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融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媒体融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媒体融合

新媒体融合范文1

【关键词】广播媒体;新媒体;融合

一、新媒体对广播媒体的影响

1.新媒体对广播媒体的冲击

究竟什么是新媒体,各种技术手段、传播方式、运营模式的出现,新媒体的定义在不断被改写。业界从传媒生态理论、传播理论、传媒发展史等方面和角度,做了不同的定义。就本文而言,我们定义报纸、电视、广播等为传统媒体。新媒体是指与传统媒体相比较,在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方面有相当创新的媒体平台和机构,它借助于IT和AV方面的新技术,以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数字传播技术为驱动的新型媒体。

内容采集与传播的冲击。新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在信息采集、的垄断地位受到了有力挑战。进入信息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采集者、者。传统媒体信奉的“内容为王”,新媒体则不仅在信息内容采集渠道进行冲击,更在内容渠道进行冲击,更多地体现为“传播为王”。在移动、互联为特征的新的信息时代,内容的产生固然重要,但信息的及时、有效、方便、快速传播更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的绩效和长期生命力。以微博为例:温州动车追尾、蒙牛诽谤门、金浩茶油致癌物超标等事件均以微博作为舆情源头率先披露,在征地拆迁、反腐倡廉、涉警形象等舆情事件中的表现,使得微博成为中国互联网第三大舆情源。

传统媒为发散式、填鸭式传播,新媒体则更多地提供个性化服务,借助于经济学术语,新媒体从供给推动型传播改为了需求拉动型传播。新媒体在及时互动的优势,提高了媒体用户粘着度和忠诚度,并为受众分析、精准营销打下了基础。

作为广播媒体,由于其是声音媒体,一次性传播媒体、单向传播媒体,因而受到新媒体的冲击更加巨大,传统广播市场份额不断受到侵蚀。如何发挥广播媒体的优势,在新媒体、泛媒体时代不断发展,是每个广播人都在不断思考、探索的问题。

2.广播媒体的优势

广播媒体的优势主要体现为:伴随性、灵活性、快捷性。

广播媒体的伴随性。收听广播最为简便、自由、随意。因为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只要打开收音机,都可以接收听广播的内容。科技的进步,使收音机越发向小型化、轻便化发展。有的只有火柴盒大小,尤其是随身听这种为青年人所青睐的收听工具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广播媒体可以为受众所随身携带。

广播媒体的快捷性。是指广播广告传播速度最快。广播可使广告内容在讯息所及的范围内,迅速传播到目标消费者耳中。现场直播、大型活动等,广播的这种即时性的优势是其他媒介所无法取代的。

广播媒体的灵活性。广播广告是诸媒介中制作周期最短的。对广告主而言,广播广告是最为方便、最为得心应手的工具,广播广告在安排播出和调整时段上相对比较容易,比较灵活。

当然,广播媒体制作成本和播出费用的低廉性,也是一个重要特点。充分发挥广播媒体的优势,主动与新媒体融合是业界共识。

二、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广播媒体在移动互联的新媒体、泛媒体时代,既受到一定的冲击,又保持了自身固有的优势,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促进了广播媒体的发展,拓展了广播媒体的生存空间,扩大了广播媒体的传播效应,必将有效改变广播媒体的弱势地位。

1.新媒体为广播媒体发展提供技术基础

传统的广播媒体设备单一、陈旧,而在新媒体融合趋势下,广播采集、传输、发送、接收设备不断涌现。例如,数字广播卫星、基于链路冗余和链路聚合技术的3G音频传输的AIP200、数字音频监测仪AES-Monitor等设备的出现。

传统媒体传播形式单一。新媒体时代,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化,如:数字多媒体广播、网络广播、手机广播,以及微博、微信、微电台等。在2005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就推出了网络电台形式――银河台,囊括了音频、视频、文字、图片等多种特色,呈现给广大网民受众可以观看的广播,可以收听的网络新体验。将固定与移动技术的融合,帮助受众通过网络、收音机等都可以收听银河台节目,这是媒体融合创新。广播网站的出现,加强了网络广播的独立性,同时与其他网站的合作,也提高了广播在网络上的影响力。例如:在5・12汶川大地震时,所有中央及地方台的报道动态信息都来源于网络,网友的评论互动成为编辑节目的主要依据。其中,“中国之声”节目在进行直播的同时,实现了中国广播网的同时直播,给各大地方电台网站提供了更多地震救援的图文信息,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广播与新媒体,即网络融合的优势。以网络、微博、微信为传播平台的网络新媒体技术,为广播媒体丰富了信源渠道。网络新媒体成为广播媒体的重要节目素材源。基于网络新媒体的信息采集、加工、技术,成为传统媒体的有力补充。网络新媒体的引入,增强了广播媒体的互动特性,丰富了广播媒体的播出手段,扩大了广播媒体的覆盖范围、突破了广播媒体播出时间制约,形成多次传播效应。

广播媒体的视觉化表达。一些地方的广播媒体也开始引入视频直播技术,建立自己的视频直播间,广泛应用于行风热线节目、现场活动的网络同步直播等场景。

2.突出广播媒体的传统优势

广播媒体的伴随性特点,在新媒体时代不是被弱化,而是更加强了。移动终端的不断发展演进,智能手机、PAD、以及机载无线接收终端、多功能收音机(如收音机手表、口袋媒体)等的出现,提升广播的传播途径,扩大了广播传播范围,缩短了与广大受众距离。受众在互动参与中,自我表达的诉求得到有效响应。通过广播媒体为其搭建的互动平台,受众可以表达、分享自己对广播节目的理解、认识,并与主持人、其它受众进行交流。从而彻底打破传统的“我点的歌曲被播放了”初级的互动交流形式,形成“我的意见被采纳了”、“我的观点被发表了”、“我的声音出现在电波中了”等受众深度参与方式,从而提高受众对广播媒体的忠诚度[4]。

