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天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天生天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天生天养范文1

“保生”,即调摄保养自身生命的意思。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探索衰老机制,健身防病及延年益寿的方法。《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即上古时代懂得养生原则的人,能够适应天地变化的规律,综合运用呼吸、导引、静坐、气功等调养精气的方法,饮食有节制,不妄事操劳,所以能活到百岁尽其天年而终。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平均寿命只有35~45岁的时代却活了73岁,他的养生饮食原则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殪而羯,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随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食不语。综合以上理论,传统养生的原则应是以顺应自然为基础,重视调神,惜精养生,强健体魄,调摄饮食等全方位的养生。

调摄饮食主要包括注意饮食宜忌及注重食物的四气五味,适时适地适人地去调理,也就是不同的食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适用于不同体质。传统养生的四气五味主要指的是事物的性质和滋味。

四气指的是指食物的寒、热、温、凉四种特性,又称四性。寒凉和温热是两种对立的药性,而寒与凉、热与温之间只是程度的不同。另外谈到:还有平性,即药性平和。一般寒凉多具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滋阴等作用,主治各种热症的体质。温热多具温中、散寒、助阳、补火等作用,主治各种寒症体质。

五味原指食物的辛、甘、酸、苦、成五种味道,后扩展为体现食物功能归类的标志。辛味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作用,即辛散。甘味有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作用,即甘缓。酸味有收敛固涩作用,即酸收。苦味有清泄、燥湿作用,即苦坚。成味有泻下、软坚散结作用,即咸软。五味之外,还有淡味及涩味。淡味有渗湿、利尿作用。一般渗湿利尿药多具淡味,主治水肿、小便不利等症。涩味与酸味作用相似,也有收敛固涩作用。

顺时摄养指顺应四时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诸方面综合调养的养生方法。

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阳气升发,养生活动应注意养阳,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夏季是万物繁茂的季节,阳旺之时,人体的阳气最易发泄,因而养生活动要注意养阳。秋季是万物成熟的季节,阳气始敛,阴气渐长。养生活动应注意收敛精气,保津养阴。冬季是万物收藏的季节,阴寒盛极,阳气闭藏。养生活动应注意敛阳护阴,以养藏为本。

天生天养范文2

夏季出汗可排毒祛病

近年来,由于长期使用空调不当而引发的“空调病”,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由于空调人为制造了“风”与“冷”,长时间使用,会使得人体无法自行进行温度调节。这种外来之气就成为能致病的“邪”,中医称之为“风”和“寒”,与夏天的暑湿相合侵犯人体,会使阳气消耗而虚弱,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引起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同时,寒邪还会伤人阳气,出现畏寒怕冷,颈肩、腰背、四肢关节酸痛,不出汗或少汗等表现。当外寒束闭,内热炽盛,就容易导致发烧、咽痛、咳嗽、痰多等症状。

我国古代名医张子和的学术见解是:内毒外排,祛邪安正,疾病自愈。也就是说,夏季如果能多正常出汗,就可以起到排毒祛病的作用,把使用空调的危害降到最低。而如果汗腺不畅,就会丧失一条重要的排毒管道,也就失去一道免疫防病的重要防线。因此,从顺应四季节律和生命规律的角度出发,该出汗时就出汗。

现代人出汗都太被动

出汗有两种方式:主动出汗和被动出汗。下班等公交车时,被太阳晒得衣服都湿透了;被工作压力所困扰,烦躁焦虑,急得额头微微渗出汗珠;和朋友一起蒸桑拿,在闷热的环境中汗如雨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教授朱学骏表示,这些出汗方式大都非常被动。总体来说,因为天气、环境或心理压力造成的出汗称为被动出汗,而因为运动产生的排汗才是主动出汗。调查显示,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能经常运动的人,比例只占到28.2%。这说明,现代人的主要出汗方式是被动出汗。

逼自己出点“养生汗”

同样是出汗,天气炎热时,被动出汗照样能让人大汗淋漓,为什么就不如主动出汗好呢?专家解释,不管是因为天气炎热而出的汗,还是桑拿蒸出来的汗,都只是在人体浅表层出汗,而运动才是真正的深层出汗,也就是让人从里向外出汗。这种汗是人体进行的自我调节,出汗后不仅让人感觉很舒服,还能起到排出毒素、控制血压、促进消化、护肤美容和减肥的作用。

怎样才能主动出汗

长期使用空调、缺乏运动,让现代人的毛孔变得越来越迟钝。怎样才能主动出汗呢?专家建议,在生活中,不妨试试以下几招:

运动前喝热水、热粥。运动前喝杯热水或热粥,让毛孔进入蓄势待发的状态,再锻炼一段时间,就能让毛孔全部打开,汗出透了,一通百通。但运动后一定不要马上吹空调、风扇或洗凉水澡,要耐心等汗消退。

巧用生姜促汗出。生姜既散湿暖脾胃,又走表开汗孔。不得不在空调环境中上班的人,可以坚持喝点生姜水,比如茶叶加生姜片泡水、生姜红枣水等,促进排汗。

天生天养范文3

延叔坚说:我拂晓起床梳洗完毕,就坐在客堂里,早晨背诵《易》、《书》,阅览公旦的典礼和仲尼的《春秋》。晚上在台阶上散步,靠在南边的栏杆上咏诗作文,诸子百家的文章在脑海中浮现,洋洋洒洒,光彩夺目,令人自得其乐。这时,自己早已不知天可为盖,地可为容身之处,更不知世上还有别人,自己还有躯体。虽然高渐离击筑奏乐时,旁若无人,高凤读书,不知天下暴雨,但和我比起来,又何足挂齿?

仲长统说:凡是在官府间走动的人,都是想当官扬名的。但是人总是要死的,死后名声也不会永留世间。人生易灭,人应停止追求,悠闲地生活。其中也有自己的乐趣,居住在僻静的原野,可让自己的心得到陶冶。又说:假如居住的地方有良田及豪华住宅,房子背后是山,前面是河,四周沟渠环绕,竹树密布,门前有活动的场所,屋后有果园。用船代替走路,免除了步行的疲劳,使君的身体得以休息。供养家人有好的食物,妻子儿女不需苦劳作;朋友来了就用好酒好菜招待;喜庆吉日,则杀猪宰羊来庆贺。在田间散步,林间游玩,用清泉洗脚,吹凉风,钓鱼,射鸟,求神降雨。上伺侍父母,下供养子女。吸收自然界的精气,达到“至人”的那种境界。给后人传授知识,讲解阴阳二仪,评价历史人物。弹《南风》曲,奏出清越的乐章。逍遥一世之上,藐视天地之间,不参与世俗的利害冲突,永保身心健康。这样人的灵魂就得到了净化,远远超出一般人之上,又怎能仅仅追逐于名利场上呢?

秦子敕说:古代尧帝对许由很好,也爱听他的意见,许由却洗净两耳表示谢绝之意。楚王聘用庄周,并不是缺乏诚意,庄周却只顾自己钓鱼。原因是二人都不愿做官,只乐意生活在田园之间,诵颜氏之箪瓢,咏原宪之蓬户,与万物生活在一起。听猿猴的哀啼,观察鹤类在水边高地上鸣叫。以身体安康为快乐,以没有忧愁为幸福。藏而不露,虽不得别人理解,但却因此而安闲自在。这正是得志的时机,有什么困苦可以担忧呢?

王右军辞去官位,与野老凡夫一同垂钓,又和道士许迈共同探讨养生服食的奥妙,不远千里,到处采集名贵草药,游历于东部大小名山之中,并游泛大海。他感叹说:我很可能因快乐而死。

陶元亮说:我小时候喜欢琴棋书画,也爱幽静。开卷有得,便高兴得忘了吃饭。看到林间树影斑驳,四季的鸟儿在林中啼鸣,也感到十分惬意。总认为,五六月间躺家里的北窗下任凉风一阵阵吹拂,真令人得意忘形。

陶弘景喜爱山水,每次经过溪涧,都必定要久坐其间,吟诗作文不能自己。他对其门人说:我每次看到朱门大院,虽知晓它的豪华,却不想进去;仰望高山,俯瞰大河,虽然知道难以接近,但总想走过去。人苦于求财求禄,得到了有凶患,如不能得到,又怎么可以做成今日之事?难道一个人身有仙相,也是缘份使然。

萧大园说:张良追随赤松子,陶朱求教辛文,这都是有原因的。他们聪明但不清高,行为谦和,只想辛苦一生,这是很怪僻的。知足知止,清静而不受劳累,让灵魂超越在世俗之上。面修原而带流水,倚郊甸而枕平皋。生活在远离集市的地方,将房屋建在丛林之中,近观烟雾,远观风云,用水草来装点长松,用幽兰来扶助桂香。抬头可以望见高天的飞鸟,俯首可以看到长河中的游鱼。果园在屋后,打开窗户就看见花草;蔬菜种在门前,从门前就可以看到人们浇灌。二顷地用来种粮食,十亩地用来种桑麻。三五个侍从,也可以织布;几个家僮,就能够负责田间事务。养殖鸡羊,种植庄稼,以光大庄子田园生活的方式。拥有汜氏的农书,又藏有尹君之录。烹羊羔和小猪来下春酒,腌制腊肉以迎接新年。阅读好书时,聚精会神,时时发出歌唱之声。这样,可以自娱精神,可以放松思虑。有朋从远方而来,便与他说古论今;同农民相遇,便与他商讨庄稼的长势。这种生活方式,我感到很满足,很快乐。这种永保性命的养生之道,何必在乎别人的责难呢?

