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辅导员的评价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辅导员的评价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辅导员的评价

对辅导员的评价范文1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评价;学生参与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2)12-0028-02

就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实践来看,辅导员的评价主体包括同行、领导以及辅导员,只有少数高校将学生评价纳入辅导员的评价体系中[1]。学生作为辅导员的工作对象,与辅导员接触最多,对评价辅导员最有发言权。另外,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消费者,有权对服务质量和水平进行评价。因此,必须将学生纳入高校辅导员的评价体系。

一、学生参与到高校辅导员评价的阻力

(一)学生评价的客观性受到质疑

学生普遍缺乏系统的评价专业知识,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非常有限,他们对辅导员的评价过于主观,不具有可信度,因此,学生被拒于辅导员评价体系之外。另外,学生要对辅导员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需要了解辅导员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目标等,分析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对辅导员是否为自己提供满意的的服务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这需要学生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学生是否愿意付出以及付出多少,依赖于他们对辅导员工作的期待程度以及对评价效果的关注程度。如果学生认真负责,熟悉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服务质量,评价就可以有理有据,发挥实效。若一部分学生与辅导员交往甚少,对辅导员的期待较低,并不在意辅导员的工作和服务水平,只是应付式的评价,评价的客观性就会受到影响。

(二)评价组织方式难以确定实施

1.全员参与还是部分参与评价。不同的评价者组成方式会对评价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一般来说,全部学生都有资格参加辅导员的评价,但若存在一部分与辅导员接触极少的学生,他们的参与就可能导致评价结果的失真。目前,我国少数几所将学生纳入高校辅导员评价体系的大学中,除了常见的全员参与评价的形式外,另外一种是部分学生参与评价制度,具有代表性的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实践,通过随机抽取一部分学生干部和一部分普通学生组成学生代表,对本院(系)辅导员进行测评[2]。

2.记名还是无记名评价。无记名方式评价不会泄漏学生的个人信息,学生不用担心对辅导员过低的评价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因而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真实的意见,学生更倾向于选择这种方式。但是,这种无记名式评价无法追究评价责任,可能导致学生不认真评价或不负责任的评价。记名评价有效避免了无记名评价的弊端,但是学生一旦写上自己的姓名,就限制学生进行较低评价的行为。

3.网评、调查问卷还是访谈。网络评价调查问卷的评价时间多在学生的业余时间,学生具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评价,但是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导致评价结果受到影响,比如,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可能会左右个人意见,更严重的是可能会出现代评的现象。访谈法采用面对面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相互讨论和代评的问题,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有可能导致学生的误评和漏评,最重要的是这种评价方式耗时耗力。

(三)缺乏专业的学生参与评价量表

学生评价的侧重点和目的与领导、同行评价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不适用相同的标准。上级领导侧重于通过评价,考核辅导员的工作效果和工作能力等,以用于辅导员职务晋升、奖惩等。同事与辅导员的工作有许多共同之处,目前他们评价辅导员主要是从德能勤绩这四个方面对辅导员进行评价,是一个宏观的印象评价。学生作为辅导员的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参与辅导员工作的大部分环节,对辅导员的工作最为了解,他们对辅导员的评价主要是为了提高其对学生的服务水平,主要关注辅导员日常管理和服务中的个人品质、道德修养、工作态度、工作效果等。因此,必须建立学生评价辅导员的专门量表。

二、学生有效参与到高校辅导员评价的路径

(一)明确学生参与评价的目的

在建立学生参与评价辅导员制度之初,就应该从战略的高度明确学生评价的目的,指导学生评价的整个过程,发挥导航的作用。有一少部分学校将学生的评价用于辅导员的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这并不是学生的关注要点,他们更关注评价能否对他们自己和学生整体带来益处。因此,学生的评价应该用于辅导员管理水平的改善、工作方法的改进、服务水平的提高。

(二)开设相关课程和培训,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可信赖性

学生普遍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对辅导员工作的特征和理解也有限,因此,学校应面向学生,开设辅导员工作和相关评价的课程,普及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国家的法律法规,最重要的是明确这些课程的目的和学生在对辅导员评价中的重要性,树立学生在评价中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在评价活动开展之前,应该加强辅导员工作的宣传工作,加深学生的印象,鼓励学生认真对待辅导员评价。广大学生应该认真学习和研究评价的相关理论和程序,了解辅导员工作的各项目标要求和工作内容,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三)建立完善的学生评价组织活动形式