广播媒体的灵活性、便捷性、低成本,以及广播受众的多样性,是广告主扩大影响、宣传造势的重要选择。普遍认为,广播媒体做新媒体有着独有的优势。据报导,2012年广播媒体在新旧媒体的经营竞争中逆势上扬,独树一帜。

3.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互为内容支撑

新媒体技术发展,为广播媒体的视觉化表达与分享式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QQ、微博、微信、手机App等新媒体采集素材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路况、新闻线索、在线参与等节目制播流程中,成为传统媒体的重要节目素材来源。另一方面,传统媒体的播出节目内容可同步给手机广播、网络电台所使用。

另外,广播媒体利用新媒体,还能缓解频率资源紧张问题。如将各频率精品节目组合为精品(网络)电台,受众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组合成个性化电台。从而真正实现小众化传播。

三、结语

我国的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必将面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激烈碰撞,传统广播媒体作为弱势媒体,受到新媒体的冲击更大,让广播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广播媒体在新媒体的影响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主动与新媒体融合,形成了传统广播、手机广播、网络广播同步发播、立体播出的格局。同时网络、微博、手机等新媒体传播工具也为广播媒体发展带来技术支持,让广播媒体更具生机活力。

参考文献

[1]蔡国栋,陈永松,张军利.广播的新媒体融合路径[J].现代传播,2012(10):149-150.

[2]张海珍,马新莉.浅议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冲突与融合[J].价值工程,2011,30(4):326.

[3]李雪蓉.试论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J].中国广播,2012(1):60-61.

新媒体融合范文2

关键词 新媒体;传统媒体;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5-0172-02

1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优势及影响

1.1新媒体含义、优势及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我们通常所谓新媒体,“指的是与传统媒体相比较,在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方面有相当创新的媒体平台和机构,它借助于IT和AV方面的新技术,以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数字传播技术为驱动的新型媒体”[1]。新媒体相对传统媒体,有自身的特点。其最大特点就是打破媒介间的壁垒,消融了媒体介质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地域、行政之间,甚至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可以与受众真正建立关联,同时还具有交互性和跨时空特点。概括地讲,媒体个性化突出;受众选择性更多;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汇聚多种传播符号与方式,即时性强,有无限的内容扩展性,随时存储内容,查找方便;信息实时等。

新媒体的出现,直接或间接冲击了传统媒体的信息采集和传播。在当今信息时代,人人拥有自媒体,受众既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可以成为信息的制作者和传播者。新媒体最突出的优势在于实效性、互动性和自由性,能够充分满足受众及时、有效、便捷获取和传播信息的需求,提高了用户的媒体品牌忠诚度,同时也为进行受众行为分析、提高营销的精准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传统媒体主要为发散式、大众化的传播,“内容为王”的宗旨导致其在信息收集、的绝对领导地位受到新媒体强烈的冲击和挑战。另外,由于传统媒体是单向传播媒体,因而受到新媒体的冲击更为严重。如何在新媒体时挥传统媒体的优势,是每个媒体人当仁不让的责任。

1.2传统媒体的优势之处

我们所指的传统媒体有纸质书籍、报纸、杂志等纸媒和电台、电影、电视等电子媒体。而传统媒体在与新媒体争夺舆论主导权的过程中,尽管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仍有一定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讯息、更新的实效性上,传统媒体虽然比不上新媒体,但是它在信息传播的深度和广度上的优势是新媒体无法企及的。尽管新媒体占据了我们生活的大部分,但是传统媒体长期积累下来的权威性和资源等都优于新媒体。这些优势使得传统媒体有能力对新闻信息进行深入的调查,对事实成因进行细致分析,从而做出更为全面和深刻的新闻报道。这种深入的新闻报道是广大受众的自媒体信息传播方式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的。

2)新媒体信息来源十分广泛,缺乏相应的监督和规范,不具有权威性,难以对信息真假进行分辨,缺乏严格的把关标准。这就直接导致了新媒体平台上虚假信息泛滥、恶意炒作严重、社会情绪被利用等不良现象大量存在,严重影响了受众正常的信息获取行为。而这些不足之处恰恰是传统媒体较少存在的。尤其是出现突发事件时,传统媒体更具有权威性,报道会更为全面和准确。毕竟传统媒体有严格的内容审查制度,有众多把关人对新闻内容进行层层把关和审核。

3)受众需求的差异和对媒体形式使用习惯也让传统媒体占据了优势。如在家庭中,用户对电视的依赖性更大,因为电视的互动性很强。在中国传统习惯上,电视是最能体现“一家人”这种家庭文化的东西。所以不论人们是否观看电视节目,电视仍然是凝聚家庭的一种力量和工具。报纸是一种惯性的传播媒介,很多用户多年保持一种看报的习惯,或是在上班坐地铁、公交的路途中,报纸是很好的消遣工具。对于习惯自驾的人,广播是车内必不可少的媒体,在不影响正常行驶的前提下,既能了解新闻资讯,欣赏音乐,同时也能了解路况信息、天气状况等,实用性远大于新媒体。

2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意义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是媒体发展及维护媒介生态的必然趋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只有通过融合,才能够更好地取长补短。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合理配置媒介资源,优化媒介生态环境

以往传统的媒介产品生产方式通常是单一线性的,严格按照采写编播的顺序来进行。然而自从进入信息化的新媒体环境,信息的制作和传播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方式,打破了各个媒介之间的隔阂,新旧媒体的融合随着媒介产业化进程得以飞速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的报纸、广播、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一直都是“事业单位”的性质,由于体制有缺陷,管理又不成熟,从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例如资源遭到浪费、人才匮乏、信息产品质量不高等。但是随着媒介融合步伐的加快,促使传统的传媒机构逐渐市场化,并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资源整合。这样就能够有效减少资源浪费现象,通过各大新旧媒体的相互配合,获得最大收益。

2.2 最大限度满足受众需求

在信息化时代,媒体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方各面,大众传媒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人类通过媒介来感知外部事物,其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从而更好的发展自己。如今,受众的需求变得多种多样,从需求大众化阶段逐步发展为需求分众化阶段,直到现在的需求个人化阶段。媒介融合环境下生产出的媒介产物具有交互性和个性化的特点,能够充分满足不同受众的多样需求。

