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四岁宝宝的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四岁宝宝的教育范文1
如果宝宝有兴趣,健康状况良好,经济条件又允许,尽可能地让宝宝多体验生活是件好事。值得注意的是,最佳才艺教育时期应该不宜过早,不宜过迟,最佳时机是宝宝兴趣最浓、最兴奋的时候。
测一测:宝宝有哪些特殊才能
不久前,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讲座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来我国作短暂访问。他于1983年出版了名为《智能的结构》一书,他认为人与生俱来具有八种不同智能,包括语言智能、空间智能、逻辑与数理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这些智能由人的大脑构成决定。
语言能力:见到某种事物时喜欢用各种词语描述它;如果在宝宝非常熟悉的故事中更换了一个词,他会马上改正过来;喜欢讲故事,并且讲得绘声绘色。
空间能力:很少觉得空虚而不知所措;走在大街小巷中,能指出曾去过的地方;会绘制地图;描绘物体。
数学逻辑能力:常常提出像“什么时间开始的”这一类问题;常常问“闪电怎么回事?”、“云又是怎么形成的?”;愿意按照大小或颜色要求对玩具分类。
肢体运动能力:动作协调优美;十分容易就学会骑自行车,溜冰等;善于模仿别人的各种动作和表情。
音乐能力:喜欢随着音乐跳舞或唱歌;喜欢听各种乐器演奏,根据乐声能判断出是哪种乐器;可以对不同的声响进行评论。
人际能力:喜欢与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在大庭广众之下没有怯生感;常常要求去幼儿园或一些公共场所玩耍。
内省能力:非常愿意扮演各种角色,喜欢编造故事;会把自己的行动和感情联系在一起;能够准确判断自己能干什么或不能干什么。
观察能力:随着注意他人的情绪变化能感觉到他人什么时候伤心或高兴;喜欢扮演各种角色和编造故事;第一次见到某人就会说道:“他使我想起了某某。”
加德纳给父母一个忠告:判断宝宝的智能特长不是通过简单对话、交流就能实现,也不是靠纸和笔的测试实现,必须在具体的活动、交往中,从各方面、各角度仔细观察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宝宝的智能特长。
为了获得对宝宝的正确形象,建议父母将上述行为特征分门别类之后加以扩展,设计出一个方便观察的时间表(可以设计为每次5~10分钟,每天几次,持续2~3星期等),并在几个不同的环境和活动中全方位观察宝宝,而不仅凭主观判断。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问宝宝对自己的优点是怎么认识的。有些宝宝在评估这些领域时,会变得相当坦白和易于理解,他可能会说:“我阅读比其他小朋友厉害”,“我容易交新朋友”,“每个人都喜欢我”。当然,有时宝宝会被问题难住,这没关系,只要加以适当引导和协助,宝宝通常会积极配合的。
还有一个判断方法是从很了解宝宝的人那里听取意见,如老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你甚至可以为了这个目的请专人特别观察宝宝。
美国儿童教育家推荐的一个实验,可以成功地协助父母客观观察宝宝。首先,拿一张纸,写下常用来描述宝宝的词汇或言语。其次,将这张纸撕毁丢进培养垃圾桶。最后,谨慎地思考你的宝宝,努力把先前的了解和判断搁在一边,当宝宝进行正常的每日活动时,尝试以全新的眼光观察他,完全抛开先入为主的看法,搜寻那些使宝宝显得独特的积极特性。
这种方法有两个好处,一是收集到的资料比较客观,正好反映了宝宝在自然情况下未受干扰或操纵的行为;二是收集到的是即时资料,是宝宝正在发生的行为。父母这种“科学家式”的观察和认识对客观判断宝宝的智能特长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培养才艺的最佳时间
宝宝的成长过程总有某段智力和才能发展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非常关键,它对宝宝的一生努力和才能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千万不能错过早期教育的最佳时期。对孩子早期智力和才能的开发关键之处便是抓住这个最佳时期。
