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范文1

雪花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了解“雪”的形成。

2.能正确表达歌曲情绪。

3.了解顿音、重音的唱法,并能按照顿音记号、重音记号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

顿音记号、重音记号在歌曲中的演唱。

【教具】

雪花、皮球、小雪人、剪刀、折纸、课件、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导入

“春天来了,老师一直回忆冬天雪花给我的美好景象,片片雪花留给我无限遐想,他们正微笑着迎接春暖花开,请同学们全体起立,和老师一起做动作”——放歌曲《雪花》。

【设计意图:师生律动,活跃气氛】

同学们真是太棒了,表演得真好,把小雪花都给感动了,看小雪花向你们微笑了。(小雪花道具贴在黑板上)老师也奖励给大家一个谜语:“小小雪花天上载,一夜北风花盛开,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出示课件(教师边剪雪花边说谜语,把剪好的雪花藏在背后,学生回答:“雪花”教师拿出剪好的雪花)。

【设计意图:为后面学习剪雪花作铺垫。】

你们喜欢雪花吗?生:喜欢。你们知道雪花是什么样子的?生:“晶莹的、白色的、六个瓣”有同学背唱关雪的诗歌、儿歌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好听的歌曲《雪花》——出示课件。放歌曲《雪花》。学生聆听(这时教师在同学们中间走动)。

二、教唱歌曲

现在老师给大家唱一遍,(教师弹琴演唱)请同学们认真听,

你们喜欢歌曲中的哪一句?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老师特别喜欢第一句,其实这一句里有一位新朋友——出示课件。顿音记号。同学们,我们在歌曲中遇到顿音记号该怎样表现呢?学生回答(略)。其实我还请到了另外一位新朋友,(皮球)大家听他发出什么声音?“碰、碰”,老师带着这种碰、碰的声音唱一遍第一句,第三句也有顿音记号,我们一起来唱一遍前四句,(教师弹琴,学生演唱)

【设计意图:利用皮球弹跳的视听效果,感受力度记号在歌曲中的体现。】

雪花有几个瓣?六个,我们该怎样数这六个瓣呢?手拿剪好的雪花,老师有两种数法,第一种轻声数,第二种重音数,同学们说哪一种书法好?第二种,因为这一句里也有我们的新朋友,重音记号。我们就用第二种数法唱一遍,(教师弹琴学生演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还可以借助道具小鼓,体现重音记号在歌曲中的表现。】

同学们唱得真棒,大家看,后边“哈哈”该怎样唱?

生:也用重音唱。同学们,雪花哪去了?雪花不见了?

生:雪花变成了一个圆圆亮亮的小水点。听老师唱一遍这几句,(教师弹琴演唱)师生一起唱。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钢琴伴奏、表演的形式练习这部分。】

出示课件,完整地听一遍这首歌,也可以一起表演唱。

三、拓展练习

同学们,雪是纯洁、可爱的。可是呀,美好的东西总是短暂的,我们怎样才能留住雪花带给我们的美丽景象?生:拍照、画下来、剪出来。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还学过有关雪的古诗?《江雪》。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知道,我们不仅会唱有关赞美雪花的歌曲,而且还能用各种方式来赞美雪花。】

你们想不想用自己的方法来留住雪呢?请大家拿出工具制作一片属于你自己的雪花,教学生剪出雪花,并展示给大家看。

【设计意图:课件播放有关雪花的图片,同时播放背景音乐《江雪》,学生细心剪出已叠好的雪花,起到对主题的升华作用。】

请同学们拿着自己剪的雪花唱起来吧!出示课件师生一起演唱《雪花》同学们真是唱得太好了,是你们的歌声把小雪人吸引到了我们中间,看,小雪人来了,小雪人带着希望和祝愿来到我们身边,祝愿我们所有的小朋友健康快乐,也祝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美丽,你们是不是也有心里话想对小雪人说呀?那就让你们手中的小雪花带着你们的祝愿告诉小雪人吧!(贴在雪人身上)收到了你们的祝福小雪人高兴极了!就让我们和小雪人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

