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本教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本教材范文1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086-02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大势所趋。与之相适应,职业教育课程教材也应重新编写。国家课程教材是以全国所有的某学段学习者都应达到的基本素质为标准而设计的,难以满足全面而富有个性的素质教育之所需,在此情形下,各职业学校有必要编写校本,以适应学校的需要。本文试以《微生物学》教材编写为例,从编写校本教材的必要性、导向、内容选择以及避免校本教材的过度“文本化”等方面对校本教材编写进行思考,以对职业学校校本教材的编写有所裨益,使编写出来的教材符合大纲要求、贴近学校实际、适应学校课程教学的需要。
一、编写校本教材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是要把知识人才体系改为岗位能力人才体系,把学科体系改为工作过程体系,否则,教学就不能适应学生实际和企业实际,就没有职教特色和质量。而教学主要是围绕教材来完成的。教材有如跑道,有明确的方向和范围,只有在一定范围内朝着终点奋勇跑去,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地达到终点取得胜利。教材能使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学习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用、够用。如果方向跑偏了,跑的范围变大或缩小了,那么,就会影响到达的时间和效果。就算教师教得再好,学生学得也很努力,结果却不是很好: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很宽泛,但在工作中无从下手,难以胜任岗位工作。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就出在没有适合的教材。不可否认,国家提供的正式出版的教科书是好教材,但它未必适合本校学生。因此,有必要编写适合本校学生所用的校本教材,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二、编写校本教材的导向
为了找准方向和范围,教师应深入企业,展开充分的调研,明确企业中相关的职业岗位,了解企业的最新先进技术信息和发展前景。教师根据这些信息,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精心编排校本教材内容,让学生通过学习而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以广西南宁技师学院为例,为了编写校本教材《微生物学》,学校特意安排授课教师到区内多家校企合作药厂进行参观调研,请药厂专家给教师讲解有关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通过调研,教师掌握了微生物学这门课程在制药岗位中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校本教材编写后,教学实践和效果表明,学生通过学习微生物学这门课程,具备了从事制药和微生物检测的工作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编写校本教材的内容选择
在校本教材的编写中,内容选取是关键。职业教育的校本教材内容的选取应以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任职的需要为前提,使得理论的学习内容与工作任务趋于一致,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现职业教育“应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奠定基础。
(一)立足“校本”来选择教材内容
在“学科本位”的影响下,编写教材时容易出现只强调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追求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而缺乏实用性、缺乏岗位性。学生按照这样的教材学完这门课程后,虽然对课程有一个总体认识,但对所学的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究竟有何用处知之甚少。因此,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必须打破学科体系,从学科体系变为工作体系,把知识逻辑变为实践逻辑。要实现这一目标,校本教材是基础也是关键。校本教材的编写要从“为教材而编写”变为“为岗位而编写”。校本教材的编写要基于学校的实际,要综合考虑学生自发的个体需要和素质发展的教育需要、学校教育传统和办学特色等因素,实现内容的地域化和校本化。以《微生物学》教材编写为例。该教材是供制药专业用,培养的对象是未来的制药工人,所以,在编写的时候,除编写有关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外,还应特别加入《微生物与药物变质》这一章的内容,详细阐述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进入非无菌洁净室的生产人员净化程序和进入无菌洁净室的生产人员净化程序以及操作人员对设备清洗时应遵循的原则。这些内容可以把学过的知识和以后就业的岗位操作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把知识逻辑变为实践逻辑,达到增强岗位认识、积累岗位经验和提升岗位能力的目的。
(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选择教材内容
职业院校学生大多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比较缺乏有关青春期的卫生知识,对性知识也是懵懵懂懂,所以,在编写教材时,应注意编写有关方面的知识。例如,在真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的内容中,就把它们的致病性和防治原则一一列举出来。又如,在常见致病性病毒中,在介绍流感病毒、乙肝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基础上增加目前全球都存在的艾滋病毒的知识。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打消学生在青春期中的疑虑,使学生能更专注于学习,毕业后走向社会也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