大多数宝宝到三岁后,随智力的增长,能够听懂些道理,以前的反抗行为开始慢慢改善,情绪发展开始进入新阶段,对父母的感情不只是友善,还融入了真挚的热爱之情。不过这时他有了最初的独立性萌芽,心中想到的就要用行动表现,因此在崇拜你的同时,也不会绝对服从或顺从你。总体来说,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容易诱导,能听进道理。
进入四岁,宝宝常常表现得极其倔强,固执,傲慢,喜欢吵闹,摔东西,不吃饭等,用赌气的方式表示对你违背意愿的反抗。你在循循善诱的同时,千万不能伤害他的自尊心,要善于引导他渡过这个特殊的阶段。
当宝宝快五岁时,可以看出他与别人天生不同的气质与个性,这时教育应多于养育。你要仔细观察他的一举一动,了解他的特殊才能与兴趣潜质,并给予适当培育。这么大的宝宝特别喜欢缠着自己亲近的人,不舍得离开。情绪比三四岁时稳定,能遵守一定规则,讨你欢心,可以说这是你跟宝宝相处最融洽的时期,建议你不妨利用这个阶段重点培养宝宝的特殊才艺和兴趣爱好。
四岁宝宝的教育范文2
这一年多的时间我总是带宝宝去公园和广场等公共场所玩,自然也碰到过各式各样性格的宝宝。有的乖巧懂事、有的霸道不讲理,还有的特别小气自私。当然二三岁的宝宝肯定多少会有这些缺点,但其实只要用心引导这些缺点都能得到改正的,主要是看大家有没有意识到这些缺点带来的不良后果,有没有那种督促他们改进的意识和方法。
怀孕生子是自然规律,但养育儿女绝对是件需要智慧和科学的事。相信大家都听过言传身教这句话,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其实这句话用在育儿方面特别适合。往往大人都以为宝宝还小,大了自然啥都会懂,而忽略了宝宝天生的模仿能力都非常强这一事实,所以总是任由他无理取闹或自私自势。其实科学的育儿方法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言传身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会直接影响宝宝的性格和发育,所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的宝宝普遍都有一个特点——小气。其实每个宝宝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这个一个自私的过程,但在他一岁左右就应该要引导他了,比如在家吃水果就要有意识叫他给爸爸妈妈吃,在外面玩就教他把玩具给小朋友分享。慢慢的他就会明白分享的快乐了。当然适当的赞扬对宝宝来说是非常有推动力的哦,这样久而久之小宝宝就会变得大方了。
现在我们一般都只生一个或二个宝宝,所以对宝宝的爱也特别特别的浓烈,但我们一定要注意爱但绝不能溺爱,不能把他当成小皇帝和小公主一样对待,不能让他养成唯我独尊的思想,这点对他今后的生活可相当重要哦。
经常看到二三岁的宝宝见着别人的玩具和零食二话不说直接就抢的,而他们的爷爷奶奶也只是嘴上说说不能抢不能这么坏,但其实看得出来他们的心里其实是沾沾自喜的,因为他觉得他的宝宝很厉害,不会吃亏。实际上家长的纵容才是宝宝养成坏习惯坏脾气的罪魁祸首哦,试想这么一个霸道自私的人有多少人愿意和他交朋友?所以爱他们就得从小正面教育,这样才不会害他们。
小孩子在外面玩耍,当然少不了偶尔会有些磕磕碰碰的小事,但从这些小事上看到一些家长的不作为行为又让我非常费解。比如有一次我宝宝在追泡泡玩时被一个三四岁的男孩撞倒在地(当时宝宝趴在地上),当然我能理解小朋友在玩时不小心的行为,所以也没什么不悦赶紧把宝宝抱起来哄,但那小男孩的家长在旁边却装着没看见的态度让我很郁闷,其实替宝宝道歉是件非常自然的事(哪个宝宝不会犯点小错误呀),而且从中也能让宝宝懂得道歉和改进的含义呀,唉,,,,真不知道那些父母是怎么想的。
四岁宝宝的教育范文3
想实话实说却不知如何把握度的问题,专家建议孩子“问到哪,答到哪”
“我从哪里来? ”很多孩子都曾问过父母这样的问题。近日,央视一则关于“我从哪里来”的街头调查引发热议,在记者采访的200多名孩子中,85%的人被父母告知是“捡来的”。记者就此问题询问了上海的多位“80后”父母,这些年轻爸爸妈妈表示,已经不会再用类似“捡来的”的话搪塞孩子,但是怎么说,说多少,其中的尺度问题,仍然使他们纠结。
家有四岁女儿的陈女士就是听着“你是捡来的”的答案长大的,尽管30多年过去了,但当时失落的心情,陈女士记忆犹新。女儿在三岁时,重复了陈女士幼年的问题。“有一天女儿从幼儿园回来跟我说,小朋友都说宝宝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是不是真的?”陈女士一下子愣住了,“捡来的”念头在脑海里闪过,“但我已经被骗过一次了,不能再骗孩子。我就告诉她,是的。”说完以后,她紧张地看着女儿,“如果孩子接着问,我是怎么进到你肚子的?我该怎么回答,该说到什么程度?”幸好,女儿得到答案后就满意地去玩了。
