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山东幼儿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山东幼儿园范文1
关键词:幼儿教学;互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262-02
师幼互动是指教师与幼儿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各个环节。当前,幼儿园课堂教学师幼互动普遍存在着幼儿主体地位不突出、教师高控整个教学过程、互动模式单一、教师关注幼儿情感需求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建立幼儿园课堂教学师幼良好的互动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新型优质的师幼关系
传统观念中,教师定位是幼儿的教育者、管理者及保护者。幼儿一直是处于被教育、被保护、被管理的地位,师幼的关系呈不对称状态。新《纲要》中对于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让幼儿认真地听取课堂教学内容外,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存在。教师应理解幼儿的想象,产生师幼共鸣现象。在操作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操作探索的环境,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积极操作探索,从中发现问题。当幼儿出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地点拨引导,给予幼儿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也可以让幼儿之间相互交流或相互合作,在实际的动手操作探索中发现自己的错误,找出正确的方法,并沿着这个方向不断前进,取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快乐。即教师要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除此之外,要能促进师幼间的互动,教师还要成为幼儿活动的合作者。因此,在现代的师幼关系中,教师是教学环境的创设者、师幼互动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与引导者。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师流
1.分组教学,加强交流。许多幼儿园都有班额超标现象,超大班教学,教师难以关注到每个孩子,很难产生有效的互动。而分组教学能提供幼儿个体与教师交流的机会。教师可以充分关注到每一个幼儿,使能力弱或者性格内向的幼儿也有与教师互动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评价每个幼儿的表现,使之在实践和反思中提高活动质量。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采用分组教学的模式。
2.在空间的设置上应力求合理、适宜。在班级人数超标的情况下,给教室的空间设置也带来一定的困难,对师幼互动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集体活动时,教师可以把桌子摆在教室四周,幼儿呈马蹄形或半圆形坐在室内,这样,教师与幼儿之间就不会因为桌子和椅子的障碍而不方便交流互动。因为空间距离的缩短,教师可以用眼神、表情和体态来关注孩子,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和身体上的接触。
三、以幼儿的兴趣出发,全面关注
积极互动的师幼关系要求教师在互动中全面关注幼儿。并把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以幼儿为主体,主要是从幼儿的兴趣点进行互动学习。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教师都要做有心人,全面关注幼儿,特别是善于关注每个幼儿的兴趣点,这是师幼互动得以进行的基础。师幼互动最佳载体是对师幼双方都感兴趣的事情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师幼双方相互启发,惊奇着共同的惊奇,欣喜着共同的欣喜,既增长了知识,又加深了感情。同时,教师针对一些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还要因势利导,关注幼儿的反应。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本班幼儿的兴趣点,针对幼儿的兴趣开展教学活动,把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对日常教学活动的教学要有弹性,实施弹性课程,对幼儿的兴趣给予积极回应,同时教师还要掌握良好的教学机智,挖掘幼儿的闪光点,及时巧妙地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提高临时生成课程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成功的师幼互动,除了依赖于精心设计外,还依靠教师在课堂上对临时生成课程以及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这一点是课堂教学中师幼互动质量的核心。
四、因材施教,建立多元化的互动模式
在正常的师幼互动中,教师应根据每次教学内容、目标的差异,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家庭幼儿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互动方式。从教学互动范围看,可以有教师与全班幼儿的互动,也可以有教师与小组全体成员的互动,还有教师与幼儿个体的互动。上述三种互动方式形成补充。从教学互动主体的作用看,既可以采用口语方式,也可以运用肢体语言或借助教学、生活环境、教具材料为媒介的其他互动方式。每个幼儿的个性都具有个别差异,如有的幼儿独立性强,能自主参与活动;有的幼儿依赖性强,参与活动主动性不强,因此教师与不同特点的幼儿进行交往与互动时,应取不同的方式和指导策略。
五、提升专业素质,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
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中,热爱儿童是首要的因素,它是幼儿教育的前提。儿童需要在爱的精神环境中获得成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的成长发展,还要善于关注幼儿,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给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师幼双方进行真正的情感交流与对话。
1.要接纳与尊重幼儿,尽量营造宽松的氛围。只有在宽松、和谐、自由的氛围中,师幼才能有愉悦的心情,进而产生积极的互动。因此,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师幼积极互动的前提。在互动中,教师应细心关怀每一个幼儿,尊重其人格,为之创设自我发展的机会与平台;教师应学会用正向的、平和的心态对待幼儿的各种行为,多给以赞扬和鼓励等肯定性评价,对存在的行为问题,也应该以正向引导为主,针对实际情况,给予耐心细致的帮助,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的重视与关爱,使幼儿在被尊重和被赏识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尊感与被支持感,从而产生更强烈的互动时机。
2.要重视师幼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与幼儿之间如果有一种正面的积极的情感关系,无疑可以对幼儿的自律及其人际关系能力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幼儿的主动、热烈与敏感教师要积极回应,有效互动可以帮助幼儿产生一种安全感、成就感和自尊感。只有在爱的滋润下,更有助于幼儿养成自尊、自爱、不怕困难、乐于探索的良好品质,使得幼儿的身心全面协调健康地发展。
总之,只要幼儿教师逐渐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不断地进行专业化学习,不断地在反思中提高,努力提升自身的素质,热切地关注每一位幼儿,并以极大的热情去回应孩子,相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同时对一日活动中的其他师幼互动也提供了一定的帮助。构建良好的师幼互动不仅对创造高质量的幼儿教育至关重要,同时还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养成幼儿良好的社会品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卢乐珍.关于“师幼互动”的认识[J].早期教育,1999,(4):36.
