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一九四二影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一九四二影评范文1
【关键词】多球训练;高中;乒乓球教学;运用;研究
乒乓球多球训练方法,是20世纪60年代原中国乒乓球队教练李仁苏从日本女排教练大松博文的排球训练法中移植过来的一种训练方法。直到现在,乒乓球多球训练法对提高乒乓球运动员技、战术能力的培养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并日益被各级乒乓球运动队应用。通过日常的训练和应用过程,广大的乒乓球教练员、运动员和科研人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研究成果,使多球训练这一方法得到普遍适用。针对大多高中学校的乒乓球教学存在着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中缺乏针对性、实效性等问题,提出高中学校乒乓球教学应根据学校实际创造优良教学环境,树立“面向社会,健康第一”的思想,开展时尚、休闲、实用性的教学内容,培养高中学校学生社会责任感、表现力与创造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以适应时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乒乓球运动以趣味性强、健身价值高;运动强度适中、运动损伤发生率低;设备简单、室内外都可以进行;参与人可多可少、容易组织等特点而深受学生的喜爱。所以在高中时期多球训对学生进行乒乓球教学应用很大。
一、多球训练方法的起源
多球训练方法产生于1964年,为提高我国的运动训练水平,更好的贯彻“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的训练方针,总理邀请当时世界锦标赛女排冠军日本队的教练大松博文来华对中国女排进行示范训练。临场观摩的原国家乒乓球队教练李仁苏,见大松博文在训练时站在一辆装着一大筐排球的四轮车上,居高临下地不断将球一只一只地连续向队员们扣球去,联想起“应该将此法借鉴到乒乓球训练中来。”第二天他用尼龙丝网兜装着24只红双喜乒乓球对队员试练。他用左手取球后抛起,再用右手持拍将球一个一个地向对方球台的左方、右方打过去,要求队员将球一一还击回来。排球的“多球训练”由此移植到乒乓球项目。由于其新奇和独特的作用,很快普及全国、乃至世界各国,并沿用至今。后由北京体育大学王家正教授整理为较系统的多球训练方法。
二、乒乓球多球训练法的概念
多球训练训练顾名思义就是训练时使用多个乒乓球进行练习,这种练习方法可以减少捡球时间,有效地增大练习的密度和强度,提高练习的效果。但必须注意的是供多球的练习由于没有球与球之间的旋转衔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一方面适应能力的提高,必须引起教练员的高度重视。
三、乒乓球多球训练法的意义
多球训练易于控制供球的速度、落点和旋转变化,因而有利于根据学生不同的训练水平调整训练难度,提高训练效果;可以根据单球训练或比赛的实际需要,连续不断地提供不同落点、不同旋转、不同速度和不同力量的球进行训练,提高训练效果。
多球训练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击球次数,增大练习密度,有利于掌握、巩固和改进技术动作;根据学生的不同训练水平,适当延长训练时间,增多供球数量,将有助于提高专项耐力、速度和力量等身体素质。多球训练也是一种加大运动负荷的训练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乒乓球技术水平,对学生身体锻炼也有提高,有利于提高专项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四、乒乓球多球训练的内容
1.推挡练习
(1)直拍推挡:推挡是直拍攻球打法的基本技术之一,其特点是站位近、动作小、变化多。教师站在球台的左边,用侧身正手攻的方式向学生发定点球。从球盆中拿球发球,等学生击打球并做完挥拍动作后无论打上与否再发下一个球,如果学生动作有误及时加以改正。在掌握直线、斜线推挡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加力档和减力、一点对一点、一点对两点或多点推挡练习。
(2)横拍反手攻球:横拍反手攻球是横拍打法照顾范围大的重要体现方面,其特点是动作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力量大。教师同样站在球台左侧,用侧身正手攻的方式向学生发定点球,等学生做完挥拍动作无论打上与否再发下一个球,如果学生动作有误及时加以改正。在掌握直线、斜线基础上,还可以做台内拧、撇、出台快撕等动作练习。
