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英雄人物的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英雄人物的故事范文1
在昨晚的班会上,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哪个同学能讲一讲王成和雷锋的故事?”结果是全班同学都知道他们的故事,但没有一个同学能比较完整地把雷锋的事迹讲出来,有少数同学知道王成的故事,但讲出来的内容却非常笼统。
在这节班会以后,我对同学们了解我国英雄人物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有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同学们对英雄人物了解得比较少,比较空泛;二是同学们对英雄人物的理解比较片面,大多数同学认为只有战争时期才会出英雄,现在生活在和平时期,是远离英雄的时代,这种观点与学校的长期以来忽视这方面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少数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流于形式,因此便有了“雷锋三月来,四月走”的说法。
我们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国家,英雄的品质便是中华民族高尚精神的代表。每个人都有崇敬英雄,渴望成为英雄的心理,英雄的事迹不是空泛的,而是具体的,感人的。因此,从这节班会后,我们班开展了“让英雄走进课堂”的活动,同学们系统地学习了英雄事迹,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教育。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写道:“英雄在哪里?就在我们的课堂里,就在我们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当我们自觉地关上流水的水龙头,自觉地捡起地上的果皮纸屑……我们便一步一步地向英雄走进。”一滴水珠虽小,但它却反映了每个同学闪光的思想。
英雄的事迹,英雄的语言,英雄的形象,支撑着青少年心中一片纯洁的蓝天,我想,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给青少年树立更牢固的精神支柱,拨正他们人生路上的航向,为他们点亮闪光的航灯。
湖北省老河口市竹林桥中学高三:孟国
英雄人物的故事范文2
关键词:探讨 神话故事 内蕴 展现给学生 《普罗米修斯盗火》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188-02
我们纵观小学语文教辅,神话故事占有一定的比重,比如《哪吒闹海》、《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盗火》等等,这些神话故事都各有特色,各尽风头,被学生津津乐道。而且,对于神话故事来说,它不仅仅只是单纯地情节波折的故事,在文字交织的故事下面还包含着深刻的内蕴,这恰恰是教师要呈现给学生的。那么对于教师来说,该如何将这种神话故事当中所包含的内蕴呈现给学生呢?本文就从《普罗米修斯盗火》说起,探讨教师如何将神话故事内蕴展现给学生。
1 “导”题、“懂”题、“入”题三部曲
1.1“导”题
课堂就像一本书,人在看书的内容之前,要先读前言或者目录,抑或楔子。前言、目录、楔子是否能吸引人们的眼球,直接影响人对这本书的第一印象。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说也是如此,教师要精彩导入课题,这样,学生才能对接下来的课堂内容产生好奇感,从而专注,饶有期待地继续往下听。教师要为接下来的课题做一个精彩的引子。让学生的眼球及思维都锁定在自己教学过程中。对于神话故事来说,是很容易产生精彩的效果的。
以《普罗米修斯盗火》为例,教师可以问学生:“大家知道普罗米修斯是谁吗?”“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看到或是听到有谁盗火吗?”学生自然会对这些内容感到陌生,在好奇心的牵引下,必定会对课堂内容有所期待。
1.2“懂”题
要想切入文章,就必须要懂“题”,所谓“题”,就是指课文的题目。一般来说,课文的题目是对课文内容或者思想主题的总结。对于绝大多数神话故事来说,其题目总是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人物,二是和人物相关的事件。如《哪吒闹海》,哪吒是神话故事中所涉及到的中心人物,闹海是指和人物有关的具体事件。当然还有一些神话故事的题目单单指人活着事件,如《开天辟地》等。
以《普罗米修斯盗火》为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懂”题。对于这篇课文来说,教师可以运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我们从这一题目中可以知道些什么?然后教师再给予引导:课文涉及到的人物是普罗米修斯,涉及的事件是盗火。进行到这一点之后,教师还要设置问题:普罗米修斯是谁?他为何盗火?他为何偏偏只盗火,而不盗其他?在课文中火又象征什么?教师通过对课文题目的分解,提出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恰恰也是学生想要迫切知道的。在求知欲和好奇心的支配下,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深入课文。
1.3“入”题
“入”题是最主要的环节,它主要针对的是整篇的文章内容,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很好地“入”题。在这里就需要教师具有创新的能力,以课文本身的特点为依据,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以《普罗米修斯盗火》这篇课文为例,全文围绕普罗米修斯这一伟大英雄人物展开情节,情节主要分为四大部分:无火、盗火、受罚、解救。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通读课文,将这四部分总结出来,然后再分部分找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普罗米修斯这一伟大的英雄人物的精神特点,并且弄懂课文中所涉及的问题。
2 揣摩人物形象,揭示神话内蕴
对于神话来说,故事情节是第一要素,而构成故事情节的核心元素是人物,人物的性格、感情、行为贯穿了故事的始终,使故事更加血肉饱满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可以说,人物形象描绘是神话内蕴的密码,人物形象的演绎统领着故事的开端、发展、、尾端,而神话的内蕴就存在在故事的展开情节当中,所以人物的塑造与神话内蕴的形成有着必然的联系。再从神话内蕴本身来看,它是指神话故事的思想精髓,这是贯穿在神话故事始终的灵魂,是最精华的一部分。那么教师如何以人物形象的塑造为线索,完美揭示神话的内蕴呢?
