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火热的继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火热的继母范文1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心怀感恩之心,弘扬垦荒精神》!
美丽的北大荒,是一幅神奇的画卷,我是画卷中一抹动人的色彩; 神奇的北大荒,是一个动人的传说,我是传说中一个感人的段落; 富饶的北大荒,是一曲优美的旋律,我是旋律中一个动听的音节。 一代代垦荒人从北大荒走过,一路泥泞,一路坎坷;
一路财富,一路收获,一路唱响着顽强不屈的人生之歌。
半个世纪来,几代拓荒人承受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战天斗地,百折不挠,用火热的激情、青春和汗水把人生道路上的句号划在了祖国边陲那曾经荒芜凄凉的土地上,他们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内容的北大荒精神,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垦荒英雄们跋山涉水、勇往直前,他们已把生命融入了这片荒原,用青春和智慧征服了这片桀骜不驯的黑土地,实现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历史性巨变?? 我的少年长在北大荒,我爱北大荒的黑土地和那金色的麦浪,碧绿的豆海;我也爱北大荒那冰雕雪砌的银色世界;我更感恩那些历尽艰辛,艰苦创业的北大荒人。
在许多的童话故事中,都会看到继母的影子。从白雪公主到灰姑娘,这些美丽的女孩都无一例外地遇到了狠毒的继母。继母,似乎在这个社会上已成为恶毒狠心的代名词,然而,我的继母却用爱呵护着我的成长,她,是我这一生最感谢的人。下面,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和妈妈的故事。
我5岁的那一天,生我的妈妈和爸爸离婚走了,妈妈到哪里去了呢?从此,我的世界里只有我一个人,小小的我,一个人哭,一个人笑,一个人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倍受煎熬。我一直默默的等着妈妈有一天会推开家门走进来,就像她从不曾离开过一样。可是,直到那个女人的出现,我才知道我的妈妈再也不能回来了。因为爸爸在农场娶了我继母,已经八岁的我和爸爸一起从海伦的农村搬到了农场生活,我永远忘不了我第一次见到她的情景:脏兮兮的我怯生生的出现在她的面前,有些惶恐无助,有些不知所措。她温柔的拉住我的手,帮我洗了脸,又找来梳子默不作声的把我乱糟糟的头发梳了两个小辫子,当我站在镜子前时,我被镜子里的那个小女孩惊住了,这,是我吗?就从那一天起,我身上所有的衣服都像今天的这般干净。她自己还有一个比我小的女儿,也是从那一天起,她为我们两个做饭、铺被子,准备学习用品,送我们上学。虽然我不她亲生的,但我感觉她对我要比小妹妹还要亲,有好吃的第一个给我吃,有玩的第一时间让我玩,慢慢的,我开始往她的怀里撒娇,我习惯了听她讲的故事入睡,原本学习成绩很差的我,喜欢天天在她身边按时完成作业、牵着她的手上学、放学,一起和妹妹喊她“妈妈”。在学校,老师不仅没有放弃我,而是总找我谈话,鼓励我学习,还利用课余时间义务到我家帮我辅导功课。慢慢的我的成绩越来越好了,初三后我的成绩已经是班级前三名,还当上了班长。
刚到农场时,父亲在一家工厂做临时工,领着很低的薪水。后来由于继母的主张,爸爸在开始种地,种地因为收成好、粮价高,连续赚钱,继母也开始去工厂打工,家里的条件一下子好起来了,后来因为农场政策好,我们家又住上了新盖的楼房。在她的呵护下,我渐渐长大,如今的我,乐观,阳光。
朋友们,也许,我妈妈不走我就不会遇到疼我爱我的继母;如果我们家没有从农村搬到农场也许我们家还会一贫如洗,不可能住上楼房;如果我没有到农场上学,就不会遇到给予我帮助和鼓励的老师,是她们让我渡过难关,让我体会温
暖和力量,摆脱了差生形象。
鱼儿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你的怀抱中;水对鱼儿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目中。鱼儿懂得了感恩,才能明白大海的博爱;大海学会了感恩,才会懂得鱼儿的深情。人的一生就是感恩的一生,我们沐浴着别人的恩泽而来,感恩是我们一生的使命。
我感恩我的老师,是他们给了我知识和看世界的眼睛,是他们阳光般的笑言抚慰我心灵的创伤,我要用无悔的青春书写不朽的辉煌篇章。
我的继母啊,您用崇高博大的母爱,对没有血缘儿女写下了爱的华章,你用北大荒女性的温情和韧性引领我奋力前行,使一个特殊的家庭充满了令人向往的人间真情!
亲爱的妈妈:您没有给我生命,却给了我生命的力量——您教会女儿勤劳与朴实,乐观与坚强??
亲爱的妈妈:女儿深知您为我们的家、为我的成长付出了多少的艰辛与汗水??
亲爱的妈妈:千言万语难以表达女儿对您的深深的爱与感激??
我更感恩北大荒,北大荒给予了我们丰富的知识,北大荒给予了我们无穷的精神财富。
火热的继母范文2
于是有了众多的暖男榜样:彬彬有礼又会卖萌卖乖的都教授、帅气又暖意十足的长腿欧巴李敏镐、厨艺超群又心思细腻的张亮、黄磊……
世界变了。当年老炮儿们身边的女人,要的是男人义薄云天、能打能杀的英雄气概。男人可以完全忽视你的感受,只在你面前表现男人的荷尔蒙、男人的无畏与力量,女人就带着仰慕之情追随甚至倒贴。后来迷恋霸气总裁的女人,要的是男人商场上的纵横捭阖、翻云覆雨的智慧和能量,和兜里数不清的money带来的风光无限。男人可以因为太忙,一年和你在一起的时间是用手指就能数过来的,但女人们愿意带着理解之情等待和欣赏。现在呢,这些地位、金钱、江湖等身外的慰藉远不如走心的爱来得实在,女人要的是衣着够帅、厨艺够棒、脾气够好、心思够细的暖男了。
而且,女人们要的暖男不是暖水瓶,冷酷的外表下藏着火热的心,却让你永远感受不到那颗心的温度;女人们要的暖男也不是中央空调,能量无限却是暖了自己也暖了别人。女人们要的暖男是要暖在心里的、专属自己的,是可以让你任意撒娇、发脾气仍包容力超强的。
话说,这标准实在不低。以前女人要的是感官上、金钱上的安全感,现在则是情感上的安全感。有句话说,凡是金钱能买到的都是便宜的。这种能探察你的内心,永远保持风度又能如和煦阳光照耀你的感觉,还真不是有钱就能办到的。
所以,女人如果有幸遇到了暖男,真是要好好珍惜与呵护。如果还没遇到,那还要看看自己是否有能力让身边的男人给你那种暖。
那种暖是深爱,所以你也要足够可爱。前些天在一个节目中看到一位暖男的吐槽,他的女友可以三天不刷牙、一周不洗澡,让他有点难以忍受。而女孩的回答是,你爱我就要接受我的全部!是的,每个女人都需要获得公主一般的爱,可以有想干吗就干吗的任性,但这不意味着你要纵容自己,以此来考验暖男的耐心和诚意。林青霞美艳动人,依然在努力做平和、暖心的继母啊!
