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

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范文1

文/中施企协课题组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市场的规模。每年的固定资产中超过60%用于建筑、安装工程,因此施工企业的产能扩张速度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密切相关。2001年到2012年的11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30001亿元增长到364835亿元,增长了12倍,年均增幅达到25.3%0其中“十五”期间的2003、2004、2005年连续三年增速保持在27%以上。

2008年11月,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救市计划——“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进一步加大了在基建设施和民生工程方面的投入,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达到了这十一年的峰值30.3%,但是随着“四万亿”刺激政策的结束,固定资产投资逐渐降温。2010年、2011年、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分别为:25.7%、24%、20.6%,连续3年下降,建筑业总产值规模和增幅同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保持了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

2001年开始,我国进入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经济增长保持了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家推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计划“四万亿”投资刺激措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在与危机前接近甚至更高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造成了施工企业总体产能的快速扩张。

但是由于施工企业当年的产能发挥水平基本由前一年的新签合同额决定,因此,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处于高速增长时,施工企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并不明显,但随着应对计划的退出,投资需求的大幅度下降,施工企业产能过剩矛盾日益凸显。

宏观经济政策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不可避免地具有宏观经济形势相关性和政策敏感性。建筑业是典型的高资金杠杆行业,需要垫付巨额资金,因而受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较大,每当国家收紧银根之时,就会比较显著地影响到建筑业的资金情况。

2010年以来,建筑业产值增速的回落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正当我国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时,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却变得极为严峻,一轮“物价冲击”席卷而来,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持续多月突破3%“禁戒线”,“保增长、抑通胀”成为主导的宏观调控目标。央行积极货币政策转为稳健,银根紧缩,六次上调准备金率,两次上调利率,各地企业在建设项目立项、土地报批、融资方面难度加大。

201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扩大内需,继续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导向和要求,建筑业作为对经济刺激和投资拉动政策的依赖性高的行业,受到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其中“稳增长”就是要控制投资过快增长,要求增长的质量。

2012年投资拉动式增长进一步放缓,建筑业大项目、超前项目随之减少,施工企业的产能发挥受到了较大制约。同时,由于银根紧缩,导致施工企业融资困难,资金短缺,制约了在建项目施工,2012年建筑业竣工产值连续四个季度增速为负。

相关产业政策

建筑业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建筑业的重要需求因素,国家在基建领域,如公路、铁路、电力等相关领域的产业政策,对建筑业的产值规模和施工企业的产能发挥有着深远的影响。建筑业的另一大市场在于房地产需求,因此房地产市场政策变化也会对建筑业产值规模和施工企业产能发挥产生影响。2011年以来,受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房地产开发宏观调控影响,房地产、铁路、公路、水利等细分领域的规模变化各有不同,其中房屋工程新签合同增幅回落,铁路、道路、隧道、桥梁方面新签合同额大幅下滑,只有水利和港口受国家政策影响,新签合同额保持高速增长。

此外,近年来,随着我国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政策的频频出台,国家对建筑行业的环保治理将实行越来越严格的标准,企业将不断增加节能减排成本。建筑行业开始进入高环保要求时代,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将面临淘汰的风险。市场调节机制缺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能的供需关系是由市场调节实现平衡的。但是在我国的建筑领域,由于政府通过行政的手段干预了市场的供求关系,导致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失灵。首先,由于近年来地方政府投资的过热行为,导致了施工企业过度进入,特别是建筑领域的中低端市场。此外,得益于2000年以来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各地基建投资、房建市场一片红火。特别是房地产开发建设经历了近十年的“暴利效应”时期,使社会资金加倍流入,导致行业产能过度扩张。

同时,市场调节机制的缺位,也使施工企业不能很好地实现“优胜劣汰”。落后产能不能及时退出市场;竞争强,综合实力高的施工企业不能很好地发挥优势;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难以实现;市场资源配置严重的行政化,在没有市场性质的监管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的情况下,导致我国施工企业大而不强,多而不精,优者不胜,劣者不死,致使整个行业产能不能随着市场的变化而调节,造成产能严重过剩。地方保护主义