以《普罗米修斯盗火》为例,这篇课文塑造了一个勇敢、善良、不屈、敢于用自己的生命去造福人类的英雄的形象。教师要运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地谈谈在这一英雄人物身上都有哪些闪光点,你在这些闪光点上得到了哪些启示?同学们各抒己见,自主地挖掘神话故事的内蕴及精神内涵。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要对其加以总结,将神话故事的内蕴升华。这样一来,学生既通过自主地探究完成对神话故事内蕴的挖掘,又通过教师饶有成效的引导,加深了对神话故事的理解。
3 借助电教和表演,升华对神话内蕴的认知
语言文字的传输效果不及声像的传输效果,基于这一点,语文教师可以获得这样的启示,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更完美地将作品的内涵移交给学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将作品内容以声像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的面前,学生通过声像这一媒介的传送,可以直观地看到文章作品中人物形象、感情特点,而且还会对文章中所发生的具体事件进行清晰记忆,此外,文章中所渗透的强烈感情还会直接以声像的传播方式带给学生以情感、感官的冲击力。让学生一目了然地对文章的内蕴形成自己的理解,升华对神话内蕴的感知。
对于神话来说,它的故事性较强,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将其改变成剧本,并分角色表演。在演练的过程中,学生就会站在当事人的立场去观望神话中的世界,同时也会深刻地了解当事人的感情变化,心路历程。这样一来,就增强了学生对神话人物的理解以及神话故事情节这样发展的缘由,继而对神话的内蕴有所感知。
以《普罗米修斯盗火》这一神话故事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有关这个故事的图片或影片动画呈现给学生,并用有感染力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在高加索山脉之巅,有一个名叫普罗米修斯的英雄袒露着胸脯,被锁链紧紧地捆绑,一只雄鹰向他扑来,啄食他的肝脏,他在天地之间,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与煎熬。学生通过影像,会对这一神话故事进行更深入地理解和感知。而且影像直观性的呈现,更能带给学生深刻的感触,让学生对神话内蕴的挖掘有所升华。为了更好地融入神话,挖掘其精神内涵,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分角色将神话故事演绎出来。这既可以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又使得学生更加近距离地观望了神话故事的内蕴精神内涵。
英雄人物的故事范文3
2.企业的标志及由来。 企业的视觉识别系统(vis)及由来,如麦当劳的颜色主要由金黄色和红色构成,其标志“m”既是麦当劳的首写字母,又形似凯旋门,象征着吉利和成功,每个企业的vis都是企业的骄傲,是每位员工均要能识别并了解它的特殊的含义。
3.企业的发展历史和阶段性的英雄人物。 每个企业的发展史都会和几个阶段性的标志人物紧密连在一起,他们都是企业的英雄人物,如法国酒白兰地系列,就有马爹利老爹和马爹利老屋的传奇故事,就有甜美葡萄的传说,就有棕木桶传奇般的功能和传说。伴随着企业的发展,有英雄人物,有转折阶段,有传奇故事,有美丽的传说,把这些编成故事,讲给新员工听,使他们更热爱自己的企业,更有归属感。
4.企业具有重要标志和意义的纪念品的解说。 美国有一个企业,它的大厅里有一个标志性的纪念品,用大玻璃罩着一条金色的香蕉,这香蕉是一个员工,因为向董事长提出了非常出色的工艺改进的建议,这个董事长很想立刻奖励这个年轻的小伙子,但此时董事长身边并未有合适的奖品,董事长拿起桌子上一根香蕉,奖励了这位员工。从此以后,这个公司提合理化建议成风。这个美丽的故事也广为流传,一个金色的美丽的香蕉被制作成纪念品摆设在公司的大厅里,成为这个公司的标志物。要使新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英雄人物的故事范文4