1.建立网评或调查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科学分析学生的评价结果。无论是全部学生参与评价或部分学生参与,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评价结果进行科学统计。在对结果的分析过程中,剔除与辅导员日常无任何交流或交流极少的学生评价结果,他们的评价过于随意、盲目。同时,无论是网络评价还是调查问卷,都无法避免学生讨论或代评的现象,因此,应该注意剔除结果相近度过高的评价,以求评价结果的真实性。

2.加强评价结果的管理,保护学生的隐私权。学生的评价结果,只允许学校和学院单位相关领导以及学生查看,查看范围也仅限于本学院或单位的评价客体结果和统计数据。允许辅导员查看自己的评价结果和评价统计数据,但是只能查询评价的分值[3],限制其查看具体的内容。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受到不公正待遇,保护学生的安全。

3.重视学生评价结果的运用,建立评价结果的反馈机制。评价结果包括向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的反馈,缺一不可。经过统计分析后,评价结果必须及时以合适的方式反馈给辅导员,让其了解学生对他(或她)的意见,明确自身工作存在的问题,改善其管理和服务。同时,考核结果应该及时向学生公开,否则学生就会怀疑其评价的价值,可能导致以后学生评价的“走过场化”。另外,考核结果反馈给辅导员的情况应该告知学生,建立学生对辅导员评价的信任,督促辅导员改善工作。

(四)建立学生参与辅导员评价的标准体系

目前对该问题的研究很少,在笔者所查阅的文献中,只有少许文章涉及该问题,分别是姚圣梅和曾献尼的《高校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行金玲的《高校辅导员考核指标体系构建与模糊评价方法研究》、李文辉的《团队管理中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分析》和杨娅的硕士毕业论文《辅导员管理评价系统分析与设计》。他们虽然在表述上略有不同,但是都主张学生对辅导员的评价应从辅导员的思想品德、个人修养、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实绩来考核。

1.学生评价辅导员思想品德和个人修养的标准。思想道德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品质、敬业等,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思想品德评价着重于政治道德和职业道德的考量。鉴于此,学生对辅导员思想品德的评价应该包括教师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学生对辅导员政治道德的评价,主要从辅导员是否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否关注社会热点等进行测量。学生对辅导员的职业道德,更关注辅导员是否爱岗敬业,具有奉献精神和责任感,能否做到为人师表,行为示范。现代意义上的个人修养与思想品德大体一致,强调个人行为和道德要适应社会的要求,其内涵很多已内化到政治道德和职业道德中。另外,学生关注辅导员的个人修养还包括其公正与否。

2.学生评价辅导员工作态度的标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态度是心理活动的潜在状态,它无法被直接观察到,只能通过人们的语言、行动以及其他方面的变化表现出来。因此,学生对辅导员工作态度的评价可以通过评价辅导员在工作中的语言、行动和其他方面来体现。学生对辅导员语言方面的评价,可以通过辅导员在日常的管理和交流中能否与学生平等相待,是否有语言攻击,比如,谩骂等;行动方面,主要体现在辅导员工作是否积极主动,主动了解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辅导员对学生的态度是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对辅导员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

3.学生评价辅导员工作能力的标准。许多学者对辅导员的工作能力进行阐述,包括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指导就业择业创业的能力、组织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学生对辅导员工作能力的评价集中在后七个方面。其中的信息处理、指导就业择业创业、灵活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第四个评价准则――工作实绩中会有描述,因此,学生对辅导员工作能力的评价主要包括语言表达、创新、组织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评价辅导员工作实绩的标准。对辅导员工作实绩的评价就是对辅导员工作所达到的实际成果和成绩进行评价。辅导员的工作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两个方面。学生对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绩的评价标准,可以从自身角度分析辅导员对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方面是否有积极的影响。日常管理主要包括学籍管理、信息管理、就业服务、班级管理、奖助贷、培养学生干部、宿舍管理、心理辅导、处理突发事件等,学生对这些方面的评价主要是关注辅导员是否作出积极的努力,是否达到他们所期望的标准。

参考文献:

[1]广东省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委员会.辅导员的考核与管理

[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40.