暖男不是永恒发光体,他也需要充电。有人给暖男的更高定义是能翻译出女人内心深层次的想法。诸如翻译出女汉子们用攻击、发怒等方式掩盖的内心的脆弱和渴望。但即使是最好的心理专家,也需要定期找个出口倾倒情绪垃圾。暖男当然不是随意糟蹋依然会持续发光、照耀不停的。暖男同样需要暖女,需要懂得和珍惜,如果你总是冷冰冰相对,再暖的小太阳也有落山的时候。
火热的继母范文3
今年2月,吉赛尔•邦辰(Gisele Bundchen)抱着儿子首次登上了巴西杂志《Quem》的封面,这是一幅十分温馨的画面:吉赛尔•邦辰用充满慈爱的眼神,望着她与汤姆•布兰迪爱情的结晶――本杰明•布兰迪,小家伙紧闭双眼,乖乖地躺在妈妈的怀抱中一动不动,可爱至极。
这是吉赛尔•邦辰与汤姆•布兰迪的第一个儿子,却是汤姆•布兰迪的第二个儿子。汤姆的第一个儿子约翰是前女友所生,而吉赛尔毫不犹豫地担当起了继母的角色,对约翰视若己出,并要孩子与生母建立良好的关系。
两次被星探相中
如今的吉赛尔•邦辰浑身上下都散发着璀璨的光芒。她是身价最高的超级名模之一,年轻且富有,拥有动人的曲线,是各大时装设计师、摄影师和广告商热捧的“性感尤物”。她完美的身材为她赢得了“美胸战士”、“全球第一”、“魔鬼天使”等昵称。
然而她如今受到追捧的高挑身材,在小时候却遭到了同伴的嘲笑。1980年,吉赛尔出生在巴西一个大约只有1000人的小镇上,家中有5个姐妹。小时候的她又高又瘦,小脸蛋上还布满了浅浅的雀斑,一副营养不良的模样,内心更是极度自卑。在学校里,同伴们给她取了一个不雅的绰号――奥利弗(卡通人物大力水手的女朋友)。每当同伴们叫这个绰号的时候,吉赛尔内心都无比痛苦,她在心里默念着:神啊,赶快把我变矮变胖吧。幸好神没有答应她这个请求,不然时尚界就少了一位令人惊叹的超级名模。
14岁的时候,吉赛尔身高已达到1.73米,她跟随父亲去圣保罗拜访亲戚时,高挑的身材被星探一眼相中,但星探还没有来得及说话,就被父亲怒不可遏地赶走了。不久,当吉赛尔再次去圣保罗时,又一次被上次的星探发现,从此开始了她的模特生涯。
凭着完美的身材和自然、迷人的个性,吉赛尔很快走红。但从圣保罗通向时装之都纽约的道路并不平坦,那些初到纽约的日子,并不好过。站在世界顶尖模特云集的纽约T型台上,是每个漂亮高挑女子的梦想,但面临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吉赛尔没有被压力击垮。1999年,在纽约金融区举办的内衣秀上,吉赛尔出尽风头,当时满屋子货真价实的银行家都被她的美给震住了。这令本就有些名气的她,更加显威扬名。
一见钟情的童话
模特事业如日中天的吉赛尔,感情天空也从未有过空白。她是一个爱情至上的人,每次恋爱都很投入。但她始终没有遇到自己的真命天子,哪怕与好莱坞当红男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谈了长达6年的恋爱。
当时,《泰坦尼克号》红遍各地,男主角莱昂纳多火热恋上了吉赛尔。这场恋爱断断续续持续了6年,中间包括一次长达8个月的分手。吉赛尔甚至得到了莱昂纳多母亲的首肯,即将敲响结婚的浪漫钟声。但莱昂纳多到处拈花惹草,所以2005年,吉赛尔结束了这段感情。
接下来整整一年,吉赛尔没有刻意去寻找新的恋情。她说,在认真的恋爱之后,需要一个人静一静,好好思考一下。因为那毕竟是一段“最刻骨铭心”的感情。直到2006年底,吉赛尔邂逅了美国职业橄榄球界的巨星汤姆•布兰迪,她才又一次敞开了自己的心扉。
第一眼看到汤姆时,吉赛尔就被他颇具魅力的笑容给迷住了,她将两人初次相遇时的感觉描述为“瞬间触电”。当晚,两人谈笑风生长达3小时,本来赶着回家过圣诞节的吉赛尔甚至不愿离去。从那天起,她和汤姆从没间断过每天的聊天,再忙也会相互通电话。
两人享受着一见钟情带来的快乐童话。他们除了外形很相配以外,还有不少的共同点――都热爱运动,十分恋家。而汤姆的单纯最能打动吉赛尔的心。吉赛尔说:“汤姆有一颗纯真的心,他天真得像个孩子,这是我最爱他的地方。”就这样,他们像童话里的公主和王子一样,深深沉浸在浪漫的爱情之中。
突然当上了后妈
然而,吉赛尔没有料到,她和汤姆的完美爱情,也将面临艰难的抉择。汤姆的前女友布丽姬•穆娜向汤姆表示自己怀孕,并将独自生养这个孩子。这对热恋中的吉赛尔和汤姆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吉赛尔更是不知所措,她开始犹豫自己是否应该退出,让汤姆回到前女友的身边,去等待属于他们两人的孩子出世。但就这样分手,又让吉赛尔很不甘心,毕竟他们的感情没有出现问题,孩子不该成为分手的理由。吉赛尔左思右想,最终决定和汤姆一起迎接孩子的出世,并承担抚养的责任。
而汤姆也没有因此离开吉赛尔,相反,两人的感情在经过此事之后,变得更加的坚定。吉赛尔说:“我认为这是上天对我们的考验,如果没有这件事的发生,我就无法看到汤姆的真心,他也无法懂得我有多爱他。而这件事之后,我会更加爱他。”
