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预设与生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预设与生成范文1
(一)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是相对统一的、互补的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两者相互依存。课堂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需要预设,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需要生成,两者缺一不可。语文课堂教学中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教师实施教学活动时,既要尊重文本,又要尊重学生,并引导学生与教师、文本进行自主体验性的交流。所以,预设与生成就如课堂教学的左右两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是相对矛盾、对立的
课堂教学中的预设重视显性的、标准性的目标,而生成则关注隐性的、个性化的目标。预设过度必然导致对生成的忽视,挤占生成的时间和空间;生成过多也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计划的落实。因此,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二.实现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
(一)充分预设讲述,促进有效生成
在实施课堂讲述时要注意:一、以学生为主体,联系学生的生活;二、课堂讲述要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三、课堂讲述要留有空间,为学生思维和课堂生成留有余地。
以陈会社老师的《教学实录》为例。
整个教学流程分为三个层面:诵读,探究,拓展。在教学中,陈老师先让学生谈自己对诗句的感受,旨在让学生进行深层次探究学习。学生从梧桐的意象中联想到秋瑾的“秋风秋雨愁煞人”,并用《红豆曲》“捱不完的更漏”解释李清照的愁绪,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接下来,教师展示了密集型的梧桐意象,进一步激发学生思维,使之认识到文学作品中意象和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结。通过合理的预设,把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民族文化结合起来就生成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预设课堂提问,生成教学智慧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生成的另一途径,课堂上教师的问题都会或多或少蕴涵着课堂生成的可能。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恰当地预设提问,成了生成课堂内容的关键。
1.课堂提问要难度适宜
问题的设置要恰当,有明确的出发点、针对性,且问题要有价值,经得起推敲。太难或太易的课堂提问都会使生成离课堂越来越远,难以形成。
2.课堂提问要适当延伸
为了使课堂教学生成更加顺利,需要通过课堂提问了解一下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和能力发展水平,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3.课堂提问要因势利导
对于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学生出乎教师意料的回答甚至是错误的回答都是正常现象,教师应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歪曲、出错的根源,从而灵活地提出一些针对性更强的新问题,从而化解疑难。
以步根海的《合欢树》为例。教师根据学生初读体验后的提问及时对大部分问题进行了完善、归纳、概括。如:教师提出“提醒的目的何在?”学生初步回答后,教师进一步追问、提示:“还有没有?”、“思想背后有感情因素,感情因素背后隐藏的是什么?这是我们读这篇文章主要想解决的问题”。
(三)做好讨论预设,促进教学生成
课堂讨论是课堂教学生成的又一途径,课堂上同学们激烈的讨论会迸发出意想不到的精彩,因此,教师要认真实施课堂讨论的策略。
1.划分小组要合理
课堂讨论首先要有讨论的群体,如哪些学生一起讨论?多少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进行合理的搭配,让不同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的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学习。
2.内容选择要恰当
课堂讨论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因此选择课堂教学内容可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方面入手。
3.把握时间要准确
教师要准确掌握讨论的时间,依照课堂进程及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而定,让课堂教学紧凑有效、学生讨论落到实处。
4.整个过程要调控
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对整个过程要进行有效地调控。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提示,使学生能够将讨论进行下去;当学生畏难而退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评价,使学生能够继续探究;当学生出现偏差时,教师要及时纠正,使学生回到正确的学习方向。
预设与生成范文2
教学行为就是由教师引起,并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活动。在教学的预设中,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地“备”学生,既要能引起学生的学习意向,激发学习动机,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既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又要让学生能在最近发展区域得到应有的提高和发展。另一方面就是充分地“备”自己,教师作为教材知识的主要传递媒介,其教学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既要关注自己的教学语言,让学生听得清、听得明白,又要借助必要的技巧,深入浅出、抑扬顿挫,增添教学精彩。预设,是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此外,除了预设之外,教学的展开使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存在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教学活动也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预设与生成,就是课堂上的确定与不确定。