四、避免校本教材的过度“文本化”
许多职业院校的学生入学分数低,他们不愿意接受知识积累式的学习方法,不愿意面对长篇大论式的教材。为适应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校本教材的编写应尽量避免过度“文本化”,应在语言文字风格和教材的版式设计上有所创新。
(一)实现教材语言风格的多变性
教材如同一个不会说话的老师,也是有表情和富有情感的,所以教材的语言文字风格要活泼多变。在整体语言风格简洁明快,富有亲和力的基础上,根据内容与教育目标的特点,或严肃庄重、或机智幽默、或风趣诙谐、或和蔼可亲、或循循善诱、或华丽流畅、或妙语连珠。给学生一种同很多老师对话的感觉,增强教材的可读性、感染力,读来引人入胜。
(二)增强教材版式设计的多样性
在编写校本教材时,以新颖活泼、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版式把学生带入微生物学的知识海洋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设与内容紧密相扣的插图,不仅使学生有理性认识,又有感性认识。在各章节之间穿插一些栏目或小版块,比如“小资料”、“背景资料”、“观察思考”、“问题提示”等版块,在这些丰富翔实的资料和问题的引领下,使学生知道微生物学当前发展的趋势、热点以及争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编写《消毒与灭菌》时,先提出了“为什么在医院、药厂会闻到消毒水的味道?医生在做手术时总戴着口罩和帽子?药厂的一些工人也和医生一样总戴着口罩和帽子?”再往下编写有关消毒与灭菌的概念和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完本章节后,疑问解决了,以后到药厂工作也不会不洗手不戴帽子不换衣服不按规程来操作了。编写《流行性感冒病毒》时,先用诙谐语言描述了患流感时的症状――咳嗽、打喷嚏(如感冒病毒的最终目的是上呼吸道粘膜的细胞里,那是它生活的故乡,但这些细胞外涂着这么一层粘液,病毒还没到目的地,就被粘在这粘液里,然后又被你搓鼻涕一搓了之,那该有多窝火!好了,现在你能理解造物主为什么在你感冒时让你一把鼻涕一把泪……由于篇幅有限,不能一一述说),然后提出为什么会有这些症状?接下来才编写流感病毒的特性、流感的致病性和防治原则。学生学过之后知道流感并不可怕,流感可预防但也可传染给别人,为了自己和别人,应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不对人打喷嚏。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身素质。
总之,校本教材的编写在整体上应注意体现中职特色、地方特色及校本特色;在教育目标上兼顾知识性和实践性;在内容选取上尽量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和贴近实际;在语言文字风格上或简单明了、或生动活泼、或和蔼可亲;在版式设计上既新颖活泼又形式多样。
【参考文献】
[1]王冬,等.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校本教材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0)
[2]陈彬.基于能力本位的微生物学课程改革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3)
[3]李红.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方法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
[4]潘翔,徐国庆,戴士宏.职业教育怎样推进课程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9-02-02
【基金项目】广西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2B24)
校本教材范文2
我校汽修专业的校本教材开发建设历经多年的实践探索,由自发变为自觉,由个体变为团队,由散乱到规范一步步成长起来。下面我就校本教材开发建设浅谈一二。
一、校本教材的形成
我校的汽修专业自成立以来,使用教材的版本由机械工业出版社调整到人民交通出版社又调整到了现在的高教出版社。版本的变化,并没有带来教学内容高度理论化的改变。好多的教材均涉及到了原理的讲解分析和机构的设计制造工艺,图片也多是以剖视图的形式呈现。好多的设备(譬如说底盘测功机、第五轮仪等)教师都没有使用过甚至都没见过,怎么给学生讲解呢?老师只好照本宣科。而学生呢,他们对教材的内容理解起来更是困难重重,对教师的讲解也是云里雾里。本来有可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图一下全变成了零件图,在没有掌握好机械制图知识的前提下,读取剖视图、零件图无异于看天书。这样,教与学的双方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2005年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尝试了首次的教学改革。将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把一些历年来教学中涉及到的非重点而又理论性过强的知识点进行删减。从而,提升了教学的针对性减小了教与学的难度,受到了师生的欢迎。
教学过程中,学校领导给了各个专业更大的自。在教学过程中引导教师下企业锻炼,进行社会实践。教师就有了走出校园,接触社会,了解专业发展需求的机会。我们就进一步大胆改革,将教材中诸如涉及到化油器等部分的知识给删掉,补充了电控发动机的部分知识内容。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理解掌握,我们设计了知识点学习的提纲,开始采用手抄笔记的形式进行。后来就做成了电子文档,形成了独立知识点的教案。这便是工作页由自发到自觉形成的雏形。
随着省市及国家汽修职业技能大赛的推行,我们逐渐发现,汽修的专业教学越来越多贴近了生产实际,也越来越多的趋于规范。由此,我们汽修专业教研组几位教师就在大赛的引领之下,结合生产实际,基于维修手册的技术规范,制定了统一模板格式下的汽车项目实训工作页。共计18个项目,涵盖了发动机、底盘、电气三大部分知识,是对课本内容的优化与补充。在2008级学生中首次使用,带领学生进入实训车间,针对实训设备进行项目学习。设备的利用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们的技能水平显著提升了。
