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测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测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测试范文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WINSOCK 测试编程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8-0023-01

1、引言

当前在计算机应用中,Windows与网络已是最为广泛和不可缺少的应用。在Windows下的各种网络编程接口中,Windows Sockets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这是因为Windows Sockets规范是一套开放的、支持多种协议的Windows下的网络通信编程的API接口,也是Windws网络编程的事实标准,研究和开发在Windows下的网络编程技术具有普遍的应用价值。

本文通过对网络最基本的应用实例——网络测试程序的分析,使初学网络编程的人对Windows Sockets的使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网络测试是网络编程中最基本的应用,用来测试与网络上另一个主机的网络连接是否正常。工作原理是:向网络上的另一个主机系统发送ICMP报文,如果指定系统得到了报文,它将把报文原样传回给发送者,发送者通过与原报文对比及发送和接收报文的时间差得知网络通讯的好坏。下面就测试网络的C++程序进行分析,来了解Windows Sockets的使用。

2、网络测试程序的原理

通过向测试机发送ICMP回应请求消息,并接收ICMP回应回复消息,通过这些消息来判断与主机的网络连通状况。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即Internet控制消息协议(RFC-792),它是TCP/IP协议集中的一个子协议,属于网络层协议。应用中,它使用IP做为底层支持,但ICMP不是高层协议,而是IP层的协议。通常ICMP报文被IP层或更高层协议(TCP或UDP)使用,每一种IP模块必须实现ICMP。ICMP报文有两种类型,ICMP错误报告报文和ICMP查询报文,每个ICMP报头均包含类型、编码和校验,其余选项则随ICMP的功能不同而不同。这里只使用ICMP报文中的两种:请求回送和请求回应。

网络测试程序发送ICMP回应请求消息并记录收到ICMP回应回复消息,通过这些消息作为测试网络或主机是否正常的一个依据。

3、网络测试程序分析

要使用WinSock在程序开始应有#include ,程序开始用WSAStartup(wVer,&wsaData)对WinSock进行初始化,其中wVer是WinSock需要的版本号,wsaData通过WSADATA wsaData定义,然后创建一个SOCK个例rawSocket:

SOCKET rawSocket=socket(AF_INET,SOCK_RAW,IPPROTO_ICMP);

如果rawSocket不是SOCKET_ERROR,说明创建成功,就可以使用此Sock了,把ICMP设为请求回送方式(ICMP_ECHOREQ),填充当前时间及其它项目,其中校验和使用网际校验和算法,把被校验的数据16位进行累加,然后取反码,若数据字节长度为奇数,则数据尾部补一个字节的0以凑成偶数。

向要测试主机的IP地址发送ICMP包,发送程序如下:

int SendEchoRequest(SOCKET s,LPSOCKADDR_IN lpstToAddr) {

static ECHOREQUEST echoReq;

static nId = 1;

static nSeq = 1;

int nRet;

//填写ICMP头部为响应请求

echoReq.icmpHdr.Type = ICMP_ECHOREQ;

echoReq.icmpHdr.Code = 0;

echoReq.icmpHdr.Checksum= 0;

echoReq.icmpHdr.ID = nId++;

echoReq.icmpHdr.Seq = nSeq++;

//置发送数据

for (nRet = 0; nRet < REQ_DATASIZE; nRet++)

echoReq.cData[nRet] = '' ''+nRet;

//记下发送的时间标记

echoReq.dwTime = GetTickCount();

//计算校验和

echoReq.icmpHdr.Checksum=in_cksum((u_short*)&echoReq,sizeof(ECHOREQUEST));

//发送响应请求ICMP

nRet = sendto(s, (LPSTR)&echoReq,sizeof(ECHOREQUEST),0,

(LPSOCKADDR)lpstToAddr,sizeof(SOCKADDR_IN));

if (nRet == SOCKET_ERROR)

ReportError("sendto()");

return (nRet);

}

运用WinSock的select(),来接收主机返回的数据包,

int WaitForEchoReply(SOCKET s) {

struct timeval Timeout;

fd_set readfds;

readfds.fd_count = 1;

readfds.fd_array[0] = s;

Timeout.tv_sec = 5;