二、问题的原因
预设太多、生成太少已经是课堂教学中屡见不鲜的问题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死板,形式主义
很多地区为了方便规范管理教师,对教师的教案设计提出了统一的要求,这也就使得所有的教师都进行“规范化”的教学设计,这样不仅将课堂预设成为繁冗复杂的工作,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教师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教案的书写和设计上,将教案写得详尽完整、清清楚楚,将备课变成“抄课”,而且还抑制教师预设的个性化和风格化。出现像叶澜教授曾经说的情景一样:“死的教案”成为“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学与学生,让他们围绕着它转。”使课堂成为不折不扣的教案执行过程,缺乏随机应变和灵活处理。
2.目标设计,以偏概全
教学目标设置得正确与否,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谓正确的教学目标,就是要目标具有指向性和全面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却将知识目标放到最大,而忽略了学生的发展目标。导致课堂预设只是完美地传授知识而非顾及学生情感的独角戏。
三、行动的策略
1.管理设计,突破常规
首先,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学制度必须重建,要及时调整教案管理方法,实行个性化、风格化的教学管理。此外,除了教师个人备课之外,还应倡导集中智慧,同伴互助的集体备课形式,集他家之长。其次,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将抄写教案的时间用于思考,研究教材,了解学生;采用多种多样的预设形式,可以是简介的文字,也可以是色彩鲜明的图片,还可以是规整的表格等等,丰富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预设与生成范文3
关键词:教学目标 预设 生成
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立足于当下基础上的,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依托,指向于未来时空的一种结果。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步渗入,课堂上教师一味讲解已经过去,“动态生成性课堂”被广为提倡,于是“动态生成”频繁地被使用于多种场合,于是出现这样一种尴尬:课堂上热热闹闹,尽可能地追求“活”、“新”、“热闹”,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也很高,但是真正掌握知识的学生却很少。虽然新课程背景下,大多数教师在教学实际中都能贯彻三维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这是否意味着课堂上要少预设多生成或不预设呢?答案是否定的,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预设与生成是课堂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我们应该正确把握两者的关系,才能创造精彩的课堂。
一、预设—精彩课堂教学的前提
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有目标的一项活动,因此,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预设即预测和设计,是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对课堂的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包括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的设定,还有对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把握等方面的预设。预设具有前瞻性、统一性等特点。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想把事情做得更好,就应该要有精心的计划。同样地,要想有精彩的课堂,就要在课前预设,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然而如果教师在课前过度预设,就容易把自己预设好的当成教案剧本,按部就班地给学生上课,忽略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而学生只是成为教案中的演员,没有了自己的思想与见解,在课堂上他们只是想把老师预设的角色演好,这样的课堂无疑是沉闷,机械化的,没有课堂自身的价值,凡事“过犹不及”,教师应该正确把握课前的预设,因为预设是精彩课堂的前提。
二、生成—精彩课堂的催化剂
生成,《辞海》中的解释是自然形成,在哲学上的解释是新事物的产生和形成,是一事物向另一事物的转化过程,是新事物的生长和旧事物死亡的矛盾统一 但在教学领域,生成的内涵十分丰富,不同的教育学者对其有不同的解释。“教学目标的生成是指教学目标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自然呈现和产生。”总得来说,生成是相对“预设”而言的,它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目标的生成优化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不仅传授学生以知识,而且在生成的课堂过程中注重了三维教学目标。生成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利于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平等的和谐的课堂。
三、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辩证统一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倡导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从动态生成的角度来审视课堂教学,所以在实际课堂教师兴起了 “生成热”,但是这不代表教师就可以忽略预设而重视生成。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从哲学层面上说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它们相互对立,相互存在,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预设的教学目标,那么在课堂教学就没有对话的平台,就会出现漫无目的,杂乱无章,比较松散的课堂现象。同样地,如果没有生成,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把教案演练一遍,那么课堂教学就是封闭性的,缺少生气。总之,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课堂教学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我们只有正确处理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才能既使教师发挥主导的作用,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而使课堂生动、活泼、高效。
