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交车上的爱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交车上的爱范文1
今天,妈妈带我去外婆家,主要目的是帮外婆摘橘子。早上八点钟,妈妈就把我从那温暖的小窝中拉了出来。我嘴上是没说什么,但是我的内心却在高声呐喊:啊,我好不容易等到了周末,就是准备睡个懒觉,好把一个星期的睡眠不足给不回去!妈妈啊!您就让我再睡会儿吧!我可亲可敬的妈咪呀!全天下最好的妈咪呀!在我心目中最美丽的妈咪呀!您就让我在睡会儿吧!“啊!我还要睡觉,妈妈,您就让我再睡会儿吧!妈,我不去了,我要睡觉!”“不行,你必须去,昨天你都答应外婆了,今天去帮她摘橘子的,你可不能耍赖啊,如果你真的不想去,昨天就不应该答应外婆的啦。那好,你现在你准备怎么办?”“我起床就是了,您就不要再拉了,再拉衣服就破了!”“好,那你动作快点!”“知道了,我以我最快的速度起来就是了吗!”
大约一刻钟以后,我和妈妈还有妹妹就从家里出发了。Les't go.我们母女三个人,先去药店买了些补药,再去批发市场买了一箱牛奶。买完该买的东西,我们就去车站坐车了。
大约等了半小时,车终于来了。
我们三人走上车,每个座位上都有人坐了。其中,有一位年轻的姑娘,她看见妈妈抱着妹妹,马上站起来让妈妈坐,妈妈见那个人让座,就说:"谢谢,不用了,你坐吧!”“没关系,你坐吧,尊老爱幼我还是懂的。”“既然你这么说,我就不客气了。”妈妈说完就坐下了。
公交车上的爱范文2
公交车过了一站,上来了一位老太太,站在了女儿和一位小伙子的座位旁边。我看老太太年纪比较大,手里又提着好几只鸡,便对女儿使了个眼色,要她起身把座位让给那位奶奶,但女儿把头侧过去,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大声对她说:“蕾蕾,把座位让给奶奶坐吧!”这时,女儿不情愿地站起来,说:“前面那个大哥哥都没让,为什么要我让呢?这年头儿还有谁学雷锋啊!”
这孩子居然这样说话!我狠狠地瞪了女儿一眼,自己站起身,把我的座位让给了老太太。下车后,我对女儿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可女儿一点儿也不服气。
我们逛了一会儿街,在书店买了书,在商店买了衣服和生活用品。临近中午时,坐车往回返。因为我刚才批评了女儿,所以坐车回家时,她不再像来时那样积极,而是故意放慢脚步,嘴里还嘟囔着:“懒得管你们了。”待我们提着大包小包上了车,车上已没有座位了。女儿幸灾乐祸似的倚在驾驶台后面的扶栏上,手里拿着雪糕,不紧不慢地吃着,眼睛却对着车内的每一个人滴溜溜打转儿,那样子就像一个准备下手的扒手。突然,我发现,女儿不吃雪糕了,而是迅速挤到了一位坐着的乘客身边。不一会儿,公交车到了一站,那位乘客提着个大袋子下了车。就这样,女儿毫不费力地找到了座位。我正感到奇怪时,女儿又向手里提着东西的妻子喊着:“妈妈
到我这里来。”然后,她指了指身边一位坐着的大妈,意思是要妻子站到大妈的身边去。但妻子不解其意,说:“我站在这里很好,你坐吧!”
公交车又到了一站,那大妈果然下了车。她的座位被旁边的一位乘客坐了。女儿嘟囔了一句:“唉,可惜!”我和妻子相视一笑,都觉得有点儿意思。
我对女儿在公交车上表现出的这股机灵劲儿还是挺欣赏的,但是她在车上的行为和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却让我觉得很不舒服。孩子虽然还小,但如果在这时候,不对她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将来孩子就有可能变得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缺乏社会公德意识。
回家后,我把女儿叫进了我的房间。见她有点儿不耐烦,为打起她的精神,我先对她说:“刚才你在公交车上表现得那样‘优秀’,你妈妈说你很机灵!”女儿一听是在表扬她,就来了精神,说:“那当然,同学们都夸我是占座位的高手。”这时,我不解地问:“刚才在公交车上,你是怎么知道人家马上就要下车的呢?”