山东幼儿园范文2
中产阶级在得到物质满足后,人们更加向往的是精神上的追求。越来越多人开始拥有三把钥匙,住房钥匙、车钥匙和度假房钥匙。即所谓“5+2”的生活方式,是指购买两套住房,一套在城里,一套在郊区或外地。5d在繁华的城市里工作娱乐,2d回到自己的世外桃源投入地享受周末。目前在国内的大城市中,“5+2”的生活方式日益受到中产人士的推崇,拥挤、喧嚣等城市病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在国外,依托于度假或风景名胜的产权公寓已发展的很成熟。在美国,被称为“Home From Home”,意为“家以外的另一个非常舒适、轻松的家”。此类的住宅,实际是伴随着休闲产业的快速发展,在生产科技高度发展的前提下,社会形成既“有钱”又“有闲”阶层后的必然产物。
关键词:生态环境;休闲;高效农业
引 言
现在的都市人将日常居住的住所称为第一居所,而将并不经常固定使用的郊外别墅类住所称为第二居所,本文通过与第一居所在设计手法上的对比来阐述第二居所的内涵。
1 第二居所的选址背景
第二居所与第二套房子是截然不同的概念,第二套房子可能更多的是用来出租、投资,并不符合度假、休闲的需要。第二居所更多的是赋予度假、休闲的生活内涵。可能是一个与喧嚣的城市相对隔离的地方,有一片心灵上的净土,有几个没有任何功利交往的邻居和朋友,有散发着泥土清香的空气,能够带来这种状态的房子,才是真正能够满足人们度假、休闲需求的第二居所。
在功能上,第二居所不仅用于居住。第二居所有这样一种定义:一种非主流的生活,并非不可或缺,而是给生活锦上添花的一部分,是给生活带来某一方面的改变。可见,第二居所可弥补第一居所的居住遗憾或不足,是对生活空间的有益延伸,如周末的放松空间、消磨时间,闲暇时的朋友聚会或商务使用等。它并非生活基本所需,而是用来提供另一种另外的生活形态和居住体验,用来满足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及享受。因此,人们对于第一居所在配套、交通等基本居住要求很高,对于第二居所只要求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能够放松心情,愉悦身心的场所。在地理纬度上,第二居所已经明显超出了同城的概念,现在很多人都选择在北海、海南、云南、江南等气候温和,环境秀美的城市购买住宅或者别墅类产品。
以无锡阳山东方田园高效农业暨都市休闲旅游综合开发项目(以下简称本案)为例,本案选址为项目位于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无锡市惠山区位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腹地,南临万顷太湖,北靠万里长江,东接上海、苏州,西邻南京、常州。惠山区是无锡特大城市规划蓝图中的副中心之一,“长三角”国际制造业基地的重要板块。“中国水蜜桃之乡”阳山镇南临美丽的太湖,北靠京杭大运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经济发达,环境优美,水陆交通便捷,旅游资源丰富。东方田园一期住宅规划地块场地周边自然、人文气息浓郁,具备良好的度假区位环境。
2 第二居所与一般住宅区的差异
2.1 总体设计的差异
2.1.1 规划选址依托强势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第二居所最核心的部分。如上论述本案基地选址,具备良好的度假区位环境。依托6000亩农业用地,主打农业旅游度假的设计概念,将住宅产品与农业用地结合起来,打造都市田园,不仅能够提供给住户居住、休闲、度假的空间,更为住户提供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意境。
2.1.2 以低密度产品为主,不过分追求地块容积率
由于第二居所功能上的特殊性,一般情况下总体规划以低密度住宅产品为主例如独栋别墅、联排别墅、或者叠拼等低层住宅为主。例如本案规划分为A~E五个地块,建筑密度为35.7%,容积率为0.83。其中A~D四个均以低密度、低层住宅为主,外侧低层住宅区紧邻外侧红线布置,尽量做到景观资源最大化利用,内侧低层住宅区产生大小围合空间,增加趣味性。E地块为配套公建,结合当地一些旧民居改扩建。五个地块如同五颗明珠镶嵌在风景秀丽的背景中。
2.1.3 对朝向的要求降低,对景观朝向的要求提高
对于传统的住宅设计来说,朝向是规划设计的一大要点,人们往往更喜欢拥有更多的朝南的房间,能够获得更多的采光、日照。南北通透的房间拥有更好的通风效果,这些都是我们在通常设计普通住宅是基本的手法。而在第二居所设计中,更多的是关注景观资源,让每一户都能有属于自家的景观享受。例如本案中地块内道路沿花瓣状地形分布,住宅沿路网散落在花瓣中,每户一个院子,赠送一块田地,在转交处的住户个别甚至有偏角45°的情况,设计强调的是整体景观最大化,引入农业旅游的概念更是强调度假、休闲和趣味。
2.1.4 停车方式一般以地面停车为主
第一居所设计中,由于用地紧张,容积率高,多以中高层设计为主,为了解决更多的停车需求,停车方式一般以地下停车为主地面停车为辅。而第二居所的停车设计,更多的是考虑舒适度及造价方面的要求,多以地上停车为主。本案中停车设计为全地面停车,A~D四块地每块地引用环路达到交通可达性与消防扑救及时性的要求。从主干道再引出宅间车行道,实现开车到达庭院停车区(每户1~2个停车位均结合户型设计),再进而入户的设计理念,让住户停车尽可能方便、舒适。环形小区主干道内部以及南北小分区联排之间则引入景观步道,方便居民的生活散步以及公共活动,从而做到人车分流,将车辆对行人的安全影响减至最少。
2.2 户型设计的差异
2.2.1 强调与环境的融合
本案中一层卫生间设计为亮点,卫生间分为独立的两间,盥洗为独立,另一间沐浴设计为和户外温泉通过石板路相连,发挥当地温泉的优势。每户院子中开发商都承诺赠送一颗桃树,与院中温泉相映成趣,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室内使用功能和和室外景观的联动,成为设计的一大亮点。
2.2.2 卧室设计具有酒店化倾向
区别于普通住宅的卧室,第二居所的卧室更强调其舒适度,有酒店化的倾向。例如本案中卧室置于二层和三层,采用层层退台的形式,保证每个卧室都有一个露台,位于三层的主卧露台最大,约7m2左右。通过露台把室外的景观引入卧室中,形成一个通透的景观链。
2.2.3 户型的拼接方式灵活多变
本案中结合灵活的路网和景观布局,不拘泥于传统的布局形式,户型拼接灵活多变,有错位拼接,有直线型拼接。角度有南北垂直型,有南北转角型,部分东西平行型。户型拼接方式也多种多样,例如在4~6套水平拼接中,将面积较小的户型(120m2左右)拼在中间,将面积较大的户型(210m2左右)拼在端头,这些不同形式的拼接旨在更大程度的渗透景观。
2.3 立面设计差异
2.3.1 对价值感的关注下降,更加注重外观的休闲性
本案立面经过多次修改,综合考虑造价及整体效果最终采用新亚洲风格,以涂料、木构以及浅色调墙面为主基调,加以提炼,引入中式符号,再进而进行创新。造型方面尽量简约,遵循绿色建造、可持续建筑原则,减少建筑装饰性构建的使用,力求造型设计简洁,并注重周边建筑立面的和谐统一。建筑以浅色的墙面以及具有中式意境的灰砖木构为主基调结合细部的深色线槽呼应居民对品质感的需求。
