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治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风湿病治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风湿病治疗

风湿病治疗范文1

培训好不好,疗效最主要!临床观察实际病例,手把手教你从头做起。因为专业,所以领先!特色中药,辨病加减;即使不懂中医,也能学会。刘吉领类风湿病研究所中医专家刘吉领所长依据祖传秘方,借鉴现代科研成果创研的“通络壮骨方剂”系列药物(内服、外用一整套组合方药),系纯中药制剂。通过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药效、毒理试验,上报省科技成果,2002年4月在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通过国家中医药开发项目专家评审,此系列药物可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筋骨麻木、腰椎间盘突出症等中医风湿痹症。2004年1月被中研院授予“中医治疗疑难病名医名院”称号,并由钱信钟部长亲题牌匾。2005年1月,刘所长的发明专利荣获第五届国家科技成果进步奖一等奖和国家专利技术发明奖。

刘所长发明了介于针灸、针刀、封闭、枝川等疗法边缘的一种新疗法,配合“通络壮骨方剂”,治疗各种颈、肩、腰、腿痛。

为造福广大外地患者,我们破除传内不传外的旧习,以中医带徒方式,口传手授,临床为主,避免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全部秘方毫不保留,倾囊传授,保证让每个学员达到独立调配药物和胜任临床诊断治疗工作,每天保证有病人见习。学期不限,学会为止。免费传授制作最新膏药和皮肤病常用外用制剂,同时讲授开设专科的运营策略,广告策划,以及怎样运用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特色药物规范经营,并提供强有力的后续服务和技术指导,10日报到,12日上课,学费3000元。每期限招10名,为免于往返,一定要提前联系。(本广告长年有效)

地址:(邮编250022)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济微路118号七贤医院类风湿病治疗中心,联系人:刘吉领,手机13616389888。手机发详细地址短信至13953115183(仅限短信)索详细资料。招生办电话:15098988883,详情登陆:WWW.省略;E―mai:。

热烈祝贺“第三届中华类风湿病专科发展论坛暨第三届刘吉领类风湿病研究所学员交流会”于2009年5月18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成功召开。第一次交流会于2005年5月12日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召开,第二次交流会于2006年8月2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十年办学,硕果累累,能召开三次学员交流会便是明证。

风湿病治疗范文2

【摘要】中医治疗风湿疾病主要是以股护脾胃、分期治疗为主,通过结合西医的治疗方式来综合治疗。临证中需要对病症进行把握,标本同治,发挥出中医治疗的特征。

【关键词】风湿病;治疗;临证;标本兼治;中医药特色

痹症是中医对风湿病的划分,其主要包括了风湿热、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等等疾病。现在对风湿病的治疗还无很有效的方式,虽然医学领域在对其进行不断的研究,但是仍然没有找到根治的药物。西医中多以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来进行治疗,虽然有效,但是药物停用后易于复发,而且长期使用此类药物对患者的副作用非常大。中医治疗风湿疾病的优势和潜力均要大于西医治疗[1-2]。

1 顾护脾胃

“湿”是导致风湿疾病产生的主要因素,而内湿容易招引外湿,外湿侵入会牵动内湿,两者相互影响和促进。风湿疾病患者多存在脾虚的情况[3-6]。

1.1 健脾益胃,调补后天 脾胃调和的治疗方式是希望通过药物来改善患者的脾胃功能,帮助其打好身体根基,减少身体对药物的不良反应。风湿疾病病发的时候需要通过健脾药物要驱除体内的风寒[7],治疗以标本兼治为主要思路, 常用健脾和胃药物如薏苡仁、苍术、半夏、茯苓、陈皮、白术、白及、白芍等。

1.2 扶助正气,益气养血 脾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弱将导致气血亏虚,机体失去所养。临证时常用党参、茯苓、白术、山药、薏苡仁、甘草等健脾和胃以养后天,促进气血生成。常重用黄芪以益气固表,配当归取当归养血汤养血之效,二药合用,益气补血,正气旺则外邪除;独活、秦艽、防风祛风湿止痹痛;配以杜仲、牛膝、桑寄生壮筋骨以除痹;细辛、桂枝发散风寒,通经活络。阳气虚者佐以肉桂、附子,阴血虚者佐以熟地黄、白芍[7-8]。因此,通过扶助正气、益气养血可以将体内抵御外邪的正气加强,痹病自除。

1.3 祛痰化湿,急则治标 风湿病的发生发展是内外合邪而致,内因脾虚,外感湿邪,虚实夹杂,是本病临床痰湿痹阻的基本特点。治疗当健脾除湿、通络祛风。常以羌活祛上部风湿,独活祛下部风湿,两者相合能散周身风湿,舒利关节而通痹;用防风、白芷、藁本祛风止痛,祛肌表风湿;用川芎活血祛风止痛,合蔓荆子升散在上的风湿而止头痛。因此,通过祛痰化湿的方法,使痰去痹消,关节得以通利。

2 痹证分期治疗

痹病可因虚致痹,因痹致虚,常常“不通、不荣”并见。病之初期清热利湿散寒,中晚期调脏腑兼驱邪,活血之药当贯穿始终[9-10]。

2.1 早期祛邪通络 患者病初多以湿邪为主。湿性附着,所以要使用驱寒祛湿、通络的药物。临床中要注意温散走窜,辛温选邪。方常选用麻黄加术汤、乌头汤、桂枝汤等,严重者非大辛大热之品难效,故麻黄、桂枝、附子、乌头为常用之品。早期风湿病宜祛邪为主。

2.2 中期内外兼顾 病变中期失治或邪未尽去者,风寒湿邪稽留关节经络,加之病变日久气血亏损,肝肾不足,脾失健运,进一步影响气血津液的运行,而致内外合邪,往往表现为关节僵硬变形,或局部肢体疼痛、重着、麻木肿胀,此时散外邪、内邪当并重。在祛风湿的同时亦须注重化痰瘀、和络脉,故常用胆南星、僵蚕、陈皮、皂角刺、半夏以化痰通络,川芎、当归、桃仁、红花、莪术等活血化瘀。枝、藤、节类药物能引经达节,舒筋通络,可选用配伍[11]。

