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发展路径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发展路径规划范文1
关键词:水利;发展;经济
一、水利经济发展概述
水利经济是指水资源、水环境、水利工程为要素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统称,水利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水利经济的发展。我国建国以后在水利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水利经济也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水利行业逐渐的形成了以水利建设的勘测、施工、运行管理为主的产业结构,我国水利企业无论在人员、规模及技术方面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企业的未来也充满了希望,但如何使水利经济的发展能够更迅速,水利企业能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依然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二、水利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1.水利经济存在与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水是一种自然资源,以一种生态要素的形式出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但当水以一种经济资源存在时,其在经营活动中就是一种生产要素,能够增值且有经济效益。以水为原料的生产包括:水产养殖、水路运输、水能资源开发、水利工程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强调水的自然属性和公益性作用,而忽视了水的经济属性,这使得水利经济的发展失去了很多机会,影响了行业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可以说水利经济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2.水利经济与实行水务管理体制的客观必然性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极为重要的基础性资源,我们既要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又要充分发挥其经济功能效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水资源科学管理、统一规划。只有协调好水资源保护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使二者可以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对水资源进行保护及科学利用。
3.水利经济与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客观必然性
与交通、通讯、电力等行业相比,水利同样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行业,而在发展中却明显落后。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水利经济发展要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甚至要超越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水利行业要根据水资源的双重属性创新水利的投入机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政府财政的力量,加大水利投入的规模,加强安全水利、环境水利、民生水利的建设,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牢固的基础支撑及保障。
三、关于发展水利经济的主要措施
1.多渠道筹集水利建设资金
对于水利建设资金的凑集要采取多渠道、多方式的办法,要挖掘民间资本,推荐民营水利建设。对投资大、收入高的项目可成立股份公司,在行业内部或是面向社会凑集资金,水利企业的内部员工可以参与投资入股,共同开发水利市场。值得注意的是,水利建设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设计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所以水利建设部门必须对相关审批严格控制,对水利公共事业的安全性负责。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来满足城市水务建设的需要,将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引入来做大做好水利项目。目前我国很多的公司已经和水利部门合作参与到水利市场中来,共同来发展水利经济,并在水务市场中占据了一定的位置。这样水利部门达成了预定的目标,参与企业也实现了经济效益,达到一种双赢的结果。
2.法制经济、依法收费
水利建设必须形成一种法制经济,目前中央及地方也出台了很多保障水利经济发展的政策,但水利建设实现法制经济还是存在着法规不完善、法规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水利行业要坚持实行依法收费,将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真正的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同时要杜绝企业内部资源浪费的现象,做好水土资源保持工作。
3.实行体制改革
我国现行的区域分割治理方式容易造成地区利益争夺,也不利于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及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力,会出现一个地方水资源充沛浪费严重,而另一个地方水资源又极度紧张的情况。所以要注意城市供水由水利管理部门统一分配、农村用水要由水利行政部门管理、发动地方群众参与当地的水利建设兴休等问题。
4.重视人才
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是技术及经验的载体,是企业发展的宝贵财富。我国水利行业的发展中培养了很多懂水利建设的人员,但精通管理、善于经营的人才却较少。所以水利行业在寻求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对人才的培养、培育,企业内部要重视人才,建立起人才培育的体系。另外,企业也要敢于在市场中引入高端人才,使企业可以更好的发展。
5.提高科技含量
相对于欧美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水利科技的发展程度、水利科技的含量都较低,水利行业内部员工的素质、科学文化水平也都不高,这些因素的存在阻碍了我国水利经济向世界一流水平前进。我国水利行业应该改变原来那种仅仅依靠经验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思维方式,变成依靠高科技、劳动技术、经验等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水利建设科技化发展。加快水利企业技术改造,鼓励水利企业技术创新,努力形成低投入、高产出的企业经营状态。
参考文献:
发展路径规划范文2
【关键词】辽宁省;十二五规划;产业发展;区域结构
一、辽宁省发展环境分析
(一)国际经济形势分析
