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天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天生天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天生天养范文1

“保生”,即调摄保养自身生命的意思。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探索衰老机制,健身防病及延年益寿的方法。《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即上古时代懂得养生原则的人,能够适应天地变化的规律,综合运用呼吸、导引、静坐、气功等调养精气的方法,饮食有节制,不妄事操劳,所以能活到百岁尽其天年而终。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平均寿命只有35~45岁的时代却活了73岁,他的养生饮食原则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殪而羯,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随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食不语。综合以上理论,传统养生的原则应是以顺应自然为基础,重视调神,惜精养生,强健体魄,调摄饮食等全方位的养生。

调摄饮食主要包括注意饮食宜忌及注重食物的四气五味,适时适地适人地去调理,也就是不同的食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适用于不同体质。传统养生的四气五味主要指的是事物的性质和滋味。

四气指的是指食物的寒、热、温、凉四种特性,又称四性。寒凉和温热是两种对立的药性,而寒与凉、热与温之间只是程度的不同。另外谈到:还有平性,即药性平和。一般寒凉多具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滋阴等作用,主治各种热症的体质。温热多具温中、散寒、助阳、补火等作用,主治各种寒症体质。

五味原指食物的辛、甘、酸、苦、成五种味道,后扩展为体现食物功能归类的标志。辛味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作用,即辛散。甘味有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作用,即甘缓。酸味有收敛固涩作用,即酸收。苦味有清泄、燥湿作用,即苦坚。成味有泻下、软坚散结作用,即咸软。五味之外,还有淡味及涩味。淡味有渗湿、利尿作用。一般渗湿利尿药多具淡味,主治水肿、小便不利等症。涩味与酸味作用相似,也有收敛固涩作用。

顺时摄养指顺应四时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诸方面综合调养的养生方法。

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阳气升发,养生活动应注意养阳,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夏季是万物繁茂的季节,阳旺之时,人体的阳气最易发泄,因而养生活动要注意养阳。秋季是万物成熟的季节,阳气始敛,阴气渐长。养生活动应注意收敛精气,保津养阴。冬季是万物收藏的季节,阴寒盛极,阳气闭藏。养生活动应注意敛阳护阴,以养藏为本。

天生天养范文2

关键词:杨天惠 姓名 出生地 生卒年

杨天惠,字v甫,号回光居士,逝后冯仕节治髦菸牟,V县 (今四川三台) 人,约生于1053年,卒于1123年。自幼机敏好学,熟读韩愈、欧阳修文集。元丰年间进士,曾任邛州学官、双流县丞、彭山县丞、双流县令、彰明县令。与华阳郑少微、隆州李新齐名,并称三杰。宋崇宁三年(1104年)七月,因上书言事被列入“元v朋党”而被免职,后闲居郫县而终。一生著作颇丰,《宋史・艺文志》载有《杨天惠集》六十卷、《三国人物论》三卷,可惜大多都已散佚。杨天惠一直担任地方官吏,与同为宋代的三苏、张商英、魏了翁等蜀地文人相比,文名亦不显著,因此《宋史》无传,其他史籍中关于杨天惠生平的记载也不多。近代以来,有傅增湘、郭成圩、肖定沛等学者有所考证,但所得不多,且对其姓名、字号、籍贯、出生地、生卒年、举进士时间等的考证都存在谬误和相互矛盾之处。

一、姓名与字号

杨天惠其名,自宋迄今,并无异议,惟肖定沛《文学家与科学家杨天惠》称:“亦名杨集”。①说杨天惠又名杨集,其出处当是《成都文类》收录的杨天惠《正法院常住田》一文中有“顾语东蜀杨集大书之”一语(嘉靖刊本、四库本皆作“集”),而此处之“集”根据文意当为“某”之形讹,其下文即有“某书已、”、“某重为信子乐之”、等语,在杨天惠的文章中,自称杨某是很常见的,如其《都大茶马司新建签厅架阁记》称“时彰明县令杨某”、《张忠定公祠堂记》称“东蜀杨某”,肖先生没仔细阅读,因此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

