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手工制作兔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手工制作兔子范文1
【关键词】快乐动手手工制作
一、 前奏曲――意图阶段的指导
意图顾名思义就是制作一件作品的目的是什么。意图制约着一切行为的方向和途径。在成人手工活动中,其意图是很明确的,而幼儿早期的手工制作就是玩耍。幼儿拿到一张纸,把它撕成碎片,原先并没有想到要用纸做个什么东西,只是出于好奇,折纸的行为使自己看到纸本身改变了形状,使幼儿对活动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但其意图是不明确的。因此,教师应注意帮助他们逐步地将制作意图明朗化。
1. 创设环境,激发兴趣。《纲要》中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条件”。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他的兴趣、爱好、动手能力各不相同,所以教师提供的材料必须是丰富的,能引起幼儿兴趣的。
2. 给幼儿提供与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幼儿的手工制作意图大多是在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因而要多为他们提供与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材料是构思、设计得以物化的基础,不同的物质材料具有不同的工艺性能和特征,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造型要求。幼儿在手工制作活动时,我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材料。
3. 在玩耍与欣赏中明确制作意图。幼儿手工制作的意图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产生的,因而在手工游戏中教师要引导幼儿逐渐明确制作的意图。如:幼儿拿了一张纸,无目的地玩耍时,教师可以启发他们联想:“你想折个什么东西呢?”等等。在引导幼儿的欣赏折纸作品过程中,也可以向他们提问:“你想不想也来做一个?”以此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使他们产生明确的意图。
二、 主题曲――构思阶段的指导
幼儿明确了意图以后,他们的手工制作就进入了构思阶段,而构思就是立意、创意。由于幼儿的思维是直觉的半逻辑思维特点,因而他们对手工制作早期很少出现“胸有成竹”的状况,大多是在行动中“迁想状物”。如:在泥工活动中,幼儿将在手中搓、捏、压的方法让泥巴的变长,他们会联想到“小棒”,泥巴变圆,会联想到“皮球”等形象。根据幼儿这一特点,在构思阶段教师的指导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 帮助幼儿积累多种表象。手工制作中所需要表象的积累应特别注意表象的空间存在形式。知道幼儿对一只动物的形象进行分析,教师可启发幼儿思考:头是什么样?耳朵是什么形状?教师在分析时,还可利用儿歌、谜语等来帮助幼儿加深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在分析兔子的形象时,可让幼儿背诵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红红的眼睛短尾巴,蹦蹦跳跳真可爱。
2. 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联想。材料是构思、设计得以物化的基础,不同的物质材料具有不同的工艺性能和特征,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造型要求。幼儿在手工制作活动时,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创设美工区。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出多种制作方案。
三、 进行曲――制作阶段的指导
要想使幼儿的手工制作逐步成熟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和训练。
1. 学习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教师首先要注意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有选择地引导幼儿学习一些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不论是进行平面手工活动还是立体手工活动,教师首先要让幼儿了解和认识制作工具的特征及用途并学习其使用方法。只有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才能帮助幼儿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2. 提供练习机会,锻炼幼儿手的灵活性。注意训练手的灵活性,是至关重要的。可先进行分步练习,再进行整体练习。分步练习可以帮助幼儿确切掌握每一种动作的方法与要领:整体练习则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系列中做之间的联系与协调。例如:剪纸,幼儿需要分别练习剪短直线、长直线、曲线及各种形状。
手工制作兔子范文2
关键词:幼儿;幼儿美术;幼儿园
大脑生理学家与心理学家表明:大脑机能各有作用,右脑具有想象、直观、扩散思考的能力,对于其他年龄段它很难补偿。幼儿时期作为智力发展与大脑成长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教育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多元、丰富的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大脑、双手与眼睛的协调能力,培养幼儿的人格,促进幼儿感情、知觉、技艺与心智等的潜能发展。充分利用美术活动,对促进幼儿智力发展与大脑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有效地进行幼儿美术教学,在实践中作者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掌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绘画能力
