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发现主要内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童年的发现主要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童年的发现主要内容

童年的发现主要内容范文1

天气渐渐转凉,又到了树木枯败的冬季,打开QQ,发现那几个熟悉的头像又在轻轻地闪烁。跳出的对话框中有这样的留言:“‘天冷了,别冻着,你敢生病给我试试看’,看到这段话第一个就想到你了,你想起谁就转发吧!”是 “死党”培元的留言,这看似让人不太舒服的带点“匪气”的语气,却让我觉得是那么的温馨,我似乎已抛下了沉重的功课,见到了朋友们熟悉的面孔。

我忽然想起了和朋友们在一起的好多情景。从小学到初中,每个人都变了好多,但只要一提到我们一起调皮捣蛋的时光,我便立刻像回到了过去般变得无忧无虑。

望着小学毕业时我和朋友们紧紧相拥的照片,忽然觉得时间过得如此之快,转眼我们已长大,然而令我欣慰的是我们的友谊从不曾改变。

亲情的温暖同样让我倍觉温馨。

爷爷奶奶都是年近八旬的老人了,童年的记忆里,奶奶的身影总是出现在我有需要的地方。有一张我和奶奶的合影,画面上的我那时才两岁,正坐在窗台上,奶奶当时正在笑眯眯地喂我吃饭。

一晃十多年的时光过去了,我早已长大,而奶奶却日渐消瘦,但我从奶奶的眼神中依然可以清楚地读到一种慈爱,奶奶对我的关爱从不曾改变。

爸爸话不多,但是心思却十分细腻。冬日的早晨,天还没亮,我便骑车上学去了。爸爸不放心,为了不让追求独立的我发现,就骑车偷偷地跟着我。偶尔他也会在窗台上默默地注视着我骑车上学的身影,他会看很久,直到我消失在人群中……

这些温馨的回忆让我深深地陶醉其中。被这么多朋友、亲人关心着我很幸福,他们是我生命中的宝贵财富。关爱真的如同一束暖阳,当我们纠结、悲伤或是失落时,它可以抚慰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无所畏惧地追求未来。

点评:

童年的发现主要内容范文2

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但总的来说,不外乎是整体“写坏”和局部“写糟”。有的尽管“写坏”了,但文中的一些事例却很有典型性:有的整体写得不错,但局部却“写糟”了。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认真地再作指导,让学生进行修改,直到较满意为止。在这种反复修改的过程中,让学生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叶圣陶先生说的“文章不厌百回改,多改出华章”――文章是可以改好的!

有的同学的作文“写坏”了整体,如果仍按照原来的习作要求。那就得全盘否定。但如果调整一下角度,另辟蹊径,让他转轨变型,则能起死回生。

如:《童年的回忆》一题应写记叙文,可有一个同学却写得不像记叙文。作者写了这样两件事:一件是父母要求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一定要刷牙。可“我”老是忘记,有时甚至被妈妈从床上拖起来刷牙。经过一段时间后,“我”终于养成了就寝之前刷牙的好习惯。但继之而来的是,早晨睡懒觉的问题没有解决。父母规定冬天起床时间为六点,可“我”总是起不来,开始是用闹钟,但闹钟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常常被妈妈掀掉被褥从床上拖起来。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坚持,终于养成了准时起床的好习惯。最后,作者得出了“良好习惯一定要在童年时代就养成”的结论。全篇议论较多。据此,老师建议改写成议论文,文题改为《“养其习于童蒙”小议》。经三易其稿,终于成功。

再如《漫步新村林荫道》一题,有个同学这样写道:“我漫步在林荫道上,面露喜色,不时地以欣赏的目光打量着自己刚穿上的名牌皮鞋,越看越美。希望自己脚下的林荫道延长些,再延长些。我不仅自己如此欣赏,而且还招引了不少同龄女孩的艳羡的目光。正当我满怀喜悦,步履潇洒之时,不知怎么脚下一扭,几乎要跌倒,仔细一看竟是鞋跟掉了,真是啼笑皆非,只好一脚高一脚低地回家去。“鞋”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尽管写得较生动,但毕竟离题了。经过启发,作者改为专写鞋子,警示世人:不要迷信名牌,谨防上当受骗!并易题为《我的高档鞋》,获得成功。”