摘 要: 流传于朝鲜平壤的民间故事包含了大量的历史人物传说。这些传说的主要描写对象是平壤地区的古代将领。在流传过程中,这些传说对历史人物的事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虚构和加工,其中涉及卵生神话母题、对英雄人物的美化等,还包含将历史人物的事迹移植到传说故事中的情况。这些人物传说丰富了平壤民间故事的内容和题材,体现了古代平壤人民对爱国英雄的热爱。
关键词: 平壤 民间故事 人物传说
朝鲜平壤地区流传着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的内容包括记录名将事迹、普通人反抗斗争的人物传说,记录地理事物命名、名胜古迹由来的风物传说,以及记录风俗习惯由来的风俗传说,等等。这些故事的时间跨越了朝鲜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仅从有史可考的民间故事来看,包括三国时期、高丽时期、李朝时期。
朝鲜外文出版社于1988年将流传于平壤地区的众多民间故事进行搜集整理,汇集成《平壤民间故事》一书。在这些民间故事中,有史可考的人物传说在其中占据重要部分。例如《傻子温达》的故事和《鹿足夫人》故事中关于乙支文德的叙述都可以在《三国史记》等历史著作中找到它们的人物原型。同时,对历史事件的移植也可以在平壤民间故事中窥见一斑。
一、乙支文德故事的神奇诞生母题及其早年传说
乙支文德是高句丽“萨水大捷”中的首要将领,因而乙支文德成为朝鲜半岛最重要的英雄人物之一,从高丽王朝至今都受到历代政权及普通民众的崇拜。高丽时期金富轼等编撰的正史《三国史记》将乙支文德的传记放置在名将金庾信的传记之后,可见乙支文德在高丽时期即成为官方所颂扬的最重要的民族英雄之一。平壤民间故事中对乙支文德有详细的记述。在这样的人物传说中,乙支文德作为英雄人物,其形象就自然而然地具有一定的神圣性。
对乙支文德的叙述见于平壤民间故事《鹿足夫人和她的两个儿子》:“传说石多山下的积善谷有一位好心的妇人,有一天她锄草回来,看见很多很多鸟在一起孵一个大卵。于是便把那卵带回家来,从卵里生出来的就是乙支文德将军。”[1]62这具有典型卵生神话的特征,其“神奇诞生”母题显示了乙支文德的诞生异于凡人。@样神异的诞生“具有了异于凡人的特征,这实际上也就意味着英雄的神圣性,同时也就预示着他们会创造出神奇的伟业”[2]。这种神奇的诞生符合朝鲜人民对于乙支文德民族英雄崇拜的心理,也为乙支文德以后的英雄伟业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即乙支文德之所以取得萨水大捷的胜利,其原因之一就是其神奇的诞生。
然而作为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能够对乙支文德的诞生进行如此神奇的描述,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乙支文德史料本身的匮乏。作为最早记述乙支文德的史料,《三国史记》对于乙支文德的出身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乙支文德,未详其世系。资沉鸷有智数,兼解属文。”[3]443这一段叙述既未明确叙述乙支文德的家世,又未提及乙支文德的早年经历,接下来便立即叙述隋炀帝下诏征高句丽及乙支文德诈降之事。史料的匮乏给民间文学的创造提供了巨大的创作空间,因而产生了乙支文德的卵生神话及乙支文德是怎样成长为一代名将的故事。
在民间故事的叙述中,乙支文德经历了一段具有民间故事特征的“拜师学艺”成长经历。民间故事中的乙支文德拜到“学问渊博、精通兵法”的隐士宇敬先生之门下学艺。宇敬先生之妻鹿足夫人在这一阶段也给了乙支文德很多帮助。鹿足夫人的形象也具有典型的神话色彩,她“双足生得有些异常,很像鹿蹄”[1]60。正是因为这样神奇的诞生和异人的传授,才使得乙支文德最终成为“资沉鸷有智数,兼解属文”的文武双全的英雄形象。这样文武双全的英雄显然是民间故事中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因而乙支文德故事的神奇诞生母题和他早年拜师学艺的传说有力地弥补了史料对乙支文德家世、早年记载的不足,使得乙支文德成为一个理想化的英雄形象,为其日后在萨水大捷中的功绩提供一定的合理性。
