源以知网收录的期刊为科研产出的统计指标)。通过以上条件提取数据整理如下表2。
(二)数据的分析与结论
我们选取表2中X1学院和X5学院的相关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和分析,判断这两个二级学院规模的适度情况。
从相关的散点图看,X1学院的人均产出与整个学院的人均产出线性相关明显,X5学院的人均产出与整个学院的人均产出线性相关并不明显。
表3显示,X1学院的人均产出与整个学院的人均产出的相关系数R=0.821,显著性检验系数为P=0.0020.7且P0.05时,结合二级学院的权重规模大的模型约束条件可以推导出,从科研角度看该学院的规模和资源投入是合理的结论。
表4显示,X5学院的人均产出与整个学院的人均产出的相关系数R=0.049,显著性检验系数为P=0.447>0.05,相关系数极小且相关性不显著,结合该二级学院占到全校5.4%的在校生规模,根据判别标准四,我们得出结论:尽管该学院的在校生规模为5.4%,远小于X1的36%,但其规模为该校的第五大二级学院,从科研角度看该学院的规模和资源的投入与其目前的产出要求是不相适应的,亟需对该二级学院的规模进行改革调整,考虑重新组织顶层设计和修改发展规划。
该校其他学院也可用类似的方法进行评估和计算,由于篇幅所限不一一进行分析和判断。
四、模型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首先,该模型的假设条件中只选取论文产出作为唯一衡量科研水平的变量虽然在前文中已经论述了其假设的合理性,但现实情况相对较为复杂,高职院校相对本科院校的科研创新来讲更强调社会服务,社会服务中其实是存在科研产出的部分,但该指标的衡量标准不统一,提取量化数据也较为困难。尽管如此,解决社会服务中科研产出的量化问题仍是该研究的一个重点突破方向。
其次,假设条件中提到当二级学院占整个学院的规模与权重较大时,由于各种资源分配向该二级学院重点倾斜,推导出该二级学院对全院的科研产出的贡献率较大的这一结论是否合理,需要结合具体院校自身情况进行考量,我们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学校二级学院虽然很小但占的资源分配比例却很大,这与学校领导的发展思路和该校的顶层设计密不可分。我们还发现相对文科专业的低办学成本,理科专业由于其自身办学成本较高所以在资源分配上也占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具体院校在使用该模型时还需要对各二级学院基本情况进行摸底工作。
最后,对于判别标准的解释规则及相关系数模型选取的是spearman等级相关,主要原因是我们对民办高职院校N研究样本提取的数量是10,样本数量没有达到pearson相关的(n>30)研究要求,这也是民办高职院校研究的一个现实问题,目前广东省内还没有办学历史超过30年的民办高职院校,所以在相关系数的质量上未来还有可以提高空间。
参考文献:
[1]王玲玲.深化“一主多元”的办学格局 全面提升办学质量――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创新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2]夏季亭.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创新[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
[3]宋爱苹,王丽.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模型构建[J].价值工程,2010(7).
[4]汤向玲.上海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5]梁忠环,张春梅,强玉红,等.民办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2.
[6]李栗燕,孟繁超,刘耀彬.中外民办教育法比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3).
[7]王利明.制定《民办高等教育法》规范民办高校办学行为[J].高等教育研究,2000(6).