王摩诘信奉佛教,平常食素不食荤。在辋口他得到宋之问蓝田别墅,辋水环绕房舍,竹洲花坞,景色很美,与道友裴迪泛舟往来,弹琴 赋诗,终日歌咏。在京城,每天供应几十名僧人的饭食,以玄谭为乐。斋中什么都没有,只有茶铛、酒臼、经案、绳床而已。

乐天说:洛阳城内外六七十里之间,凡是道观、寺院、别墅,有泉石花竹的,无不游览;人家有美酒弹琴的,无不去;有图书歌舞的,无不看。自从居守洛州以来,若有平常人家以宴游召集的,也经常去。每逢良辰美景,或朝雪晚月,若遇故友,必先擦净酒具,再打开装诗书的箱子。醉了,就自己抚琴,唱弄一遍《秋思》。

乐天《庐山草堂记》说:中堂设置四个木榻。三个素屏,一把漆琴,儒家、佛家、道家的书各数卷。乐天既来就是主人,仰首观山,俯首听泉,向四周观看竹树云石,从早晨直到傍晚,应接不暇。一会儿就感到风景诱人,精神爽朗,外适内和,一宿过后精神开始变得宁静,再宿则心旷神怡,三宿后,人仿佛变得很委顿,什么也不知道了。

醉吟先生做官三十年,辞官后居住在洛下。他居住的地方有池塘五六亩,竹林数千竿,乔树数千株,楼台亭和舟船,都准备得具体而细致。他与嵩山僧人如满大师是佛友,与平泉客韦楚先生是山水友,与彭城刘梦得是诗友,与皇甫朗是酒友,每次相遇,都欣然忘归。

苏子美答韩持国说:收藏的腊肉稍够,居室稍宽,没有应酬和造访亲友的劳累,身目清旷,不设置机关以待人,心感到安闲,身体也感到轻松、舒畅。黄昏时安睡一阵,傍晚就起来,此时,静院明窗,或挥毫作画,或遍览史书,或操琴抚唱,或饮酒高歌。兴趣来时,就泛舟出苏州城,吟诗抚琴,鉴古于江山之间。煮茶野酿,足以消忧解愁,莼菜、鲈鱼、稻米、螃蟹,足以适口。又有很多高僧、隐士,气势庄严的庙宇,有林园的人家,奇花异石,美不胜收;曲池高台,鱼鸟留连,不知不觉就到了夜晚。

天生天养范文4

我们普遍会发现,到了冬天睡眠时间也会变长,总是会有起不来床的情况,这属于正常现象,因为冬天属于昼短夜长的季节,而人体也会随着这一自然规律发生变化,想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达到养生的目的,那么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冬天也要养成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才有利于增强抵抗力,避免在冬季出现疾病。

2、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温度较为寒冷时,人的抵抗力会下降,这样也就给了病菌侵入的机会,因此在冬天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出门戴手套、帽子、围脖,护好口鼻,尤其是老年人,很可能在寒冷的时候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天气寒冷还会诱发颈椎病、关节炎,要特别注意。

3、多运动才能防疾病

生命在于运动,可见运动在养生方面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冬季也不例外,由于天气寒冷可能会使身体的血液循环受到一定的阻碍,因此在冬季也要多进行一些运动,加速身体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身体健康。

4、补充水分,养护皮肤

冬季本身过于干燥,身体可能会出现缺水、干痒的问题,甚至是可能诱发湿疹,建议要多喝一些温热水,为身体补充足够的水分,可以增强体抗力,也可以起到护肤的功效,还能避免上火。

5、勤通风,呼吸新鲜空气

由于冬季过于寒冷,因此家中的门窗常常是紧闭的,但是这样可能会使室内的空气变得污浊,建议在天气较好的时候应该常通风,常换气,排出室内的污浊空气才能有益于身体健康,这样才可以在室内呼吸到清新的空气,