1.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各国、各地区政府之间协作意识的增强,生产要素能够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组合,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拓展空间、增添活力、规避风险、实现互利共赢的有效途径。在这种环境下,辽宁省能够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而且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推进,辽宁在东北三省中增长极的作用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
2.全球性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特别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步伐明显加快。辽宁省依托着整个东北三省作为它的腹地,拥有良好的重工业基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良好的土地条件,以及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劳动力,这些无疑都是吸引外资的有利因素,尤其是辽宁省的装备制造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
(二)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首先,在最近几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在不同程度上都呈现出了经济发展速度下降的趋势,而且国家的宏观战略要求与东北亚地区取得良好的合作,这些都决定了国家需要加大力度发展东北地区,尤其是起到经济带头作用的辽宁省。其次,在国家刚刚批准的《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中,明确的指出了要建设辽宁省环渤海经济带,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个沿海发展区之后的另一个沿海经济增长点,这说明了国家十分重视对沿海经济区的发展,而作为东北地区具有最多出海口的辽宁省,无疑成为了下一阶段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辽宁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辽宁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的产业结构一直处于不断的调整之中。但总体来看,辽宁省的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突出表现为:辽宁省的第二产业份额过大;第三产业发展比较滞后;同时二、三产业内部的结构也不够合理。辽宁省的支柱产业中,传统产业占绝对比重,新兴产业还比较薄弱。第三产业比重虽有所上升,但主要还是传统的生活服务业,金融、保险、技术信息、咨询等高级服务业比重较低。另外,资源瓶颈问题日益突出,替代产业尚未完全形成。辽宁许多地区的煤炭资源已近枯竭,使得一些资源型城市面临“矿竭城衰”的艰难境地,如阜新等地,这些城市或地区在短期内,形不成接续性替代产业。其他的矿产资源,如铁、有色金属、石油等前景也不容乐观。
通过对比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可以看出,东北地区的第二产业的比例明显偏高,而北京、上海、江苏以及浙江等地区的第三产业则占到了一半甚至一半以上的比例,而这些地区恰恰也是国民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地区。这说明较高比例的第三产业是良好产业结构的象征,而良好的产业结构也能够很好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产业结构的升级仍将是辽宁省“十二五”规划中的重要目标。
三、辽宁省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
(一)实现生产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
作为重工业基地,制造业在辽宁省的经济发展中仍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服务业的支撑,制造业生产过程的形成,就是进行产品研发、运输与储存、广告、保险、会计、法律服务等服务业的市场开发过程。生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会大大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提升制造业知识密集化程度,加速产业向高附加值形态的转变。同时,制造业的发展,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人力资源就会逐渐分流到服务业,而收入水平的增加使人们有条件去满足个人更高的精神需求,工业化和产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则为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需求、动力和技术支持,这样就实现了生产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有效地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二)有意识的承接国际转移产业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承接国际转移产业已经成为了发展中国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基于辽宁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以及跨国公司的投资策略,制造业应是其承接国际转移产业的主要行业领域,借助于国际产业转移的契机,对原有的制造业进行升级改造将会给制造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三)大力发展金融业
借鉴以往实证研究的经验,认为金融发展对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比较明显的推动作用,因为金融行业可以很好的将三次产业联系起来,使各个行业之间相互渗透和贯通,保证了政府宏观政策的实施。而且近期通过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中明确的表示要将大连建成东北亚的航运中心、金融中心,辽宁省可以借这个契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大力发展金融业,以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四、总结和建议
(一)辽宁省要继续发挥在东北地区振兴的位置和作用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提出深入挖掘哈大和沿海经济带一级轴线的发展优势,促进二级轴线集聚发展,形成“三纵五横”的空间发展格局,“三纵”是哈大经济带、东部通道沿线、齐齐哈尔至赤峰沿线;“五横”是沿海经济带、绥芬河至满洲里、珲春至阿尔山、丹东至霍林河、锦州至锡林浩特。
为此,要优先发展哈大经济带,建设以大连经济区、辽中经济区、长吉经济区和哈大齐工业走廊为核心区域的哈大经济带。优化产业布局,促进集群发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产业带。以辽宁省的发展戴总整个东北地区的振兴。