2007年8月,汤姆的孩子约翰•爱德华•托马斯出生了。吉赛尔对约翰视若己出,她开心地称约翰为“天使”,说他是世上最可爱的孩子。每次提到约翰,吉赛尔的眼神就立刻流露出难以掩饰的喜悦。每天早晨,她会陪约翰去上音乐课,下课后就带他去吃美味的食物。下午,又会带约翰去附近的公园玩,不厌其烦地陪着约翰玩躲猫猫,逗得他“咯咯”笑。
吉赛尔懂得虽然自己对约翰视若己出,但始终不是他的亲生母亲。她说:“我明白约翰不是我的孩子,我也尊重他的妈妈。我希望约翰能和生母保持良好的关系,这非常重要。但从第一天开始,我就把约翰当成自己的儿子了。”
爱情结晶的到来
爱情之帆在经过风雨的洗礼之后,又继续前行了。2009年2月26日,吉赛尔和汤姆在美国圣莫尼卡一座天主教教堂里举行了婚礼。同年4月4日,夕阳西下之际,在风景如画的哥斯达黎加海边,身着白色婚纱、手捧白兰花花束的吉赛尔,和汤姆再次交换了神圣的结婚誓言。25位亲朋好友见证了他们的绝美婚礼。
婚后,吉赛尔接工作会再三思量,因为汤姆让她明白家庭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比起工作,她更喜欢待在家里,陪着丈夫,享受主妇的生活。不久,吉赛尔怀孕了。
怀孕的吉赛尔并不急于知道孩子的性别,她只是耐心地等待着上帝为她送来的另一个天使。而第二次做爸爸的汤姆却异常激动,他是除了医生以外,唯一知道孩子性别的人。但吉赛尔并不在乎孩子的性别,她更期待在孩子出世的那一刻,才去揭晓这个惊喜。所以,汤姆尊重妻子的意愿,竭力保守着孩子性别的秘密。他们在为宝宝购买婴儿用品时,也都选购的是中性颜色。
火热的继母范文4
这个女人太复杂
章女士 53岁 退休职工
【诉说】去年,初中时的班长建了个群,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全班67号人就凑齐了。白烨(化名)跟我是同桌,30多年没联系,记忆里她又高又瘦又黑,母亲早逝,父亲再婚,继母对她不好。她很忧郁自卑,总躲着大家,在班上很边缘化。
现在重逢,她完全颠覆了我的记忆。高挑身材,穿着时尚,妆容精致。尽管面孔因频繁注射美容针而显得生僵,但光滑红润,没有皱纹,不像50好几的人。我和几位一直有联系的同学犯起嘀咕:丑小鸭啥时变天鹅了?
白烨不光容貌惊艳,为人还特别热情。之后我们一起游玩过两次,她很会照顾人,把大家打理得妥妥的。我对这个同桌印象越来越好,一度交往很密。她在保险公司工作,说是做品牌推广,其实就是卖保险的,但她卖得自然顺和,让人感到舒服。干这行的,名声不大好,像死缠烂打呀,卖时一团火、售后一盆冰呀,见钱就扑势利眼呀,等等吧。同学中有一位知情人见我跟白烨打得火热,就在电话里跟我说:“跟她不能深交呀,卖保险的,都是撒谎成性的主,只要拉到客户,拿到提成,亲娘老子都能骗。跟她一起玩玩、乐乐就行了,千万不能跟她做事情,不能跟她动钱。”
这位同学还向我曝料:白烨高中没毕业就跟一个开出租的去了广州。那是30年前,的哥还是高收入群体,两人属于私奔,在广东开过修车铺,在石狮倒腾过服装,挣了不少钱,然后去了加拿大。2009年白烨回国,已经单身,听说在国外啥都做过,包括卖身。那个的哥也不是啥好柄,只要能搞到钱,管它啥来路呢。他从没爱过、尊重过白烨,把这个女人当成一块谋生的抹布,走到哪擦到哪。现在女人老了,没啥用处了,只能回乡。至于怎么走入保险这行,就不清楚了。
听了半天,我总结出两层意思,一个是卖保险的不可靠,另一个是白烨经历复杂、啥事都干,很不正经。这是典型的偏见!还带着浓厚的不怀好意。我不想跟这位同学多聊,放下电话一笑了之。
不久,白烨向我推荐了所在公司的新产品,一款保本保息的平安险。我考虑再三觉得不错,一来这是保险公司的项目,我在窗口办理,不存在白烨骗我什么。就算她能挣到一笔提成,那也是正当收入;二来这个产品确实不错,保本钱保利息还保出行平安。我没有理由怀疑什么,就在白烨的带领下办了手续。
我曾去过白烨的家和办公室。家是小区里的普通两居室,办公室在办公大厅里,属于她的只有一张办公桌,但她把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她做事利索干净,对人体贴周到。至于说她跟过几个男人,经历过几许风雨,那是隐私,跟她所做的工作,没一毛钱关系。
我没受偏见的影响,跟白烨交往至今,感觉相当的不错。
拜见前岳父母大人
何女士 43岁 财务工作者
【诉说】我和老公都是二婚。我没生育,但他有个儿子。我俩是在工作中认识并恋爱的,结婚后不久,就有朋友跟我说,老公跟前岳父母关系相当好,经常带着儿子去看望。那对老人一直反对女儿离婚,后来见阻拦不了,只好认了,但仍然欢迎前女婿到访。朋友忿忿地说:“既然离了,孩子要见姥姥姥爷没办法,大人没必要巴巴地去吧。你老公不能果断切割过去,是什么意思啊?”