记者随机采访了10多位“80后”的年轻爸妈,发现对于“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绝大多数都不会选择“捡来的”这个欺骗、敷衍式的答案,而更愿意说实话。但是,怎么讲,讲到哪里,却让他们纠结。“我可能会对孩子说,爸爸身上的一个细胞,遇到了妈妈身上的一个细胞,就有了你。”家长丁先生说,关于男女生殖器官、和卵子的话题,自己会回避掉,“最怕孩子刨根问底,到时候就招架不住了”。
圆满回答 “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或许可以成为家庭性教育的一个良好开端。为此,记者采访了儿童性教育专家胡萍。她认为,对于孩子的这个问题,应该“问到哪,答到哪”。比如,孩子到3岁会开始问父母 “我从哪里来?”。一般只要被告知“你从妈妈的肚子里来”,孩子就心满意足,不会再多问,因为这个答案正好符合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认知能力。到了5岁左右,孩子可能会继续追问 “那我又是怎么进到妈妈肚子里的?”,那么你可以如实告诉孩子,爸爸有个生孩子的器官,里面有,妈妈有个生孩子的器官,里面有卵子,两个器官碰了一下,和卵子结合,妈妈的肚子里就有了宝宝。到此为止,5岁的孩子也就满足了,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关注的是:我的生命从哪里来。 林颖颖(新闻晨报供稿)
四岁宝宝的教育范文4
这新闻令人痛心,令人沮丧。曾几何时,我们这个曾经拥有《山海经》、《封神榜》、《西游记》的民族开始逐渐丧失掉了神奇的想象力?
问问身边的家长们,却对此淡然处之。一个说:“有想象力当然好,可是高考又不给加分!”另一个则说:“孩子想象力已经够丰富的了,我可不想他将来变成一个异想天开、白日做梦的人!”
这两位家长的观点或许颇能代表很多人的想法吧――过了一辈子循规蹈矩生活的家长们希望孩子能在应试教育的道路上一帆风顺,老师给在“雪化了是___” 的试卷上回答“雪化了是春天”的答案打上一个大大的红叉,尤其可悲的是80%的应届毕业生希望考上公务员从事稳定的工作……
于是乎,整个社会联起手来,用定性思维的程式、应试教育的枷锁、实用主义的桎梏,一步步地谋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难道想象力真的没有用吗?爱因斯坦在《论科学》一文中深有感触地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即使功利一点说,美国《商业周刊》称美国公司已经率先步入一个由想象力和创造力主宰的新经济阶段,通过创新来推动发展。数字和科技不再是衡量公司竞争力的唯一标准,创造力和想象力更重要。通用电气前CEO韦尔奇也感慨:“创造力和想象力放在企业的环境中就是创新。”
莫非中国孩子天生就没有想象力吗?恐怕不是,“雪化了是春天”虽然不是标准答案,但多么富有想象力和诗意啊!一个四岁的孩子画了一个黑色的太阳,说:“希望能把我奶奶的头发晒黑!”听起来又是多么温暖!然而老师和家长们却用标准答案和思维定势将孩子的想象力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有人说现在的中国孩子很幸福,“独二代”们从小就拥有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和教育硬件。也有人说现在的孩子们很辛苦,出生没多久就参加各种早教班,稍大一点又在家长的陪伴下穿梭于各种兴趣班之间,等到上学之后各种课外班就更多了。不知道多少家长津津乐道于自己的“神童”两岁认识上千字,三岁能背唐诗三百首,四岁绘画得奖,五岁钢琴考级……唯独不重视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更有甚者,对于孩子的想象力苗头大加嘲笑,无情制止,甚至扣上帽子说是“胡思乱想”、“白日做梦”。家长们、老师们以及各种教育机构打着“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旗号,过早的给孩子灌输超越年龄和发展水平的现成知识,却让孩子失去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兴趣。须知,想象力同观察力、记忆力等共同奠定了人生的发展基石,不要让想象力成为孩子人生木桶上那块最短的木板!
