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羚羊木雕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羚羊木雕教案范文1
摘要:我们常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阅读就是通往知识海洋的舟筏。特别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好阅读,阅读好的知识,扩展他们知识面,引导他们进行全面的发展,以便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比如提问等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笔者数年来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谈一下我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 教学 提问 技巧 经验
一、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重要性
初中学生与小学时期相比,其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但是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由于其发现问题的能力还不成熟,所以还需要教师去做进一步的引导。教师多设计一些问题,就可以让学生对文章多一些思考,多一些领会,也就会加深他们的理解,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在阅读的时候学生就会自发的去边读边想,这对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有互动性
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相互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单单的“教师讲的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过程,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一方面是为了能够引导学生的思路,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交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方法,其实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活跃课堂气氛、交流师生感情。新课改以来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这并不影响教师的主导地位,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不可过于注重学生的重要性,也要注意教师在课堂上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在重视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谋一个平衡点,实现教学的互动发展。所以在提问的过程中就需要提出一些有思考意义的问题,而不是教师的自问自答,同时,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不能一味的只是“听”,还要进行“评”,即对于某位学生的耨个见解是否正确,是否有偏差,是否新颖等等尽量给予一个结语,以便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是否妥当,以便学生的更改、纠正,以免造成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让学生对自己的回答是否妥当也不明不白,同时也会感觉到教师对自己回答的忽视,造成以后学习的兴致不高,影响教学效果。
三、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问要有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就是在提问的时候要正中其的,即问题的设计要有目标性,要让学生对问题能够准确理解,同时去文中寻找相关的线索予以解决。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问文中的主题思想、行文脉络理解清楚,以便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能够游刃有余。在笔者看来,想要做好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就要教师明确文章的重点、难点,以便能够针具学生的理解情况一步步的进行引导提问,将重点、难点逐个击破。比如在《羚羊木雕》一文中,我就让大家先读一遍课文后,提问:课文是围绕什么来写的?课本中的人物形象是怎么样的?他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再让学生去讨论最后一个问题:这到底怪谁呢?通过这样的步骤进行教学,学生对于课文就更容易理解。
四、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问要有启发性
所谓启发性,就是要让学生根据这个问题能够举一反三、进行扩散思维,对于他们能够更深层次的去体会文章的意图,更深刻的感受文中的思想进行引导。在笔者看来,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让人扩展见识、增加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人以精神上的启迪、升华,所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就特别注意对于启发性问题的涉及。同样如《羚羊木雕》一文,我就让学生思考:读了课文之后,如果让你乘坐时光机回到文章最开始的时候,你还会不会把木雕要回来?如果再生活中你遇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处理?以此来引导学生对于文章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启发他们的心灵感悟。
五、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问要有曲折性
所谓曲折性,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要是“填空题”,而应该是“简答题”,简单的填空题不能使学生对课文进行思考、领会,只是让他们停留在文章的表面,所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对于曲折性问题的涉及,以便让学生能够对课文进行发散思维、跳跃思维,提升他们对于文章的深一步理解。还拿《羚羊木雕》一文进行举例,在课堂将要结束的时候,我就给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整件事情是愉快的还是不愉快的?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但却有多种不同的答法:有人说,是愉快的,因为经过这件事情,让作者见证到了万芳对他们友谊的重视;有人说:这是不愉快的,因为虽然万芳最后原谅了作者,但是“破镜不能重圆”,这对他们的友谊会有一定的影响;也有同学就这两方面进行综述,说出了既有愉快的一面,也有不愉快的一面……对于他们的回答,我感到欣喜,因为简单的问题能够让他们对于课本有这么多体会,实在难得,这样的问题,也能加深他们对于文章主题思想的领会。
六、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问要有创新性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经典的文章,几十年没变,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还会使用之前的教案,之前的提问方法进行问题的引导,在笔者看来,时代在发展,问题的设计也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就要求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研究,用少量具有牵引力的“主问题”来代替数量众多的“碎问”,“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它指那些对课文阅读教学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的问题或提问,它有着自已鲜明的特点:
1、“主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是教师精细阅读课文与精心思考教学的思想结晶,是一种行动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
2、“主问题”在教学中出现的顺序是经过认真考虑的,一节课中几个重要的主问题,其出现的先后是一种科学有序的安排,它们各自在教的过程事发挥自已的作用,不具有一般提问的随意性;
3、“主问题”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都有着内在的牵引力,每一个问题都结合起课堂上一个教学活动的“板快”。“主问题”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能减少无效、无谓、无用的提问,节省出一定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能一线串珠地整体地带动课文的理解品读;能形成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于是,课堂气氛将以学生的读、写、说、思为主要成分构成,课堂气氛因此而显得生动活泼。
参考文献:
羚羊木雕教案范文2
关键词:有效 优化 重视
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课堂没有生气,学生就没有灵气;学生没有活动,就不会形成学习。所以, 课堂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就必须把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关注教学效益与教学质量,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统一起来。下面,就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策略,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重视教学预设