杨天惠的字,《郡斋读书志》、《舆地纪胜》、《安岳集》、《文献通考》、《蜀中广记》俱作“v甫”,《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姓氏》作“佑甫”、卷十六、二六、二七作“v甫”,《宋诗纪事》、《全宋文》作“v父”,《宋代蜀文辑存》、《全宋诗》作“佑父”,肖定沛《文学家与科学家杨天惠》称“佑文”。在这些文献中,《安岳集・原序》乃宋代简州(今四川简阳)刘光祖嘉定十二年(1219年)所作,其中转述了冯饰杨天惠作墓志铭中的一段文字,称杨天惠字为“v甫”,刘光祖与杨天惠同为四川人,去杨天惠不远,应更为可靠,且同为南宋人所作的《郡斋读书志》、《舆地纪胜》、《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等皆作“v甫”,因此,杨天惠的字当为“v甫”无疑。《宋诗纪事》等文献中“佑”皆为“v”之形讹,“父”与“甫”是音近而讹,而“文”则是“父”之形讹。

杨天惠号,惟费著《氏族谱・杨氏》,称其“自号回光居士”,②“回光”当源自佛教用语,自号“回光”,与杨天惠笃信佛教的特点也相符。厉鹗《宋诗纪事》称“冯手酒淠梗号西州文伯”③717(《宋代蜀文辑存・作者考》误录为“西川文伯”④),冯饰募收录于周锐刊刻的《太师左丞两冯公文集》,但“至元末明代已成残本,始全失”⑤42,冯省堆钐旎菽怪久》未传世,只在《安岳集・原序》中保留了部分文字,厉鹗生活在康乾时期,不知是否得见全文,但其称杨天惠“号西州文伯”,想来有一定依据,姑依之,“西州文伯”当为冯仕节帧

二、籍贯与出生地

杨天惠籍贯,诸文献无载,但其《华阳赵侯祠堂记》开头一句就说:“吾里有仁焉。”⑥677赵纯佑,名申锡,铜山人,铜山宋属徐州,据此,杨天惠原籍当为徐州。

杨天惠出生地,则有V县(今四川三台)、郫县两种说法,《舆地纪胜》卷一百五十四称“V县人”⑦772;《万姓统谱》、《宋诗纪事》、《全宋诗》称“郫县人”;《全宋文》称“梓潼(今四川梓潼)人”⑧300;《蜀中广记》、《四川通志》、《明一统志》的记载则较为混乱,既说是“V县人”,又说是“郫县人”;《蜀中广记》卷九十八还作了简单辨析:“《通志》云:‘天惠,郫县人,元丰进士,后入党籍’。按:《潼川志》有‘杨天惠,字v甫,登熙宁二年进士,授双流知县,多善政,文词得西京体,即著《彰明逸事》及《彭山十事记》者。’不知同是一人否,元丰、熙宁年号亦相连。”⑨其实,《通志》与《潼川志》提到的杨天惠,除出生地和中进士时间不同外,其余信息都是一致的,应该就是同一个人,那么,他究竟是哪里人呢?笔者认为,他应该是V县人。在上述文献中,《舆地纪胜》的作者王象之是南宋人,以宋人言宋事,其说应较为可靠。另外,在杨天惠的《渊乐堂记》、《张忠定公祠堂记》、《正法院常住田记》、《北溪院化僧龛记》等作品中,他都自称“东蜀杨天惠”或“东蜀杨某”,《蜀中广记》、《唐诗纪事》以及王琦的《李太白集注》等文献提到杨天惠时也称“东蜀杨天惠”,按:《舆地纪胜》论及潼川府沿革时说:“肃宗时分蜀为东西川,而梓州为东川节度治所。”⑧768而据《宋史》,宋时郫县属成都府,属剑南西川节度;V县属潼川府,属剑南东川节度⑩2216―2205。杨天惠自称“东蜀”,则其是V县人无疑也。另外,《国朝二百家名贤文萃》收杨天惠《潼川府学记》一文,中有“曩熙宁中,吾宗太常公敦教事于此,某方佩侍先生”[1]一语,也就是说,熙宁年间,杨天惠尚在潼川府求学,这是杨天惠系三台人的又一有力证据。

杨天惠既系V县人,何以《万姓统谱》、《宋诗纪事》等文献又会误认为他是郫县人呢?其实费著《氏族谱・杨氏》说得很清楚:“杨氏自潼川徙郫……盈川(唐杨炯)十一世孙天惠始家于郫。”②也就是说,杨氏一门是从三台迁往郫县的,而迁到郫县的第一人就是杨天惠。此事在杨天惠作品中也有提及,其《莫侯画像记》云:“崇宁三年七月,某以事免铁官,无所归。”时江西莫侯治郫,“吾闻莫侯长者,吾将寄孥焉。” ⑦ 871因为杨天惠晚年寄居郫县,所以《万姓统谱》、《宋诗纪事》等便把他误会为郫县人了,这也导致了《蜀中广记》、《四川通志》、《明一统志》等文献记载的混乱。至于《全宋文》称“梓潼人”,则是把宋代潼川府误认为今之梓潼,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三、生卒年与举进士时间