【设计意图:电脑喷绘出可爱的小雪人,教师拿着它来到同学们中间,切身体会到对雪花的喜爱。】

四、结束语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范文2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学生人数21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4人,绝大多数上进心强,有极强的求知欲。通过一个月的补课成绩有所以高。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古诗,能主动借助字典独立识字;同时,孩子们在阅读、书写、表达等方面已具有了初步的听、说、读、 写的能力。多数学生学生在课堂上能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积极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和大阅读活,但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但学生书写习惯不够正确,有待改进。也有极个别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掌握知识不扎实,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因此语文能力有待提高。

二、教材简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于2019年秋季正式试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 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轻叩小说的大门,围绕中心意思写作,珍爱我们的家园,艺术的魅力,初识鲁迅。本册教材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9篇。这八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 “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五部分组成。课例包括2-4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后也有思考题。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 “阅读链接”和“资料袋”,全册安排“阅读链接”4次,分别在2课《丁香结》、4课《花之歌》、8课《灯光》、25课《好的故事》;安排“资料袋”3次,分别在5课《七律.》、13课《穷人》、21课《文言文二则》。“口语交际”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全册共安排了四次,分别安排在第二、第四、第六、第七单元,主题分别是演讲、请你支持我、意见不同怎么办、聊聊书法;“习作”是每单元都有安排,主题分别是:变形记、多彩的活动、笔尖流出的故事、围绕中心意思写、学写倡议书、我的拿手好戏、有你,真好;除了这8次专项习作外,课文还安排了两次小练笔,分别安排在13课《穷人》和24课《少年闰土》的后面。全册共安排“语文园地”七次,“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书写提示”“快乐读书吧”穿插安排,其中,“书写提示”在第二和第八单元各一次,“快乐读书吧”在第四单元安排了一次。

三、教学要求和目的

(一)知识与能力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六年级上学期在第三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学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适时做好铺垫。

2.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8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检测。也可以就“词语表”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对于书写练习,除阅读课上指导写字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3.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作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

继续凭借字、词、句、段、篇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使学生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受到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4.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5.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6.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7.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范文3

与国外相比,国内对于概念图的研究相对较晚。目前,我国对于概念图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教学领域,但是诸多资料表明,概念图在数学学科中的研究相对甚少,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而通过其他学科的实践,概念图不仅有助于教师进行学科教学,而且能够优化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充分发挥概念图是十分必要的。

一、概念图理论概述

概念图也就是概念构图,主要强调的是概念图的制作过程。概念图主要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也是一种科学命题方式。换而言之,概念图主要是用节点、连接词以及连线组成,是一种表示意义联系与知识之间关系的工具,对教学有良好的辅助作用。概念图的制作主要有四个步骤,第一步骤是进行知识范围的选取;第二步骤是概念层级的划定;第三步骤是加入连接词;第四步骤是对概念图进行修改与完善。

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现状与问题

为了进一步发挥概念图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作用,对当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根据调查,当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虽然从传统的教学方式走向了信息化教学模式。但是,从概念图应用角度而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第一,教师本身专业水平不足。也就是说,教师本身对于一些数学概念认识不彻底,在调查中发现,以小学六年级为例,部分数学教师对于百分数、圆柱与圆锥等概念无法进行专业的表述。所以在实际的概念教学中,讲解过于模糊,严重影响到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第二,教师对于教学内容无法融会贯通。以六年级下册为例,在第八课的总复习中,许多教师自身对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等内容的综合运用能力较低,所以在讲解的过程中,体现的整体性、概括性以及关联性并不强,从而无法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

第三,教师无法充分发挥有效资源的利用。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但是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却忽视了这一部分教学的重要性。在进行多媒体教学中,对于概念的教学并没有重点体现出来,使教学内容可视化程度较低,进而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吸收。

所以,采用概念图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方面,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概念图的绘制;另一方面,教师应充分发挥概念图的作用,对小学数学知识的概念进行融会贯通;此外,在概念图应用中,教师应在理解的前提下进行各节点之间的联系,促进序列化知识的形成,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概念的掌握。