[2]姚圣梅,曾献尼.高校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

践[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4).

对辅导员的评价范文2

中队辅导员是学校少先队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是队集体的组织者、引导者,队员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教育者。因此,建立和完善中队辅导员评价体系,以科学评价中队辅导员工作,引领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发展方向,是学校少先队工作的走向和未来。

一、创设项目化管理,量化评价体系标准

目前,在评价中队辅导员工作过程中,存在标准不明晰、随意性强、行政干预多等突出矛盾,导致中队辅导员对如何做好中队辅导工作存在诸多困惑。不少中队辅导员反映:按要求认真做好了各项常规工作,由于缺乏亮点特色而付出的努力不被领导所认可。有些中队辅导员为应付评价,往往刻意迎合考核指标,考核什么做什么。而忽视对常规工作的关注,重美化工作台账,而轻工作内容。

如何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中队辅导员评价体系的标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难题。我提出,以项目化管理来推进评价体系建设,以数字化分值来量化评价体系标准,构建一套梯度式的项目化管理模式。项目化管理模式分为低年级(1-2年级)、中年级(3-4年级)、高年级(5-6年级)三个阶段,既注重各个年龄阶段少先队员的思维特性、能力水平、行为特点等,又体现出各个阶段递进层次,以少先队员的成长为核心倒逼梯度式项目化管理模式的设计。在各个项目化管理模式阶段的具体设计上,既有队文化、队阵地、队活动等少先队常规工作的考核,又充分注重少先队亮点特色工作,力求常规“动作”标准化,自选“动作”个性化。对少先队常规工作,根据不同工作的重要性设置不同的得分权重,设有基本得分、加分、减分、综合得分;对少先队亮点特色工作,设置特色项目申报,注重突出特色项目的特点、创新点等要素。

期初,由学校大队部对该学期的少先队量化评价标准逐一解释,明确评价标准和考核要求,并将项目化标准上墙公示;期中,组织中队辅导员对照项目化要求进行回头看工作,通过梳理半学期的工作做好总结回顾工作,明确下一步工作目标;期末,通过一学期少先队工作完成情况,做好期末考核工作。通过创设项目化管理模式,数字化分值评价体系来明确中队辅导员工作的标准,力求考核标准统一,考核模式固化。

二、综合多元性评价,优化评定体系结构

中队辅导员作为架设于党团组织和少先队员的一座连心桥,其开展组织的活动具有一定的程序性,如果单纯从完成工作的数量和质量过分以客观标准去评定,而缺乏对这项工作本身具有的人文性的关注,评价少先队工作也是不恰当的。

如何增加主观性评定来优化评定体系结构便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建议引入“一述三评”机制综合多元性评价。“一述”就是中队辅导员自己述职,向本学校的中队辅导员、大队辅导员汇报自己在阶段内中队少先队工作的情况,包括工作的成绩、缺点问题、工作思路、设想,进行自我回顾和自我评估。中队辅导员依托工作述职将自己的工作表现一一展示,同时,也是辅导员间互相学习的机会。评价工作通过述职工作这一平台更清晰掌握情况。“三评”即学校评优、队员评价、活动评比。学校评优即学校阶段性开展“最佳活动辅导员”“最佳策划辅导员”“最佳组织辅导员”“最佳才艺辅导员”“最佳指导辅导员”等评优活动,通过各类技能技艺大比拼,让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脱颖而出,其工作能力得到肯定。队员评价即在队员中普遍开展对辅导员的评价活动,由队员直选“最喜欢的辅导员”“最有魅力的辅导员”“最亲善的辅导员”“最有才能的辅导员”等,通过评价活动加深队员和辅导员之间的感情。活动评比即开展各类专项竞赛,如“中队辅导员才艺大赛”“中队辅导员博客大赛”“中队辅导员素质风采大赛”“少先队基础理论大赛”等,为辅导员搭建展示知识储备、亮相非凡才艺的广阔舞台。

在评价中队辅导员时,要在充分听取中队辅导员本人的述职基础上,统筹考虑学校评优、队员评价、活动评比中中队辅导员获评项目、获评频次等,既看重主观评价,又尊重其客观成绩,力求评价公平公正,不偏不倚。