6、饮食宜温补,忌生冷

天生天养范文5

毒辣的太阳照射下,所有关于夏日的记忆,总是绕不开各种“冷”:外出回到家中打开空调吹吹冷风,运动得满身大汗用冷水冲凉,晚上睡觉直接在地板上打地铺。事实上,在中医养生专家眼中,这些贪凉行为不仅无法消暑,反而还会让人落下病根。

夏季受寒易伤阳气

夏季属火,气候炎热,是万物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气最盛、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黄帝内经》中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不难看出阳气对于我们身体的重要性,如果损耗了阳气会对我们的生命健康造成危害。

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室教授张湖德称,大自然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规律。夏天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根据中医“顺应天然”的养生原则,此时应该养护阳气,不少人用“凉”对抗“热”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因为阳气是人体赖以生存的火力,可以推动人体新陈代谢。

古语讲“百病从寒起”,可以说寒邪是导致人体疾病的罪魁祸首。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杨力也表示,夏天是阳长阴消的季节,是添阳的最好时机。而寒邪非常容易损伤阳气,让整个人变得倦怠无力。

在专家看来,老百姓常说的:“夏天不热,冬天不冷,迟早要坐病”并不是没道理。即使在夏天,如果不注意保暖,寒邪同样会侵入人体内,身体会出现明显的寒象,如精神萎靡、新陈代谢缓慢、有汗排不出、身体畏寒、四肢冰冷、容易感冒、腹泻胃疼、患肠道疾病等。还有一些病症不会立即发作但会潜伏于体内,给秋冬季留下病根。

夏季贪凉误区,你中了几个

夏天气温正高,很多人都十分贪凉,虽能享一时的凉爽,却不知道这样做损害健康,以下这些方式便是最常见的消暑误区。不妨对照看看,你中了几个。

误区1 大量吃冷食

炎热的夏季,吃冷食是人们最常用的消暑方法,尤其是冰淇淋、冷饮和冰镇西瓜,因为清凉爽口备受欢迎。很多人夏天胃口不佳,常捧着一个冰镇西瓜,用来代替晚餐。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科教授姜良铎指出,西瓜本身性偏寒,且体积大,通常人们一次吃的量也比较多,因此对人体阳气的耗损也更大。姜良铎认为,夏季人体的阳气呈向外扩散的趋势,体内阳气比起其他时期相对不足。这时,如果摄入过多的生冷食物,会对人的阳气造成比较严重的伤害。

张湖德也提醒,过多的生冷食物使体内聚集了过多的寒气,容易导致秋冬季得病。

误区2 休息太贪凉

夏季的晚上,很多人光着膀子在街上溜达;整夜开着空调睡觉;甚至觉得在床上太热,干脆在地上铺个凉席,这些都是人们常见的行为。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些行为极易使身体遭受风寒,损伤阳气。夏季人体毛孔张大,人在熟睡时全身基础代谢减慢,体温调节功能下降,身体抵抗力变弱,这时开空调、睡地板都会使寒邪更容易进入体内,因此不要一味追求凉快。

误区3 运动后立即冲凉

夏日适当的运动可以将体内部分“寒邪”和“湿毒”排出体内,但运动后的燥热、流汗也往往让人难以忍受,不少年轻人会用冲凉水澡来降温。“但这会让更多的‘寒邪’进入体内。”姜良铎说。 张湖德则表示,人体对温度的适应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一下子从高温到低温会使人体受到刺激,不要说用凉水冲澡了,运动完用凉水冲头甚至冲脚都会使湿寒之邪进入体内。另外,运动完后也不要马上吹空调,因为这样做同样会加重体内的湿寒之邪。

误区4 不同人群无需特别照顾

夏天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问题:一家人吃同样的食物,老人孩子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脾胃受寒的现象,而其他家庭成员并无大碍。有时,同样在家中吹空调,女性也比男性表现得更易受凉。

张湖德认为,人与人体质是不同的,所以对抗寒气的能力也有所不同。一般青壮年阳气相对较重,而老人和小孩则体质稍差,易受到“寒邪”的侵扰。而女性因为其特殊的生理原因,“寒邪”和“湿气”也会经常侵扰她们。因此,体质较弱、阳气本身就不足的人群,也就更易受凉,更应该小心寒邪侵体。

夏天要学会“热着过”

中医讲养生要顺应时节,夏天该热就得热,该出汗就得出汗。因此,我们要顺着阳长的规律,采取以热制热的“热养”法。

远离寒邪

饮食上应注意少食生冷食物,《寿世保元》中说:“夏日伏阴在内,暖食尤宜”。张湖德认为,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夏天就应该用姜等食物来温中散寒,把生姜、红糖一起冲泡后服用效果更好。

