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毛概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毛概论文

毛概论文范文1

论文关键词:科技创新 贸易利益 改善

当前美国经济是一种基于创新的成长模式,创新是美国经济增长和贸易竞争力提升的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讲,强大的创新能力是美国经济持续、稳定、高质量增长和贸易竞争力提升的基础。因此,研究科技创新与美国贸易利益的改善对我国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美国科技创新体系与贸易竞争力的互动

(一)利用科技、经济全球化的激励功能促进创新 科技全球化意味着技术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大规模跨越国界进行转移,科技发展的相关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科技能力中越来越多的部分跨越国界成为全球性的系统,各国的科技发展的相互依存关系不断加强,并形成科技创新的全球性体系,美国以其强大科技创新能力组织全球性的科技创新活动,在控制科技创新体系中最大限度的获得科技创新所带来的利益,并通过控制技术标准来获得利益,在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生命科学和制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成为全球技术标准的制定者,刺激企业的科技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市场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使科技创新收益递增,同时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进行创新,使科技创新成本递减。在科技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激励下,美国科技创新成果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不断涌现,引领美国经济快速向前发展。美国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广阔市场,使拥有技术优势的企业能更加充分享受规模经济的收益,能通过多种形式的国际技术转移来延长企业所拥有的技术生命周期,创新活动变得更加有利可图;通过全球性的生产网络分工,实现技术研发与产品生产的分离,并通过相关外包形式来实现整个生产链成本最低化,进一步扩大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二)高效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 美国强大的创新能力形成第一要素就是巨额而且稳定增长的创新投入,且在投入过程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倾斜性,并以市场收益和长远发展作为检验科技投入效率的依据。美国作为世界上市场经济最完善的国家之一,在成熟的市场体制下从事创新活动,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存在,必须分析创新技术的前景和市场潜力上的成功率和效率,并借助完善的科技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来创造出高质量的应用性创新成果。为了弥补市场创新体系的不足,美国联邦政府的研发经费投入对创新起着重要作用(见表1)。

(三)通过制度建设来保障科技创新的持续性 美国已经形成一个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完整法律体系。这个法律体系主要是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促进美国技术转移和扩散的相关立法,另一个是保护技术专利的相关立法,美国促进创新的法律体系较好的处理了两者之间的平衡,使其各自对创新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保障了美国强大的创新能力的持续发展。在完备法律制度基础上,借助于美国完善的金融市场和财政政策搭配,并充分利用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使得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国家。 在保障强大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上,美国以其巨大的国内市场吸引力形成其他国家对美国市场的依赖,通过输出高附加值的高科技商品来换回低附加值的普通商品,虽然在表面上形成贸易逆差,但实际上促进了美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改善了美国的贸易条件,使美国能以更少的实际支出来换取更多的收益(见表2)。 科技创新推动下的美国贸易利益改善

(一)政府利益分析

美国通过巨额进口,大量吸收他国廉价商品和服务,这不仅有利于美国在国内保持低通胀水平,并使全球经济对美国的依赖性加强,奠定了美国谋求全球经济霸权的基础,凭借这种市场需求强度的不对称(见图1),美国不仅可以强有力地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结构和生产经营方向,还能有效地干预他国的政治决策和制度安排,进而谋求最大的国际经济政治利益,强大的经济实力成为美国参与多边贸易谈判的基础,增强美国对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主导力量,强有力的维护自身在国 际经济竞争中的利益。 利用科技创新形成的专利优势,通过国内的知识产权立法的对外延伸来形成对其竞争对手的制约,获得贸易上的超绝对优势利益。美国通过科技创新获得知识产权和专利上的绝对优势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年平均专利申请数为20世纪80年代的84倍,专利申请数在20世纪90年代的大幅度增加表明这一时期创新成果增多,出现创新“集群”。为了防止其他竞争对手的崛起威胁到美国的地位,美国借口国家军事经济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来阻止技术出口,通过技术制约他国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达到美国长期垄断某些产业的目的,在国际市场上来获得超绝对优势;同时年年对他国进行知识产权的审查,并动辄利用337条款和特殊301条款对他国进行贸易惩罚,使美国长期享有行业垄断所获得的绝对优势,从而有效的维护美国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利益。

(二)产业利益主体分析

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来改造传统产业和商业模式,使经济结构更加富有弹性,经济运行的平稳性增强。主导产业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决定整个产业结构的演化和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是全方位的,从植入新技术改造和替代传统技术,用新技术改造和重组生产流程、作业方式,到用新技术重塑企业组织,促进传统产业加速向现代产业蜕变的进程,一大批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并重新获得了竞争优势,带动了经济增长方式的成功转型。 以科技创新为基础并结合全球产业布局的调整,有效实现了贸易利益和投资利益的结合。在科技创新的主导下,全球分工呈现出金字塔式的结构,在这个格局中,第一层次就是美国,以从事创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为关键的高新技术的垄断,在国际分工中形成了“研究与开发——整体产品垄断——核心技术垄断”的科研开发与垄断战略,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科技创新——结构升级——经济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美国公司利用全球产业布局,形成最有利于美国的全球产业结构。