一场,给习惯了八股文的中国教育带来了解放,让我们知道了教育的本质是为了把人培养成具有独立人格、自由思想、质疑和批判精神的现代公民。然而近一个世纪过去了,我们的填鸭式灌输式教育却如同工厂的流水线一样生产出一个个唯唯诺诺、按部就班、一个萝卜一个坑的镙丝钉。
“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年代里,龚自珍曾经感叹“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还把被束缚着思想被摧残的人才比喻成扭曲盆景限制生长的“病梅”,与如今很多的家长和教育者们谋杀孩子想象力的行为有异曲同工之妙。
1968年,一位美国妈妈状告幼儿园,说幼儿园教会3岁的女儿26个字母后,孩子再也不能将字母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幼儿园应当对这种扼杀孩子想象力的后果负责,官司打赢之后,内华达州修改了《公民教育保护法》。
四岁宝宝的教育范文5
当导演组意识到第二季走进了“竞技密集型”误区,《爸爸去哪儿》第三季开始悄悄回归到“亲子+温馨”的田园牧歌风格之中。
节目热度的形成一方面让“西游记十级学者”诺一、小公主夏天、小卷毛胖轩、霸道总裁康康等各有特点的萌娃在网络开始刮起“人气小旋风”,另一方面,全民范围的走红与网络发言的无责任也让各种言论开始出现,一位身份未明的网友将目光聚焦于四岁的轩轩,细数小卷毛亲吻、抚摸夏天姐姐和霓娜妹妹的“不当”行为,掀起一场“幼儿是否萌发了性别意识”以及“幼儿的性别意识该如何引导”的网络大讨论。
在无责任的网络空间,舆论也不可避免开始失控,部分网友对小朋友正常的玩闹进行过度解读,为四岁的小胖轩贴上“性别教育不当”的标签―这与节目组的价值初衷相背离,亦是对小朋友的不公。幼儿对同龄异性的“亲密行为”是否有“性”的暗示?幼儿的性别意识何时开始萌发?家有女宝的父母该怎样对自己的女儿进行“保护”?本刊分别请到家有男宝、女宝和儿女双全的父母,并联手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老师,共同开展一场世纪大辩论。 回放
“节目需要做效果,
不要据此评价孩子的人格特性”
在《爸爸去哪儿》第一季视,资深情商教育专家张怡筠博士接受了我刊采访,对节目组、参与节目的家庭及节目观众提出了建议。在这个因轩轩而引起争论的当口,重新温习张博士的这些建议,依然觉得善意而恳切。
首先想提醒大家,不要片面下结论,更不要对孩子轻易做人格特性的评价。因为电视节目的运作决定它只会选取比较有效果的镜头,这样贸然去下结论是很不公平的。比如说孩子10次有9次都做得很好,但是一次不好的就选上去了,因为这是有效果的一次。而建议大家不要做人格特性的评价,是因为人格特性的评价代表一个固定的属性,比如说谁很胆小,谁很霸道,千万不要这样做,尤其是孩子很小,而且我们看到的只是很小一部分。
不太赞成粉丝团的成立,帮孩子做配对更是非常不合适。你可以表达我喜欢这个孩子,或者喜欢这一类型的孩子,但是因为喜欢某个孩子而去攻击别的孩子,这是非常莫名其妙的逻辑和行为;帮孩子做配对其实是我们用大人的眼光套在孩子的行为上,孩子的亲密动作其实就是对朋友们的爱和友好。如果大家都去这么配,其实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
观众如果在生活中见到这些小朋友,最好先把他们当成小孩,再把他们当成名人的小孩,不要把他们自己当成名人。比如说见到Cindy和王诗龄,不要像见到了“大明星”,把她们当成田亮家和李湘家的“小公主”就好。
尊重孩子的生活空间。身为观众,爱一个孩子最棒的方式就是给他空间,让他快乐、自然地成长,让他做他自己的事,在买东西就买东西,在玩耍就玩耍,你远远地看他,祝福他就好。
观众对节目最好的心态是感恩,比如“谢谢这些爸爸带着孩子参加这个节目,让我们更重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对这些孩子所抱有的心态更应该是“谢谢”,而不是“疯狂地爱”。因为当你去谢谢这些小孩的时候,小朋友就会觉得他所做的事情是对别人有价值的,这跟觉得自己是个大明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爸爸妈妈辩论会 轩轩对待异性小朋友过分热情?