2.3.2 注重空间的场景化设计
充分考虑结合环境设计,整个立面效果融入场景之中,空间场景成为立面设计的一部分内容。使居住者有良好的视觉感受。绿化设计体现自然特色,细致、丰富,为人所用,体现建筑充分享受环境,建筑又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理念。强调供人交流和体验的场所设计。结合平面布局、建筑风格,考虑建筑小品和雕塑的塑造。
2.4 其他差异
不同于一般的别墅或者豪宅,第二居所定位范围更广,从一般的普通的家庭到中产阶级甚至到富豪,通过对不同的产品定位,可以让各个阶层都买的起。例如本案定位面向中产阶级及以上的群体,提供的户型面积从95~227m2总共10多种户型,供各种需求的购房者挑选。客户定义的人群不仅局限于无锡及周边,更是针对全国的购买人群。
另外,第二居所在设计中更注重概念的包装,一般来说主打宜居环境的概念,结合当地的特色,提出一个吸引人的概念。例如本案,主打农业旅游的概念,每户赠送一块农耕用地,每家赠送院子和桃树一株,此概念足以吸引到购房者的目光。
3 结束语
据统计,现在中国的中产阶层人数每年都在以1%的速度递增,40年后中产阶层将达到60%,随着这累人群的逐年增加对第二居所的需求度也会越来越大。此外,近年来大中城市的空气质量每况愈下,越来越多的雾霾天困扰着人们的生活,逃离都市、回归田园生活、洁净的空气变得更令人向往。在这些内因外因的发展趋势下,第二居市场潜力巨大,而这种产品也将进入到普通大众的生活。
参考文献
山东幼儿园范文3
【关键词】城市农民工子女 入园难问题 调查 对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C-0017-0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我国农村更多的闲置劳动力纷纷涌进城市,更多的农民工子女也随着他们的父辈成为流动大军中的一员。大中城市流动人口与日俱增,使得农民工子女的入园问题也日益凸现。目前,城市农民工子女入园难问题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一些学者对此问题也进行了相关研究,但不够深入。本文试图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探究城市农民工子女入园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一、城市农民工子女入园难问题的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55份,收回147份,其中有效问卷140份。随机选择山东济南市历下区附近的两个建筑工地的农民工和周边主要从事餐饮、批发、个体销售的城市暂住人口进行访谈和调查,同期对15名教师(包括幼儿园园长)进行小组访谈和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情况、幼儿入园情况、幼儿园教育的可接受性、幼儿园教育费用等。
(一)入园状况。根据随机取样的方式对城市农民工子女家长的访谈以及数据的分析显示,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基本入园率在61%,说明幼儿的入园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但这一数据还不容乐观。在把孩子带来济南的原因上,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比例最高,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愿意将子女带在身边照顾,愿意将子女带到城里入园,他们更明白知识的重要性,普遍十分重视子女教育,在给孩子选择幼儿园上也更为慎重。具体情况见表1和表2。
(二)入园费用。幼儿入园费用在500~600元的占一半以上。被调查农民工从事的主要是个体经营(社会服务业和批发零售业为主),从事该职业收入较低,收入不稳定,社会保障较差。其中大部分家庭人均收入在1500~2000元之间,农民工子女的入园费用占农民工人均收入的1/3,这个收入相较幼儿每月的入园费用来说有些入不敷出,对于整个家庭来说有些吃力。近2/3的农民工家长认为孩子的入园费用比较高。具体情况见表3、表4、表5。
(三)入园机会。由于城市农民工家庭背景,户籍等限制,幼儿园的办学性质、类型以及收费状况的不同,城市农民工在为子女选择幼儿园时有很大的差异,其中私立幼儿园是城市农民工选择的主要对象,城市农民工家长普遍认为子女入园特别是入公立园入园难、入园贵。图1是城市农民工子女就读幼儿园的办学性质显示。
(四)入园途径。调查问卷显示,14%的家长在给孩子报名时需提前一年以上的时间报名,43%的城市农民工父母需提前半年时间报名,只有6%的城市农民工家长认为孩子的入园比较容易,很轻松就可以报上名。其中有近39%的家长表示他们曾因为孩子入园问题交过赞助费、择校费等。城市农民工家长在给幼儿选择幼儿园时62%的家长表示一般要咨询2~3家。在解决孩子的入园问题上家长也是尝试各种途径,利用关系入园,交赞助费、择校费,提前排队报名登记,转户口,搬家等其他的方式。在解决孩子入园的问题上表现出途径的非正式化。具体情况见表6、表7。
二、城市农民工子女入园难原因分析
城市农民工子女入园难尤其是入公立园难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这些原因的分析既是探讨城市农民工子女入园问题的必要环节,又是解决城市农民工子女入园问题的重要前提。形成城市农民工子女入园难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政府监管不力。随着学前教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政府对学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出了一系列调整。然而,政府却没有很好地根据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从根本上对学前教育尤其是农民工子女的学前教育进行规范的管理。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的这一特殊性使政府在一段时间以来都忽视了幼儿教育的公益性质,这使得学前教育相对于义务教育较不受重视,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也没有明确的定性,没有很好地承担起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角色,使学前教育过于市场化。在教育投入上,政府的财政投入仅限于公办园,然而划区域招生政策使得流动人口子女无法进入公办园,不仅享受不到国家的优惠政策,反而难以入园。而政府对民办园的扶植力度较弱,对于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流出地和流入地政府也都没有相关的费用承担政策。其中的弱势群体,例如农民工子女,接受优秀的学前教育的机会变得很难。