Timeout.tv_usec = 0;

return(select(1, &readfds, NULL, NULL, &Timeout));

}

Timeout是超时时间,它有两个长整字段,秒和微秒,超过该设定值返回0。select() 可以完成非阻塞式即执行此函数时程序不必等待事件的发生,以返回值的不同来反映函数的执行情况,根据select()返回值,结合接收和发送数据的时间差,就可以知道网络的状态和通讯质量的好坏。

4、结语

Windows Sockets是Windows下开放的、支持多种协议的网络编程接口。提供给应用程序开发者一套简单的API,它包含了丰富的Windows扩展库函数,以使程序员能充分地利用Windows消息驱动机制进行编程,实现网络通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晓明,陈明.计算机网络编程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10.

网络测试范文2

2008年,教育部实施大学英语四级机考试点改革。从此,大学英语四级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有了较大的变化。由于整个社会对大学英语四级的认知度都比较高,而且考生只有在大学就学期间才可以参加这项考试。因此,各个学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也纷纷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为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辽宁工业大学从2009年开始,进行大学英语网络测试实践以来,已经进行了23场全校范围的测试,参加人数超过了二万人次。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测试硬件系统,和较为成熟的测试机制与体系。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通过分析辽宁工业大学英语网络测试的实施过程与结果,考察这项测试的效度与信度,为今后大学英语教学的组织与进行,大学英语网络测试的创新与完善提供相应的依据。

1 高质量考试的标准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一项由专家团队精心打造的考试,经过多年的验证,被社会广泛认可,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作“高质量考试”。那么,辽宁工业大学的大学英语网络测试,是否也是一项“高质量考试”呢?

Bachman & Palmer将以下六大要素作为决定测试质量优劣条件,分别为信度(reliability)、效度(construct validity)、真实性(authenticity)、交互性(interactiveness)、影响性(impact)、可行性(practicality)。所谓真实性,是指考生在测试过程中能够正确解答某个问题,是否等于其在实际场合下也具备与之相对应的能力。所谓交互性,是指考生在完成测试任务过程中个人特征的参与程度和形式。所谓影响性,是指测试对于这个社会、教育制度、或是此项制度中的个人所造成的影响,同时还包括测试的波及效应(washback effect)。最后的可行性与前面几项要素不同,它包括测试以何种方式实施、甚至于最初的测试能否能够实施的问题。但是,正如Bachman & Palmer所说,决定测试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应属信度和效度。

2 测试的信度

2.1 信度的概念

有关测试的信度,许多学者给出了它的定义。Bachman & Palmer(1996)将信度定义为“测试的一致性”,即具备从一次测试到另一次测试结果一致的机能。同样,McNamara(2000年)在其论著中提到,信度是由测试所得出的个人测试结果的一致性,通常用信度指数表示。最后,Alderson et al. (1995年)说,测试的信度是指测试得分的一致性。信度高的测试,应试者在应试当天和第二天会得到相同的测试结果。

综上所述,所谓信度可以定义为,测试得分一致性的程度。如果某个应试者为检验某项能力而参加测试,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条件下所得出的结果都是一致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这项测试是有信度的。

2.2 信度的测定

许多研究者对测试信度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其中有代表性的方法为以下四种:

1)重测信度:用同一种测验,对同一组被试,前后施测两次,再根据被试两次测验分数计算其相关系数,即得重测信度。这种信度能表示两次测验结果有无变动,反映测验分数的稳定程度,故又称稳定性系数。

2)复本信度:复本信度指的是两个平行的测验测量同一批被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其大小等于同一批被试在两个复本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

3)分半信度:分半信度指的是将一个测验分成对等的两半后,所有被试在这两半上所得分数的一致性程度。

4)同质性信度:同质性信度也叫内部一致性系数,它是指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程度。根据Hughes(1989年)的观点,第三种方法也属于此类。

3 测试的效度

3.1 测试效度的定义

效度的定义到底是什么,这里讲迄今为止有关学者的代表性论述按时间顺序作以总结。1985年由美国心理学会(APA)、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ERA)和美国国家教育测量协会(NCME)共同编制的《教育与心理测验及手册的标准》第一章中,对测试效度做了定义。其中,效度反映已有证据(evidence)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支持根据测验分数所做出的推论。根据证据来源不同,证据被划分为来自构念(construct)、来自内容和来自标准(criterion)三种,效度也被相应地划分为三种。多年来,这种关于效度的定义和效度种类的划分,一直成为教育与心理测量学界关于效度研究的基本框架。