(二)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当前,辽宁经济增长和投资率同步增长,表明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投资拉动特点。2007年辽宁省经济增长速度为l4.5%,是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投资率为57.5%,比经济增长周期低谷时期的1999年投资率高26.7个百分点;而2007年消费率为41.6%,比1999年消费率低14.3个百分点。从1978年以来的3次比较大的经济增长周期看,投资率和消费率交替升降,规律性比较强。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投资率一般比经济增长低谷时期的投资率高l0个百分点以上;相反,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消费率一般比经济增长低谷时期的消费率低10个百分点以上。从各轮周期比较,1978年以来的三次经济增站周期的投资率也有逐渐抬高的迹象。这表明在下一阶段辽宁省的发展中要注意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来保证整个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区域结构,发展沿海经济带
“十二五”期间,辽宁省仍将致力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保证第二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形成生产业与第二产业的互动发展,达到第二、三产业并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格局。在区域结构方面,应该继续坚持分区域不同政策导向的发展战略,发展辽西经济区,使其摆脱落后的经济局面,同时大力发展以沈阳为中心的辽中经济区,保证其核心作用,实现重工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成为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动力。同时,更应该着重发展沿海经济带,通过政策的指引实现资源的整合,明确大连市的核心和龙头地位,在发展航运事业的同时也积极发展配套服务设施,努力将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建成东北亚的国际航运中心、金融中心和物流中心。从而以带代面,通过与辽中经济区的合理分工,实现辽宁省经济的整体跨越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永刚.辽宁省“十一五"计划纲要中前期实施情况分析与探讨[J].经济观测.
[2]方丽玲.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辽宁省产业结构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8(6).
[3]王桂敏,金明玉.辽宁产业结构优化的外力推动:承接国际转移产业[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8(3).
[4]姜莹,陈国宏.辽宁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0(2).
[5]李靖宇,韩青.关于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的区域价值认证[J].中国发展,2010(3).
发展路径规划范文3
【关键词】道口经济高速公路盐城
1 引言
高速公路是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象征,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重要载体。高速公路的功能不仅表现为安全、快捷、舒适的交通运输能力,更有传播信息、传播文明、物流集散、商业商贸等多种可以发掘和利用的潜在功能。国外高速公路发展经验表明,一条高速公路在通车后3-5年即能形成带状经济,高速公路对沿线地区发展来说就是流动的宣传车、广告牌和展示台,车流、物流、信息流的加大,将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起到有力的拉动作用。盐城市高速公路网络已建成,形成南下北上、东进西出的快速交通网络。高速公路网络的形成,将彻底改变盐城交通地理环境和经济布局态势,形成推进城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如何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及早规划实施沿高速公路轴线和道口开发,把高速公路沿线建成环境最优美、产业最密集、人气最兴旺、人居最安全的投资乐园,已成为当前最为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所谓道口,就是陆路交通的交叉、进出之口,或是几条高速公路相交叉的交会之地。随着交通工具的快速升级,道口地区日渐成为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的快速集聚地,最典型的就是专业市场和物流企业大量抢先入驻,从而引发大量资本的投资热情,这就是“物流道口”的“道口经济”。
2发展概况分析
2.1高速交通发展和道口现状分析
2.1.1高速交通发展和道口现状分析
近年来,盐城市积极实施“基础设施快上”和“主攻公路”战略,多方筹集资金,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公路建设步伐,较好地改善了盐城市路网结构和道路通行条件,一定程度地缓解了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由于缺少高速公路这样快捷的进出通道,市域内外人流、物流、信息流进出的快捷程度还远远落后于其他省辖市,无法与发达地区全方位接轨,尚不能具备上海大后方的区位优势。盐城市高速公路网络的建成,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交通发展滞后的状况。
从盐城市在建高速公路的实际情况看,实施快速接通工程,构筑多层次、全方位的快速交通网络,盐城市具有三方面的优势:
①总量优势十分明显。盐城市高速公路密度已经达到西方发达国家水平,总里程也将超过江苏省其他省辖市。
②布局优势独具特色。盐城市高速公路网络串联起市区和8个县(市、区),连接盐城市22个重点乡(镇),辐射范围十分广阔。特别是盐通、盐连、盐淮、宁靖盐四条高速公路交错互通,为做大城市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③道口分布科学合理。盐城市域共设有20个高速道口,一般每隔10-20公里就设有一个道口,在市区周边地区就分布有6个高速道口,为市区人流、物流的快进快出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
尽管如此,盐城市市县乡距离快速接通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高速公路离我们既“近”又“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工程建设的近距离与思想认识的远距离。当前盐城市高速意识和“高速经济”概念尚未形成,以致于一些地方在城镇建设、公路建设、园区布局、产业规划等方面尚未与高速公路对接。
②建设期限的近距离与开发规划的远距离。按照省、市“能快则快”的要求,盐城市高速公路建设全面提速。而盐城市对如何综合开发高速公路资源,发展道口经济,以高速公路为轴线,以高速道口为节点,加速沿线区域经济整合互动发展等重大问题,尚无深入的研究和统一的规划,工程建设进度的超前与开发利用规划的滞后现象还较普遍。
③空间位置的近距离与通达时间的远距离。300多公里高速公路纵横交错于盐阜大地上,与我们朝夕相伴,近在咫尺。盐城市142个乡镇能在30分钟以内接通高速公路的仅有20多个,大多数乡镇在1小时以内才能接通,还有极少数无路可通的乡镇。
2.2发展道口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2.1长三角的继续集聚和整合趋势