(3)正手攻球:正手攻球是乒乓球运动员最重要的技术和得分手段。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按课前所分小组,一个同学练习时,其他同学去捡球。教师站在球台的左边,用侧身正手攻球的方式向学生发定点球,在一点动作基础定型后发正手两点球。
(4)发球:在学习正、反手多球的基础上,学生两人一组分站球台两面,把多球分成两份进行发球练习,把所有球发完后,捡好球换组内下一对同学继续练习。
一九四二影评范文2
当李安带着《少年派》来到北京,并曝光约20分钟的3D片段时,好莱坞研究学者蒋勇就受邀观摩。被问及观感,他很干脆地用六个字来相容:“非常好,很享受。”
蒋勇直言,李安很少拍商业电影,这
是他第二次出手(上一次是《绿巨人浩克》) ,所以他本人应该权衡了很多才选择这个题材。“据我了解,《少年派》耗资是1亿美金。这次李安把原小说中的一只老虎和一个小男孩在一起的状态原原本本搬上了大银幕。李安把西方画面艺术用东方写意手法来升华,不像普通冒险灾难片那般直接,恰到好处。”
烧钱的3D电影
好莱坞片商如今都知道3D电影比较好赚钱,但每一部3D电影的投拍都是一次如履薄冰的冒险。因为想要有夺人眼球的3D效果,首先就要花掉制片方更多的钱。
像《阿凡达》这种用3D摄影机拍摄的电影造价基本超过3亿美元,就算是《诸神之战》这种用普通摄影机拍摄,然后用后期制作转成3D电影的“伪3D”片,制作费都要高达1.25亿美元。由于前期投入太大,制片厂如今对3D电影的立项很是谨慎,甚至在2010年的媒体报道中,一度将李安、吉尔莫·德尔·托罗等奥斯卡级导演的制作经费估算为紧张状态,可见3D电影的烧钱程度。
在当年李安筹拍《少年派》之际,他本人就曾在媒体前公开表示:“我正在逐步研究影片的结构,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次我们得多花点钱,投入在CGI技术的运用上。”不过当时作为投资方的20世纪福克斯影业却认为,用7000万美元将该片拍成3D电影的计划预算太高,于是即时中断拍摄计划,除非李安与制片吉尔·奈特能将预算降低到合理程度,才可能动工,否则就无限期搁浅。
不过从目前《少年派》在中国内地的反应来看,能在上映仅四天便票房破亿,赶超《色·戒》成为李安在内地的最卖座影片或许只是时间问题。不过,由于影片是改编自加拿大小说家扬·马特尔获得布克奖的畅销小说,本身又集结了影视圈内公认的三大疑难要素:水、少年、动物。这样的题材要拍成一部主流的商业电影,并鉴于李安所擅长的文艺片风格与上一部环球影业1.37亿美元拍摄的大片《绿巨人浩克》仅在美国收回1.32亿美元,这部《少年派》的成本究竟能否收回,也将是李安势必要面临的问题。
而蒋勇却对外界猜测颇有信心,他认为李安算是华人导演中第一位大规模用高端3D拍摄器材拍出作品的人,“如果说2010年有《阿凡达》,2011年有《变形金刚3》和《雨果》,那么2012年就是《少年派》了,李安会把3D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关于用3D拍摄是否为顺应潮流的猜测,李安表示用2D来拍也很贵,选择3D是为了使这个有着哲理性的漂流故事更自然的把观众带到跟派一样的环境中,所以选择3D。
摄影机看到的是事实,可是观影是用心在看。把东西看进脑,组合以后,跟心里的情感、经验交汇起来产生的活动,这个是很难琢磨的。
“我当3D是一个新的电影语言,你在琢磨它的时候,对自己是很大的启发和学习。我觉得还需要很多年,大家才会完全认同这种新的电影语言。现在拍电影对我来讲,新鲜的越来越少了。有这么新鲜的东西去突破,跟观众交流,让我受到启发能拍出更好的东西,挺好的”,李安说到。
结尾引发“解读热潮”
尽管不少观众替李安新片《少年派》担心,认为与同为3D的《2012》和《一九四二》狭路相逢,此番上映“时机不佳”,但是依旧难掩对结尾的解读热情。
不少中国观众在看完影片之后对李安处理的结局开始了前所未有的解读,这种现象在其他地方是很少见的。关于导演是否担心观众解读过度的问题,李安的回答同样具有看点。
“我长期游走在东西方之间,但这次我强烈感觉到——我是一个亚洲导演,我会看影评,跟别人交流。这个片子在西方也有解读,但没有大陆这么热潮。我看了一些(网友的解读) ,这个现象有时候很贴心,因为有些跟我想的有点像。这个片子本来就是邀请人来解读的,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都会有人问到底你真的意思是什么?拍的时候是什么想法?我觉得把我的想法讲出来,会有标准答案的感觉,限制了观众的想象,跟书或者是电影本身的创意不太合,所以欢迎大家来解读。不管解读的是不是我心里想的东西,我都觉得很贴心和鼓舞,因为影片给了他们共鸣。”
一九四二影评范文3
刚刚过去的春节档创造了新的票房纪录,春节7天票房超14亿,同比增长八成,其中二三线城市贡献了八成以上票房。春节档票房井喷受返乡流影响很大,在一线城市形成观影习惯的人们回到二三线城市的家乡,把习惯看晚会、打牌过年的家人亲戚朋友拉入了影院,二人行变为多人行,带动了影市狂飙。数据显示,2013年内地电影市场的增长中心,已从一线票仓转移到二三线票仓。去年北京、上海的票房增长均不超过16%,一线城市票仓已呈饱和之势,二三线城市的影城建设和银幕增长速度却飞快。人们感叹,国产电影票房大爆发,最应该感谢的是二三线城市的观众。