(三)个人利益分析 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美国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并将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结合起来,推动着美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美国家庭的财富收入出现了大幅度的增加。

美国产出的增加直接源自劳动生产率的迅速增长,科技创新使得美国放弃了传统的收入比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了收益相对较高的高科技产业,尽管受到摩擦性失业的影响,但是,美国整个工人阶层的收入水平整体上呈现上涨的趋势(见图2),受创新产品需求市场扩大的影响,新兴高科技产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美国通过贸易将劳动者的生产率上升所带来效益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作为一个整体将科技创新的好处发挥出来,在贸易等式的一边,劳动密集型进口增加—及其对国内生产者产生的竞争压力,降低了成本,使得美国消费者和使用进口投入品的厂商在许多商品和服务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在贸易等式的另外一边,出口增加了美国最有效率和竞争力的部门的总产出,极大的扩展了规模经济,并使得这些部门的美国工人实际工资高于国内平均水平的15%-20%。

结论及对我国的启示 充分利用世界经济发展的机遇来有效激励科技创新。应有效抓住不同时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将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变动结合在一起,将市场的拓展和利润的提高作为科技创新的动力,将科技创新的利润边界从国内扩展到国外,充分利用科技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进一步降低科技创新的成本,使得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因此,应该遵循科技发展和经济运行的规律,将科技创新放在提升国际经济竞争力的基础上来考虑,建立起有效促进科技创新的长效机制,实现贸易利益的持续改善,因此,建立长效创新体系是改善一国贸易利益的根本。

创新主体多元化。要出现源源不断的创新性成果需要建立多元的创新主体,创新不仅是企业的行为,也是政府的行为,更是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动员更广泛的力量来参与科技创新,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倡导创新的意识和观念,使得创新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利用对外贸易来促进创新。

通过科技创新来提高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利用贸易手段来提升科技创新的成果,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充分利用国际贸易拓展的世界市场,在世界市场上来进一步拓展贸易利益源,通过国际性贸 易将科技创新成果的最大化,以市场为基础,以创新性新产品为武器,通过贸易投资一体化战略来实现科技创新与贸易利益改善的结合,通过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上来获得贸易利益,形成依托市场的科技创新与贸易利益改善体系。

毛概论文范文2

摘要:介绍了材用毛竹林与笋用毛竹林的培育方法,以期为毛竹林的培育和改造提供参考。

安徽毛竹林多系人工栽培,大别山区是毛竹自然分布区的北缘。毛竹枝细叶茂,蒸腾作用强,春笋与幼竹生长发育阶段要求充足的水分与较高的相对湿度,鞭根稠密,根系呼吸代谢旺盛,极不耐积水,一旦林地排水不良,在数天之内即导致窒息死亡,故要求土壤湿润,疏松通气。土壤以发育在砂岩、页岩、千枚岩、花岗岩等母岩、有机质丰富的酸性壤土为好。现将毛竹林的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一、材用毛竹林的培育

1.1护笋养竹

护笋就是护养冬笋与小年竹笋,冬笋能生长成竹而且材质较好。毛竹林入秋后逐渐进入孕笋阶段,每年都有大量鞭芽萌发,其中80%以上不能出土而死亡,或出土后成为退笋。竹鞭上发笋多的、瘠薄地段、距离母竹远的退笋多,尤其是露尖早的浅鞭笋与密生笋,退笋率最高。对材用竹林最好不挖冬笋,对笋厂加工或大年需要挖冬笋的,要有计划合理挖笋,挖笋后将笋穴填平。清明至谷雨发笋最多,约占笋期总数的75%。一般出土较早的竹笋,成林质量和数量都较好。春笋合理留养,分期适当挖去孱弱、个体小或稠密的竹笋,以利于留下的竹笋旺盛生长。留养小年竹是解决大小年提高竹林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露土的春笋40%~50%不能成竹,成为退竹,要及时挖掉。大别山区大量退笋的时间为4月15~20日。

1.2抚育措施

1.2.1劈山。陡坡、土层瘠薄、易于水土流失的稀竹林,以5~7月劈山抚育为宜,适当清除杂草灌木。此时雨量多,气温高,灌木杂草枝叶幼嫩,砍后1~2月即能全部腐烂,肥效高。白露后,气温逐渐下降,劈山的枝桠已木质化,不易腐烂。冬季劈山,杂草第2年萌芽较旺盛,影响劈山的效果。如果连续劈山数年,可收到抑制灌木杂草再生之效。

1.2.2挖山。土层板结、老鞭崇塞的竹林,以挖山、埋青为宜,均以大年的6~7月毛竹生长旺季为宜。挖山一般约15cm或更深。立竹周围竹鞭稠密处、嫩鞭附近和土壤疏松处宜浅挖;林中空地、竹鞭稀疏处、老鞭附近和土壤板结处可深挖。除挖老鞭、浮鞭外,对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应开沟排水。