二、温达故事对英雄形象的美化和对故事情节的丰富
“傻瓜温达”的故事见于《三国史记》,主人公温达是高句丽平冈王时人,为侍奉母亲而乞食,被世人视为“傻瓜”。平冈王因女儿哭泣,吓唬女儿日后将嫁给傻瓜温达。公主成年后因记得父亲的话欲嫁给温达而被父亲逐出。于是公主便嫁到温达家中,教温达买马参与狩猎。在公主的教导下,温达成为一代名将,在中立下大功。主人公温达的卑微出身与公主的高贵出身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而他们的结合在门第观念森严的古代朝鲜打破了几乎难以逾越的阶级壁垒。这是温达故事在民间流传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它“极大地满足了大众在现实中无法实现或难以实现的美好愿望”[4]。
温达的传记在《三国史记》中本身就存在浓重的民间传说色彩,因而韩国学者朴ブ踩衔《三国史记》对于温达的记述是“故事、历史和汉文学合一的资料”[5]。即便《三国史记》对温达的记述带有很明显的民间传说色彩,但温达故事在民间的流传中并不满足于既有史料的记载。这种民间流传的再创造最明显的一点是对主人公温达形象的美化。《三国史记》记载温达“容貌龙钟可笑”[3]460,但丑陋的容貌显然不符合民间对于完美英雄的印象,也不符合民间对温达与公主结合这一故事情节的理解。因而民间故事对温达的形象做出了一定程度的美化,使温达成了一个具有英俊相貌的美男子,又在史料之外增加了温达异于常人的魁伟形象,“他生得膀大腰圆,身高八尺有余,圆圆的脸上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背起柴来抵得上好几个人”。“财主们便骂他:‘别看他相貌堂堂,可生就的一副贱骨头……’”[1]45《三国史记》记述的温达故事可以看作是蠢人故事的一种变体。但民间故事的流传使得蠢人逐渐成了英雄。民间对于温达形象的美化使得温达作为一位民间故事中的英雄,拥有了更加符合英雄的外貌特点。
这样英俊的外貌使得原本愚笨丑陋可笑的“傻温达”形象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这就与温达的“愚笨可笑”传到王宫的故事情节产生一定的矛盾。因而民间故事又对温达的形象做出了一些增添。例如增添了官员出行,路人纷纷避让,而温达直挺挺地站着,受到衙役的责打而一声不吭的情节。这就使得温达的愚笨形象在受到削弱后,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弥补。同时也增加了温达不畏权贵的英雄气概,使温达形象更符合民间故事中的英雄形象。
《三史记》对于温达成长为名将的叙述也有明显的漏洞。《三国史记》中记载公主下嫁温达以后,公主指导温达买马。温达按照妻子的要求努力养马,在狩猎中的良好表现得到了平冈王的注意。然而《三国史记》对于温达的武艺并没有叙述,也缺乏温达成长为英雄的过程叙述。温达从一个受人耻笑的“傻瓜”成长为一代名将的过程,《三国史记》都没有做出合理的叙述,使得故事情节突兀,也使得温达的英雄形象受到了削弱。在民间故事的流传中,为了使温达的英雄形象更丰满,故事情节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丰富。与乙支文德故事相类似,温达故事也增加了“拜师学艺”这一具有民间故事特征的情节。故事里的温达去找公主“事先打听好的一位武艺高超、学识渊博的道人,拜他为师”。“整整三年,温达起早贪黑,练武习文”[1]51。故事在民间的流传中也增加了温达因愚笨而更加努力练武习文的情节。这些情节的增加把温达从一个愚笨可笑的人合情合理而循序渐进地变成一位英雄。这样的叙述既填补了史料记载中的漏洞,更符合民间故事中英雄成长故事的模式。同时,“练武习文”情节的增加使得温达更符合民间“文武双全”的完美英雄的形象特点。
三、铁锤将军故事对史料的移植