中国经济将越来越向各个大城市区,特别是向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这三大城市群进行集聚,三大城市群已成为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经济空间。
长三角是我国继珠三角开发开放之后又一经济增长最快、发展最好的地区,是全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沪宁、沪杭甬交通走廊沿线为主的各大中城市正形成世界上的第六大都市连绵带。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苏浙沪三个省市进一步增强了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紧迫感,为了促进生产要素在整个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加快区域经济融合,增强长三角的国际竞争力,三方确定,在近期合作与交流的内容上,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①构建区域大交通;②区域信息资源共享;③区域旅游合作;④区域生态环境治理;⑤区域内天然气管道网络建设。
盐城要抓住长三角纳新扩容,借机融入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自己的支柱产业,充分利用好高速公路道口资源。
2.2.2周边城市竞争激烈
盐城市是苏北5市中距南京、上海最近的城市,周边城市之间竞争激烈。周边城市道口经济的发展可谓咄咄逼人,道口经济有一个显著特点,对资源的吸附性较强,一旦某一道口对区域内生产和流通要素率先整合,形成了经济高地,附近的道口就会陷入被动,很难有所作为,所以盐城必须集中力量,大力发展道口经济,参与到激烈竞争中去,并取得应有的地位。
2.3区位分析
盐城市域高速公路沿线共20个高速道口,其中市区周边地区有6个道口,其中本案例研究的步凤道口位于盐城市河东片区东南部,步凤镇以北。
3规划总论
3.1指导思想
①立足全局,着眼长远,合理确定功能定位
②整合、优化空间结构,完善城市布局
③坚持生态优先,实行可持续发展
④重视规划弹性,提高规划可操作性
3.2规划目标
通过有效的规划引导和规范的市场运作,将盐城市区步凤道口建设成为“交通资源集聚点、经济发展增长点、生态景观亮点、现代化盐城的东大门”。
3.3规划思路
①从区域角度研究道口经济的发展背景、发展趋势等,充分挖掘道口经济的发展潜力,并从盐城市区六个道口整体出发,研究道口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以及项目布局。
②充分研究道口的自然环境、现状特点以及各经济要素之间的关系,力求创造人与自然有机融合、具有高雅品质的道口空间。
③建设用地规划必须在功能定位的指导下,结合现状条件布局,是对功能定位的细化、诠释,不宜超出功能定位的要求。
④道路系统规划以上位规划为依据,内部细化道路尽量不接上高等级公路,避免造成交通复杂化,保证高速公路不增加交叉口,一级公路距离匝道500米以上设置交叉口,二级公路距离匝道300米以上设置交叉口。
⑤现状河道格局是按农业生产的需要建设的,与城市防洪、排涝的需求以及水环境的要求不完全相符合,必须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城市防洪排涝的布局以及水环境的要求出发,进行河道整治规划。
⑥沿高等级公路控制生态走廊,从城市景观规划、农业生产的角度出发,进行绿地控制。为保证立交口的景观效果,立交口每个象限地区控制不少于300米的生态景观用地。
3.4产业发展战略
盐城市市区主要道口周边用地涉及到一、二、三产业,为了更好的控制其发展建设,对产业发展分别提出战略分析。
3.4.1第一产业发展战略
全面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加快形成以高效农业、创汇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新格局。
①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②积极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③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④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3.4.2第二产业发展战略
坚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新兴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发展壮大规模经济,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集团化,增强综合竞争力。
①运用高新技术,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优化,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工艺水平,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型。
②集中大力发展纺织服装、轻工食品、石油化工、机电一体化、精密机械和能源原材料等六大支柱产业。
③重点培育和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产业和新材料四大新兴产业,形成一批高技术产品群,增强国际竞争力。
④发展规模经济,引导优势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
⑤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继续坚持和实施对外开放战略,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3.4.3第三产业发展战略
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提升服务水平和技术含量,逐步形成以传统行业为基础、新兴行业为主导、布局合理、城乡共同发展的第三产业新格局。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旅游业、信息产业。
①大力发展市场业,结合盐城市的汽车经济,侧重发展汽车配件商贸城,以及纺织原料和纺织机械的专业市场;②大力发展会议展览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③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业;④大力发展信息咨询等生产业;⑤大力发展现代休闲服务业。
4案例分析及功能定位
4.1相关案例分析
4.1.1锡山区道口经济
沪宁高速锡山区道口作为“道口经济”的发展先锋,锡东、东北塘两大道口内分布东方国际轻纺城、健鼎电子、迪卡侬运动超市、大明物流等部分企业,其中,东方国际轻纺城建筑面积超百万平方米,城内分设纺织、服装、皮革三大专业交易区及东方魅力步行街;迪卡侬运动专业超市(锡山店),店内65个运动项目的6000多种运动用品汇聚一堂。迪卡侬运动超市欧洲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二。锡山店自开业以来,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运动爱好者慕名前来。
锡山道口占地仅1平方公里的建材市场上,销售额就能达到30亿元。锡山区在发展道口经济上抓住了机遇,快速推进了一批集特色、功能和形象为一体的服务业集聚区。锡山区之所以在道口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其主要原因无外乎:①公路运输条件优越,可以有效地降低运输成本;②公路辐射条件好,可以有效地形成经济带,拓展更大面积的市场;③公路的客流、车流、物流、信息流量大而迅速,对沿线经济区的需求拉动作用力不可低估。
4.1.2华东五金城――激活姜堰道口经济