1.2.3埋青。开沟埋青法,土层深厚立竹稀疏的竹山,开宽约50cm呈“U”字形的横沟。将砍下的树枝杂草放入沟内,然后在其上方开设第2道横沟,取土覆在下面横沟的杂草上,依次向上。客土埋青法,鞭浅根多的林地,劈山后将树枝杂草平铺林地约30cm,然后客土覆盖埋青1次,可在7~8年内,连年生长大竹。

1.2.4松土。松土可以改变土壤的容重,有利于出笋、成竹。同时,还可把林内表层的一些枯枝落叶翻入土壤作肥料,把含有矿物质营养的底土翻到地表,使之风化成为有效养分。松土6月初至8月底为宜,松土深度20~30cm。如结合松土再施入土杂肥,则效果更好。对荒芜林地,第1次松土效果很好,即使不施肥也可增产20%左右。

1.2.5施肥。化肥可在挖山后撒施或劈山后条施;厩杂肥可采取穴施,施用未经消毒的杂肥,笋期笋夜蛾较多,注意防治。竹伐桩内施肥,肥料有碳酸氢铵、尿素、氯化铵、复合肥等。毛竹伐桩内施化肥有下列优点:一是可节省劳力和费用;二是伐桩内施肥,肥料不会被杂草吸收,不易挥发散失和流失;三是碳酸氢铵一类肥料沟施容易造成烂鞭,浅施则肥效不高,而在竹蔸内施,不仅成本低、肥效高,而且竹蔸烂的快,又不伤鞭。

1.3合理采伐

1.3.1采伐季节。竹林采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伐竹应在大年竹伐的秋后,小年竹林的春前。伐竹技术较复杂,要识别竹龄,掌握密度与留竹度数。

1.3.2采伐年龄。采伐年龄大小关系着竹林复壮、更新与竹材使用价值。毛竹的繁殖能力以三至六年生最强,其中三至四年生竹母发笋率最高,竹材的力学强度以五至九年生最好,竹龄低的竹株蔑性好,竹材易加工,采伐年龄以四年生为宜;培养特大径级的毛竹林,伐龄可推迟至8~9年;造纸用竹以当年的新竹进行砍伐为宜。

1.3.3保留密度。土壤疏松肥沃的条件下,砍伐后密度3750株/hm2左右;立地条件较差的竹林2250~3000株/hm2。密度过稀的过伐竹林应暂缓采伐,使其尽快恢复。

二、笋用毛竹林的培育

2.1选择适宜的竹林改造

(1)立地优良。地势平缓,背风向阳,土层厚度50cm以上,土壤疏松肥沃、湿润而不积水。

(2)生长正常。无严重病虫害,立竹度1500株/hm2以上。

(3)经营条件较好。交通方便,水源充足。

2.2垦翻林地,增施肥料

首次林地的翻垦,大年5~6月、小年10~11月进行,清除杂灌,挖除“三头”,再进行垦挖,深度25cm。此后2~3年内,5~6月和10月翻垦,深度40cm。翻垦要结合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2月至3月上旬施速效催笋肥,在挖笋早期施笋穴肥,以促进笋芽分化和竹笋生长。

2.3合理砍伐留养,调整竹林结构

留养4度的毛竹林,竹材和竹笋的产量均高。对于生长稳定,立竹较密的毛竹林砍五留四,竹龄结构保持1~4度竹比例为3∶3∶3∶1;对于生长衰退,立竹较低的毛竹林,砍四留三,竹龄结构保持1~3度竹各1/3,以促进竹林复壮,增加立竹度。一般立竹数应在2400~3300株/hm2。

2.4适度钩梢,防治病虫害

材用竹林改建笋用竹林初期,应适度钩梢。钩梢可结合冬季砍竹同时进行,钩梢强度以留枝13~17盘为宜。每年的新竹,要在当年白露后钩梢。冬季林地垦挖,要注意灭杀在土中越冬的幼虫或虫茧。发现病虫竹笋,要及时挖除,以防传播;病虫害较严重的,可采用化学药剂防治。

参考文献:

黄文超,潘淑芳,骆昱春.毛竹林笋期管护及合理挖笋[J].江西林业科技,2004(1):46.

王锡武,程洪宝.大小年毛竹林改制技术的应用与推广[J].浙江林业科技,1996(4):54-58.

萧江华,刘仲君.大小年毛竹林改制技术试验初报[J].农林科学研究,1990(3):271-274.

张美琼,赵光海.毛竹林丰产技术试验研究[J].中南林学院学报,1992(1):86-91.