铁锤将军故事是在平壤地区流传较广的一则民间故事,至今仍在朝鲜半岛为群众所津津乐道。在朝鲜的民间故事中,流传有诸多版本的手执铁锤抗击侵略的高句丽将军形象。这一故事也被改编为动画片,在2015年于朝鲜上映。朝鲜于2015年推出手机游戏《少年将军》,其中游戏主人公的名字就是“铁锤”,可见铁锤将军故事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力之大。
铁锤将军的主要故事情节如下:高句丽时期的平壤青年铁锤是一个铁匠的儿子,他与恋人凤仙约定习武三年以后相见。但在铁锤走后,凤仙被官员强纳为妾。铁锤拜名师习武后,出山救得凤仙,之后投身军伍,在高句丽与外国的战争中建立功勋,而后隐居于大城山。铁锤将军晚年,在外敌入侵之时执锤大呼,使得敌人胆寒,纷纷败逃。
这则民间故事融入民间故事中的爱情因素,具有英雄成长故事的典型情节――“拜师学艺”。“拜师学艺”的情节与乙支文德故事、温达故事在民间的流传过程中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可以看作是平壤民间故事中英雄成长故事的一个典型模式。铁锤将军其人不见于《三国史记》,考察《三国史记》中将领传记,也不见有手执铁锤的高句丽将领。但考察铁锤将军故事的情节,可以看出这则民间故事在情节上对《三国史记》传记内容的移植。
《三国史记・素那列传》记录新罗将领素那的事迹。素那在与H的作战过程中有如下记录:“素那奋刃向贼,大呼曰:‘尔等知新罗有沈那之子素那乎?固不畏死以图生,欲斗者曷不来耶?’遂愤怒突贼,贼不敢迫。”[3]470《素那列传》中又有记述百济人对沈那、素那父子的恐惧:“百济人指沈那曰新罗飞将,因相谓曰:‘沈那尚生。’莫近白城。”[3]470
在铁锤将军故事中,铁锤将军晚年执锤大呼,吓退敌军的故事情节与《素那列传》的故事情节几乎完全一致,即铁锤将军执锤大呼:“今天我要叫你们尝尝大高句丽老将铁锤的厉害!”敌军闻此迅速败退,称:“高句丽的铁锤将军还活着!”[1]108《三国史记》作为一部正史,在朝鲜半岛流传极为广泛,因此被平壤地区的群众广泛接受。铁锤将军故事作为流传于平壤地区的民间故事,带有明显的平壤地方特色,诸如铁锤将军隐居于大城山,等等。在铁锤将军故事的流传过程中,为丰富故事情节,突出故事中的英雄形象,《三国史记》中其他地区的史料被移植到铁锤将军故事中。在移植过程中,新罗将领素那的事迹就与平壤地区的铁锤将军故事相结合,被逐渐本土化,由一个新罗的历史事件转化为叙述高句丽时期平壤人抗击外敌的民间故事。
四、结语
平壤民间故事中的历史人物传说讲述了一系列朝鲜古代英雄的事迹,这些英雄故事大多取材于历史文献,但由于历史文献叙述的简略,民间故事又对历史文献中的情节进行了一系列补充。这些补充的内容多数涉及史料语焉不详的英雄成长过程。在叙述英雄成长过程中,平壤民间故事中的历史人物传说形成了一定的模式:拜师学艺的故事情节为英雄从普通人成长为英勇的将领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在成长中成为文武双全的人则使得民间故事中的英雄更符合民间印象中的完美英雄形象。
对英雄形象的美化也是这些历史人物传说的民间再创作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史料中面貌丑陋的英雄在民间故事中成了美男子,这是民间对英雄外在形象的要求;有的英雄在史料中并无记载其文化水平,但民间故事将其塑造成文武双全的英雄,这也是历史人物传说在民间流传过程中对英雄形象的美化。平壤民间故事作为平壤地区的民间文学,在流传过程中将其他地区的历史人物事迹与本地区民间故事相结合,从而塑造出属于本地区的英雄人物,这是平壤民间故事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地区文化相融合的一个特征。
总而言之,平壤民间故事中的历史人物传说主要表现平壤地区古代将领的英雄事迹,这些故事发展了史料中将领的事迹,对平壤地区古代将领形象进行了美化。其中也存在将其他地区将领事迹移植到本地区英雄故事中的情况。这些故事从内容及流传发展的过程来看,都体现了古代平壤人民对爱国将领的热爱之情。
参考文献:
[1][朝]平壤民间故事[M].平壤:外文出版社,1988:62,60,45,51,108.