地方保护也会对施工企业产能发挥和建筑业整体产能产生影响。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还处于逐步深入的阶段,政府职能没有得到良好转变,各级地方政府和行政区仍是区域经济活动的最主要组织单元,这就导致地方利益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各省市作为独立的行政主体和利益主体,往往从自身发展和经济收益出发,竞相发展预期收益丰厚的产业或项目,建筑业就是典型的一项。首先,建筑业产业链长,对上下游行业和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大,影响企业所在地的众多行业,可谓一荣俱荣,对地方经济贡献功莫大焉。其次,建筑业虽然整体产值利润率低,但是由于施工企业营业收入高,相对的利税总额就高,往往是所在地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之一。最后,施工企业在促进地方就业方面也有重大贡献,税收、就业这两个指标和政绩直接相关。

此外,工程建设还是政府权力寻租、形象工程、官员谋利腐败的重要载体。地方政府怎能对施工企业不格外钟情且鼎力支持?但也正因为地方政府对本地企业和市场的保护,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行业内竞争过度,不能实现生产资源和要素的最优配置。

产业生命周期

产业生命周期是指每个产业都要经历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演变过程,一般分为初创、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识别产业生命周期所处阶段的主要指标包括:市场增长率、需求增长潜力、竞争程度、市场集中度、进入壁垒、技术革新等。

从整体看,目前我国建筑业总体的生命周期已处于成长到成熟的盘整期。考察子行业的各项指标,基本可以判定子行业中水利水电建设和城轨地铁建设处于行业周期的成长期;铁路基建、房屋建筑及公路建设已处于行业周期的成熟期。

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范文2

关键词:永续盘存法;资本存量;价格指数

一、引言

中国经济的很多实证研究都会用到资本存量K这个指标, 尤其是在估计全要素生产率、投入产出分析和经济增长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我国的统计年鉴及统计资料中并没有给出K的实际数值,因此对资本存量K的测算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也正是因为对资本存量采取估算的方法,就使得学者们会根据他们的研究目的采取不尽相同的测算方法,因此他们所得出的数据间就会存在较大的差异,而对K的测算的不准确也必定会影响后续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所以,如何准确测算资本存量就成为经济研究能否得到与经济现象一致的关键。

二、资本存量的测算方法

由戈德史密斯于1951年开创的永续盘存法是测算资本存量的基本方法[1]。

Kit=Iit+(1-ait)Ki(t-1)(i=1,2,……,20)(1)

其中,Kit表示第t年末第i个行业的资本存量,Iit表示第t年内第i个企业的投资量,αit 表示第t年第i个行业的折旧率,现有研究基本上都采用永续盘存法, 不同点在于处理细节上存差异性。代表性方法如下:

邹至庄采用的计算方法为[2]:

Kit=Ki(t-1)+Iit(2)

而贺菊煌的计算公式为:

Kit=Ki(t-1)+Zit(3)

其中,Zit表示第t年的积累;

王小鲁和樊纲采用的计算公式为:

Kit=Ki(t-1)+(本年固定资本形成-折旧)/Pk(4)

其中,Pk表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而宋海岩等的公式为:

Kit=Iit+(1-ait-gt)Ki(t-1)(5)

其中,gt表示经济增长率,由于样本是各省数据, 所以gt就代表各省的GDP增长率。

从以上具有代表性的测算方法不难看出,对于资本存量K的测算主要集中于确定以下几个重要的指标;基期资本存量K的确定、当年实际投资额的确定、折旧的确定、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Pt的确定以及行业合并与分解的标准的确定。

(一)基期资本存量K的确定

由于数据的缺失,在估计物质资本存量时大多数研究的基期都为1952年。邹至庄利用1952-1980年的年度数据,把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农村集体企业这三种企业构成的两类资产的积累资料分成5个部门估算出5个部门的资本存量,推算出1952年的资本存量为1030亿。而贺菊煌通过资本在1964-1971年间的平均增长率等于其在1971-1978年间的平均增长率的假设,计算的资本存量为679亿元。王小鲁、樊纲在其近期的研究中根据推算得出1952年的资本存量为1600亿元(1952年不变价)。而宋海岩对1952年资本存量的推算为235.2 亿元,且推算的基期不确定。我们认为, 1952 年中国的K 可能在800亿元左右。可以看出,由于测算的方法不同,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果,但到底哪种测算方法最接近现实经济现象,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分析[3]。

