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我的生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我的生命范文1

篮球是挥洒自信的舞台,每当篮球运动员飞驰在那坦荡的篮球场上时,心中总有一种坚定的信念‘我很棒,我能行。’正是这种信念,才是他们刻苦地训练认真的比赛,每一个动作都力求完美,数年如一日。即使败了,他们也不会气馁,仍然重整旗鼓,向美好的明天投出那上命中的篮球。

篮球是充满竞争的沙场,站在球场上一种紧迫感在心中油然而生。券商的每一个细胞都被激活,然后热情潇洒地迎接挑战‘为了球队的荣誉,为了亲爱的球迷们,我要努力超越对方。’这种竞争意识使球员尽情的奔驰,抓住每一个机会突破、投球。他们的努力换来了球迷们热情的掌声,换来的队友们的含泪相拥、压成一团的感人一幕。

篮球是心灵的港湾。球员潇洒的个性健美的肌肉在球场上尽情的展现。他给人的感觉是“清爽无边,活力十足。”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本色。展现出最真切的自我,医生与篮球相伴也许是每个球员最美的享受。

篮球是孕育生命的温床,篮球像是一颗希望的种子悄悄在心中的球场上发芽,从此我们便渴望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追求、我们拼搏……

我的生命范文2

后来,我开始读幼儿版《我们爱科学》;再后来,我试着读注音读物。小学二年级以后,我的书柜里就源源不断地有各种书籍。直到现在,这股“活水”还在不断地注入我的书柜,书柜已经爆满。

随着年级的升高,我的学习任务逐渐加重。为了读书,我想了许多办法。有时,我看书太入神了,忘了时间,直到妈妈(或爸爸)对我炸雷似的一吼“徐畅”,我才如梦初醒,知趣地合上书,因此也没少挨爸爸妈妈的批评。

有一次,我刚打开复读机准备听英语,突然眼前一亮,看见有一本《读者》,阅读的馋虫瞬时被勾了上来。我想把复读机关了,但转念一想:不对,万一被妈妈听出了破绽怎么办?于是,我想了个办法,把复读机开着,让妈妈以为我在听英语;然后,摊开书,安安心心地看起来。哦,书一定要翻得轻一点。

不知过了多久,妈妈走了进来!我吓了一跳,赶紧藏书。谁知藏得太匆忙,发出了“哐啷”一声响。这下完了!妈妈问:“徐畅,你在干什么?偷鸡摸狗的,快说!”我只好硬着头皮拿出书。妈妈的眼睛瞪圆了:“你怎么可以一心两用呢?你这样听英语还不如不听!”我无辜地望着妈妈:谁叫你们从小就培养了我阅读的习惯,我已经离不开书本了。

书籍,就像一股源源不断的泉水,任我畅饮,滋养着我的生命。

点评:

小作者在幼时就是个书迷,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的范围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阅读使人快乐,阅读使人充实,小作者正是在不断的阅读中,成长了,进步了。整篇习作语言流畅,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读来有味有趣。■

我的生命范文3

从运动员到演员

陶虹带着四套自己最喜欢的裙子出现在拍摄现场。其中一套是裹胸裙,她一直自嘲着:“我要不要在外面加个外套?我生完孩子后还没减下去呢。”近几年的陶虹忙于家庭,怀孕、生子,学着成为一个妈妈。但她的身材保持得很好,瘦高的她完全是个衣服架子。

她的长相是那种中国传统美女的坯子,像油画里的女人,笑起来水盈盈的,眼睛弯成一道弧线。正式拍摄时,法国摄影师让她摆的动作都非常简洁古典,这正是她喜欢的模样―有质感的打光、有美学审美的拍摄方式、不浮夸的服装和动作,而现在的陶虹,依然处在她最好的时光。

在正式的采访中,她对每个问题都言简意赅,她不太讲故事,但每个回答又条理分明,充满理性和逻辑感。在成为演员之前,她做了10年花样游泳运动员。每天训练、入水、出水,过集体生活,背负比赛拿奖的压力,这样的生活从11岁到21岁。