号称“全国最大五金专业市场”的华东五金城,驻扎姜堰西道口。华东五金城这台经济引擎进一步激活了姜堰乃至苏中地区的“道口经济”,其冲击波开始辐射到浙江、上海、山东。经济学者表示,“物流+道口”模式,将成为大市场经济最具竞争力的经济模式。
华东五金城入驻后,姜堰主政者脑海中的“道口经济”蓝图越来越清晰:做大做强做优“道口经济”,使姜堰全市服务业形成“大市场+大物流+道口经济”的格局,高速道口旁的姜堰(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可以说正是华东五金城,激活了姜堰“道口经济”。
4.1.3中国汽配城发展分析
目前全国汽配城项目纷纷上马,以北京市场为例,从2004年年底到2005年年初,北京的汽配市场突然从原来的8家增加到了现在的26家。汽配经销商数量一直不断下降,而汽配市场的数量像野草一样疯长,市场竞争空前激烈,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大多数汽配城小、散、差,利润率较低。
汽配市场的健康发展,首先需要市场的规范管理,进行规模化经营。各地汽配城应从传统的招商方式,转变为根据市场经营品种是否配套,有侧重地引进名优厂商到市场设点经营;利用品牌店、专卖店等形式,逐步淘汰原有“杂货店”式的商户;与国内知名企业签约,共同发展市场;在经营思想上彻底摒弃过去的“房东”经营模式。
4.2功能定位
根据国内外道口规划建设资料分析,结合盐城道口现状情况,道口除交通的主要功能外,其他主要有产业、物流市场、生活配套、休闲旅游、生态景观等功能。
步凤道口地区定位为“以汽车零部件商贸城及会展为重点,汽车产业转移扩散的吸纳基地、物流集散中心、休闲服务中心以及盐城市区东大门”,主要依据如下:
4.2.1强大的汽车工业后盾
盐城市区已形成了以东风悦达起亚为核心的汽车产业集群,汽车规模化生产随之而来的汽车零部件及相关配套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加大。依托东风悦达起亚公司和中大集团的起步动力,依托长三角日益庞大成熟的汽车消费市场,利用全球汽车产业转移的良好时机,吸引众多生产汽车零部件企业投资盐城。
4.2.2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会展经济
会展经济即以会展业为支点,通过办会、办展、办节等多种形式,传递信息、提供服务、创造商机、刺激需求,进而带动相关的产业如运输业、电力业、广告业、印刷业、餐饮业、旅游业、咨询业、服务业等发展的一种经济。会展经济能创造一个高效、快捷的传播渠道,城市形象的塑造离不开有效的传播。
4.2.3优越的交通区位条件
沿海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带来了巨大的车流和物流,同时信息流也不断加大,这些潜在的优势将对步凤道口地区经济发展起到引擎作用,对发展专业市场和物流业有重大影响。同时,新洋港的水路运输和来自盐城机场的航空运输也是重要的交通优势条件。
5用地规划布局
根据现状用地布局分析,该道口地区由沿海高速公路、南环路在空间上自然划分为三个象限,分别为西北象限、西南象限和东部象限,规划分别对这三个象限地区进行了科学的用地布局。
(1)西北象限――市场用地、会议展览用地、物流集散中心和工业用地,配套少量的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①打造江苏省规划最大、功能齐全、配套完美的综合性汽配商贸城,集仓储配送、物流交易、商务办公、产品展销、信息处理和为之配套的娱乐、餐饮设施;市场用地除汽车配件外,还配有部分纺织原料和纺织机械交易市场。
②临近道口规划设置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和汽车文化公园。会展中心侧重结合一年一届的“中国江苏汽车及零部件国际博览会”,创出盐城汽配品牌。同时以此为支点,举办各种形式的大型会议、展览活动,吸引大量的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以会展经济直接推动商贸、旅游业的发展,进而拉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展示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汽车文化公园充分借鉴美国迪斯尼乐园、好莱坞影城模式建立的汽车主题文化公园的设置,将汽车展示、销售、信息、娱乐、观光旅游集合在一起,使汽车文化公园具有鲜明的文化经营特色。
③位于市场用地和工业用地之间设置大型物流集散中心,布置物流集散中心的必要条件是有充足的货物来源(来自市场和企业大量的货物)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东侧的城市主干路经七路和南侧的快速路南环路),同时配建大型货运停车场和汽车维修设施。
④西部大片工业用地主要考虑汽车产业的配套工业,包括汽车电子、汽车仪表、汽车装潢、汽车轮胎等,打造盐城以东风悦达起亚为核心的汽车产业集群,加强盐城的汽车工业市场竞争力,使盐城进入中国汽车制造的第一方阵,进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市场。同时结合汽车工业发展部分相关工业,例如包装塑料和纸板、橡胶、五金制造等。
(2)西南象限――行政办公、宾馆、工业和物流的混合用地,包括少量市政公用配套设施用地。
①行政办公和星级宾馆位于临近道口的西南角,建筑主体为风格现代的高层建筑,是塑造道口环境景观和空间景观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②行政办公和宾馆西侧规划布置为楼宇工业用地,产业类型主要是针对汽车工业相关的高科技研发工业以及部分精品工业。工业建筑以多层为主,为了避免重复传统工业厂房单调的天际轮廓线,增强自道口沿南环路的建筑轮廓韵律感。
③西南象限的西部为传统工业用地,主要以汽车零部件配套加工为主,注重工业区的绿化景观建设和沿线建筑景观的打造。
(3)东部象限――主要控制为村庄建设用地和农业生产用地,作为盐城特有的生态农业示范区,发展观光农业经济。
6建设用地适建性及控制要点
本规划将道口周边用地管治类型分为四种:禁止开发区域、适度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和优化整合区域。
禁止开发区域:如道口主要植物造景区域、规划生产防护绿地、生态绿地和农业生产用地等,除少量农村居民点和市政公用设施外,其他开发建设行为将被禁止。
适度开发区域:对某些区域采取适度开发机制,开发建设的同时兼顾生态、景观要求,对建设活动适当限制,限制产业内容和强度,同时建立相应的准入机制。
重点开发区域:是对于有竞争力的地区,可以加大投入,加快发展,适当放宽土地利用政策,进一步引导经济活动的集聚。
优化整合区域:此区域经济活动已经非常密集,但仍然需要再开发、集聚和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对空间开发指导约束,限制盲目开发,保留必要的绿色空间。
表1步凤道口周边建设用地适建性及控制要点
控制
要点 1、公共设施用地容积率控制在0.8-3.0,建筑密度控制在40%以下,绿地率控制在30%以上,建筑高度控制在100米以下。工业用地和仓储物流用地容积率控制在0.6-1.0之间,建筑密度控制在35%以下,绿地率控制在20%以上,建筑高度控制在15米以下。
2、建筑布置为低层和高层结合,可结合现状水体营造亲水空间,形成良好的内部环境景观。
3、生产防护绿地容积率控制在0.05以下,绿地率控制在95%以上,建筑高度控制在6米以下。 1、公共设施用地容积率控制在0.8-3.0,建筑密度控制在40%以下,绿地率控制在30%以上,建筑高度控制在100米以下。工业用地和仓储物流用地容积率控制在0.6-1.0之间,建筑密度控制在35%以下,绿地率控制在20%以上,建筑高度控制在15米以下。楼宇工业容积率控制在1.0-1.5之间,建筑密度控制在30%以下,绿地率控制在40%以上,建筑高度控制在36米以下
2、建筑布置为低层和高层结合,可结合现状水体营造亲水空间,形成良好的内部环境景观。
3、生产防护绿地容积率控制在0.05以下,绿地率控制在95%以上,建筑高度控制在6米以下。 1、村庄建设用地容积率控制在0.8以下,建筑密度控制在40%以下,绿地率控制在50%以上,建筑高度控制在15米以下。
2、建筑布置宜为低层,可结合现状水体营造亲水空间,形成良好的内部环境景观。