社会上对离异男女一直有种说法,那就是一日夫妻百日恩,因有孩子这根线,总会有扯不断的勾连,总会扯出一大堆的历史包袱。如果这根线扯不断,这个包袱甩不掉,就不能算是真的离了。
我明白,这是农耕文明留下来的偏见。现在是后现代社会、互联网时代,这种偏见也该古董化了。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一涉及具体的事,一想到老公跟前岳父母坐在一起又吃又唠的,我的心就不爽。
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了,找茬跟老公大吵一架。风暴过后,老公伸出橄榄枝,认真地跟我说:“作为妻子,你的反应非常正常。作为丈夫,我太理解你了。但我的历史摆在这,我从没瞒你。孩子有生母,还有把他带大的姥姥和姥爷。这是我的债,我不但不能甩掉,还要偿还。你是我最亲的人,也是最重要的人,你应该帮我担下来,再扛下去。”
老公说这些时,特别真诚。我要再计较,就是不懂事了。一次,周五下班前,老公临时开会,不能接孩子,就让我。孩子一听老爸不能来,第一反应是给母亲打电话,结果我跟老公的前妻,在校门口碰上了。
这是个高大丰壮的女人,看去挺开朗,甚至有点女汉子气。见我一时无话,她豪气地说:“好一个小女子呀,比我可温柔多了。小孩他爸就喜欢这样的,我这种款的,不是他的菜,哈哈……”
她的笑声很震撼,还绵绵不绝,想想老公平和细语的样子,与这个前妻确实不搭。我突然感到一种释然,跟她东一句、西一句地唠起来,最后在十字路口分手。
2013年4月,公公查出癌症。住院治疗时,老公的前岳父母来看望,当时我也在场。公公见到他们,竟然有些紧张,怕我不高兴。我忙热情接待两位老人,他俩很面善,有些大大咧咧,直勾勾地看完我,对我赞不绝口。公公一看,表情松弛多了。一个得了重病的老人,还要看儿媳的脸色,我有点心酸。
公公术后出院,准备回家调养,可问题来了。公婆二人住在郊区,健康时,两人互帮互助,生活上基本不用我们操心。可现在不行了,照料一个75岁的癌症病人,74岁的婆婆扛不起来。可我和老公都在市里上班,老公面临升迁,非常忙,我也要参加高级资格考试,天天开车往返城郊,光路上的消耗,就得4个小时。
老公前妻知道后,主动请缨。她开家具店,时间上自主,能调整出半个月来照料。她很会办事,请缨完,打电话征求我的意见,说我现在的身份,孩子他爸的意见倒其次,你的意见最重要。你要是不高兴,多心,我就不去了。
人家做的没毛病啊,我再挑三挑四的,就是无理取闹了。想到这,我先言感谢,她忙说曾经是一家人,老爷子对我对孩子都相当好。我跟孩子他爸这辈子没缘了,但跟老爷子亲情还在。
我决定丢掉偏见,放下自私之心,表示同意,还让她保重,别太累着自己。她第二天就去了,忙里忙外,一点都不见外。周末,我和老公带着孩子过去,她很知趣,说让我们陪老人,她带孩子到外边转转……
他们曾经是一家人,情缘尽了,但亲情还在。这是二婚家庭必须面对的问题,随着离婚再婚的男女越来越多,这一问题将成常态。其实,这已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了,这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必须得接纳,就像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和不完美的人生。
这是病,得治
王先生 61岁 退休职工
【诉说】现在讲多元和包容,我常告诫自己,老了老了不能变成老顽固,要多听多看多接纳。有一天,我跟老伴刚跳完广场舞,就发现人堆里有个身材高挑的女郎,戴着一顶金黄色的披肩假发,上穿坠着亮片的红衣,胸部高耸,下穿紧绷的皮裤,脚蹬一双高跟鞋,那跟又细又长,随时都会断了似的。
不过一个唱歌的风人而已,至于里三层、外三层地围观吗?我好奇地凑过去,发现那是一张有棱有角的男人脸,雪白的粉底盖住了他的肤色,但盖不住脖子上那个大大的喉结。这时,有人起哄,让他唱《女人花》。这是梅艳芳的歌,低沉,富有磁性,我非常喜欢。可经这位一唱,简直是在吼,围观的人一边哄笑一边鼓掌,这位沉醉其中,显得相当投入。
我脑瓜发麻,不断摇头,不能接受。我知道现在伪娘很流行,但一个大男人把胸垫得“波涛汹涌”,拿腔弄调地学女人当众唱歌,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变态。尽管有人说这是一种艺术,鄙之变态是偏见,那我承认,我深受这种偏见的影响,不但不接受,还觉得相当恶心,吐的心都有。
我是有理论依据的。心理学中有“表演型人格障碍”一说,眼前这位男人的行为,我轻而易举就能列出三大“罪状”:富于自我表演欲,戏剧性、夸张性地表达情感;追求刺激和以自己为关注焦点的活动;过分关心躯体的性感度,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火热的继母范文5
只见爷爷的脸拉长了几寸,眼里蹿闪着火苗子,右手的竹竿“嚓、嚓、嚓――”地捣在泥地上,朝着他的长子低声吼:“一块儿过不下去了?分家!”
于是,爷爷的一竹竿,便磕出了一个新家。
在当时的鄂西北枣阳乡下,农户“分家”时,得拿一根竹竿来扮演着分家的道具。
家常话儿,还得从前说起。
一九五四年腊月初六,暖暖的阳光下,十九岁的父亲和十九岁的母亲经亲戚牵线儿,喜结连理。
风华正茂,两人自然都是家里的主劳力。
爷爷虽是个大块头,却不擅于经营农事,犁过、耙过的田地,像秃子头上的癞痢;播撒过的种子,也是有一搭儿没一搭的,一场雨后,田地里的庄稼苗儿,要么一网网的稀稀拉拉,要么一团团地纠结一起。
奶奶呢,主内,吃喝拉撒的,基本上不下田地。
父亲下面的弟妹,尚未成人,多做些放牛、拾粪的零碎活儿。
几间草房下的日子,过得惨淡,磕磕巴巴的。
第二年,我的大哥出生,家里多了一张小嘴巴。本是件笑眯眯的事儿,可爷爷却变得“乖张”起来,对我的父亲和母亲,也就是他的大儿子、大儿媳横挑鼻子、竖挑眼睛;牙齿也就经常咬着舌头,心里头的怨气似乎越积越浓。
一天,大哥像故意似的,伸拳蹬腿的,哭闹不休,母亲便用调羹勺儿喂他水喝,大哥以为是鸡蛋糕,哭声戛然而止,等“咕咚”一声落肚,才晓得是寡淡的水,待第二勺水送近嘴边时,便拿小手去扒拉,“啪――”,瓷勺落地,断为两半。
那时,一把调羹勺也是一份小的家当。
刺耳的碎裂声,被拿着竹竿驱赶鸡仔的爷爷听见,循声一瞧,不由涨红了脸。而一旁正在哄着几岁小姑的奶奶,见状心疼得只“嘘――”,大惊失色:“哎呀个败家子!”
本欲发作的爷爷,像点燃的鞭炮,“嘣――”地爆炸了,顺手用竹竿敲击着地面:“瞧瞧啦,这日子没法子过了啊!”
一个大老爷们儿的神情像个小女人。爷爷如此的失态,连我的小心翼翼的母亲在心里又好气又好笑。
尴尬的母亲窝了火,朝着大哥的小屁股甩了一巴掌。大哥哇哇委屈的哭叫声,令全家人烦躁不安。
山雨欲来。外出务工的父亲也晓得了这件并非鸡毛蒜皮的事儿。
二十出头的父亲,话不多,个性沉稳,像家乡东边儿屹立的那座霸山,权当啥事儿也没发生。
然而,自“调羹勺”事件后,大家庭里的碰碰撞撞频繁起来,爷爷有时难免于“鸡蛋里挑刺儿”,絮絮叨叨,说父亲的饭量太大了,早上不是第一个起床间捡粪的……
那天,父亲实在憋不住,小声对爷爷说:“伯伯(爸爸),你老觉得不舒服,我们就分家吧?”
父亲只是试探了一下,是怕落下一个“不肖子孙”的骂名。不料,爷爷听了,像二脚踢,一跳三丈高,只嚷嚷:“好哇,个狗东西,老子就晓得你要吃独食的!”