(二)当年实际投资数据的选取

对当年投资额的选取主要有三种:一是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这是大多数研究所采用的,如王小鲁和樊纲;二是采用所谓“积累”的概念及其相应的统计口径,如邹至庄、贺菊煌以及张军和章元。即将总积累按照相应的比例分配到各个部门从而得到各个部门的资本存量;三是采用资本形成总额或着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如何枫、陈荣和何林[4]。

由于数据统计口径差异,估算分行业资本存量具有特殊性。本文在研究中发现对不同的行业采取固定比例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结果不可信,而实际上各行业的基本建设与更新改造投资之和所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值存在很大差异。

(三)折旧的确定

折旧率选取的不同必然会导致资本存量估算的差异。现有研究对折旧的处理一般采用直线折旧法,如宋海岩等认为实际折旧率是3.16%的名义折旧率加上经济增长率[5];王小鲁等在固定定资本形成的基础上采用了5%的折旧率。黄永峰、任若恩和刘晓生估算出的设备的折旧率为17%,建筑为8%;邹至庄利用“折旧额= GDP- 国民收入+ 补贴- 间接税”计算出折旧额。

以上折旧率的确定,基本上都是较主观的选取。为了给出比较客观的数据我们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工业统计年鉴》所获得的统计资料,对中国社会平均折旧率进行了合理的估算,认为中国国有企业折旧率基本上呈上升的趋势,因此,选定折旧率为6%是比较合理的。

(四)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确定

统计年鉴1992年才开始公布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此前的数据是无法得到的。因此,现有研究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确定缺失的价格指数:采用其他指数来代替或者自己测算。黄永峰等直接利用零售物价指数替代;1993年,中国统计体系还没有建立前,邹至庄估计了1952-1997年的积累隐含平减指数,后来的研究大多借用这一结果,宋海岩等直接借用了邹至庄的积累隐含平减指数处理1978年前的数据, 其后年份的数据则采用全国建筑材料价格指数代替;李治国和唐国兴用上海市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及其指数计算出上海市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然后用它计算出全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五)行业标准的确定

为了适应研究主题,符合数据合理性的要求,在对分行业的资本存量K进行测算时都会根据要求来合并和分解一些行业。当然,对于行业合并与分解的标准的确定也要依据研究的内容来确定,范建双在对我国建筑业分行业资本存量的测算中,将建筑业分解成8个行业,并尽量与2003年以前保持一致。薛俊波、王铮以投入产出表所列的17个部门为标准,对16个行业数据进行合并和分解。2002年之后则分为20个行业,投入产出表部门的分类也更加详细。可以看出,行业的分解和合并的难度也会随着研究年份区间的增大而增大[6]。(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肖红叶,郝枫.资本永续盘存法及其国内应用[J].财贸经济,2005,(3)

[2]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J].经济研究,2003,(7)

[3]徐建荣,陈析.我国制造也资本存量测算[J].商业经济研究,2007,(17)

[4]范建双,虞晓芬,叶淑娥.中国建筑业分行业资本存量测算[J].建筑经济,2012,(10)

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范文3

今年1-9月份我市建筑业完成产值39.11亿元,同比增长6.4%,第三季度较一、二季度分别增加12%、8.7%。1-9月建筑业产值占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8亿元)的25.1%。全省1-9月份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098亿元,同比增长27.6%,占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96亿元)的24.1%。我市建筑业产值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占比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当,但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预计全年建设业完成总产值70亿元,增长13%,对gdp贡献率有望达2.7%以上,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

一、问题及原因分析:

针对建筑业产值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问题,经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我市建筑企业资质等级普遍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我市目前有170余家建筑业企业,其中:一级企业3家,二级企业28家,大多都是三级或劳务分包企业。而全省有特级企业2家,一级企业170家,二级企业2100余家,我市建筑企业资质等级水平明显落后于省内的其它城市。

2、我市建筑企业占有本市建筑市场的份额低,对外承包工程规模较小。建筑业产值是按照企业注册地(含外地企业设立的经工商、税务登记的分支机构)进行统计,外地施工企业的产值是不计入我市建筑业总产值的。按相关规定,外地施工企业在我市承接工程只实行中标后的备案制度,入市门槛低,导致今年外地施工企业大量涌入自贡建筑市场,且这些外地企业大多资质等级高,承揽的多为规模大的项目,如s305改造工程、檀木林国宾府、龙城国际、南湖体育中心场馆等。根据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站的统计,2007年、2008年、2009年外地企业在本市承揽工程的中标金额分别占全市招标项目总金额的13.48%、18.97%、32.78%,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特别今年外地企业中标项目的金额比去年猛增约14个百分点,导致我市建筑业产值大量流出。而我市只有市建一司、市建二司等少数总包企业在外地承接工程,且总承揽任务偏少。