毛概论文范文3

教学模式的改革,即是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学生在课堂中是处于比较被动的接受位置。这种教学模式通常被称为是填鸭式教学,其教学效果只能以课堂提问,期末考试等方法来测量,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很难了解学生对讲授内容的实际掌握情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涉及内容面广,复杂量大。这种呆板的教学模式很难使学生全面掌握课程内容,达到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教学目标,因而,模式改革成为必然。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形成专业学习意识。其次,教师要发挥教学主导作用。“以学定教”,“以教导学”。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不断为学生创造学习与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发掘自己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课程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形成良好的专业技术素质,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在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上,为迎合素质教育的培养学生思维分析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的要求,应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分割开的专业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统一起来,使学生在专业理论教学中培养的自我认知和知识储备,能够很快在在实验教学中形成专业思维分析能力,在同一课程环节的实践教学中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研究创新能力,最终形成全面综合的专业素质。

二、教学环境的改革

教学环境的改革即是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过程中构建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素质形成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改革的前提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可以跨学期安排学时。这一环境是由课堂教学环境、实验教学环境和实践教学环境三个连贯的部分构成。

1.课堂教学环境。这是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的基础环境。由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所涉及内容面广、量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很容易对所学知识形成片断、零散化的认识,不利于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因而必须使学生在理论上对货物的进出口有一个程序化的、完整的认识。首先,要选用适当的教材。根据教学实践经验,这个教材可以是著名的权威教材,如吴百福的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也可以是根据受教学生的特点自编教材。无论何种教材,只要能体现国际贸易实务的前沿变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就行。其次,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按照进出口的业务程序组织教学,如以某一种货物的出口为例,教学组织从市场调查、选定客户开始,到交易磋商、定立合同,再到合同履行过程(货、证、船、款)。在上述程序中讲授具体的业务知识,如询、发盘;接受;备货中的商品的品质、数量;检验;信用证;装运;结汇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进出口业务程序有一个完整的、连续性的认识。最后,优化课堂学习气氛。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具体,如果使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空谈”的感觉,不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因而在课程教学手段的选用上,宜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在多媒体教室或多媒体网络教室里实施,从而使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加,提供更加直观、逼真的表现效果,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现场发挥、组织讨论,启发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2.实验教学环境。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一个良好的、仿真的实验教学环境助于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初步运用,以加强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实验教学在全国各大高校中已经经过了相当长的实践,其中出现了许多比较成熟的进出口实务模拟教学软件和教学方法,如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自上世纪90年代初即开始探索的进出口实务模拟教学方法就非常值得借鉴。将3到5个学生分成一组,每两组结成一对。各组自行商定成立模拟贸易公司,各对也是自行确定进行交易的货物。然后按排进出口双方在实验室的进出口实务模拟软件上进行交易,在完成一个完整的交易流程后,每对中的进口方与出口方的角色对调,再完成一个交易流程。实验结束后,教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学生表现进行评价与总结。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在加强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

3.实践教学环境。作为实践教学环境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是全方位的。因为实习单位如果以专业外贸公司作为主体,学生进入实习是不可能得到全面的实践。全面、完整的实践教学环境的构成至少应包括三类企业:专业外贸公司、有自营出口权的出口生产企业和银行企业(主要是其中的国际结算部门)。学生在实习期间必须完成以上每类企业中一到两个企业的实习任务,以锻炼学生对进出口业务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组织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指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大量实施案例教学以取代常规的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是指通过对一个实际的、典型性的进出口案例,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的一种教学方法。与常规教学法相比较,案例教学法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以理论教学为特征的常规教学法连续性比较强、有利于基本概念的灌输。对于初级教育和中级教育来说,是最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但这种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大学的专业教学,尤其是不适用于实践性很强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因为它的理论与实践是脱节的,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创新能力。而案例教学则能够通过一个案例,使学生由点到面、由特例到一般,在教师已经构建好的理论框架中去充实内容,培养学生为解决具体问题进行知识积累与补充的学习能力。通过一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拓展学生的专业思维分析能力。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创新思维,使用创新手段去研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的能力素质。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几乎每一部分都可以实施案例教学。如在讲到装运期时,可以先给学生讲授装运期的几种规定方法,搭好基本框架,然后给出一个合同中装运期规定不恰当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问题所在,让学生自己比较几种装运期规定方法的不同效果和优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学习与装运期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思维、创新能力。

四、教学目标的改革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专业技能课程,但绝不意味着培养进出口业务操作工。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的形成与提高。为此,第一,强调学生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要有一定的深度与宽度,这是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保障。例如,一件产品的出口,不仅涉及到货、证、船、款等具体过程,还要考虑目标市场的需求状况、各种贸易壁垒、社会环境、法律环境等各种问题。因而通过上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利于学生扎实专业基础,形成“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第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在教学中无论是作业,还是最后的考核,都要求学生用英语作答。而进出口业务流程实验全部通过网上进行,促进了学生英语技能与计算机技能的提高。第三,改革考核方式,成绩评定以实验与实践考核成绩为主,而以书面考核为辅。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另一方面,激励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去自我完善。最后,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日常交流,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等专业道德素质;通过如前所述之小组学习与讨论等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通过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可避免出现的错误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培养出专业素质较高的、全面发展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