(二)幼儿园教育资源失衡。农民工子女可选择的幼儿园范围有限,这也成为城市农民工子女入园难的一大制约。我国的公办园施行的是划区域招生政策,它不接收户口不在自己管辖范围内的人群,而且这些公办园的数量不多,招生能力也有限,很难满足当地居民需求,这样就导致很多的外来人口,或者是户口不在辖区范围内的这样一部分人口没有机会进公办园。很长时间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幼儿园自身忽视对幼师的专业培训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得一些幼儿园的师资力量并不容乐观,大部分幼师待遇不高,没有编制,工作忙,压力大,幼儿教师短缺,由于社会评价低等原因,幼教行业人数短缺,这也限制了公办园招生的数量。因此,私立园成为城市农民工子女的主要选择。而一些可供选择的私立幼儿园多会存在办园不规范、基础设施不完善、幼儿的保育工作不到位的问题。质量比较优秀的民办园,则存在价格过贵的现象。幼儿园的公私差距加大了城市农民工子女入园的难度。
在我国不同类型幼儿园中,个人和政府成本分担的模式和比例也完全不同。公办园主要是政府负担,家庭承担很少一部分费用。而大量的民办园和集体办园,基本上由家庭承担成本费用。这对于农民工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三)社会认识存在偏差。由于农民工到了城市后,从事的工作不稳定,干一些脏、险、累的活,一些农民工成为“城市的边缘人”。流动的农民工不被周围人认可因而常常产生一种被歧视的失落感。农民工处于现代城市文明与传统农村文化之间的边缘,一部分农民工在城市工作一段时间后就把孩子带到城里来,但城市农民工的子女由于所处的成长环境以及所接触事物的不同往往会有“自卑”的心态,这种城乡的差距影响了农民工子女的入园。另外,即使部分农民工父母有能力将孩子送到优秀的幼儿园,由于生活、学习上种种习惯方式的不同也影响了农民工子女的入园。很多人认为农民工子女由于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会有很多不好的生活习惯,难以改变,会影响其他的入园子女,并会对幼儿园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还有一部分人会歧视农民工的孩子。使农民工子女产生“自卑”等不良心理,进而使农民工及其子女缺乏归属感,这使孩子不想去幼儿园,导致转园,甚至放弃入园的现象发生。
(四)家庭因素导致入园难。城市农民工居无定所影响子女入园。由于户籍制度和自身经济能力限制,很多城市农民工家庭选择在比较偏僻的地带租房居住。农民工居住条件较差,居住空间也相对狭窄,使孩子难以获得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空间,加之这些地带少有优质的幼儿园,就算有优质幼儿园其昂贵的价格和门槛也会把农民工子女拒之门外。同时,农民工家庭生活与交往范围也相对局限。城市农民工子女尽管生活在广阔的城市空间,他们实际生活、交往的空间却相对狭隘。社会交往层面的相对封闭性,闲暇时间利用的单一性,与人交往的局限性等,都影响他们社会认知的形成。所以,很多农民工会选择一些民办简易学校入学,或者只能放任子女失学。
城市农民工工作的流动性大不利于其子女接受完整的学校教育。挣钱谋生是农民工进城务工的主要原因,因此工作的稳定性以及由它影响的家庭收入状况,不仅影响到农民工自身而且会影响到他们的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大多从事一些非正规的生产性的、服务性的行业,不稳定的工作导致他们需要经常迁移流动。随同父母一起流动也给适龄儿童的正常入园带来困难,使孩子学习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不利于他们接受完整的学校教育。大部分农民工子女不得不进入随到随读、来去自由、教学质量不高的幼儿园。随父母外出的子女,由于父母工作的变动,要时常更换幼儿园,这也是入园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对策
综上可见,城市农民工子女入园难是多方面的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此,可从政府、幼儿园、社会、家庭等方面来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一)政府加大投入。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难点,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学前教育问题,也是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各级地方政府要善于利用信息化、网络化的优势,有利地利用媒体、广播、报刊等形式,呼吁全社会共同行动,共同关注城市农民工子女入园的问题,给予这个群体以特殊的关注与关心。改变现阶段的入园政策,对劳务移民子女在录取中取消户籍限制,使劳务移民子女在入园方面与市民子女享有同等待遇。加大对学前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幼儿园的数量,增建一批普惠性幼儿园。现阶段教育主管部门虽然已制定出学前教育三年和五年行动计划,但有了计划,关键是要看行动,要有计划地分步骤实施,建立更多的普惠性公办幼儿园,真正让幼儿园回归公益事业。
应建立更合理的幼儿教育经费投入保障体制。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幼儿园收费的监督检查力度,向社会公开幼儿园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并设立举报电话。建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制度,进一步研究补偿性援助政策,促进教育公平,使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借鉴西方国家的“教育券”的形式,把原来政府对幼儿园直接分配教育经费转变为向每一个家庭直接发放等量的“教育券”,让家长尤其是低收入户家长,有更多选择和增加其子女人学的机会,同样也会使幼儿园因竞争而提升教学质量。
(二)幼儿园转变观念。幼儿园应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入园的相关条件能够放宽一些,适当降低费用让他们能够入学,或者在城市农民工聚集区建立特色的农民工幼儿园,在幼儿园的内部建立一套较完整的成熟的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尤其是建立一套对城市农民工子女的相关的、切合实际的教育保障机制。例如,根据招生的数量,按一定的比例来招收农民工子女入园。统一条件入园,由于农民工子女流动性较大,为方便入园,幼儿园可以着力简化入学报名程序,降低就学门槛,在入园等方面给予灵活办理,必要时还可先入园、后办手续,先上课、后交学费,使这些城市农民工子女既能享受到父母的亲情,又能享受到公平的受教育权利。