在训练中,我们发现,不仅仅要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样重要。课本中的知识讲解过于抽象,有的则太过繁琐。为此,我们决定,本着理论知识够用,注重专业技能的原则,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补充渗透专业理论知识。由此形成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检修》两门课程,并印刷投入到教学中。
二、校本教材的使用
校本教材编印成册后,我们将校本教材作为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的指导书,将课本以及项目工作页作为项目教学的工具书。多边结合,相互补充,形成了国家规划教材为主导,技术资料为支撑,校本教材为补充的三合一教材开发与使用模式。
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车间,结合校本教材内容充分利用车间设备,指导学生学习训练。教材与工作页相配合,给学生提供了拆装检修的规范与思路。学生的操作情况可以在工作页中得以反馈。项目教学的效果检测采用了过程检测与终结检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即,每一个项目每一个学生都要通过检测,才可以进行下一个项目的训练操作。在学期末,我们进行一次终结性考核,将本学期进行的实做项目全部考核一遍,成绩作为单独一项计入期末考试总成绩。
校本教材在使用过程中会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对于发现的问题都及时记录整改。结合实训的教材修订让教师有了更多的机会动手实践,更促进了校本教材建设与实际工作的贴合性。
三、校本教材建设中的问题反思
1.校本教材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更是基于生产实践的技术操作规范性与专业知识综合性的有机融合体。
2.校本教材的开发要在调研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根据职业教育导向,结合学校实验实训条件进行。充分体现“充分利用的设备才是有价值的设备;源于生活的课程才是有生命力的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
3.校本教材的开发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求教师具备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工作页中很多问题的设置,测量数据的得来,都是老师们结合实物操作实验得来的。
4.校本教材的开发离不开学校的全力支持,离不开学校领导的业务指导。由此可以是校本教材的建设可以有更广视角和更高的着足点。才能使校本教材的建设更超凡脱俗,独具特色。
5.校本教材的开发一定要有统一的框架结构。要做好教材开发的顶层设计,让教师在统一的格式要求,统一的评价标准下做事,有利于提高建设效率。
校本教材范文3
实践教学对于完成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都有重大意义,但是仅靠教师高水平的教学能力还是难以达到的,必须有能满足要求的校本实训教材。这其中大多数教材都是采取理论内容加课后习题的形式编写的,不仅没有划分专业,而且内容上和经济法一般理论教材没有任何区别,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用效果不能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既然公开市场上找不到合适的实训教材,那么开发校本经济法实训教材就迫在眉睫。参与编写校本实训教材,对老师来说,是专业成长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要编写教材,就要认真钻研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就要认真选择课程内容,就要认真研究授课对象的特点,这是一个促进教师成长的过程。
二、开发校本实训教材应注意的问题
在开发校本实训教材过程中,为了避免开发出缺乏科学性和地方特色的质量低劣的校本教材,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要结合学校办学特色,树立创新意识。每个学校在办学特色、核心的办学理念都是各具特色的,开发校本实训教材应建立在学校实际的基础上,同时不重复别人,也不能仅是简单的粘贴和复制,必须运用创新意识,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创造出更符合学校、学生实际的校本实训教材,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在继承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注重探索创新,努力做到由传统的“教教材”向“用教材”和“编教材”的转变。
2.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要考虑学生的发展。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高职学生的特点就是基础比较薄弱,自我控制力和自我规划性都比较差,上课时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经济法课程本身又很枯燥,这就要求开发校本教材首先要紧紧围绕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来进行。在摸清高职学生的现有知识程度的基础上,以拓展学生知识面为目的。
既然开发的是经济法实训教材,那就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特征,教师仅需要根据教材做适当的安排和指导即可,编写中要结合经济法这门学科国内外最新知识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内容,设计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能积极学习性。
3.注意实训教材和理论教材的关系。实训教材对于理论教材而言,主要起到的是一个辅的作用,帮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更立体的消化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为未来的岗位工作积累一点经验,在实训教材开发时,可以对理论知识点作概括性的介绍,帮助学生回忆复习,但是不能喧宾夺主,大篇幅的编写理论知识。