2.3 后期扶正达邪 患者痹症时间长,会导致气血亏损,肝肾功能失调,导致经脉空虚,机体容易受到外邪的入侵,因此需要以固本驱邪来调节机体功能。肝肾功能失调患者,腰膝酸痛无力,使用独活寄生汤来去风邪、调养肝肾。患者面黄血虚则使用四物汤来进行调节气血;气虚无力,周身痛无定所者取三痹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阴虚有寒者,晨寒肢冷,加用温肾散寒之品,如鹿角片、羊蒮、桂枝、附子等。此外,脾虚可生湿,故亦须用薏苡仁、陈皮、苍术、白术、半夏配伍健脾气以运化水湿。因此,风湿病后期邪深而正虚,宜补益正气而扶正为主。

3 小 结

风湿病治疗应以其“简、便、廉、验”为特点,这样可以充分体现中医中药的独特优势。同时风湿病诊治既要对症治疗、辨证论治,又要治病求本、审证求因,既要抓住风湿病表象,又要辨清疾病的本质,注重邪正兼顾、标本同治。

参考文献

[1]杨梅玉,王莒生,谢幼红,等.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J].北京中医药,2009, 28(7):497-450.

[2]刘健.风湿病中医临床思维[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9):753-761.

[3]刘健,郑志坚.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学病机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9):13-15.

[4]刘健,韩明向,崔宜武,等.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学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999 ,5 (11):35-36.

[5]刘健.类风湿性关节炎从脾论治探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23(1):1-4.

[6]黄传兵.干燥综合征从脾辨治[J].新中医,2007,39(5):97-98.

[7]刘健.韩明向教授治疗历节病学术经验[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99 ,18(5):45-47.

[8]齐亚军,刘健,曹云祥,等.强直性脊柱炎从脾肾论治的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3):60-62.

[9]万磊,刘健.名中医刘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撷菁[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9,l2(6):613-614 .

风湿病治疗范文3

【关键词】 风湿病;辨证思路;经典方剂;验案分析;周乃玉

风湿病是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合而为病;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浊、瘀血、毒热,正邪相搏,使经络、肌肤、血脉、筋骨,甚至脏腑的气血痹阻,失于濡养而出现的以肢体关节、肌肉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变形、僵直及活动受限等症状为特征,甚至累及脏腑的一类疾病的总称[1]。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痛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西医的结缔组织病[2]。风湿病初期病在肌表经络,久则留恋筋骨,深入脏腑,引起全身病变。

周乃玉教授是国家级中医药重点继承名医,从事中医风湿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理论造诣深厚。本文通过记录周乃玉教授对于经方运用的心得体会,总结其临床验案,领会其学术思想精髓,融会贯通,使周乃玉教授几十年来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能够不断传承。

1 辨证思路

1.1 六经辨证 周乃玉教授指出,治疗风湿病一定要掌握六经辨证。因为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结缔组织病多脏器、多部位受损,出现合病、并病的特点,符合六经病证的传变规律,所以辨证要精要准,否则会很快导致脏腑病理传变。临床常见因辨证不准,治疗不当,使风痹、寒痹、湿痹等五因痹发展为五体痹、五脏痹,导致病情因失治、误治,而病情加重。

1.2 脏腑辨证 早在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就提出把脏腑经络作为辨证的核心,在病因上以脏腑经络分内外,提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的病因分类方法;在发病与病理传变上,从整体观念出发,根据正与邪,人体内部各脏腑间的关系,提出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在诊断上,通过四诊举例,结合八纲,把疾病的各种表现,具体落实到脏腑经络病变上。因风湿病起病隐匿,病因复杂,病情缠绵难愈,所以辨证时困难重重。脏腑内伤,是风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风湿病经久不愈、内传入里的结果。治病求本,周乃玉教授临床治疗风湿病指出,无论病情如何复杂,辨证必须辨清脏腑,从本治疗。

2 经典方剂

周乃玉教授对《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经典方剂,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桂枝汤、小柴胡汤、乌头汤、真武汤、风引汤、白虎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等运用纯熟,在临床施治过程中每每获得奇效。

2.1 小柴胡汤 临床上周乃玉教授常用小柴胡汤治疗气血不畅、湿热瘀阻的痹证患者。周乃玉教授指出,有湿热证候,舌苔厚腻,脉弦者,可选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因半夏可降逆泻浊,黄芩可透热利湿,两者共用使气机得以运化,清气上升,浊气下趋。加之柴胡可调三焦之气,气运则湿化,气运则血行,故湿热之邪祛除,又气行血畅,血脉得以通利。在祛邪的同时又用人参(周乃玉教授临床常用党参代替人参)、甘草来扶正,补足正气,杜绝邪气入里,又可健脾胃以加强气机之运化,使气血通畅,病情缓解。

2.2 黄芪桂枝五物汤 周乃玉教授常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营卫气血失调及气虚血脉瘀滞的痹病患者,疗效显著。生黄芪即可补益肺脾之气,又可通经蠲痹,是周乃玉教授治疗痹病的常用药。而桂枝汤温通血脉,和营散风,使阴阳相贯,气血调畅,邪气外达,筋骨血脉得以滋养。周乃玉教授临床还常用桂枝汤与小柴胡汤合方,治疗较早期和病证在上肢的痹病。用桂枝汤来理血,用小柴胡汤来调气。桂枝汤通阳除痹止痛,散寒除湿;小柴胡汤疏畅气机之郁滞,补中扶正。两方相合则风寒湿邪并除,营卫气血调和,筋骨血脉通利,邪祛正安。

2.3 附子剂 如四逆汤、真武汤等附子剂。《神农本草经》记载附子主治寒湿痿,拘挛,膝痛,不能行走。附子辛热,有毒,通行十二经脉,有回阳救逆,温中散寒,温阳利水,通痹止痛之功,颇具特色。临床使用附子剂在痹证的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附子在痛痹寒湿伤阳症中,多为必选之品。但附子为剧毒中药,《中国药典》规定常规剂量为3~15 g,超大剂量使用有风险,必须充分重视。周乃玉教授临床上使用附子得心应手,剂量大时也很少出现药物毒副作用。临证上周乃玉教授使用附子剂:①辨证准确。附子辛热燥烈,通行十二经脉,走而不守。寒湿偏重之痛痹、顽痹非乌附莫属。对于病程长,寒凝重,肝肾亏损,脾胃虚寒,心阳不振,以及寒凝经脉之顽痹以阳虚表现为主,可加大剂量使用。②注重配伍。附子配熟地黄,两者相互制约,刚柔相济,动静结合,阴阳双补。附子得熟地黄则燥烈之性可缓之,助阳又不耗阴。熟地黄得附子则滞腻之性可行之,滋阴又不损阳。周乃玉教授临床常配伍运用此药对。③先煎久煎。周乃玉教授运用附子,一定强调附子先煎,一般需煎煮40 min以上,再加入其余药共同煎。