3.2 结构效度

有关结构效度的定义,很多的研究学者给出了比较复杂且相对不同的定义。首先Alderson,et al.(1995)将结构效度看作是“测试能够在何种程度上检测出某种特性或性质”。所谓的构成效度,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而是一个抽象的心理学概念。它所测试出的这种特性,是经过多次实际考试,综合分析考试结果与预测结果之后所得出的。

效度的概念曾经一度被划分为许多详细的分支,现在有有被众多学者的研究主流又转变为将其进行统一。本文之前所提到的,APA、AERA和NCME联合委员会的定义“Validity is a unitary concept.”换句话说,诸多被细分的效度概念我们可以用一个结构效度来统一联系起来。

3.3 效度的验证

目前,不同学者对结构效度的验证方法有着不同的见解。比如,L. J. Cronbach和P. E. Meehl提出了五种验证方法,即分组区分法(group differences)、相关矩阵与因素分析法(correlation matrices and factor analysis)、内部结构研究(studies of internal structure)、不同场合下的变化研究(studies of change over occasions)、过程研究(studies of process)。

但是,大多数人都将《教育及心理测试标准》一书中的定义 “试题的效度指证据和理论对测试分数解释的支持程度”作为理论依据。将试题的效度验证描述为为实现某些目标而收集证据的过程。这些证据包括测试构念、测试内容、答题过程(response processes)。内部结构(internal structure),与其他变量关系(relations to other variables)以及预期结果和非预期结果(intended and unintended consequences)等。

4 大学英语网络测试

4.1 大学英语网络测试的定位

关于考试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按照考试结果的使用目的进行分类,可以将考试分为以下四种:能力考试(proficiency test)、学历考试、诊断考试(diagnostic test)、职业考试等四个类型。

很显然,大学英语网络测试是作为一项以大学英语这门课程为基础而进行的考试。这项考试出题者为担任大学英语教学的多位教师,考试的范围紧扣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并最终由担任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教师进行评阅。整个考试以统一的教材为基准进行出题,题型参考大学英语四级的出题形式,试卷的最终评阅工作由担任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们担任。答题过程为网络机考,试题内容有题库产生并随机发放,客观题成绩在交卷瞬间已经生成。

4.2 大学英语网络测试的结果分析

较高的信度的考试应具备以下特点:首先,要保证试卷有一定的量,一般来说题量越大信度就越高;其次,作为考试结果的分数要有一定的离散度,要呈中间大,两头小的IF态分布。这就意味着试卷的区分度要高,能将各种不同水平层次的应试者区分开来。试题的难度要适中,太难和太容易都不能区分应试者的水平层次,试题不能有偏颇性。

分析我校大学英语网络测试的信度,我们将测试中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的作文题、翻译题及简答题去除,只留下客观题作为分析数据的来源。将每个级别的题库中的1000余道试题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得到的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α)均超过0.8,属于信度较高的结果。

关于考试的难易度,我们将四次期末考试的成绩为基准做以分析。四次考试中,正确率低于0.2的问题均不超过问题总数的3%;正确率高于0.8的问题大概都在30%~40%之间。从整体来看,正确率较高的问题数所占比例较大,这使得参加考试的学生平均得分较高。这一结果,如果以期待正确率平均分布的常模参照性测试(norm-referenced test)标准来衡量也许并不令人满意,但作为一项学校内部的标准参照性测试(criterion-referenced test),是可以被认可的。

5 结论

网络测试范文3

关键词:TD-SCDMA;网络测试仪;ATM数据采集卡;数据处理流程

引 言

我国自主提出的TD-SCDMA标准随着标准的完善和系统设备的逐渐成熟,再加上政府的强力支持,必将在我国的3G建设中占重要的一席之地。而能对TD-SCDMA网络各个接口(Iub、Iur、Iu等)进行监控和仿真的信令测试仪是TD-SCDMA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目前TD-SCDMA传输网各接口之间的数据传送主要采用IMA协议和STM-l(甚至更高速率)接口的ATM传输。而实现对各接口的数据采集是TD-SCDMA信令测试仪实现的重要基础。本文主要介绍基于PowerPC的TD-SCDMA网络测试仪中ATM数据采集卡的软件模块的实现。