毛概论文范文4

(一)缺乏对国际技术贸易课程的重视教师与学生都没有认识到国际技术贸易课程的重要性,缺乏对国际技术贸易课程的重视,使得国际技术贸易课程逐渐弱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更加注重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其他课程,忽视对国际技术贸易课程的教学,使得学生对于国际技术贸易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只将其作为选修的一般课程,上课时缺少认真的态度,出席率不高。并且国际技术贸易课程与实际联系的不够紧密,在理论教学之中,一些知识与技术的理论比较抽象,学生很难对其进行理解,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二)教材内容与实际脱节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更新日新月异,很多新的经济活动和经济概念出现,对国际技术贸易进行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国际技术贸易课程缺少可利用的教材,教材版本较少,并且教材内容陈旧,更新速度缓慢,无法与快速变化的经济形势接轨,学生学习到的内容与实际脱节。国际技术贸易课程教材之中的内容多以理论为主,缺少对实践的关注,并且很多内容晦涩难懂又没有合适的辅助教材,使得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困难。

(三)教师知识能力有限国际技术贸易课程与国际货物贸易等实物贸易教学内容存在很大的差异,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具备本专业的知识之外,还应该对国际经济法学、管理学、技术转让与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相关知识进行掌握,才能在实际教学中更好的发挥。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的知识储备不够,也缺少实践经验,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比较落后,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提高。

二、知识经济时代国际技术贸易课程改革创新路径

(一)充分认识国际技术贸易课程的重要性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充分认识国际技术贸易课程的重要性,了解国际技术贸易在国际贸易新格局中的全新位置,对国际技术贸易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培养综合能力较高的复合型人才。国际技术贸易课程的开设,目的并不是只在于让学生了解国际技术贸易的基础知识,而是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在进行国际技术贸易课程的设置时,要加大课程比重,使学生对国际技术贸易课程学习能够充分重视,提高教学水平。

(二)及时更新教材内容根据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现状,对国际技术贸易课程教材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使其与实际准确接轨,与时俱进,培养出适应时展的高素质人才。对知识经济时代新衍生的经济技术贸易形式以及相关的新概念和新规则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教材内容进行及时、合理的更新,使其与时展接轨。增加教材中实践教学的内容,强化案例教学,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在教材之中加入国际技术贸易所涉及的核心内容,即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转让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迅速的投入到实际工作之中。

(三)提高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和能力教师在国际技术贸易课程教学活动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储备以及相关知识运用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挥引导与辅助的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使其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在知识产权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才能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将各种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全面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为国际技术贸易培养复合型的实用人才。

三、结束语

毛概论文范文5

一、关于贸易统计指标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统计指标体系是开展统计工作的“龙头”。关于贸易统计指标体系问题,3年前有过一场讨论,国家统计局也召开过专题研讨会,形成的共识为:贸易统计既要反映全社会商品流通和商品市场运行全貌,又要反映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行业的发展变化状况。一方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要保留,因为它是反映全社会商品市场运行的唯一指标,许多地区还将其纳入政府工作的计划考核指标,尽管这一指标具有计划经济色彩,而且也不符合国际惯例;另一方面,为满足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并有利于与国际接轨,贸易餐饮业行业统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起来,这方面的工作随着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流通产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工作量和难度都将大大增加,贸易统计工作重心必然要转向贸易餐饮业行业统计。

近年来,贸易统计指标体系围绕上述两条主线,进行了不断充实和完善,目前基本框架已经成熟或基本成型,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1、对当前经济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反应不灵敏。例如,对政府关心的商品市场总量平衡状况、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如粮食、棉花、石油、钢材等)供求信息反应得不够;同时反映流通产业现代化进程的指标和分组过于简单,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反映商业连锁经营和现代商业业态状况的统计制度。2、贸易统计指标体系不完善.目前贸易企业生产资料销售量仅占社会销售量的20%左右,不能反映生产资料市场全貌;同时价格信息是商品市场最为敏感的信息,但目前商品价格统计与流转统计为“两张皮”,按不同的统计方法从两个渠道自下而上地统计,难于科学、全面和及时的分析商品市场全貌。3、现行的贸易餐饮企业的统计限额标准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目前贸易餐饮业统计限额标准过高,能够达到限额标准而进行全数调查的企业数量太少,从而形成了与其他专业统计“抓大放小”截然相反的结果,贸易统计必须“抓小放大”,因为按现行限额标准,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的商品流转量所占比重很大,影响市场趋势。而目前受多重因素的影响,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又难于抓住和抓好。这是目前贸易统计数据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4、目前贸易统计非调查(或派生)指标很少,从而直接影响和制约了贸易统计资料的深度开发。加之现行统计资料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导致贸易统计资料的利用程度很低。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

