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范文1
为响应学校号召,提高我校同学的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增加同学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了解,为此在校各班举行一次主题班会。
二、活动目的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培养我校同学对心理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广大同学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对心理咨询的科学认识。引导我校同学关注心灵世界,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与挑战,促进我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构建,携手共创和谐的校园环境。
三、活动主题:让快乐由心出发,让健康从心开始
四、活动时间:2019年5月25日
五、活动对象:13级、14级的大专班级
六、活动地点:各个班级教室
七、承办单位:xxx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八、活动内容
(一)前期准备工作
1、下载一段心理访谈视屏;
2、收集话题讨论要讨论的问题;
3、调差问卷的制作及打印;
4、收集1至2个趣味小游戏;
5、下载几首励志音乐;
6、邀请xxx老师、xxx老师,xxx老师;
7、各班选出要朗诵和演唱的同学(自愿或私底下指定);
8、班会时间的通知;
9、本次班会主持人由各班班主任担任;
10、借相机并通知校广播站在期间负责拍照;
11、班会新闻稿的拟定。
(二)活动流程
1、主持人宣布班会开始,介绍到场嘉宾,并介绍主题班会的大致流程;
2、由主持人向同学们介绍一下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的由来(见附件);
3、观看一段心理健康访谈视频;
4、请一位或多位同学朗诵一首关于珍爱生命或是青春励志方面的文章(朗诵的同学自己准备稿子);
5、请一位或多位同学演唱一首关于青春励志或是珍爱生命方面的歌曲(歌曲由演唱的同学自己准备);
6、把全班同学随机分为四个小组(按座位划分为四块,即四个组),开展话题讨论(见附件);
7、请各组代表上台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期间班长等发放调查问卷);
8、填写调查问卷(xxx-90大学生心理健康测量表)并上交(8分钟,在此期间播放励志音乐);
9、趣味小游戏,游戏规则见附件;
10、班长上台讲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稿子由各班班长自行准备);
11、随机选3名同学上台自己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12、班主任对此次班会进行总结;
13、并宣布本次班会结束。
(三)后期工作
1、各班打扫教室卫生;
2、新闻稿撰写及上交;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主题班会 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C-0071-02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主要是运用心理学相关理论,利用班级的团体特征,采用团体辅导、咨询和治疗的技术,从而认识和解决大学生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的心理问题和困扰。由于其具备新颖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仅扩展了大学生主题班会形式和内容的空间,而且为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深入大学生群体提供了新的平台。目前学者们对大学生主题班会的研究主要涉及大学生主题班会的内涵与意义、指导思想、设计原则、形式、实施过程的研究和创新的研究,还没有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模式和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本文旨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模式创新进行实证研究。
一、研究过程和结果
(一)研究过程
以广西某高校2009、2008、2007、2006级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每个年级挑选3个专业(文科、理科和工科),每年级3个班级,共计12个班级,总人数724人,男性326人(45%);女性398人(55%)。本研究设计了《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调查问卷》,让研究对象就自身在学习与生活环境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描述。
(二)研究结果
1.统计结果表明,涉及大学生具体的心理问题共有47种,经过筛选、整理和归类分为生活适应问题、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与性心理问题、性格与情绪问题、神经症等6类。就总样本724人而言,生活适应问题405人(56%)、学习问题340人(47%)、人际关系问题304人(42%)、恋爱与性心理问题282人(39%)、性格与情绪问题181人(25%)、神经症123人(17%),可见,生活适应、学习和人际关系问题是大学生比较关心和突出的问题。
2.各常见心理问题在不同年级的分布表明,无论哪个年级,生活适应问题都是主要的问题,同时大学生比较关注学习问题。人际关系、恋爱与性心理也是大学生比较关注的内容,大学生希望了解和掌握相关方法和技巧,以及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性格与情绪的关注程度相对较低,可能与大学生自信心和个性有关。对神经症关注较少,并不是说大学生没有相关症状,而是相关专业知识较少,不知道如何去区分。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3.从年级趋势来看,生活适应问题在大一需求最高,大二、大三降低,并渐趋平缓,大四需求又逐步上升;学习问题方面,大一需求最高,大二、大三逐渐降低,大四需求升高;人际关系、恋爱与性心理、性格与情绪和神经症问题,大一到大四逐渐需求升高。可见,针对每种心理问题年级需求趋势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应在大一和大四多涉及一些生活适应和学习方面的内容,人际关系、恋爱与性心理、性格与情绪和神经症等方面的内容应随着年级逐渐增加。
4.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形式是活动开展的主要载体,本研究以张锐在《主题班会形式综述》中提出的主题班会十二种形式为基础,同时按照团体心理辅导的要求进行了整理和修正,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四种基本活动形式:模拟表演、咨询答疑、专题辩论、社会实践。本研究在主题活动设计、策划和实施中均采取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方式。即以各班级的心理委员为基础,通过志愿参与原则组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工作团队。一年内,各年级团队按照上述四种基本活动形式进行主题活动设计,开展活动共计122次(其中大一52次;大二37次;大三22次;大四11次)。经分析发现,不同年级倾向采取的主题活动形式不太一样。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喜欢以模拟表演的方式开展主题活动,高年级偏好需要深层次思考的形式,如专题讨论;大二和大三对咨询答疑的形式比较偏好,可见随着学习和生活逐渐深入,大学生比较关注个别问题的解决;从大一到大四,学生逐渐关注社会实践类的活动形式,显然与即将走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有关。