“那就不分。”父亲嘀咕了一句。
显然,爷爷听到了,却像根本没有听到似的,煞有介事地火上浇油:“好、好,分了好,正随了你们的意。我们也不愿妨碍,占你们的便宜。”
爷爷的大嗓门像个扩音器,招惹来看热闹的左邻右舍。
仿佛来了外援。得了理儿的爷爷一不做、二不休,咚咚几步,跨到鸡笼边,操起撵鸡仔的竹竿,边磕边敲,不依不饶:“分,马上就分,随你们的愿。老子也是眼不见,心不叹!”
在老家,有个习俗,大家庭分家前,必有一仗要吵,不管是真的吵得脸红脖子粗的,还是象征性的你来我往几句,总之要有口角发生,之后才能分家。
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爷爷撒泼式的取闹,无非是把“分家”的“不是”推给他的大儿子。
邻里的明眼人,马上从闹剧里看出了门道:傅大个儿要赶大儿出门了。便挺身而出,当个中间人,两边撮合。
当天,父母亲被“扫地出门”。
父亲的姑奶奶住在村西头,便颠着小脚过来,接这个新生的小家到她那落窝儿。
父亲母亲的家当,是竹筐儿里的几只碗和几双筷子。
晌午,正在我姑太太家“搭伙”蹭饭的父亲和母亲,蓦地听到了爷爷的吼声由远而近,滚滚而来。
出门一望,不得了啊,爷爷掂着镢头追赶而来,大呼小叫:“个吃独食的狗东西,多吃多占你!”
爷爷的暴跳如雷,让撵着来看热闹的人疑惑,不晓得啥事让大个子这般吼叫。
原来,奶奶在清点家当时发觉少了一只碗和一双筷子。爷爷听了,抄起身边的镢头就冲了出来。
奶奶的话没假。父母亲在出门时确实多了一份碗筷,计划给我的姑太太用的,怕爷奶不依,选了只有豁口的。
咆哮着的爷爷对着大儿子举起了镢头:“不孝顺的个东西,老子打死你!打死你了,老子填命!”
眼见着镢头向着父亲背上落时,姑太太,爷爷的亲姑姑站了出来,朝着她的侄子低声道:“发祥(爷爷的大名),你先把我个老婆子夯死算了,宝玉儿(父亲的小名)多拿的碗筷是孝敬我的!”
爷爷手中的镢头落在父亲身边的地上,“嗵”地砸出了个小土坑。
由兴师问罪,再到偃旗息鼓,爷爷右手拖着镢头把儿,灰土土地回到了村东。
家,就这样分开了。和农户无数个家庭一样。
二00八年的春节,陪着父母亲聊天,说及此事,母亲才道出分家幕后的故事。
那时,母亲已发现我的奶奶,这个大家庭的主妇悄悄存攒私房;在父母出工时,奶奶还开过小灶。
记得我七八岁时与邻里的娃子干架,吃了亏倒在地上的娃子报复私地报料揭短儿,我们才知道奶奶是我父亲的继母。奶奶不是亲的,确实给了我不小的打击。我回到家里便追着问母亲,母亲知道瞒不住了,便讲了实情。父亲四岁多时,奶奶因出麻疹,没有条件就医早逝。
还听母亲讲,爷爷老年后,柱着拐杖,常来我们家串门儿,曾对他的长子抹过眼泪:“唉,分家时对不住你们啦!再说了,分开了对你们好!”
鸟儿高飞
“分家吧?”
父亲试探性的话,竟一语道破爷爷心里隐藏的秘密。爷爷恼羞成怒一番后,就坡下驴,假戏真做。
住在村西头的姑太太蹒跚着小脚,来到村东,将爷爷一竹竿磕出的小家接到了自己的家里。
年过花甲的姑太无儿无女,孤寡老人,先前依靠卖粽子等小本生意糊口,后来成了队上“五保户”。
姑太的家,也是倚着人家房子的一侧搭就的“杂耍儿”,小偏角的草房,灶房、房屋(卧房)几乎在一起。
父母亲一来,屋里一站,全是人。
“姑奶奶呀,这太闹紧您老人家了!”父亲显得万分的不安,一个堂堂的五尺汉子还要来让老辈人操心。
没了牙的姑太,瘪着嘴儿笑了,搅动着小锅里的菜:“好啊,你瞧人气多旺堂啦!”
盛起菜,姑太从我母亲手中抱过我的大哥,在怀里秋千一般荡了荡,轻轻拍了拍那小屁股,在他的小脸上啜了一下,乐呵呵地说着宽心话:“宝玉儿呀,你们不要愁,在这个家里,有我老婆子一口吃的,就会有你们一口吃的,扎实地出你们的工去!”
父亲是个铁打的硬汉子,眼里噙满泪水,往小灶膛里添了把柴禾,哽咽着:“姑奶奶,您的恩,我们记得!”
“姑奶老了,没用的人了,娃娃哩,我还哄得来。你们的日子才开始,用你们的心劲和力气去闹腾好日月!”姑太脸上的褶皱里写满了希望。
父亲抿着嘴,用力地点头,望着灶膛里熊熊燃烧的柴火,好像看到了红红火火的明天!
是啊,在这个简陋而又拥挤的草房里,年迈的姑太像把大伞,支撑着这个新家,为这个新家遮风挡雨,带来阳光般的温暖;姑太又像只老母鸡,倾力地伸展着双翅,呵护着翼下的鸡仔们,让他们感受着人世间最为诚挚的亲情。
此后的二十余个春秋,姑太伴随着陆续来到世间的我们,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着我们兄弟妹六人长大;用自己的晚年,自己的余晖,为我们在外打拼的父母亲排忧解难。
现在想来,天无绝人之路,这是上苍的眷念,也是上苍的安排!
这个由姑太引领着朝前走的大家庭,阴霾渐散,阳光乍现。
有了姑太这个得力“后勤部长”的鼎立襄助,父母亲是甩开了膀子出工闯世界。
其实,在爷爷借事造势分家时,父亲从心里来说也是愿意的,只是作为长子,主动提出分家当属“不孝”之举。
从那几间老草房走出时,父母亲就有了种压抑后的解脱感,仿佛出了笼子的鸟儿,可以自在地飞翔,可以去向往的天地,可以实现自己的蓝图。
是的,父母亲梦想着拥有一处自己的窝居。很快,在姑太的旁边盖起了草房。紧接着,父母亲将梦想升级,那就是再盖三间亮堂堂的青瓦房。
这,在当时的农户,几乎是不敢去想的“致富道路”。
很简单,父母亲的“致富经”就是用“汗水”来浇灌心中的梦想之苗。
无限的憧憬,就像兴奋剂,给父母亲莫大的精神动力,几乎不知白天黑夜地操劳,或抢挣工分,或经营副业。
集体出工时,父母亲抢着做最累的活儿,当然拿的工分也是最高的。农闲时,在人家团在被窝里睡觉时,我们家早忙活开了,母亲操持着家务,父亲用双肩、用腿脚,挑着山柴、瓷器、豆皮,和时间赛跑,赶夜路,从甲地到乙地当小贩,赚点差价,一分钱一分钱地积攒着,一分钱一分钱地向着梦想艰辛地挺进。
枣阳周边的资山、唐梓山等山区,甚至于河南的新野等地,都曾留下父亲负重前行的足迹。
父母亲几乎付出了十年的汗水,才梦想成真!