媒介融合不仅能够为受众带来便捷的传媒服务和产品,还能给传媒组织带来机遇。从受众的角度上来说,在新旧媒体融合的阶段,能够更加便捷、自如地获取所需信息。因为在媒介融合之后,受众获取信息的平台得以完善、渠道得以拓宽,能够根据自身需要来自主地进行传媒产品选择,实现信息的分众化传播。在这一传播过程中,受众可以充分享有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其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3 提升传媒的核心竞争力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能够通过融合,生产出定位准确、具有竞争力的媒介产品,从而提升传媒企业的市场影响力,而竞争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会推动传媒企业为受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媒介产品。正如喻国明教授在《传媒变革力》一书中提到的:“大媒体市场即将现身:单纯的报业市场越来越淡出,媒介之间的联合特别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将成为主流”[2]。融合后的传媒机构在发挥传统媒体优势的同时,增加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传播内容,各新旧媒体之间相互合作、积极配合,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喻国明教授还认为:“媒介融合对于传媒绩效的提高效果是明显的。业界通常认为,媒介融合由于优化了新闻报道和传播的过程,同时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媒介的优点,在人们需要的时间和地点提供新闻信息,因此可以提升新闻产品和新闻服务的质量,而高质量的新闻产品和服务可以增加收视率和市场份额”[3]。在新旧媒体充分融合之后,传媒企业盈利模式将彻底被改变,从而促使大众传媒不仅能在国内传媒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也同样拥有较高的影响力。

3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路径选择

3.1 突破体制约束,加大政策扶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在现阶段,很多国家的政府主管部门在传媒机制改革中都意识到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加快“三网融合”的进程,从而推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及计算机互联网三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放宽传媒的市场准入原则,放松对传媒行业的管制,鼓励其走市场化的发展道路。媒介市场的竞争越活跃,产品、服务的质量也就越高,也就越能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

3.2 提升传媒的品牌效应

应充分重视品牌的力量。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额关系不应该是对立的,而应在融合中取长补短,对优势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媒介行业有很强的权威效应和规模效应,应以权威化和规模化来塑造媒介品牌。传统媒体有着新媒体所缺乏的品牌效应,因此,新媒体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推广优势,加强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放大媒介的品牌效应,只有这样,媒介才能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3资源的合理整合与分配

随着全媒体进程的不断深入,在媒介融合的同时,各种媒介形态、终端及其产品也更加专业化、细致化。在新媒体时代,受众行为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史蒂芬・奎因曾说到:“在一个碎片化的市场,能够抵达尽可能多的受众的能力有着很大的吸引力,甚至决定一个新闻组织能否生存。融合使抵达更多受众成为可能”[4]。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媒体在节目的制作资源上处于优势地位,有着强大的采写编和制作团队。应该通过必要的制度安排和协调,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信息内容、人员、技术等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和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

3.4 明确目标受众,进行内容创新

与以往的大众传播时代的环境状况相比,当今受众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传媒议程设置的内容,而在媒介融合时代,受众地位由被动变主动,更加强调个性化和自由互动性的传播理念,关注自己想要关注的信息,对新媒体的反应速度更快。因此,要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媒介经营策略和议程设置技巧,深入了解目标受众的信息需求,根据受众不同的信息需求进行内容上的创新。在媒体平台的使用上,分类应更加细致、明确,应对受众加以细分,利用平台优势进行传播。这样既可以满足受众对节目小众化的要求,也更适合受众接收信息的习惯和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在媒介融合时代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5 加大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融合

新旧媒体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需要各个媒介组织的积极配合,制定出适用于所有媒体行业的技术准则,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障碍。通过视频终端、手机终端,扩大受众范围,充分调动受众的积极性,增加受众的参与度,满足受众的参与、互动需求。另外,传统媒体应在内容生产方面多下功夫,充分利用新媒体所拥有的遍布广泛的网民群体和移动终端设备资源,以及及时性和互动性等优势进行内容传播;而新媒体也应利用传统媒体长期传播积累形成的权威性、深入性和品牌效应,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及新的传播途径,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反馈信息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未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真正紧密地融合,一定会是内容、形式、制作、传播、平台等全方位、多角度的融合,这种融合将会产生新的媒介形态,形成新的媒介生态、新的传播方式。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将融合涅重生,焕发崭新的魅力,对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伯勇.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分析[J].电子世界,2014(5):193.

[2]喻国明.传媒变革力――传媒转型的行动路线图[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 .

新媒体融合范文3

一、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形成强大合力

作为报业集团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首先要解决的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两张皮”的问题。这些年来,几乎所有的报业集团都办了不少新兴媒体,但如果仅是为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增加新的平台和渠道,简单重复地一下内容,就不能称其为融合。江西日报社社委会认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首先要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运用新媒体运作的新思维在整体上进行战略化重组,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为此,江西日报社按照全社一盘棋的格局,统筹协调推进全社新媒体建设和媒体的融合发展。报社所属各媒体按照传媒格局发展的态势,认清发展方向,以平台建设为突破口,结合各自定位和特点,积极探索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途径。为改变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分立单干的状况,组建了江西日报社全媒体中心,打造布局合理、设置科学、技术先进,集采编、、经营、管理为一体的集团全媒体数字化转型技术支撑平台。报社所属的江西日报、信息日报、江南都市报、新法制报、中国江西网都成立了各自的官方微博、微信平台,形成了江西日报社微博微信矩阵,媒体融合平台建设在深度和广度上正不断推进。报社的微博厅已经搭建,将全报社的微博整合为一体,整体推出新媒体方阵。在建设好传播平台的基础上,江西日报社转变思维方式,结合技术引领和驱动,与新媒体融合生产出适应受众新的阅读特点和习惯的新闻产品,让受众在互动中参与,在参与中传播。