3、2008年“5·12”地震造成重灾区当年的建筑业产值较少,而今年的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等项目的实施,使得2009年全省建筑业产值大幅增加,主要贡献地区为成都、德阳、绵阳、阿坝等重灾区,因而我市建筑业产值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1、着力将建筑业放到突出的位置抓好抓实。把做大做强建筑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整合各种资源,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抓紧培育和完善建筑生产要素市场体系,加强对建筑企业改革的指导,加大服务力度,加快建筑队伍的教育培训、鼓励建筑企业科技创新和对外承包工程,充分发挥建筑业的支柱产业作用。

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范文4

建筑预算师在这个行业生存了很多年,对于未来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高度的关注,下面大家一起展望下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吧:

一、建筑业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依然稳固

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的经济经过2009年的经济低谷以后,开始稳健回升,由此带动了我国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2010年我国建筑业的增加值为26451亿元,对我国2010年度国民生产总值贡献率为6.64%。在2010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分行业统计中,建筑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332亿元,增长速度为48.6%,为各行业增长速度之最。在就业方面,截止2010年12月建筑业企业平均从业人员累计已经达到4624.27万人,为我国创造了巨大的就业机会,对我国早日走出经济危机的重创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以上数据和事实可以看出,建筑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依旧稳固。

二、建筑行业的产值利润率增速稳定

自2001年以来我国建筑行业产值利润率增速较为稳定,2010年建筑业产值利润率已经达到3.6%,相对于以往年份同期有了一定的提高,这说明我国建筑业经营效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随着建筑业技术水平的提高,经营管理的改善,建筑业整个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改善。

三、行业风险因素仍然存在

2011年世界各国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但是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不确定较大,风险因素仍然存在。建筑预算师观察业内各个企业,发现建筑行业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国内外经济波动的风险;供需矛盾仍然突出风险;政策限制风险;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的风险;法律风险;世界原材料供应存在不确定性等风险。

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范文5

一、固定资产投资与就业的相关性分析

“十一五”期间,宁夏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6%。足见投资对宁夏经济增长中的重大推动作用。那么,投资对就业带动作用怎样呢?

为此,我们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近年来宁夏投资对就业影响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

数据采用2000—2010年时间序列和各省市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和稳定就业人数截面数据,用面板数据模型,以稳定就业人数为被解释变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解释变量,采用不同回归系数方法建立投资与就业模型。

模型的回归方程形式如下:

yi=ai+xiβ+μ

i=1,2,3,…,N

式中:yi是T×1维被解释变量向量,xi是T×k维解释变量矩阵,β是k×1维系数向量,i是截面成员方程间的截距项;αi不同,用来说明个体影响,即反映模型中忽略的反映截面差异的变量的影响;随机误差项μi反映模型中忽略的随截面成员和时期变化的因素的影响。利用EVIEWS软件,以全国31个省区2001—2010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就业人数数据为基础,对各省区固定资产投资带动就业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表1 31个省(市、区)就业与投资面板数据建模回归结果

从模型结果看,除个别省份外,其他各项计量经济学检验均获通过,说明该模型分析投资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是可靠的。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就业与投资之间存在很强的线型正相关关系,投资对就业影响的解释程度达99.9%。近10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广东投资带动就业的力度最大,达到了每投资1亿元可以带动1697人就业。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宁夏每增加1亿元投资可增加就业人数仅为376人,只高于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陕西,从全国来看是处于偏低的水平,比最高的广东省少1321人。总体反映出2000年后,宁夏固定资产投资对就业的带动作用仍然比较低。

“十一五”时期,是宁夏经济增长和投资增长最快的时期。2010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较2005年增长了2.25倍,那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就业产生的影响又是如何?我们以2005—2010年全国各省(市、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和就业人口数量为基础,运用投资与就业的弹性系数分析法计算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就业人口相关性(见表2)。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有21个省市区的相关系数大于0.95,宁夏的系数为0.9109,即固定资产投资每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就业0.91个百分点,处于全国第27位,仅高于陕西、甘肃和海南。说明宁夏相对全国其他省市区,固定资产投资对就业影响的弹性较弱,进一步印证了近年来宁夏的投资对就业的带动作用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处于较低的状况。

以上数据表明,在近10年,尤其是2005年后,宁夏投资带动稳定就业的弹性在全国比较低。

这是从投资的一般层面上分析宁夏投资与就业的关系,那么,重点项目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如何呢?