过年期间,平时表现平平的二三线城市影院排名大幅上涨。最典型如因主打二三线票仓而被打趣为“屌丝院线”的大地院线,一到春节,屌丝就逆袭。大地院线的战略是填补市场空白,目前大地院线旗下的影院中,三线市场占比最高,达64.5%,二线市场次之。
有人说,小镇青年的观影趣味决定了中国电影的品位。据第三方票房数据显示,二三线城市人群的观影偏好跟一线城市人群确有不同。在小城市,电影的娱乐消遣属性更为凸显,观众十分随性,往往开场5-10分钟才陆续坐定,影片结束之后,也不大可能看完所有字幕才离开。比起好莱坞大片,小镇青年更喜欢看中国人自己的故事。毕竟,西片需要盯着字幕,着实费劲,而本土故事更为亲切。比起施瓦辛格、莱昂纳多这些国际巨星,刘德华成龙赵薇范冰冰更“好使”。
在二三线城市,《特殊身份》的甄功夫赢了《金刚狼》;《扫毒》比《地心引力》更受欢迎;小成本的《超级经纪人》和《4B青年之4楼B座》排片量超过了同期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范冰冰领衔的《一夜惊喜》由于二三线市场的优势,全国排映量超过《环太平洋》; “小妞”白百何的《被偷走的那五年》打败了同期的《侏罗纪公园》和《怪兽大学》……
流行的电视节目和电视剧对观影人群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尤其在二三线城市。《爸爸去哪儿》虽然不过是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续集,却呼应了春节档电影的合家欢需求,借原节目超高人气的东风和湖南卫视的强大宣传平台,赚得盆满钵满——在观影过程中,笔者发现影厅里笑声欢腾而不间断,从大人到小孩都乐不可支,这些都是“合家欢”的表现。
《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排片量曾反超《神偷奶爸》,因为该动画片拥有巨大基数的儿童剧迷。基于《快乐大本营》的群众基础,由芒果台主持人主演的《快乐到家》即使恶评如潮也能狂收1.5亿元票房,吸金能力打败了筹拍十数年的《一代宗师》。
在小镇青年眼里,影评人未免太过易怒了。他们跟京城文艺青年不同。二三线影院的电影选择十分有限,他们还没有被丰富的文化资源养刁口味,因此既不太买好莱坞大片的账,也不会对国产烂片火冒三丈。《富春山居图》上映后,在一线城市排片量迅速下滑,在二三线城市却依然坚挺,最终为该片贡献了70%的票房。
在北京,人们都在讨论李安的《少年派》,可你要是回到保定,身边的人可能都没听说过《少年派》。一部知名度不高的惊悚片《诡婴吉咪》在天津的静海县卖座极了。宏大的场面、刺激的打斗、惊悚的鬼故事、让人捧腹的笑料、一波三折的都市爱情故事……这些元素在二三线市场更为凑效。电影类型是该细化得更有针对性了。一些无人问津的小成本国产片,如果扎到小城市做宣传,很可能收获票房惊喜。
一九四二影评范文4
关键词:冯小刚;冯氏电影;语言
一、冯小刚电影概述
冯小刚是一位中国享誉盛名的导演,他的作品通常是以喜剧为主。从《手机》到《私人订制》,冯小刚给中国喜剧市场带来了新的时代。无论其电影主题思想能否给观众带来深思,但是都能给观众带了一片片笑声。从他的电影票房中就可以充分展示这一点。因此,在中国迈开了冯氏电影的一个新时代。
冯氏电影的新时代,毫无疑问的这是冯小刚导演执导的电影的时代。但却不单单指的是全部作品都是由他所创作的,而指的是以围绕冯氏幽默的特点,在特定档期贺岁片,主要内容是围绕着时髦和流行,其目的是以游戏和娱乐为主的具有品牌效应的电影。例如:《手机》《让子弹飞》《非诚勿扰》和《私人订制》等等的,而像《集结号》《唐山大地震》和《一九四二》则不是幽默层面的。
而冯氏电影深入民心的主要原因是不仅仅在电影中加入了幽默生动的语言成份。而且冯小刚让原本以多动作喜剧为主的中国电影市场,他仅用语言就深刻的表达其幽默的效果,让越来越多的人热捧于这种电影,使冯氏电影中的台词成为新一代的流行语。此文以台词语言本身层面以及社会原因两方面进行论述。
二、台词语言本身层面分析
(一)京话以及其他方言给观众带来的诙谐幽默
冯氏电影中诙谐幽默的喜剧台词,给电影中所阐述的故事和演员们如虎添翼。电影角色对话之间的调侃,讽刺,给观众一次又一次的视觉冲击,让观众心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痛。而方言本身就是一种语言的变体,一样的语句,不同地方的人说又有不同的地方特色。而冯氏电影中的诙谐幽默喜剧正体现了这些方言的特色,这也是冯小刚喜剧电影中核心魅力的所在。
1.北京话
北京话属于地方特色的方言中最具代表性的语言。在冯氏电影中大量运用了其语言,也是当代冯氏电影中最大的特点。在近期冯小刚的影片里,他塑造了人物之间鲜明的性格特点,同时也构造了在社会中的复杂以及危险,反映了人物的社会地位。给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增加了真实感。