三、概念图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结合小学生的认知与发展特点,在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本部分主要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为例。

首先,教师利用概念图进行教学设计。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制定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先要对长方体、正方体进行认识,然后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面积进行讲解。在教学中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在进行教学设计中,除了理解教材,制作出概念图,还应通过概念图对正方体、长方体知识进行细化,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延伸。

其次,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进行概念图讲解。换而言之,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时,教师要运用色彩比较明艳的线条配合多变的节点图进行介绍以及展示,概念图框架知识可以是之前学过的,以起到复习与巩固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应当加强沟通与合作,既可以采取小组绘制概念图,又可以进行概念图的互评。

再者,利用概念图进行数学概念教学。首先是概念的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与正方体、长方体相关的事物,让学生找出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其次,是感受概念的形成,通过学生自主举例、探讨等形式进行概念图绘制,将知识逐渐呈现出来;最后,对概念进行促进,形成概念网络,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正方体、长方体的概念、组成部分、面积、体积、特征等。

概念图作为一种小学数学教学的辅助工具,应当结合实际进行具体的绘制与应用,使其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实践,对概念图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对于小学教学方法的改进有比较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玉娟.概念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黑河学刊.2013.05(03) :88-89.

[2] 尚晓青.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过程[J].电化教育研究.2013.07(01):82-83.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范文4

一、讨论活动

讨论活动是各版本初中地理新教材中出现得比较多的活动类型,主要以开放性热点话题为讨论主题。讨论活动的开展一般要经过问题情境设置、自由讨论、表达见解和总结评价这四个步骤。现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30页的讨论活动“说一说开发和保护山区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为例,具体说明应如何开展讨论活动。首先,设置问题情境,引出讨论主题。所谓问题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教学内容着手,设置具有启发和探索性,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的课堂教学环境。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手段来创设,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来创设,也可以利用古诗词等途径来创设。对于这个讨论活动,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有关山区自然景观、自然资源、山区的开发利用以及山区的地质灾害等影像资料。通过观看这些影像资料,促使学生思考山区的地形特点、其地形特点对开发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山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若对山区进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可能会引发的地质灾害等等问题。然后,引出要讨论的主题。其次,留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进行自由讨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讨论话题的难易程度等因素,控制适当的讨论时间,避免过长或过短,时间过长会导致课堂教学松懈,影响课堂纪律,时间过短会导致讨论流于形式,教师应依据课堂讨论具体情况来控制好讨论时间。再次,在班级内发表见解。发言可以以个人的名义,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态度,也可以是以小组的名义,选派小组的代表来表达小组成员共同的观点和态度。此时,教师不必马上做出评判,而只要倾听学生的发言。同时,也应要求学生仔细倾听他人的发言。在发言结束后,让学生对他人的见解进行评论,鼓励学生质疑。若出现相互对立的观点,还可进行辩论。通过相互的讨论、评论,甚至是辩论,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最后,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一方面,教师要对讨论题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对于学生没有考虑到的方面进行及时的补充。另一方面,教师要对讨论中思维活跃或想出好点子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二、读图、绘图活动

“读图”是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地理学习的一大特色。在初中地理新教材中设计最多的活动就是读图,主要是读图描述和读图分析。教材中的图像系统包括地图(行政图、地形图、水系图、资源图、人口图、区域综合图等)、景观图、地理统计图、地理示意图和遥感图像等等。读图既是为了理解所学地理知识,训练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也是为了使学生逐步增长阅读、填绘、运用地理图表的技能。

从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看,他们在观察地理图像时,会更多地注重图像中的个别细节,而较少注意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因此,在指导初中学生读图时,教师应该循序渐进地加强地图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对图像地理意义的认识,克服“杂乱、没有重点”的读图倾向。