二、2011年重点投资项目带动就业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区投资与就业的关系,我们又对2011年全区重点项目对就业的带动作用作了深入地分析。

(一)2011年宁夏重点投资项目总体情况

2011年,在全区投资建设项目中确定了45个重点项目,投资总额为1846.72亿元,其中,2011年当年投资额为472.75亿元。按照投资方向和用途可划分为四个类别,当年投资额分别是:农林水木气项目6项,投资额30.67亿元;工业项目18项,投资额335.09亿元;交通物流项目12项,投资额78.26亿元;社会事业项目9项,投资额28.73亿元。

从地域分布看,区属项目17项,市县区属项目28个。在5个地级市中,重点建设项目最多的是银川市,为20项;石嘴山市2个;吴忠市3个;中卫市2个;固原市仅1个铁路专线项目。

由此看出,无论是项目数量,还是投资金额,全区重点项目区域间布局差距很大。这是由于区域间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差别所致,也体现了主体功能区的差异和自治区发展战略的趋势。

(二)2011年宁夏重点投资项目新增就业岗位分析

1.项目在建期间产生的临时就业岗位

通过对重点建设项目单位发放调查表统计,2011年全区45个在建重点项目共产生临时就业岗位499593个,平均每个项目在建期间产生临时就业岗位11102个,亿元投资产生临时就业岗位887个(见表3)。

从亿元投资产生的临时就业岗位数量看,水利高于其他行业,达到3.4万人,位居14个行业之首。其次为建筑业和文化事业基础设施项目,亿元临时用工数超过2000人。煤炭、商贸物流、农业、交通等基础建设项目所产生的临时岗位也较多;化工、制造行业投资额较大,但临时用工数量较少。生态移民工程投资额大,临时用工总量大,但投资额平均用工量较少。

资料来源:根据调查数据整理绘制。

2.项目建成后预计新增稳定就业岗位

根据调查表反馈和实证分析,45个重点投资项目建成后,预计产生稳定就业岗位42046个,平均每个项目产生稳定就业岗位935个,平均亿元投资产生稳定就业岗位75个(见表4)。

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范文6

企业景气指数小幅上扬

三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为,在二季度创下新高的基础上又提高点,比上年同期提高点,表明企业整体生产经营状况继续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景气指数为,比二季度提高点,比上年同期提高点;联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和私营企业景气指数小幅上扬,分别比二季度提高⒎和点;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景气指数则分别比二季度分别下调⒉⒎和点。

.工业企业景气指数连续四个季度居各行业之首景气指数为,比二季度略有提高,比上年同期提高点;建筑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景气指数由二季度的上升至,上升点;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与二季度基本持平;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景气指数为,比二季度提高点,达到今年新高;房地产业继续平稳增长,景气指数为,比二季度提高点;社会服务业景气指数则由二季度的回调至。

受国际石油价格不断上扬的影响,原创: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运行情况良好,景气指数高达,与二季度持平;石油加工及炼焦业、能源和材料批发业企业景气指数分别比二季度提高和点。

.大型企业景气继续在高位攀升景气指数为,比二季度提高点;中型企业在二季度首次进入景气区间后,三季度小幅回调,仍在景气区间,景气指数为;小型企业则继续在景气临界值下方附近徘徊。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间的景气差距有所扩大。

.国家重点企业、上市公司、国家试点企业集团成员企业和乡镇企业等特定企业群体的企业景气指数仍明显高于各类企业平均水平景气指数分别为、⒏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点。其中,国家重点企业和上市公司分别比二季度上升和点,国家试点企业集团成员和乡镇企业景气指数则分别下调和点。

.东部地区企业综合生产经营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企业景气指数为,比二季度提高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和,与二季度基本持平。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有所加大。