校本教材范文4
【摘要】:大力发展中职教育是我们党和政府一直坚持的重要方针。中职卫生学校护理教育的教学活动必须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指导思想,以培养护理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改革中职课程体系,其中教材是学校课程最具体的形式,是教学的基本依据,以什么样的教材服务于教学改革,直接关系到中职护理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培养目标。
【关键词】:中职教材改革培养目标护理技能
现有的中职教材与职教培养目标及学生特点不相匹配,中职学生都是初中生,而中职教材的内容偏深、偏多,教材的版式与结构设计、文字表达单调、死板、没有吸引力,这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学校急需建设一套内容简捷、版式新颖、结构合理、语言优美、图文并茂、学生喜欢的教材。
1现有教材的状况分析
1.1现有教材没有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内容过多、过难,理论性太强,与实际脱节,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脱节,从而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现有教材的版式、色彩等均无变化、无新意,没有吸引学生的亮点,影响了初中基础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1.3现有教材多为全国统编教材,与地方经济发展特色和学校专业教育特色不尽一致。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是为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由于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地域性、不平衡性,职业教育自身的教育传统、专业教育特色对教育内容都有特殊的要求,这些是统编教材无法顾及的。
1.4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护理职业岗位工作内容新知识、新技术的加入周期非常短。而现有教材由于受编写周期影响,内容严重滞后。
2开发校本教材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2.1是实现护理培养目标的需要
由于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岗位的需要,学校必须与用人单位共同参与课程教学大纲、教材编写计划的制订和教材内容的选择,以期编写出适应岗位需要的校本教材,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否则,培养出的学生用人单位不认可,学校就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2校本教材的优势
2.2.1校本教材适应学校对人才的培养要求,贴近学生实际,可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独立性,实现学校教育与本地、护理行业发展需求的有机结合。
2.2.2校本教材及时收集实用的、与护理岗位需要相一致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超前性和灵活性。
2.2.3校本教材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通过市场调研、护理行业咨询、收集资料、编写教材的过程,更加熟悉了用人单位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和专业实际需要,从而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2.3校本教材开发原则
2.3.1以市场(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充分体现护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职业能力要求,使学生毕业后就能够适应护理岗位,胜任护理岗位的工作。
2.3.2以护士资格考试为导向的原则
目前,我国护理就业的准入条件是必须持有护士资格证才能上岗,因此,校本教材的开发必须围绕就业上岗证的要求进行,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达到就业单位的上岗条件。
2.3.3直观灵活的原则
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校本教材的版式、内容等方面都要体现直观、明快、灵活、新颖、简捷等特点,要图文并茂,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观察、模仿、创新能力。要将多媒体课件引入教材开发中,积极发展声像视听教材。对实践操作程序可以采用图示与标注式文字相结合的设计方式,尽量减少呆板的文字叙述。教材要有吸引力,能让学生喜欢读、喜欢看。
2.3.4注重技能的原则
护理教育属于职业教育,其宗旨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校本教材要充分体现技能培养这一职业教育特点,做好实践操作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该教材包括课程实训教材,实训、实习指导教材等。
2.3.5突出护理特色、紧跟专业发展的原则
校本教材编写时要注意专业特色的开发,体现出卫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与护理教学方面的特色。这种护理职业特色既是校本教材的生命力,也是学生形成专业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动力和学校发展的一种潜在推动力。在突出特色的同时要充分分析和预测专业的发展趋势、新技术运用的动态以及学校发展的潜力,使本校的校本教材在一段时间内不至于落后于专业的发展和岗位实际工作的发展。
3校本教材开发的具体实施
校本教材不是统编教材的简缩,校本教材在编写时必须在认真进行护理专业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在充分了解护理专业的市场动向、市场需求以及本专业技能操作的实用性、创新性和标准要求的条件下完成。