三、调查活动

调查活动的实践性较强,要求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或者参观访问等方式积累材料,并加以整理、分析,得出结论,提出建议。例如,人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调查家乡的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家乡的水资源利用状况,并对家乡的水资源利用,提出节水的建议和措施;调查你的家庭用水情况;上海初中地理新教材六年级第一册中的调查居住地附近的景观10年来的变化;湘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八年级下册中的调查家乡是否有水污染情况,调查污染的主要原因,提出治污的对策等。

调查活动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野外观察能力、资料收集与分析加工能力,初步的论文撰写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关心家乡自然、人文环境等非智力因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动手操作活动

动手操作活动包括实验、演示、制作、观测、测量等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其中,实验、演示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来探索自然现象的奥秘,体验学习的过程,满足探究的欲望。而制作、观测、测量等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地理技能,巩固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要想顺利开展这些活动,教师在课前就要做好统筹安排,为学生提供好各种条件,根据教学计划灵活地实施这些活动。

对于实验和演示,可以根据实验和演示的复杂性做不同的安排。例如,新世纪版初中地理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的实验“大陆为什么会漂移?”,这个实验相对比较简单,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准备实验的器材。在课上,让他们根据实验步骤的提示来完成实验。最后,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自己来谈体会。又如,该册的另一实验“观察早上、中午、傍晚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由于活动的时间限制,这个活动无法在课堂上完成。此外,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海陆的热力差异,帮助学生理解海陆位置对气温的影响。所以,这个活动应该安排在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前开展。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此项实验。设计好表格,要求各小组作好实验记录,然后在课堂上汇报实验结果。通过这样一个实验,学生获得了新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范文5

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新人教版六上数学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六上数学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

严格遵循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正确传授学生知识,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培养其成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认真培养其数感,提高其计算能力,培养其空间观念,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人。从上一学年的教学情况来看这个班的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散漫,学习习惯极需培养,空间观念不够强。上课时不肯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性的学习有待加强。特别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的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方法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作到课堂上能深入浅出进行教学,特别照顾到后进生。

2、平时的练习要有针对性,对于后进生和优秀的学生要分别出一些适合他们的练习。

3、加强操作、直观的教学,例如教学圆和轴对称图形时,就要利用操作、直观教学,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4、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加强能力的培养。

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迁移类推能力;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六上数学教学计划2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现有学生44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人。从整体上来看,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良好,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能积极思考问题。对数学学科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学期期末考试均分69.3分,及格率77.27,优秀率31.82。其中学习比较突出的有5人,处于中间水平的有25人,中下水平的有14人。这14名学生主要表现在接受能力差,学习不够积极主动。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

三、教材变化:

分数乘法:突出强调分数乘法意义的两种形式,增加例2,作为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铺垫。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不单独编排,而是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进行教学。增加分数与小数的乘法。增加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由两个例题缩减为一个。“倒数的认识”由“分数乘法”单元移到“分数除法”单元。

位置与方向: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用数对确定位置”移到五年级上册,把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用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移到本册。

分数除法:“倒数的认识”由“分数乘法”单元移至本单元。把“比”的内容单设一单元。增加两类新的问题解决:和倍、差倍问题;可用单位“1”解决的问题。

比: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原来在分数除法单元,本册作为第四单元单独学习。教学内容基本无变化。

圆: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通过用圆规画圆引出圆的各部分名称,继而研究圆的性质。减少圆的对称性的篇幅。增加“利用圆设计图案”的内容。增加求圆外切正方形、圆内接正方形与圆之间面积的“问题解决”。“扇形”由选学内容变为正式教学内容。

百分数(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把“百分数的应用”分成两段,本册只教学百分数的一般性应用,而特殊应用如利率、折扣、成数,移至六年级下册。把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与求百分率、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结合起来,注重在应用过程中自然地引导学生把百分数和分数、小数进行互化。增加用单位“1”解决的实际问题。

扇形统计图: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增加根据选择合适统计图的内容。

数学广角——数与形: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鸡兔同笼”问题移至四年级下册,新编“数形结合”的内容。