5.本研究对组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工作团队采取了正规社团的管理模式,无论哪个年级的工作团队,都有具体的工作章程、职责和范围。在具体实践中,笔者发现其活动形式有如下特点:大一学生的工作团队是以年级为单位,即整个大一年级只有一个工作团队,人员来自各个班级,大家集体工作,统一部署相关活动;大二学生以年级为主,但是有分散的班级独立活动;大三学生根据具体活动主题的不同,在活动既有集中,但更多的是分散;大四学生的工作团队以班级为单位,只在班级内部开展。大一学生的主题班会基本上在校内举办,大二开始逐步走出校园。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模式创新探究
(一)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模式
就目前的研究而言,还没有出现针对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模式研究。基于实践的结果,本研究尝试提出以学生工作团队为主体,以指导教师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实施模式。该模式共分三个模块,即主题选定、活动设计和活动开展,详见图1。
主题选定主要是通过科学的方法,甄选出针对学生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急需解决的共性和个性心理问题。主题确立之后,应着手设计方案。活动设计是将选定的主题在相关的心理学理论和辅导技术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兴趣设计出符合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专业和取向的活动方案,并具有独特性、新颖性和创造性,同时逐步建立专业的活动主题数据库。活动开展主要是将活动方案在个别班级进行示范。结束后,对活动效果做出评价。传统的班会点评往往由辅导员(班主任)唱独角戏,对班会的意义、过程及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按照心理学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要求,应鼓励学生对活动进行总结与点评,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优缺点,并通过相互交流取得成长经验。最后将修改和完善的活动方案推广到其他班级。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特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所谓学生为主体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主题班会以学生自愿组成工作团队,参与主题班会的策划、实施和推广等全过程,也就是全程的主体性。全程的主体性保证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和动力,使活动无论从需要、过程还是效果都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二是心理帮扶内容和活动形式要考虑到不同年级的需要,即遵循年级的主体性。
2.存在的问题。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开展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和学习,指导教师的整体水平较低,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心理学理论和技能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同时各高校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业教师人数不足的现实问题。二是活动时间冲突问题。目前大学生的主题班会多使用周末晚点名的时段,势必会与其他内容的主题班会发生冲突。三是学生工作团队的指导和延续性问题。在大学生工作团队中的同学积极性很高,但是存在相关知识和技能薄弱的问题。加强指导和帮助,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方法是保证活动延续性的关键。四是活动形式和内容的推广问题。这包括在不同班级、年级使用的问题,还包括将内容和形式渗透到其他内容的主题班会问题。五是活动效果评价的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活动中,评价相关工作和活动效果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制定和完善一系列评价体系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六是经费问题。主题班会活动因设计和用途的需要,在活动设计中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经费是影响活动有序和正常开展的重要因素。
3.相关工作的展望。教育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越来越高,2011年9月16日专门下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文件,将心理健康教育正式纳入大学教育的必修课程之列。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班会必然是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的有效举措,是深化文件要求的科学尝试。
虽然关于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研究还比较少,但是其所具备的新颖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仅扩展了大学生主题班会形式和内容的空间,而且为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深入大学生群体提供了新的平台,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解决效果评价问题、主题活动的延续性和衔接性问题,还应考虑活动内容和形式整体的需要性、适应性和内在动力性问题。同时,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团队无论活动设计、实施还是推广应逐步从校内走向校外。主题班会实际上就是团体辅导形式深入到大学生群体中,只不过是形式和过程更加简明,但是其影响程度更加广泛,同时其研究成果和经验又可有效服务其他主题的班会,并为其他主题的班会提供借鉴。其必然向模式化、常态化、结构化、年级化、时代化等纵向和横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明.大学生主题班会的现状调查与优化策略[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12)
[2]张明,秦伟伟.近十年大学生主题班会研究述评[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9)
[3]崔璨,张玉敏.关于大学生主题班会内容和形式的思考与探索[J].成功教育,2010(4)