校本教材范文5
关键词:化学教学;校本教材;选材误区;选择原则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育教材改革的宗旨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其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实现此目标,对教材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教材管理,改变国家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给地方和学校教材留有一定空间,以增加教材对地方和学校的适应性,利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利于学生兴趣和特长的培养”。由此,校本教材的开发被提到了教材改革的核心地位。
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研究虽然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了,有的学校和教师也积极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探索和研究,同时也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就教育的整体发展来说,校本教材的普及和落实情况仍然没有达到所预想的效果。有很多的教师依然不知道校本教材的开发是什么,甚至他们还产生了不少误解;有些学校的领导只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对校本教材的开发没有认真地对待。因此,我们对校本教材的选材的意义、校本教材选材的理念、校本教材的选材组织、校本教材的选材落实的评价如何进行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使我们改变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化学教学以及我校校本教材的选材经历,谈一下化学校本教材如何选材。
一、校本教材选材的意义
“它的意义在于可以选择现行的初中化学教材中没有的,但和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的实例,从而增加教材对学生的适应性,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发展学生的特长,培养多元化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校本教材选材的误区
1.选材的无目的
现在有些学校的教师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随便无目的地选择一些素材,这样就失去了选材的意义。
2.选材不切合学校的情况,选材没有针对性
选材时不考虑自己学校的条件,又不考虑师资力量和学校学生的能力。如果学校不能很好地选材而只是使用别人的现有的素材,就会因别人开发的素材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的具体情况而缺乏针对性。
3.选材不具可进行性
学校对一些学生学习和生活中见得少的、用得少的、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好处的内容;还有一些不利于学生学习,教师也不能实施的材料,也作为选材的内容。这样不仅浪费了人力和物力,还浪费了教师和学生非常的宝贵的时间。因此,只有认真对校本教材的选材的探索和实验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找准思路,才能走出选材的误区,实现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三、校本教材选材应遵循的原则
1.突出本地区的特色
校本教材的选材是对现行教材起到补充作用的,在这个意义上说,能够突出本地区的特色是校本教材之所以能成为学校现用编教材补充的必要条件。通过“生活中的化学”这本校本教材的编写和学习,对我校粤教版化学教材的教学起到非常大的帮助。例如:粤教版九上化学第四章第一节“我们的水资源”,教材中选用的实例都与南方城市有关,我们在校本教材中则选用了本地的河流和水资源的分部以及污染情况,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更深切知道化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2.适合学生现有的能力
校本教材的选材,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为此,在选材时,我们遵循让每个学生通过学习都能够获取知识的原则,教材素材可参考教师设计的具有本地区特色文化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过程中教师遇到的问题,作为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把这些问题都融入校本教材中,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3.坚持选材以学校及周边环境为主
校本选材要以学校为中心,以学校的特色为本。因此,在校本教材的选材上,一定要坚持以学校周边取材的原则。例如,在我校的校本教材《生活中的化学》有关环境污染的知识,我们所选的实例就是畜牧业带给周边环境的影响,因为额尔古纳市是以畜牧业为主的城市,很多学生都有这个体验。
4.选材要有实用价值
校本选材的过程是一个研究、探讨、交流、反思、拓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修正的过程,在选材的过程中,必须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因此,在初稿确定以后,可通过有关校本教材的公开课对校本教材进行实验,并认真听取相关专家、教研室领导和师生的意见,对所选的素材进行筛选,以此使所选的素材能够更完善。
5.体现选材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的学习,把学习当成很快乐的事。所以,教师在选材时要选用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素材。同时教材版面设计尽可能采用以图代文,图文并茂等形式直观地呈现校本教材中选材的内容,作业要以化学手抄报、调查活动报告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和实践。这样,不仅突出了教材主题,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教材内容,又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