2.4 风引汤 风引汤除热瘫痫,主治关节红肿热痛伴全身汗出,发热烦渴,大便艰难等。方中重用生石膏,辛甘大寒,清泻实热,用于壮热汗出烦渴引饮,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等症。生石膏与气分药同用可清气分实热,与血分药同用可清血中之热,又有明显凉血消肿之功效。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通阳气,安心经为君;火发必扶木势以克土,致脾气不升,则聚液成痰,流于四末致瘫痹,故又用大黄荡涤风火湿热为臣;并用干姜温阳燥湿为反佐。全方寒热、降散、泻涩并用,使寒而不凝,降泻不过,正气不伤。周乃玉教授临床运用此方化裁,治疗痹病初期高热疗效显著。

2.5 柴胡龙骨牡蛎汤 柴胡龙骨牡蛎汤是《伤寒论》中方剂,原治疗伤寒误下伤正,邪陷少阳,少阳枢机不利,表里三焦气机不和之证,其核心在于少阳枢机不利。周乃玉教授运用此方加减治疗因情绪不调导致的痹病。中医学认为,情志不遂往往会导致脏腑气机失常,最多见的就是肝气郁结。肝主疏泄,主血,其性喜条达。肝气不疏又加重了情志不畅,严重者还会生风动血。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疏解三焦气机和枢机及补虚安神,来使情志畅达,气血调达,通过疏散气机,使邪气散除,营卫复常,经络通畅,肌肉、筋骨、脏腑得以滋养,故风湿痹痛得以康复。

2.6 白虎加桂枝汤 白虎加桂枝汤出自《金匮要略》,功用清热、通络、和营卫。主治温疟,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风湿热痹症见壮热,气粗烦躁,关节肿痛,口渴苔白,脉弦细。此方加减是周乃玉教授治疗热痹的常用方剂,疗效显著。周乃玉教授指出,热痹多有气血不调,邪气不得发散;苦寒药运用过度,则寒凝邪滞反不易散邪,故少佐温通之品,如佐桂枝可通阳散邪。

2.7 防己黄芪汤 防己黄芪汤出自《金匮要略》,功用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主治卫表不固,风水或风湿,见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者。本方所治之风水、风湿,乃由正虚表气不固,外受风邪,以致水湿郁于肌表之证。周乃玉教授临床常用其治疗脾虚湿胜,病位在肌表的痹病[3]。

3 验案分析

【病案1】 患者,女,31岁。主诉半年前因感受风寒,出现双手近端指间、掌指关节、腕关节对称性肿痛,晨僵约2 h。关节肿胀局部自觉略热,但怕风怕凉。汗出多,动则汗出,以头部汗出为主,自汗,易疲乏。无发热,无皮疹,无反复口腔溃疡,无指端遇冷变色。纳食一般,睡眠欠佳,二便正常。舌淡红苔白,脉沉细。患者因有生育要求未服用控制病情西药,仅间断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及抗CCP抗体均阳性,抗核抗体系列阴性。中医诊断:痹病。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辨证:气血失调,经脉不通。治法:调理气血,通阳除痹。给予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加减。处方:柴胡10 g、半夏10 g、黄芩10 g、生甘草10 g、党参15 g、全蝎6 g、桂枝10 g、白芍20 g、巴戟天15 g、丹参15 g、防风10 g、威灵仙15 g、熟地黄30 g、羊藿15 g、片姜黄15 g、穿山龙30 g。水煎14剂,服药后症状好转,疗效明显。

按语: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肢关节肿痛,病位在筋骨关节。病情虚实夹杂,以寒湿为主。分期为初期。类风湿关节炎初期多因外邪侵袭导致气血失调,经脉不通,邪气客于筋脉分肉之中,阻遏阳气,筋脉失荣。治疗应以通阳除痹为主,用小柴胡汤直达病所,并疏通气机瘀滞;桂枝汤合营调血通阳;再加以补中扶正,防止邪气深入内脏。 驱邪扶正使气血调畅,脏腑平和,故病情缓解[4]。

【病案2】 患者,女,16岁。2009年2月6日

初诊。患者2008年2月出现多关节疼痛,发热,体温最高39.5 ℃,全身起红色斑片状皮疹,伴咽喉疼痛,肝脾大,在当地医院诊为Still病,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2008年7月在北京某医院住院,白细胞最高达2万,经各项检查及骨穿排除了血液病、感染及恶性肿瘤病变,确诊为Still病。予甲氨蝶呤每周10 mg,醋酸泼尼松每日40 mg

治疗,病情好转。2008年12月醋酸泼尼松减为每日20 mg后复发,在当地医院给予地塞米松每日10 mg、

醋酸泼尼松每日20 mg、甲氨蝶呤每周10 mg、硫唑嘌呤每日50 mg治疗,患者仍高热(体温最高40 ℃)、

关节痛,遂来本院住院治疗。

入院时症见:高热,体温40 ℃,后背胸腹可见皮疹后色素沉着,多关节疼痛,肌肉疼痛,咽痛,口干,无明显汗出,纳差,时有胃脘部疼痛,眠欠安,二便尚正常。舌红,苔黄,脉弦细。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8.75 G·L-1,红细胞4.37 T·L-1,

血小板238 G·L-1。尿、便常规正常,铁蛋白 >

1 650 ng·mL-1,ESR 82 mm·h -1,CRP 103 mg·L-1,

IgA 0.26 g·L-1,免疫球蛋白正常,RF(-),ANAs(-)。中医诊断:热痹。西医诊断:Still病。辨证:热毒内蕴,热炽气营。治法:清热解毒,调理气血。给予风引汤和小柴胡汤加减。处方1:生石膏30 g、滑石15 g、寒水石20 g、大黄6 g、干姜5 g、白花蛇舌草20 g、知母15 g、连翘15 g、柴胡10 g、黄芩10 g、白芍15 g、甘草10 g、白术10 g、茯苓15 g、丹参15 g。上方水煎200 mL,每日2次。服药时,加用0.5 g紫雪散。甲泼尼松每日24 mg+甲氨蝶呤每周10 mg+硫唑嘌呤每日50 mg,口服。