主持人:各位爸爸妈妈好。我们第一个来讨论的话题是怎么看待四岁小朋友对异性热情的表现。《爸爸去哪儿》中的轩轩,今年四岁,在节目中对女孩子特别热情,例如为夏天买裙子,常常心里念着的都是夏天,当然,夏天也很喜欢这个弟弟。但最近被讨论得比较多的是有一次夏天洗澡,他也想围观以及在霓娜拒绝的情况下强吻了霓娜。大家觉得四岁的男孩子对女孩子这么热情,已经过度了吗?
雯雯妈妈
(32岁,女儿雯雯5岁,公务员)
我觉得这种行为需要注意,对待小朋友热情没有错,对待异性小朋友热情也没有错,但是得有个度,侵犯到别的小朋友的隐私就是非常不好了,这是家庭教育问题,往大来说,也是社会教育的问题,因为整个环境对幼儿性别意识教育的重视并不强,和国外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很多人认识不到这个问题。家里有女孩的家长会特别担心这些,大部分女孩都比男孩子娇弱一些,如果说因为小男孩的好奇而做出了一些伤害的行为,这就是很严重的事情了,女孩子洗澡被盯着看或者被强吻,或多或少都对她造成一些心理阴影,我觉得家长都要注意这个问题吧,教育自家小孩要学会尊重他人、保护自己。
小伊爸爸
当然需要注意啦。可能男孩的父母觉得无所谓,但女孩的家长肯定很介意啊,不给别人造成困扰应该是每个家长都需要注意的吧。
的确过于热情,需要注意
正方
反方
很正常,这是小孩子好奇的表现
舟舟妈妈
(32岁,儿子舟舟4岁,广告从业者)
这其实属于中国父母的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性教育和性好奇。假如做父母的多多读书,就会了解到,孩子在婴儿期就开始对自己的身体好奇,到2岁多左右,就会对不同的身体感到好奇。我儿子2岁,对偶尔看到的妈妈的身体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妈妈的身体、爸爸的身体,和他自己的身体是不一样的。这种好奇,实际上和性没有绝对的关系,这就是孩子对“不同”的兴趣所在。做父母的要正视这个问题,该科普的科普,该告诫的告诫,就行了,所以轩轩对夏天洗澡想去看,这个问题之所以这么火热,说白了就是成人们将这个问题复杂化了。对孩子来说,他喜欢,就去抱,就去亲,就想和她同吃同睡,这就是一个孩子正常的、纯粹的情感化成的行动。不去夸大,不去猎奇,不要复杂化。轩轩4岁了,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我们只需要告诉他:你喜欢姐姐,而姐姐洗澡是一个她自己的私密行为,我们喜欢就要学会尊重。这样的方式,我想不仅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反而会造就一位未来的小绅士。所以说实话,我很不能理解,在我以为科学育儿、科学教育的知识在国内应该已经很普及的今天,竟然还因为这样的事情引起轩然大波,这才是不正常。
巧克力妈妈
(33岁,儿子巧克力1岁半,记者)
他就是单纯的可爱,喜欢姐姐就想要跟着她。他不会像大人一样,有很多顾忌,认真地说,我觉得这种性格应该保留的,小孩喜欢做什么不喜欢做什么,是可以直接说出来的,那些不好的,你可以适当引导。你不要伤害他最直接的想法。我有看过文章,性萌芽期他会摸自己,在他大概能听懂你在讲什么的时候,你要跟他讲这个东西要保护好,自己的不要给别人碰,也不要碰别人的。父母也很重要,等他长到一定程度就要分房睡,不要做太亲密的行为,这样不会太刺激他,而且不要在性别这件事情上太强调,强化这个反而伤害他,你越反应激烈,小孩子就越想去尝试。
同同爸爸
(45岁,儿子同同2岁,摄影师)
他就是好奇,所以表现出来时比别的小朋友强烈,可能家长平时看他年纪小也没有过多地在性别上进行指导,但已经长到了4岁,那就应该要告诉他什么不能做,什么能做了,以后不要这样。 轩轩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否有欠缺?