AAL2和AAL5的分段与重组

ATM信元是ATM传送信息的基本载体,采用固定长度的信元格式,只有53字节,其中5个字节为信头,其余的48个字节为信元净荷。信元头有2种格式:用户网络接口UNI和网络节点接口NNI,具体格式如图1所示。图1中,GFC为一般流量控制,4bit。只用于UNI接口,目前置为“0000”,将来可能用于流量控制;VPI为虚通道标识,其中NNI为12bit,UNI为8bitVCI为虚通路标识,16bit,标识虚通道内的虚通路,VCI与VPI组合起来标识一个虚连接;PTI为净荷类型指示,3bit,用来指示信元类型CLP为信元丢失优先级,1bit。用于信元丢失级别的区别,CLP是1,表示该信元为低优先级;HEC为信头差错控制,8bit,监测出有错误的信头,可以纠正信头中1比特的错误。HEC还被用于信元定界。

ATM适配层AAL主要负责ATM层与高层之间的信元转发过程。从上层收到转发信息后,AAL将数据分割成信元;从ATM层收到转发信息后,AAL必须重新集合负载形成一个上层能够辨识的格式。上述操作称之为分段与重组SAR,它是AAL的主要任务。不同的AAL支持不同的流量或服务类型。下面介绍在TD-SCDMA中采用的AAL2和AAL5的信元格式及它们的分段与重组。

AAL2的分段与重组

AAL2适用于传输低速率语音流量。AAL2又被分为通用部分子层(CPS,Common PartSublayer)和服务特定会聚子层(SSCS,ServiceSpecificConvergence Sublayer)。图2给出了CPS包的格式。其中CID:信道标识,CPS-PH中的CID可方便CPS-PP判别在VCC中的状况,它有8个位元,共255个取值,但只有248个CID保留给使用者;LI:长度指示器。数据包有效载荷的长度与每个独立用户相关联,值小于有效载荷且具有一个45字节(可能设置为64字节)的缺省值,它指的是封包载乘的长度(CPS-PP),当它为零时,则表示长度为1byte,因此CPS-PP至少为1byte;UUI:用户对用户指示,提供CPS和一个适当的SSCS问的链路,以满足高层应用程序要求;HEC:信头错误控制。多个CPS包就组成了CPS-PDU,多个CPS―PDU就组成了SSSAR-PDU,多个SSSAR-PDU就组成了一个SSSAR-SDU。图3给出了AAL2的数据单元的分段与重组情况。

AAL5的分段与重组

AAL5是简单且有效的AAL(SEAL),基本上用于数据流量问题上。它不包含Per-Cell长度或Per-CeU CRC字段。图4给出了AAL5的数据单元结构。CPCS-PDU Payload:可变长用户信息字段;PAD:间隙,长度在0到47字节之间;UU:CPCS用户对用户指示;CPI-通用部分指示;Length:长度指示器。

AAL5的重组和AAL2很相似,就是把SAR-PDU进行合并,成为一个CPCS-SDU的净荷。唯一不同的是在AAL5中不含有CID号,所以它的重组要比AAL2简单。图5示出AAL5的数据单元的分段与重组情况。

ATM数据采集卡的数据处理流程

网络处理器是一种可编程器件,通常由若干微码处理器和硬件协处理器组成,可实现业务灵活性和高性能的有机结合。摩托罗拉公司(编者注:现为Freescale)的PowerPC是一块功能强大的网络处理器,由G2_LE Core、通信处理模块(CPM)构成一个双核处理器。在本设计中,我们主要用它来实现ATM协议,完成ATM信元的分组与重组功能。具体的数据流程如图6所示。

ATM数据采集卡的软件设计

数据在发送时,消息体被划分成一个个标准的ATM信元,封装成STM-1帧传送;接收时必须从STM-1帧中取出标准的ATM信元,对数据进行重组,还原出具体的消息。为了实现数据的采集,主要工作由PowerPC处理器运行固化在数据采集卡上的软件模块实现。软件模块由四个部分组成:初始化模块、地址映射模块、接收控制模块、激活模块组成。