四、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的策略
1.总体预设,为生成作铺垫
为了全面贯彻“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育理念,教师在进行教学前的预设就应该要以课程目标为核心,新课程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体现,因此在预设时必须全盘考虑,要有整体性。比如课前教师既要考虑中等生、优等生也要兼顾学困生,既要争取所预设的目标达到他们平衡点,也用多元化来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把握教材的整体上,根据所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尽可能的收集多方面的素材,然后去粗取精,选取适合学生的,典型的,有针对性的素材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使教学目标不泛化。
2.精心备课,弹性预设,为生成留足空间
教师的预设为了生成具有成效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由于教师预设的环节过满,内容过多,导致在课堂上没能完成教学目标,更没有时间促成生成,或许有教师把“时间不足”作为一个借口,但是反过想,是不是之前的预设过细,要求面面俱到而无法生成呢?这就要求我们在预设时要给预设留有弹性的空间,预设要精,即对教材的有舍有得,根据教材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拓展他们的思维,给学生留足自由的空间,为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当学生的兴奋点跟之前的预设不一致的时候,在保证对教材的正确理解上,放弃之前的预设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进而促成课堂的生成。
3.活化教学过程,捕捉生成
在预设的基础上,活化教学过程,如创设诗意的教学情境,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行为等,特别是随着学生主体性的增强,课堂学生质疑、争论的机会增多,教师不能对学生质疑,争论的观点视而不见,更不能一味按教学预设行事,要巧妙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及时捕捉教学生成点。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有效引领值得探讨的问题,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灵动的生机和跳跃的活力,这样的课堂教学无疑是生动的,有灵性的。
预设与生成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它们必须有机融合,才能创造精彩的课堂,以达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裴娣娜.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08).
预设与生成范文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中,要求教师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设与生成看似矛盾,难以协调,其实两者并不是对立排斥的,而是对立统一的。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难有有效的生成;难有有效的生成,预设也就缺少意义。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两者完全可以在这一共同主旨下保持相对的、动态的平衡,奏响“协奏曲”。
一、使预设向着有效的生成
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必须切实重视。没有充分和精心的预设,生成是盲目的、随意的,难以有效和精彩;单纯依靠开放和生成,缺乏高质量的预设,教学容易变得无序、失控和自由化。在预设时,要立足于为了有效的生成和促进有效的生成。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1.向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预设的“根”,所有教学活动都要始终围绕和服务于教学目标。教者不但要明确本节课和本单元的具体目标,还要明确本年级和小学阶段的整体目标,直至教育的总目标。目标了然于心,就会让目标指导教学,使教学活动始终指向目标,为着目标;就会在高位目标下看待每节课的目标,做到纲举目张,统筹兼顾;就会在面对各种生成时收放有据,进退有度。为此,要勤于研读教育理论,深入解读《数学课程标准》,反复通读教材,把握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在制定每节课的目标时务必具体和明确、合理和恰当,特别要知晓本节课的核心目标是什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具体分几步,怎样安排活动顺序……有时,目标还要让学生有清晰的感悟,如让学生猜测老师的出题用意等。因为学生一旦揣摩到老师的意图,就会自觉地围绕目标进行生成,从而有效地达成目标。
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最主要的目标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为此,除了在引进概念和运用概念时,要让学生切实体悟到它的意义外,还要沟通它与分数的意义、与比的意义之间的联系,以深化认识。笔者在预设时,就设计了下列题组:(1)用分数表示长与宽的关系;(2)用比表示长与宽的关系;(3)用百分数表示长与宽的关系。
学生对老师的用意十分清楚,做后都能主动地谈体会:如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倍比关系,类似于分率,因此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它的后面不应带单位名称,它与分数、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等。这样设计就把新知纳入到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就会更准确、深刻和稳固。