主持人:爸爸妈妈们,我们接下来想要讨论的是关于对幼儿教育的问题。轩轩爸妈对于小孩的教育最近被热议,有部分网友觉得轩轩家长在性别教育方面有欠缺,有部分网友则力挺。你们觉得轩轩的家庭是否有漏洞?你们在性别意识方面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星星妈妈
(30岁,儿子星星2岁半,产品运营专员)
我觉得网友的评论太过于偏激,轩轩家长的确有些教育小漏洞,可能站在女孩子父母方面还是觉得对方对待隐私问题有点太轻松,但是网友这样攻击一个母亲,还挺过分的。有时在节目中看到邹市明时不时说一下儿子应该怎么追女生,我在想这是不是也太早了一点?就有点像对小伙子说的话了,但小孩子那么小,太强调男生追女生这件事其实并不太好吧。不过我们也没有看到轩轩家长平时怎么教育轩轩的,其实也真的不好说,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色,家庭教育也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舟舟妈妈
(32岁,儿子舟舟4岁,广告从业者)
我自己的孩子在2岁多的时候,跟他爸爸一起洗澡了,然后第二天问我:妈妈的小有没有长头发?我忍了半天,没笑,告诉他:妈妈没有小,小要长大才会长头发。再后来我和老公商量了一下,就安排孩子和我一起洗澡了一次,洗澡的时候并没有刻意去让他观察啊什么的,就是很正常的洗澡,他好奇,问我,我就正常回答,尽量保持淡淡的状态,不让自己笑,也不露出尴尬。这次以后,我告诉他:妈妈是女生,妈妈换衣服、上厕所、洗澡,都是私密的,你要尊重妈妈。从此以后,他对身体这个就不再有什么强烈的好奇心了。随之而来的,告诉他,裤衩和背心覆盖的地方不可以让人碰触,这一点他学得也很好,做得很到位,很有自我保护意识。
确实有些小漏洞,可以更注意方法
正方
反方网友放大细节,过于偏激
小纯爸爸
其实我不能凭借摄影机前的某些片段去做某些定性,一个小孩是怎么样的,实际上一天有24个小时,但摄像机拍出来只有一部分,本身这么短的时间就有一些片面,更何况有人把七八个动图放在一起,会让人形成一种观感:这个小孩性质是不是特别恶劣。也是不需要这么严重地去理解。我接触很多的妈妈对这个事情的看法是倾向于轩轩是好奇心想要去看一下,不要去觉得这是一个很严重的事情,但是引导肯定是要去引导的,在日常生活里面要教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要尊重别人,对,尊重这个事是非常重要的。轩轩的问题实际上是分别性别意识的问题,另一个是礼貌、尊重的问题,里面的截图更多的是涉及礼貌上的呀,小孩子你要跟他说,你要尊重别人,不要轻易地去碰别人,这方面也可以说是里面集中出现的问题吧。
巧克力妈妈
(33岁,儿子巧克力1岁半,记者)
有时候孩子的天性是促使他做出的一些行为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有些孩子天生比较羞涩内向,有些孩子天生就活泼好奇。我看到轩轩妈妈在微博上最开始的回应也没有太大问题,她是比较乐观地看待这件事的,但是不代表她不会好好教孩子,但网友就抓住小辫子不放,非要看到她非常低姿态地认错,我觉得这样很不好,那些骂人的网友有多少个真正懂得育儿?像邹市明对轩轩说的那些“带你去见岳父”的话,其实我们这些爸爸妈妈也会说啊,就是娱乐一下,我儿子长大了还不是爱喜欢谁就喜欢谁,不会因为这种话有什么改变。我还想说的是,康康、诺一太在乎大人的看法,为了单纯讨好长辈大人的看法而做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我觉得其实也挺不开心的。
“如果网络上有太多这样的评价,
只能说成人社会太复杂了”
宗春山(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
Q1:幼儿性别意识的萌发期在什么时候?