另外,人们在夏季不要长时间待在封闭的空调房里。不可用冷水洗头洗脚,下雨天避免淋雨,因为冷水最伤阳气。

用热水泡脚

因为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热水泡脚可以供给它能量。张湖德表示“热则血行、寒则血凝”。

热水泡脚能够使气血运行通畅,增加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增强新陈代谢。水温宜控制在42~45摄氏度,以温暖舒适为宜。

常洗热水澡

因为热水洗澡使身体的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排热、排毒,并且能够补充阳气。水温一般控制在30摄氏度左右为宜。

另外,你也可以用热毛巾擦脸擦身,不但容易去除灰尘污垢,还能够排汗降温,使皮肤透气,让人感觉凉爽、舒适。

解暑要喝热茶

炎炎夏日,一杯热茶最能解暑消渴,这是因为热茶有利于汗腺排汗,可以达到散热的效果。而且茶能提高脾胃运化能力,把水运送到周身。

夏日受欢迎的冷饮虽然消暑立竿见影,但只解决当时的热气,短暂地给人体降温,并不能真正地解渴。 运动必不可少

《易经》里讲“运则生阳”,夏天运动,可以加速体内的新陈代谢,并且有助于发汗。杨力认为,夏天要“以汗制汗”,因为依据《黄帝内经》的说法,夏天气要外泄,运动就是重要的排汗方式。

锻炼还可以加强热适应,提高人体调节体温的功能,防止中暑和一些常见的热证。但专家特别提醒的是,夏季运动时间很重要,不要选择太阳最毒的正午,因为大汗淋漓会伤气血。

一般建议选择早上,因为人体早上的阳气比较弱,这时锻炼可以补阳气。还需要注意的是,要选择慢跑、太极、跳操等不太剧烈的运动方式。

女性更要“热养”

杨力特别提到,女性的热适应能力比男性差,尤其是体质比较寒的女性,更该注意保暖。张湖德认为女性阳气不足,又以血为用,女性更要注意补阳气,因为气能生血。

天生天养范文6

一、苦瓜。苦瓜又名锦荔枝、赖葡萄。清代名医王孟英在其《随息居饮食谱》中说:“青者除热,清心明目;熟者养血滋肝,润脾补肾。”这里所说的青、熟,是指其生长期的长短。青者指其未成熟时皮呈青色,熟者指其成熟后皮色转黄。食用时,若用以解暑清心,则选皮青的;若用以补益,则选皮黄的。

苦瓜含有苦瓜甙、葡萄甙、5-羟基色胺和多种氨基酸,不仅能清心解暑,且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夏日常吃苦瓜,其治疗痱子的功效,远远超过痱子水。

祖国医学有夏季“以苦为补”的说法,认为苦味食物不仅有泻火清暑作用,而且有健胃消食的功能。每至夏季,正是心火易旺、汗多伤体,有的人食欲减退。常食苦瓜既可清火,又能开胃,真是一举两得。增进了食欲,便能吸取更多的营养,这就是夏季“以苦为补”的意义所在。

用苦瓜做菜时,可先切成丝,在沸水中烫一下,以减少苦味。食时可以凉拌,亦可炒熟。胃寒、便溏者勿服。

二、马齿苋。因其对痢疾、肠炎有很好的防治作用,故名安乐菜。性寒,味微酸。《滇南本草》说它“益气,清暑热,宽中下气”。《本草纲目》说它能“散血消肿,利肠滑胎,解毒通淋,治产后虚汗”。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它对大肠杆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可治细菌性痢疾。对肠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泄泻者能止,便秘者能通。因此有人又称它为“通肠草”。夏季常以马齿苋做菜肴,可有效地防止肠道病的发生。还可以和其他菜蔬配合煮炒,亦可凉拌。若用以防治肠道病,每次干者用50克,鲜者100~150克,量少无效。凡脾胃虚寒、便溏(非菌性肠炎)者和孕妇勿服。

三、生姜。有老姜、嫩姜之分。若用于防治疾病多用老姜。性微温,味辛。《本草纲目》称之:“益脾胃,散凤寒”,并有良好的解毒作用。民间有“秋食萝卜夏食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的谚语。夏日食姜,除了具有解毒作用外,更可补充体内阳气的不足,有效地保护胃肠的功能。

除了在制做菜肴时加姜外,有些凉拌菜亦可酌加姜末或姜丝;也可将老姜切片,泡汤代茶。但到秋季,即宜停饮。因秋天天气偏干燥,生姜辛温,食之更伤体液。肝炎病人不宜食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