三、完善激励性机制,激活评价体系正能量

一套完善的辅导员工作的科学考核办法应该是评价标准、评价手段和评价奖惩的结合体。评价结果的考核激励机制是稳定和提升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切实打破辅导员工作“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完整齐备的激励机制,是促使少先队辅导员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条件,也是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途径。完善激励性机制,多措并举调动中队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这支队伍能够留得住,流得动。

对辅导员的评价范文3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辅导员 考核 评价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ounselors'

Job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chanism

LIU Dongfang, CHEN Yong, WANG Sibei, ZHANG Jinyao

(Cangz-hou Medical College, Cangzhou, Hebei 061001)

Abstract Counselors are important means and part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to improve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of counselors' work, reasonable scientific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s is essential,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assess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 counselors work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pose specific measures for improvement,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counselor; assessment; evaluation

高职院校辅导员承担着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的重要角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目前高职教育已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能否充分调动高职辅导员队伍工作积极性,关系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教育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提出:要提升辅导员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明确辅导员定性定量考核标准,完善辅导员考核评估办法。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辅导员考评激励机制,健全完善辅导员考核指标体系,对于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反映辅导员工作业绩,促进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1 辅导员工作业绩考评存在的问题

(1)对考评认识不足。许多高职院校对加强辅导员队伍业绩考核的必要性、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造成对辅导员工作业绩考核与评价机制不够合理、科学、全面,致使辅导员在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中,缺少客观评价、有效监督和成果激励,由于辅导员的工作能力、水平、业绩难以得到正确的评价,往往使得这一群体感受不到做学生工作的成就感、自豪感、满足感,导致工作热情不高,工作态度淡漠,对工作失去兴趣,产生职业倦怠感。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认真解决辅导员考评机制中存在的问题,重视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建设,将其作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

(2)考评目标不明确。考核目标是业绩考核工作的核心问题。业绩考核的重要目的就是将辅导员的工作目标导向学校管理目标,从而推动学校目标的实现,然而,许多高职院校在对辅导员业绩考评中,存在着考评目标不明确,考评定位不准,考评等级区分不明晰等问题,使得业绩考核目标的导向功能弱化。业绩考核结果必须凭借科学的、合理的考评目标来实现,否则,难以过考核发现不足,有针对性地改善和提高辅导员工作绩效,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3)缺乏明确考评标准。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业绩考评的维度很单一,许多院校在对辅导员进行考核的过程中,通常借鉴国家公务员考核方式,以考核表的形式出现,重点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考核,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然后,就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填写考核表。考核表中对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的评价指标,描述不够明确、客观、具体,操作性、针对性不强,导致评价主体只能按照自己理解的标准去判断评价,由此导致对辅导员评价标准不统一,造成评价结果不科学。这就使得业绩考核的刺激作用不强,辅导员参与考评的积极性不高,考评结果应用改进价值不大。

对辅导员的评价范文4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职业能力 模糊综合评判 德尔菲法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是高校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反馈等环节中,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知识、经验和技能等综合能力[1]。自中央16号文件实施以来,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高校辅导员这个职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重视。如何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成为教育系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时至今日,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研究及其评价已受到学界和业界普遍关注。然而,近年来,有些高校对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评价流于“形式”,使得相关工作无法起到督促、导向及激励的作用。本文旨在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为正确评估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水平提供思路,促使建基于此的相关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评价的基本方法

1.评价指标的确立

本研究以文献[1](蒲清平等人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评价研究》)为依据,确立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评价指标结构表

一级指标有3个,包括高校辅导员的核心职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岗位特定能力。二级指标有16个,包括有关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具体内容。由于本案例设计的因素较多,而每个因素都要赋予一定的权数,势必造成各因素的权重很小,若简单采取单层次模糊综合评价在具体操作时会“泯没”大量单因素评判信息,则得不出任何有意义的评判结果,本案例采用二级综合评判。在评价的测量操作层面采取问卷测评的方式,把每一个二级指标设计成一到三个题目,把问卷按答题者的身份分成三组不同的类别,即学生问卷、辅导员同行问卷和专家问卷。问卷题目的设计遵循了客观、全面和可操作的原则。