她是中国花样游泳的第一批运动员,10来岁训练时每天过着极其严苛的集训生活,“我们的教练其实也比我们大不了多少,他觉得责任特别特别重,我觉得有一点点神经过敏,过度紧张。管理我们的方式,他们也没学过,有的时候过激了。但是其实都是好心,可能他觉得承担着我们这些人的父母对我们的责任。”回忆起这段经历,陶虹仍然觉得那是快乐的时光,直到现在,她跟这群队友还会偶尔聚会,在聚会群里,她被亲切地称为“老大”,她是那种习惯照顾别人的女生。

但在家里,她并不是老大,“我小的时候一生下来就发现我原来是个老二,前面有个姐姐”,她的父母是“双职工”,“家里经常没人做饭”,这样的家庭状态让陶虹从小培养了独立的个性。

1993年,姜文发现了陶虹,筹拍《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姜文到北京花样游泳队挑演员,一名当天没有下水训练的队员被制片主任挑中,陶虹陪着这名队友去等姜文确定,最后姜文反倒是选中了陶虹。

运动员身上独有的特质帮她从零开始,成为一个优秀的演员,这个过程并不像人们想的那样充满了成名的喜悦:“我忽然发现我对这件事一无所知,我都不知道我在干什么,也可能所有人都觉得你干得非常好,你干得比很多专业的人还要好。但这不是我觉得的好,我觉得的好就是我要知道现场所有人你们都在干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这么做的道理在哪儿。这样做好还是那样做好,我都想知道,都想了解,当我全不知道,我不知道这人走来走去干什么。为什么我要站这一个小时,还不能拍,站了两小时还在这打光,为什么?这光和那个光有什么区别?我都不知道。那段时间我心里面其实非常不舒服,甚至是有点痛苦。尽管那段时间,身边的人,经过的整个这个事的过程,应该都是很愉快的,但是我对这些事的疑惑让我并不愉快。”

陶虹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对人生有规划和强有力掌控的人,这源于她是家里的老二,“就觉得很多事情就有人替我承担一些责任,比如有两个苹果是我先选,剩下的是我的,我就不用选,就是那种懒惰。”

但很明显,她是个很沉得住气的演员。演完《阳光灿烂的日子》后,有很多戏来找她演,但她倒是跑去读书,在中央戏剧学院学了四年。“有人说你去上学出来不也是为了能够上戏吗?有些人上了多少年学出来,都没有戏演。你现在可以做女一号了,你还上什么学呢?后来我说可是我不是为了拍戏才跑进来的。”陶虹觉得读大学的那四年是最愉快的四年,从运动员的身份转为学生,最大的变化是:“获得了自由,我忽然觉得我是可以如此的掌握自己的生命,如此的可以掌握自己在做什么事情。”

赋予人物一些东西

从中戏毕业后,陶虹出演了她演员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作品《黑眼睛》,这部作品为她拿到了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演员”,也在1997年大马士革电影节上,拿到电影节和叙利亚全国妇联分别颁发的“最佳女演员奖”。

陶虹说自己并不是从小被称为美女的那种女孩,在90年代,“大家觉得漂亮的演员是宁静那种”,回忆起陈国兴导演为什么挑她去演《黑眼睛》,陶虹说:“因为我更像一个真的人,我觉得其他人跟我比起来可能更像一个演员。我要说我感谢时代,因为如果不是这个时代,都不会找我长这样的人当演员。”

在一个采访中,陶虹谈到《黑眼睛》的片尾重拍了三遍,景拆了又搭,演员走了又叫回来,因为她一直跟导演争,不要让影片拍出来就是要“教育”人,也不希望影片不符合实际生活。陶虹说,女主角是个盲人运动员,爱上了教练,而原来的结尾是女主角最后与教练好了,“这太不现实了”。她说:“我始终认为,这个戏是要给健全的人看的,不是给残疾人看的。”