[4]焦贺言,易金.论主题班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5)
[5]姜莉莉.浅谈如何开展大学生主题班会[J].吉林教育,2009(9)
[6]毕爱红等.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范文3
幼儿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也是心理健康的教育。幼儿年龄小,无法用准确丰富的语言与动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幼儿心理情感的教育,积极引导孩子们表达自身的情感。绘本是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中经常借助的教学素材,尤其是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以体验为主的绘本教学入手,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幼儿心理 小班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绘本教学 体验
绘本是当今社会比较流行的一种儿童文学形式,近年来,大量用于幼儿的教学活动。实践证明,绘本教学不仅可以使孩子们更快更好的学到知识,还可以对孩子的情感、心理健康进行培养,有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根据幼儿的年龄、性格等特点选择合适的绘本,带领孩子学习,以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增进他们的情感体验。
一、小班幼儿的特点与心理健康的培养目标
受幼儿的言语表达水平不高以及他们特有的思维习惯的影响,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大多来自于具体的行动与所看到的具体形象。根据孩子的思维特点,教师应借助于图片、声音等对孩子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满足孩子们的视听要求,引导他们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来感受整个世界。
我国的幼儿教育专家根据各项研究资料以及幼儿身心发育特点,提出了幼儿心理健康的培养目标,包括情绪情感的培养目标、个性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以及与意志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相关的培养目标。其中,小班幼儿心理健康指标指的是,孩子不任性、不哭闹,可以与同伴协作完成各项活动;有一定的分享意识,与同伴分享玩具等;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二、小班幼儿的心理健康与绘本体验教学的方法
绘本教学以丰富的绘本资料为基础,由教师带领组织阅读等活动,促进孩子们心理的健康发展。小班多注重于爱的体验以及学校等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班级孩子们的阅读心理、发展需要以及接受能力,选择内容合理、长短适中、主题合适的绘本教材。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带领学生进行绘本体验教学,加强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培养。
第一,创设适于阅读的氛围。在实际学杜仲,可以通过增加舒适的地毯、合适的教学工具等措施,构建一个适合阅读的环境,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第二,选择合适的绘本材料。教师必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绘本材料,同时,针对同一个绘本材料,要根据幼儿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绘本《我爸爸》,由于小班孩子们的抽象思维未完全发育,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相应的环节或者借助于视频等工具让幼儿理解绘本中的具体内容。
第三,以幼儿为主体的体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提出问题,让幼儿主动思考、探索、交流,从而找到正确答案,而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们。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对绘本的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幼儿对绘本内容的理解。比如在绘本教学《我好害怕》中,让幼儿扮演小熊,表演出小熊害怕的过程。
第四,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孩子的情感体验。随着教师对孩子了解的深入,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将孩子们的具体生活与绘本阅读相结合。比如,绘本《妈妈抱抱我》的教学中,让孩子们通过画画、言语等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在绘本《小老鼠学画画》的教学中,让孩子们讲一讲自己学画画的过程。
第五,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学生,比如性格过于内向、不自信等。针对这样问题,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个别的心理辅导,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孩子薄弱环节的培养,与家长配合,改变孩子身上的坏习惯。比如,在绘本《小猪变形记》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孩子喜欢自己,克服不自信的弱点。
三、绘本体验教学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绘本体验教学对幼儿发展的积极作用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绘本体验教学促进了幼儿对情感的表达能力的发展,使得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心情愉悦,乐观向上,也培养了幼儿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体验教学中,不免要让幼儿表达绘本阅读中的感想。而且,通过长时间的阅读,幼儿的心理状态会受到故事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培养了幼儿的意志力。绘本体验教学通过幼儿写作的方式可以增加孩子完成任务的责任心,增加他们对自己行动与情绪的控制能力。在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尝试解决,而不是依赖家长与老师,有利于他们独立能力的培养。
再次,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绘本体验教学,幼儿从绘本故事中的孩子、小动物身上学到了很多优秀的品质。而且,通过平时教学过程中,幼儿之间进行绘本故事的分享,玩具的分享等,增加了学生融入集体生活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最后,教师在绘本体验的教学中,更容易发现存在有某些问题的个别幼儿。针对幼儿身上存在的问题,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通过学校和家长的配合,使得幼儿存在的心理问题等得到解决。