但习作中出现更普遍的是局部“写糟的问题,特别是结尾“写糟”,可谓“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若把结尾改好,则全篇生色!如题目《童年忆趣》,有个学生写了两件事:一件是一次妈妈把“我”放在坐椅中就要去烧饭了,可“我”却凭借椅旁小凳爬到了缝纫机台板上,之后又爬到窗台上。另一件是一次父母带“我”去逛街,“我”却被橱窗里的漂亮的洋娃娃吸引住了,“我”挣脱了妈妈的手,径自奔到商场里去看洋娃娃了,但看了一会却不见了爸妈,这一下可急坏了,“我”赶忙奔到街上,极力寻找。好不容易在前面的人群中发现了爸爸的背影,“我”加快脚步冲上去在他背上拍了一下,但仔细一看却不是爸爸,是个陌生的叔叔。“我”连忙又奔回商场继续寻找,可就是找不到。正当“我”要哭出来的时候,爸妈却突然出现了,并连连夸奖“我”勇敢,还给“我”买了洋娃娃。文章的结尾是这样的:“每当忆起重年的这些趣事时,我总是满含微笑地回到现实中来,我的童年是多么幸福、美好啊!”

这两件事,特别是后一件,确实写得生动有趣,但结尾却“写糟”了。

问题就在于作者未能把所写的两件事的意蕴揭示出来,说白了就是未能把童年时代已具有的闯劲和勇敢精神点出来,所以结尾不佳。

经启发,她把结尾改成了这样:

“每当记起童年的趣事时,我总是想起儿时妈妈时常拍着我的肩膀说的几句话:‘小燕,小燕,你会爬高,你敢闯店,你真像一只勇敢的海燕!’是的,妈妈,我现在已经长大了,我决心像海燕一样到生活的风浪中去搏击一番,经受锻炼和考验!我想,我是一定能做到的,因为我在童年时已有了一段爬高上窗台和独闯商场的‘经历’!”

这样一改,在内容上就把所写的两件事巧妙地结合起来了,且揭示了意蕴;在结构上,做到了收束有力,使“尾巴”硬了起来。

再如《我家的庭院》一题,有同学把庭院写得既有特色。又有生气,但结尾却“写糟”了:“我家的庭院,一年四季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和欣欣向荣的气息。这种生机和气息,使我想到了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繁荣景象。看到了这个庭院就像看到了国家的大好形势一样,庭院给我以力量和鼓舞。”

这个结尾的毛病在于联想生硬,且有八股味,是贴标签式的硬套,与全文极不和谐。那么,如何修改呢?老师可这样启发:自然界有一年四季,而我们人呢?与之大致相仿,也有个“四季”。自然界到了秋天,就意味着成熟和收获,联想到我们人呢,不也应该有成熟收获的时候吗?作者按这个思路作了修改,终于写出了令人满意的结尾:

“我家的庭院是可爱的,特别是到了秋天。更入佳境,院中弥漫着香气,枝头挂满了诱人的果实。当我搞下蜜梨品尝的时候,我不禁沉思默想起来:果树每年春天开花,到了秋天果子就成熟了,而我们人呢,也都有个‘开花’的青少年时期,但是否到了‘秋天’都有‘果实’收获呢?那就不一定了!想到这些,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像果树一样。充分享受阳光和雨露的滋润,吸足养料,力争多‘开花’,多‘结果’……

我家的庭院是可爱的,它给我提供了一个充满四季气息的优雅的环境,更给了我生活和成才的启示。”

童年的发现主要内容范文3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读后感

苗素锋

最早知道陈虻,是在柴静的《看见》这本书中,从柴静的笔下,我只觉得陈虻应该是一位做事顶真的新闻工作者而已,但当看到“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这句话之后,我又对陈虻产生了好奇。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会给别人带来那么大的影响?于是在百度中搜索这句话,发现了徐泓师编着的这本书,这本书以陈虻的经典语录作为主要内容骨干,展示了一个激情昂扬、敬业执着、专注忘我、至情至圣的制片狂人。

享年只有47岁的陈虻在23年的电视生涯中,以自己为中心,通过阅读和刻苦钻研大量书本知识,无数次用心的实践,逐渐建立起一个他特有的“坐标系”。而激情和执着是他建立坐标系的尺子。