我认为,教师要掌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绘画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注意由浅人深、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也非常重要。幼儿有了学习的兴趣,接下来就要实际操作,俗话说:“让孩子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如果孩子一试很难,久而久之也就会失去兴趣,只有哪些让孩子跳一跳能摘到的果子才是适合幼儿的,才能够发展幼儿的能力,使幼儿得到健康的成长。所以,老师认为第二步教师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循序渐进、由浅人深、适合孩子的发展水平。孩子感觉容易掌握,学起来就会有兴趣。所以,绘画的难易程度要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最近发展区,这样孩子们就会比较愿意学也更加容易掌握了。
二、用动手来增添趣味,引导幼儿主动参与
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实施对美术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为今后的教学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在幼儿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动手操作等趣味性教学,让孩子快乐学习,是我们的追求。所以,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充满趣味性的课堂。在幼儿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剪纸、布贴、面具和折纸等手工制作是幼儿美术教学的组成部分。幼儿很喜欢自己动手操作,手工制作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在手工制作课上孩子们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和灵巧,所以手工制作课程也是孩子们普遍喜欢的,
三、注重幼儿思维独创性与独立性的培养
主动、积极的思维对培养创造性具有重要作用,它能让幼儿思维更具有独创性。虽然幼儿园美术活动源于学习与模仿,但是爱模仿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模仿也只是最初的时候做,后来继续做更多的是快乐,而不是模仿。为了将幼儿美术活动打造成快乐的活动,除了自行创作于设计外,还必须增强创造性活动。例如:在装饰性设计中,为幼儿准备一条鱼儿的外形,让其自行设计出一条漂亮的鱼儿,因为幼儿没有成人的想象力,所以他们笔下的鱼儿是多样的,有的布满花纹,有的眼睛很小嘴巴很大,有鱼儿还在吐泡泡。这样不仅让幼儿个性得到了发挥,同时也极大的增强了独立思维。又如:在幼儿贴画活动中,即使是同样的碎布与毛线材料,得到的幼儿作品也存在很大差异。有的贴出了小村庄,有的贴出了惹人喜爱的小熊猫、小乌龟、小青蛙、小甲虫。这些贴画不仅是幼儿创造性想象的展现,也是思维创造的过程。
四、以生活为中心,激发幼儿的绘画情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美术活动应以生活为中心,让幼儿参与实践,在教中学,学中学,做中学,切实培养幼儿生活实践能力。
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激趣、激活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赋于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用添画的形式可以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和画画的愿望。比如教幼儿画“小兔子吃草”,我先在幼儿画纸上画好小白兔,启发幼儿:小兔子爱吃青草,爱吃蘑菇,小兔还有一个漂亮的房子。然后要求幼儿给小兔子添画上小草、蘑菇、房子。孩子们兴趣很高,开始画起来,我在旁边启发幼儿,使幼儿能画出各式各样的画面。另外,折纸添面也可吸引幼儿。小班幼儿有玩纸习惯,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幼儿折纸。第一次折了一个小猫头,我就问孩子们:“小猫的头都长着什么?”孩子们都争着回答:“有鼻子、嘴巴、眼睛、耳朵。”然后让孩子在自己折好的小猫头上画出小猫的五官,并提醒幼儿小猫爱吃什么,让他们也面出来。这样孩子们既丰富了面画面的内容,又增长了知识。
五、用实物展示,激发想象
适宜的实物展示是指幼儿提供学习的实物模型。幼儿绘画的源泉来自于生活中对各种物体的初步认识和逐渐熟悉。因此,要让幼儿动手学画,首先要给幼儿提供绘画内容的相关资料,如实物模型、图片或是影像等,为幼儿提供切实的生活体验。另外,相符的语言也是幼儿美术课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相符的语言教学是指上课时教师根据所学内容组织相符的教学Z言。语言环境的捉供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语言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且实物展示的运用要借助语言这一传播媒体。孩子们的思想是无拘无束的,尤其是在认识世界的初始阶段。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运用多种手段来引导幼儿去认识他们所接触的事物,让幼儿在无拘束的环境中充分的展开属于他们自己的想象,去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结束语:尝试是成功的阶梯。在美术教学中,笔者曾尝试过多种更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一些方法,促使幼儿更喜欢美术这门学科,使他们在美术方面获得长足的进步。幼儿没有成人那样多顾虑,不会受到习惯、规范的影响,表现欲多于成人,他们与众不同的思想经常蕴藏着新的元素。而美术活动的自由、开放,则为幼儿提供了很好的展示机会。在教学中,为了让幼儿更加畅快的展示想法,老师应该尽量为孩子提供毫无节制的活动空间,在循序善诱中增强幼儿表现欲,这样才能让美术活动发挥淋漓的作用。
参考文献:
手工制作兔子范文3
【关键词】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237-01