女儿一听,兴奋地说:“爸爸,这个你就不懂了!难道你没有看出来吗,那个男的是一个刚从外地打工回来的民工,刚下火车,他搭公交车肯定是要到长途汽车东站坐班车赶回乡下去。”
“那么那个大妈呢,你又是怎么知道人家也要下车了呢?”我又不解地问。
女儿哈哈一笑说:“告诉你吧,我知道她住在法院的家属院里,我每次放学回家时,都会看到她在法院门口下车。”
听女儿这么一说,我不禁暗暗地佩服女儿对事物敏锐的观察能力。见女儿已进入了“状态”,我便转变了话题,说:“虽然你在公交车上表现得很机灵,反应敏捷,但其实爸爸妈妈都不欣赏你的行为。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这时女儿不做声了,我只好慢慢地开导她。我对女儿说:“因为你的思想出现了偏差。比如你给爸爸妈妈占座位,虽然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你在占座位时,并没有考虑到大家的利益,要知道,我们在公共场合是要讲究社会公德的。当爸爸要你把座位让给一位老奶奶时,你先是装作没看见,后来还说些阴阳怪气的话,这样做就太不应该了!平时,爸爸是怎么教你的呢?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难道你忘了吗?还有,妈妈没有坐上座位,你就认为是‘可惜’,这明显是自私自利的思想意识在作怪!这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和传统美德,难道在学校里老师没有教过你吗?”
听我这样一说,女儿低下头,但还不服气,低声辩解道:“我在学校里表现得很好,老师经常表扬我。”
女儿这么一说,立刻使我想到了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的学校、家庭和其他教育机构,往往只注重鼓励孩子积极做好事、不做坏事,而忽视了从道德修养的角度引导孩子自觉做应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因而,对于该做的事,孩子不是自觉地去做,而是为了获得表扬才把它当作好事去做;对于不该做的事,孩子不是自觉地不去做,而是受到纪律的约束、担心被批评才不敢去做。客观地说,以表扬奖励和纪律约束为主要手段培养出来的文明行为习惯,是不稳定也是不长久的。一旦离开了学校和家庭,在缺乏表扬奖励和纪律约束的情况下,这种文明习惯就消失了。
公交车上的爱范文3
那天,天气晴朗,我坐在公交车上准备上学。我找了一个后排的座位坐了下来。我坐上去后,车一直没启动,当时我就想:哎呀,惨啦,车坏了,我要迟到了!于是,我急忙朝车前面看了看。
原来,车没有坏,而是司机在等一位老奶奶。只见那个老奶发花白,大概有七十多岁,拄着一个拐杖,颤颤巍巍的上了车,可是上了车之后,车还是没有启动。原来,司机害怕车启动后,那位老奶奶站不稳,想等到老奶奶有位后再开,可是,车上早已坐满了人,哪里还有空位啊!我本想到等到老奶奶过来了我再让位,可是,还没等老奶奶过来,就有人争先恐后的让位。有一位大姐姐将老奶奶搀扶了过去,老奶奶坐上了位,欣慰地笑了。
看到了这一幕,我的心头上突然涌上了一股暖流,不知是什么感觉,我想起前几天在招呼站(特殊的站台,有人招手才停车)所发生的事情。
公交车上的爱范文4
我的感受塞满了脑子,不得不说了。
我把公交族分成6类型:
硬坐型
北京很大,乘公交车从东北边到西南角,从西北头到东南隅,少说也得两三个小时。坐上了,福气,站着的,晦气。坐着的人,不分年龄大小,心安理得,观外景,打瞌睡,那神态就是要把坐进行到底。有白发老人来了,没看见;售票员喊,年轻人让一让座,没听见。谁爱让谁让去,反正与我无关。屁股磨起了茧也不站起来,这就是硬坐型。咳,心硬。
软坐型
一天多乘几辆公交车,总能碰见在售票员的提示后站起来让座的。这种人,多半是上班族,辛苦一天半天的,想坐下来放松放松。可是,谁叫自己耳聪目明呢,车里人多,不时上来一些老人;马达轰鸣,掩不住那一声求助的诚恳。唔,站起来让座吧。可身体真的疲劳啊,瞧瞧,有没有比自己更年轻的人主动让座?算了,那几个美眉不会让了,那几个帅哥更没门儿,还是自己站起来吧。这事儿,心软总比心硬好。
赖坐型