杨天惠生卒年,郭成圩《杨天惠与<附子记>》推测为“公元1048―1122年或至迟1125年”,但其推论是建立在杨天惠熙宁二年(1069年)中进士、中进士年龄与苏轼同(21岁)且杨天惠“很讲究勤、息、娱三者结合,笃信佛教”的基础上,推侧他存活的的时间为七十岁以上。[2]29这种推论,主观性太强,不足为据。仔细搜罗,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些于杨天惠生卒年相关的材料。

关于其生年,除了因其“文词有西汉之风,苏轼称许之”[3],可大致推断其属于苏轼的后辈,应略晚于苏轼(生于1037年)外。据《蜀中广记》卷四十二记载:“是时苏轼知贡举,得(郑)少徽与古郫杨天惠,隆州李新,皆以文名。时号为‘三杰’”[4]12作为蜀人,“三杰”曾一起在元v年间得到苏轼的提携,其年龄差距应该不大,又根据排名,杨天惠应长于李新而小于郑少微。李新生年,据魏晓姝考定为1062年[5]5。郑少微生年暂无学者考证,但据《蜀中广记》引德阳旧志记载:“少微政和中知县事”,而杨天惠《渊乐堂记》称其“五十余年,而后得寄禄第七品”⑦ 819政和纪年自1111年至1118年,如果以55岁计,郑少微生年当在1046―1053年间。据此可推断,杨天惠生年在1046―1062年间。另一条值得注意的资料是《安岳集序》,其称“公(冯剩胙罟(杨天惠)皆太师公(冯矢阜肷剑所作成也。” 又引冯省堆钐旎菽怪久》云:“自少皆承先训,以文学志义。”[6]也就是说,冯视胙钐旎荻荚师从冯山,据李清华考证,冯山通判梓州是熙宁六年(1073年),此时冯山42岁,其子冯噬年为1060年,其时13岁⑥,冯视胙钐旎莸毕嗍队诖耸保而此时杨天惠已在熙宁二年(1069年)参加过朝廷的科举考试(下详),当年长于冯剩据此可以推断,杨天惠生年当在1046―1060年间。当然,这个时段跨度还是太大。不过,在前引《潼川府学记》中还有一条资料: “曩熙宁中,吾宗太常公敦教事于此,某方佩侍先生……以昔同门生小冯君相与识之。” 这条资料向我们透露了两个重要的信息:一是杨天惠曾在熙宁年间跟随“太常公敦”求学于潼川,其时“方佩”,“佩”一词出自《诗・国风・芄兰》“芄兰之支,童子佩”一语,据方玉润《诗经原始》:“,锥也,所以解结。成人之佩,非童子之饰也。”[7]183也就是说,此时杨天惠刚刚成年,而古代男子一般以二十岁“及冠”为成年标志。二是杨天惠与“小冯君”(当指冯剩应为与冯山区别,称其小冯君)是同学,一起认识敦先生。冯实饺台的时间,如前所述,是在熙宁六年,据李清华考证,冯山离开梓州是熙宁九年⑥,冯视胙钐旎萃学,当在这三年间,所以杨天惠所说的熙宁中应是熙宁六年(1073年)至九年(1076年)间,其时杨天惠刚满二十岁,因此,其生年当在1053―1056年间。再考虑到他曾于熙宁二年(1069年)参加朝廷科举考试,参试时年龄不至太小,其生年以1053年最为合适,比冯食7岁,比李新长9岁,这与其“幼警敏”[18]的特征也是相符的。

关于杨天惠的卒年,刘光祖引冯省堆钐旎菽怪久》:“某与v甫游,垂五十年……今v甫卒,含悲茹愤,言发涕零。”[6]在这一段文字中,冯侍岬搅艘桓龇浅9丶的时间,二人交游近50年,从冯恃钐旎菹嗍兜奈跄六年,推50年为宣和五年(1123年),杨天惠当卒于此年,享年70岁左右。