二诊:用药3 d,体温最高38.8 ℃,其中1 d无发热,余症同前。周乃玉教授给予处方2:生石膏20 g、知母30 g、甘草10 g、桂枝6 g、石见穿30 g、大黄6 g、蝉蜕10 g、藏青果10 g、白鲜皮15 g、穿山龙30 g、防风10 g、防己10 g、党参10 g、忍冬藤30 g、威灵仙10 g、青蒿15 g、牡丹皮15 g。水煎200 mL,每日4次,共用6 d。间断服用紫雪散0.5 g,2~3 d服用1次。西药同前。

三诊:患者关节痛、咽痛好转,6 d内体温最高39 ℃,其中有4 d体温低于38 ℃,夜间发热伴汗出,舌红,苔黄燥,脉细。辨证为热入营血,治宜清热凉血,给予清营汤加减。处方3:羚羊粉0.3 g

(冲服),牡丹皮15 g、赤芍15 g、当归10 g、金银花10 g、连翘15 g、栀子10 g、大黄6 g、郁金10 g、川芎10 g、生地黄20 g、知母15 g。水煎100 mL,每日2次,用药4 d。未用紫雪散,西药同前。

四诊:患者体温最高38 ℃,有2 d体温正常,但患者诉关节、肌肉疼痛加重。周乃玉教授处方2继服7 d,关节、肌肉疼痛症状好转,但仍间断发热体温最高39 ℃,舌红,苔黄,少津,脉细。辨证为热炽气营,治宜清热通络、养阴透营,方用白虎加桂汤和清营汤加减。处方:生石膏20 g、甘草10 g、知母20 g、桂枝10 g、海桐皮15 g、生地黄10 g、玄参15 g、鸡血藤15 g、地骨皮15 g、金银花10 g、连翘15 g、白花蛇舌草20 g、秦艽10 g、

丹参10 g、柴胡10 g、太子参15 g。水煎100 mL,

每日4次,服药时加用0.5 g紫雪散,每日1~2次。西药同前。

五诊:患者体温下降,关节未诉疼痛,无胃痛,二便调,舌淡边尖略红,苔白,脉沉。实验室检查示:血常规白细胞12.4 G·L-1,红细胞 4.5 T·L-1,血小板190 G·L-1;红细胞沉降率 27 mm·h-1。

按语:患者为青少年,症见高热不退,咽痛口干,关节疼痛较剧,舌红苔黄,为病程极期,辨证考虑为热毒内蕴,热炽气营。周乃玉教授曰:儿童青少年多为纯阳之体,热势较成人更剧,且易热极生风。并指出Still病急性期热势剧烈时可用《金匮要略》中的风引汤加减治疗,风引汤主治肝阳亢盛,风邪内动,以清热熄风、重镇潜阳为主。周乃玉教授还指出,热痹多有气血不调,邪气不得发散,若苦寒药运用过度则易寒凝邪滞反而不易散邪,故应注意佐些温通之品,如桂枝可通阳散邪。苦寒药易伤脾胃,故治疗时还应佐些健脾和胃之品。周乃玉教授指出,治疗热痹需注意调畅气机,使气血通调,正气得复,邪气得去,故常用小柴胡汤来调畅气机,疏通血脉。

该患者入院后,在激素减量情况下,以中药治疗为主,经治疗症状已有好转,化验指标明显改善。出院后,又经1年余中西药物治疗,病情缓解,停药。

【病案3】 患者,男,62岁。1个月前曾突发左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热痛,查血尿酸升高,诊为痛风。来诊时已无明显关节红肿热痛,但仍自觉足部不适,行走时双足发沉,时有刺痛,体型较胖,舌红,苔黄厚,脉弦。处方:柴胡10 g、半夏10 g、黄芩10 g、甘草10 g、秦艽15 g、秦皮20 g、猪苓30 g、蒲公英10 g、泽泻15 g、川大黄10 g、川萆薢20 g、党参10 g、苍术15 g、白花蛇舌草30 g。经治疗血尿酸下降,血脂下降。随访近半年,关节症状未发作。

按语:患者曾有关节红肿疼痛,现关节刺痛发沉,体胖又多湿,舌暗红,苔黄厚,脉弦,辨证为气血不畅,湿热瘀阻。周乃玉教授指出,有湿热证候,舌苔厚腻,脉弦者,可选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方中半夏可降逆泻浊,黄芩可透热利湿,两者同用使气机得以运化,清气上升,浊气下趋。加之柴胡可调三焦之气,气运则湿化,气运则血行,故湿热之邪去除,气行血畅,血脉通利,病情缓解。

【病案4】 患者,女,39岁,2010年3月初诊。主诉:多关节对称性肿痛间作1年余。双手掌指、近指、双腕、双肘间断肿痛,双手握拳困难,双肘伸直受限,双肩、双膝、腰部疼痛,周身关节怕风怕冷,关节肿胀处发热,晨僵30 min,疲倦、乏力、思睡,自汗,自觉身体沉重,饮食一般,睡眠可,二便正常,月经量少色淡,初诊时即将到经期,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双手X线片示:骨质疏松,手指关节间隙变窄。实验室检查示:RF(+),抗CCP抗体(+),ESR 52 mm·h-1。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处方:生黄芪20 g、防己10 g、防风10 g、生甘草10 g、忍冬藤30 g、片姜黄15 g、麻黄6 g、秦艽15 g、威灵仙15 g、穿山甲10 g、炒白芥子6 g、

丹参15 g、穿山龙30 g、益母草15 g。上方7剂,水煎每日 1剂,服药后关节肿痛有所减轻,仍感乏力,腰膝酸困,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月经已完。处方:生黄芪20 g、防己10 g、防风10 g、生甘草10 g、羊藿15 g、片姜黄15 g、麻黄6 g、桂枝10 g、威灵仙15 g、穿山甲10 g、炒白芥子6 g、丹参15 g、穿山龙30 g、熟地黄20 g、川牛膝15 g。续服14剂。服药后,上诉症状明显缓解,关节肿胀减轻,仍时有关节疼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处方:生黄芪20 g、防己10 g、防风10 g、生甘草10 g、羊藿15 g、片姜黄15 g、麻黄6 g、桂枝10 g、威灵仙15 g、穿山甲10 g、炒白芥子6 g、丹参15 g、穿山龙30 g、熟地黄30 g、川牛膝15 g、川乌10 g(先煎)。续服14剂,巩固疗效。