初始化模块

初始化模块完成PowerPC的参数RAM的配置、FCC相应寄存器的配置和中断队列的初始化,使整个系统维持在一种待机状态,其配置流程如图7所示。

地址映射模块

地址映射模块负责把来自不同的VPI/VCI组合的ATM信元放置到SDRAM的不同位置。图8给出了地址映射的处理机制,地址映射的流程如下:

A.利用VPI、VP_MASK得到VPpointer,此值用于此VPI在VPT表格中的索引;

B.根据VPT_BASE+VPpointer×4得到此VPI在VPT表中的位置,在相应域写入“VC_MASK”和“VCOFFSET”。其中VC_MASK由自己定义,VCOFFSET的值由公式“VCOFFSET(n+I)=VCOFFSETn+2(num.ber ofones in VC_MASKn)”计算;

C.利用VPT表格中的VC_MASK与接收到的VCI可以得到VCpointer,然后与B相似,利用此VCT BASE+VCpointer×4来定位此VCI在此VCT表格中位置;

D.根据C中得到的地址,在相关域填上“MS、Ch Code”。其中MS表示匹配状态,MS=0表示匹配。对接收来说,相应的VPT和VCT表格要先做好,如果接收的信元头刚好是这对VPI/VCI,那么就可以得到MS=0的标志,从而查出为此对VPI/VCl分配的信道号“ChCode”,然后就根据图4的数据结构进行数据的接收处理;否则就会把此信元丢弃。

接收控制模块

在接收模块中,系统首先把接收到的一个ATM信元分成两个部分:信元头和净荷;然后根据图8所示的地址映射机制,利用信元头中的VPI查找VPT表,随后再利用VCI查找VCT表,从中取出信道号Ch Code;根据此信道号作为索引,找到相应的RCT(接收连接表格)进行参数的配置,在RCT表格中需要定义出AAL的类型,AAL2要比AAL5多一个CID映射表和RxQD表格的查找,用以区别是CPS还是SSSAR;然后根据里面的地址域找到对应的RxBD(接收缓冲描述符)并初始化相应域;最后根据RxBD里的数据接收地址域完成数据接收存储区的初始化,接收到的信元净荷就放置到此区域,当激活模块执行后,CPM就根据接收控制模块的配置,完成不同适配层的数据重组,从而实现数据的接收。具体流程如图9所不。

激活模块

激活模块就是系统向CPM发送“CPCR”命令,使所有初始化模块配置的参数生效,启动接收。系统根据地址映射和接收配置模块的设置把接收到的数据放到相应的位置,通过中断的方式(中断处理机制如图10)进行数据的自定义重组,为每个消息体加上自定义头,成为一条自定义帧(其格式如图11所示),通过PCI中断,以DMA方式把数据传递到上层。

网络测试范文4

福禄克网络中国区总经理刘强称威测系列布线认证测试仪是一个划时代的产品,它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模块化测试平台,既提供了可互换的铜缆、光纤和光时域反射计 (OTDR) 测试模块,还提供了多项软件创新,不仅提高了测试速度和准确性,还简化了测试设置、计划和报告。

面向未来十年

福禄克网络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有线和无线网络测试和监控解决方案提供商。以线缆检测仪产品为例,1993年福禄克网络推出第一款现场网络测试仪DSP系列,现在仍有用户在使用这一产品;2004年推出的DTX系列将线缆的测试时间从35秒缩减到9秒;2013年,威测系列的推出颠覆了网络布线检测和认证的规则,它以一种一体化的、可更换模块的方式来满足不同线缆、不同环境的测试需求,大大提高了布线的检测效率。“在过去20多年中,几乎每10年我们都会推出一代新产品,不仅引领了网络布线检测的技术潮流,而且产品实际占有率都达到很高水平,最高甚至超过90%。”刘强介绍说,“威测系列就是面向未来十年设计的产品。”