要想使广大的城市农民工有更多的入园的选择性,幼儿园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提高效率来降低成本,从而缩小“公私”的差距。应对幼儿园园长及老师进行严格的评查与考核,不能为了减少幼儿园支出,找没有经过专门学习及实习培训的人当带班老师。幼儿园要想在大环境下常葆青春活力就要加强自身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保证教育公平。
(三)社会提供帮助。在信息化、网络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政府要善于借助社会的力量,综合利用媒体、广播、报刊等形式,加大对城市农民工子女入园问题的关注。例如潍坊晚报曾报导《入园比上大学还难》,哈尔滨报刊曾刊登名为《关注外来农民工子女入园难》的文章等都取得了较大的反响。另外,企业、村、街道等单位应该给私人办学,尤其是外地人办学提供方便,农民工集中居住区应开办合适的幼儿园或学前班,低标准收费。社区、幼儿园也可以为城市农民工子女家长做一些免费的培训,教给他们一些幼儿喂养知识、保育知识、教育知识。转变人们对于农民工及其子女的错误认识,借助社会力量,建立关怀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些都是帮助城市农民工子女入园的有效途径。
(四)家庭条件的改善。政府应关注带孩子一起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家庭的家庭最低总收入,适时地为家庭收入过低的农民工家庭给予帮助,并对孩子入园问题进行及时解决。作为幼儿家长也要意识到幼儿教育的意义与价值,认识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联系的重要性而不能为了外出打工挣钱就对孩子不管不顾放任自流。这就需要幼儿家长转变自己的观念,跟上时代脚步,不应因经济负担高而不顾及幼儿园的真实状况甚至是把孩子放到“黑园”中去。
【参考文献】
[1]王晓云.学前教育成本与收费的调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
[2]王永峰.青岛市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学段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3]呼南.农民工子女入学难[J].瞭望周刊社,2004(9)
[4]陈红梅.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5]金宇碧.常州市流动儿童受教育状况的个案对象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2007
山东幼儿园范文4
1978—1985年幼儿园(所)基本情况统计表
农村幼儿教育开始于1957年。当时,在条件较好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试办农忙托儿所。1958年“”中,幼儿教育盲目发展,农村幼儿园(所)达4562处,入园幼儿145450人。但不久即大幅度下降,1959至1961年3年严重困难时期停办。1962年,路山、城关、淮阳、皇城等公社的一些生产大队相继开办了季节性的农忙托儿所,1966年又都停办。1972年路山公社田旺大队办起全区第一处“育红班”,许多大队学习他们的经验,相继办起育红班150处。1977年,农村育红班改为幼儿园,计217处,入园幼儿万余名。
1981年,全区重新充实调整了区、社两级托幼领导小组,16处公社都配齐了幼教辅导员,农村幼儿园(所)保教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1985年,农村幼儿园由小学附设逐步转向单门独院的正规化幼儿园。全区达到正规化要求的幼儿园148处,占幼儿园总数的39。其中农村18处、城市4处。
教学与教师
教学1956年,县直机关托儿所无固定教材,由保教人员自选,课程设有讲故事、识字、计算、唱歌。1957年到1965年,农村的农忙托儿所多以“看孩子”为主,教学不正规。1972年,农村办的“育红班”,初期学习一些语录,后来,部分园(所)选用小学低年级课本的内容为教材。
1980年,城乡幼儿园设语言、计算、常识、体育、美术、音乐六门课程,开始使用《北京市幼儿园教学大纲和教材》,1982年使用全国统编的《幼儿园教材》。在教学上多采用直观、启发式教学法,还有的采用贴纸板教学、幻灯教学。全区60的幼儿园能按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学纲要》进行教学,并注重儿童的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同时进行“五讲四美”教育。城市幼儿园作息时间有一定规定,即大班(5周岁半以上)30分钟为一节,每天上两节课;中班(4至5周岁半)20分钟一节,每天上两节课;小班(3至4周岁)15—20分钟一节,每天上一节课,其余时间为户外活动。从1984年开始,各幼儿园(所)均按山东省教研室印发的《幼儿园教育内容安排意见》进行教学。
教师1956年,县直机关托儿所的保教人员多由县直机关干部的保姆转入。4名保教人员中高小文化程度的2人,初小文化程度的2人。她们的工资待遇由县直机关干部福利费中支出。1977年后,城区幼儿园的保教人员均从各办园单位职工中抽调,其工资待遇仍由原单位负担。随着城市托幼事业的发展,保教人员的文化程度也有所提高。据1981年统计,城区55名保教人员中,高中毕业生31人,初中毕业生24人。
农村办的季节性农忙托儿所,1965年前保教人员由大队选派,中老年妇女居多,文化程度都很低,其待遇一般记同等劳力的工分。70年代农村“育红班”教师由大队选派,开始注重年龄、文化程度和业务专长。1980年统计,全区幼儿教师401人,其中中年100人,青年301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318人,初中文化程度的83人。1982年,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幼师的待遇改为工资制,一般由所在村根据经济情况每月支付月工资。同时,教育局每月发给幼师每人3元的津贴费。
1982年教育部颁发《幼儿教育纲要》后,全区加强了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到1985年,全区共举办大型幼儿师训班3期,各单位办幼儿教师学习班33期。区、社两级共培训幼师990人次。同时在聘任幼师时规定: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能歌善舞,热爱托幼事业的青年,一般采取“自愿报名,区、乡(镇)考试,择优录用”,并保证幼师队伍的相对稳定。1985年,全区幼儿教师537名,其中高中及中师毕业者250名,中师、高中肄业及初师、初中毕业者271人,其中31人受过学前教育专业训练。