目前,《江西日报》已在报纸上设立了三个微博专栏,包括全国首个《微博大赛》栏目、每天就热点新闻发表看法的《微话题》栏目,以及根据微博线索再进行追踪采访的《见微知著》栏目。《江西日报》和中国江西网报网融合,依托中国江西网的音视频手段和技术,结合《江西日报》版面资源创办的《江报直播室》专栏,获得第20届中国新闻奖名专栏奖称号。随后《江西日报》又与中国江西网联合推出了《党报帮你办》栏目,受众提出的合理合法诉求,通过党报和网站记者的共同努力,得到解决,深得广大受众好评。为配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从2013年7月开始,中国江西网搭建全媒体直播平台,开展“反对‘’实干兴赣――网络听诉问政系列访谈”活动。江西省领导干部通过网络在线交流的方式,征询并回答群众诉求,听取群众的相关建议。

到目前为止,江西省委书记强卫等6位省领导以及17位厅局主要领导通过中国江西网和《江西手机报》的视频直播与群众在线交流。江西日报社整合旗下的《江西日报》、《信息日报》、《江南都市报》、《新法制报》和各媒体所属的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传播形态,实行全媒体联动报道。截至目前,江西省领导和厅局主要领导在线交流,中国江西网全媒体问政平台累计收到受众意见、建议、投诉、问题4740余条,随后又在媒体上公布了省领导在线交流所受理的830多个问题办理结果,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彰显出全媒体报道的巨大影响力。

为加快媒体融合的步伐,《信息日报》在全新领域利用微博扩大该报影响力,他们通过媒体融合,统一进行新闻主题策划、活动策划和网友投票等多种活动,开设了特色栏目――《微博报料平台》和《失物招领平台》,其中《微博报料平台》已成为《信息日报》第二条新闻热线。通过设置议题,加强策划,《信息日报》旗下的新媒体平台充分发挥正面引导作用,使的内容,无论在点击率、浏览量、转发量、评论数、粉丝活跃度等方面均得到明显提升。《江南都市报》通过报纸和法人微博还与受众积极互动,在2013年4月1日发起的“晒我的中国梦”的活动中,仅仅4天的时间,通过微博“晒”梦想的网友将近40万,增强了“中国梦”重大主题宣传活动的影响力。

二、没有移动传播力,难言舆论引导力,推动媒体融合向移动化转型

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既给传统媒体带来挑战,也带来了新的传播平台和新的受众。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已成为人们上网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手段,现在“纸阅读”的依赖度越来越低,“屏阅读”的渠道越来越多。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日益普及的今天,大量的受众在哪里?在移动终端上。武汉大学教授沈阳指出,国外有人研究发现,用户每天触碰手机平均达到150次。国内近期的调查发现“95后”年轻人正在形成只要能用手机解决就不用电脑的习惯。这意味着抓住了移动化,就抓住了用户最大化的碎片时间,也就抓住了社会受众。

纸媒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进行移动化转型,提高移动传播水平是媒体融合的趋势与方向。江西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在全国推行“一省一手机报”5个试点省份之一。2014年2月25日,重新打造的江西省最大的移动媒体――《江西手机报》正式上线。该报由江西省委宣传部主管、江西日报社主办,定位为江西省手机版党报,在短信、彩信、移动网站、手机客户端等多平台开展全媒体报道,短信彩信版每天早晚各推送一次,移动客户端实现了全天24小时更新。除了每天通过《江西手机报》和手机客户端等广泛推送和江西日报社各媒体记者的优质原创新闻内容外,《江西手机报》客户端在头条、江西等新闻栏目基础上新增了投诉互动栏目,增加用户跟帖评论、专题报道等功能,使读者阅读体验得到进一步优化,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报道的传播广度和影响力。

今年3月,《江西手机报》派记者前往北京参加全国两会采访报道,并进行了4场视频直播。为了增加传播渠道和覆盖面,《江西手机报》将江西各地原有的手机报全部整合进来,内容上采取“N+1模式”,前面为当地新闻,后面为统一推送的新闻,目前已经完成了6个设区市、18个县市区手机报的整合,统一平台用户已经突破百万。其余各县市区地方手机报整合仍在进行中,到年底用户将达到300万。《江西手机报》还面向市场进行推广,通过报社的纸质媒体进行推介,派发10万多张免费手机报充值月卡,并联合省内各高校开展“手机党报进高校”大型文化公益活动,为广大学生免费安装下载(并注册)客户端,让主流声音及正能量进高校。计划到2016年,《江西手机报》的用户要达到1000万。

为了加强移动传播力建设,江西日报社还打造集政务微博与媒体微博为一体的微博矩阵。除《江西日报》法人微博微信矩阵外,作为全省政务微博龙头的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江西”,也设在《江西日报》微博工作室,“江西”已与全省80多个厅局和所有的设区市建立了联系,各厅局和各设区市的重要信息,纷纷通过“江西”第一时间播报,创办仅两个月,已吸引粉丝70余万。“江西”被人民网和新浪网评为全国“政务之星”和全国“最佳创新应用政务微博”。《江南都市报》微信不断开创发展新模式,与江西移动合作推出微信订报,利用微信这个新兴平台吸引更多年轻的读报群体加入,形成一条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互融的通道。该报还与江西移动打造微信粉丝矩阵,微信矩阵粉丝超35万,强化了传播效力。

今年4月,《江南都市报》法人微信进行二次升级,版块区分更有特色,功能更为强大,每天推送新闻外,还可以通过自定义平台,进入掌上江南版块。这个版块不仅仅是一张报纸,还是一个电台,一本艺术杂志,一份出行指南……集新闻性、服务性于一体。最热活动和我要说说版块,是与受众互动的主要版块,通过这两个平台,受众可以报名参加各类公益性、游玩性、趣味性的活动,还可以发表意见和建议、述说心情与感慨,弥补了报纸互动性不足的缺陷,成为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效融合的载体。今年6月,人民网研究院的《2014中国报刊移动传播指数报告》,江西日报社所属的《江西日报》、《江南都市报》双双进入中国报纸移动传播百强,其中《江西日报》在全国省级党报中排名第二。