校本教材的选材不是一种短期的个人的工作,而是一种长期的集体工作。校本教材只有在开发过程中,注重教材所体现出来的基本特性,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才能使教材在修订中不断加以完善,才能真正体现出校本教材的特色。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郭.新教材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校本教材范文6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1-0206-02
高职院校的教材体系由校本教材与统编教材构成。校本教材是高职院校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和引导社会人才消费的一个基本尺度,反映了学校对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和职业岗位的适应程度。在教材体系中,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依靠本校教师,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出既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又具有鲜明的本校专业特色的教材,打造特色毕业生,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也存有局限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校本教材开发的局限性
(一)学科系统性和职业性很难兼备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专科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教材内容除了理论知识外,还应包括工艺流程、操作规范、技术标准、安全须知、实习指导等,尤其要重视操作程序的编写。高职校本教材要突出职业性,注意渗透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养成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和环境意识;在了解职业岗位对人才知识技能的要求基础上,根据职业岗位知识技能要求确定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结合,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教材的体系结构以职业活动为中心,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教学内容编排应采用模块化,应具有一定的弹性以适用不同层次的需要。而现行的高职校本教材由于受传统教材编制的影响,职业教育教材仍以学科体系编写为主,内容选择上注重经典理论,注重基础知识,缺少体现新技术、新技能、新材料等知识。许多教材的重点放在旧知识教学上, 与知识时代、信息时代的技术快速更新、职业快速变化的现实情况相脱节,教学内容显得过于陈旧、更别提融合企业、行业文化,相关行业企业职业道德,有效衔接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鉴定标准。教材的体系结构有的虽也采用了所谓的模块,但学科知识体系痕迹依然明显,并没有真正体现以职业活动为中心。
(二)校本教材与讲义混淆
讲义是教师为上课而编写的讲稿。校本教材则是具有本校办学特色,满足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需要,以本校教师为主体,联合企业、行业编写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教材,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柱之一。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讲义体现的是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和教学风格,具有个人特色。在编写讲义前,教师会参考许多有关书籍和资料,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编写进去,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强调教学重点、难点。校本教材建设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因此,在编写之前,一是要明确学校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分析学校的资源优势、师资优势和教科研优势,发挥优势,提炼特色,其中的特色不是哪位教师独创的,而是学校集体智慧的结晶。二是体系要素不同。传统的讲义组成要素一般分为课程主题、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时间分配、重点、难点和板书设计等。校本教材编写组成要素与统编教材可以相似,一般有以下要素组成:目录、序言、正文、后记、参考文献等,每一章节里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有的也有课后思考题等,对于使用何种教学方法,使用何种教学手段,利用多长时间,要教师根据现实情况而定;三是编写原则不同。讲义编写要强调科学性,依照学生身心和知识水平合理掌握知识难度,循序渐进,避免讲授错误知识。
(三)校本性及本土性并未很好体现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外部条件和内在因素,这些条件的综合就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办学传统和校风,校本性即校本特色,它是高职院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不断开拓、总结、提炼、积累和沉淀下来的优良传统,它是校本教材的生命,没有校本特色,校本教材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校本教材特色的形成需要参与校本教材建设的团队、认真了解自己学院的办学传统与特色,了解学院所在地与其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精神特色,并将之融于自己的校本教材编写之中。目前,我国校本教材建设实践中,大部分都无法从其编写的校本教材中体会到教材编写者所在地和所在单位的独有特色,有的虽也选编了一些与地方和单位相关的内容,却是怎么看都显得别扭、不融洽,校本教材的校本性并没有较好地得到体现。