除此之外,在其他语言里也给观众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感受。例如:在《大腕》里,葛优的中国式英文和关之琳的英文式汉语。这两个人物的语言深深的给观众留下了鲜明的对比,从而让喜剧效果一下子就凸显出来。在这个强烈的比较下,反映的也正是不同的中西文化。中西文化中语言上的差异通过电影直观表达,让人们更能通俗易懂。
2.其他方言
同时,冯小刚不仅用单一的方言加入电影里面,而是运用多种方言加入到电影中,无疑是给自己电影好上加好,美上加美。在使用方言时并不要求十全十美,非常的逼真。而是注重地方语言上的特色,表现出地方韵味,让人们显浅易懂,不会产生语言上的表达措意。冯小刚这种以北京话为主,参杂其他地方的特色方言已经逐渐被人们认可。这也使冯氏喜剧中运用方言特色的方式幽默鲜明,成为新一代的潮流。
(二)台词语言技巧
冯氏电影中幽默感主要是以语言表达中的剧情台词和人物之间的对白来表现的,而语言表达的幽默效果则是依据多种语言技巧来显现的。中国的汉语源远流长,汇聚了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其简单优美,委婉含蓄,独立美妙。同一个思想,可表达不同的表达方式,同一个表达方式又因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思想而不同。语言技巧上的层次,让语言变得别有一番风味,含有一语双关的意思,使观众听出不一样的语言效果。
冯小刚执导的电影语言上使用了比喻,反讽,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使其电影达到强烈的效果。
1.讽刺。在《非诚勿扰》这一电影中,投资人范先生和秦奋的对话。范:“你觉得我们说英文好呢?还是说中文好呢?”秦:“您定,您定。你觉得哪个顺口就说哪个吧。我都可以的。”范:“那好,那就说母语吧。Nice to meet you.”这段话的两个主人公都是中国人,可却在纠结着要说英文还是中文,在更深层次去看,这就是在讽刺着从洋的思想。
2.引用。在《不见不散》中,刘元给自己辩解:“我也想今天晚上就打冲锋,明天一早把几百万军队全部都消灭掉……大步向前”这里是运用了《南征北战》的语句,不仅让李清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也让观众听到这些引用的语句时倍感熟悉,强化观众心灵的触觉。、
3.反语。在《没完没了》中,小芸想让韩冬夸夸自己,于是就有了这一幕。韩冬:“是不是我也得夸你两句。”小芸:“夸吧,让我也高兴高兴。”韩冬:“你最大的优点就是在关键时刻能大义灭亲,说翻脸就翻脸。”当小芸正高兴着让韩冬夸夸自己时,韩冬却变相在反讽小芸。这让观众感觉到了语言上的神奇魔力,也让观众深陷剧情之中,不得不佩服冯氏电影的幽默。
三、台词语言因素成为大众追捧的社会原因
冯小刚的电影成为大众所追捧的社会潮流,关键原因离不开“语言”。那么为什么人们那么喜欢冯氏电影呢?更深层次来说,观众为什么会被语言这一元素给深深吸引住呢?当然,冯小刚和演员的功劳功不可没,但背后含有更深层的一些因素。
从古至今,中国的说话艺术博大精深,一直流传至今。重说白,轻表演这是我们传统艺术的关键所在。从说唱,戏曲,再到现在的相声等语言艺术。都是用“语言”表达让人们感到愉悦欢快。冯小刚的电影正是因为有此”语言”表达才让观众所追捧,这些都与说话艺术的历史和群众的喜欢程度密不可分。
早在隋唐时期,说唱艺术已经记录于笑话集《启颜录》上,里面有这样的句子:“侯秀才,可以(与)玄感说一个好话。”这是据记录以来,出现的最早“说话”。宋代。也是根据隋唐时期流传下来的。当时经济繁荣昌盛,瓦舍成砌设立,说话的人数也剧增,平民百姓捧场,说话立即以商业化和职业化的特点开展。元代,经济日与俱增,社会化明显凸出,城市人口增多,说唱行业进一步得到了繁荣发展,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例如:《新编五代史平化》等等。
在18世纪中期,近代相声艺术开始兴起。最先开始流行的地区为天津和北京。后来红遍大江南北,是拥有一定群众基础的艺术。当下,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也已成为一种说话的艺术。都是从口中说出来,用“说”来吸引观众。
电影作为大众文化消费的一种产品,不能忽视台词中的魅力。虽然冯氏电影中经常以调侃,消极的语言在表达,但其中心思想却是积极向上的,制作了受观众热捧的电影。
四、结束语
最后,总而言之,冯氏电影以丰富的语言技巧,简白的语言制作了诙谐幽默的真实生活,不管是从第一步《甲方乙方》到现在《私人订制》等作品,他反映了正是我们的生活。他的作品让人们所热捧,成为新一代电影潮流典范。
【参考文献】
[1]邓 玲.冯小刚电影的对白语言美[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5(10).
[2]陆 彭.试论葛优在冯氏贺岁片中的语言风格[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19 (1
[3]林晓. 冯小刚电影台词幽默风格的营造[J]. 大众商务,2009 (22).