(一)贸易统计指标的设计应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的,采取务实和相对灵活的原则。贸易统计指标体系应随着经济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而相应调整,不应当是一成不变的。目前首要的是恢复居民购买力平衡统计和主要商品产销平衡统计核算制度。因为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流通领域,绝大部分商品处于买方市场,市场环境相对宽松,政府的注意力必然转向如何启动内需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如何确保商品总量平衡以防止市场波动、如何保护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的国家安全等。在从事这方面的分析研究时,居民购买力平衡统计和主要商品产销平衡统计资料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些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对国内市场起着预警的功能。可考虑仅要求在国家和省两级统计局利用相关资料进行编算,并不增加基层负担。

(二)尽快制定科学合理和实用的贸易餐饮企业统计划型标准。贸易餐饮业企业划型尚无国家标准,但统计上有一个限额标准,目前这一标准作为贸易统计开展目录抽样的依据,即对限额以上企业实施全数调查,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实施抽样调查。笔者认为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企业限额标准对贸易统计工作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着贸易统计工作的格局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根据目前的限额标准(批发企业年销售额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500万元及以上、餐饮企业200万元及以上,年末从业人员分别为20人、60人和40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占全部批发零售贸易业的47%,其中零售企业仅占26%;企业单位不足3万家。建议将目前的限额标准降低,也就是要提高限额以上企业的比重,其销售额应该提高到70%以上,其中零售额比重应提高到60%以上。届时限额以上企业约达到7万家,足以反映商品市场的总规模和发展变化趋势。今后贸易统计只要紧紧抓住这7万家限额以上企业,工作就会变得较为主动,数据质量也有一定的保障。也可减轻限额以下贸易业抽样调查工作的压力。同时现行的许多贸易统计信息(如限额以上企业财务统计指标)也会“身价倍增”,变得很好用了。

(三)要在“十五”计划期内取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从而完成贸易统计核心指标的过渡,并完善贸易统

计指标体系。我国即将加入WTO,贸易统计必须象其他专业统计一样,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现行的贸易统计核心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由于其自身存在许多弊端和目前资料采集方面的制约,数据质量不断下降,已经难以为继;从现在开始,必须统一认识,逐步弱化这一指标,相应突出和加强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可能的话应含服务业)的商品零售额统计,因为它涵盖了90%以上的商品零售额,目前可考虑同时公布以上两个指标,2年以后用后者取代现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同时完整的商品市场是由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两大市场组成,生产资料流通总规模的发展变化,反映社会再生产的规模和水平。要在国家和省两级统计部门,主要依据工业统计报表和贸易统计报表有关指标,按季度测算社会中间产品销售总额(或称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从宏观上反映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变化,这项工作对于贸易统计来说也是责无旁贷的。

(四)要从宏观上研究商品流转统计与商品价格统计的配套问题。这个问题目前比较复杂,因为涉及到现行统计体制问题,但现在必须认真的研究。在现行统计体制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可以设想将目前商品零售价格统计基层的采价过程与目前基层商品流转统计过程有机的结合起来,确保商品价格统计和流转统计基础资料的配套,然后按现行统计体制,在县级统计局“分家”,分别按贸易统计和价格统计的不同渠道逐级上报。这样综合资料和许多结构性资料就能配套使用了。

二、关于目前贸易统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统计制度是政府统计部门对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表式、调查方法、报送时间及方式等内容进行的专门规定,它既是对统计指标体系的具体体现,又是对具体统计调查工作的综合要求。统计制度的改革相对于指标体系改革而言,既有从属性,又有相对独立性。就目前贸易统计制度的改革来讲,笔者认为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贸易报表制度修订要遵循“进度侧重反映趋势、年度侧重反映总量与结构”的原则。目前贸易餐饮业报表体系中,必须精简进度报表内容与工作量,以利于上下都能轻装上阵,快速反映商品市场发展变化动态。进度统计只要反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贸易企业商品销售总额及其主要构成情况;年度统计则必须全面反映贸易餐饮企业基本情况、流通总规模及其结构状况、企业财务状况及其经济效益等,为深入分析研究流通产业发展现状、为宏观决策以及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基础性资料。

(二)要强化商品类值统计、弱化现行行业统计。目前国民经济行业分组标志越来越难以反映贸易企业真实状况,因为按现在许多企业的实际经营范围,己经无法准确地界定和将其划归为某个行业,流通企业在一定范围内经营的情况己不复存在。年度统计中的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统计应加强,因为它反映企业所有制结构;而行业分组目录要大为压缩,仅区分为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即可,因为再细分既难于操作,也缺乏经济分析意义。同时要强化对贸易企业商品经营类值的统计,因为详尽的商品分类信息,对处于上游的生产环节和处于下游的消费环节均具有导向作用。建议将目前我国商品分类目录由37个增加到60个以上。