【结 语】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得到足够的重视。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学校应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绘本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不仅能够满足幼儿的知识需求,也可以对幼儿的情感、心理体验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地安排幼儿的绘本阅读,带领幼儿一起学习,增进孩子的情感体验,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淑婧. 以体验为主的绘本教学在小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导刊,2014(6)
【2】姜艺. 基于图画书特质的幼儿园图画书阅读教学策略. 学前教育研究,2011(5)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范文4
一、当前学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研究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以网络为载体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综合当前学校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门网站
通过文本、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技术与网络的有机结合,将复杂、深奥的心理学知识以动态、鲜活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制作成心理健康教育专门网页、网站,从而达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目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在网站上选择不同的内容进行学习或讨论。
2 开展网络心理健康调查
通过开设专题讨论区、电子投票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查,了解其基本心理特征。这样一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学生心理资料,另一方面又能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普遍心理问题,为以后开展心理教育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3 建立网络心理测验系统
将标准化的心理测试或心理量表(问卷)以动态网页的形式呈现,或者在心理健康教育网页中嵌入形式新颖、专门的心理测量统计软件,建立网络心理测验系统。学生在网上可进行自我测评,并根据一定的标准及时得出结果。一方面,网络心理测验系统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学生网络心理档案,把握学生心理的变化轨迹;另一方面,利用测评中获取的数据可以快速地进行分析和统计,提高心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 开发心理健康教育软件
利用网络信息,针对学生中最普遍的心理问题,大力开发集科学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软件。目前,很多学者已开发一系列心理素质教育软件,如注意力训练软件、记忆力训练软件及学习兴趣、意志、习惯训练软件等,这些软件在改善学生学习状况、亲子关系、考试焦虑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5 开展网络心理咨询
网络心理咨询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在线聊天室和视频等网络通讯工具,给学生提供具有心理咨询与治疗性质的各种心理服务。目前通过网络开展心理咨询的方式主要有四种。
(1)电子邮件咨询。学生将自己遇到的心理问题、心理困惑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与心理老师进行联系。对于那些较为拘谨、内向、不善表达或不愿意暴露身份的学生,或者对性取向、性伦理、爱情婚姻等一些敏感性问题来说,电子邮件咨询方式具有突出的优点。
(2)网络论坛、留言板。学生将自己的心理困惑在论坛、留言板上,心理辅导人员以跟帖的形式从心理学角度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且还可以使更多具有相同问题的学生受益。网络论坛、留言板是一种广泛的师生、生生互动交流方式,这种咨询方式学生参与面广、内容丰富,交流方便、快捷,但其保密性不如电子邮件咨询。
(3)网上聊天咨询。学生利用网络通讯技术提供的方便、快捷的在线聊天环境,通过聊天室或聊天软件(心理热线QQ、ICQ、MSN等),与网络心理辅导人员进行虚拟的面对面交流。心理辅导者可以及时解答学生的心理困惑。目前网上聊天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文字形式的聊天与语音聊天。文字聊天的方式类似于传统心理咨询中的书信咨询,语音聊天类似于电话咨询,后者对一些心理危机的干预有良好的效果,但前者的保密性更好。
(4)网络会议咨询。网络会议又可称作网络电话会议,主要是运用自动摄像技术及设备对学生的语音、语调、面部表情及体态上的变化进行观察,从而收集到非常生动真实的原始信息。但由于需要较高的技术设备和昂贵的费用,一般人较少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咨询。
二、当前学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综观已有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教育工作者对开展网络心理教育的途径进行了不断摸索,但是在具体途径的实施上,还存在以下问题。
1 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内容过于形式化,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已有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内容大多数过于陈旧,形式过于单一;网站与访问者、访问者与访问者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网上心理信息资源多为拼凑,杂乱无章,不成系统:心理知识多是理论性介绍,难以吸引学生关注、浏览和参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站过多停留在形式化、表面化,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限制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
2 一些网络心理测验缺乏必要的信度和效度
综观一些网站上所谓的心理测验,完全是游戏性质的,甚至一些心理测验是从某些课外读物上复制过来、未经任何科学标准化的处理,结果解释很不规范,缺乏必要的信度和效度。这种心理测验很容易误导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
3 在线聊天咨询的实效性有时难以保证