四、教材分析和建议

本册教材的结构力求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它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1.改进分数乘、除法、比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加强直观教学,结合实际操作和直观图形,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加强分数乘、除法的沟通与联系,促进知识正迁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意义,而是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和计算过程去理解运算意义。

(2)通过实际问题引出需要用分数乘、除法计算的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理解分数乘、除法算法和算理,将解决问题教学与计算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学习计算的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借助操作与图示,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算法和算理。对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理解,历来是教学的难点。教材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了涂色、折纸、画线段图等活动,采用手脑并用、数形结合的策略加以突破。

2.单独安排安排“比”的单元,教学比的意义、性质和应用。

把“比”放在分数除法后教学,主要出于两点考虑:第一,比和分数有密切的联系,两个整数相除(除数不等于0)可以用分数表示它们的商,也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两个数的比也可以用分数形式来表示。加强比和分数的联系,可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和对比的认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提早教学比的概念,可以为后面教学圆周率、百分数、统计等打好基础。例如,学生有了比的概念,就容易理解百分数为什么还可以叫做百分比。在这里有关比的应用,只教学按比例分配的问题,比例尺则放在“比例的应用”中教学。

3.有关百分数的教学内容比较多,教材仍单独设一个单元对百分数进行教学。

有关百分数的计算,通常是化成分数和小数来算;解决含有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在解题思路和方法上与解决分数问题基本相同。因此,教材只对求百分率的问题适当举例加以教学,然后加强百分数实际应用方面的教学。紧密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利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4.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位置与方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发展空间观念。以问题为载体,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克服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坐标观念。“圆”单元教学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圆的特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和体验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紧密结合生活素材,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5.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在教材的具体编排上,一是注意与先前学习过的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二是注意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凸现统计的实用价值。教学时结合生活中的统计实例进行,使学生充分感受统计的现实价值。使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各种统计图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6.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数学广角单元,使学生经历发现模式、应用模式的探究过程。充分利用数与形的对应与比较,培养学生利用图形解决数的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与美感。

7.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本册实验教材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1)提供丰富的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的素材。考虑到学生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等因素,教材注意选择知识内容深刻、内涵更丰富的教学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例如,在“比的应用”单元里,通过“你知道吗?”介绍的“黄金比”的知识和以“黄金比”设计的艺术品、建筑物等;数学广角“数与形”,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另外,由于使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本册教材仍然注意采用阅读材料的形式,结合教学内容编排一些有关的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如安排了多个“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和“阅读资料”。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教材设计了很多需要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例如,探究圆的周长时,让学生采用围一围、滚一滚的方法先测出周长的数值,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得到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同样,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出,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动手剪切、拼贴,从而“化圆为方”,得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又如“数和形”的教学,教材先安排了数据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解决这类问题并找到规律,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和规律解决复杂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主探索的实践,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强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五、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电子白板及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2、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

3、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

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分数乘法和除法、比、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初步培养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百分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灵活解决问题。

3.通过数与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极限思想。

六上数学教学计划3一、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

四、教学难点:分数乘法和除法、鸡兔同笼问题。

五、班级情况分析:

1.基本情况:本班共计23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11人。

2.学生学习习惯: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

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实行分工合作,各尽其责。能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

3.学困生情况: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

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高。

六、教学改革措施:

1、转变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七、后进生转化措施: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

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2、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

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3、重视与家庭的联系。

八、教学进度:

一单元:位 置...........2课时

二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法..............6课时

2、解决问题..............4课时

3、倒数的认识...........1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单元: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5课时

2、解决问题..............3课时

3、比和比的应用.......4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四单元:圆

1、认识圆...........2课时

2、圆的周长........3课时

3、圆的面积........3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单元:百分数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1课时

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3课时

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9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单元:统 计

1、扇形统计图........1课时

2、合理存款...........1课时

七单元:数学广角..............1课时

八单元:总 复 习 ..............4课时

六上数学教学计划4一、本学期本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和任务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重点: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

难点:

1、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认知情况

经过前面5年的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能力,学会了整数、小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加减法。在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解决问题、统计、数学广角等领域都已涉足。但少数学生对于计算还不熟练,抽象力发展滞后,对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尚有困难,缺乏综合分析能力。