学前教育行业是近几年的热门行业,伴随着这一行业的蓬勃发展,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也越来越被社会、学校和家长们重视,接踵而来的是一些少儿美术兴趣班、少儿画室的开办,足以可见人们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视性。这也赋予了学前儿童美术教师更高的要求,既要有丰富的艺术理论知识,又要细心地把握儿童的特点及成长规律,以科学的教育手段贯穿学前教育的全过程,真正让学前儿童在艺术创作中激发艺术潜能和天赋,促进智力的发展。因此,学前美术课堂教学在学前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每位教师对儿童艺术创作的指导以及儿童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了解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帮助学前儿童认识和提高审美意识
学前儿童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有独特的想象力,我们要客观了解他们的这些身心特点。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激发他们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在无拘无束和大胆创新中创意造型,将他们看到和感受到的丰富奇特的生活世界转化为色彩绚丽、造型生动的美术世界,不断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培养他们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抓好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前儿童的美术课程无外乎简笔画课、手工制作课、美术欣赏课等,上好这些课就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搞好课堂教学过程。
首先,在上简笔画课时,针对学前儿童思维的不连贯性,作为教师应该耐心告诉他们一些简单道理和自然规律,反复引导他们认识绘画中线的重要性。让他们通过大量练习,在想象中加深印象。在简笔画课堂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故事或者听儿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把它创作成画。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通过教师的引导,积极思索,丰富了想象的内容,把头脑中想象的画面表现在作品中的同时,激发了他们创作力和活跃的思维能力。这将为他们今后学习美术学科及其他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其次,在上手工制作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多动脑,多动手,这样手脑并用,对儿童的智力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泥塑课上捏小兔子时,教师引导儿童分析小兔子的结构组成部分,并讲解和演示制作步骤,再让儿童自己动手制作。学生制作出来的小兔子各种各样,教师再次让学生观察,找出自己制作过程中的不足,不断改进。在掌握了制作要领后,教师再启发他们进行创意设计,经过儿童的积极思考后,各种各样的小兔子便相继诞生,这一过程,大大提高了儿童的动手动脑能力,训练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在这样的手工课上,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儿童的思维,使儿童的作品体现其自身对生活世界的认知和审美情趣。所以对于儿童的作品,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保持原创性,切不可随意改动。
再次,在美术欣赏课上,教师可以展示相关的美术作品,也可以通过画册图片、影像、电子照片这样的现代教育手段来刺激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这种生动丰富的资料,让学生欣赏,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辅助讲解这些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刻意义,使学生从欣赏中开发想象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当然,教师在这几种教学活动中,还应遵循“寓教育乐”原则,毕竟,在学前儿童教育中,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因此,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一个分支,必须体现这一原则。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生命重在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儿童大胆地想象创造,让儿童用自己喜欢的美术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认知,充分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以及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可见,创造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核心内容,需要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讨和完善,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做好儿童的引路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教育人才的辈出,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一定会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金波.婴儿与幼儿――两个大世界[J].大众健康,2011(6).
[2]蒋勋.艺术概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7).
[3]郭亦勤.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指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4]张娜.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5]吴丽芳.中国学前儿童美术课程百年发展的回顾与反思[J].集美大学学报,2009(4).