(三)要加强对商业经营方式和零售业态的统计。我国即将加入WTO,外资开始抢占我国零售市场。这样一方面加快了零售市场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另一方面又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商业传统的经营方式和单一的百货商店零售业态,目前国内零售市场可谓“百花齐放”:连锁经营迅速发展,连锁企业达1500余家,连锁门店超过26000家,销售额突破了1500亿元,超级市场和专卖店亦应运而生。我国商业尤其是零售商业已步入重组时代。但目前尚未建立起完整的涵盖全社会的商业经营方式和零售业态的统计制度,既不能为政府提供零售市场翔实的结构资料,也不利于我国零售业的国际比较研究。因此建立完整的连锁经营和零售业态统计制度,无论是对探索其发展变化规律,还是引导和规范市场行为,都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四)要进一步完善商品交易市场定期统计制度。商品交易市场即有固定交易场所、进行经常性常年交易、并设有专门管理机构的现货交易市场。这种我国特有的商品交易形式近年发展很快,目前全国较为规范的市场近6万家,年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商品零售额己占全社会的20%。对繁荣经济、方便生活、安排就业均作出了贡献,这种交易形式将在今后很长时间内存在和发展。我局在1999年进行了商品交易市场基本情况快速调查基础上,于2000年起建立了重点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情况的的季报制度,目前已基本走上正轨。今后主要从报表运作方式、完善统计指标上进行规范和完善。

(五)要尽快研究建立主要商品品牌统计制度。我国目前的商品市场己处于买方市场,大家关心的己经不是哪些商品好销,而是哪种品牌的商品好销,因而商品的品牌信息己经成为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共同关心的信息。统计部门必须顺应市场形势的变化,适时地研究建立主要商品品牌统计制度。可考虑将目前“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

商品销售、库存”年报表设计改造成“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主要商品品牌统计”年报表,选择与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密切相关的30种商品进行品牌信息的年度统计。

三、关于贸易统计调查方法的改革

我国的贸易统计抽样调查工作是随着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提到议事日程上的。从小型贸易企业开始,到目前己经扩大至包括个体经商户在内的全部限额以下贸易餐饮业;由于多方面因素,前期推进的速度慢一些,而近2-3年推进的速度明显加快,目前各地区普遍完成了小型贸易餐饮业和个体户的抽样调查试点工作,近10个地区经过连续抽样调查的观察和验证,己经达到国家规定的抽样调查精度,具备了用抽样调查数据替代全面统计数据的条件。这项工作的成绩应该肯定,但影响这项工作整体推进和深入开展的问题仍很多。除具有与其他专业抽样调查工作相同的问题(如受分级经济管理模式的制约而使抽样调查工作的推广困难重重、各种干扰因素影响抽样调查数据质量、受传统统计调查模式的影响和束缚而使统计系统自身缺乏调查方法改革的内在动力等)之外,目前贸易抽样调查工作还受调查方法、调查体制以及保障条件等因素制约。所以必须从整个统计设计和理顺统计体制的全局出发,统筹考虑和合理安排,才能使贸易抽样调查工作深入和扎实地开展下去,真正发挥出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突破口”的功能。

从近期工作看,各地区已普遍开展了贸易餐饮业抽样调查的试点和探索工作,只是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同而己。目前必须尽快结束全面试点,将工作重点转入抽样调查成果的应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在2-3年内使各地区的贸易抽样调查工作达到具备用抽样调查数据替代全面调查数据的条件,并在经费基本到位的前提下,在尽可能多的地区实现数据替代。数据替代及其相关工作的完成,即贸易抽样调查工作基本到位。当前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必须尽快对全国的贸易抽样调查方法和样本户调查指标进行规范和统一。对贸易抽样调查方法的采用,国家未作统一规定,只提供了参考方案,由各地区结合实际灵活运用。但目前这项工作进入应用阶段后,改变各地调查方法的多样性以利于调查资料的开发利用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前提条件。经过多年的实践,可以按“小型企业采用分层等距抽样、个体户采用整群抽样”的思路来规范和统一全国的贸易抽样方法。各地区根据这个原则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确定抽样总体和样本量,只要对本地区有足够的代表性即可。国家只要求达到一定的调查精度和按一定要求与格式上报抽样调查资料。同时对样本企业(户)的调查指标和相关要求(如调查频率、数据采集方式等)也应统一,以利于抽样资料地区之间的可比和全国抽样调查成果的利用。

二是积极而又稳妥地做好数据替代工作。用抽样推断数据替代全面统计数据,是贸易抽样调查的工作目标。但实现目标必须积极而又稳妥,因为一旦替代,传统的调查渠道即告中断,还须做好与历史资料的衔接,实现平滑过渡。所以实现数据替代的首要条件是调查方法趋于成熟,调查数据经过连续观察和验证基本符合实际情况;其次是数据替代的后续经费保障条件要从根本上解决,必须纳入预算科目。目前小型贸易业的数据替代技术条件基本成熟,大部分地区具备了替代条件;而个体户由于受总量与结构不清、调查方法的不完善与不统一等因素制约,目前仅有约三分之一的地区具备替代条件。而后续的调查经费保障条件机制目前也尚未形成。