对角色的判断是需要下功夫的。陶虹积累表演经验是通过观察身边的人,“收集身边所有人的生命特点”,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很大的容量库,当看到一个剧本中的人物时,与之类似的人会从库中“跳出来”,“那时候你就会觉得你这个庞大的库很重要,然后它给你提供很多可能性。如果他是这样的性格可不可以,他那个行为就不合理,如果是这个性格可不可以呢。然后你就会不停地想,其实这是一个创作的过程。”

电视剧《红色》最开始来找陶虹时,她并没有马上接,因为从剧本上看,“田丹这个人物性格比较单薄”。陶虹回去想了一周,“我要赋予她什么东西,赋予到这个人物身上是合理的,而且可以让这个角色,最终是让你觉得是鲜活的。”这是陶虹对自己的要求。

到拍《说好不分手》时,陶虹对自己的要求更进一步,这部戏虽然演的是女配角,一共也没有多少场戏,但她自己重新写了自己角色戏份的剧本,陶虹把鹿欣欣这个角色演得入木三分,最终获得了第2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颁奖后,陶虹坐飞机赶回正在拍戏的片场,在飞机上,一个乘客认出了她,直接说到“鹿欣欣”,陶虹当时还以为认错人了,影迷追上前去告诉陶虹:“你就是演鹿欣欣的演员吧,演得太好了!”这让陶虹感到莫大的肯定:“有的时候,如果得了一个奖,大家说我没有看过这个戏,我觉得这个奖不拿也罢,或者会惭愧,但我觉得百花奖拿了之后就特别的开心。”

徐峥不是我的假想敌

近几年,陶虹的作品不算多。但其实她正经历着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转变。在一个采访中,她坦言父母的相继过世给她带来了很多影响。“我需要调节一下自我状态。经历了生老病死的这几年真可谓浓缩了人生精华,尽管在别人看来我好像没有什么工作量,但是对我来讲,是我人生中最丰富的时光。”

陶虹喜欢思考,她经常把那些很多人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翻来覆去地想明白,比如美貌,她说:“美貌对于女人来说意味着你刚刚踏入社会的时候的好运气,和你可能无法防范的坏运气,就是因为你以为好运气是必然的。”对是否热切地追求成功,她说:“成名成功是很有用的,所以对我来讲我是觉得很感谢很早我就有机会被别人肯定。”

在婚姻问题上,她则再次展现了自己的冷静与智慧。媒体通常把她与徐峥称为“模范夫妻”,可她自己却说:“我都可以把它忽略掉,别人怎么标榜你,或者愿意给你贴什么标签,实际上是他的投射,他希望看到一个什么什么东西他渴望在他的生命中也有这样的东西。这是一个好事,所以我觉得我不想去打击别人,这也没什么。但是对我个人来讲,我也不会把它当压力,你说我模范我就真模范了?我还真往自己脸上贴金。”

我的生命范文4

我的第一次”生命”开始于1954年11月一个晴朗而寒冷的日子,我是家里八个孩子中的第六个,父母都务农。15岁那年,我父亲去世了,从此,一家人不得不为了生计艰难奔波。后来,孩子们慢慢长大了,一个个都结婚离开了家,只剩下我和一个姐姐来照料母亲。可是,母亲晚年时瘫痪了,只活了六十来岁就去世了。过后不久姐姐就嫁人,我也在这一年成了家。

我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运动员,身体强健是毋庸置疑的。我在圣何塞有一份满意的工作,在圣卡洛斯有一幢漂亮的房子,我还有两个可爱的女儿。生活一直温暖地眷顾着我。可好景不长,厄运开始了。我突然患上了可怕的运动神经症,这个病是缓慢发展的,开始是右臂和右腿的活动受限,然后是身体的左侧。我的第二次”生命”由此开始了……

尽管疾病缠身、行动不便,可借助于车内的特殊设置,我仍然能够开车上下班,并能尽力保持乐观情绪,使身体状况不再恶化。能做到这一点,从某种程度上讲,是缘于那14级台阶。