一九四二影评范文5
【关键词】人文精神 独立阅读 个性化阅读 母语精神 多元化
一、高中语文阅读现状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的目标,即“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在阅读与鉴赏的活动中,应不断地使学生充实其精神生活、完善其自我人格、提升其人生境界,并逐步加深学生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一句话,就是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
人文主义,是一种哲学理论和一种世界观。人文主义是以人,尤其是个人兴趣、价值观和尊严作为出发点的,对人文主义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容忍,无暴力、思想自由是最根本的原则。因此我们在高中语文的阅读与鉴赏活动中,应弘扬人文精神,让学生的阅读活动在直观、感性、情感的层次上,结合理性与审美的境界,达到“情感的丰富性与思想的深刻性”二者高度融合。
当下,高中生的阅读普遍有一种浮躁、玄幻、粗鄙的倾向,这对高中生的阅读和写作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因此,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着力于培养人文精神、提升高中生阅读的理性与审美境界。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追求理性与审美
首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也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解读文本。它包括:①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的主旨与感情。②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这对高中生是至关重要的。
语文,是一门最富有开放性的课程,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常常存在着诸多可能性。例如阅读沈从文的《边城》之后,学生阅读后的自由解读随笔是多元化的――
寂静并非是全无声响的。(学生A)
早熟的翠翠。(学生B)
一个精神的游子迷失在远方。(学生C)
大约春光也已经老透了吧!(学生D)
《边城》里只有两个意象:水和黄昏。(学生E)
无可救药的单纯的寂寞。(学生F)
大音希声。(学生G)
一部热闹的哑剧。(学生H)
多元的理解,其实也体现了文学作品自身的开放性和意蕴的丰富性及不确定性。
这样的探索,与常态的语文阅读是有区别的,因为长期接受“标准答案”的学生,渐渐失去了求异思维的能力,创造潜能也被渐渐扼杀。其实,求异思维的外延很广,它要求学生在思考材料时,应具有发散性、多维性、想象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从“同”中求“异”,从“寻找”中挖掘“新意”。有时,我宁愿看到学生对课文作出幼稚但却鲜活的原创性的解读,也不愿学生说出貌似深刻却是照搬来的套话。培养中学生求异思维的途径,除了教师要有意去引导启发学生作多元思考之外,让学生平时多阅读一些幽默故事、名人轶事、漫画小品也是一种很自然的熏陶习得的过程。
然而,独立阅读,绝不等于放任自由。为了防止学生离开具体文本进行所谓的分析,高中语文的阅读还应落实到语言层面本身,即从语感与语知结合的角度去理解句子,尤其是精彩、复杂语句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在对文学作品的解读过程中,要让学生感性地接触作品,尤其是对语感的培养。要培养学生对文本的亲近感与认同感。譬如,在教学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闲话》一文时,针对作者说“单独旅行时,也不必带书”的阅读理解,教参上是这般解释:“可以从自然中寻得思想的根源,读到深奥的信息,明白生命的意义。”而实际上只要让学生通过舒缓有致、自得其乐的反复朗读,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旅行既有外在的、肉体的、浅层次的;也有内在的、灵魂的、深层次的。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游山为寻真,玩水以旷怀,饮酒乃赋诗。
其次,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由于阅读活动中的个体差异、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个人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不同,学生阅读的体会肯定也不同。尤其是当学生的期待视野与文本之间产生背离时,其实学生会产生更强的阅读兴趣。例如在鲁迅的《呐喊》教学过程时,学生对《猫和兔》这篇小说似乎更感兴趣,因为鲁迅在一些作品中,虽然写的是小动物,用的却是沉重的笔调,表达的是对生命的关爱,这种关爱,不仅超越了自我生命的狭窄范围,甚至超越了国家、民族、人类的范围,升华到自我生命与宇宙万物的契合,从中可以把握鲁迅作品的基本母题“爱――死――反抗”,作品所隐含的作家博大深沉的心灵世界,就值得学生深入探索和研读。诸如学生随笔中写到,5.12汶川地震中,北川县封城后一只始终不离开尸袋里主人的狗,以及日本电影《导盲犬小Q》中那只可爱而忠诚的小狗……学生的这种深度延伸的阅读,对教师而言,也是一种意外的惊喜。又譬如在教学刘亮程的《寒风吹彻》时,教师的深度备课是可以延伸到“后课堂”的:要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刘亮程的“寒风”,有必要推荐学生课后阅读刘亮程的其他作品,如《对一朵花微笑》《永远欠一顿饭》《新疆时间》等等,以及推荐学生课后比较阅读高莽的《高贵的苦难》、刘小枫的《这一代人的怕和爱》,使其通过对另一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和个体生命在荒谬年代里种种悲剧的了解,加深对《寒风吹彻》的深度认识,让学生更深地思考:面对社会转型期的各种困顿,我们90后的学生该如何生活?
因此,个性化阅读,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其想象力、思辨力和批判力。对鉴赏主体高中学生而言,我觉得应有较高的要求,即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例如在鉴赏“和平的祈祷”这一模块时,不妨可以尝试让学生对这一模块中出现的战争中的几个“小人物”进行“整合式阅读”――抓住两个关键词:①失去;②伤害。
《一个人的遭遇》里的索科洛夫、凡尼亚都失去了家人、家园;《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的“我”失去的是双臂与右腿;而《安妮日记》中的安妮,失去的是自由和生命。
可是,在让学生了解战争对这些“小人物”的外在损伤的前提下,还可以让学生深入探讨:战争对他们的内在伤害是什么?战争不能摧毁“小人物”的又是什么?