借助聊天室或聊天工具进行网络心理咨询,由于受时间、空间和网络聊天环境的限制,咨询者和来访者在沟通和交流的效果上很难达到理想状态(如聊天咨询多数通过文字交流完成,受打字速度和文字表达的限制,很难探询求助学生的深层次问题),这使得来访者和咨询者的关系极为不稳定。同时有些来访者把上网咨询当作一种消遣、娱乐的方式,他们随时可能终止咨询关系,也会直接影响咨询的效果,从而使咨询的实效性受到限制。
4 网络心理咨询处理不当,容易引发其他心理问题
在网络心理咨询中,主要通过“人机”模式进行互动交流,容易使学生对聊天或者计算机产生移情,导致学生不敢面对现实生活;其次,在网上很难确定从业人员的资格及其服务的质量。一些“咨询”人员非科学性地咨询,往往会延误学生心理治疗的最佳时机;甚至有些人会违背“保密性”原则,泄漏学生的秘密,从而对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三、学校未来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展望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探索学校未来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对于拓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丰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网络资源的自身优势和实践
经验,笔者对学校未来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做以下展望。
1 以网络为载体,开设网络心理课堂
心理健康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传统的心理健康课的确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活动体验的平台,但课堂时间的限制不能使所有学生充分参与,信息的交流仅限于一个班级或一个组,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为了避免这些弊端,发挥网络独特的优势,来开设网络心理课堂,给学生一个最安全的心理空间,让每个学生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2 利用网络资源,召开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利用网络资源,改变传统主题班会老套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尝试召开网络心理主题班会。以论坛为载体,在网上开辟“心理主题班会讨论区”,主持人及时将班会的题目、活动的过程公布在论坛上,通过学生们的参与、交流,共同探讨问题,学习心理知识。网络主题班会将学生由被教育者转变成参与者,激发了学生参与班会的热情。另外,网络班会涵盖的内容信息量大,可以邀请学生家长和任课教师参与在线大讨论,有利于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的改善。
3 构建网络心理互助平台
“助人自助”是心理咨询的目标。以网络为载体,搭建网络心理互助平台,引导具有同类问题行为者一起交流和体验,实现每个人“在助人中自助,在互助中成长”的目标。如黄玉莉(2006)利用网络论坛,设立不同主题的公共讨论区,将教师与学生、家长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某一个学生求助的心理问题,教师、同伴、家长共同探讨解决方法,既可以使学生求助者获得支持和帮助,同时也使得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获得问题的解决方式。
4 探索新型网络心理咨询模式――QQ群的应用
充分利用QQ群的聊天功能,探索新型网络心理咨询模式。首先,可通过主题QQ群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常识宣传。其次,学校心理教师可建立校与校之间的QQ联盟,便于心理教师同行之间的经验交流。最后,还可以尝试利用QQ多人聊天功能来完成职业指导等个别内容的团体咨询。这种QQ群网络咨询模式可解决某些学校不具备团体咨询场地,团体咨询成员在校时间不同步问题等。
5 建立班级博客,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家校合作。由于受时空、资源等因素影响,家长和学校教师及时沟通方面还存在诸多困难。通过在每个班级开设网络博客,一方面让家长随时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班级活动、学生学习生活情况等,搭建家长和学校老师之间交流的互动平台;另一方面还可为家长提供心理健康知识指导(如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亲子沟通技巧等),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范文5
那么,如何开展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结合我个人的工作实践,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上好心理健康课
现在,不少中学都把心理健康课排进了学校的课程表,但如何上好心理健康课,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这门课,并且使这门课程起到应有的作用,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
1.要广泛收集材料,确定心理课题
心理健康课不同于别的课,没有统一的教材,也没有现成的教学资料,从搜集材料到确定课题,都需要我们自己去做。而要搜集第一手材料,教师就必须深入学生,了解他们有什么心理需求。
2.要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心理课堂可引领学生踏上心灵之路,发展心理素质。因此,要认真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形式也要新颖活泼,要多一些师生间的互动,使学生自始至终都保持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
二、开好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台,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心理健康主题班会通过“班会”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全班学生共同参与、共同体验,从而达到净化学生心灵、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的。
为了让学生学会宽以待人,与别人和谐相处,我设计了一节“学会宽容,留住快乐”的主题班会,课后,我还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宽容感言”,贴在教室的宣传栏里。这节班会课对学生的触动很大,此后,学生之间变得宽容友好,即使出现一点小矛盾也能很快化解。
三、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活动
心理健康活动除了全校性的大型活动之外,更多的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一些小型的、灵活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从网上下载一些学生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视频,组织学生观看。这些活动组织起来比较容易,但由于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比较高,往往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做好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