2.评价指标的权重

本文采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德尔菲法又称专家调查法,是一种背对背征询专家意见的调研方法。对于专家的意见经过反复的征询、反馈、修改和归纳,最后将专家基本一致的意见进行汇总,作为专家调查的结果[2]。此方法简便易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避免了会议讨论时产生的害怕权威而随声附和,或固执己见,或因顾虑情面不愿与他人意见冲突等弊病;可使大家发表的意见较快收敛,参加者易接受结论,具有一定程度综合意见的客观性,故德尔菲法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立提供了科学、简便的操作方法。

3.评价方法

(1)评价主体

由辅导员同行、相关专家和学生组成。

(2)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分两种:一是模糊等级,由优秀、良好、中等、差四个等级组成;二是综合分数,综合分数采取百分制计分。

(3)测评办法

在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评价主体设计了三套问卷,问卷内容与评价指标密切相关,每一个评价指标对应2个选择题,这样,每一套问卷共有32个选择题。每一个选择题对应四个选择层次即为优秀、良好、中等、差四个等级,与评价结果的模糊等级相对应。

(4)测评数据汇总

采用频率统计法,汇总出每一位参评对象在每一项评价指标的四个选择层次上分别获得的票数(其和等于评价主体的总人数),再除以总人数,得出测评数据。

(5)等级评定

运用模糊数学评价原理,对汇总后的数据做模糊变换,求出模糊等级和综合分数。

二、模糊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作出总体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以及各种非确定性问题。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本身和职业能力评价的指标和结果均带有主观性,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能用一个准确的数字表达出来,而模糊综合评价技术正是针对于此问题的一个较好方法。

1.指标的模糊集

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评定,按一级指标将16个二级指标分为三类因素集,U■=(u■,u■,…,u■),U■=(u■,u■,…,u■),U■=(u■,u■,u■).

2.指标的权重集

因素集U■,U■,U■的权重记为A=(a■,a■,a■),它们各自对应的权重集为A■,A■,A■,应用德尔菲法得到的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即A■=(a■,a■,…,a■),A■=(a■,a■,…,a■),A■=(a■,a■,a■).

3.评价集

设评价集V=(v■,v■,v■,v■),即v■,v■,v■,v■分别表示模糊等级中的优秀,良好,中等,差。

4.模糊评判矩阵

因素集U■,U■,U■所对应的单因素评判矩阵为:R■=(r■)5×4,R■=(r■)8×4,R■=(r■)3×4,矩阵的行表示评价指标,列表示某评价对象的每项评价指标u■(i=1,2,…,16)对评价集V中四个等级的隶属度,于是,这时容易算得一级综合评价B■=A■?莓R■=(b■,b■,b■,b■),B■=A■?莓R■=(b■,b■,b■,b■),B■=A■?莓R■=(b■,b■,b■,b■),由此可得二级单因素评判矩阵R=(B■,B■,B■)■,于是可得二级评判向量B=A?莓R=(b■,b■,b■,b■),最后对B归一化运算,按最大隶属度原则可得出该教师的模糊等级评定结果。

5.综合分(等级)评定

等级结果按最大隶属度原则,选择与最大的b■所对应的等级v■作为该辅导员的综合评价结果。如某位教师的职业能力水平的评定向量B=(0.436,0.500,0.064,0),则该辅导员的评定等级为良好。将优秀、良好、中等、差按百分制计算:优秀≈95,良好≈85,中等≈70,差≈50,则他的评定综合分为:95×0.436+85×0.500+70×0.064+50×0=88.4。

三、结语

利用模糊评价方法,使得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水平得以量化,此方法不仅保证了其相对公平客观性,而且评判结果更加直接。辅导员可以根据每一项的问卷情况,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进而调整和完善自己。当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辅导员评价体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大家要坚持不懈,共同努力,早日建成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

参考文献:

[1]蒲清平,白凯,赵楠.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评价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4):97-98.

[2]邱均平,文庭孝.评价学理论·方法·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61-165.

[3]朱海岳.高职院校职业道德评价研究方法[J].教育探索,2012(6):76-77.

[4]金绍荣,田再悦.高校辅导员工作评价的反思与重构[J].高校辅导员,2012(4):70-74.