[2]刘雪玉.东北满族英雄故事母题探析[J].文化遗产,2014(2):66.
[3][高丽]金富轼.三国史记[M].京城府:朝鲜史学会,1941:443,460,470.
英雄人物的故事范文5
关键词:史诗性、叙事结构、中国式、美学特性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长期以来,金戈铁马、磅礴大气的史诗巨片一直是影迷们的喜爱,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宏大壮阔的历史场景,激昂的背景音乐,让我们置身于那些久远的年代。但是,史诗影片在学界上并无完整
明确的定论,甚至有人把史诗片与历史片、传记片混淆而谈,它们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在具体的叙事手法上有着明显的差别。史诗片不是一种成熟的影片类型,但将其作为一种特殊的叙事模式与美学臆
断,分析史诗性叙事结构在影片中的体现,对史诗影片的理论建构有很大的意义。
一、“史诗”概念与史诗性结构
(一)关于“史诗”的概念
《辞海》(1989年版) 说:“史诗,指古代叙事诗中的长篇作品。反映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或以古代传说为内容,塑造著名英雄的形象,结构宏大,充满着幻想和神话色彩”。该定义是西方式的,它
源于古希腊的史诗定义:“关于英雄们所作所为的连续性叙述”,其后被西方文学继承下来。由此可知,英雄传奇叙事和长篇巨制似乎是史诗的两个基本品格。
(二)史诗性结构叙事
我们常说史诗影片,但何为史诗影片,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史诗影片是什么,有人认为可追溯到电影诞生早期的《卡比莉亚》和《一个国家的诞生》,也有人认为是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也有
学者认为应从好莱坞“黄金时代”终结后开始,因为好莱坞“黄金时代”的终结与电视的兴起刺激了美国电影寻找新的方向,宽银幕、立体声技术的应用,给史诗电影铺平了技术道路。
二、史诗性结构影片的审美特征
(一)关于“历史真实”问题
在历史片与传记片的创作中,我们常常遵循“忠于历史”的原则,但在史诗性结构影片中,往往是“超越历史”,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常常存在矛盾。“历史真实是就作品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异同关系而
言的,而艺术真实则是相对于作者、作品、观众尤其是作品与观众间的共鸣关系而言的。”①史诗性结构影片追求的是艺术真实,为了艺术表现效果,彰显全人类的集体力量、现实世界的现实力量,往
往对历史进行艺术性的加工。
当然,也有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统一的佳作,例如《赛德克・巴莱》,该片以“雾社事件”为原型,讲述了赛德克族马赫坡头目莫那鲁道率众抗日的故事。由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撰的,众文图书公司
民国六十九年印行的《台湾省通志》卷九《革命志》中,详细的记录了“雾社事件”的发展经过。魏德圣导演的《赛德克・巴莱》完全符合历史事实,对历史的完全演绎,既突出了莫那鲁道的英雄气概
,也不掩盖赛德克族对雾社地区日本人的血腥杀戮,展示了以莫那鲁道为代表的赛德克族人从容面对死亡,崇尚民族图腾的悲壮情怀。也加深了现实世界民众对于历史与现实的反思。
(二)史诗性结构影片的美学标准
1、长篇巨制
由于史诗性结构影片多选取厚重的历史背景,时间跨度大,人物角色众多,剧情波澜起伏,因此在影片的具体表现上是长篇巨制的。长篇巨制并不意味着影片的放映时间一定会很长,影片时间的含义包