威测系列是统一平台、模块化的产品,不仅可以降低总体拥有成本,而且也充分满足了云计算数据中心对高精度、高密度、光铜一体的全网全测的需求。现在,云计算数据中心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大量智能建筑拔地而起,很难想像如果没有智能布线结果会如何。这其实加速了网络布线检测和认证市场的增长。“数据中心或智能楼宇的布线测试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一些网络和线缆生产厂商也需要一个第三方的认证设备来验证其产品的质量。我们的产品就像一个公平秤,得到了用户和网络厂商的广泛接受。许多用户只认可经我们的产品检测后得出的检测报告。很多网络布线厂商也明确表示,只有经过我们产品检测的线缆,它们才会提供保修。”刘强介绍说,“我们今日的成功主要得益于20多年的深厚积累,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开辟新的增长点

在手持式网络检测仪市场上,福禄克网络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97%。“有网络的地方就会有我们的潜在用户。”刘强表示,“我们并不是要从竞争对手那里抢夺市场份额,而是要把网络测试这个市场继续做大。”

除了有线网络市场以外,无线网络近几年的发展也十分迅速。福禄克网络的产品可以检测出接入办公场所的具体是哪些无线设备,从而让用户更好地管理这些无线接入设备,减少安全风险。虽然无线网络检测市场还处于发展的早期,而且无线网络检测也不像有线网络检测那样有一些强制检测的规定和相关的国际和国家标准,但是无线网络的检测是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比如在飞机场,你也许能同时检测到多个无线热点,但是哪个也连接不上。刘强表示:“无线网络传输非常复杂,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且这些问题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就更有必要借助专业的检测设备去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机遇。”

通过内部的研发以及并购,福禄克网络不断丰富着原有的产品线。“在过去5年中,我们在网络性能管理和应用性能管理市场上异军突起。很多人认为我们只有手持检测设备,其实我们也有机架式的可以接入网络实现7×24小时网络性能监测的设备。”刘强介绍说,“以前,用户更关注网络性能的监测、故障的诊断等,主要集中在硬件层面,但是现在则更关心应用性能的管理。比如,企业的管理者想了解保险员通过网络下单的速度有多快,视频会议期间画面是否有抖动等,而不会关心引发这些问题的网络延迟等原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福禄克网络推出了网络海量存储分析仪,它可以像录像机一样全程记录网络状态并实现回溯,从而方便用户定位网络故障。2013年2月,福禄克网络了一体化的应用性能监测设备Visual TruView,它不仅可以全面监测网络性能,而且在网络上的某个点出现问题时还能深入进行分析。“网络性能管理和应用性能管理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业务组成部分,而且发展十分迅速。”刘强表示。

网络测试范文5

【关键词】 TD-LTE 网络覆盖 RSRP基站站距

一、背景

目前,3G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完全成熟,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全球信息科技领域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人们对更高业务带宽的需求,从而推动目前的移动通信网络像更高带宽更高速率的新技术体制演进,于是催生了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LTE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的统一标准,具有高频谱效率、高峰值速率、高移动性和网络构架扁平化等多种优势。LTE分为FDD和TDD两种制式,TD-LTE为我国主导研究的技术,我国政府大力支持TD-LTE发展,积极推动TD-LTE产业链的演进。

本文主要根据对TD-LTE试验网测试数据的分析,进一步研究TD-LTE网络覆盖的特性,并提出TD-LTE网络工程建设实施的一些建议,为TD-LTE网络大规模建设提供参考。

二、测试数据分析

2.1 测试区域介绍

本次测试区域选择某运营商TD-LTE试验网建设区域测试区域总面积为12.9km2,TD-LTE基站全部与现网2G/3G站点共站,共42个站点。根据标准蜂窝型公式计算,测试区域平均站距595m。

2.2 测试总体情况

本次采用DT路测,对试验网区域内主要道路进行测试。测试条件为下行50%的加扰,测试指标以分析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为主。测试总体情况见图1。