按语:周乃玉教授运用了防己黄芪汤、阳和汤、乌头汤3方结合加减化裁治疗此证。首先防己黄芪汤主要功用为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主治卫气不固的风水或风湿,症见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者。身重、身肿是本证的主要标志,说明水湿在肌肤,更说明脾运化水湿功能不行,气虚而肿。阳和汤主治阳虚气寒,血脉凝滞的阴疽。运用补而兼散的药来温阳补血,散寒通滞,治疗虚寒性的病证,这里用麻黄取其发越人体的阳气,使补益药更好发挥作用,使阳气迅速地布达周身,“离照当空,阴霾自散”。白芥子善走窜经络,祛皮里膜外之痰;与穿山甲相配,更加强了通络祛瘀作用。乌头汤治“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与附子为同一植物不同部位,主治与附子相似。不同者,乌头多用于痛证,见舌质淡红,舌苔白滑者。3方合用,以健脾温阳、祛湿散寒、通络化滞,兼用一些祛风胜湿通脉之品,使邪气得去,正气得复,病情好转[5]。

【病案5】 患者,女,66岁。主诉:劳累后四肢关节疼痛数年,加重半年。症见明显怕风怕凉,双手、双膝时有肿胀疼痛。四肢酸痛发沉,乏力倦怠,时有头颈胀痛,舌淡苔白,脉细。手及膝关节X线片示有骨质增生改变,诊断为骨关节炎。处方:黑附片15 g(先煎)、干姜6 g、生甘草10 g、白芍30 g、木瓜15 g、熟地黄30 g、

防风10 g、炒白术15 g、全蝎5 g、蜂房10 g、威灵仙15 g、地龙15 g、葛根15 g、藁本10 g、骨碎补15 g。服药7剂后,症状明显改善。

按语:患者年老体弱,肢体畏寒、困倦、发沉,故以脾肾阳虚为主要表现。周乃玉教授选用四逆汤加减治疗,取得很好疗效。

【病案6】 患者,女,35岁。患者足月顺产后3个月,哺乳与喂奶粉混合喂养孩子,月经尚未至。自产后逐渐出现全身怕风怕凉,不能受到任何风吹,居所整日门窗紧闭,躯干、四肢肌肤不能有任何外露,汗出明显。自诉受风吹后皮肤、筋肉、骨节均疼痛,无明显关节肿胀,无明显晨僵,无发热。就诊当日时值初夏,患者头戴毛线帽,身穿羽绒服,足蹬棉靴,不敢进入空调房间。医生触摸患者手臂,其汗液顺流,但拒绝减少衣服。患者曾在外院做全面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舌暗红,苔黄略腻,脉弦细略数。处方:柴胡10 g、半夏10 g、生甘草10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威灵仙15 g、佩兰10 g、

藿香10 g、党参10 g、炒白术10 g、防风10 g、浮小麦30 g、大枣10 g、郁金10 g、熟地黄20 g。

10剂,症状减轻。

按语:本例患者是一典型且较重的产后风湿。根据其证候,舌脉,周乃玉教授认为本患者病因病机为产后亏虚,气血不调,营卫失和,肝气不畅。治疗应以调理气血、调和营卫、疏肝解郁、健脾化湿为主。选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取其疏肝解郁、平肝潜阳、健脾理气的作用,使枢机畅达,升降正常,气血调和,濡养四肢百骸、经络脏腑[6]。

4 参考文献

[1] 焦树德.尫痹的辨证论治[J].中医杂志,1992,33(3):1.

[2] 施桂英.关节炎概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331.

[3] 单书健,陈子华.古今名医临证金鉴:痹证卷(下)[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

[4] 王莒生.名老中医经验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5-15.

风湿病治疗范文4

关键词:马;风湿病;萘普生创风穴

中图分类号: S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1-0087-1

风湿病是马属动物常发病、多发病,病变主要发生在肌肉、关节,所以临床上以疼痛、跛行和机能障碍为特征,有时可侵害心肌,引起风湿性心脏病。特点是胶原结蹄组织发生纤维蛋白变性及骨胳肌、心肌和关节囊中的结蹄组织出现非化脓性局限性炎症。

1 病因

风湿病的发病原因至今也未阐明,最近通过实践证明风湿病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医称风湿病为“痹”症。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致为“痹”。故《元亨疗马集》指出“皆因外感风寒,内伤阴冷,外感内伤,伤之血气”畜体阳虚,卫阳不固,肌腠空疏,风寒邪气得以入畜体,流走经络,致使气血凝滞,运行不畅而成本病。本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发。此外,下列因素均可诱发风湿病:

(1)马圈潮湿、阴冷。

(2)汗后受风或汗后马上暴饮冷水。

(3)夜受风寒、突遭雨淋。

(4)久卧潮地。

(5)贼风侵袭,特别是穿堂风的侵袭。

2 病理变化

按发病过程分三期:

(1)变性渗出期:结蹄组织中胶原纤维膨胀、分裂、形成粘液样和纤维素样变性。变性灶周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显性细胞浸润,并有浆细胞渗出。此期可持续1-2个月。

(2)增殖期:本期特点是出现风湿性肉芽肿或风湿小体,这是风湿病特征性病变。此期可持续3-4个月。

(3)硬化期:小体中央的变性坏死物质逐渐被吸收,渗出的炎性细胞减少,纤维组织增生,在肉芽肿部形成瘢痕组织。此期持续2-3个月。

3 临床特点

表现突然发病、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患部肌肉或关节疼痛,背腰强拘,跛行,患病肢体随适当运动症状减轻。动物风湿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特点是发病的肌群、关节及蹄的疼痛和机能障碍,疼痛表现时轻时重、部位可以固定或不固定。具有突发性、疼痛性、游走性、对称性、复发性等特点。急性期发病迅速,患部湿热、肿胀,疼痛及机能障碍等症状非常明显,同时出现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病程经过数日或1-2周后即可好转,但易复发,慢性期病程较长,可拖延数周或数月之久,患病马匹易疲劳,运动强拘不灵活,患部缺乏肿胀、热痛等急性炎症的症状。马前肢风湿主要表现肩臂肌群的急性或慢性风湿性炎病,可能累及肩关节和肘关节,站立时患肢前踏,减负体重,运步时呈现悬跛,当两前肢同时发病时步幅缩短,关节伸展不充分。