括放映时间、故事时间、观众心理时间,而史诗性结构影片侧重的是后两者,故事的气势磅礴,在观众心理造成深远影响。
史诗性结构影片也多表现金戈铁马、磅礴大气的战争场面,宏大的历史场景,传奇的英雄故事,由于电影技术的不断进步,决定了这类叙事风格的影片必定是长篇巨制的。
2、以“英雄传奇叙事”为中心
无论是对真实历史再现的《勇敢的心》、《赛德克・巴莱》,还是以真实历史背景为基础,虚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宾虚》、《阿甘正传》,这些影片的叙事中心都由一个英雄人物构成,故事剧情的
发展,围绕着主人公命运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影像,并且英雄人物往往都具有传奇的色彩。
3、彰显全人类的集体力量、现实世界的现实力量
长篇巨制和英雄传奇叙事是史诗性叙事影片的外在表现,彰显全人类的集体力量、现实世界的现实力量则是这类影片的内涵追求。表现英雄传奇的故事影片并不少,单纯的英雄传奇如果不能表现“世界
的完整性”,我们也无法认定它是史诗片。
我们说一部影片具有史诗性的叙事结构,是一部史诗巨作,在于这部影片体现的不仅仅是英雄人物的单打独斗拯救世界,不仅仅是心理的短暂震撼,而是全人类对于自由渴望的集体抗争,对历史和现实
的反思,揭示的是我们认同的普世价值。这类影片的历史不是单纯的过去,不是浮夸的背景,而是对现实的参照,对现实的思考,揭示的是现实世界的现实力量。
三、中国式史诗叙事结构的特殊表现
(一)以意象为核心
民族文化是民族之根。鲁思・本尼迪克在《文化模式》中说:“(文化)是通过某个民族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和行动方式,一种使这个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方式。”②不同的民族文化,决定
了在面对史诗性结构叙事上,中西方影片表现出细微的差别。中国人讲究意境之美、境界之高,而意象又是构成意境的重要元素。“意”作为哲学概念,意为情感与思想;作为美学概念,意为艺术家的
志、气、才、情、性等诸方面的情思和意味。“象”是客观化的物象。由此看来,“意象”即是“意”与“象”两者的互相融合和表现。“审美意象的创造,根本上又离不开特定的文化传统的精神意蕴
与符号材料,且成为特定文化传统某种精神品貌的具体体现。”③
在中国式的史诗结构影片中,往往是通过意象的创造,来构造影片的历史背景,烘托厚重的历史感与磅礴的气势,而不是外在的造势。中国式史诗叙事影片是富有文化内涵的,一个人物,一个道具,一
个场景,都是审美意象的塑造,大场面的制造不仅仅是为了造势,而是突出文化,传达中国式史诗性结构影片的特殊力量。
(二)群像式的英雄模式
外国的史诗片中的英雄传奇叙事,往往的主角是单一的英雄,而中国的英雄人物,往往是群像式的英雄。在《开创新的史诗片模式》中,《建党伟业》的导演黄建新在谈及该片创作时,谈到传记片的方
法是“叙述一个人,而我用传记片的方法拍了一群人”。尹鸿教授说到“用史诗线索来串联片段的方法应该说开创了一种的新的史诗片模式,过去的史诗片还是一个主要人物来串联整部电影的情节剧,
像这样以历史事件为线索来串联不同人物的电影很少见。”这段对话中,尹鸿教授似乎很委婉了批评了《建党伟业》的剧作,的确这部影片有很多问题,称“史诗性巨作”稍有牵强,但影片的结构的确
是按照史诗性模式展开的。
灵性激活历史,充满传奇色彩的史诗性叙事影片让历史更加富有现实的存在感,长篇巨制、英雄传奇叙事不断吸引着观众的眼球目光,而彰显集体力量与现实力量又增加了影片的内涵与深度。史诗性叙
事影片是需要经的起时间的考验的,别林斯基说:“每个时代都有不朽的诗。永久的诗,都是能把那个时代中最真实、最实在、最足以显示特征的东西,用最完满最有力的方式表达出来”。创作观念的革
新,电影技术的技术,电影理论的创新,必定推动着史诗性叙事影片理论和创作上的成熟与发展。
参考文献:
①参见于《精神现象学(下)》,艺术宗教.黑格尔.商务印书馆.第283页.