特别喜欢他说得这句话。陈虻对“电视”倾注了他大部分的激情和梦想。大学毕业后,心怀电视梦的陈虻放弃了航天工业部团委分派的工作,他自主选择进入中央电视台。他做了三年的打杂工,边卖力打杂,边用心学艺。与我而言,工作第三个年头,总是庆幸自己能拥有一份让自己喜欢的工作,还有一群永远需要我对他们时而严厉,时而温柔,时而和他们一起犯傻的。我常常会幻想哪天我不带他们了,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不能和王梓睿谈最近新看的电影,也许再不能找到一个年纪小小,但是和大人无障碍的学生”;“也许不能再拉着郭楠、钱宏怡脸上的肉对他们说,嘿!小伙子,”;“也许我们班那群原本就害羞的女见到我更会羞红了脸。”……常常想着想着,心里就会很难过,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我总在想,失恋也不过如此吧!因此,我总格外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日子,微笑面对他们,用积极阳光的心态迎接每一天的到来!并鼓励他们也开心的迎接每一天。用这样一种属于我得激情去我们班的每一位孩子,让他们在短暂的童年享受应有的欢乐。我并不想用我得生活态度去感动他人,只是希望用这一种工作、生活态度去给我们班的孩子一些好的影响。

童年的发现主要内容范文4

关于《悲惨世界》读后感精选范文   主要内容:

  主人公冉阿让是个服了19年刑的苦役犯。出狱后,受到主教的感化,他决心从善。他远走异地,化名马德兰,成为巨富后,广施仁爱,被任命为市长。他接济女工苦汀和她的女儿珂塞特。将珂塞特哺育成人后,自己却在一个破旧的小屋里死去,床头上依然放着主教送给他的银烛台。

  片段回顾:

  第八章马吕斯被救(第134页)

  冉阿让让他狼狈不堪。他平生依靠的所有原则,在这个人面前都土崩瓦解了。马德兰先生出现在冉阿让的后面,两张脸重叠起来,合二为一,形成了一张令人尊敬的面孔。沙威恐惧的觉察到他居然对一个“卑鄙”的人产生了敬意。

  阅读感想:

  冉阿让的一生,在苦难中挣扎,却有着舍已为人的高尚情操。我认为,一个人如果不犯一些小错误,那么他的人生不可能是完美的。就如冉阿让,他犯过罪,但他的心灵没有就此沉沦下去,而是用一身的人性去感化自己的,尽自己的所能,不照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人吗?虽然他是小说中的人,但现实中也不缺乏这样的事例。蝴蝶是毛毛虫时,它不是受尽了嘲讽吗?但最后还是化虫为蝶呀!我最喜欢的雨果在书中的一句话“沉默等于撒谎”。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就因为沉默被判以极刑。如果人人都痛快地说出密秘,把心中的丑事告诉大家,也会得到理解的!

  雨果名言录:

  1、 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气力。

  2、 大胆是取得进步所付出的代价。

  3、 应该相信,自己是生活的强者。

关于《悲惨世界》读后感精选范文   近来,我读了一本名著——《悲惨世界》。在书店中“悲惨”二字顿时吸引了我的目光。我心中的好奇令我不由自主地翻开了它。然而当我轻轻合上书时,心中却充满了悲哀。

  《悲惨世界》的作者是雨果先生。他用生动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主人公冉阿让传奇式的一生。

  冉阿让是一名苦犯。在他服完十九年之久的监禁后,他的灵魂与人品受到了一位主教的升华。冉阿让立志重新做人。他帮助、救济穷人;在当市长期间,不愿商马第平白无故替自己受害,以身顶替;他救出处于水深火热的孤儿柯赛特;救出在枪林弹雨之中不幸受伤的马吕斯;他不计前嫌,让沙威逃离死神的魔掌。他一生都是那么善良、朴素。最终,他凄凉地死去,令人潸然泪下。

  当我把书合上时,脑海中浮现的一幕幕仍是书中令人难以忘怀的片段。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属冉阿让救出沙威那一段。他完全可以一枪让这个讨厌的人上西天,可冉阿让没这么做。他放了他,让人们看到了她善良的光环。善良总能让别人为之感化。因为善良,冉阿让在担任市长时深受市民喜爱;因为善良,沙威之后没有对他进行穷追猛打。

  善良,也能收获到许多意想不到。

  在英国一个村庄里,一位农夫在赶往集市的路上发现一个男孩掉进了粪池。他二话不说,立刻把男孩救了上来。两年后,一位绅士来到了农夫的家,对他感激地说:“谢谢你在两年前救了我儿子,我该怎么报答你呢?”这时,农夫的儿子回来了。绅士灵机一动,说:“请允许我把他带走,我想让他受到良好的教育来报答你!”几十年之后,农夫的孩子发现了青霉素。原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弗莱明!