3、生产防护绿地容积率控制在0.05以下,绿地率控制在95%以上,建筑高度控制在6米以下。
7发展道口经济的对策与措施
加强规划的执法水平,健全规划管理,以行政、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强调规划、建设的法律、标准和准则以及相应的法规的严肃性,严格执行规划,进行建设项目的管理明确规划、建设的审批和修改的办法、程序,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坚持由政府统一组织经营性开发用地有偿出让工作,将土地投放的数量、区位与适应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完善土地出让、转让的有关规定、办法和法规,采用按楼面价计算土地出让金的方法,利用经济手段调节土地开发强度;实施土地预征制度,保障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绿化建设等资金的落实。
改革管理体制,将村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将村委会改为居委会,将已转制的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改革集体经济管理模式,组建经济实体取代村委会管理集体资产;在改造中尽量维护农民的经济、乡土文化、邻里关系等方面的利益,维持社会的稳定。
发展路径规划范文4
一、变换手法骗取、套取新农合资金
( 一) 参合农民骗取、套取新农合资金
参合农民骗取、套取新农合资金的方式主要有:一是未参合的农民冒用参合农民的名义骗取新农合资金。实践中,一些未参保的农民或者是城镇居民借用他人的参合医疗证骗取新农合资金。早在2010 年河南洛阳市伊川县,就发现首例冒用他人名义套取新农合资金的案例。二是买药套取补偿。一些不法分子冒用他人名义大量购买可报销药品,转手倒卖以赚取差价也成为骗取新农合资金的典型方式之一。三是利用虚假报销材料骗取新农合资金。新农合报销除需要提供医疗证、身份证、户口薄等身份信息之外,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有效发票、住院证明、住院费用清单、自费药清单、转诊证明等资料,这些资料被认可之后,参合农民就可以在规定的报销比例之内得到补偿。一些农民就打起了作假的主意,据新华网报道,在北京一些大医院,门口出售医疗票据就像卖雪糕一样平常,花上三五百元就能买到上万元的发票,而且是成套的,其中包括完整的病历。
( 二) 医疗机构骗取、套取新农合资金
参合农民骗取、套取新农合资金除了监管制度存在一定缺陷外,医疗机构的漠视,甚至帮助参合农民作假也是造成新农合资金大量流失的重要原因。新农合是以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理赔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因此,门诊、意外伤害等不在保险范围之内。在实践中就出现医院和参合农民串通骗取、套取新农合资金,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小病挂床住院。由于门诊费用不在保险的范围之内,一些参合农民与医院串通,即使达不到住院标准的也住院治疗,参合农民只按常规住院交费治疗,医院则可获得较高的住院费,通过这种双赢的方式骗取、套取资金。二是提供虚假报销费用凭据。部分医疗机构为了拉拢患者,将不可报销的费用换成可报销费用,或者将未参合农民的费用记入参合农民费用; 三是过度医疗。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医疗机构利用其作为定点医院的有利条件,给参合患者使用高价抗生素,做不必要的检查等以提高医院收入。新农合资金监管制度存在缺陷,法律真空导致监管乏力是新农合资金被骗取、套取的主要原因。另外,多数地方立法都规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违法违纪行为法律责任,但是,对于如何追究违法主体的法律责任只是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并没有操作性强的程序性规定,从而使违法违纪的责任追究力度大打折扣。程序性规定的另一个缺陷就是对新农合侵权救济规定不足,也是参合农民利益屡屡受侵犯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规制违法侵占新农合资金的法治化路径
( 一) 建立新农合资金外部监管制度
新农合制度作为一项新型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其设计者政府在制度设立初期往往较多关注制度的设立、运行机制,而忽视其监管制度的完善。目前,各地政府都十分重视新农合工作的开展,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将新农合的参合率作为地方官员政绩考核标准。但是,当新农合制度的热度逐渐冷却下来时,政府的关注度、扶持力度减少,新农合成为一项普通的日常工作,此时健全的监管制度才是其长远发展的保障。
参合农民作为新农合的重要参与主体,既是新农合资金的筹集者又是使用者,理应享有对新农合资金的监督权。参合农民对新农合资金监督是新农合外部监督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发挥社会监督的重要力量。无论是定点医疗机构还是农民骗取、套取新农合资金,其根源在于信息不对称进而导致道德风险发生,参合农民监督制度的完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政府部门对新农合庞大的信息群的监管压力,能够有效遏制道德风险的发生。在制度设计上,可以以村委会为依托,建立专门针对新农合事物的村民小组,在新农合立法中赋予村民小组一定的管理权和监督权,从而使村民小组成为整合、参合农民诉求的有效机制,实现新农合事物自我管理。新农合村民小组对内对参合农民报销进行监督,对于违法违规报销行为及时反馈,对外可以监督定点医疗机构侵害新农合制度的行为。在新农合村民小组的建立上应当注重保持其自治性、独立性,使其成为政府、定点医疗机构和参合农民之间的纽带,发挥其组织协调作用,避免其成为政府的代言人。
各级政府根据《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普遍建立了新农合监督委员会,但是,各地的监督委员会在人员构成上存在较大差异,有的监督委员会甚至并没有参合农民代表参加,有些地方虽然吸纳了参合农民代表,但由于立法并没有明确参合农民产生的程序以及其在监督委员会的法定地位,造成了各地在参合农民的选择上透明度较低,很难真正代表参合农民利益。因此,各地政府要注重新农合监督委员会民主性建设,保证委员会中参合农民占据一定比例。同时,立法上要明确参合农民选举条件、程序、法定地位以及其行使监督权的法律保障,为参合农民代表有效行使监督权提供法律保障。
新农合事业作为我国的一项社会保障事业,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依据我国《宪法》第四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因此,完善新农合资金外部监管制度也应该提供各种渠道,积极接受社会各界对新农合的意见、建议。在实践中一些地方经验值得借鉴,例如: 山西省针对新农合中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行为建立了各种举报渠道,卫生行政部门设立举报电话、邮箱接受群众反映各种新农合问题,并规定了对群众举报具体处理程序、明确处理时间。在举报处理上,建立了首长问责制和投诉举报零查处制度。各地政府在新农合资金监管上要积极承担责任,畅通各种举报反映渠道,可以通过各种电子网络渠道接受群众意见,不仅要对群众反映的政府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处理,对群众反映的定点医疗机构、参合农民的违法违规行为也应及时调查,对调查结果以及处理结果在法定期限内反馈给举报人。
( 二) 建立完善科学的新农合法律体系