宗春山:幼儿的性别意识有分成几个阶段,一般在5岁之前更多的只是生理上的差别,一个是生理上的、外生殖器的不同,这是最基本的,除此之外,幼儿整个的精腺水平和激素水平都没有真正发育,所以他没有像成人那种所谓的对异性的“欲望”和态度。他仅仅是一个很纯粹的感觉,这是第一。其二,幼儿在这个年龄段,他所呈现的对异性的态度,可能更多是他的一种本能,就是人类遗传基因里早已写下的那种行为模式。比如说这个年龄段的小男孩会对长头发、穿裙子的小女孩有一种最基本的情感倾向,他们会喜欢长头发的女孩,80%的小男孩都是。我们没有人跟他说过,“长头发女孩是美女”,但在他们的意识里,长头发就是美――这是人类基因里所携带的一种东西,是很奇妙的。而且这个时期的小男孩绝对没有真正像成人社会那样一种的东西,他是没有的,所以4岁小男孩喜欢跟同龄小女孩做朋友这样的一种表现和反应其实都是极其自然的。
Q2:但是网上也会有很多评价认为胖轩这个四岁小男孩对小女孩的好奇心和亲近行为很不恰当。
宗春山:如果网络上对小男孩有太多的这样评价,只能说成人社会太复杂了,或者说我们不大了解孩子,其实我觉得,即使到了青春期,对异性有倾慕、有喜欢都属正常的。如果进一步分析,我感觉这个问题可能还因为大众长期的性压抑,还有我们性教育的普及程度不够,才造成了这样一些误区。
四岁宝宝的教育范文6
清晨,4岁的文文问:“为什么今天不送我去幼儿园?”妈妈回答道:“因为今天是星期六呀,你知道星期六是不用上学的。”
文文仍然坚持说:“我要去幼儿园看看,今天到底是星期几?”
专家分析:
大多数4岁的孩子对星期几是没有概念的,稍大一些的孩子虽然能说出今天是星期几,但如果你在他睡眼惺忪的时候问他,他往往又说不清今天将是星期几了。
如果你问一群4岁的孩子:“你几岁了?”他们大多会准确地回答,但实际上,他们还不能理解“一年有多久”。
由此可见,6岁以下的孩子尽管会使用“下星期四”、“在六月”等有关时间的词汇,但他们还不能真正理解时间这一概念。如果不对孩子进行有关时间的早期教育,孩子理解时间这个概念就要等到7岁左右。
孩子是怎样学习“时间”的?
蹒跚学步的宝宝的时间概念,来自于日常生活中那些有规律性的事情,比如:到了一定的时间宝宝得吃饭、午睡、洗澡、睡觉――不知不觉中,宝宝对时间有了模糊的认识。
2岁左右的孩子逐渐掌握了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如“以前”、“以后”、“首先”、“最后”等等。
如果你让三四岁的孩子按时间顺序做事,他们会遵守得很不错,例如每天睡觉前先穿睡衣、然后洗脸、洗手、刷牙,最后听睡前故事。如果你改变了其中的一个顺序,比如让孩子先刷牙再换睡衣,孩子往往会显得手足无措。
就是在这些有连贯性的活动中,孩子形成了初步的时间观念,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理解稍长的时间段了,例如:“昨天”、“明天”甚至“下个星期”、“下个月”。
孩子的时间概念有“盲区”
看上去,你的孩子说起有关“时间”的词一套一套的,但你千万别太信他。如果哪天你三岁半的孩子告诉你,下星期他要去奶奶家,他其实还不明白一星期到底有多久,所以,往往两三天后就哭闹:“为什么还不带我去奶奶家?”