公交车上几乎都设有老弱病孕残专座,可实在没看见那专座起啥作用。认不认识字的都装作看不见那几个字,尤其是抢座的小青年,更是睁眼瞎。认为售票员喊话请年轻人给老弱病孕残让座时,而站起来的一般都不是那几个座位上的人。因为那几个专座靠窗边,正巧被人群挡住了,为赖坐的人创造了“看不着、听不见”的条件。赖坐型赖坐在老弱病孕残专座上,真得有点“赖功”呐。
护坐型
爷爷奶奶虽然上年纪了,父母阿姨一天工作很辛苦,但他们都认为小孩该坐自己不该坐。小孩子是自家的或者主人家的宝贝蛋,不能让他们磕着碰着,于是爷爷奶奶、父母阿姨宁可背着小孩的书包,提着小孩的食物,上车就为小孩抢座位,然后站在小孩身边跟着汽车摇晃,两眼还紧盯着坐着的宝贝蛋,惟恐周围对他有丝毫不利。这种人是心甘情愿的护坐型。
拒坐型
我好几次在公交车上看见同样一群年轻人,姑娘小伙聚在一起站着,有空位也不坐。他们小声地说着话,满脸阳光。我坐十五站下车,他们晚我一站上车,可见路程也不近。我觉得有些奇怪,他们为什么有座位不坐?有一天我在车上又碰见这群年轻人,就问他们,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人都有惰性,坐着就不愿起来。遇上老弱病孕残,不让嘛心里难受,让了嘛身上难受,不如干脆不坐。年轻人多站站没啥不好。”看他们多心顺。如今,心顺比什么都好。
让座型
社会风气有很大好转,公交车上主动让座的比过去多了,只是还没有形成主动让座的习惯,使一些人也不好意思接受让座。有一次一个姑娘给一位两鬓斑白的大爷让座,大爷连声说不用不用。姑娘是真心让座,大爷是执意不坐,下一站上来一个小伙,就毫不客气地坐下了。当然,激起了乘客的公愤,最后老大爷还是坐下了。让座型让座,常常得到心灵的回报。那天我给一位老大娘让座,她连说几声谢谢。乘车途中,她不时微笑着用感谢的目光与我交流。我下车了,她还向我挥手。真的,我那一整天心里都美滋滋的,总忘不了那个微笑、那声谢谢,还有那一只股着青筋的挥动的手。
公交车上的爱范文5
人与人之间互相沟通的桥梁是爱,人与人之间需要爱,需要关心,需要帮助。那天在公交车上,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这种温暖。
那个星期六,天格外地蓝,树格外地绿,微风吹拂在我的脸上,使我的心情十分惬意。我突然想到田家炳高中去找我的表哥,于是,我坐上了七路公交车。
车上人不多,我直接就找了个位置坐下,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沿途的风景,心情好极了。过了一站,一个同我岁数小一点儿的弟弟上来了,他走上车,正想投币,但他把全身上下都摸遍了也没有钱,他慌了神,司机把门关上,示意他慢慢找,小弟弟又找了一遍,全身上下仔仔细细地摸了一遍,还真没有。他完全慌了神,没了主意,呆呆地站在门口,望着全车人,不知如何是好,看他的表情,好像就要哭出来了。就在这个非常尴尬的时候一位离他最近的叔叔拿出了一块钱对他说:“小朋友忘带钱了吧,叔波这儿给你一块钱投币,不过下次要记着带钱哦,”小弟弟似乎是在深谷中看到了太阳,转悲为喜,赶紧接过钱,投到币箱,对那个叔叔连连道谢,叔叔也只是莞儿一笑。我心想:这个世界上如果每个人都像这位叔叔一样有助人为乐的品质,那么这个世界会有多么美好呀!又过了一站,哎哟,人可真多,大家都一窝蜂地挤上来,幸亏我有坐位呀!不然腿都要站麻,车上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手里提着一大包东西,显得是多么无力,眼神是多么空洞。我心想:这位老太太可真可怜,我是让不让座呢?让吧我又要站很久,不让吧,内心又过意不去,正在我左右为难之时,一位阿姨已经起身,把坐位让给了老奶奶,我似乎知道了什么,一起身,把坐位让给了身旁的一位孕妇,那位孕妇对我说:“谢谢你,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呀?”我笑呵呵地说:“我叫红领巾。”此时我虽然要站很久,但我的心里呀,比坐着还舒服。
来到了田家炳的高中,我把今天发生的事对表哥说了一遍,表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这是人与人之间最亲密的关系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将心比心,难道不是么?”是啊,在这短短的四十分钟,在公交车上就给我上了一堂人生的必修课!