“姑奶,托您老的福,我们准备盖瓦房了!”父亲把想法第一个告诉了姑太她老人家。
已是古稀之年的姑太听清楚了,那个喜哟,如不是年迈,也会跳起来蹦腾几下的,不由老泪纵横:“宝玉儿,姑奶替你们高兴啊!行,你们真行!比你们伯伯强呀!”
公元一九六五年,父母亲亲手盖起了三间大瓦房。
青干干的瓦房,宽敞明亮,在村子里引起了轰动。
有的女人家羡慕,骂自家男人:“看人家傅先儿(农家对有文化的人的敬称),你个窝囊废唷――”
这男人一点不臊:“那是人家用八瓣子汗珠砸起来的大瓦房,你看看人家小两口的肩上、脚上,层层的茧子!你我哪个受得了这个苦沙!”
像中了子弹,这女人埋下头,一声不啃了。
此时,爷爷家还窝在没有翻新的老草房里。
爷爷曾在人少的时候来欣赏过长子的大瓦房,脸上也不由泛出自豪的红光来,像是松了口气:“不赶你们出门儿,你们哪儿会盖来这亮堂的瓦房!”
三间瓦房,在当时的乡下,就是笔了不得的财富,村子里有人大半辈子也没有盖得起啊!
是啊,为着这个梦想,父母亲将自己青葱岁月里满腔的火热,至上的责任,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这个家!
这一年,父亲和母亲正好三十岁。
孔子云:三十而立!
旷野逐鹿
“不重,再上些!”父亲双肩试了试担子的重量,对上土粪的老人说。
别人担土粪用扁担和箢子,而父亲用纤担和藤筐,一趟顶得上人家的两趟。
“咔嚓”一声,父亲扎紧双腿,刚一起身,肩上的纤担不堪负重断裂了。
这一担,少说也有两百斤。老人爱怜地看了眼父亲,边拾拢土粪,边叮嘱:“当心身子,年老了会落下病的。”
这就是年轻时的父亲!顶天立地!
乡下,隆冬时节的夜,很长,很冷。
很长、很冷的冬夜,却是父亲“致富”的好时光。
鸡叫头遍,父亲一个骨碌下了床,摸着黑儿,小心地将本钱装在棉袄里层的布兜里,操起墙角的纤担,轻手轻脚出了门儿。
基本上没有早饭的,即便有,也是昨晚的剩红薯,父亲舍不得吃。
俗话说得好,早起的鸟儿有食吃。
迎着刺骨的寒风,父亲翻山越岭,向着二十里外的小山镇刘升小跑。小跑步,对于父亲来说,一举两得,不仅赢得了时间,而且出了汗热了身子御了寒。
年轻的父亲不晓得,这样会在凉汗后感冒的。事实上,这样的副业也给父亲带来了一个致命的“职业病”――患了支气管炎,随着时间推移,发展到哮喘、肺气肿,到老年成了肺心病,以致最后要了父亲的命。
赶到小集镇的柴禾交易点,天依然没有亮。不过,已有同父亲一样的山里人挑了柴禾来赶早的,也是望着快些处理掉,赶早还可以再挑一担来卖。
这样的情形下,柴禾的价钱好讲,对于父亲来说赚头大。父亲赶早集,在买到好价钱的柴禾后,连轴转,再抢时间赶往四十里远的枣阳县城贩卖。
赶往县城的路,多半是丘陵地带,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
那天,父亲刚登上山岭,换肩的时候,便见百多步远的下坡方向,有团浑沌的身影朝下滚动。凭经验,父亲判断是负重前行的赶路汉。
父亲收紧腰身,绷直了腿,加快了下坡的脚步。
离滚动的影子近了,父亲的心头一热。呵呵,原是同行。父亲心生敬意,在这黎明前的寒流中,在这荒郊野岭,敢吃这苦的,要么心怀着梦想,要么家里苦难深重,不然,没有几人能肯吃这样的苦。
擦肩而过时,父亲特意看了眼这位同行,虽然晨雾重重,不甚真切,但父亲感觉到了那是一个同自己一样年轻的人;从他的步履的力度来看,气力厚实。
父亲本相招呼“早啊”的,却发现同行“呼”地跨越了自己。显然,人家也发觉了后来者。
老话说,同行是冤家。赶路汉的行动也证明了这一点,他们是竞争对手了。谁先赶到县城,谁就会卖个好价钱。
啊哟,较上劲了。仿佛心有灵犀,父亲感应到了一种召唤。在这寂寥的路上,父亲突然产生出一种说不出来的兴奋来。是啊,在这充满着坎坷的长路上,他们都在为着生计或梦想在拼搏着。
父亲趁同行换肩的时候,紧上几步跨越了他。领先的父亲健步如飞,似乎疲劳也不见了,满脑子的是不能落后。
同行紧跟,咬住不放。父亲换了三次肩后,感觉到了劳累汹涌袭来,几乎将人掀翻,不由得停下来歇脚儿。
几十步开外的同行,似乎早就等不及了,得到了命令一样,“咚”地撂下挑子,一屁股塌在纤担上。父亲换口气时,还是听到了身后压抑着的喘气声。
父亲开心地窃笑,有些恶作剧的心态了,“呼”地扛起挑子,脚下生风似的一通狂奔。哟嗬,身后的人早有防备,见父亲身动,屁股下的挑子也上了肩了。
等父亲感到呼吸粗重时,以为身后的同行败下阵来,借转弯侧身的当口瞄了一眼,好家伙,人家不紧不慢地“俊弊拧
就像看过的敌特电影,父亲思谋着彻底甩掉身后的尾巴。
这一程,父亲是拿出吃奶的力气飚着。前两肩时,后面的人像糨糊一样地粘着。
当天色亮了,县城睡醒了的时候,父亲扭头一看,尾巴不知去向了。
伙计,跟我斗,得有气力。父亲来到集贸市场,正是柴禾交易的时候,很快出了手,这一趟,父亲赚了一块多钱。
汗水早已沁透衣衫,身上像裹着一层冰。父亲便到小吃铺称了两角钱的炸馍,留一半儿带回家,另一半儿一口气吞了个精光,真所谓“辛苦劳作,快活吃喝”。虽然只是个半饱,不碍事的,父亲又讨要了碗开水喝,像是“砰”地一下,肚子胀了。嘿嘿,饱了!