  善良,人生中最富有的财富!

  关于《悲惨世界》读后感精选范文

童年的发现主要内容范文5

《课标》就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定教呢?经过几年的尝试,我在有效指导学生自学,实现先学后教方面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现就如何进行自学指导作简要介绍。

一、“自学指导案”授之以渔,教给方法会自学

先学后教,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先自主学习,老师再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开展教学。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要落实“先学”首先得教会学生学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以渔。在深入研读《课标》,明确各学段阅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特点,我设计了适用于不同学段的阅读“自学指导案”。为了既便于学生使用,又能激发学生兴趣,我将其做成精美书签,于开学第一课郑重发给每名学生。

第一学段阅读“自学指导案”,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教给学生用不同符号进行圈点标注的基本阅读方法。所以,本学段学生的自学以“扶”为主,主要由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按“自学指导案”的要求,一步步完成自学。

经过两年的引导,到第二学段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圈点标注等阅读方法,初步养成正确阅读习惯。在此基础上结合《课标》要求,我们又进一步丰富了“自学指导案”的内容,分别设计出符合第二、三学段学生使用的“自学指导案”。

如果第一学段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主要靠老师“扶”,那么第二、三学段则采用扶放结合,以“放”为主的做法。对于学段新增的语文学习内容,教师首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然后再放手让学生依据“自学指导案”独立完成自学。

“自学指导案”是在深入研究学段阅读目标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设计的,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特点。可是,老师怎样才能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实现先学后教呢?为此,我又设计了与“自学指导案” 相匹配,供第二、三学段学生使用的前置性作业――“自学收获园”,引导学生整理记录自学时的收获与问题。

二、“自学收获园”记录整理,先学后教可落实

“自学收获园”设计了5个版块共8项内容,帮助学生记录整理自学所得,为老师提供了解学情的第一手资料。这5个版块分别是“感知题目走近作者”、 “字词积累”、“感悟文本”、“质疑问难”、“相关链接”。

第一版块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文章题目与作者。培养学生此习惯的原因有二:①现代社会可供阅读的内容浩如烟海,题目、作者是我们检索阅读内容的重要信息,关注重要信息的习惯需要从小培养。②童年时接触到的作品、作家有时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极深远的影响。

第二版块“字词积累”设计了三项内容,“我会写的生字”、“我关注的生字”和“我理解的词语”。《课标》明确要求写字教学要贯穿小学语文教学全过程。这两项内容直观展示出学生自学一类生字时的书写情况。特别是“我关注的生字”一栏,往往是学生容易写错或写得不端正的字。老师掌握学生写字情况,就可避免课堂上写字指导的主观随意。“我理解的词语”一项,既可以巩固学生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又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对文中关键词语的掌握情况,使词语教学更有针对性。

第三版块“感悟文本”设计了两项内容,“整体感知”和“读文感悟”。根据《课标》要求,“整体感知”一项两个学段的自学内容是有区别的。第二学段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第三学段则侧重于了解文章的表达循序与方法。“读文感悟”一项帮助学生记录整理重点句段。这一项两个学段的要求也有所区别,第二学段只要求摘抄,第三学段则要求简要写出感受。通过“感悟文本”这一版块,老师可以了解以下4个方面的学情:①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是否准确,是否达到了《课标》的学段目标要求。②语言表达是否规范。③自学时学生能否初步领悟课文表达方法与顺序。④学生最关注的内容以及他们的感悟与收获。正确把握以上学情,可以帮助老师真正从学生的角度解读文本、设计教学,保证了课堂上“师生平等对话”,从根本上避免了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