总体数据分析情况:有效测试点数12571个,根据目前运营商对RSRP的覆盖要求,RSRP>-100dBm的测试点为81.08%。

2.3 测试数据分析

2.3.1 分析方法

测试数据分析主要是研究站距与RSRP之间的相关性,本文RSRP根据目前某运营商覆盖指标要求,RSRP>-100dBm视为满足覆盖要求,其他视为不满足。

分析步骤如下:(1)整理测试数据,根据测试数据中含有的扇区PCI信息,与现网基站匹配服务小区信息,获取关联服务小区信息,如小区经纬度、方向角、挂高等信息;(2)根据测试点经纬度与关联服务小区的经纬度,计算测试点与关联服务小区的距离、夹角等信息;(3)对距离进行分档,然后结合测试点RSRP值进行覆盖与站距之间的关联分析。

2.3.2 整体分析结论

本次分析站距按照50m一档,将RSRP>-100dBm的样本点认为是满足,其他视为不满足,各站距下的覆盖统计情况如图2:

如图所示,分析得如下结论:(1)测试样本中满足覆盖条件(RSRP>-100dBm)的测试点集中出现在50-300m;(2)不满足覆盖条件的测试点集中出现在250-400m;(3)当距离在300m以上时,不满足覆盖条件的测试点多于满足覆盖的条件。

对测试满足点进行累计覆盖率统计,得到:按距离分档后的累计覆盖率在距离不超过250m时,覆盖率为94.82%,换算成站距为430m(SQRT(3)*d)。

2.3.3 弱覆盖场景分析

根据前面的分析,建议覆盖点距离不超过250m,考虑将来网络优化等技术提升覆盖,扩大分析范围,对测试点300m范围内的弱覆点进行分析,分析TD-LTE网络的覆盖特性。

1、无线环境

TD-LTE试验网采用的是2.6G频段,根据无线信号的特性,高频段信号衰减大、穿透能力弱,绕射能力差,楼宇密集或者距离较远时就容易产生弱覆盖,以浦杨桃基站为例如下:

浦杨桃基站弱覆盖测试点情况如下:(1)测试点数量:22;(2)长度(m):209;(3)平均强度(dBm):-102.98;(4)最差点(dBm):-105.8;(5)平均距离(m):195.6;(6)平均夹角(°):6.64。

浦杨桃基站周边的无线环境如图3所示:

从上述测试情况和无线环境图中可以看到,尽管测试点离浦杨桃基站非常近(100m以内),但由于桃林路东侧高层的阻挡,而且TD-LTE信号绕射能力差,导致高层后面的信号弱覆盖。应对这种弱覆盖场景,可新增街道站等方式补充覆盖。

2、基站扇区方向

基站扇区设置不合理或者测试点在两个相邻扇区中间时,也较为容易产生弱覆盖。

永业基站:图4是永业基站周边300m范围内的测试关联点。

从上述测试图和无线环境中可以看到,两端弱覆盖区域的关联扇区都是永业基站相邻的扇区,处于两个相邻扇区中间区域,所以造成了弱覆盖。这种弱覆盖场景,需要对现有基站扇区方向进行调整或者扇区分裂,提升基站周边区域的覆盖。

2.3.4 高站覆盖分析

早期网络建设,为了满足网络覆盖或者由于站址选址限制等原因,现网中含有部分高站,根据高站信号的测试结果,分析一下高站对网络的影响。

根据测试区域基站调研,某高站站点高度为61.6m。其测试情况表明覆盖最远距离达到3760m,平均距离在670-750m间,远超过区域内平均站距,越区覆盖覆盖非常明显。而总体有效覆盖率仅为31.73%。

分析上述统计高站的覆盖统计,得到如下初步结论:(1)高站站点覆盖情况不良,对地面道路未能提供有效覆盖,整体覆盖率低。(2)测试点距离超过400m时,出现大量不满足覆盖的测试点,覆盖率显著下降。(3)高站需要控制覆盖距离,以避免出现大量测试差点。

“高站”会对网络质量造成极恶劣的影响,最明显的就是造成干扰、切换、孤岛、越区覆盖、话务拥塞等网络问题。通过分析,建议在与试验网测试区域相似的场景下,TD-LTE网络距离控制在400m以内。

网络测试范文6

【关键词】 网络定位 协同发展 拆闲补忙 资源利用率

一、引言

随着4G网络的快速覆盖及终端产业链的日益成熟,移动网络出现有多张网络共存的局面。确定各个网络的网络发展策略,主要是以网络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面向全业务竞争,遵循市场及业务发展规律,打造质量高、速度快、体验好的无线网络,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是整个电信行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各网络市场定位以及业务承载定位