4 诊断

马发生风湿病较多,在兽医临床上主要是根据病史和临床症状进行确诊,必要时可用水杨酸钠皮内反应作为辅助治疗。

5 治疗

临床上最常用治疗风湿病的是解热镇痛及抗风湿药,包括水杨酸钠及阿司匹林。临床实践证明使用上述药物治疗风湿病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针对性不强,笔者应用最新型抗风湿药物萘普生,采用抢风穴注射治疗马前肢风湿病效果显著。

6 方法

瘫被冰点(萘普生)注射液10ml×2支

头孢噻肟钠5g×2支,混合后创风穴一次性肌肉注射,左边风湿在左边注射,右边风湿在右边注射。

同时配合使用皮质激素药物:地塞米松5ml(含5mg)×2支一次肌肉注射。

新型解热镇痛抗风湿药萘普生作用是阿司匹林的20倍。通过创风穴注射,使药物直达病变部位(创风穴),显著提高治疗马前肢风湿病的疗效。

7 分析讨论

风湿病治疗范文5

【关键词】 风湿病;结节性红斑;复发性风湿病;白塞病;四妙勇安汤;清热解毒;周彩云

四妙勇安汤首见于华佗的《神医秘传》,其曰:“此疾发于手指或足趾之端,先疹而后痛,甲现黑色,久则溃败……内服药用金银花三两,玄参三两,当归二两,甘草一两,水煎服。”清代鲍相墩将此收录于《验方新编》并命名为“四妙勇安汤”。原方用于治疗脱疽。方中金银花为主药,既可清气分之热,又能解血分之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有抗炎、抗过敏、促进白细胞吞噬的作用[1];当归活血养血,能行血气之凝滞,化瘀生新,现代药理证实,其有抗血小板聚集、镇痛、抗氧化及调节免疫的作用[1];玄参清热滋阴,泻火解毒,配伍金银花以解热毒,配伍当归以调和营血,有抗炎解热、抗氧化的药理作用[1];甘草生用为佐使,佐金银花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力,有调节免疫、抗炎镇痛、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1]。药味精简,量大力专,共奏清养结合、毒瘀并去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四妙勇安汤具有抗炎镇痛、抑菌解毒、调节免疫、扩张血管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2]。不同类型的风湿病临床表现各异,但是却有相同的病理损伤即血管炎,因此在治疗上可以采用相同的方药,即异病同治的思想[3]。

周彩云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风湿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师承房定亚教授,是房定亚学术思想的传承人。周彩云教授将四妙勇安汤加减广泛运用于风湿病的治疗,现选取临床治疗中较为特殊的几个验案叙述如下。

1 结节性红斑

患者,女,29岁,2016年10月9日初诊。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结节性红斑3个月余,

2个月前于外院皮肤科就诊,建议口服激素及外用药(具体不详),患者因害怕激素副作用拒绝服用,外用药效果不明显。后间断服用中药,结节性红斑未消退,近3 d加重,红斑较前增大,为求中医治疗来本院门诊就诊。刻下症见:双下肢结节红斑,颜色鲜红,疼痛,双手发凉,无口腔溃疡及外阴溃疡,无脱发及皮疹,纳可,眠安,二便调。舌红,苔白,脉细。辅助检查:ANA(-),ANCA(-),免疫七项正常,红细胞沉降率(ESR)24 mm・h-1,

抗链球菌溶血素“O”(-)。西医诊断:结节性红斑。中医诊断:瓜藤缠,证属热毒内蕴、瘀血阻络。治宜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主方以四妙勇安汤合当归饮子,药物组成:金银花15 g、玄参20 g、当归20 g、生甘草10 g、赤芍20 g、生地黄20 g、川芎10 g、生黄芪30 g、白蒺藜10 g、荆芥10 g、防风10 g、蒲公英20 g、皂角刺10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16年10月16日二诊,患者双下肢结节红斑已发暗,局部无触痛,偶有咽喉疼痛,纳可,眠安,二便调。舌红,苔白,脉细。在原方基础上加强滋阴,加黄柏10 g、知母10 g。7剂。

2016年10月23日三诊,双下肢无新发红斑,病情基本平稳,上方继服7剂。

按语:结节性红斑好发于年轻女性,病因复杂,与多种免疫疾病相关,其主要病理变化为皮肤血管的炎症反应,属中医学“瓜藤缠”范畴。本案患者体内湿热毒邪较盛,趁机体较为虚弱迅速深入营血,热毒蕴结体内,气滞血瘀,结于皮下,出现红斑;瘀血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出现双手发凉。结合患者舌红、脉细可辨证为热毒内蕴、瘀血阻络,周彩云教授以四妙勇安汤清热解毒、凉血通络。当归饮子出自严用和的《济生方》,原方主治疮疥肿痒。其中四物养血滋阴,使“血行风自灭”,荆芥、防风祛风止痒,白蒺藜清肝火,黄芪、甘草益气托毒、扶正祛邪,去滋腻之首乌,加蒲公英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力,全方共奏养血祛风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当归饮子可抑制态反应、抗炎,用以治疗慢性荨麻疹和风疹[3]。因此,两方相合,可使毒热得清,风热得祛。二诊时患者红斑已变暗、消退,原方有效,提示患者风热毒邪已解,血脉畅通;但病入营血,营伤易耗阴,加用黄柏、知母以滋阴,使营阴得以滋润而不会枯竭。

2 复发性风湿病

患者,男,53岁,2016年7月13日初诊。患者2016年4月受凉发热后出现双手指关节肿痛,2~3 d后自行好转,2016年5月出现双膝关节肿痛,持续1周左右好转,2016年6月出现双腕及双踝关节肿痛,持续2 d好转,呈游走性。辅助检查:hs-CRP 25.13 mg・L-1,ESR 18 mm・h-1,类风湿因子(RF) < 20 IU・mL-1,血常规、肝肾功能、免疫七项均正常,抗CCP抗体(-),ANA谱(-),HLA-B27(-)。患者3 d前右手指及右腕关节肿胀、疼痛,左肩关节疼痛,双膝关节无疼痛,余关节无明显肿胀,偶有咳嗽、咳痰,纳可,眠安,二便调。舌暗红,苔白腻,脉细。西医诊断:复发性风湿病。中医诊断考虑痹证,证属热毒内蕴、痰热蕴肺。治宜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主方以四妙勇安汤加减,药物组成:金银花30 g、玄参20 g、当归10 g、生甘草10 g、萆Z20 g、g莶草30 g、威灵仙10 g、赤芍20 g、生石膏30 g、白花蛇舌草30 g、防己20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16年7月27日二诊,患者2周内关节疼痛未再发作,四肢关节活动正常,偶有咳嗽咳痰,在上方基础上加石韦,继服14剂。随访至今,关节肿痛未再发作。