另外,校本教材应该体现其内容的本土性。而不应该是主流教材的复制品,也不是附庸,而是其重要的拓展和补充。尤其是在当前知识转型的背景之下,本土性知识的意义日益凸显,本土知识的合法化正是知识形态多样性的特征。
二、校本教材开发策略
(一)加强对校本教材的管理
建立健全教材评价、选优质量指标体系和实施办法,为教材编写出版提供必要的依据;聘请企业、行业、学校的高级技术专家和教授等人员组建教材审定委员会,对教材进行审查和评定,严把关,对不符合要求,质量不过关的教材,严禁使用和出版。制订教材使用跟踪和反馈制度,定期总结教材使用情况,及时修订,与教学要求保持一致。定期举办评优活动,对优秀教材加大支持力度,并给予开发者奖励,激励积极开发高质量高水平有特色的优秀校本教材。
通过问卷收集学生对校本教材的评价。要充分重视毕业生对校本教材的评价,因为毕业生经历了社会实践,他们对校本教材的教育质量和教育过程进行价值判断最具发言权。注重每一次评价或测试覆盖相关多种能力要素,而不是针对个别能力分别孤立进行评价。尽可能地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技能测试、模拟测试、口头与书面问答,直接观察、考察原有学习证据等)课程评价与职业资格或职业技术等级证书挂钩,使课程评价更具有职业导向性和实效性。必须吸纳和发挥企业在课程评价中的作用,实施校企结合的评价,企业对学生的满意率、工资水平(工资水平比同类学校学生的平均水平越高,说明学校所培养学生的竞争力越强)、岗位晋升率(与同类学校毕业生相比,岗位晋升率越高,表明学生的综合素质越高,发展潜力越大)。
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考试,考试的形式一般说来可分为面试、笔试和综合考试,面试又可分为口试、操作技能考试和演示考试等,笔试又可分为闭卷笔试和开卷笔试两种。在命题时,可以增加一些综合性和分析的题型,开卷笔试这种考试可用于发现学生能否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或生产实际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撰写论文或报告也可归于此类考试形式。口试不仅考查学生是否熟练地掌握和临时发挥、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无论何种形式的考试,都应以考核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引导教和学向着全面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二)提高校本教材编者的水平
高职院校校本教材的编写,因其职业性要求,限定了编写者必须是既熟悉相关领域基础理论,又熟悉相关专业职业技能与岗位需求的一线教师。这充分调动了一线教师的积极性,发掘了一线教师的潜力,使教师从教科书内容的传播者转变为教学内容的开发者。
校本教材开发参与人员可以有学校的校长、行政人员、教师、学生、企业专家人士、其他院校的专家学者等等。教师作为教材开发的主体,作用于问题的提出、教材的编制、实施到教材的使用评价等环节。如果离开教师的参与和支持,校本教材的开发和使用就不可能获得成功。因此 教师不断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水平(其中包括:专业发展水平;信息处理技能,积极组织参加培训及实践;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等等),及时进行角色转换,从统编教材的被动使用者、评价者转换为校本教材开发者、使用评价者,积极参与校本教材的开发与使用,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快速发展。
(三)借鉴国外校本教材开发先进经验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在课程改革以及教材建设等方面,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高职教育发展水平都明显高于我国。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学院模式等课程改革和教材开发理念已被我国许多学者研究并引进。在校本教材开发时有必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研究具有我国特色的校本教材开发模式,使之适应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的要求,从而逐步缩小和国外职业教育水平的差距,为经济建设提供大批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中外大量的特色学校创建的成功经验证明,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主要通过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得以展现。特色教材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我国高职院校的校本教材开发要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基于学校现实的特色化的道路。
三、结语
从校本教材建设的前期工作,如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课程模块的确定、校本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原则以及与校本教材相关的各种调查研究的开展等,到具体建设过程中校本教材的框架设计与具体内容的甄选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课后配套练习的采用模式,再到校本教材整体版面的美观及出版事宜,都需要相关的制度保障和监督机制,都需要到位的管理。这中间任何一个环节的管理疏忽、错位、缺位都将影响校本教材建设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