对辅导员的评价范文5

一、价值之维: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应然”要求

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应然”,就是高校辅导员角色的权责定位和伦理期待以及行为规范,是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身份和社会从属地位相契合的一种规范化的行为模式。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应然”,是在适应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不断发展,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新时期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要求前提下确立的,是新时期关于高校辅导员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的总和。那么,要对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应然”进行深入考量,一方面要深入了解高校辅导员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与其地位相适应的应有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另一方面要明确社会各方面对高校辅导员的角色期待,以及与这种期待相呼应的角色价值取向。

二、现实之维: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实然”现状

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实然”,就是高校辅导员角色“现在是什么样”的状态。“实然”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从本质层面上讲,“实然”就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和客观事实;二是从现象层面上讲,“实然”就是人们的感知到和把握住的各种事物或现象。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应然”与“实然”是存在差距的。这种差距是“价值”和“现实”的矛盾关系决定的。高校辅导员的角色要满足国家、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的期待,同时要满足千千万万不同要求的大学生及家长的期待,还要满足高校辅导员自己内心的期待,各种期待的本身就没有达成统一的共识。高校辅导员角色的主体也是具有差异性的,体现在认识、领悟、素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所以回应各种社会期待的角色行为必然也是千差万别的。考量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实然”就是正视这种差距,使高校辅导员角色的真实样态还原再现,并在此基础上客观分析高校辅导员角色面临的困境和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三、途径之维:高校辅导员角色的“适然”之策

高校辅导员角色的“适然”,就是高校辅导员角色在“应然”与“实然”矛盾冲突中的解决“途径”。“适然”具有两种职能:一是具有“实然”本性,它源于对事实与规律的认知和把握;二是又要适应“应然”的要求,反映“应然”现实需求,它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力求把“实然”与“应然”有机统一起来。

“适然”对高校辅导员角色成功扮演的必要性,是由“应然”与“实然”的矛盾关系决定的。“实然”即事物或人“实存”状态;“应然”即事物或人“应当”或“应有”的状态 。“应然”关涉到“事实”与“价值”领域,现代西方哲学通常认为,“事实”与“价值”分属两个不同领域,也就是说从“是”不能简单推导出“应当”,换言之,“事实”不能推导出“价值”,反之,“价值”也不能简单地归为“事实”。

“适然”对高校辅导员角色成功扮演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应然”与“实然”的统一关系决定的。指向事实领域的“实然”与指向价值领域的“应然”虽然属于不同层次,但二者却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密切联系的。“实然”是由人的需要所驱动的,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行为活动。通常情况下,人的行为都是源于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而这些需要总是在具体的社会条件下和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得以实现。实际上,人的需要的满足过程也就是人际交往的过程。正是这种人际交往的过程,才使得人们产生了相应的不同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进而形成相匹配的规范,同时确立了一定的价值标准,达成了某种价值共识,所有这些即“应然”在现实生活的表现。正是因为“实然”与“应然”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和统一性,从而使得“适然”能够在“实然”和“应然”之间发挥起桥梁和纽带作用。

四、高校辅导员角色考量的主要内容

高校辅导员角色的考量,主要目的就是要解决如何扮演好高校辅导员角色的问题,要关注四个问题:“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怎样做”和“做得怎么样”,即:“角色定位”“角色素质”“角色实现”和“角色评价”。

1.角色定位

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是指高校辅导员根据社会的需求、自身的需要在社会生活中找准自己位置的过程。高校辅导员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引导者和执行者角色,在社会生活中必须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通常意义上讲,人们不能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的原因是由于对自身缺乏正确的认识与评价。由于对自身及社会期待的估计不足和评价错位,造成在角色定位时与自身实际所应当承担角色不符,或高于或低于自己实际可以承担的角色,从而造成角色错位。由此看来,高校辅导员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一定要实事求是地认识自身和辅导员角色期待,对辅导员角色进行正确的评估,做到既不要角色定位过高,也不要过低,从而避免角色错位现象的发生。

2.角色素质

高校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角色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一种基本品质就是高校辅导员的角色素质。高校辅导员角色素质和高校辅导员素质有联系更有区别。角色素质是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体现角色底色的素质,是扮演角色所应具有的素质,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高校辅导员所应有的素质。它主要包括高校辅导员要具有塑造大学生的政治品格,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可靠接班人的角色思想道德素质,不断地更新、扩充和丰富自己知识的角色知识素质;要具有履行角色职能、完成角色任务能力的各种角色能力素质等。