按语:复发性风湿病是一种关节炎和关节周围炎反复发作的特殊类型的风湿病,起病较为突然,数小时或数天可达高峰,缓解后无任何症状[4]。

其临床表现为活动期和缓解期交替出现,活动期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其病理改变类似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改变,故其病证可类比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其关节红热、肿胀、疼痛、僵硬,舌红等均因湿热内蕴日久,郁久成毒,湿热毒瘀,阻滞经络关节,发为关节肿痛,结合舌脉可辨证为热毒内蕴、瘀血阻络。周彩云教授以四妙勇安汤抗炎清热解毒、活血通络,在疾病的活动期起到较好的效果,加用石韦可清肺凉血,有效控制关节肿痛的症状。四妙勇安汤在疾病早期可起到消炎止痛、控制炎症的作用[5-7],缓解期可用四神煎等治疗。

3 白塞病

患者,女,30岁,2016年3月7日初诊。患者既往反复口腔溃疡多年,未予重视,2015年

3月出现双手、双膝关节游走性疼痛,未予明确诊断。2016年2月关节疼痛较前加重,出现外阴溃疡,小便疼痛,在某医院查ANA谱(-),RF(-),抗CCP抗体(-),ESR 32 mm・h-1,免疫七项正常。骨扫描示胸锁关节前代谢灶活跃,针刺反应(+),皮肤易过敏,考虑为白塞病,予口服沙利度胺50 mg,每晚1次;醋酸泼尼松片10 mg,每日

1次。服用药物后患者外阴溃疡减轻,口腔溃疡仍有反复。刻下症见:口腔溃疡2处,双手腕关节、双膝关节肿痛,无外阴溃疡,无结节红斑,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紫暗,脉细涩。西医诊断:白塞病。中医诊断:狐惑病,证属热毒内蕴、湿瘀互结。治宜清热解毒、化瘀散结,主方以四妙勇安汤合赤小豆当归散,药物组成:金银花15 g、玄参20 g、当归10 g、生甘草10 g、赤小豆30 g、赤芍20 g、萆Z20 g、g莶草20 g、冬瓜皮30 g、牛蒡子15 g、生薏苡仁30 g、知母10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16年3月21日二诊,患者口服西药调整剂量为沙利度胺25 mg,每晚1次;醋酸泼尼松片

10 mg 与5 mg交替服用。口腔溃疡未发,外阴溃疡未发,双手腕关节疼痛较前明显减轻,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紫,脉细数。在原方基础上去g莶草、牛蒡子,加黄连9 g,继服14剂。

2016年4月14日三诊,患者口服西药调整为醋酸泼尼松片5 mg,隔日1次。口腔溃疡及外阴溃疡未发作,无关节疼痛,病情稳定,上方继服。随诊至今,现醋酸泼尼松减至2.5 mg,隔日1次。

按语:白塞病是一种以血管炎为特征性病理改变的全身病变,常以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结节红斑、关节肿痛为主要表现[8]。中医病名为狐惑病,《金匮要略》有云:“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湿热毒邪蕴结是本病的发病基础,湿热毒邪入血入络,损伤络脉,气机郁滞,血脉不畅,湿热毒瘀互结。四妙勇安汤是传统治疗脉管炎的良方,可从根本上清热解毒通络,使毒去络安,改善血管炎症。赤小豆可清热解毒凉血,当归辛散,可祛湿热毒,赤小豆当归散可治疗狐惑病“默默但欲寐,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F眼”。四妙勇安汤合赤小豆当归散共奏清热解毒利湿、化瘀散结之功,并可治疗多种黏膜溃疡。

4 参考文献

[1] 梅全喜.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43.

[2] 孙晓波,徐惠波.现代方剂药理与临床[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5:1114.

[3] 房定亚.房定亚风湿病专方专药要略[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32-33.

[4] 刘健,万磊.新风胶囊联合美洛昔康治疗复发性风湿症疗效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10):20-23.

[5] 张颖,曹玉璋,房定亚.房定亚教授对风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特色(续1)[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6):56-59.

[6] 张颖,曹玉璋,房定亚.房定亚教授对风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特色(续2)[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52-56.

[7] 张颖,曹玉璋,房定亚.房定亚教授对风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特色(续3)[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2):44-46.

风湿病治疗范文6

关键词:中医;风湿类疾病;研究进展

风湿类疾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症,患者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并累及周围肌肉、肌腱、筋膜等组织,甚至导致四肢关节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该病发病原因复杂,且发病时间长,病情容易反复,临床西医治疗往往治标不治本,疗效不尽理想。风湿类疾病属中医"痹症"范畴,中医对风湿痹症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

1病因病机

风湿类疾病属中医"痹症"范畴,历代医家认为痹症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如《类证治裁·痹症》记载"诸痹??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而袭,正气为邪气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滞,久而成痹。"说明该病的内因在于正气不足,风寒湿为外因。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了古代医家对风湿病因认识的正确性。随着研究的深入,众多医家都非常重视正气不足、气血亏虚、肝肾亏损等病因作用,如李冀等研究指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内因在于正气不足,患者正气亏虚,风寒湿杂合侵袭机体是该病的主要致病因素,风寒湿邪皆重,邪盛为标,正虚为本,缺一不可[1]。陈仁华等研究指出风湿痹症的发病基理多由人体正气虚弱,风、湿、寒、热邪侵犯人体表皮、肌肉、经络、筋膜、骨胳等组织,导致气血运行障碍而发生病变[2]。