三、实行“一岗双责”,建立适应融合发展的管理体系和考核办法,提高记者的全媒体素养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编辑记者队伍建设是关键。为了加快建设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强大传播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达到传播范围的最大化、传播效果的最优化的目的。2013年9月制定了《江西日报社“一岗双责”实施办法》,提出纸媒记者在采访新闻时,在向各自纸质媒体发稿的同时,应积极采用适当形式,向各自媒体的法人微博微信、中国江西网、《江西手机报》发稿;应注意根据新闻事件的特点,采集视频或音频内容,向新媒体发稿时,可同时音、视频内容;纸媒记者也可挖掘微博上的好线索进行深度采访,变成报纸新闻。同时制定了基于全媒体的采编流程和相应的考核办法。比如给江西日报社所属媒体法人微博发稿,原创的单条微博以及微直播、微话题、微访谈等微博专题,进入微博评分评级,评分评级的结果作为报社编辑记者微博工作考核和奖励的依据。

同时,依据思想深度、语言活度、传播广度,将单条微博和微专题各分为三个等级。根据转发数量,将单条微博分为三个等级:三等微博,转发数达百次以上,计50分值;二等微博,转发数达200次以上,计100分值;一等微博,转发数500次以上,计300分值。以微专题所有微博转发数为统计数,将微专题分为三个等级;三等微专题,总转发数达200次以上,计150分值;二等微专题,总转发数达500次以上,计300分值;一等微专题,总转发数达1000次以上,计500分值。通过考核使记者编辑“一岗双责”落到实处。报社同时加快记者编辑的跨媒体转型,通过培训和实践,不断提高他们的全媒体素养。让报纸记者不仅做到能写、能拍、能摄,还能对所获信息进行多层次、多样式、多手段的整合处理在第一时间以更灵活的手段,推送到不同的媒介上。形成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多级放大、多渠道融合、多平台互动的新型采编及流程。

新媒体融合范文4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7-0180-01

一、魍趁教迕媪僮判旅教宓难暇挑战

1、传播信息介质改变。原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报纸、电视、广播等所谓的传统媒体,但随着网络的出现,人们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传统媒体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一组数据可以说明问题: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2132万人,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网民依然以中等学历群体为主,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不断丰富、与用户的工作、生活、消费、娱乐需求紧密贴合,推动了PC网民持续快速向移动端渗透,基于网络技术的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第一媒介,新兴媒体发展之快,超乎想象。面对受众群严重流失的严峻局面,对传统媒体而言,说是“生死存亡”毫不为过。

2、浏览信息环境改变。无论是看电视、收听广播还是看报纸,都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必须按点按时,而且受节目长短、版面大小限制,信息量较少且单一。而借助网络,人们可以通过新闻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形式可以在公交车上、厕所里、被窝里随时随地随便姿态获取海量信息,甚至定制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这种改变使得传统媒体在新媒体面前没有任何优势而言。

3、技术打破传统渠道垄断。原来信息传播靠报纸电台电视台,是由政府垄断的渠道,但越来越发达的网络技术,衍生出越来越多的传播渠道,已经完全打破了传统的信息垄断,加上网上信息真假难辨,良莠不齐,对于肩负了引导主流舆论的传统媒体而言,冲击无疑是巨大的甚至是致命的。

二、在媒体融合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众所周知,我国的传统媒体多数由政府掌控,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在引导主流舆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较强的权威性。但正是因为有些时候代表着政府发声,与广大民众想要获取更多的知情权和更丰富的信息渠道相矛盾,导致传统媒体的吸引力越来越小。而有些地方政府和传统媒体依然自认为是“领导者”和“领跑者”,依然存在着“行业老大”的思想,认为凡事有政府撑腰,其实在“吃老本”。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有些传统媒体已经出现经营困难,广告收入大减,主要原因就是大量的受众已经转移到新兴媒体领域。要想深入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首先必须解决思想问题,明确自身定位,顺应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才能更好的占领舆论宣传制高点,同时收获更多经济利益。

2、解决新媒体地位问题。随着中央文件的出台,很多地方政府和传统媒体把发展新媒体看做是一项工作任务来完成,只是成立一个新的部门了事,有的地方把传统媒体创办的新兴媒体看做是主流媒体的补充,看做是粉饰的花瓶,其实这是非常短视的。应该把新兴媒体看做是未来的主业,而且要高看一眼,优待几分,具体到机构和人员编制都要站在未来发展战略的角度去布局。新兴媒体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在选人用人以及薪金待遇上应该有一定倾斜,才能留得住人才才有发展空间,否则只是空架子,只是增加了几个岗位而已。

3、解决工作机制问题。新兴媒体发展需要的是高学历、年富力强的青年精英人才。但对他们而言,传统媒体的一些管理考核机制对他们却非常不公平,会制约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机制,才能打消他们的后顾之忧,保持永久活力。一是建立专门针对新媒体从业人员的稿费机制,多干多得,保证经济收入;二是完善职称评定机制,将微博微信等稿件纳入“好新闻评选”,畅通他们的职称评定渠道,给予他们晋升的空间,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

4、解决好管理问题。文化体制改革明确了媒体的双重任务:一个是舆论导向,一个是经营。传统媒体之所以必须和新兴媒体融合,正是因为这两个方面都面临着挑战。在舆论引导方面,要像办党报一样办新兴媒体,确保新兴媒体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新兴媒体的优势发出权威的声音,占领舆论宣传新高地。在经营方面,要学习研究新媒体发展规律,改变传统媒体仅仅依靠广告收入的单一模式,通过网媒广告、个性定制、流量分成、附加服务方式等多种模式实现盈利。

三、媒体融合的几点建议

对传统媒体而言,发展移动新媒体,就要顺从于网络世界的特点,主动融入网络世界,在无限的网络世界中研究网络发展规律,研判网络发展方向,在完成自己工作使命的同时实现网络所带来的红利。传统媒体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应该体现出以下几个转变:

1、求速度之变。媒体之争,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受众之争。传统媒体以“天”为单位出版,新媒体则以“秒”为单位更新。可谓首发平台,迅速为王。谁失去了速度,谁就失去了客户。比如一个突发事件,利用新媒体手段,动态直播,即刻就能发出消息,而传统媒体则要经常采访、回单位编辑、播出等众多环节,即使采用最快的方式也得几个小时,而这几个小时之差,早已经在网络上形成舆论场。因此,必须注重移动新媒体的时效性,相信新媒体记者的政治立场和敏感性,必要时要给予他们一定的权限,不要因像传统媒体那样层层审批而耽误时间,丧失第一机会。

2、求内容之变。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在信息内容上也有很大的不同。以前人们在接受传统媒体信息时是被动的,而在新媒体时代,人们是可以主动选择的。因此新媒体在保证信息量大、更新快、标题新颖的同时,还要体现出与传统媒体不一样的内容风格,至少应该体现出以下特点:有态度。态度鲜明,才能带来广泛传播;有温度。触及读者心灵,才能赢得关注;有深度。深挖一层,才有说服力;有“槽”点。要让人“吐槽”,甚至主动设置话题,网络互动,才能抓住受众,扩大影响力。

新媒体融合范文5

纸质媒体与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融合,不是面对新媒体冲击的被动应付,而是对新技术、新传播手段的主动运用,是从报纸长远发展考虑所做的一种战略选择。在这样的战略选择下,“报网联动”就是报纸对自身资源进行优化重组的开端。

什么是报网联动

1.报纸电子版:简单的资料库 面对互联网这一新兴传播技术,报纸的第一反应就是开设报纸的电子版,将报纸刊登的内容简单贴到网站上。

显然,这种方式只是简单机械地对新技术的运用,报纸的读者没必要再到网上去看一遍同样的内容,而网民也更喜欢浏览各大门户网站对所有大众媒体新闻的摘编。因此,报纸的电子版充其量只是一个资料库,甚至是为商业门户网站省去了将报纸内容录入网络的麻烦,对报纸的发展没有太大的意义,也称不上报网联动。

2.报纸自办门户网站:出力不讨好 面对互联网的竞争,也有不少媒体选择尝试干脆自办门户网站,以本报新闻资源为主,成立专门机构,欲与商业门户网站一争高下。

但是,自办门户网站需要投入相当大的人力和资金成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短期内却无法保证。尤其是面对已经运作多年的大型商业门户网站,根本无法形成优势,无法体现报纸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说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长”。

3.报网联动:报纸与网站的双赢 到底什么是报网联动?它应该是一种报纸与新媒体的互相融合,是传统新闻采集制作者对新技术的主动运用。

报网联动,是报纸和网站都能提供各自的优势,搭建信源、与受众互动等共享平台,实现资源优化、联手行动,使彼此的核心竞争力都得到提高。而在这一过程中,报纸也要相应对自身采编模式创新和突破,实现报纸质的飞跃。

报网联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从报纸、到广播再到电视,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会对传播界产生深刻的影响。如今,互联网、手机等技术手段的普及和发展,必然会引起传媒资源的又一次整合。面对这样的变革,报纸如果不选择创新,就会被时代淘汰。

1.新媒体发展迅猛 2007年1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37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0.5%。报告同时显示,我国域名总数显著增加,其中,CN域名总数超过180万,与05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达到64.4%。上网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使用ADSL、Cable M0dem、专线等宽带上网的网民达到10400万人,占网民总数的75.9%。新兴上网方式――手机上网也初具规模,达到1700万人。

而CNNIC《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中最夺目的数字莫过于对整个博客市场容量的描述。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8月底,中国博客作者规模已达到1750万,其中活跃博客作者(平均每个月更新一次以上)接近770万,注册的博客空间数接近3400万,而博客读者则达到7500万以上,其中活跃博客读者高达5470万人。

2.报纸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下“纸张” 报纸最初被称为“新闻纸”,以纸张为载体向受众传递新闻信息一直被认为是报纸的重要特点之一。但是,如果认为报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纸张这种传播载体,那就大错特错了。

相对于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报纸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

各大商业门户网站其实并没有真正意义的新闻采集和资质,除了摘编大众媒体的新闻内容外,互联网上大量的“小道消息”已经严重影响了网络新闻的公信力。

因此,一支专业的有资质的新闻采编队伍,一套能够保证新闻真实性和者公信力的采编流程和模式,这就是报纸相对于新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至于新闻的形式,完全可以多样化,不必拘泥于“纸张”这一概念。

3.习惯有时比技术更重要 尽管互联网与手机等新媒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结合越来越紧密,但是,报纸独特的便携性、廉价性以及版面语言对新闻信息的再加工等,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部分读者依然难以改变通过报纸阅读新闻的“老习惯”,这些人在相当一段时间依然会存在,对他们而言,习惯比技术更重要。

由此看来,报纸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新媒体深层次、多方位地合作,互惠互利、优势互补。

报网联动搭建共享平台

报网联动,可以从搭建多方面的共享平台入手,充分发挥彼此优势,最终形成高层次的相互融合,并以此带动报纸自身采编模式的创新和突破。

1.信息源平台 新闻线索、信息、来源对报纸来说是重要的一环。在互联网诞生之前,报纸一般主要通过新闻热线、读者热线以及记者发现等方式获取信源。如今,互联网这一手段远远比传统的信源搜集方式更方便、更快捷、更直接、更广泛。报纸可以与商业门户网站合作,通过电子信箱、留言版、论坛等方式向全社会广泛征集信源,由此形成的报道授权合作网站第一时间独家,实现信源的共享。

2.互动平台 报纸利用互联网的论坛、留言版、聊天室等功能,搭建与受众的沟通、互动平台。

互动平台的功能,至少有以下几种:收集受众反响,衡量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组织社会调查和专题讨论;开设读者俱乐部;组织社会活动等。而这一切,不但能促进报纸与新媒体社会影响力的提升,操作成熟的话也可以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