在这种“整合式阅读”的铺垫之后,可以将平面文本阅读拓展到更加立体多元的视听领域,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几部关于战争的电影:《生于七月四日》《拯救大兵瑞恩》《集结号》《上尉的曼陀铃》《魂断蓝桥》《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钗》《一九四二》……但在观摩电影的途径上,可以灵活处理:可截取影片的片段,亦可让学生在家中自由观看,关键是起到一个拓展文化视野的作用,并且使其在宏大的历史题材的视听阅读中,获得一种灵魂的救赎。
再次,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尽可能提升高中学生的母语素养。要在对中华文化经典和精品的解读中,引导学生形成一种“同情的理解”,在与大师的对话中,培养学生的母语意识,针对现代社会中浮躁的写作现状,我认为阅读教学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学习借鉴优雅、优美、质朴、幽默的母语作品。例如老舍先生的《想北平》、郁达夫先生的《江南的冬景》、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不妨让学生通过饱含深情的吟哦,去体会文本中现代汉语本身的美;也可推荐学生多读一些孔孟选读、老庄选读,以及一些美学论著选读、文化名著选读、语言论著选读等等。
尽可能让学生从畏惧经典的心理中走出,开始接近辜鸿铭、张中行、季羡林、陈寅恪、傅斯年、钱钟书、陈之藩、朱光潜、宗白华、董桥、杨绛这样一些大师级的作家作品。让学生通过这种深度阅读的尝试,更深地体悟母语精神。
三、提升高中生阅读的理性和审美境界
说句实话,现在的高中生作文普遍存在浮躁文风,对于生活经验、阅读经验都很匮乏的当代高中生而言,其想象力处于无根浮游的困境。他们的习作大多伪饰而滥情,缺乏细腻、温柔、清新、纯朴的质地;他们的情感过于淡漠,缺乏对自己日常熟稔的事物的拿捏和文字的冶炼,更缺乏平和达观的悲悯情怀。因此应让学生潜下心来入情入境地读一读归有光、张岱、沈从文、巴金、周作人……关于童话和内心,还有一类作家是不引经据典的,他们的作品出自纯净的本性,比如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是一定要建议学生看的,那是一种纯净的忧伤和欢喜,学生读过之后,心灵会在宁静中梦想和寻觅。
当然,也可尝试引领学生结合阅读积累,为其专业发展做准备。
高中生不仅在兴趣爱好上各有偏好,而且随着知识积累的增加,思维的逐渐成熟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开始显示出不同的未来专业发展方向。就语文学习领域而言,有实用、审美、研究这三个方向。教师可以在平时的阅读交流与作文面批等过程中适当点拨,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多拓宽研习,为今后在大学里进一步发展(包括高考提前招生时的面试)打下基础。
例如一些有志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平时不妨让他们对“股票热”“外企热”“托福考试热”“学车热”这些社会热点话题进行演讲、辩论活动,让其各抒己见,表达其远见卓识。
例如一些有意于艺术院校播音、编导等专业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积累一些朗诵、表演和影评的经验,甚至可以鼓励他们尝试将经典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
总之,开创性地采用一些新颖而灵活的阅读呈现方式,促使学生由被动的、单纯接受式的、封闭的阅读,转向自主、合作、探究、多元的阅读;而不脱离文本的语言探究和充满人文情怀的拓展延伸,会让高中生尝到阅读的甜头。
【参考文献】
[1]沈龙朱.凤凰(沈从文卷)[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5:6.
[2]吴非.前方是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8.
[3]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8.
[4]丁帆,杨九俊.语文读本(必修一)[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56.
[5]聂作平.中国文学大师速读[M].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05:182.
一九四二影评范文6
【关键词】中国电影; 票房;成功;原因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一片形势大好,好消息频传。截至5月21日,中国电影票房在今年仅用了141天就成功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0.24亿元。国产片的表现尤为出色,票房最高的国产3D电影《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更是以10.44亿元的总票房甩开进口片当中的冠军《美国队长2》3.29亿元。国产片最终以56%的票房比重成功压制住进口大片的冲击,让业内人士兴奋不已。尤其令人惊喜的是文艺片方面,也有不俗票房,张艺谋的《归来》早已突破2亿大关,令人振奋。中国电影的春天似乎真的来了,《泰》、《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北京遇上西雅图》、《中国合伙人》、《归来》等中国电影的票房大卖,究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有好的故事,并要符合大众的口味