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是针对学生个体心理进行疏导和引领的重要一环,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做好这方面工作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善于倾听,让学生宣泄情感
在心理咨询中,对主动来咨询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在倾听中给予适当的同情、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引导;在倾听中,要让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合理的宣泄,让学生感到自己被尊重、被关心、被认可。
2.要充满热情,热爱学生
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来访学生由于受心理问题的长期困扰,往往会产生一种被忽视、被歧视的心理,从而对他人有一种防御心理,甚至有一种对抗和抵触情绪。要消除学生的这种不良情绪,教师就要有足够的热情和爱心。
3.要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范文6
目前,大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是围绕有心理问题的那部分学生展开,以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以“不出事”为最高目标,主要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个体或团体心理辅导,知识讲座的内容也大多是关于如何甄别和应对各类心理问题。这就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范围狭窄,其教育目标表现为使学生不出现心理问题而已。显然这种调适性心理健康教育不符合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也不符合教育发展的趋势。积极心理学倡导的教育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还要通过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发展出其人格的坚韧性,形成完善的人格,使其成为能够寻找生活的意义、创造幸福、拥有幸福的人,使人的生理与心理、人格与社会性和谐发展,而不仅仅是没有心理问题而已。当然,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我们牢固树立“发展性”的理念,具有预防的思想,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入到各个层面、各类对象,要从点滴做起,并且尽可能要做到深入细致。具体来说,培养学生积极人格品质重点要放在培养学生乐观的心态、希望的品质、学会积极的归因方式、提升人格的坚韧性、增强自我效能感等方面。学生积极人格品质培养的方法可以尝试以体验式活动引导为主要途径。积极心理学观点认为,个体主动投入到体验活动中时,将真正调动其内在动机,并诱发全身心的投入,持续下去便可能形成相应的新的人格特质。比如,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在积极人格培养方面遇到的问题,像希望和乐观品质的培养、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人格坚韧性的提升等主题做出深入的有针对性的活动设计。特别是以同一主题形成的小组活动更能给学生以直观的示范,小组成员面临相同的问题,共同面对,增强了彼此的勇气和面对问题的韧性;共同思考,发挥头脑风暴的作用,能想到以往所未想,能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很多新的思路和方向;共同实践,在活动过程中互相关注,互相帮助,发挥合力,互相监督,能保证实践的有效性。通过体验式活动设置,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实实在在的方法和技巧,能激发起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的热情,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实践领悟并逐步得到人格的成长和改变。
(二)未病先防,构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防体系
1.夯实基础,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软硬件设施建设。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各项措施保障一定要到位。各高校可以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领导。在制度建设方面,各高校要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相应的工作制度和各级网络建设,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有效地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工作的顺利实施。要加强硬件建设,完善各功能室的布局及辅导设施,不断提升工作环境,使之能够满足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的需求。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积极提高队伍水平。教师是学生人生的直接引导者,为人师表具有标杆作用,教师的正确指导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高校要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比例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2.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着力推进教育教学体系建设。(1)各高校要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指导下,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发展。向全体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丰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根据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认真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以学生为本。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如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相关课程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作用。通过丰富合理的课程设置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提高课程普及程度及针对性。(2)要拓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使教育对象全员化。