这炸馍,在当时的乡下,也算是山珍海味。不是过年过节,乡下人哪里舍得开油锅的!
饱了肚子,父亲像是新生了似的,浑身充满着力气,正转身准备回乡下时,发现一个似曾相识的乡下精壮汉子正在瞅自己。两人几乎同时一愣,一拍脑壳,不约而同地指着对方:“莫不是早上的那个……?”
正是。两人一下子亲近起来,像兄弟伙的。同行就是山镇上的人,长父亲两岁。
“兄娃(弟弟),你是土行孙,还是神行太保?哥我憋不住歇息一阵儿,撒了泡尿,一抬头,就不见你踪影了!”山镇汉子和父亲称兄道弟。
父亲摆摆手,笑了,如实相告:“兄弟伙的,你再撵一阵儿,我也怕趴在地上喘气的份儿!”
“哪儿来那么大的气力?”两人都问起对方来。
父亲满怀着向往,却悄声道:“实不相瞒,得盖得起自己的房子,我现在还没有自己的房子!”
路过一汪碧水,大家歇脚,捧起清泉咕咚几口,噗噗地洗了几把脸,顿感神清气爽。
“这是莲花堰。”父亲用毛巾擦了脸,又指了指碧水尽头的山,“那是唐梓山。”
挑夫们都耳闻过,亲眼见是头一回。挑起担子,父亲用顺口溜说及枣阳的四大传说:“唐梓山顶住天,莲花堰九顷半,红沙河四十八里宽,奎星楼半截戳在天里边。”
父亲叹了口气,回望了下枣阳县城的方向,说:“奎星楼是县城的标记,可恨,被日本鬼子的飞机给炸了!”
挑夫们听着,想不到咱们个穷地方,还有这么多的讲究。
来到了唐梓山脚下,父亲指点着平地上另一座突起的山说:“那是紫玉山。古书上说,二山气象万千,邑之门户也!――嘿哟,这两座山还有神话传说哩!”
挑夫们的精神一振,做出洗耳恭听的样子。他们爱听父亲“添盐加醋”的古话,那图的就是一个快活儿。
父亲换了下肩说:“相传这两山,是《西游记》里的二郎神担山追赶太阳的时候,途中经过四十八里宽的红沙河时,河水太宽,加上他大意了些,不慎失足,一个趔趄,不想闪了肩上的扁担,只听‘咔嚓’,断裂了,担上的两山便坐落在这儿,扁担就落在两山之间,架成一座天然石桥,就是那个‘扁担桥’,前面的那儿,就是的!”
挑夫们都伸长了脖子,向着前方看。
父亲又说:“别小看唐梓山,明朝张三丰云游到这儿,所以还有‘小武当’的名号,也是道教圣地。记得有首古诗说到这里风景的好看,你听听‘白石磷磷绕涧泉,苍松郁郁锁寒烟;碧桃花发条英秀,别是人间一洞天’。”
接着,父亲讲了发生在这里好几个与汉光武帝刘秀相关的故事,还说我们村子里的石磨、石磙、石盘等农具还来自这里。
想不到,两座山就饱含着这么多的人间天上的故事。挑夫们一番感慨,大呼听傅先儿的古话,大长了见识。
到了湖河镇,大家讨了些水喝,担子里又进了些地方货。
“这个集镇呢,也有个说道,这半边儿属于湖北的,那半边儿属于河南的,是地界街,所以叫‘湖河镇儿’。我们现在是一脚跨两省。”
父亲的话,让挑夫们一阵激动,我们已经出省到河南了。
夕阳西下,迎着余晖,父亲他们终于到了神往的三国古战场――新野古城。
虽说父亲一路讲古,消除甚至让大家暂时忘记劳累,然而,一旦到达目的地,放下担子,疲劳就像把软刀子,麻木中将身子肢解得七零八落散了架。
啃了几口干粮,灌了几口井水,黑暗铺天盖地而来。找到一处废弃的老屋,挑夫们住了下来。说是住,其实什么也没有,大家只是披上露馅儿的老棉袄,袖着手,背靠背地取暖,支撑着打盹。这也是挑夫们的经验。
寒夜漫长。置身近两千年的古战场,而且是自己熟悉的古书上的战场,父亲一直处于兴奋中。
父亲还是忍不住给大家讲“火烧新野,水淹曹军”的故事。
――话说公元二0八年,桃园三结义兄弟屯兵新野,有七年之久。后曹军来犯,初出茅庐的诸葛亮巧施妙计,用火攻,大败曹军,留下这段千古佳话。
之后,父亲的嘴“吧唧”了一下,他想了这里有道名小吃“板面条”。
挑夫们一听说“板面条”,满嘴的口水追问着啥吃头。
“说是三兄弟中‘豹头环眼,吼声如雷’的张飞,在这里驻军时,总嫌面条太软,咬着没劲、乏味。便有军需大厨放在心上,多次试验,做出了看似硬板的面条,入口,耐嚼,筋道,浇上牛羊肉丁的臊子,这板面条香中泛辣,辣中透香!”
说得大家饥肠咕咕,浑身哆嗦,说是明早定要去口福一回。
饥寒远远敌不过劳苦。人圈儿里响起了鼾声。
父亲一直处于兴奋中,几乎无眠。耳畔回荡着鼓角的争鸣,眼前晃动着刀光剑影,一会儿桃园三杰,一会儿奸雄曹孟德。
鸡叫三遍时,父亲才打了个盹。
天蒙蒙亮时,挑夫们分头走货。
父亲直接进了县城中央,他要好好看看这个许多次出现在“三国”里的古城。
父亲眼里的新野城,关向很长,两旁以茶馆为主。这里的居民一早起来,不吃饭也要先酗酗茶水,想必是要清理肠胃里的垃圾。
父亲在一家茶馆讨了碗水喝,便掏出一块高粱馍,刚啃一口,就感觉背后有人刺探。他一扭头,看见身后一个小女孩盯着他手中的粗粮馍,旁边牵着小女孩的女人,一定是女孩的妈妈。
小女孩瘦小得像个萝卜头儿。父亲有些艰难地咽下那口干粮,鼻子一酸,眼睛发胀,搁下担子,蹲下身,将自己吃下一口的馍的边缘掰下来,其他的给了小女孩。小女孩眼神怯怯的,但黑黑的小手早就伸了过来,接着“咚”地跪下,连连磕头,一边的女人也作揖道福。
父亲扶起小女孩时,她的口里已经在咀嚼着。那个年代,到处都有讨饭的。
如果不是生长在鱼米之乡,如果不是有气力,如果不做小商贩,我们没有啥子区别的。父亲在几十年后回忆那段遭遇时说。
晌午聚首,挑夫们的货走得不多。商议一番,父亲便领引大伙来到了沙堰镇。
父亲早有心打听好了,这里有处如雷贯耳的古迹。
父亲指着一株老桑树说:“这就是有两千年树龄的‘关植桑’。传说当年关将军拴赤兔马时,将张家老汉的桑树弄折了,关将军训斥了赤兔马后,亲手栽活了一棵更大的作赔偿。”
啊呀――,挑夫们一阵子惊奇,挑着担子,围着“古迹”转了好几圈子,想象着两千年前的情景。
父亲放下担子,坐在一块干净的地上,凝望着“古迹”,思绪万千:两千年的关植桑,内蕴着关武圣爱民律己的精髓,维系着古城新野的文化史脉,沁润着三国时期的气息啊!