手工制作兔子范文4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巧手活动;组织实施;体会
一、运用不同的方式,激发兴趣
1.创设环境,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选择手工制作活动内容,应既体现本园巧手特色,又适合幼儿自身特点,做到取材方便、制作简单、形式多样、生动有趣。
例如,在制作“漂亮的瓶子”的活动中,我们选择了各种废旧塑料瓶、皱纹纸、胶泥等,让幼儿通过欣赏各种已装饰好的作品,使幼儿了解这些废旧物品也是可以废物利用的及制作的方法。
在制作“”的活动中,我们根据主题活动“真实有趣”的内容,布置班级的环境。在巧手区我们张贴了各种不同图案的;在科学区我们让幼儿欣赏各种图片及放映多媒体,通过这样的较丰富的环境布置,我们感觉到班上的孩子们,被眼前的景象感染了,能很主动的、积极的每天询问老师我们今天做什么?用什么材料……我们选择了卡纸、皱纹纸、毛线、泡沫纸板、铁丝等,进行制作。通过孩子们踊跃的参与,可以看出幼儿制作的兴趣很高。
2.情境扮演,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在进行绘画“美丽的蝴蝶”这节巧手活动中,我为了能进一步的激发幼儿了解蝴蝶、绘画、制作蝴蝶,我专门和班上的老师做了一对蝴蝶的翅膀。在进行活动中,我结合优美的音乐,和简短的语言旁白:“雨后的早晨,阳关明媚,一只美丽、可爱的小精灵从白色的茧里慢慢的飞了出来,它轻盈的抖动着那对美丽的翅膀,它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尽情的吸吮阳光和雨露……”当孩子们第一眼看到我时,都惊奇的目不转睛的发出“哇……”的一声。从孩子的很直观的表现中,我们感觉到他们已经被美丽的蝴蝶深深的吸引住了。
3.情绪渲染,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在进行任何一节巧手活动中, 我觉得教师饱满的情感投入,都是孩子们对巧手活动完成的保障。试想一下一个没有生气的老师,进行的巧手活动那定会黯然失色。因此,在进行巧手活动时,我都力求带着一颗童心,和孩子们一起感受活动的快乐!例如:在教幼儿用橡皮泥捏泥玩具时,我只教给幼儿团、搓橡皮泥的基本方法,然后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捏出了形态各异的泥玩具。有的幼儿还能选用其他辅助材料,如牙签、小豆、小刀等在捏的泥玩具上进行衔接、刻画图案,做得也比较精细,有的小朋友还将橡皮泥捏成了细条,在自己创造的作品画面上摆出了自己的名字。同时称赞道:“你真棒!”别看这样小小细节的处理,幼儿的精神受到了很振奋的感染!
二、针对不同形式的特色活动进行不同方式的指导
1.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解Q巧手集体活动中技能的问题
在进行集体的巧手特色活动中,我们常常被一个问题所困扰着,教学中技能的掌握需不需要教师的讲解,还是让幼儿在每一个环节技能上自己去探索。前者掌握不好,就变成了满堂的灌输,而后者就是一味的放纵自流,结果是和巧手的思想背道而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操作教学,我觉得两者都不可取,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更注重培养幼儿探索的精神,让幼儿在充分的探索平台中,掌握制作的步骤、过程。当然在难点技能的掌握上我们也会根据本班孩子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集体集中式的讲解示范。如:在进行“立体小兔”的制作活动中,我就一改教学中教师指导示范的方法,而是让孩子通过先观察制作图,探索制作的步骤的先后顺序,然后让幼儿自己边看图,边练习制作立体兔子的方法。在小组相互合作练习的过程中,我们也明显的感觉到,幼儿对扎皮筋、卷身体这两步的技能掌握的不好。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我及时的进行了重点要领的讲解,并请能力强的幼儿进行示范。通过这样灵活、开放式的指导,孩子们基本上学会了制作立体小兔。
2.运用引导介入的方式,解决巧手区域活动中技能的问题
巧手区域活动的时间,主要解决三个任务:一、将案例活动中难掌握的部分放在巧手区继续的巩固练习。二、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练习掌握制作的技能要求。三、提升能力强的幼儿制作的经验。区域活动和集体活动有鲜明的对比,每一个区的人数都不多,活动中都是以小组进行,教师在活动中能根据区域活动的重点,有针对性的指导某一区的孩子。在集体活动的时候,我们已经大致了解幼儿学习掌握的情况,因此,在区域指导方式上也和集体教学的方式有所不同。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要先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根据幼儿的实际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对一直没学会能力弱的幼儿我们就可以介入和孩子一起制作;对能力强的孩子,我们可以提出新的要求,让他们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合作制作。总之,在进行巧手区域活动的指导要求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适时的引导帮助。