2.向着教材内涵
预设的基础之一是教材,只有准确把握教材实质,深刻领悟知识本质,才能使预设与生成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才能使教者敢于和善于取舍生成,从而灵活地驾驭课堂,智慧地引领生成。所以,教师理应深度研读教材,准确把握知识的数学实质及其体现的数学思想等,能通过表面“透视”内里。
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方程”单元例2时(教材略),教者就要仔细揣摩编者的意图。从表面看,教学内容非常浅显和简单,其实不然。教材例1编排的是解答含有一个未知量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编排例2,是想说明:在解决问题时,如果同时出现几个有关联的未知量,这时可设其中一个为x,一般的,如果一倍量未知,就设其为x,另几个则根据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用含有x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再找出题中简明的数量关系等式,依此列出简易方程并求解。
由于生成时常是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再现,所以,在研读教材时还要整体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找到知识的“原点”、“生长点”和“延伸点”,了解到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产生的影响。这样便于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确保有效地进行预设,有预见性地引领生成。其实,上述教材的解题思路与五年级下册 “方程”单元的例7和“试一试”,六年级下册“方程”单元的例4、例5和例6等一脉相承,都是想让学生学会用方程模型解决更多的需要逆向思考的问题,提升学生自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样读教材就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以数学思想为线索进行统领的知识结构,使具体知识的学习固着在一以贯之的数学思想上,就能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预设,落实编写意图,就能在面对各种生成时,处变不惊,妥善引领。
3.向着学生情况
预设的另一基础是学情,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依据学情进行预设有利于教师有效地调控课堂,从容地引领生成,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为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和切实尊重学情,并依据学情进行预设。可多调查程度不同的学生,多走访有实践经验的老师,多积累学生典型的错例,多反思以往这一内容的教学,多阅读相关的经验文章……从而使预设更有针对性、预见性和实效性。教师要经常思考:①学生对这些知识有哪些了解?是否具备学习新知的能力?②学生对什么最感兴趣?难在何处,怎样点拨与引导?③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应怎样应答……要经常换位思考,体悟学生的难处。必要时,可进行学情调查,以便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生成心中有数,提前想好对策。
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笔者的前测题是:有一根1.2米长的绳子,每0.06米剪一小段,一共可以剪多少小段?学生出现的主要错误有两种:一是1.2÷0.06=0.2,理由是被除数与除数同时乘100后,商也乘了100,因此用120÷6=20后,为了得到原来的商,20还要除以100。显然,学生受到小数乘小数算法的影响;二是1.2÷0.06=1.20÷0.06=0.02,学生把1.2看成1.20,认为被除数与除数都是两位小数,商也应是两位小数。显然,学生受到小数加减算法的影响。为此,在预设时必须采用多种方法让其探明算理,感悟到“商不变的规律”在小数除法中也是适用的。笔者进行了多方面的预设,如引导学生联系买商品时,把以“元”为单位的钱数转化成以“角”或“分”为单位的钱数从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联系生活实际,自编数学问题,赋予算式以现实意义从而求解;联系小数的意义,用百格图探明算理……巩固练习时,还增加了小数加减法、乘除法对比练习,旨在让学生整体感悟算理,沟通相互联系,体会转化思想。
二、使生成彰显预设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要知道,预设的只是学习的可能性,而非学习的唯一性;预设的只是共性的学习规律,而非个性化的学习过程;预设的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而非学生的真实需要。课堂中学生随时会产生多种新问题。因此,根据课堂实际和学生情况等及时调整预设,保持动态平衡、相对平衡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引领生成时要做到:
1.利于实现目标
要知道,学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并非都与教学目标相关联。我们不能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而让其任意提问题,再逐一解决,忽视问题的价值,“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因此,一方面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另一方面要紧扣教学目标,善于捕捉和提炼有价值的问题加以利用。特别要善待学生的差错和课堂的“意外”,把它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因势利导,即时生成。
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就出现了下列“意外”:
笔者引导学生比较表中的“投中的比率”,有学生说:只要比较谁没投中的次数就行了,谁没投中的次数少,谁投中的比率就高。笔者认为学生的错误很有价值,它关系到百分数意义的建构和价值,应及时调整预设。于是,笔者问:“只比较没投中的次数合理吗?”有学生认为在投的总次数相等的情况下,比较没投中的次数才合理。还有学生认为可以比没投中的比率,谁没投中的比率低,谁投中的比率就高……讨论到这里,多数学生认为,比较“投中的比率”合理,且把“投中的比率”都变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更便于比较。
笔者刚想揭示百分数的意义,不料,又有学生提出异议:书上的数据太特殊,分母都很容易变成100。假如另一个同学投了28次,投中16次,投中的比率是同样可以直接看出谁投中的比率高。学生还说:不管分母是多少,都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它变成100。这时,再来介绍百分数的意义也就水到渠成了。尽管走了一些“弯路”,但拾就了深刻体会。