2、情感、态度

学生课堂纪律较好,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学生因为学习失败对数学失去信心,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中边教新知识,边帮助他们弥补旧知识。

有部分学生已经提早进入青春期,在教学中要尊重他们寻求独立的要求,帮助他们静下心来学好数学。

(二)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首先吃透本册教材的内容,掌握本册教学的重难点,并有个完整的学期教学设想;

其次要一步一个脚印的上好每一堂课。

2、继续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工作目标。

3、加强学生订正错题的工作。

4、关注后30%的学生的学习,并加强个别学生课余时间辅导。

5、用“学有所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材分析与措施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前几册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分数乘、除法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教学,同样要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因此,实验教材的编排与原义务教育教材相比有以下几方面的改进。

(1)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意义,而是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和计算过程去理解运算意义。

(2)通过实际问题引出需要用分数乘、除法计算的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理解分数乘、除法算法和算理,将解决问题教学与计算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借助操作与图示,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算法和算理。

(4)不再出现文字叙述式的计算法则,简化了算理推导过程的叙述及解决问题思路的提示,通过直观与操作等手段,在重点关键处加以提示和引导,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提供更多的空间。

(5)调整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问题的编排,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改进百分数的编排,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1)提供丰富的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重点: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

难点:

1、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四、提高质量的具体措施

方向优于方法,规律重于规则。确定教学目标要避免贴标签式的所谓情感、态度、价值观。

1、首先吃透本册教材的内容,掌握本册教学的重难点,并有个完整的学期教学设想;

其次要一步一个脚印的上好每一堂课。

2、继续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工作目标。

3、加强学生订正错题的工作。

4、关注后30%的学生的学习,并加强个别学生课余时间辅导。

5、用“学有所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善教者善言(趣说、妙问、善喻、智答)”。

六上数学教学计划5在这新的一学期,我将以新课程提供的全新理念为指导,依据教研组工作计划,按照教导处的安排,围绕课堂教学和教学科研这一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合作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一)总体分析:六年级两个班现有学生97人,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较好,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非常高。我班的特点是:学生学习主动,优秀率及合格率等指标一直较高。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父母对其要求较严,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成绩较稳定。如管辉、殷悦、陈炳政、郑晗、赵云杰、万梓桐、乔艺、安秦等;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如金星、付鑫鹏、孔曦、王国良等。也有几位同学尽管学习态度端正,但由于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偏重于机械性的死记硬背,不够灵活,所以成绩也不够理想,如尹怡康、秦文龙、胡伯威等。另外,班中的互助互学风气已经形成,本学期认真搞好学优生和学困生的结对工作、强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二)知识现状分析:本班学生基础较扎实,思想品德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学生学习不用心,懒惰,有不做作业坏习惯,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本班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素质。

二、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一),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五、教学设想

教学时力求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1.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分数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数四则运算在计算方法上与整数、小数计算有一定的区别,在算理上比整数、小数计算稍显复杂,所以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更困难一些。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计算方法上与整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虽有区别,但是在算理上与整数、小数的加、减法又有联系,都是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为了突出这一共同的规律,加之学生已学习过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所以,教学分数除法需要有分数乘法作基础;而且分数乘、除法的内容比较多,学生理解它们的算理也更为困难些。

2.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

有关百分数的计算,通常是化成分数和小数来算;解决含有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在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上与解决分数问题基本相同。因此对求百分率的问题,特别是求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的问题适当举例加以教学,然后加强百分数实际应用方面的教学。例如,结合求百分率,出现求达标率、发芽率等的计算(还提示了出勤率、合格率、出粉率);介绍折扣、纳税和利息等知识中有关百分数的计算知识等。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如何求出出勤率、成活率、命中率等。既拓展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范围,加深学生对百分率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3.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学“位置与方向”时,首先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第几组第几个”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学习新知识,并及时对已有经验进行提升,迅速将具体的情境数学化,抽象成学习如何在平面图上确定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呈现丰富的生活情境和现实素材,帮助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加深对用数对确定位置内容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锻炼空间想像的能力。