三、有效评价幼儿的作品,促进幼儿能力的提升
评价作品的过程,也是幼儿再学习的过程。教师对幼儿作品的评价只有和幼儿评价相结合,才能防止片面和偏颇,起到尊重幼儿创作成果,全面教育幼儿的作用。
在进行手工制作活动时,不能只做简单、笼统地评价。这样不会提升幼儿感受艺术美的价值。只有了解到孩子装饰的技能的发展区在哪里,了解美术活动中都有哪些装饰技能,把理论全部列出来,有什么美术技能,手工技能把它全部写出来。教师心中要有如何手工活动的技能方法,并在活动中向幼儿交代清楚。例如,在不同形式的实物上协调色彩,有顺序、有规律地,既有变化又很统一地进行装饰等,评价时也是从这几方面评价幼儿的作品,同时还从活动中的社会性方面去评价幼儿,从而提升了幼儿的活动价值。
总之,对孩子而言,活动中他们任何的点滴发现与创新都会鼓励他们执著地探索,因势利导地对孩子进行创造性教育,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其创造个性,让孩子们在玩中求发展,发挥手工活动的实效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王月嘉.幼儿园教学活动评价中的发展性评价研究[J].文教资料,2011年05期
手工制作兔子范文5
一、根据幼儿自身发展水平确定美术教育活动目标
在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确定合理的教育活动目标,这是做好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基础。
例如,小班幼儿生活经验少,认知发展水平低,动作协调性差,所以在目标确定上,绘画内容应该以简单的点点、画线、圆圈等为主,绘画方式也以添画为主,只是进行简单的创作,比如添画雨点、小草,帮妈妈画毛线团、小鱼吐泡泡等;手工制作过程中,在已经准备好的半成品作品基础上进行一些简单的粘贴,让幼儿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教学要求,体验成功的喜悦感。
在上述活动中,幼儿体验到了操作的乐趣,同时面对自己的作品感受到了一种成功的喜悦,在不断的训练中,幼儿的美术方面的技能就会逐渐地成熟与发展。
二、缜密的课前准备是开展美术教育活动的必要条件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做各种教具,其中包括为孩子们准备的大量美术操作材料。在绘画区,我们准备了油粉笔、水彩笔、水粉颜料、调色盘、棉签等,并教给幼儿各种材料的使用方法,在“蔬菜印画”这节课中,我们准备了胡萝卜、辣椒、莲藕等蔬菜的横截面,蘸上水粉颜料进行印画,并告诉幼儿如何蘸色,如何做到不混色等技巧,鼓励小朋友大胆创作。泥工制作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我们动员家长做好配合工作,给孩子准备各种橡皮泥,使孩子在游戏时间可以随时做自己喜欢的作品。刚入园的孩子还不能很好地独立完成作品,我们就给孩子一些模具,把橡皮泥塞到这些小狗、小猫、小老鼠的模具里,让孩子快速做出作品,在完整动物形象的产生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引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
1.利用游戏方式引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幼儿的很多能力都是在游戏中获得的,小班幼儿更是以游戏为主要的活动方式。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我们在设计美术活动的时候,就从游戏入手,引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例如,在“小兔吃青草”活动中,我和孩子们都带上兔子的头饰,学着小兔子跳,唱着儿歌,先通过游戏将孩子的情绪调动起来,然后在事先准备好的放置有萝卜道具的区域里,问小朋友:“这里只有萝卜,没有青草,小朋友们能帮小兔子画一些青草吗?”孩子们自然欢呼雀跃,高高兴兴地回到小桌子旁为小兔子添画青草。这种玩中有画,画中有玩的活动方式深得小朋友的喜爱,极大地提高了孩子参与美术活动的
热情。
2.利用已有体验引导