杨天惠举进士时间,诸文献或云“熙宁二年”、或云“元丰间”。然三杰同受苏轼提携,其举进士时间当相距不远,且从冯省堆钐旎菽怪久“相期既而,先后得科第”可知,与冯室蚕嗳ゲ辉丁VI傥⒕俳士为“元v中”[4],李新为“元v五年(1090年)”[5]冯饰“元丰五年(1082年)”⑥。如果杨天惠熙宁二年(1069年)进士,与他们三人时间都相差太远,很难同时得到苏轼提携,也无法说是“相期既而,先后得科第”。因此,《四川通志》、《宋诗纪事》等记载的熙宁二年极有可能是杨天惠第一次参加朝廷科举考试的时间,未考取后又从敦先生及冯山学习,直到元丰时才举进士,进而任邛州学官、双流、彭山县丞,并在元符二年补彰明县令(《唐诗纪事》引杨天惠《彰明遗事》云:“元符二年春正月,天惠补令于此。”[9]) 。

另据其《王君礼诗集序》,杨天惠有弟名诚夫,“余家弟诚夫,顷元符中,与成都王君同佐宕渠县”⑦483。又据费著《氏族谱・杨氏》,杨天惠有子伯詹,“伯詹游太学,十年不成,受世赏,四十二年以f功O,年劳升从政O以卒。”②

注释

① 肖定沛.文学家与科学家杨天惠[EB/OL].http:///20041117/n223039878.shtml.

② 杨慎.全蜀艺文志[M]//纪昀,等,编.文渊阁四库全书[C].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③ 厉鹗.宋诗纪事[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④ 傅增湘.宋代蜀文辑存[M].新文丰出版社,1974.

⑤ 李清华.北宋蜀人冯山家世行年及《安岳集》版本考并补冯山佚诗[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

⑥ 杨天惠.华阳赵侯祠堂记[A]//袁说友,等,编.赵晓兰,整理.成都文类[M].中华书局,2011:677.下引杨天惠作品,若无特别说明,皆本此书。

⑦ 王象之.舆地纪胜[M].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1.

⑧ 曾枣庄、刘琳等.全宋文第一一七册[M].上海辞书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⑨ 曹学.蜀中广记[M]//纪昀,等,编.文渊阁四库全书[C].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⑩ 脱脱.宋史[M].中华书局,1977.

参考文献

[1] 佚名.国朝二百家名贤文萃[M]//续修四库全书[C].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 郭成圩.杨天惠与《附子记》[J] .卫生专业参考资料,1980(4).

[3] 黄廷桂,等.四川通志[M]//纪昀,等,编.文渊阁四库全书[C].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4] 曹学纾撰.蜀中广记[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5] 魏晓姝.李新诗歌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3.

[6] 冯山.安岳集[M]//纪昀,等,编.文渊阁四库全书[C].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7] 方玉润.诗经原始[M].中华书局,1986.

天生天养范文3

一、好奇——创新思维的先导

好奇是人们的一种天性,它是人们积极探究新奇事物的一种倾向,当外界事物发生某种变化时,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进行探求。好奇中蕴含着巨大的探索未知的原始动力,因而它往往是创新思维的先导。正是因为有了牛顿对苹果落地的好奇,才有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有了瓦特对水沸时壶盖跳动的好奇,才有了蒸汽机的诞生。科学发现离不开好奇。实验表明,外界事物的刺激强弱与外界刺激的新奇性和复杂性密切相关,刺激越新奇或越复杂,人们就对之越好奇。新奇的内容、新奇的功能、新奇的方法等等都能引起人们好奇,进而诱发人们的兴趣和求知欲。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和生活范围的扩大,学生对自然界的千姿百态。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科学知识的浩瀚无边、生活的丰富多彩,都感到极大的惊奇、赞叹和有趣。教师一方面应注意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应及时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对文化科学知识的探索上,这样好奇心就升华为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在积极探索未知的过程中,发展其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

二、幻想——创新思维的翅膀

幻想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想象力。人类所有的新发明,新创造,都是通过想象,从尚未存在的事物中发展而来的。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青少年学生,特别是少年儿童的幻想,往往较少地受现有知识的限制,充满了“异想天开”的成分,也就更具有创新思维的价值。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更不能以其不合情理而加以斥责。在飞机发明以前,多少人都曾幻想能飞上天空,在当时这样的幻想是非常荒唐的,遭到无数的嘲笑和责难,可正是有了这种幻想,才促使人们进行不懈的追求直至成功。倘若人们从未想过飞上天空,显然到今天也不会有飞机的出现。想象在创造性活动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引导着人们前进的方向。青少年学生的幻想则是培养想象力的基石,是他们创新思维的翅膀。教师还可以有选择地让学生阅读或观看一些健康的科幻作品,既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丰富想象空间,又能增加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使用科学知识的兴趣。