1.2方法

1.2.1专法专方 中医运用自制方、实验方、秘方、民间方等治疗风湿类疾病取得了显著效果。例如宋守金用自拟的"关节舒散"系列方剂治疗风湿类疾病686例患者。其中治疗组343例,采用"关节舒散"系列方剂治疗,对照组343例,采用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肿胀数、疼痛数、晨僵时间、双手握力等指标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对照组为77.2%,且治疗组血沉、C 反应蛋白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更为明显[3]。张国安等采用复方雪里见胶囊治疗150例风湿病患者。该药中雪里见为君药,牛膝为臣药,佐以马钱子、威灵仙、龙骨、穿山龙为辅药,制成复方制剂。患者连续服药1个月后,显效123例,有效1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患者关节肿痛、握力问题显著改善,且升高的白细胞、血沉(ESK)、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等指标明显下降[4]。

陈宇等运用扶正蠲痹汤及其衍化方剂治疗风湿痹症患者,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7例,对照组采用西药甲氨蝶呤、硫酸羟氯喹治疗。疗程结束后实验组治疗显效21例,好转58例,总有效率为90.80%,对照组治疗显效13例,好转47例,总有效率为68.97%[5]。丁艳玲等运用自拟肘膝膏帖敷治疗160例风湿类疾病患者。关节止痛膏采用川乌、南星、肉桂、细辛、血竭、乳香、没药、冰片、樟脑、凡士林等制成,贴敷患处,10 d为1疗程。近期治愈60例,有效93例,总有效率为96%[6]。

1.2.2单方单药 临床采用的单方单药在治疗风湿类疾病方面也具有独特疗效。①青风藤。青风藤的主要成分是青风碱,具有抗炎、镇痛、免疫抑制作用。吴宗群等报道西安市第五医院张欣于1974年开始应用毛青藤治疗RA患者4万余人次,疗效较为满意[7]。从青风藤中提取盐酸青藤碱制成正清风痛宁片,治疗风湿类疾病疗效明显。朱芳晓等采用正清风痛宁治疗8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其中试验组43例口服正清风痛宁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43例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且正清风痛宁抑制血清IL-1 β及TNF-α的分泌作用更为显著[8]。②雷公藤。雷公藤具有消炎、镇痛功效,是风湿痹症治疗的常用药物。陈付合采用复方雷公藤片治疗6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经3~18个月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2%[9]。喻成权等运用复方雷公藤关节止痛膏治疗50例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麝香壮骨膏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10]。③各类制剂。蛇毒素制剂、蚂蚁制剂等在治疗风湿病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朱豫珊采用银环蛇酒治疗100例风湿痛痹患者,患者口服银环蛇酒2~3个疗程,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胡晓斌等报道了蜂毒与其他药物配伍的方法及治疗注意事项[12]。

1.2.3综合治疗 由于风湿痹症的病因复杂,患者一般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多变,单纯使用一种疗法往往见效较慢,所以临床常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牛月才采用内服蝎蛇追风透骨散外贴红燃丹的方法治疗1180例风湿骨病患者。经治疗958例患者痊愈,显著进步153例,进步27例,总有效率为96.5%[13]。程云柱指出采用中药内服配合穴位注射、电针、腹针、中药熏蒸的五联法可增强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内服中药分型辩证治疗,调节患者脏腑功能,配合其他疗法可以疏通经络、肌肉、筋骨,内外兼治,从而促进疾病的消 除[14]。彭丽岚采用序惯联合康复疗法治疗333例风湿类疾病患者。患者口服诸痹灵系列中成药,同时结合热银质针软组织松解术、关节功能矫正训练、心理干预治疗方法,治疗显效149例,有效166例,总有效率为94.6%[15]。

1.2.4其他疗法 除传统的中药方剂外,药浴、针灸、药膳、埋线、水疗、电疗、磁疗、激光治疗等方法也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症.滕红丽等报道瑶医特色庞桶药浴的治疗方法,该疗法的温热效应、经络传导、瑶药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等可发挥祛风除湿、舒筋活血的作用[16]。江杰士等运用埋线方法治疗116例风湿寒性膝关节痛患者。埋线3次后痊愈87例,显效24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达98.28%[17]。郑英斌等运用温针灸器治疗风湿痛症患者120例。其中治疗组65例,针刺后采用温针灸器灸相关穴位。对照组55例,针刺后加G6805 电针仪治疗。治疗1~2个疗程后,患者全身发冷疼痛、关节活动度等指标获得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09%[18]。

3展望

长期以来中医对风湿类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且近年来不断取得新的研究进展。今后仍需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继续开展深入的基础研究,分析风湿类疾病各期的证候特点及其演变规律,建立统一的分型、诊断、疗效评价标准,从而推动临床治疗的发展。关于风湿类疾病的治疗方法应进一步发展综合治疗,结合多种疗法的优势,增强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冀,袁立霞.从《金匮》历节理论浅析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J].四川中医,2006,24(01):39-40.

[2]陈仁华,钟兴明.中医治疗风湿类疾病的六大原则[J]新中医,2009,41(09):104-105.

[3]宋守金.自拟中药"关节舒散"系列方剂治疗风湿类疾病686例疗效观察及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1,3(22):33-34.

[4]张国安,刘哨兵,韩定献.复方雪里见胶囊治疗风湿类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07):847-848.

[5]陈宇,詹庆虹.扶正蠲痹汤及其衍化方剂辨治风湿痹证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11):1319-1320,1333.

[6]丁艳玲,王丽冬,潘玉华,等.自拟肘膝膏帖敷治疗风湿类疾病160 例[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05):72.

[7]吴宗群,解建国,滕杰.青风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概况[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07):1301-1302.

[8]朱芳晓,周润华,石宇红等.正清风痛宁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3,19(12):1-3.

[9]陈付合.复方雷公藤片为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4例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4):3-4.

[10]喻成权,袁作武.复方雷公藤关节止痛膏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5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3,21(05):12-13.

[11]朱豫珊.银环蛇酒治疗风湿痛痹100例疗效观察[J].蛇志,2001,13(02):51.

[12]胡晓斌,刘艳.运用蜂毒注射液治疗风湿关节痛的操作方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03):156.

[13]牛月才.内服蝎蛇追风透骨散外贴红燃丹治疗风湿骨病1180例[J].中国医药指南·医药学刊,2005,3(01):97-98.

[14]程云柱.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综合治疗[J].中国民间疗法,2009,17(01):52-53.

[15]彭丽岚.序惯联合康复疗法对风湿类疾病疗效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12):714-715.

[16]滕红丽,梅之南,郭力城.瑶医特色庞桶药浴疗法在风湿免疫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03):704-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