新农合资金的监管手段存在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但无论是行政手段还是经济手段都需要法律的严格监控,法律依据是新农合监管的基础,也是新农合走法治道路的关键。
发展路径规划范文5
关键词:保护项目;游憩规划;路径系统
一. 新西兰保护区概况
新西兰是世界上最早成立保护区的国家之一,以具有完善的保护区管理系统而著称[1]。1983年新西兰保护区数量达1660个,面积约450万hm2,占其陆地面积的17%;到1989年,数量达到2000个,面积增为陆地面积的20%[2]。到目前为止,新西兰的保护区面积发展到700万hm2,约占陆地面积的1/3和国土总面积的1/10。
新西兰保护区的发展是从国家公园的建立开始的,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保护区的类型扩展到四种类型――国家公园、海洋保护区、森林保护区和常规保护区(以保护某种动植物为目的而设立的)。
二.重点保护项目介绍
新西兰保护部是新西兰保护区唯一的政府管理部门,不论是保护项目还是游憩规划,保护部都承载着很重要的主导角色。新西兰保护区的保护体系包括三个层次――国际保护项目、国家保护项目和区域保护项目。
(一)国际层面――拉姆萨公约[3-4]
拉姆萨公约于1975 年12 月生效,是世界上第一个致力于保护单一生态系统的国际条约。公约对湿地保护的规定主要是:设立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合理利用湿地;缔约国的通知义务;建立自然保护区;国际协商与合作等。该公约建立了湿地保护基金和“合理利用”的保护与开发理念。这个理念对新西兰的保护区游憩规划有着深刻的影响。公约定义“合理利用”:以一种可相容的方式达到人类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自然品质的保持双重目标的方式。
(二)国家层面――阿拉瓦依湿地修复项目
阿拉瓦依湿地修复项目是由保护部在全国范围开展的保护行动,为期四年(2007-2011年),包括三个湿地(图2),旨在加强这三个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通过充分利用社区参与和促进科学研究来达到三大发展目标:
(1)生物多样性目标:维持湿地生境的范围;维持或提高水文状况和水质;保护完整的湿地生境,恢复退化的区域;保持和提升物种多样性,包括濒危物种。
(2)社区目标:保留并解说历史与文化遗迹;促进可持续的土地利用;为公众游览提供设施和机会,并提高他们的湿地价值意识;最大化社区在项目中的意识、欣赏和参与。
(3)学术目标:为湿地的管理进行科学研究;支持保护区管理最佳实践(Best Practice)的发展。
(三)区域层面――保护管理策略
保护管理策略(Conversation Management Strategy,CMS)属于区域性的保护项目,是一个十年的法定计划,CMS的主要目的是为特定区域的自然和历史资源、游憩、旅游和其他保护目的的综合管理建立详细的目标。保护部为新西兰的14个区制定了保护管理策略,以奥塔戈区域(位于新西兰南岛)为例。在这个区域的管理策略计划中,主要包含生态系统管理、历史资源保护、游憩与旅游、资源和土地利用、景观单位战略评估等五个部分。其中游憩与旅游部分,主要规定了游憩与旅游的发展建议、特许经营权、海洋哺乳动物观赏、露营和野餐、自行车使用、机动车使用、空中交通、游憩打猎、圈养的动物、标识、游客安全等内容。
(四)小结
新西兰保护区的保护理念深受拉姆萨公约影响,三个层次的保护项目确保每个保护区在同一的理念下得到合理的利用。了解新西兰保护区的游憩规划对进一步认识新西兰的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案例分析――怀图纳湿地游憩发展规划
(一)研究区域概况
怀图纳湿地位于新西兰南岛因佛卡吉尔市的南端,是新西兰面积最大的、环境状况最原始的湿地,总面积1.3万公顷,包括临海苔藓保护区域、蒂瓦伊沙嘴保护区域、平原保护区域、怀图纳湿地科学保护区、怀图纳风景保护区、沃格霍恩-怀图纳保护区域、托伊托斯湿地保护区域、托伊托斯风景保护区和托伊托斯湾。
(二)规划管理的背景――对游憩使用的界定
1)拉姆萨公约――合理利用。1976年怀图纳湿地科学保护区加入了拉姆萨公约湿地名录,是新西兰五个拉姆萨公约湿地之一(图4),拥有重要的国际保护地位[5]。当地管理机构有责任将“合理利用”的理念融入到该地区的规划开发中,保持怀图纳湿地的国际重要性和湿地价值。
2)阿拉瓦依湿地修复项目――社区目标。公众与社区参与作为AK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怀图纳湿地游憩发展规划的重要部分。
3)区域保护管理策略――游憩与旅游发展建议。CMS中提到发展路径的重要性、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措施,为怀图纳湿地的游憩发展规划提供了方向。
(三)公众参与
在规划过程中政府采取了民众意见采集的方式,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得到意见回馈,结果总结为两点:一是考虑其他形式的路径、可用地点;增加地图和引导标示;增加公众意识;二是考虑将蒂瓦伊公路、阿瓦鲁阿湾北端、蒂瓦伊半岛和托伊托斯湾作为重点游憩发展区域,(见图5)。
(四)游憩发展规划
怀图纳湿地的游憩发展规划的成果是制定了三条路径的游憩开发,分别是三条路径沃格霍恩路径、蒂瓦伊半岛路径、阿瓦鲁阿湾路径(图6)。三条路径配备的设施包括交通指示牌、停车场、厕所和相关的解说。
1)沃格霍恩路径
这条路径位于怀图纳泻湖的北端,与泻湖内部的路径相连,穿过怀图纳泻湖保护区域,全长6km。这条规划路径能够提供泻湖和其他泥炭地景观,是南部景观道的延伸路径,属于徒步路径,严格禁止机动车辆的进入,目标人群是一日游游客。
2)蒂瓦伊半岛路径
这条路径开始于蒂瓦伊公路,沿着蒂瓦伊半岛北缘到达阿瓦鲁阿平原结束,全长15km。这条路径为山地自行车路径和长途徒步路径,目标人群是乡村探险者(Backcountry Adventurer)。
3)阿瓦鲁阿湾路径
这条路径开始于阿瓦鲁阿湾公路东部,通过海岸线和泥炭地又回到阿瓦鲁阿湾公路,全长约15km,属于徒步路径。阿瓦鲁阿湾公路东部与蒂瓦伊半岛路径相连的部分允许山地自行车的进入,但是海岸线和泥炭地部分不允许,目标人群是一日游游客。
怀图纳湿地的游憩发展规划基于路径的开发,作为发展还不成熟的一个路径系统,首先确定了路径的选址、长度、性质和目标人群,并配以数量较少的基础设施。
四.新西兰路径系统及游憩规划
新西兰拥有十分完善的自然区域路径系统,这不仅体现在路径层次的丰富性,还体现在政府管理层面的完善性。保护部的路径管理成效是显著的,完善的电子信息系统包括自然资源、路径物理特性、游憩设施和活动的一系列信息。
(一)全国路径系统
新西兰的路径大多数都存在于国家公园内(图7),新西兰自然区域的户外游憩活动的开展都依附于国家公园的建设、游憩活动设施和路径的开发。每条路径所在环境的特色、路径的强度、设施的分布和类型等信息都能够通过网络免费获取,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游客的体验,而且能保证游客在户外进行活动的安全性。
(二)路径类型
新西兰的路径系统有两类――超级路径(Great Walks)和普通路径(Common Tracks)。超级路径是由保护部提出并在全国范围内规划建设的,共包含9条路径。整个系统包含不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配备了成熟的游憩服务与基础设施,特别是对游憩活动、路径概况、区域资源等信息的系统化管理与可利用性。(见表1)
新西兰的路径依据难易程度分为8类,每类都依据路径的物理状况和对到访者的身体要求不同而在强度上有所差别,包括耗费的时间、需要准备的设施或工具等。每种路径类型都有相对应的图标,方便游客在地图中识别。
(三)游憩活动及设施
1.游憩活动类型
在新西兰路径游憩规划中有一套标识系统(Track Code),除了上述路径类型的标志,还包括游憩活动的标志。
游憩活动类型主要包括登山、徒步、骑车、划船、垂钓、观海豚/鲸鱼、滑雪、露营、游泳、泡温泉、捕猎、观鸟、潜水、遛狗、四轮驱车、骑马、划独木舟、滑翔伞、观赏飞行。
2.设施类型
1)营地类型
营地依据设施的数量和交通可达性分为五种类型,见表3。
2)木屋类型
主要分为五类:超级路径木屋、服务/维持性木屋、俱乐部提供的木屋、标准木屋和临时木屋,见表4。
五.总结及对我国的启示