我们不妨去考考幼儿园的小朋友,大多数孩子能说出一年有12个月,但大多不知道一个月究竟有多久。一些与日历有关的概念,如“天”和“小时”之间的关系,要求孩子有理解顺序和周期的逻辑能力,对孩子来说,困难不小。
妈妈妙招1
有一位经常出差的母亲,在出差前为她3岁的孩子做了一个特殊的日历:妈妈出差的每个日子都用一个日期格子表示,每个格子有不同的颜色,她将它挂在孩子床头。妈妈出差后,每晚睡觉前,爸爸让孩子在特殊日历上勾掉一天,这样,孩子看着一天比一天少的彩色空格,就明白妈妈什么时候会回来了。
这种做法比简单地对孩子说“妈妈会在下周二回来”来得更直观、更容易理解。
妈妈妙招2
“七彩缤纷”一星期
爸爸妈妈在选购台历的时候,不要忘记给宝宝也捎上一本,因为稍加改动,它就能成为帮助宝宝记时间的好帮手。
方法:和孩子一起选择七种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或者宝宝喜欢的其他颜色,用来代表一个星期的七天,然后一起将这个月的30天空格,分别涂上颜色,边涂色边教孩子:星期一是大红色……星期天是紫颜色。
每天晚上睡觉前,教宝宝用尺和黑颜色的笔,将当天的彩色星期格划掉。
理由:孩子最喜欢鲜艳的颜色,用色笔涂空格同样是他们最钟爱的活动之一,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他们把今天星期几、明天星期几的概念就记住了。
妈妈妙招3
学龄前的宝宝无法理解时间概念,不要紧,爸爸妈妈们可以慢慢地培养他们。由于孩子对鲜艳的色彩、奇异的形状和形象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兴趣,我们便设计了一套“形象时间”,让您的宝宝也来试试看,认识一下好看又好玩的时间吧!
“卡通动物”时钟
市场上卖的钟各种各样,但是每一圈的钟点都只有12个(数字石英钟除外),聪明妈妈不妨动手选择12种动物形象,分别贴在12个钟点上,将自家的普通钟变成有趣的卡通石英钟,这样,宝宝既记了时间,又认了动物,久而久之,宝宝的时间概念就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
方法:12种动物可以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来选择,凌晨1点-中午12点对应的动物分别是:老虎、老鼠、猫咪、公鸡、麻雀、小狗、水牛、山羊、小猴、鸭子、白兔、老鹰。找到大小合适的粘纸贴,贴在钟面上就可以了!
理由1:这些动物是孩子较为熟悉的形象。
理由2:它们在相对应的时间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比如公鸡4点左右打鸣,5点钟麻雀也开始叽叽喳喳叫起来,7点钟勤劳的水牛已经在田里工作了……形象而有趣,孩子们记起来就容易多了。
下午的问题:如果过了中午12点,如何给宝宝解释卡通动物钟点呢?这个问题好解决,下午1点,老虎时间到了,小老虎跟在妈妈后面进山洞午睡去了,宝宝中午同样要打个盹;依此类推,下午5点,麻雀时间到了,小鸟们纷纷飞回鸟巢,宝宝也该回家喽!
提示:当宝宝学会用短针认整点之后,再教他们认识一刻钟、半点钟和三刻钟,有了前面的基础,以后的学习进步会很快的。
妈妈妙招4
“芳香鲜花”十二月
一年四季,我们身边的植物都是不同的,12个月份会有不同颜色、形状、香味的花儿开放。利用四季鲜花帮孩子认识12个月份,既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又能让他们记住一年的时间,是不是值得一试呢?
方法:选择12种当月开放的鲜花代表1年的12个月份,它们分别是:腊梅、茶花、玉兰、桃花、玫瑰、栀子花、荷花、月季花、兰花、桂花、、水仙花。
教孩子用简笔画的方式,将这12种鲜花画在当月月历的空白处,或者大人画好花的外形,再由宝宝涂上不同的颜色。
每个月的最后一天,和宝宝一起将月历翻到新的一页,并问他:“明天是几月份啦?”
宝宝看到亲手画的鲜花,会高兴地回答:“荷花月!”
这时,妈妈告诉宝宝:“对啦!荷花月是7月份,哥哥姐姐们也都放暑假了,宝宝可以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了!”
宝宝的小脑袋里立即闪过的概念是:荷花――7月――放假――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