三、求知欲——创新意识的助动器

求知欲是人们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欲望。学生的求知欲集中表现在好问上,喜欢提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经常因好奇而生疑,因生疑而求知。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他们的伟大不仅是因为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有突出贡献,更在于他们发现和提出了一般人难以想到的问题。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勤提问,把教会学生怎样思考和怎样提出问题作为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提出的一些“离奇古怪”的问题,教师切不可认为这个学生爱钻牛角尖而不予理睬。优秀的教师不是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而是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幼稚的,教师也要给予明确的肯定和积极的引导,这样才能培养出创新意识强、创新思维活跃的高素质人才。

转贴于 从心理学上讲,求知欲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人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碰到了问题,就产生了探究新知识或扩大、加深已有知识的认识倾向,这种情境多次反复出现,认知倾向就逐渐转化为个体内在的求知欲。青少年学生的求知欲是在后天生活、学习活动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它需要有适宜的环境刺激和正确的教育引导与培养。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多次受到冷遇或打击,就会在心理上产生认知倾向丧失、求知欲减退的现象。久而久之,将导致学生思维冷淡、不活跃和以被动学习为主的不良倾向产生。在课堂上我们通常看到,小学生举手如林,问题一个接一个,一个孩子可以提出几个问题;初中生举手提问就寥若晨星,多数学生认为没有问题可问;高中的学生全然没有举手的了,完全没有问题了。学生是真的没有问题吗?猜想起来好像是不可能的事,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思维能力的增强,学生的问题应该是越来越多,越来越深才对。可事实上却是年级越高的学生,就越提不出问题。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就是因为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用机械的灌输代替了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有意无意地压制,严重地损害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已完全习惯了被动的学习方式,对外界信息的刺激不能做出积极的反应。这样的教学,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四、表现欲——创新能力的催化剂

天生天养范文4

下列数则甜品,各具营养功能和食疗作用,大都既可清暑化湿,又可益气养阴。这些甜品皆为素食,富有营养,可充养脏腑、肢体和肌肤;含脂量也甚少,适量服食,无增肥之歉。唯含糖量不少,糖尿病患者则不可多食。每一种甜品,味数较少,物皆易得,制法简单,甚易效仿。

一、米仁绿豆汤

原料:绿豆200克,米仁100克,陈皮15克,冰糖约200克。

做法:

1.绿豆、米仁分别洗净,用清水浸泡过夜。

2.陈皮浸软,洗净。

3.煲中放约1600克清水,先下绿豆用中火煮半小时,再下米仁、陈皮,改用小火煮1小时。

4.放冰糖拌匀,便可食。

功效点评: 本品性凉,有清暑热、利水退肿等作用,由于含绿豆量较多,而绿豆最具解毒功能,故本品还可解各种食物中毒。

二、米仁红枣水

原料:米仁100克,红枣50克,陈皮10克,冰糖约150克。

做法:

1.米仁用水洗净,再用水浸泡1小时以上。

2.红枣洗净,用水浸泡。

3.陈皮用水浸软,洗净。

4.煲中放清水约1200克,米仁、陈皮、红枣用中火煮30分钟,再改用小火煮30分钟。

5.加冰糖,拌匀即可。

功效点评:本品既有健脾益气、养血生津作用,又有利尿除湿、清热通淋之功。现代研究表明,米仁、红枣均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作用,米仁的薏苡酯对癌细胞有阻止生长及损害作用,故本品也有清暑、防癌等功效。常人时时服食此方,有益健康。

三、水晶相思露

原料:赤豆150克,西米50克,陈皮15克,红糖约150克。

做法:

1.赤豆用水浸泡过夜。

2.将赤豆上笼蒸30分钟至酥。

3.煲中放少许清水烧开,下西米,用中火煲约10分钟,至西米透明,倒入密孔簸箕内,用冷水冲凉待用。

4.煲中放清水约1000克,下赤豆、陈皮,用小火煲30分钟。

5.下红糖,拌匀,最后下西米即可。

功效点评:此品有健脾补中、利水消肿、和血排毒等功能。现代研究表明,赤豆有良好的利尿、抗菌消炎、解除毒素等作用。凡脾胃虚弱、便溏水肿、湿脚气、产后恶露不尽等,服食此品均有明显疗效。暑热之季体倦、少气乏力、面浮肢肿者,时时服食,有助康复。

四、海带绿豆沙

原料:海带100克,绿豆300克,陈皮10克,姜2片,冰糖约300克。

做法:

1.海带洗净,用姜片浸15分钟,去涩味。

2.陈皮用水浸软,洗净。

3.绿豆用水浸泡过夜。

4.煲中放1800克清水,下海带、绿豆、陈皮,先用大火煮30分钟,再用小火煮约1小时。

功效点评:本品有清暑利湿、清热解毒、软坚化痰、降脂减肥等功能,常人暑天时时服食,有助增加食欲、清神解暑、消除疲劳等。肥胖病、高血压症、高脂血症、疮肿痱疹等患者服食,也有疗病之功。

五、绿豆荸荠爽

原料:绿豆200克,荸荠100克,马蹄粉10克,冰糖约200克。

做法:

1.荸荠削去外皮,洗净,切小粒待用。

2.绿豆用水浸泡过夜。

3.将绿豆上笼蒸30分钟至酥。

4.煲中放约1000克水,入冰糖、荸荠、绿豆,烧开后倒入粉浆,顺时针方向拌匀至浓稠即可。

功效点评: 本品诸味性皆凉,有消暑清热、生津解渴、利水消肿、解毒抗菌等功能,暑天时时服食,有利于健康。有烦热、易怒、口渴、便艰、尿少属阳热亢盛之体,更需多多服食。不过,有素体虚寒、心腹冷痛、大便溏泄者,不宜多食。

六、陈皮三豆露

原料:赤豆80克,绿豆80克,黑豆80克,陈皮30克,红糖约160克。

做法:

1.将赤豆、绿豆、黑豆用水浸泡过夜。

2.陈皮用温水浸软,洗净。

3.煲中放约1500克清水,下赤豆、绿豆、黑豆和陈皮,先用大火烧开,再用小火煮约1小时。

4.加红糖,拌匀即可。

功效点评:本品益肾健脾、益气养阴,且可补血活血、除湿利水、清暑解毒,暑天时时服食,有清解暑毒、抗菌消炎、利水消肿作用。体虚热盛、血虚目眩、水肿胀满、痈肿疮毒、酒食中毒、过敏发疹等患者,时时服食,易于康复。不过,诸豆有较难消化之弊,虽有较多陈皮,但纳呆、消化不良者仍不宜多食。

七、樱桃瓜皮水

原料:樱桃100克,西瓜皮150克,陈皮5克,冰糖约80克。

做法:

1.樱桃洗净,浸泡水中。

2.西瓜皮削去最外面的老皮,洗净后,切成菱形,浸泡水中。

3.陈皮浸软,洗净。

4.煲中放约500克清水,先下西瓜皮,用中火煮30分钟,再下樱桃,改用小火煮15分钟。

5.放冰糖,待溶即可。

功效点评:本品既有益气补血之功,又有清暑解热之效。体虚气弱、血虚色衰、烦热口渴、便秘尿少、咽肿齿痛、面浮肢肿等患者,夏季若能时时取食,则易于康复。

八、绿豆芦荟水

原料:绿豆200克,罐装芦荟100克,冰糖约200克。

做法:

1.绿豆去净杂质,用清水洗净,浸泡数小时。

2.罐中取出芦荟,沥干糖水。

3.煲中放约1800克清水,先下绿豆用中火煮1小时,再下芦荟,改用小火煮30分钟。

4.放冰糖,待溶即可。

功效点评:此方有清热降火、通便利尿、解毒杀虫等功能。暑天适量服食,有利健康。尤其对烦热、口渴、便秘、尿赤、痈肿疮毒、疳热虫积者,具有良好疗效。不过,此方性较寒凉,且有泻下作用,形瘦便溏者不可多食。

九、银菊西米露

原料:银菊50克,西米60克,胡萝卜400克,白砂糖150克。

做法:

1.胡萝卜削皮,榨汁待用。

2.煲中放少许清水烧开,下西米,用中火煮约10分钟,至西米全部通透,无白点,倒入密孔毛簸箕内,用冷水冲凉待用。

3.煲中放约1000克水,下银菊,用中火煮15分钟,用茶隔撇去,留水待用。

4.将水烧开,入胡萝卜汁、西米、白砂糖,煲开即可。

功效点评:本品有益胃强心、养阴生津、清热解毒、降压明目、消炎抗菌及抗过敏等功效。夏令时时服食,可增强消化功能,消除烦暑困扰,有利头痛、眩晕、心胸烦热、疖疮中毒、久利久咳等病症解除。尤其是胡萝卜富含胡萝卜素、白能清肝明目解毒,故此品可充当维护眼睛和皮肤健康的保健品。

十、红萝卜煲双豆

原料:红萝卜200克,绿豆50克,赤豆50克,冰糖约180克。

做法:

1.红萝卜削皮,放入搅拌机内,搅成泥。

2.绿豆、红豆掏洗干净,用清水浸泡过夜。

天生天养范文5

毒辣的太阳照射下,所有关于夏日的记忆,总是绕不开各种“冷”:外出回到家中打开空调吹吹冷风,运动得满身大汗用冷水冲凉,晚上睡觉直接在地板上打地铺。事实上,在中医养生专家眼中,这些贪凉行为不仅无法消暑,反而还会让人落下病根。

夏季受寒易伤阳气

夏季属火,气候炎热,是万物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气最盛、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黄帝内经》中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不难看出阳气对于我们身体的重要性,如果损耗了阳气会对我们的生命健康造成危害。

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室教授张湖德称,大自然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规律。夏天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根据中医“顺应天然”的养生原则,此时应该养护阳气,不少人用“凉”对抗“热”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因为阳气是人体赖以生存的火力,可以推动人体新陈代谢。

古语讲“百病从寒起”,可以说寒邪是导致人体疾病的罪魁祸首。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杨力也表示,夏天是阳长阴消的季节,是添阳的最好时机。而寒邪非常容易损伤阳气,让整个人变得倦怠无力。

在专家看来,老百姓常说的:“夏天不热,冬天不冷,迟早要坐病”并不是没道理。即使在夏天,如果不注意保暖,寒邪同样会侵入人体内,身体会出现明显的寒象,如精神萎靡、新陈代谢缓慢、有汗排不出、身体畏寒、四肢冰冷、容易感冒、腹泻胃疼、患肠道疾病等。还有一些病症不会立即发作但会潜伏于体内,给秋冬季留下病根。

夏季贪凉误区,你中了几个

夏天气温正高,很多人都十分贪凉,虽能享一时的凉爽,却不知道这样做损害健康,以下这些方式便是最常见的消暑误区。不妨对照看看,你中了几个。

误区1 大量吃冷食

炎热的夏季,吃冷食是人们最常用的消暑方法,尤其是冰淇淋、冷饮和冰镇西瓜,因为清凉爽口备受欢迎。很多人夏天胃口不佳,常捧着一个冰镇西瓜,用来代替晚餐。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科教授姜良铎指出,西瓜本身性偏寒,且体积大,通常人们一次吃的量也比较多,因此对人体阳气的耗损也更大。姜良铎认为,夏季人体的阳气呈向外扩散的趋势,体内阳气比起其他时期相对不足。这时,如果摄入过多的生冷食物,会对人的阳气造成比较严重的伤害。

张湖德也提醒,过多的生冷食物使体内聚集了过多的寒气,容易导致秋冬季得病。

误区2 休息太贪凉

夏季的晚上,很多人光着膀子在街上溜达;整夜开着空调睡觉;甚至觉得在床上太热,干脆在地上铺个凉席,这些都是人们常见的行为。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些行为极易使身体遭受风寒,损伤阳气。夏季人体毛孔张大,人在熟睡时全身基础代谢减慢,体温调节功能下降,身体抵抗力变弱,这时开空调、睡地板都会使寒邪更容易进入体内,因此不要一味追求凉快。

误区3 运动后立即冲凉

夏日适当的运动可以将体内部分“寒邪”和“湿毒”排出体内,但运动后的燥热、流汗也往往让人难以忍受,不少年轻人会用冲凉水澡来降温。“但这会让更多的‘寒邪’进入体内。”姜良铎说。 张湖德则表示,人体对温度的适应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一下子从高温到低温会使人体受到刺激,不要说用凉水冲澡了,运动完用凉水冲头甚至冲脚都会使湿寒之邪进入体内。另外,运动完后也不要马上吹空调,因为这样做同样会加重体内的湿寒之邪。

误区4 不同人群无需特别照顾

夏天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问题:一家人吃同样的食物,老人孩子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脾胃受寒的现象,而其他家庭成员并无大碍。有时,同样在家中吹空调,女性也比男性表现得更易受凉。

张湖德认为,人与人体质是不同的,所以对抗寒气的能力也有所不同。一般青壮年阳气相对较重,而老人和小孩则体质稍差,易受到“寒邪”的侵扰。而女性因为其特殊的生理原因,“寒邪”和“湿气”也会经常侵扰她们。因此,体质较弱、阳气本身就不足的人群,也就更易受凉,更应该小心寒邪侵体。

夏天要学会“热着过”