新西兰的保护区管理模式直接影响了保护区的游憩规划与发展,其开发理念是以资源保护与游客体验为出发点,旨在提供给大众享受自然、了解自然的机会,对游客进行环境教育。
(一)管理机构
整个国家的保护区得到保护部的统一管理,建设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包括人力资源、财政资源和信息资源。这不仅有利于提高管理的有效性,而且能够便利公众的使用,让信息系统化、便利化、透明化,最终能够保证公众得到高质量的体验。我国保护区管理模式与新西兰有很大的不同,原因除了土地所有制类型不同之外,还有管理多头化现象较为严重。
(二)游憩规划与管理
新西兰的路径覆盖了全国,无论是活动、设施,还是其他服务,都有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这也归功与保护部的管理努力。值得注意的是,新西兰的户外游憩活动种类丰富,为游客提供了多种的游憩体验,其中很多关于环境教育的信息、设施及材料准备的信息、路径信息、设施信息等都能够通过保护部网站获得,这一强大的电子信息库也能够增加游客的体验及对到访地的了解。我国在对生态旅游认证方面正在做出一系列的努力,希望通过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让生态旅游发展良好。不仅是生态旅游,其他户外游憩活动(观光旅游、特色旅游)都可以参照新西兰的做法,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和电子信息库。
(三)公众参与
在新西兰的游憩规划、保护项目中,公众参与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而且被明确规定在1987年的《保护法》中。公众主动参与管理和规划的意识较强。新西兰公众参与的方式包括直接参与――如土地管理、修复退化区域,以及间接参与――如监督管理者或游客行为。除此之外,政府向公众公布信息也是十分重要的,具体形式包括时事通讯、(电视节目中插入的)字幕新闻、会议、节事活动、展览和媒体文章等。
发展路径规划范文6
关键词:运输货损;车辆路径;规划
本文首先对车辆路径规划问题和算法应用,以及运输货损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充分调研。在此基础上,对鲜花配送车辆路径规划问题所关注的目标进行分析,除常规的车辆使用数量和车辆行驶里程外,加入了鲜花行业特有的运输货损目标,应用遗传算法与节约算法相结合的两阶段启发式算法,结合企业物流配送现状及远期发展规划,得出一种鲜花配送车辆路径规划的可行方法。
1.车辆路径规划理论与研究现状
作为物流配送中的一个热门问题,车辆路径规划问题最早由Ramser和Dantzing提出,其可以描述为:在一定数量的配送中心和客户构成的节点网络中,通过安排合适的行车路线,使配送车辆从配送中心取货并根据预先设定的路线至每个客户点卸货,完成各客户点所需求的货物配送量。
1.1车辆路径规划理论
1901年,美国的John F.Crowell在政府报告中最早提及物流的概念,用于分析影响农产品流通的不同因素和相关费用。随着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不断深入,为统一对物流的认识,需要对其进行准确的规范化定义。中国的物流术语标准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流通加工、包装、装卸搬运、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1.2车辆路径规划问题研究现状
VRP是一类具有极强应用性的优化调度问题,它在物流配送、交通运输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范例大量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由于VRP在应用上的广泛性和经济上的重要价值,自1959年由Danzig和Ramser提出以来,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50多年来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从解法上来看,对VRP的求解算法主要可分为精确算法和启发式算法,而最近10年来,对于VRP的求解算法研究,主要集中在现代启发式算法。
2.车辆路径规划问题算法分类与概述
自从VRP问题被提出以后,由于其同时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VRP问题迅速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重视,力求能够发现求解各类VRP问题的高效算法。按照VRP问题发展与研究过程来看,算法大致可分为三类,即精确算法、经典启发式算法和现代启发式算法。
通过对大量文献的分析研究,归纳得出三类算法的优势与劣势对比如下:
精确算法,能够求出问题的精确解,当问题规模较大时,往往会导致计算量过大、存储信息太多等问题,降低了计算效率,主要适用于较小规模的简单路径规划问题求解。
经典启发式算法,不断对解的结果进行优化,能够保证每次迭代后求得的解都是当前最优解;计算速度快、复杂度低,容易陷入局部搜索,可能无法跳出局部范围找到全局最优解,与其他算法结合,广泛应用于复杂大规模路径规划问题。
现代启发式算法,具有能够跳出当前搜索领域而进行全局搜索的能力;结构开放性,与问题无关性,应用理论要求较高,针对不同问题的研究还不完善,广泛应用于复杂大规模路径规划问题。
3.考虑运输货损的鲜花配送车辆路径规划问题概述
中国鲜花行业伴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消费升级的浪潮,近几年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线下连锁店数量逐渐增加,物流配送压力与成本也不断上升,配送车辆路径规划便成为亟待考虑并解决的问题。对于中心仓库-连锁店运营模式,采用巡回配送方式更优于点对点的直送方式。通过对运输货损研究的分析,一般整个配送过程中的货损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在配送运输过程当中的损耗,由生鲜品时间累积产生损耗和路况引起的颠簸、碰撞损耗组成;二是在客户点装卸货物时,由温度变化与时间累积产生的损耗和装卸操作(例如野蛮操作)引起的货损损耗组成。
3.1参数定义及约束条件
设有n个客户节点,每个客户节点的需求量为(i=1,2,…,n);有m辆配送车辆(型号种类完全一致),每辆车的最大载重量为Q。客户i到客户j的距离为, 0表示配送中心,则配送中心到客户点的距离为 (i=1,2,…,n)。由于一条线路上所有客户点由一辆车进行配送,所以要求考虑货损量的前提下,每条线路客户点需求量之和不超过每辆车的最大载重量。
4.小结
通过对考虑运输货损的鲜花配送车辆路径规划问题进行概述,介绍了中心仓库-连锁店运营模式下,车辆路径规划问题的多目标函数。本文求解的VRP问题属于大规模VRP问题,参数定义和约束条件与一般VRP问题类似,同时根据问题实际情况增加了货损相关的各类参数、例如多种货物损耗比例等。具体建模阶段,遵循“化繁为简”思想以及多目标函数求解思路,将目标函数通过各自独立的成本转换因子转化为成本相关的目标函数,最终通过叠加得到了以总成本为目标的车辆路径规划单目标函数,从而确定最经济鲜花配送路径。
参考文献:
[1]丁秋雷,胡祥培,李永先.求解有时间窗的车辆路径问题的混合蚁群算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10:98.104.
[2]刘勇,崔炳谋,王小东.物流配送路径优化问题的模型及改进混合算法[J].物流科技.2008(4):88-90.
[3]李大卫,王莉,王梦光.遗传算法在有时间窗车辆路径问题上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9,8:65.69.
[4]张丽萍,柴跃廷,曹瑞.有时间窗车辆路径问题的改进遗传算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2,8(6):45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