3.新型平台 前面已经说过,“纸张”只是一种新闻的载体,而报纸的采编资源所采集制作的内容,不必拘泥于此,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博客、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灵活。

这一平台的搭建,其意义不仅在于报纸又多了几种适应新技术的方式,更会对报纸自身的采编模式与流程产生影响,使之更适合新媒体的要求,逐步今采编模式和流程跟上时展的步伐,使报纸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质的飞跃。

《新闻晚报》报网联动的探索

《新闻晚报》从2002就开始逐步尝试报网联动,目前已经与多家门户网站展开合作,搭建了比较成熟的信源平台和互动平台,初步建立了新型平台。

1.上海热线 《新闻晚报》的社会新闻部围绕读者的投诉报料,从2002年夏天开始同上海热线尝试报网联动。上海热线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综合性门户网站,它专门为《新闻晚报》开设了信源电子信箱和留言版,广泛征集新闻线索,后 台平台管理密码双方共享。

为克服只能通过电脑才能投诉报料的局限,上海热线利用技术,通过移动通讯,为报纸开辟一个能直接显示手机短信文字内容的网页,使采访能在网民用手机短信报料后的第一时间里进行,实现采访与投诉即时互动。

报纸利用手机短信技术平台的即时互动特性,推出“周末特别行动”:百姓当天投诉、新闻当天采访、政府当天执法。三方即时互动,在上海新闻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与网络媒体配套,报纸必然要改变原有的“热线”运行模式。对线索的登记、分类、整理、公布;报道的策划、期限、交接、奖励;反馈的转发、催问、告知、归档进行完善。建立内部共用网络邮箱,让所有记者能同步上网认领线索,即时接受部主任网上指令,在网上直接完成反馈以及归档工作,从而实现报纸“热线”的无纸化操作,改变传统的采编方式与操作习惯。

2.百姓“议案” 2005年上海“两会”期间,《新闻晚报》与东方网合作推出《百姓“议案”》栏目,受到市民热切关注,提交各类建议建言上千件,其中300余件由记者带给参加“两会”的代表和委员供参考,而代表和委员也积极回应,最终见报新闻稿件数十篇。

2006年,《百姓“议案”》继续结合上海“两会”做好百姓与代表委员之间的桥梁,效果更胜,新华社专门发表长文,称“《百姓‘议案’》成为上海‘两会’沟通民情的新渠道”。

之后,《百姓“议案”》成为《新闻晚报》的常设栏目,老百姓可以随时发表建议意见,记者将之整理并传递给代表委员和政府部门,并选择其中有新闻价值的内容予以报道,平均每周在《新闻晚报》时政新闻版上刊发《百姓“议案”》两到三篇,成为《新闻晚报》时政新闻的特色之一。

2007年上海“两会”期间,《新闻晚报》更进一步组织人大代表利用休息时间与提交《百姓“议案”》的市民举行座谈会,面对面交流,并在“两会”结束后将这一形式不定期地保持下去。

目前,《百姓“议案”》已经成为百姓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部门沟通的良好渠道,许多代表和委员通过这个平台来了解民情民意,不少书面意见(议案)和提案就是来源于此;政府职能部门也通过这个平台倾听百姓呼声,采纳百姓建议,解决百姓难题。而《新闻晚报》也从中获得了大量的新闻线索,组织了很多社会效果颇佳的报道。

3.记者博客 2006年,《新闻晚报》与所属集团――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的新闻晨报社开设的门户网站嗨嗨网合作,开出了实名制的记者博客,并有评论和留言版功能。

记者博客的内容着重新闻工作本身,同时也包括记者个人的各类随笔、评论、人生感悟等,受到网民的热烈追捧,嗨嗨网浏览量迅速显著提高。

2006年11月,《新闻晚报》记者谢正宜、冯兰蔺及一批社会志愿者组成的支教队伍走进青海日月乡湟源县兔尔干山村,原本拟带去作为发稿用的两台个人笔记本电脑,不但发挥了教当地老师上网的功效,而且更在短短一周的支教活动期间和之后,起到了意料之外的宣传作用。

每天晚上,记者将当天的教学日记、学生照片、现场视频传上嗨嗨网的记者博客,同时,谢正宜又将这些素材到经常访问的大型网站猫扑论坛。

这批照片和文字、视频,在网站上引起了剧烈的反响,猫扑论坛连续一周设为首页主打照片推荐,访问量近十万,回复数千条,此外,还被中国人网站,PCHOME网站,上海热线网站等各大网站放在首页转载推荐。一些原本没有接触过《新闻晚报》的E时代年轻人群由此得知了《新闻晚报》的这次支教活动,短短一周就有3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热心人联系到报社,表达愿意捐助当地濒临辍学的孩子的愿望,包括广州、深圳一些企业家也纷纷送去大批量的衣物、电教用品等。

支教记者回沪之后,此事在网上继续被热议关注,青海支教视频被列为视频门户网站土豆网的首页推荐,热心网友为《新闻晚报》的这次青海支教活动建立了专门的捐助网站、论坛,而小学校长则收集当地贫困学生资料、照片,由记者博客推广,至今4个多月,已有220余名热心网友加入了捐助青海学生的队伍,其中包括远在英国、加拿大的华裔学生、移民,共计三百名学生摆脱了中途失学的命运――一次支教活动,在新兴网络的“推波助澜”下,成为了全国,乃至世界范围所有网民共同参与的活动,让更多不在上海,看不到《新闻晚报》的读者,知道了《新闻晚报》的影响力,而人与人的交流,也通过无形的网络,隔千里相传,温暖彼此。

4.《升学周刊》网络联动 2002年4月,《新闻晚报》创力、了以指导学生参加中、高考为核心的《升学周刊》,经过5年的发展已逐步成为上海的一个媒体品牌。

《升学周刊》与网络媒体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在创办初期,《升学周刊》就与上海热线共同推出了“升学考试网”,将周刊从平面移动到网络互动媒体,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随后又在大型活动方面与东方网联姻,《新闻晚报》发起主办的上海市重点中学学生会主席论坛,已经成为上海未成年人的品牌项目,每次大型活动,东方网都进行网络直播,获得良好反响。