主要针对目前联通GSM、WCDMA、LTE及WLAN网络,明确不同网络的市场定位和业务承载定位。

GSM网络:市场定位:1、相当长的时间内作为基础覆盖网,为用户提供广度深度语音覆盖;2、2G用户将加快向3G迁移;3、逐步减少GSM投资,甚至停止对2G网络投资。业务承载定位:话音、短信等基础业务。

WCDMA网络:市场定位:1、数据和语音业务的主力承载网;2、利用技术及产业链优势,加快深度及广度部署,深化数据业务及应用发展,提升用户体验;业务承载定位:基础数据业务以及话音业务。

LTE网络:市场定位:1、 承载高速数据业务,初期分流核心城区数据流量,逐步成为移动宽带数据业务的主要承载;2、确保3G 稳健发展同时,分阶段部署LTE,初期关注热点区域容量、覆盖。随覆盖完善,适时考虑部署VoLTE;业务承载定位:高速数据业务、并具备承载语音业务功能;

WLAN网络:市场定位:1、LTE及3G高速数据业务的有效分流。2、应对市场竞争,提高用户粘性。业务承载定位:PC、手机及第三方WiFi终端的低Qos保障互联网数据业务。

三、2G资源调整原则及实现技术手段

1、2G资源调整整体原则

从2G、3G协同发展策略来看,3G打造精品网络,对于2G资源,随着2G用户的转网,以盘和资源为主。对于2G资源的调整其目的和意义主要有2个方面:1)进一步提升2G 网络资源效益的需要:农村仍然存在广度覆盖需求;结合2G逐步转网,盘活闲置资源必要性;进一步提升2G网络资源利用效率,凸显网络效益。2)网络技术演进的需要:从长远来看,2G网络设备将逐步推出历史舞台,从容量、用户感知、成本、业务需求等维度分析2G网设备调整可行性:对于容量因素:对于资源调整,容量是首要因素,必须保证资源调整用到容量需求最大的地方,对于过多的容量资源,应该予以减少,避免浪费。用户感知方面的考虑:对于设备调整或者搬迁后,不能产生新的客户投诉;成本方面的考虑:从运营成本考虑,现有基站是否有存在的必要;从建设成本来看,搬迁新建后,能否能产生新的经济效益;业务需求方面的考虑:2G资源调整满足2G业务发展需要。

2、2G资源调整实现技术手段。2G网络设备调整实施手段有三大类:载频调整、网络调整、站址调整 (1)载频调整:拆闲补忙,从容量角度分析,满足业务发展、以及用户感知需要。基站仍提供2G网络业务。 (2)网络调整:双频网与单频网之间的调整,从容量、感知、覆盖角度出发,原有双频网可否采用单频网支撑业务需求,基站仍提供2G服务。(3)站址调整:从运营成本、终端比例等角度出发,分析2G业务提供的必要性。

3、2G资源调整需要考虑的问题。(1)对于2G基站设备的搬迁,根据目前网络利用率和现网2G用户情况,以“稳、谨慎”为主。随着2G转网逐步深入,考虑先从市区、县城进行2G资源搬迁调整。对于载频的“拆闲补忙”,应该作为一个网优工作长期进行,不断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2)对于市区、县城2G设备搬迁,确保搬迁后3G能提供良好的网络覆盖,在2G用户转网到3G过程中,能满足用户有较好的网络体验。双频网搬迁成单频网后,保证2G网络覆盖和质量平稳,避免影响用户感知、避免产生新的用户投诉。(3)充分考虑2G资源调整的成本因素,结合业务需求的考虑,论证搬迁的必要性。充分考虑业务需求,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同时,注重经济效益。 (4)多角度分析搬迁2G设备的可行性,充分进行网络测试,对比搬迁前后的网络指标以及投诉情况,谨慎实施

四、结束语

随着4G时代的到来,在全业务运营的环境下,按照“起于用户需求、止于用户满意”的服务理念,明确各网络的市场定位和业务承载定位,并逐步实现2G网络向3G网络的升级,考虑多维度的因素,利用多种技术手段,盘活现有网络资源,提升2G资源网络利用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