毛概论文范文6

摘 要 教育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体育教学的发展。羽毛球项目运动是我国体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课程之一,针对高校羽毛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关方法进行简单分析,为高校羽毛球教学提供简单参考。

关键词 高校 羽毛球教学 问题 相关方法

现如今羽毛球运动已经发展成为当代各高、中、小校园内体育课堂上的一项运动,新课改推广下,对校园体育课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各大学校增加体育课堂的丰富性、增加体育项目,以让学生有多种选择性,除此,更对体育课堂上的各项运动提出了标准化训练的要求。羽毛球运动作为其中一项,因其简单易操作吸引了不少学生选择,但这些选择羽毛球运动的学生球技情况却不容人乐观,而学生球技不佳,最终的原因要归结在教学方面。针对此,笔者简要探讨分析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建议性策略,以改善羽毛球教学质量。

一、高校羽毛球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我国高校的羽毛球教学一直采取传统的理念和教学方法,传统羽毛球教学理念和方法内容单一,不能满足当今学生的需求,因此,我国的羽毛球教学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传统的羽毛球教学重视羽毛球基本的姿势和步伐,训练学生的羽毛球基本操作技术,导致课堂气氛乏味,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占主导地位,通过不断的示范和强化训练,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新知识,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羽毛球技能的积极性。

(二)教学模式落后

羽毛球教学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有两种极端的教学方法。一是老师过于重视对学生羽毛球技能的传授,强迫学生不断地重复练习。二是忽略对学生羽毛球技能的传授,让学生自行练习和活动。前者过分以老师为中心,逼迫学生花大量的时间进行被动练习,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后者虽是以学生为中心,却没有尽到老师应尽的义务,没有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活动指导,学生只能靠自己不断的摸索进行练习,而且老师如果不讲解练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很容易造成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受伤。

(三)考核方法过于死板

在对高校羽毛球进行考核时,采用仍是传统的考核方法,以技术为主的考试,考试内容固定,不能全面的考核学生对羽毛球基本理论、技术和战术的能力。这样不利于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传统考核的标准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级评价,一些身体素质不好的学生与运动天分高的学生采用的是同一个评价标准,这样严重影响了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对运动的积极性,易产生自卑心理。而且,体育考核不同于文化课的考核,老师会提前透漏考核题目,学生为了能取得好的成绩,重视对考核内容的训练,忽略了其他学习内容,有目的性地进行运动,不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改善高校羽毛球教学的策略

(一)进行个性化教学

高校羽毛球教学水平与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都良莠不齐,教师对待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进行针对化的教学。羽毛球技术好的学生,老师要对其进行强化教学,实施高技能训练。对于水平不高的学生,就要耐心地进行基础指导,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设置锻炼的强度。高校之间开展羽毛球比赛一直存在,各个高校为了参与比赛并取得更好的成绩,在学校设置专门的羽毛球校队,羽毛球运动越来越受欢迎,在高校要做到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还要提高学生的竞技精神,因此,需要统筹兼顾,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

随着教学设备的改善,高校学生可以接触的体育设备也会越来越多。当学生在室内上体育课时,不仅可以减少学生受伤害的风险还可以使学生保持衣服的整洁。关于羽毛球运动,国内国际有许多精彩的比赛,老师可以适当播放这些视频,让学生在高手与高手的对决中找到学习的兴趣。羽毛球运动的技巧和动作也是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进步的,老师在传授书本上的方法的同时,也可以向同学介绍现在羽毛球运动界流行的招式。兴趣是学习的有效动力,有些教学有时难免会有些枯燥无味,@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乐趣,

(三)完善教学评价

当前,很多高校的羽毛球教学评价局限在羽毛球技巧和运动能力的评估,忽视了对理论知识的评估,这造成学生苦练羽毛球技巧,但是对羽毛球运动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知之甚少。因此,高校应当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把理论知识考核以及羽毛球战术知识纳人到考核中来,让学生全面了解羽毛球运动,提高其对这项运动的认知。

(四)加强学校羽毛球社团建设

学校社团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之一,而学校社团也都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组织起来的。羽毛球运动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单独完成的运动,需要同伴的陪同才能进行。通过社团,同学之间还可以进行以健身为目的的友谊性质的比赛。同时,社团负责人还可以找到精通羽毛球运动的体育老师做指导,确保羽毛球运动的健康合理进行。不仅是羽毛球社团,还是其他的社团,都可以在羽毛球社团的宣传和倡导下进行社团间的友谊赛,让羽毛球成为沟通社团之间友谊的桥梁。就好像中美建交时,乒乓球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一样。运动同样可以加强陌生人之间的沟通,甚至结下深厚的友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