听起来有些奇怪吧?可事实如此。我们的房子是错式结构,从车库到房门有14级台阶。这14级台阶就成了我生活的标尺,也是对我继续生活的巨大挑战。我寻思着,要是哪一天我不能提起一条腿登上一级台阶,然后再不能费劲地拖上另一条腿---那时我就该承认我彻底失败,可以躺下来等死了。因此,我坚持工作,坚持爬楼梯,为的是能生活得更有尊严一些。时光荏苒,转眼间女儿们都相继上大学,然后幸福地成了家,只留下我和妻子相濡以沫,相敬如宾,守候在这有着14级台阶的漂亮房子里。

或许有人会以为,我是一个有勇气、有力量、坚强、果敢的男人,可事实并非如此。我其实是一个一瘸一拐的残疾人,一个理想破灭的痛苦的人,一个只能靠通过14级台阶才能保持精神正常,才能不失去妻子,房子和工作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从心底里涌起沮丧、失望以至绝望差不多要把我打倒了。我消极、悲观,对什么人、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

但是,从2001年10月一个深夜起,我开始了我的第三次“生命”。那天晚上我起程回家时,天刚下起了雨。当我沿着一条不常走的路缓慢地行驶时,阵阵寒风刮了起来,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打在车上,我愈发小心地开着车。突然,我手中的方向盘跳了起来,汽车猛地冲向道路右侧,与此同时,我听见了轮胎爆裂发出的可怕声音。于是,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车停在因为下雨而变得滑溜溜的“路肩”上。这突如其来的情况让我心慌意乱不知所措起来。我是不可能自己动手换轮胎的,根本不可能!!怎么办呢?我焦急万分。也许会有过路人的车停下来帮帮我?我马上打消了这个念头。人家知道我是怎么回事,谁敢在这大雨之夜轻易停车呢?换了我,我是绝对不会的!事实上,这个时候在岔路口不远处有一幢房子,于是我就发动了引擎,把车子摇摇晃晃地从“路肩”蠕动到土路上。谢天谢地,我终于在那儿拐了上去,从不远处窗子里透出的灯光给了我丝丝温暖,我鼓足勇气费尽周折,开近那座房子,使劲按响了喇叭。

一个小女孩出现在门口,她透过暴风雨费力地向外张望着。我摇下车窗玻璃,大声说我的轮胎暴了,需要有人帮我换换,因为我是个拄拐杖的残疾人,没法自己动手。女孩听罢转身进了屋,过了一会儿就身穿雨衣、头戴雨帽出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个男人。男人也穿着雨衣,他热情地向我打了声招呼,然后两人就动手干了起来。我舒舒服服地坐在车里,身上一点也没有淋湿,他们两个却在这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如此辛苦地干着,这让我有些过不去。但我又想,反正我会给他们钱的。我不会让他们白干,我安慰着自己,雨看起来下得有些小了。我把车窗玻璃摇了下来向外看,他们还在忙碌地干着。在我看来,他们笨手笨脚的,进度实在太慢。我有些不耐烦了,但我并没有说什么。车后不时传来金属工具的碰撞声,小女孩的说话声也清晰地传到我的耳里:“爷爷,这是千斤顶,这是扳手。”男人低沉的喃喃声回应着她。千斤顶顶起车子时,车身慢慢地倾斜着,随后是好一阵的声响、晃动和从车后传来的低声话语,不过最后总算是换完了。撤开千斤顶时,我感到车子颠簸了一下,接着就是关行李箱的声音,而后他们就站在我的车窗前。