自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开启中国商业大片之门后,追随者甚众。但通常是形式大于内容,讲故事能力较差,有票房无口碑。如《无极》、《三枪拍案惊奇》等中国片子,除了可观的票房数字外,观众看后总觉得心里缺点什么。今年冯小刚拍的《私人定制 》也是如此,故事性极差,招来一片骂声。而纵观近几年票房及口碑都不错的几部中国电影《泰》、《致青春》、《北京遇上了西雅图》、《中国合伙人》、《归来》等电影,剧本扎实,都注重叙事,讲故事,情节呢有的轻松浪漫、温情,有的青春奋发、励志,有的感伤内敛,真挚动人,这些电影的故事触角广泛,贴近现实,比较“接地气”,符合大众的口味,所以,能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
如《泰》讲述了一个丝和一个压力很大的城市人在旅途的一段故事,讲述了他们摆脱金钱利益诱惑,回归亲情伦理的心灵旅程。这是一部典型的类型片,属于公路喜剧片,不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会被过度阐述。理解,也不像《一九四二》太过于沉重、阴郁,它让人们在密集的笑点中,找到了一个短暂安放心灵的轻松地带。
《泰》绝大多数桥段的发生具备必然性,最终片中的徐朗放下成功欲望,王宝实现绮梦,而高博也若有所悟。影片从寻常的恶意到一般的善意,再加上一系列处境喜剧,都使影片具有了足够的看点和笑点。所以《泰》成为迷茫时代释放群体浮躁的精神出口,它表达的是在这个价值溃散和压力沉重的困窘年代的人们,在遭遇怎样的生态困境和精神尴尬。也因此《泰》大卖,甚至有人看两遍,它使人们在笑声中释放了自己又有所领悟。
爱情喜剧片《北京遇上西雅图》讲述了一个拜金女做了“小三”到美国生孩子,之后遇到真爱改过自新并最终得到幸福的故事,浪漫温馨之余引发了公众对社会问题的思考。片中涉及了“拜金”、“小三”、“赴美生子”、“同性恋”、“软饭男”等一系列社会敏感话题,这些都是人们一直关注与争论的话题,在此之前,很少有国产影片对这些问题进行直接的刻画。而《北京遇上西雅图》将这些问题直接摆到台面上,引发观众们对这些问题持续深入地探讨:中国的孕妇为什么要到美国生孩子?这种海外生子热的背后其实是人们对二胎、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的担忧,从而反映出更多其它的社会问题。而“小三”问题和婚姻恋爱的价值观更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热点关注和探讨的话题。还有海清所饰演的成功女性的背后却是同性恋身份,这或许是大陆电影首次直接地客观地呈现这个问题。现代社会真的太过浮躁与复杂,《北京遇上西雅图》先将问题抛出,再一点一点的带着观众深入的去寻找答案,不紧不慢张弛有度的用各种事件来推进故事的发展。
难能可贵的是《北京遇上西雅图》并没有完全纠结于“小三”、“软饭男”、等这些社会热点问题,而只是将这些问题作为故事的一个设定背景,将对这些问题的深层思考留给了观众,故事本身则围绕了对浪漫的刻画和对真爱的大力弘扬,尤其是女主人公从拜金女的小三负面现象逐步转变为有自己的事业和合理情感归宿的正面女性形象,充满了正能量,符合大众的审美期待。这也是《北京遇上西雅图》能够以小成本赢得大票房的主要原因之一。
看完《归来》,感觉这是一部安静的、淡淡的电影。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没有太多强烈的戏剧冲突,没有豪华漂亮的场景。《归来》讲述的是陆焉识、冯婉瑜和他们的女儿丹丹的故事,从一家人的悲欢离合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变迁,深刻诠释了人在社会、历史中的命运转折。
一个被关押多年的男人,一个被病魔折磨、失去记忆的女人,还有一个被历史撕裂而伤痕累累的家庭,这本可以拍成一部跌宕起伏、轰轰烈烈的大制作电影,但是,《归来》却采用了淡淡的、静静的方式向人们叙述故事。也正因为这样的表达,使这部电影具有了特别的气质,也使它更可能接近那些人、那些事、那个时代的本质。《归来》的热映,证明安静平淡的电影同样可以征服观众,获得票房。艺术的本质在于对精神有所诉求。失去精神表达的电影,剩下的只是光影的躯壳,而不会产生永恒的价值。近年来,文艺片备受观众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因为此类影片都或多或少地蕴含着时代的一些人文精神。
张艺谋的《英雄》被认为是中国电影“大片时代”的里程碑,对电影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由此也开始了中国电影以商业片为主流的时代。但是,从《英雄》,到《三枪拍案惊奇》,国产电影形式大于内容的批评不绝于耳,以致“视听盛宴”是国产商业片最大的宣传语,这种只重形式却忽视内容的做法使得大多数国产商业片连基本的故事情节都没有讲清楚,更不要说有对人生、对时代的深刻的思考了。其实,追求“视听盛宴”与电影的包含的内在深刻主题并不矛盾。《阿凡达》成功并不仅仅在于它的3D技术,更重要的是影片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人与自然之间应该如何相处?人类现在的行为无异于自毁家园,这种对现实问题的关注恰恰是《阿凡达》科幻外壳下的本质所在。故事虽然有些模式化,表达也较浅白,但至少能让观众了解到这个社会正在发生着什么,能让观众感受到其中的用心和信念。而前几年我们的国产商业片很少考虑到这些。但现在,《泰》、《致青春》、《北京遇上西雅图》、《归来》等已经开始回归,观众渴望的真正有精神内容、真正言之有物的电影回来了。这才是这些电影被肯定,被叫好,票房大卖的主要原因。
二、明星效应