是啊,在这方厚土上,三国故事,俯拾皆是。
黄昏时分,几分的苍凉中,父亲他们惜别古城新野。
又是几乎一夜的急行军,按计划,父亲他们要在太阳出来时赶到枣阳城东。
在二00九年的中秋、国庆节期间,也就是父亲驾鹤西去的前两个月,我们拉家常时,父亲还念念不忘他的新野之行。
这一次远足,父亲他们虽然只保住了本钱,却一路的游山玩水,收获着一路的精神食粮!
惊魂聊斋
“我的个妈呀――”
村里的放牛佬三爷吓得屁滚尿流,从地上爬起来,拽着牛绳,不敢回头地逃离。
边逃边惶兮兮地猜测,这“鬼”从哪儿冒来,又“嗖”地一下不知幽到哪儿去了。
跌跌撞撞逃回村里,心神不定的三爷,大惊小怪地见人就回忆那心悸的一幕,像个祥林嫂似的絮叨:“眼睁睁地看到了,闪了个眼,妈哟,只剩下一团子雾了。”
这一幕现代版的“聊斋故事”,主角却是我的父亲、母亲。
真实版的故事,是去年中秋我听母亲讲的。此时,患肺心病的老父亲窝在沙发上看电视里的戏,听了这个故事,开心地笑了笑。
那时,乡下大集体,除了家和人,几乎什么都归公。
也有一个例外,就是秋季河坝滩涂上的荷藕,可以不姓“公”。
不知哪年哪月,哪个好事者始作,在河坝的滩涂上种植了藕。起先不打眼儿,有一年,村人猛地发现滩涂上绿荷田田,挤挤挨挨。
由于处于野生状态,村子里人只要不在光天化日之下踩藕,或者大张旗鼓地开挖,背地里,特别是夜间搞些小动作,算不得挖社会主义的墙脚,基本上无人问津。
事实上,几乎村子里每个男人都光顾过。泥土松软的地方已被捷足先登了。剩下的要么靠近坝心,水深不好踩;要么水浅,但泥土生硬,生长的藕也是营养不良,又瘦又小,用脚蹬不动。不像村前塘里的藕,拿脚顺着荷杆伸下去,蹬开软泥,再一脚踩下去,便触到粗壮肥硕的藕了,两脚再朝着藕的两头拱探去,掀开泥,一根十来斤的莲藕便浮出水面。
再看河坝滩涂上的藕,有的村人把脚趾头蹬破了,一莲藕不过一两斤,很不划算。
父亲不甘心,不肯放弃。这生涩的泥土下,埋藏着的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呀!
善于用脑筋的父亲,试着用木撬板儿来挖,确实有效果,可半人深的水,要哈下腰去,接着用力下撬时,须闭气入水。秋水冰凉,身板棒实的人,头皮被生凉的水浸泡,多也吃不消。父亲咬着牙试了几回,挖了二十多斤,却感冒得头疼鼻塞,还差点儿误了出工。
不轻言失败,这是父亲的个性。父亲又琢磨着用长把铁锹来挖。这样,人可以站在水中作业。美中不足的,是铁锹不像木制的撬板儿,容易将藕切伤。破了像的藕,卖不出好价钱,也好,自家有了下锅的。
尽管全凭感觉在水中挖藕,可父亲的收获不小,两三个晚上可以收获一担。
离河坝岸近的藕,早被村人“寻摸”净了。父亲只得去离岸远、距坝心近的深水区,有的地儿水能淹到脖颈儿。这里,村里一般胆小的人是不敢来的。起先,父亲曾被水中的异响惊骇过。经验过几次,晓得是栖息在荷上的水鸟受了惊吓“扑扑”逃窜,还有的怪声,便是河坝里的大黑鱼(财鱼)觅食发生冲突,打架撕咬,声浪胜过水怪。
我们那儿,还有种不科学的传说,溺水的人,是被水猴子所害。这水怪,在水中力大无穷,无人可敌;而在岸上,小猴子一般,力气不如孩童。虽然谈之色变,可谁也没亲眼见过,以讹传讹。
父亲读得书多,见多识广,自然不信。不过,在子夜时分,身临水域,或者漆黑一团,或者氤氲迷离,很有些“聊斋”氛围。母亲守在家里,总是忐忑不安,见我们熟睡中,便跑到河坝跟荷林水中的父亲说句话,怕父亲遭遇水怪,待心里踏实了才回家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在靠近深水区,父亲一锹下去发现泥土松软,原来是一处淤着厚泥的凹坑。
淤泥里,竟然埋伏着一排一排的藕。
父亲高兴得周身发热,一口气踩完了坑里的藕,足有一大担子。
百十斤的藕挑回家,天边泛白。没有停歇,一鼓作气,父亲决定赶往兴隆镇。
担心村里人发觉,便由我母亲打前站,探路,而且尽量走僻静的小道。
当时,母亲赶早,顾不上梳理,散着长发,晨风一吹,飘飘荡荡。
过村前小河,来到了对面的山洼。母亲眼尖,透过晨雾,看到村里放牛佬三爷正在放牛。凭直觉,母亲认为放牛佬发觉了她。刚才还在咿咿呀呀哼着小曲的他,突然没了声息。
母亲早半步儿发觉了对方,便一闪身儿,隐在一旁的老松树下,趁着放牛佬魂飞魄散之际,猫腰撤离。
见三爷“妈呀、妈呀”朝着村子连滚带爬,父亲和母亲相视,憋不住“吃吃――”地笑。
吓跑了三爷,母亲的任务完成,打道回府了。
父亲挑着重担,风风火火赶往兴隆。
父亲比往常早两三袋烟的工夫回到了家。这一回大功告成,父亲净赚了二十多块钱,也是父亲在“致富”路上的副业中收获最大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