2.利于满足需求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但要分析其价值,还要思考:此问题是共性的,还是个性的?是多数人感兴趣的,还是少数人感兴趣的?感兴趣的程度如何?是在课上研究,还是在课外研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求知愿望,善于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等适时调整预设,为学服务。
如在教学“体积的意义”时,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手举物品问:“老师,我这儿有一把三角尺和一截铅笔,你能比出哪个体积大吗?”顿时,所有的学生都把目光投向老师,都对该问题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这个问题很有挑战性,因为这两样物体都比较小,加之切不得,折不得,很难直接比出体积的大小。笔者心想,这个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势必会挫伤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如果由教者直接告知,又不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不如先“逼”学生挑战。于是,笔者调整预设,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学生兴趣盎然地讨论起来。一会儿,有学生说:在两个同样的容器里放同样多的水,把两块同样的小铁块分别与尺和铅笔相绑,再浸没到容器里,哪个容器里的水位高,里面物体的体积就大;或找10把同样的三角尺相绑,10枝同样的铅笔相绑,分别浸没到上述容器里,哪个容器里的水位高,里面物体的体积就大……一句话,只要把“小物体”变成“大物体”就行了。学生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求知欲得到了满足,愉快地进入了下一环节的学习。尽管没按预设施教,但激发了智慧,激活了潜能。
3.利于提升认识
学习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学习活动必须以自主建构为主,教学就是要促进学生不断地内化知识,不断地深化认识。为此,教师要增加预设的可能性,预留教学时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多方探究,充分进行感悟、回顾和质疑,从而为生成的不确定性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提升浅显的,升华有效的,点拨偏离的,辨别错误的,放大有价值的。
预设与生成范文5
关键词:预设;生成;相得益彰
1.预设与生成的联系
预设,指的是教师在备课时对教学各流程的预先假设。比如如何实现教学目标,如何突破重难点,运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教具来激发学生兴趣,以及教学思路的设计等等。
生成,是指在师生,生生合作、对话、思维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若教师能及时捕捉到生成资源,根据新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流程,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生成就会大放异彩,课堂也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景色,
预设体现了教学的计划性,俗话说得好“预则立,不预则废”。一堂课是否优质高效,与课前是否做好充分的预设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做好充分的预设,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提高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在遇到精彩的课堂生成时,才能及时捕捉到,顺势引导,起到好的效果。因此说,预设是生成的基础。
生成体现了教学的动态性。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生成就是这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如果课堂教学只是遵循我们预设的固定线路运行,似乎显得有些黯淡,因了生成,课堂教学才会熠熠生辉。因此说,生成是预设的升华。
总之,课堂教学就是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两者就好似课堂教学的“左膀右臂”,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预设生成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预设与生成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无时不在,现结合自身的学科教学,谈一谈预设生成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2.1精心预设,动态生成让生物课堂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在讲济南版初中生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节时,我感触很深。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枯燥,我提前预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
镜头一:两人合作上台演示,其中小A坐在椅子上,一条腿自然搭在另一条腿上,小B用手掌内侧快速叩击小A上面那条腿膝盖下方的韧带,观察小A小腿的反应――小腿突然跳起,听到大家爽朗的笑声。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按我预期假设的发生。由于小A过于紧张,大脑参与支配了他的反应,小腿并没有抬起,我看到的是同学们眼中的黯淡……这时我看到了讲桌上的杯子,灵机一动,计从心来。
镜头二:我盛了一杯滚烫的开水,让学生去摸,小C“嗖”的一下把手缩了回去。
在这样的亲身体验中,学生们很容易理解了什么是反射。受到启发之后,在讲抽象而又枯燥无趣的反射弧组成时,我把它与学生们熟悉的电脑各部分元件对应了起来,学生们易于接受且记得牢固,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2精心预设,动态生成让生物课堂焕发蓬勃的生命活力
在讲解济南版七年级下册“激素调节”和“传染病”等章节时,我提前进行了这样的预设:
镜头一:多媒体展示患有呆小症和小儿麻痹症等患者的图片,学生看后会陷入沉思……我顺势进行情感教育。
而当真正进入实际教学时,却是这样一幅场景。
镜头二:多媒体展示患有呆小症和小儿麻痹症等患者的图片,学生看后,有的在大声喧哗,有的眼神中流露出鄙夷,有的捧腹大笑……有一个孩子突然喊了一声:“想起来了,这人跟汽车站那个要饭的特像!”