1980至1984年,全区幼儿教育事业中涌现出一批先进人物,其中66人先后被评为省、市先进工作者。齐都镇国家村幼儿教师于爱美,1981年和1983年两次被评为山东省托幼事业先进工作者,南仇镇福山村幼师王淑芬,1983年被评为山东省“三八红旗手”。
商业局幼儿园简介
1970年创办,原名区商业局托儿所,地址在辛店辛一路29号。1985年易名为区商业局幼儿园。有正副园长3人,教养员15人,会计1人,炊工2人。3个教学班,入园儿童118人,是辛店城区规模最大的一处园所,被市儿童少年工作委员会命名为“淄博市1985年一类园所”。
该园规章制度健全,有《入托须知》、《幼儿园工作制度》、《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正、副所长职责》、《教养员职责》、《会计职责》、《炊事员职责》等。在教学上,从1982年起即使用全国统编教材,开设语言、计算、常识、音乐、美术、体育6门课程。1984年以来,教学进度严格执行山东省教研室制定的《幼儿园教育内容安排意见》,充分运用教具,使教学直观、形象。经常组织幼儿表演文艺节目,活跃孩子们的生活。1982年,参加市“红五月”少年儿童歌咏比赛,获得一等奖。同时还被评为市少年儿童工作先进集体。1984年,获__区幼儿文艺会演一等奖,同年参加了省少年幼儿节目录音录相选拔演出。
山东幼儿园范文5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家庭式幼儿园;问题
[中图分类号]G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9-0022-04
“农村学前教育是我国学前教育的主体,只有提高占学前儿童大多数的农村学前儿童的素质,中华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才有保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农村对幼儿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尽管国家重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逐年加大了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但是仍不能满足农村对幼儿教育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农村民办幼儿园数量急剧增加。教育部2011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农村幼儿园有58684所,其中民办园为36522所,约占农村幼儿园总数的62%。这些民办园在办园条件、教育质量上参差不齐,绝大多数办园条件简陋,缺乏基本的学习、游戏、保育资源,师资水平偏低。特别是以家庭院落为主要办园场所,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师资的家庭式幼儿园在办园方面更是存在严重问题。家庭式幼儿园为什么会得以存在并不断发展?这类幼儿园的存在与发展反映了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哪些问题?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通过实地考察一所农村家庭式幼儿园对上述问题加以探讨。
一、家庭式幼儿园实地考察
1.家庭式幼儿园概况
山东省聊城市开发区K镇下辖47个行政村,常住人口为3.5万人,流动人口为1.5万人。据不完全统计,3-6岁的户籍幼儿为1600多人。与当地农村适龄幼儿总数相比,K镇公办、注册民办幼儿教育机构,特别是符合国家学前教育办学资质的合格园所数量极少,只有新办的镇中心幼儿园和原有的Y小学、z小学附属幼儿园三所公办幼儿园,以及五所获得当地教育局审核批准的民办幼儿园。按照2012年颁布实施的《山东省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对班级规模及师幼比的规定,这八所幼儿园的招生总量应控制在800人左右,但实际上它们的招生规模都超标了,镇中心幼儿园的师幼比甚至达到了1:40。
农村学前教育需求与供给严重失衡的矛盾为不具备办园资质的家庭式幼儿园提供了生存的机会。K镇的家庭式幼儿园数量逐年增加,从2010年的20多所发展到了现在的70多所。调查发现,K镇的每个行政村都有1-2所家庭式幼儿园,招生规模有大有小,大多未经过教育行政部门的审批。研究者重点考察的小太阳幼儿园成立于2010年,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其招生规模已从最初的20多名幼儿发展到现在的103名幼儿,目前是z村规模最大的幼儿园。
2.家庭式幼儿园存在的主要原因
(1)农村有广大需求
农村学前教育供需失衡为家庭式幼儿园生存提供了机会。家庭式幼儿园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农村家庭对幼儿教育的需求。
(2)经济利益可观
农村日益增长的幼教需求所产生的可观的经济利益,是激发投资者开办家庭式幼儿园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不少投资者都将开办幼儿园视为发家致富的一条捷径。
3.幼儿家长和教育部门对家庭式幼儿园的态度
(1)幼儿家长的态度
尽管家庭式幼儿园缺乏办园资质,教育质量难以保证,但仍受到z村许多幼儿家长的青睐。一是因为家庭式幼儿园离家近,接送幼儿入离园方便,二是因为收费低廉。如K镇中心幼儿园的收费标准为每月320元,而绝大多数家庭式幼儿园的收费仅为每月180元左右。
(2)教育部门的态度
教育部门在学前教育发展中负有一定的宣传、审查、监督等管理职责。然而,研究者在调查时发现。大约有90%的家庭式幼儿园的开办者在办园初期不知道开办幼儿园应向教育部门提出申请。教育部门的监管也存在问题。比如小太阳幼儿园在开办两年后,教育局才派人来检查,检查时告知办园者应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办理申报审批手续。至于办园者是否按要求去做便不得而知,因为“从那以后教育局再也没来检查过”。
事实上,教育部门对一些家庭式幼儿园的办园状况是有所了解的,但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态度。他们认为这也是出于对矛盾激化的担忧,而客观上也存在着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当地教育局一位主管学前教育的科长说:“尽管国家大力扶持农村幼儿园发展,但资源还是有限,不是每一个农村幼儿都能享受到国家的幼儿教育资源的。这些家庭式幼儿园尽管条件差,但总比孩子没园上好吧。如果强制取缔,恐怕会激化矛盾。再加上家庭式幼儿园数量多、分布散,我们一共才三四个人管理学前教育这一块,不可能天天进村检查。作为管理部门很多时候只能这样。”
二、从家庭式幼儿园看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问题
1.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稀缺