童年的发现主要内容范文6

一、抓住文中空白,丰富想象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愿学、乐学,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并没有把意思全部表达出来,留下更深一层的含义供读者揣摩,或者文中直接省略一些内容来共读者想象。在教学中,这样的文章就是激发学生想象力最好的素材,教师就应该用好这些文章,来巧妙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用想象力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才智,为这些文章的内容增添更多的精彩。在教学《庐山的云雾》一课的第三自然段时,“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云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我问学生:“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学生很快进入想象,没有见到过云雾的会想象白云的样子,“有的像一匹骏马,眨眼变成一只顽皮的小狗”……在他们想象过后,我会从网上找一些庐山云雾的照片和视频来共学生欣赏,他们便会用自己的语言来灵活地描述他们眼中庐山云雾的样子了。“有的像一只硕大的狮子,眨眼就变成了一只优美的天鹅飞走了”“刚刚还是一只温柔的小猫,转眼就变成一朵盛开的美丽的花朵。”“刚刚还是一位慈祥的老奶奶,眨眼就变成了一个顽皮的孩童跑远了。”学生的想象力得到诱发,在感叹云雾变幻多端的同时,语言也变得自然而且优美起来。

二、指导感情朗读,激发想象

文字通过朗读就变得有灵性,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想象。我们的教材是经过精选的,不乏语言生动、情感丰富、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课文。所以在教学中,将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用把感情融入到文字和声音中,更能唤起学生内心的想象,通过丰富的想象仿佛置身于课文中的情境,从而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如学习《桂林山水》,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把一句句文字,结合自己的想象,转化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教材中的古诗,单纯地讲解,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的发展。可以让学生大声地朗读,边读边想象眼前出现的景象。在朗读中,促进想象力的发展,想象力的发展又反过来提高朗读的水平。

三、引导续写改编,展开想象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小学生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讲故事。新教材许多课文为他们展现了充满了奇异色彩的童话世界。有些课文结尾蕴意深长,留有余味,让他们续编故事,他们会兴趣盎然。如《狼和小羊》最后一句,“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按一般的理解,小羊会成为狼的腹中之物,如果教师再追问:“狼真的把小羊吃掉了吗?”以此来激起学生阐述自己看法的愿望。有的学生持肯定态度,不少学生则看法相反。有的说:“小羊会拼命喊救命,刚好来了一个猎人,一枪把大灰狼打死了,小羊得救了。”有的说:“大灰狼扑过来时,小羊身体一歪,大灰狼用力过猛,掉到小溪里淹死了。”有的说:“小羊见大灰狼扑过来,捡起石块扔到大灰狼的眼睛上,大会狼痛得捂住眼睛,小羊乘机逃走了……”这些学生越说越带劲,他们突破思维的定势,把自己的想象和小羊活下来的愿望联系起来,这是一种积极的再造想象。

课本中有许多优美的诗歌和童谣,内容鲜活生动,可以在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到他们进行仿写或者改写,展开联想和想象,使其融入到诗歌的情境和氛围中。如学完《太阳是大家的》《假如》等诗歌后,让学生以课文为例进行仿写,一首首充满灵气的小诗在学生笔下诞生,谁又能说他们不是一个个小诗人呢?

四、多媒体创设情境,培养想象力

多媒体利用视、听、说向学生提供声、像、图、文等综合信息,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直观视野,充实直观内容,强化直观效果,丰富感知材料,为培养学生的创想象力,提供了一个理想环境。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写作文,但由于年龄的限制,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有限,写作文时,经常出现无事可写的情况,甚至没有根据地瞎写一通,没有事实依据的作文就没有生命力了。因此,我们应该运用高科技的手段比如我们的电教媒体,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在有限的空间内集中精力去观察,也就是被动地观察,同时激发起他们的兴趣。我们的电教媒体内容要精要细,培养学生细心耐心的好习惯,激发他们观察生活的兴趣,配以丰富的色彩,生动的画面,优美的音乐,来反应生活,再现生活。把平时学生不注意的事物生动化来引起他们的注意和观察欲望,从而更好地积累作文素材,拓宽作文思路。例如,在观看《童年趣事》录像时,让学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你童年的事还记得多少?”“你的童年快乐吗?”“你觉得那些事现在想起来很有趣?”等等。由于录像中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把细节生动化具体化在学生面前,更能够触发学生内心的感受,从而展开联想,进行写作。特别是在教学写景的作文时,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把生动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配以生动的介绍,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美景的同时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和素材,在写景不知从何写起的时候,便能在头脑中努力再现景物的特点。这时,学生在真切地感受之后会展开丰富的想象和描述,更有自己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