中医讲养生要顺应时节,夏天该热就得热,该出汗就得出汗。因此,我们要顺着阳长的规律,采取以热制热的“热养”法。

远离寒邪

饮食上应注意少食生冷食物,《寿世保元》中说:“夏日伏阴在内,暖食尤宜”。张湖德认为,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夏天就应该用姜等食物来温中散寒,把生姜、红糖一起冲泡后服用效果更好。

另外,人们在夏季不要长时间待在封闭的空调房里。不可用冷水洗头洗脚,下雨天避免淋雨,因为冷水最伤阳气。

用热水泡脚

因为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热水泡脚可以供给它能量。张湖德表示“热则血行、寒则血凝”。

热水泡脚能够使气血运行通畅,增加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增强新陈代谢。水温宜控制在42~45摄氏度,以温暖舒适为宜。

常洗热水澡

因为热水洗澡使身体的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排热、排毒,并且能够补充阳气。水温一般控制在30摄氏度左右为宜。

另外,你也可以用热毛巾擦脸擦身,不但容易去除灰尘污垢,还能够排汗降温,使皮肤透气,让人感觉凉爽、舒适。

解暑要喝热茶

炎炎夏日,一杯热茶最能解暑消渴,这是因为热茶有利于汗腺排汗,可以达到散热的效果。而且茶能提高脾胃运化能力,把水运送到周身。

夏日受欢迎的冷饮虽然消暑立竿见影,但只解决当时的热气,短暂地给人体降温,并不能真正地解渴。 运动必不可少

《易经》里讲“运则生阳”,夏天运动,可以加速体内的新陈代谢,并且有助于发汗。杨力认为,夏天要“以汗制汗”,因为依据《黄帝内经》的说法,夏天气要外泄,运动就是重要的排汗方式。

锻炼还可以加强热适应,提高人体调节体温的功能,防止中暑和一些常见的热证。但专家特别提醒的是,夏季运动时间很重要,不要选择太阳最毒的正午,因为大汗淋漓会伤气血。

一般建议选择早上,因为人体早上的阳气比较弱,这时锻炼可以补阳气。还需要注意的是,要选择慢跑、太极、跳操等不太剧烈的运动方式。

女性更要“热养”

杨力特别提到,女性的热适应能力比男性差,尤其是体质比较寒的女性,更该注意保暖。张湖德认为女性阳气不足,又以血为用,女性更要注意补阳气,因为气能生血。

天生天养范文6

传统养生 五行中冬属水补肾,黑色入肾,因此在冬季也应以黑色食品为主,如黑芝麻、黑木耳、黑豆、紫菜、黑米等。问天阁冬季养生宴的每款套餐都包含有以黑色食物为原材料的菜品,如所有豆腐类菜品选用的都是黑豆磨制的鲜豆腐,并推出了一款黑色为主的黑珍珠豆腐,选用的是黑玉米、黑豆烹制而成。黑珍珠是玉米的一个新品种,富含膳食纤维及矿物质,保证了冬季对黑色食品的摄入。

另外杂粮主食也都选用了黑色食品,如黑土豆、黑玉米、黑红薯。此时阳气潜藏,旺盛,养生应顺应养藏,重在温肾。多食羊肉、鹿肉、根类蔬菜等,起到温肾补阳润燥的作用。养生宴中推出了主汤花旗野山参、鹿禄双宝汤、野生的西洋参、参香味浓郁,可补气养血,提高免疫力。鹿茸、鹿尾可补腰脊、益肾精,达到增强免疫力的功效。每款套餐所配的冬藏香根,都选用根类蔬菜原味蒸制而成,富含膳食纤维和各种微量元素,可促进人体消化,可起到主收藏的作用。冬季寒邪伤人,容易出现风寒感冒,且气候干冷,同样易出现秋季的三干症状,养生宴的餐前水果选用的是矿泉水炖马蹄和梨的汁,再加润煮的冬枣、雪莲果等,可起到暖脾滋阴润燥的功效。

现代营养 到了冬季,人体的消化机能比春季、夏季、秋季均为活跃,胃液分泌增多,酸度增强,食量增大,这反映了冬季机体对热能需要的增加。当机体处于寒冷的环境中,要维持体温平衡,就必须增加体内的代谢率,从而增加了对食物的需要量。特别对脂肪性食物的吸收较好,摄食适量的脂肪有较好的抗寒耐冻作用,但不宜过多,以防发生高脂血症和肥胖病。冬季饮食的营养特点,即增加热量。冬季养生宴所推出的主菜有天阁鹿扒、和味T骨羊排等都是温性补益的菜品,且富含优质蛋白,可起到暖脾健胃的功效。

上一篇证明书写格式

下一篇小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