看到、听到这些之后,我的心被深深刺痛了。我没有想到孩子们的情感教育竟然如此缺失,面对本该值得同情或感动的一些事情时,他们竟然无动于衷甚至当成了笑料。这时,我并没有大声训斥他们,因为心已经变得沉重起来。我随即布置了一片作文――“看到这些图片之后……”每一份作文,我都做了认真地批阅。有个孩子这样写道:“他们本该拥有跟我们一样美丽的童年。当我们抱怨没有新鞋、新衣服穿的时候,应该想想他们。拥有健康体魄的我们,应该更加珍惜生命的来之不易,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看到孩子们的转变,我很欣慰。
3.实现预设生成相得益彰的几点建议
3.1认真研究学科课程标准,以课标为依据,深挖教材,精心备课,做好充分的预设
3.2多听课,多读书
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水平,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水平和应变能力,这样当课堂中有精彩生成时不至于手忙脚乱,而是能够及时捕捉到生成的资源,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3.3多反思,多写作
及时记录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长,并不断反思。不断积累这些智慧的闪光点对我们以后的课堂教学大有裨益。
总之,预设与生成就是课堂教学的两翼,两者密切配合,相得益彰,共同谱写课堂教学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叶澜著?摇教育科学出版社
预设与生成范文6
一、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基础上预设
1.教学目标的预设。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即教学应达到的程度。它可以克服教学上的盲目性,是顺利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保证和首要环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可以使教师捕捉和接纳学生的经验与创造。把握教学过程的生成性目标,是实现课堂价值动态生成的良机。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不应该是凝固的、僵化的和一成不变的,容纳课堂即时生成的目标,把握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才能促进学生充分发展。
2.教学过程的预设。课堂标准和教材本身就是一种预设。目标、任务的确定,内容、价值的确立以及方式和方法的选择都需要教师预先进行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教师所面对的问题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认识和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以及如何预设与生成的问题。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既要遵循课程和学科发展要求,又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和认识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在与学生一起展开课堂教学过程时,要参照教学方案组织教学,同时要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活动情况,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既要适度考虑教学方案,也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发展需求,注重与学生一起互动,重视在互动中与学生一起生成新的教学过程以及新的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总之,强调预设的作用不等于把课堂教学变成教学方案的执行过程,而是在承认预设价值的同时,应有动态生成的意识和实践;而在重视生成作用的时候,也要适当进行预设。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和静态表现,生成则是预设的延续和动态升华。预设与生成都只是手段,两者都应服从和服务于促进学生发展这个教学元目的。
二、根据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需要,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事先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需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这就是生成的课堂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活力的涌动。这样的英语课堂,是英语教学的理想境界。
1.倡导动态生成的英语课堂。课堂学习是学生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教学是他们生命历程的组成部分,应充满勃发的生命活力。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教学,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如果只是按照预先设定的过程教学,课堂好像一部经过编排、有着固定剧情的戏剧,使教学活动失去了生命活动所应有的复杂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学生能感受的只是知识的结论,对教学过程和内容失去了应有的好奇心,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的情况自然就会产生。
2.把握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点。(1)在对话中“生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应当是平等、互动的过程。在课堂“对话”中,教师要真心实意地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发现他们思想和语言的闪光点。在教学Hobbies时,教师可以通过谈话的形式引导学生对已经学过的词组draw pictures, listen to music, play basketball, play the guitar,collect stamps,sing English songs等等,表达出学生真正的业余爱好。如果自己的爱好不会用英文表达可以用中文来说,刚好有一个学生说到拍照,顺便引出要教的词组take photos。(2)在创造中“生成”。各种版本的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都非常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少课文给学生留下了创造的空间。英语教材基本上每一单元的内容教完后都可以拓展,可让学生在课后收集相关资料的词汇。例如:在Project English Unit4 Topic1 We share the worldwith plants and animals 可以在Hobbies 上加以延伸和扩展。My hobby is keeping pets/planting flowers…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回答。既复习前面的知识,又巩固了后面的句型,使课文内容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