六年级:王虹儒
公交车上的爱范文6
社会上的“坏老人”咋这么多?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心理治疗师刘艳说,“所有的年代都有坏人,所有的城市也都有坏人。从整体来看,个别的‘坏老人’不能代表老年人整体变坏了,‘坏老人’并不多。”刘艳认为,吐槽老年人变坏了的更多是年轻人。因此,这种“坏人变老了”或者“老人变坏了”的感觉更可能是“代际”差异。“就如同老年人看不惯年轻人一样,年轻人也看不惯老年人。”如果发现老年人特别是自己家的老年人突然变坏了,子女亲属倒是应该特别当心,请医生看看老人是不是生病了。
公交车上“故事”多
“吐槽”老年人变坏了的一个主要场所就是公交车。有报道说,外地一位女孩在乘坐公交车上班时,很开心地找到了一个座位。后上车的一位老人向她“索要”座位。女孩觉得受到了侵犯,没有给老人让座,没想到这位老人先是口出脏话,然后一屁股坐到了女孩的身上。
王敏是一名孕妇。怀孕前,她长得瘦瘦小小,怀孕3个月时也不显怀。有一天她坐公交车时,坐在了爱心专座上。后上车的一位老人要求她让座,王敏没有让座。她本想给老人解释一下,没想到,老人不但不听她的辩解,反而一再地指责和辱骂,甚至动手打了她的头。
28岁的小李长得瘦瘦小小,看起来就像中学生。有一天,她在坐公交车的时候睡着了。就在她睡得迷迷糊糊时,被打醒了,打人的是一位老大爷,因为他让小李让座却没得到回应,这位老大爷认为小李是装睡,于是,他就敲了小李的头,把她彻底打醒了。
这些公交车上抢座位的老年人确实做得都比较“劲爆”。但刘艳认为,少数老年人的行为不当不能代表所有的老年人都有问题。而且,如果换个角度看,还会发现有很多老年人给年轻人让座的情况:曾经有个80多岁的老年人,坐一趟公交车给年轻人让了3次座,“年轻人上一天班,也挺不容易的,让他们也歇歇。”很多时候,公交车上都是低龄老年人给高龄老年人让座,“60多岁给80多岁让座的也不少”。
刘艳说,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认为,“人老了就要有老人样”,要为老所尊,要明事理。对于老年人那些非常友善的行为,大家都会习以为常,认为是“应该的”;对于一些老年人的不当行为,反而会引起广泛的关注,这种选择性地关注,有失公正。
“霸道”老人多有“成长匮乏”
有没有真的比较坏的老年人呢?当然有。刘艳说,有些老年人确实不懂得考虑别人的感受。“很多人都说广场舞大妈扰民,其实,这里面有物业协调不力等外界因素,但也不排除有少数老年人确实比较‘霸道’,就是要在自己最方便的地方放音乐,而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我们偶尔碰到的霸道老人,他们都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同时还会把自己的感受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刘艳分析说,现在的老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成长的早期阶段,很多东西都是匮乏的。有些老年人小时候甚至没有吃过一顿饱饭;绝大多数老年人都生长在多子女家庭,在多子女家庭中,家长对每个孩子的关注度相对比较少,他们在精神上也是匮乏的。赶上“”的老年人,应该学习的时候都没有好好学习……他们经历过这么多年的动荡之后变老了,虽然现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满足,但他们的心理上已经在幼年时期形成了一个“洞”,这个匮乏的“洞”需要去补。因此,他们长大了,变老了,依然还会保持当年那种“抢”的精神,会在潜意识里保留着为了自我的生存而不顾及他人感受的“劲头”。
每个人因为成长环境的不同,心理上都会有一个或深或浅、或大或小的“洞”。刘艳说,如果负责养育孩子的人、特别是母亲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爱,这个洞就会小一点;如果母亲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爱, 孩子长大后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不足的话,这个“洞”就很难被修复。
不同年龄层应相互包容
“我们仔细想想,说老年人变坏的主要是年轻人。”刘艳说,如果年轻人能够客观地想一想,“自己做得不足的地方可能也不少。”
现在很多“70后”看不惯“80后”,认为“90后”都是“脑残”,没有责任心;而“90后”同样看不惯“70后”,称他们都是“骨灰级”的人。“70后”、“80后”甚至“90后”多数看不惯老年人。“不同年代的人,彼此之间看不上。”刘艳说,老年人也认为年轻人一堆毛病,“不可靠,没有责任心……”不同时代的人彼此不欣赏时,就会把彼此的缺点“夸大”,表达的时候会在“看不惯”的方面添油加醋,很难做到客观公正的表达。“不同年代的人,彼此应该更宽容。毕竟,谁在年轻时候,都曾经被更老的人看不惯;现在的年轻人终究有一天会变成老年人,也会被将来的年轻人看不惯。”
人老了确实会变
人老了会不会变坏不好说,但是人老了一定会变。老话说:人过四十不学艺。现在社会生活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因此,不学艺的年龄也适当“延后”:通常来说,一个人过了50岁之后,就不愿意再学习。刘艳说,相关的研究表明,老年人的这种特点与生理变化是有关系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人格会发生变化。“有人会发现自己的爷爷姥爷、爸爸叔叔性格变了,原来挺豁达一个人,老了反而成了‘怪老头’,这种人格上的变化与他们的神经质水平上升有关。”与此同时,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责任感逐渐下降,情感控制能力变弱,宜人性,也就是让别人变得愉快的能力也在下降。“您家的老人要是脾气大了、气儿不顺了、说话老呛人……这些都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