《升学周刊》还与新浪网进行合作,周刊的文章第一时间在新浪教育频道上进行转发;周刊与新浪教育合作,联合邀请上海的复旦大学和交大等名校招生办主任进行网络聊天,解答学生的疑问。从2005年起,作为上海地区的唯一合作媒体与新浪举行“高考爱心送考”活动,从网络上的合作延伸到传统方式的合作,由此也提升了新浪在上海地区的声誉。今年,《升学周刊》又在新浪上专门开设了“上海升学博客”,将教育互动的内容做得更深入和贴近。

新媒体融合范文6

一、新媒体异军突起,分走受众,抢占市场,广播面临机遇与挑战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批新兴媒体进入公众视野。我们可以不用再看报纸、电视,不用再听广播,通过一个小小的鼠标或是一部手机就能众览天下事。新媒体的优势更在于让受众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选择权。另一方面,新媒体崛起,使主要靠广告经营收入的广播等传统媒体盈利模式受到冲击。由于新媒体互动性强、参与性广、成本低的特点,一些广告商纷纷尝试选择投放新媒体。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广播别无选择,这样的出路可能更为明智:那就是放下身段,主动接近、拥抱新媒体。

二、新媒体全新的传播理念和互动方式又为广播带来生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势在必行

广播作为传统媒体正致力于打破线性传播、声音易逝、不易留存的固有局限,努力摆脱传播劣势,寻找发展的新天地、新空间,而充分开发和利用新媒体正是广播发展的一个新机会。

广播节目可以通过热线电话的方式与受众交流和互动,手机短信为这种交流开拓了新的空间。发送手机短信到固定号码,在网络上开通短信平台,充实了节目内容,增加了节目可听性。与网络融合,使节目更加形象化、直观化,听友的参与更加便捷,而且容易将一些80后、90后等新生代纳入广播自己的版图。因此,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不仅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还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使传播效果达到最大化。这也是广播尝试新的媒体形式所迈出的可喜一步。

三、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势头强劲,锐不可当

1.与网站及手机客户端的融合发展

龙广新闻台致力于“龙广听友网”、“龙广客户端”融合发展,以“简洁、实用、互动、有效”为出发点,全方位改版《行风热线》栏目版面,重点采制针对“”问题的报道,并与广大网友进行互动。同时,将现有“高端访谈”节目制作成每段约5分钟左右的视频访谈,实现视频内容的“碎片化播出”,方便受众观看。

《心事了无痕》节目已经在龙广听友网和龙广客户端开设主持人晨风听友俱乐部专区,目前晨风专区节目直播、点播、下载数量30641人次,位居全台所有节目和主持人点击下载量第二位。专区当中设置了主持人照片、主持人视频、主持人活动、主持人互动留言、征婚交友互动板块、手机收听节目直播、直播留言点评互动区,三年以来节目录音点播和下载等多种互动交流方式,交流互动参与量目前是龙广所有主持人和节目专区中最活跃的新媒体互动俱乐部。

2.与微信的融合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微信最适合的传统媒体非广播莫属。2014年,龙广爱家频道官方微信公众平台“龙小爱”正式上线投入使用,从而实现将过去各个节目各自为战的公众平台资源整合。截止到目前,“龙小爱”已有粉丝数量27,475人,并且以每天120位新用户的数量持续增长。

龙广爱家频道在2015年上半年的商业活动和公益活动中,“龙小爱”成为线上报名的主要渠道,公益活动“龙广心连心小分队慰问敬老院行动”,“寻找龙江最美少年”以及爱家频道年度最大规模的两场活动“声动全城”和“舞动全城”中,“龙小爱”的图文消息下行功能,以及关键词回复查询信息功能,第一时间将活动现场的温暖和震撼瞬间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群体。2014年6月,“龙小爱”实现腾讯官方认证,还链接了“蜻蜓FM”,点击关注“龙小爱”后,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用手机收听、并回听爱家频道的节目。

3.与微博的融合发展

龙广新闻台的新浪官方微博迄今共有粉丝12万多。各项重特大活动信息,都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第一时间记者的采访动态。同时,融入时政新闻、社会新闻、热点评述等,将受众关注度高、喜闻乐见的消息及时传播出去,真正意义上实现与听众全方位互动。龙广主持人叶文、卢汉、晨风、马忱等的微博的活跃度、关注度一直在省内媒体人中名列前茅,这个平台也成为听友与主持人、与龙广互动、交流的重要渠道。

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效果显著

2015年春节的那场大雪,是龙广电正式合并后第一次在“拆围墙”的理念下取得成功的大型直播活动――《风雪中的美丽》。近90小时的现场直播,广播、电视优势互补,适时互动,龙广交通台为卫视提供实时采集的最新出行信息,与卫视共同完成“救助内蒙古8个月的患病男婴”的报道;运用新媒体手段通过“黑龙江交通广播微信公众平台”,每三分钟更新一次路况及服务信息,共及时推送服务微信1700多条,微信公众平台浏览量达40万次,仅三天时间微信用户猛增数万名;导播间共接听听众热线电话3000多个,12580留言近万条,制作播发录音报道近30篇,与听众、记者、职能部门进行近200个现场连线报道。为全省百姓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交了一份满意答卷!

目前,《新闻夜航》的粉丝量已经突破百万,龙广交通台的微信公众平台也已经突破10万大关。以前黑龙江广播电视台的许多活动大多通过线上进行宣传、推介,现在每个节目都有微信公众平台这块 “自留地”,一般百人以上的活动通过线下的微信平台,用不了一周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宣传造势和人员的募集,在一定意义上讲,微信平台已经成为广播节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是广播业务的“第六器官”。

参考文献:

[1]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09年1月.

[2]中国手机上网行为研究报告.2009年2

月.

上一篇流离失所

下一篇5年级作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