3.角色实现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实现,是高校辅导员角色研究的核心和关键。角色实现首先要求角色主体具备角色责任意识,明确角色要求规范,领悟角色社会期待,把握角色定位,使社会角色的扮演成为现实。无论角色如何定位,角色素质如何全面,如果角色不能实现,一切就毫无意义。只有在角色实现的过程中,高校辅导员角色才能寻求正确的角色定位,而其角色素养及角色实践水平也只有在角色实现中进行检验。因为只有通过角色实现,才能真正体现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应然”之责和时代使命。

4.角色评价

所谓角色评价,是指人们根据角色规范和角色社会期待对某种角色所进行的褒贬评价,就是指人们依据“应然”角色,去比较、衡量个人的实际角色行为,做出判断,并指出其角色差距的具体活动过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评价,是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高校辅导员角色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活动。

角色定位、角色素质、角色实现和角色评价是我们衡量一个人能否成功扮演高校辅导员角色的主要依据。他们之间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紧密联系的,其中角色定位是前提条件,角色素质是核心内容,角色实现是主要目的,角色评价是关键环节。他们共同构成了角色研究的整体框架。

对辅导员的评价范文6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辅导员;高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C 收稿日期:2016-01-20

1.辅导员对工作指导思想的创新

高校辅导员在管理工作中应当对管理理念进行适当更新改革,以学生为中心,只有管理好学生,才能确保高校管理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辅导员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给学生适当展示自我的空间,才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将教师真正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并作为朋友来相处对待。辅导员在管理工作中可以选取适当的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努力用自身的优点和道德素养感染每位学生。在管理上遵循人性化管理理念,不以条条框框的形式约束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一直将管理作为核心,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涉及较少。但是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高校辅导员应当改变这一观念,将学生放在一个同等的位置上对待,人性化管理成为辅导员工作的重大突破口。辅导员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生活需要选择不同的管理方法,努力将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的全能创新型人才。将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良,给学生自主学习和选择的权力与机会,将课堂深度开放,为管理服务理念注入新的血液。进行班级管理的辅导员应当做到以大局为中心,结合班级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管理模式。

2.建设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辅导员队伍

辅导员在高校教育管理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需要开展教育工作,还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管理。

高校辅导员应当从自身做起,强化自身的管理工作,提升专业管理水平,确保高校辅导员工作万无一失。在高校内思想政治辅导员对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负责管理,充当学生生活和学习生涯的引路人,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向上的观点理念。高校可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适当的组织活动丰富学生的业务生活,让学生能够积极参加并了解其中的内涵。辅导员应当充分地利用起自身的职责,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学生,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闪光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困难。

3.科学评价,制度创新

高校辅导员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应当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入手,通过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以及教育制度体系的完善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教育评价中涉及的学生评价机制除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掌握情况要求进行标准设定,同时更需要考验评价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专业素养。作为辅导员应当全面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做出综合性及全面性的评价。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评价包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检测以及在掌握基础上的实践运用能力。此方法的检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较常见的笔试,另一种就是通过实践操作来作为考核途径。但是对此进行考核的目的都是为了检测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专业素养人文性的评价需要包含人文知识的评价以及学生创新型思维能力的评价。要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辅导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并提出自己的理解;或者辅导员可以组织班级学生进行阅读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踊跃参加。创新型思维是学生的一项技能,辅导员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将其激发出来,如举办创新型比赛,让学生的才能有发挥的机会,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方法之一。

对于辅导员自身而言,高校在开展招聘工作时需要采用公开透明的招聘方式,为高校积累更多的优秀辅导员师资力量。对于招聘后期的考核以及选拔,也应当充分展示出公正的机制模式,要想让辅导员队伍更专业,创新必不可少。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高校目前发展的共同目标,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的教育管理核心,应当以此为重点,高校辅导员应当将目前的教育和管理理念进行创新改革,对自身工作进行明确的规定与目标设定。希望在辅导员的悉心教育管理下,高校大学生更加优秀,并具备创新思维和人文素养,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