.企业总体运行质量状况继续改善三季度,企业生产和销售平稳,产品库存有所下降,税后利润继续提高。

()企业生产平稳企业生产景气指数,虽比二季度小幅下调点,但仍比上年同期提高点。其中,工业生产景气指数,比二季度下调点,但比上年同期提高点;建筑业生产继续强劲增长,生产景气指数为点,提高点;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企业生产平稳上升,生产景气指数为,提高点。

()产品订货基本持平工业产品订货景气指数为,比二季度回调点,比上年同期提高点;建筑业承包工程合同景气指数为,比二季度下调点,比上年同期提高点。

()产品销售适量调整工业产品销售景气指数为,比二季度下调点,但比上年同期提高点;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商品销售景气指数为,与二季度基本持平,比上年同期提高点。

()企业库存继续下降工业产成品库存景气指数为点,比上年同期提高点;房地产业空置商品房景气指数为,比上年同期提高点;但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商品库存有所上升,景气指数比上年同期下降点。

()税后利润普遍增长继二季度首次进入景气区间后,三季度又有所提高,景气指数达到,分别比二季度和上年同期提高和点。与上年同期相比,各行业企业税后利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二季度相比,除社会服务业下降点外,其他行业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建筑业企业,其税后利润景气指数由二季度的上升至,是近年来首次进入景气区间。

特别需要提及的是,国有企业的税后利润景气指数在二季度首次进入景气区间后,三季度继续稳定在景气区间。

()企业用工状况继续改善三季度企业劳动力需求景气指数为,比二季度提高点,比上年同期提高点。其中建筑业企业劳动力需求继续增加,景气指数为,分别比二季度和上年同期提高和点。

展望四季度,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预计企业景气指数将为,并将呈现出各行业全面增长的势头;企业总体运行质量将继续得到改善,税后利润景气指数将达到近年最好水平,企业整体景气状况继续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企业家信心继续增强

三季度,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发展信心继续增强,企业家信心指数为,比二季度提高点,比上年同期提高点,连续三个季度创下近年最好水平;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攀升。

.各行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均小幅波动

工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房地产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小幅上扬,分别为、和,比二季度上升、和点;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建筑业和社会服务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⒊和,比二季度下降⒊和点,建筑业企业家信心指数由景气区间回落至不景气区间。与上年同期相比,各行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均呈明显上扬之势,升幅为-点。

.国有企业的企业家对宏观经济信心持续走强

国有企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为,分别比二季度和上年同期提高和点,延续了去年二季度以来的上升趋势,也创下国有企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的新高。

其他各种登记注册类型企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均有小幅调整。与二季度相比,股份合作制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上扬和点;集体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则分别比二季度下降⒐⒈、和点。

.大型企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继续提升

大型企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为,分别比二季度和上年同期提高和点;中、小型企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和,继续在景气区间小幅调整。

.国家重点企业等特定企业群体的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发展信心充足

国家重点企业、上市公司、乡镇企业和国家试点企业集团成员等特定企业群体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⒈⒎和,继续保持较高的景气状态。

企业家信心的持续上升,也增强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信心。三季度,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升至,比二季度上升点,比上年同期上升点。并显现出:一是国民经济六大行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首次全部步入景气区间,并且呈现出各行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普遍上扬的良好势头;二是非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上升幅度首次超过国有企业。

企业景气调查资料显示,企业家大都认为四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将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企业家信心指数继续上升,预计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将达左右。

成本费用增加、流动资金不足仍是当前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主要问题

.企业成本费用继续上升

三季度,企业成本费用景气指数进一步下滑为,比近年最低水平的二季度又下降点,比上年同期下降点。其中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景气指数为,比上年同期下降点;建筑业企业工程结算成本景气指数为,比上年同期下降点;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企业营业成本景气指数为,比上年同期下降点;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企业经营费用景气指数为,比上年同期下降点;社会服务业企业营业成本景气指数为,比上年同期下降点。

.企业流动资金依旧不足

三季度,企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为,与二季度相比略有小幅提高,但依然停滞在较低的水平上。其中,建筑业企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降到今年以来的最低点,三分之二的企业认为流动资金不足,景气指数仅为,比二季度下降点;其他各行业企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虽比二季度有所提高,原创:但也只维持在—之间。

.建筑业企业货款拖欠继续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