直到这时我才看清,这原来是一位老人,看年纪比我大得多,他弓曲着背,花白头发,老树皮一样的脸上还在淌着不知是雨水还是汗水,他气喘吁吁,看起来虚弱。小女孩也就是八九岁的样子,有着一张洋溢喜气的脸,看人时笑眯眯的。老人对我说:“车子在这种天气的晚上出事真是太糟糕了,不过,你现在没事了,可以走了。”“谢谢。”我说,“我该付你多少钱?”他摇了摇了头,说:“不要钱。辛西娅告诉我说你是个残疾人―――用拐杖的。能帮你忙我感到很高兴,我知道碰上这种事你也会为我这样做的。不要钱,朋友。”我递过去一张五美元的钞票,想塞到他的手里。“不,我不喜欢用这种方式来做事,我不是修车的。”他丝毫没有收下钱的意思。小女孩靠近车窗,悄悄地对我说:“我爷爷看不见。”

在随后的几秒里,我呆若木鸡,巨大的羞耻感和罪恶感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对自己产生了如此深痛的厌恶。帮我修完车的,原来是一个盲人和一个孩子!在这个冷飕飕的风雨之夜,他们用冰冷的手指摸索着轮胎、螺栓和那些工具---这是多么的辛苦和艰难啊!而对那位老人的善良品德又将点亮多少人的光明之心!我不记得他们道了晚安离去后我在车子里又呆了多少时间,但这段时间足以让我深刻反省,挖掘内心深处一些令我不安的品性。我意识到我是极端可怜自私的。只知道自己有病而怨天尤人,对别人的需求漠不关心,很少替别人着想。我坐在车里,悔恨万分,于是我低下头做了个祷告:“……所以无论何人何事,你们要别人怎么样对待你们,你们就得怎样对待别人,这是摩西戒律和先知教训的真义。”

我的生命范文5

她是山东文登市电业总公司的一名女工。一年前,她参加了单位组织的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报名活动,成为一名正式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011年1月14日,她接到了威海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说她的造血干细胞留样与苏州一位女患者初配成功,问她是否同意捐赠。她知道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配对成功率非常低,仅为几十万分之一,这种机会能够幸运地降临到自己头上是一件多么值得庆幸和自豪的事啊!因此她想都没想,就毫不犹豫地说:“没问题,我同意!”

2011年4月8日,她从威海坐了一夜火车来到济南省立医院,顾不上休息就让医生开始做采集造血干细胞的各项准备工作,每天两次皮下注射细胞动员剂。因为药物的作用,她的大腿到腰部均出现了强烈的酸痛,让陪护在身边的丈夫心疼不已。这时本来瘦弱的她却反过来劝慰丈夫:“没事的,坚持一下就好了,患者还在等着我救命呢!”

四天后,她终于被推到采集室里。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必须从她身上采集11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这样就需要她的全身血液体外循环11000毫升,相当于全身的血液循环了3遍。采集和输血都顺利完成了。

从9月开始,这位苏州患者病情出现了反复,免疫力急剧下降,再次恳求她捐献淋巴性造血干细胞。因为距离上次捐献还不足半年,她的身体还未完全康复,连续捐献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丈夫和家人都不同意她再次捐献,但她最能体会到一个年轻母亲希望健康活下去的愿望。她告诉丈夫:“现在就我一个人能救她,如果我见死不救,我一辈子都会良心不安。救人一命本身就是莫大的幸福。”最终,她拗过了所有人,获得了家人的理解与支持!

经历近10个小时的颠簸,她再次来到济南省立医院。本来就缺钙的她由于眩晕,一度无法完成淋巴细胞的采集,可她最终以顽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2011年10月28日上午9时许,她再次躺到采集室的病床上,经过8000余毫升的血液体外循环后,12时30分,终于采集到64毫升的淋巴细胞,完成了她的第二次捐献。

她叫吕明玉,今年37岁,一个平凡的女工,半年内两次躺上手术台捐献造血干细胞,用爱心为他人奏响了生命续曲,以博爱奉献的精神感动着社会,被网友誉为“最美中国人”。

我的生命范文6

勿忘我花的花语:永恒的爱,浓情厚谊

生命的意义:不朽人生

舞姿翩翩,柔软无骨的心

酷暑无望,床边哭泣的人

忘我人生,寓意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