作为商业电影,追求利润最大化是电影生产的动力之一,而明星的加盟则是保证高票房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北京遇上西雅图》选用的演员,都是深受广大观众欢迎的著名演员,“师奶杀手”吴秀波携手“文艺女神”汤唯,加上“国民媳妇”海清,以及从艺二十多年的买红妹,这绝对是一个能吸引很多人走进影院的强大组合。汤唯作为新一代兼具演技、气质与美貌的影后本身就是票房的保障,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影片的知名度,吸引了大批电影观众;吴秀波、海清以及买红妹在电视界的号召力非常强劲,参演的很多电视剧当前也在热播,同时他们参演的电影较少,让其粉丝们更加期待他们的银幕表现。
张艺谋的《归来》,典型的明星效应撑起了票房。且不说张艺谋的名字原本就意味着过亿票房,还有巩俐、陈道明这样的超级大牌组合,再加上严歌苓小说原本就打下的坚实基础,这些因素本身就是高票房的强有力的保障。笔者在电影院,听见有很多人说,来看《归来》就是冲着陈道明来得。结果陈道明的表现可圈可点,不负众望,于是口口相传,影片大卖。
虽然赵薇的《致青春》里没有太有名的演员,但赵薇自己就是一块金子招牌,此次尽管她没有主演,但她却是影片导演,赵薇由演员跨行去当导演,这样的改变本身就极具卖点,夺人眼球,明星效应功不可没。
三、营销的胜利
以上几部中国电影的票房大卖除了剧本扎实,明星效应,再加上导演的奉献外,很大程度上还得益于背后团队成熟的商业化运作,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一)口碑传播效果显著
所谓口碑传播就是通过看过电影的人口口相传,来鼓动受众去电影院看电影,并以此来推动票房。在今天微博微信满天飞的互联网时代,你雇佣几个、操纵几个网站来宣传影片,受众却往往并不买账,还是不看电影,大家只会静静等待,待网上各层次的微博微信等都在为影片叫好,形成口口相传,大家才会愿意掏钱买票进电影院。所以口碑营销可以称的上是一种强于任何广告的免费的营销手段。因此各电影公司都非常重视,甚至会费尽心思各显所能的来展开口碑营销。
《北京爱上西雅图》口碑营销策略,就是在正式上映前一个月,举办了“海量”的试映场。当时这部电影在全国10座城市举行了巡回试映场,覆盖人群包括院线经理、专业影评人、媒体记者、专业编剧、普通观众乃至业内知名人士等。此外,还在北京举行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提前观影活动。据说这部电影光试映场就看掉了100万元的票房。正因为海量的提前观影,为影片制造了强大的声势和超高的口碑,使得影片未映先热,在上映前就已经有大批观众在等待观影。也因此,这部电影在其上映初期,豆瓣上甚至奇迹般的出现了该片零差评的“奇迹”,在微博、人人网等社交平台上,用户们积极地分享相关视频、语录,讨论观影感受,很多明星微博、草根大号也发出了积极的评价。口碑传播,效果显著。
而影片《归来》,是利用了张艺谋广泛而又通天的人脉关系来进行口碑传播的。《归来》上映前曾邀请国际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提前观看,斯皮尔伯格除了称赞该片是当下最有深度的作品,还哭了一个小时。对于“斯皮尔伯格大哭”一事,张艺谋后来解释说:“我当时在休息室等他,我看他看完出来后双眼通红,手里攥着纸巾,然后他抱着我说很感动。”
甚至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近日也发声评价《归来》。他自曝观影过程中曾落泪,“像我这样一个六十岁的老男人能哭出来,是因为这个电影触动了我内心深处最痛的地方,勾起了我人生的回忆”。
(二)利用“社会话题”,引起注意
《致青春》和《泰》都因为成功地制造了话题,而在票房上一路高歌猛进。而《北京遇上西雅图》本身所包含的社会热门话题(小三、去美国生孩子等)也给了这部电影天然的持续发酵能力。《归来》在制造“话题”上更是做到了极致。从开拍到上映一直就话题不断,其一,这是张艺谋与巩俐在分手后首次重聚再拍文艺片,令人期待;其二,这是张艺谋与张卫平分道扬镳后另择东家的首次亮相,意义非凡;其三,又逢张艺谋超生门事件,还有人们对《归来》评价两级分化等,总之围绕《归来》话题不断,极大地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三)上映档期有讲究
现在海外大片,国产大片比比皆是,轮番上映,中小成本的国产电影如何在这大片林立的电影世界中站住脚,上映档期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方面《泰》的成功堪称典范。
据新影联副总经理高军透露,其实一开始华谊将《十二生肖》放在2012年12月12日,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档期,一共有4个“12”,但是由于华谊过于高估了《温故1942》的票房号召力,害怕两部电影撞车,就将《十二生肖》的档期挪到了2012年12月20日。当时光线的《泰》的档期本来是放在12月21日,光线没有自信自己的这部中小投资的电影能够拼得过《十二生肖》、《血滴子》等大制作影片,所以就将《泰》往前挪了8天。就是这关键的8天,为《泰》赢得了一个非常好的档期。据李海鹏介绍,将影片提前到12月12日上映后,光线打出的是“轻轻松松过”末日”的喜剧牌”,经过测算,这一提前至少让《泰》的票房提高了15%。
2013年4月26日,赵薇导演的处女作《致青春》上映,首映日该剧就以4650万打破《泰》3500万的2D华语首日票房纪录,首周票房超过3.5亿。据业内人士分析,《致青春》如此好的票房表现,除了观众对赵薇导演作品的期待、辛夷坞小说原作的人气积累,档期之内包含“五一”小长假也是助推票房的重要因素之一。
还有《北京遇上西雅图》上映日是2013年3月21日,一个平常的日子。理论上讲,大家都认为3月份是一个比较淡的档期,从全年的票房走势来看,尤其是3月最后的两个星期是全年票房收入最低点,再加上前后都有好莱坞影片相继上映,对于爱情片来说这不是一个好日子,但正因为这个日子太平常,所以也没有什么大片上映来与你抢票房,于是,《北京遇上西雅图》就脱颖而出了。
总之,随着一部又一部票房破亿又口碑甚佳的中国电影的不断涌现,中国电影繁花似锦的春天即将到来,让我们期待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