匆匆课文原文范文6
【关键字】朗读教学 意义 问题 策略
一、朗读教学的意义分析
在我国的小学语文大纲中,体现出了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大纲指出了朗读应被各年级所重视,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陶冶情操并促进语言的发展。由此可见,朗读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智力等方面的各项发展,在语文教育中有着重大意义体现。
(一)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朗读作为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促进课文理解能力的提高。阅读是从朗读开始的,它是一项复杂的、受多种心理因素影响的智力活动,它需要在对原文重复朗读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加以理解。要想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首先需要训练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强制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文中,此种方法训练的是学生的被动式的有意注意。基于这样的条件下,再对学生的主动式的无意注意进行培养,使其最终能够脱离被动式有意注意,学会自我约束,主动地进行朗读学习。除了课堂上的朗读,学生还应当进行适量的课外朗读,丰富的阅读内容有助于词汇量的增加和鉴赏能力的提高。适当的课外朗读可以让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遣词造句和写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促进智力、思维能力的开发。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记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投入情感的朗读,更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朗读可以将学生对课文的感受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学生之间对朗读感受相互进行交流,通过交流提高各自的朗读水平和理解能力,灵活地发展思维,促进智力开发。
二、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朗读没有明确的目的。尽管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就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对于朗读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仅仅将朗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点缀,没有过多的关注,造成在课堂中随意朗读的现象,比如在没有朗读要求的情况下,分男女生朗读,分章节朗读等情况,看似热闹,学生读完就完,在读后老师也没有做出评价,这样的朗读缺乏明确的目的,并没有达到朗读的效果。
(二)没有足够的朗读时间。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过多地强调“讲”和“问”两方面,在整个课堂的教学中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时间。一节40分钟的课堂,仅仅留出几分钟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匆匆地朗读完课文,老师立马又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朗读仅仅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过渡环节存在,它的进行几乎变得可有可无。
(三)缺乏有效的朗读指导。在朗读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指导机械和单调,仅仅强调字词读音正确与否,笼统地强调“有感情地朗读”等,这样的指导只注重表面形式,完全不重视朗读者的内心感受。忽视朗读的语言环境,不仅不利于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而且机械套用朗读技巧,也更容易产生朗读错误。在朗读过程中,由于老师的指导过于机械或不够具体,会让学生收获甚少。
(四)朗读的实效性较差。小学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大多流于形式,如老师要求学生进行朗读,大多是为了应付相关教学规定,相对应的,学生朗读大多也是为了应付老师。这样的朗读,虽然每节课的朗读次数符合教学规定(一节课应有三至四次的朗读部分),但是出于应付了事,大多蜻蜓点水、一笔带过,朗读根本不到位,有形式,却没有实效。
(五)朗读面过于狭窄。在大多数的班级中,由于老师偏爱尖子生,各种的课堂朗读大多都由表现较为积极的几个学生来进行,而其他的学生很少有当众朗读的机会,大多时候都只是听众,朗读覆盖面过于狭窄。这样的现象会让大多数学生的朗读能力得不到锻炼,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关于朗读教学的建议
(一)必须保证朗读时间的充足。朗读效率低下主要是由于朗读时间的不充足所导致的。因此,让朗读时间得到保证,才能有助于朗读教学的顺利展开。在课堂中,老师要合理分配时间,缩短讲课和提问的时间,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朗读。朗读必须使用普通话、声音洪亮,不仅要读准字音,更要有感情的朗读。在安排朗读课文时,应根据不同的文章篇幅安排合适的阅读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朗读时间,而不至于为了赶时间地匆匆地读完课文。在朗读结束后,不要急于开展下一教学程序,老师要对学生朗读过程中的问题予以指出,对朗读效果予以评价,适当对学生作出鼓励。
(二)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在任何的教学活动中,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能有效地调动其朗读积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朗读效果。针对小学生在不同年级所呈现的心理特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设置朗读情境。在朗读前,针对学生兴趣,老师可以对课文的情境进行设置,用以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朗读情境的设置还可以让学生也参与其中,将传统的朗读方式转变为带有表演的朗读形式,让学生一边表演,一边朗读,主动参与其中。这种教学方式的开展,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开发,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运用图片激发兴趣。小学生由于其年龄较小,所以他们的理解能力较为有限。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语文教材中会设置多彩的图片,老师应该充分运用这些图片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比如让学生观察图片,然后提出一些与图片相关的问题,由此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进而产生阅读兴趣。
(三)有效体现老师的指导作用。在小学的朗读教学中,老师对于朗读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朗读指导主要包含了朗读技巧和朗读情感的指导两个方面,朗读技巧的指导能让学生对课文的字词发音、语音语调等进行正确的朗读,而朗读情感的指导则能让学生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真情流露。
(四)遵循从整体入手的原则。小学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充分的阅读中,对课文进行充分的感知。学生应当在朗读课文后,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反复朗读后,再了解课文各部分内容。在朗读教学的具体实践中,首先应当让学生通读全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并发现问题,在通读全文后,带着问题再对课文进行精读,在阅读中解决问题并体验作者的情感。交流也是朗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学生仔细对课文进行朗读后,可以让学生在班级中开展讨论,相互交流,以提高阅读能力并感知文章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