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它同直线图形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圆”的教学是学生系统认识曲线图形特征的开始。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虽然也出现过圆,但只是直观的认识,本册的教学要认识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等。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学时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教学圆的面积时,教材启发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回忆以前用过的转化方法,从而把圆的面积转化为熟悉的直线图形的面积来计算。教材还注意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渗透数学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

4.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学时,一是注意与先前学习过的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二是注意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凸现统计的实用价值。更好地体会统计知识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5.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注意将解决问题的教学融合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通过各部分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6.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与社会现象有了一定的探求欲望,此时需要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启发与引导。在教学中,要通过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形成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同样是学生学习、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本册实验教材不仅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了丰富素材,而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化设计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开放性强,知识点分散,在教学时如果缺乏计划,会导致知识体系的零散,不能形成体系,这对于学生打好数学基础是十分不利的。同时,新课标的大力推广也给教学自主创造留下了极大的空间,所以教师要学会深入研读教材,积极掌握科学教学设计方法。

一、深入研读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本源,把握教材内容,灵活应用,才能描绘出教学设计的基本脉络。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是根据教材一步一步安排教学内容,看似是对教材的绝对熟悉和遵从,实际上是对教材把握不到位的表现,缺乏灵活变通。

深入研读教材首先要对教材的大致体系作了解,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主要分为四大类: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在一年级上册至六年级下册教材中,部分或者全部包含这四部分的内容,我们了解教材内容后,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打散重组,把相关内容归类教学,以形成知识系统。其次,把握教材重点。教材内容的重点是支撑教学内容的“中心”,其他的教学内容都是在此基础上发散而来,所以在研读教材把握整体架构后,要搞清楚教材的重点内容,以提高教学设计以及教学的整体效率。例如“数与计算”是整个小学教材的重点,数与计算又分为整数计算、小数计算和分数计算三部分,再向深层分析,整数计算又是重点,所以要把整数计算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着重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发散开来。

二、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设定是第一步,它是教学的指向标,决定了教学的大致方向和教学方法。设定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才能构建优秀的教学计划,引导教学高效进行。如何确定教学目标才能称之为合理呢?笔者认为,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进行。

(一)参考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它可以作为一门课程整体的教学框架。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普遍特征体现,尽管每个教师各自面对的教学情况和教学思想有所不同,即具有特殊性,但是遵从教学的大致方向,就能实现教学基本目标,再结合各自不同教学特点,进一步提高教学整体质量。《2015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这一大体目标,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体现公平性原则。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水平不尽相同,但是每一个学生都要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发展的机会,所以教学方法首先要适合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要求,其次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对应的教学方法补充。

(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在各自的教学过程中面对不同的学生的学习情况不相同,所以设定教学目标不能一概而论。数学知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先天的智力因素以及后天的学习方法都会影响到学习的效果,老师不能通过教学改变学生的智力情况,但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比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学习加减法时,最多能掌握二十以内整数的加减法,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就不能要求学生能够计算分数加减法,即使有少部分学生学习掌握,但是这并不符合教学普遍性的要求。

那么如何有效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呢?首先,需要老师与学生多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学习的疑惑与需求。其次教师在评阅学生的作业的时候,不能仅仅局限于答案的正确与否,还要透过学生的作业情况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且总结归纳出普遍的优点与缺点,再据此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诸要素的分析与组织

在现代教学中,教学主要有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这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教学的有机整体。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可见,在组织教学四要素时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放在首位,围绕学生的发展要求、学习需求、学习情况展开教学;教师要摆正角色,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指导者,灵活应用教学方法,使教学由知识的单向灌输转变为知识的双向传输;教学媒体应用要合理,它应当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出现,协助教师更高效灵活的完成教学,而不是“喧宾夺主”,成为课堂教学的唯一途径。

四、客观、全面设定教学效果评价标准

上一篇重阳节的手抄报

下一篇秋风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