进行有效课堂教学预设,有效地处理教材,是衡量一堂课是否是有效教学的标准之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对语文教材有充分的理解,懂得用灵活的方法来处理教材,精心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根据教材的重点来处理。譬如,张之路的《羚羊木雕》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作品揭示的主题,可采取以下的解决办法:人物性格的分析,要求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从文中找描写人物肖像、神态、语言等的语句体会。文章的主题,及主人公的理解,通过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加以适当的点拨来解决。
2、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来处理。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抓过渡段;抓中心句;抓首尾呼应的句子等来突显文章的结构特点。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中间的过渡段入手,先阅读百草园部分,再阅读三味书屋部分,让两者对比着阅读,这样更能突显文章的主旨,学生更易理解,感悟。
3、根据教材的构思来处理。例如,余光中的《乡愁》中出现了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4、根据教学的目标来处理。我们在古诗文的教学,一、二年级的孩子不太理解诗意,因而在教学设计时更要把“朗读”作为首要的目标,完全可以围绕着“朗读”这个目标来处理教材,从朗读中把握字音,读准节奏,读懂意思,读出趣味。
二、优化教学过程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主体,在备课中考虑问题的生成,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学习活动,预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然后精心设计教案, 生动地、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突破学习的疑难之处,。把提问题的权利还给每一位学生。真心做到了“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在学习《鸟的天堂》围绕“为什么人们把这称作鸟的天堂”这一研究。老师请同学们读书,你对课文的那一部分最感兴趣,这一部分就是你研究的重点。读的时候,用笔画出关键的词句,边读边想,为什么说这就是鸟的天堂?这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宽广的学习空间。学生围绕主题确定了自己研究的内容,自由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课文中摄取相关的语言信息。接着老师又让学生把个人的学习所得和大家一起交流,围绕主题在小组里相互补充。小组里学生进行分工合作,老师也参与其中,与同学们共同交流。学生们畅所欲言,课堂生动而热烈。老师最后总结科研成果,引发了进一步的研究。
三、激发学习兴趣
羚羊木雕教案范文3
关键词:农村初中 语文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它有以下几方面的要素: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分工合作中承担个人的责任;组员间的相互尊重,沟通与评价等。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内容的性质,灵活地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教学过程不仅成为认识过程,而且成为交往过程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养成与同学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陈述自己意见的习惯。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但是,由于地处农村受学习习惯的局限,以及组织实施策略还不尽到位,导致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不妨来看看下面的案例:
案例一:听宋老师执教的《羚羊木雕》一课有关小组合作学习有感。
宋老师在讲授这一课时,有一个环节就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是:分角色朗读课文。宋老师采用的是一个小组成员朗读一个角色,这样不但使分角色失去了意义,而且齐读的效果较差。宋老师的初衷是好的,我觉得一种角色可以让一位同学读,这样个性既得到了张扬,又让生体会感悟到人物的性格特征,可谓一举两得。我觉得小组合作学习是可以的,最主要的原因分工不合理。
案例二:我执教的《春》一课,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第一、说一下我的教学设计:
《春》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反复读文,品味优美的语言。
2、体会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教学重难点:
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
问题一:课文第3自然段描绘了一幅______画面,写出了画面景物的___特点。
问题二:课文第4自然段描绘了一幅______画面,写出了画面景物的___特点。
问题三:课文第5自然段描绘了一幅______画面,写出了画面景物的___特点。
问题四:课文第6自然段描绘了一幅______画面,写出了画面景物的___特点。
三、反馈练习
第二、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我首先让学生明确了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接着引入,然后对合作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分四个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大约20分钟)在生合作完成后让生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结果几个组多数同学只是把问题简单的回答出来,没有对段落语言感悟与分析。
第三、说一下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1)我觉得教案设计上有问题:四个问题的设计简单,没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的思路,让学生感到很茫然,不知所措。
(2)四个问题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不适用:每一个小组要完成四个问题,确实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这样难免生对每一个问题分析的粗略。
(3)小组合作学习任务不明确:每一个小组的成员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完成相应的任务。小组成员内分工应明确,且分工尽量合理,让每位成员都动起来体会合作给大家带来的乐趣,让生真正意识到自己在小组中的作用。
(4)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不够深度:我觉得多数同学,能够回答上来的问题没必要兴师动众去合作学习。难度低学生的个性差异很难体现出来,合作似乎意义不大,难度高点学生会把合作的意识增强,让生感到只有大家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通过对两案例的反思,我觉得合作学习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作学习必须精心组织
学生的合作学习通常是通过分组进行的,这种分组是对空间结构和小组组建方式的合理优化。组内成员尽量好、中、差的学生都有。教师要留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空间,要培养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学会倾听、学会协作能力。
二、选好合作学习的内容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宜采用,一般而言,教者对合作学习的内容应选一些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有一些争议、依靠个人力量较难以完成的问题。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探究欲望强烈的内容,问题的呈现方式不宜单一化,应尽可能趣味化、科学化。
三、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合作与竞争是矛盾的统一,合作能力与竞争能力都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必备的能力,我们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同时渗透对学生的竞争意识的培养,如在合作学习中,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大家团结合作才能胜利。这样学生的合作是自觉的、主动的、真诚的。
四、合作学习应努力向课外延伸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绝不是课堂教学所能解决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合作,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对探索大自然的欲望,享受青年伙伴协作的乐趣。俗话说,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相信如果老师让孩子课后多合作、多探索,定能为孩子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