②参见于《历史题材电视剧研究》.李胜利,肖惊鸿.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28页
③参见于 鲁思・本尼迪克,《文化模式》;转引自丁亚平:《艺术文化学》.文化艺术出版社.第40页
④参见于《戏剧艺术原理》.施旭生.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第260页
英雄人物的故事范文6
一、恰当的准备技巧
1、知识素养准备:
演讲者的知识积累、兴趣爱好、阅历修养与演讲的成功有着紧密的关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许多演讲者感到演讲的最大困难在于没有演讲材料。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做有心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广泛地阅读、收集、积累材料,上下、古今、中外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都要学习,同时加强自我的思想、道德、情感等各方面的修养。这是一个长期、琐碎而复杂的工作。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多收集历史资料,对那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的有关情况要熟记,并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
②多收集现实资料,对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事件、人物的有关情况要了如指掌,进行思考;
③加强记忆,多记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古典诗词、经典文学、寓言故事、时文政评等等。
练习:请分别以“珍惜时间”、“奉献青春”、“珍爱生命”、“和平万岁”为主题,收集名人名言、故事、古今中外的人物、典型事例。
请收集有关亲情、爱情、友情的古今诗词各5首并背诵。
2、临场观察准备:
演讲者要尽快观察、熟悉演讲现场,及时收集捕捉现场的所见所闻,包括现场环境(时间、地点、场景布置)、听众、其他演讲者的演讲等,以确定自己的话题,增加演讲的即兴因素。
3、心理素质准备:
既然是有感而发,就要有稳定的情绪,有十足的信心,有必胜的信念,这样才能保证思路通畅,言之有物,情绪饱满,镇定从容。
二、快速思维的技巧
临场性决定了即兴演讲者必须具有较强的快速思维能力。快速思维即快速组织内部语言,实际上就是一个快速创作、打腹稿的过程。其技巧主要表现为:三定、四思、五借。
三“定”:定话题、定观点、定框架
定话题——应选择你想说的、观众想听的、你能讲的、社会生活需要的话题;
定观点——应确立明确精练、正确深刻、为大家所能接受的、言之有理的观点;
定框架——两种模式:
开门见山式:也叫金字塔式。方法为:先亮出主题,然后对主题作较详细地论证和分析说明。
曲径通幽式:也称为卡耐基的“魔术公式”。方法为:先举例,再叙主旨要点,三说理由,进行论证分析。
四“思”:逆向思维、纵深思维、发散思维、综合思维
逆向思维:是指从相反方向思考问题,即一反传统看法,提出与之相对或相反的观点。这是一种反弹琵琶式的思维模式,它鲜明地表现为对传统的批判精神,但要注意观点必须持之有据,能够自圆其说。
纵深思维:从一般人认为不值一谈的小事,或无须作进一步探讨的定论中,发现更深一层的被现象掩盖着的事物本质。即“透过现象看本质”。
发散思维:是从同一问题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答案,在处理问题中寻找多种多样的正确途径。多端、灵活、精细、新颖是它的特点。
综合思维训练:是前面三种思维的综合运用,事实上我们在思考问题时,一般情况都是将各种思维综合在一起使用的。
五借:借题发挥、借人发挥、借物发挥、借事发挥、借景发挥。“借”的东西很多,“五借”是泛指。它要求演讲者要善于观察现场,获取信息。
快速思维的线路图:观察——抓话题——定语点——扩展语点(组织语言)——语序的排列——表达。
练习:给出一些图片,仔细观察后做即兴演讲,认真体会快速思维的过程.
三、表达技巧(四种技能、五个注重)
四种表达技能:
1、散点连缀:在即兴演讲前紧张的选材构思时,人的头脑中会出现很多散乱的思维点,演讲时要捕捉住这些思维点,从这些点的关系中确定一个中心,并用它连缀这些点,与主题无关的全部舍去,当表达网络形成后,就可以开始讲话了。
2、模式构思:用我们前面所讲的两种模式作框架,使自己的表达有条理。
3、扩句成篇:即开门见山的构思方法。但也要将思维的路线理清,注意逻辑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