近年来,尽管国家把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放在了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位置,从中央到地方加大了对农村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新建、改扩建了不少农村幼儿园,但与适龄幼儿总数相比,农村幼儿教育机构,特别是符合资质的合格幼儿园数量仍然十分有限。正如中央教科所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易凌云指出的,目前,在我国各阶段教育中,学前教育是普及率最低的。近年来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举步维艰,幼儿园数量少,无法满足适龄幼儿的入园需要。
2.相关管理机制不健全
学前教育具有奠基性和公益性,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应承担重要职责。《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切实履行政府职责”“坚持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乡(镇)人民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责任,负责举办乡(镇)中心幼儿园,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同时,要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中的作用。然而,笔者调查发现,K镇人民政府、村民自治组织并没有形成一体互动的管理机制,也没有切实履行应当履行的相关职责。
目前,不少地方乡(镇)政府停办了一些规模较小、附属于小学的幼儿园,按高标准、严要求建立了乡(镇)中心幼儿园。这种举措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缺乏正规幼儿园的现状,但乡(镇)中心幼儿园难以惠及农村所有适龄幼儿。对于一些家长来说,方便接送孩子比幼儿园教育质量更有吸引力。
依靠村民自治组织来监管本村幼儿园更是不太现实。研究者在访谈时发现,许多村干部根本没有监管本村幼儿园的意识和能力,认为这是教育部门的事,不属于村干部的管辖范围。
3.家长教育观念落后
尽管农村幼儿家长对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应到幼儿园接受教育普遍表示认可,但对幼儿应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怎样接受教育等问题的认识还存在误区。有的家长认为,幼儿园就是看管孩子的地方,幼儿园教师就是保姆,只要收费低廉,不让孩子磕着、碰着就行了。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上幼儿园就是去学识数、学认字,幼儿园不能由着孩子玩,或只学唱歌、跳舞。K镇中心幼儿园作为新建的示范性幼儿园,是按照国家提倡的幼儿教育理念办园的。然而,一些家长对此并不认同,认为该幼儿园的教师没有用心教孩子,不教孩子识字、计算。个别家长甚至将本来在镇中心幼儿园就读的孩子转到村里家庭式幼儿园就读。
4.教师整体素质较低
幼儿园教师是保障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然而,无论是农村公办园还是民办园普遍存在教师素质较低这一严峻的问题。一项调查发现,山东省17个地市的2500名农村幼儿园教师中,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仅占3.8%。农村幼儿园教师大多数是高中毕业生甚至初中毕业生,没有接受过任何学前教育方面的专业训练就直接进入幼儿园做了教师。家庭式幼儿园的师资水平更是令人担忧。许多家庭式幼儿园的开办者和雇佣教师从来没有接受过幼儿园教师教育,他们当中甚至有不少是没有接受过初中教育的家庭妇女或待业青年。
农村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情况也很糟糕。农村幼儿园教师自我学习、自主发展的意识薄弱,外出培训机会极少,教师学习资源匮乏,专业素质提高极为缓慢。庞云凤对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作过的调查显示,这些教师工作后从没接受过培训的达62.7%,接受培训的时间在10天以上的仅占0.5%。最近几年,不少县级幼儿园教师培训机构开始把农村民办园教师纳入培训范围,但家庭式幼儿园从业者的培训仍是空白。
三、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建议
1.立足农村实际,合理布局,加大幼儿园建设力度
政府的重视和资金投入是农村学前教育获得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针对农村学前教育机构数量不能满足需求的矛盾,政府应利用多种筹资渠道,加大对学前教育发展的专项资金投入。在这一前提下,政府要认真反思近年来农村学前教育建设中的诸如资源整合、集中办园与农村实际之间的矛盾,充分考虑村落分布分散的特点、农村留守家庭增加、隔代教育现象普遍等现实因素,对新建幼儿园进行合理布局,使新建幼儿园能辐射到每个农村家庭。
对于家庭式幼儿园,在公办园难以满足农村幼儿教育需求的前提下,政府不能简单强制取缔,而应在认真评估其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办学前景的基础上,择优采取资金扶持、专业指导等措施,引导家庭式幼儿园朝良性方向发展。事实上。德国、瑞典等国家已将家庭式幼儿园视为与公办幼儿园同等重要的社会保障系统组成部分。政府给予财政支持,并对家庭式幼儿园办园质量进行严格监控。为了保证家庭式幼儿园的生源、生存及盈利,政府明确规定家长只负担孩子入托费用的35%,其余部分由地方政府和联邦政府均摊,以此来缓解公办幼儿园的压力。
2.教育部门要履行监管职责
教育部门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主导力量,应建立上下一体,灵活互动的管理机制,提高自身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组织管理力度,同时加大对学前教育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依法办园和科学办园的意识。此外还应加强对农村幼儿教育机构的审批、质量监管和评估机制建设。如丹麦政府为保障家庭式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对其招收规模作了限制(一个家庭式幼儿园最多只能招收5名幼儿),这保证了每一名入园幼儿都能够得到精心的照顾和良好的教育;规定由社区办公室督察员负责管理一个社区内的家庭式幼儿园,明确了督察员的任职资格、角色、工作内容等,这不仅保证了国家教育政策的贯彻执行及科学幼教知识和方法的传播,还使得社区内分散的家庭式幼儿园形成一个系统。山东省临邑县从2011年开始对部分农村家庭式幼儿园进行“收编”和规范管理,鼓励地方教育部门接管民办园,规范其办园行为,改善办园条件,同时提出推进公办园带动民办园发展的思路。