心理健康服务对象应由学生拓宽到教师。教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与保障,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会直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教学效果造成影响。唯有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才能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对学生形成有益的影响,才能创造高校和谐的人文环境。对教师群体心理健康的忽略是很多高校都存在的弊病,而只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学生,这其实会引发很多的问题。教师的角色不仅要“自助”,还承担着“助人”的责任,但我们很难想象一位自身问题缠身的教师能给学生多么积极的影响。所以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校,将服务对象扩展为全体师生。除了对学生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外,还应服务广大教职员工,为他们提供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及有针对性的专题辅导。3.推进各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通过拓展教育渠道、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育内容,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打造品牌活动。各高校应抓住契机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活动,这样利于有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生中形成关爱自身心理健康的氛围,使学生受到积极环境的熏陶和渲染,有利于积极心理品质如感恩、乐观、希望等的形成。像每年的“5.25———我爱我”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各高校都可以举办系列活动,比如可以开展心理知识展、专题影片展播、现场心理咨询、专家心理讲座、心理情景剧比赛、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等。特别是各高校如果能将活动办出特色,创成品牌,将会起到更大的辐射效应。像广西某高校从2007年起组织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活动,现已成为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品牌活动。该活动具体操作是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统一布置,各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具体指导,各班班委具体组织,全班同学参与。各班级根据大家普遍关注的心理问题如学习、情感、人际关系、生命的价值等方面中的一个主题,制作活动方案后,报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根据各班级的主题安排专门老师指导,并筛选部分班级的主题班会要求全体辅导员、班主任观摩。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的开展,从学生个体心理成长来说,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全了学生的人格;从班级活动角度看,心理健康教育走进班级,学生由被动教育提升到主动教育,促进了同学们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加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从学校校园文化层面看,它浓厚了心理文化氛围,形成了优良的班风,对繁荣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既病防变,重建积极的教育互动关系,启动积极模式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
关于在生活中做出改变的人们,得到或没有得到专业帮助是否会有明显不同,存在争论。然而,关于改变阶段模型的研究表明对于自我改变者和那些寻求专业帮助的人,改变的进程是相似的。积极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就是坚持用人类自身的积极力量来完成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后现代主义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如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和叙事心理治疗就充分体现了这一模式。SFBT的焦点在于当事人所欲解决的是未来发展,而非过去的问题或现在的冲突。SFBT对人的看法,很多的基本信念也都是人性本善价值的展现,认为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虽然不一定都能做到想做的事情,但都是自身有资源与潜能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同时也知道自己的目标与方法;还认为每个人都有力量、智慧及经验去产生改变;人们拥有自然的复原力,也会持续运用这个复原力来改变自己。SFBT主要立足于积极正向的哲学观点,从积极面去了解当事人的问题,重视当事人自身拥有的天分与能力,而不是去深挖当事人问题出现在哪里,哪里做错了,再想办法去修复它;SFBT的重点在发掘出当事人的成功经验与内在资源,如自身优势与能力,引导当事人换个视角从积极方面看待面临的问题,以正向的、朝向目标的态度面对问题,着眼于当下可为或正在做着的有效事情,以小步改变的积累带来大的整体的改变,增强其自信,创造出改变的可能性。这既是SFBT的精髓与核心,也是它不同于传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的重要区别。叙事心理疗法主张汲取经验不同的叙说方式来丰厚当事人的生命故事,将焦点放在支线故事上,主张详细地勾勒支线故事,因为只有通过支线故事,人们才能逃离掌控着个人理解和生命的主线故事的影响。心理辅导者要做的就是解构性地倾听,带着好奇心、关心与信任,细听到被遗落在主线故事之外的故事和意义,并启发当事人重构出不同的具有力量和未来感的故事。支线故事是可以具有多版本的,不同框架可以看到不同的故事,不同版本的故事会指涉不同意义的现在、过去和未来,所以故事一被说出,未来方向就已暗藏标定。生命故事是经由当事人建构出来的,故事是当事人自己讲述出来的,会重新将相关的人与物联系起来,这种联系本身就具有主观性和独特性,当事人是其生活意义的诠释者,选择相信哪一种故事版本,也就选择了生活的感受、认知和意义。叙说生命故事有利于掌握统合出生命的意义,人们有能力藉由故事建构出独特的生命意义,从而建构一个有意义的生活。就如我们在黑暗中摸索茫然不知所措时,发现了不远处哪怕是昏暗的亮光,也可以得到继续前行的力量,借由这生命的亮光每位当事人都有能力走向未来。启动积极模式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能够发动来访者身上自我实现、自我向上的心理潜能,借此消除已经出现的紊乱。治疗在修复缺陷的同时,更有利于培养和建立人自身的优秀素质和力量。一方面要注意增强其挫折抗压能力,另一方面应加强培养有利于其应对压力的各种积极品质,例如希望、社会责任等品质都有助于个体更好地抗压。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