生活经验是孩子创作的源泉,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可以引导孩子较好地完成美术创作。例如:在添画活动“小鱼儿水中游”中,利用学过的歌曲《鱼儿好朋友》来引领孩子进入活动主题,给小鱼儿添画水草;在粘贴活动“帮小羊穿棉衣”中,启发孩子:小朋友们,你们怕冷吗?你们怎么过冬呢(换棉衣、躲在房子里等)?引出小动物们怎样过冬(换毛、冬眠)。接着引导:小朋友都穿上厚厚的棉衣了,我们帮助小羊也穿上棉衣好不好?这时教师就为每一位幼儿准备一张画有小羊的绘画纸,请小朋友把棉花贴到小羊的身上,这样幼儿会很高兴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四、通过正确的评价保护孩子美术创作的热情
幼儿园美术活动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评选小画家,而是为了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因此,我们在评价幼儿作品的时候应该接受一切孩子的作品,尽可能正面评价每一个孩子的作品。多用肯定的方式评价幼儿的美术活动,多鼓励、多表扬,少否定和批评。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受表扬的。一朵小红花,一面小红旗,一颗金色的小星星,都会让孩子兴奋好几天,那种“我能行”“我很棒”的情感体验,不正是我们想要得到的教育效果吗?
对于不太好的创作和不能表现自己创作意愿的作品,老师也可以指出幼儿的不足,即使发现有的孩子真的画得很乱,对幼儿也不能直截了当地指出,切忌对幼儿指责说:“你这画的是什么?”“你不能这样画”等等生硬的语言,而是引导幼儿说:“你觉得还可以怎样画?”“是不是这样处理会更好呢?”给他一点信心,他才有进步的动力。
手工制作兔子范文6
幼儿园“让孩子多学几个字,多练几道题”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对孩子来说,习惯的养成很重要,一旦养成那种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很不利,慢慢的孩子就会掉队,也许会影响到他一生对学习的态度;其次,孩子正在处于发育阶段,“多写多练”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幼儿园小学化是百害而无一利的。那么幼儿园究竟该学什么呢?
一、幼儿园的教育,是保育和教育相结合,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从小养成好的习惯和行为。比如不少家长欣喜地发现,孩子上幼儿园后,自己会吃饭了,懂礼貌了,还会试着穿衣服了,也知道大小便上厕所,饭前便后要洗手了;园里的老师发现,小朋友们能自觉的遵守游戏规则,知道把玩具放到指定的地方,懂得互相谦让,不争不抢,学会了协商、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幼儿园里,孩子们还掌握了一些日常的生活规律,比如早睡早起,按时吃早饭,按时上幼儿园,学会倾听老师的讲课,学会自控,知道老师讲故事的时候不能随便在教室里走动,不能随意打断老师等等。这些习惯的养成,会给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幼儿园的教育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在游戏中获取所要学的知识。所以,我想对家长说,为了孩子的健康,不要让幼儿过早过多的算、写、练,他们需要快乐的童年。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会让他们更有兴趣,而且他们对蕴含其中的知识的理解,不亚于读、写、练的效果。幼儿园跟小学、中学不同,孩子学到的东西也许不能用考试来检验,但对他们的一生都是有益的。
三、幼儿园的教育,是幼儿园设置不同的情景、不同的区域,譬如:邮局、医院、超市、厨房,让幼儿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一方面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相互配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孩子在角色游戏中,获得快乐的同时,还能获取一些社会经验和生活常识。
四、幼儿园的教育,是一种发现美、欣赏美的教育,我们可以引导幼儿走出活动室,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充分利用幼儿的感官,眼、耳、鼻、手,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摆弄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美的对象,从而引导幼儿从感觉美到意识美。还可以引导幼儿从手工制作、音乐、舞蹈、绘画等方面让孩子欣赏美,感受美。
五、幼儿园的教育,是对孩子自理能力、合作能力、自控能力 协调能力、平衡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