3.努力建构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体系
加强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家庭式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努力建构将公办园、民办园和家庭式幼儿园的从业者都纳入其中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大力开发农村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资源,探索切合农村实际的多样化的教师培训方式。如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建立普通园与优质园联系小组,组织农村教师观摩学习优质园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艺体技能,分享优质园教师专业成长的经验等。对农村家庭式幼儿园的从业者而言,应更多采用现场观摩、现场指导为主的培训模式,以增加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山东幼儿园范文6
2006年11月21日,在距离哈尔滨市50公里左右的双城市周家镇,一辆中型面包车在拉载几十名小学生上学途中,经过一座桥头时坠入桥下。造成8名学生死亡, 9人重伤。今年5月以来,安徽、山东、广东相继发生了3起幼儿闷死校车内案件,给校车安全再次敲响了警钟。
济南五岁男童闷死校车之内
今年8月8日,山东银座双语“阳光园”幼儿园发生一起惨剧。五岁的吴梓钰被遗忘在锁闭的校车内数小时后死亡。
回忆起失去儿子之事,吴梓钰的父亲吴雷忍不住哭了起来。据吴雷介绍,8月8日早晨7点20分,吴梓钰被保姆送上了幼儿园的班车。“可下午5点,我妻子去接孩子时却被老师告知,孩子一天都没来上学。我妻子十分奇怪,表示一大早就把孩子送上了校车,此时老师着了慌。快到6点时,我妻子找到了校车的停车场,一名校车司机告诉她,孩子被送到千佛山医院去抢救了。”
吴雷说,当他们赶到医院时,被告知孩子已死亡。“我们看到孩子的尸体时,他的双手手指已经骨折,应该是扒车门扒的。我和妻子一下就瘫在了地上。”据吴雷介绍,医生判断孩子的死亡时间在当天下午的3点左右。
吴雷说,当日济南气温为摄氏33度,门窗紧闭的校车密不透风。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车内的温度可想而知。
据介绍,惨剧发生后,当班的校车司机和一名随车老师已被当地警方刑拘。“让我们无法接受的是,幼儿园的管理层一直没有受到制裁。”吴雷说。
据吴雷介绍,他37岁的妻子患有严重的妇科病,医生表示她不可能再怀孕了。“现在孩子死了,我们也就没有了希望。”
采访结束时吴雷对记者说:“希望我儿子的死,能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有关方面的警示。这也是我要讨个说法的原因。”
幼儿闷死校车之内敲响幼教监管警钟
8月20日,广东省佛山市一名不到2岁的男童,被老师遗忘在校车中长达3个多小时,最终因天气炎热窒息死亡。这起事件与今年5月29日和8月8日分别发生在安徽省肥东县、山东省济南市的两起事件如出一辙。3个幼小生命接连消逝令人震惊,更令人深思。
3家肇事幼儿园都是私立的幼儿教育机构,都缺乏相应的专业管理和培训。佛山市这家幼儿园今年2月才成立,正副园长各占50%的股份;山东的那家幼儿园是当地收费较高的商业性幼儿园,硬件固然好,但管理、服务却不过关;安徽的那家幼儿园则是一家无证办学的“夫妻店”,园长妻子负责开车接送孩子。看来,3起事件虽有偶然性,却暴露了当前幼儿教育监管薄弱的问题。
幼儿没有行为责任能力,是一个脆弱的群体,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担负特别的责任。当前,我国私立幼儿园的准入门槛较低,一些人把开办幼儿园当成摇钱树,却不肯在师资培养和管理上花工夫,普遍存在规模小、师资不合格等问题。况且私立幼儿园工作人员流动频繁,很难对幼儿进行专业管理、尽到专业责任。一些收费较高的私立幼儿园,尽管在硬件设施上肯花钱,但在管理、培训等“看不见”的投资上往往绕道而行。
接连发生的惨剧提醒我们,对关系到幼儿人身安全的每一个环节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规范化操作,杜绝因管理细节的失误危及幼儿安全。
新标准实施保障校车安全的重要举措
记者了解到,新的校车强制标准已于于9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9月1日之后不符合新标准的校车一律不准运行。
新标准明确规定,校车是指用于运送不少于5名幼儿园、小学、中学等教育机构的学生及其照管人员上下学的客车和乘用车。并规定校车分为专用校车和非专用校车两种。
新标准还对校车人数核定、校车标志、扶手、安全带等做了具体的规定。
新标准要求校车靠近通道的儿童座位必须设置座椅扶手。此外,专用校车的每一个儿童座位都应该配有安全带。
新标准规定,无论专用校车,还是非专用幼儿校车和非专用小学生校车,在运送学生时每个学生都必须有座位。
新标准要求,校车所有的车窗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均应不小于50%,且不应张贴有不透明和带任何镜面反光材料的色纸或隔热纸。
此外,新标准还规定,专用校车应喷涂有符合规定的外观标志,非专用校车运送学生时应在前风窗玻璃右下角和后风窗玻璃适当位置各放置一块可以从车外清楚识别的标牌。
有关人士认为,校车新标准的实施和校车的全面排查将成为保障校车安全的重要举措。
三部门联合排查校车安全
新学期开学之前,教育部门、公安部门和安监部门将联合开展黑校车整治行动。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表示,“教育部、公安部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下发了专门的通知,要求各地公安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安全监查部门采取措施来制止黑校车的泛滥,确保中小学生安全。”
据王旭明介绍,在开学前后将进行三项校车整治。首先是要全面排查。从今年秋季开学开始,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中小学、幼儿园自有校车和租用接送学生上下学的车辆及驾驶人、行驶时间、行驶路线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必须见车见人,不留死角,并登记造册。逐步建立学生上下学车辆动态监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