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文阅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文阅读范文1
在初中语文中百分之八十是现代阅读文,如何教学生“会读”和“读会”呢?对此,本人作了些探微。
一、 指引学生“会读”
饭得一口一口地吃,路得一步一步的走。中学生要会读现代文中的每篇范文,1、要让学生会读字、词、理解词义、句义。2、指导整体阅读,把握全文中心大意,明白本文写什么,怎样选中心材料,立意布局,详略的安排,表达的意境。3、指导局部阅读,精读指导重点段、句、词,要反复阅读,领悟段、句子的精彩,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4、理解全文,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欣赏字、词、句、段的妙用及表达的效果。不要就词讲词,就句讲句,完全依赖字典、词典,或不顾语言环境断章取义或任意发挥拓展什么的,要结合课后的“研讨和练习”来阅读,同时教者应为本篇阅读文精心设计来完成练习。
二、授予阅读法
现代文阅读教学不能仅仅仅满足知识的传授,它更肩负着培养能力的重任。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欣赏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辩疑能力。教师应根据需要,时有启发,把学生引向单元内容的纵深处。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让学生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要培养学生自读书,须给予方法,从现代文的阅读文体上看,可分为记叙阅读,说明阅读,议论阅读三大类型,就记叙文体说,要掌握记叙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发展过程);记叙方式(即:顺叙、倒叙、补叙、插叙等);记叙的内容把握记叙的段落结构、记叙与其他表达方式的关系等来梳理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活动等进行分析,把握语段的中心与人物的性格特征,环境描写对主题和人物的表现作用等。有了这种方法,就指导学生对记叙单元的记叙文进行纵比,横比,找出相同的、不同的记叙方法,理解其表达的思想。
说明文掌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形状、性质、构造、成因、功能等方面,能弄清说明的条理顺序,对判定说明的方法(包括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列数据、列图表等)等。
议论文阅读是找出论点,能辨析所用的论据,理解论据与论点的内在联系等,并能概括的语言加以表达,能根据结构正确划分段落或层次,能用简练的语言表述层意,能正确辨析立论、驳论,立论与驳论相结合的三种基本议论类型。
对于同一类型的文体的阅读文,引导学生纵比、横比的进行先预习、自学,关键的地方教师给予精讲点评,这样就能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以达到“会读”的教学效果。
三、给一把开启思维门扉的钥匙,让学生“读会”
给一把开启思维门扉的钥匙,指的是在学生阅读课文时,要给学生指明正确的道路,当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出现思路梗阻或中断,要帮助学生沟通信息,开拓思路,给“一匙”的方法可概括为“引路”“搭桥”“铺砖”。
(一)引路
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理解作者思路发展的过程,如《故乡》一文,在析题时就指导学生按“渐近故乡――回到故乡――离开故乡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为线索进行阅读这属纵式结构;《我的老师》一文则是以六个故事记叙蔡教师给予我难忘印象,这属横式结构,这样的引路能让学生在阅读思考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易于整体上把握课文。
(二)搭桥
学生学习阅读文,由这部分知识进入另一部分知识,产生了思路的障碍时,要帮助学生揭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指导学生运用旧知识来理解新知识,以便从知识的此岸顺利地过渡到知识的彼岸,形成知识网络,保持思路的畅通。比如,学生学习《三个太阳》一文时,对“三个太阳”含义理解感到比较困难。未搭桥前学生众说纷纭,没有按一个标准阐明自己的见解,思维较散。见此情景,我便引导学生从颜色的象征意义上理解。如“绿色”代表生命,说到此,学生豁然开朗,紧扣“南极人”、“南极精神”得出许多精彩的答案。
现代文阅读范文2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 得分 策略
近几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题中,现代文阅读题所占的总分值24分,但连续几年的高考抽样调查显示,此类题得分率极低,这是什么原因呢?症结在哪里?这几年有幸参加高考评卷,接触了很多考生的阅读题答题情况,我认为原因如下:
1.试题本身,标准答案并不标准。这是现代文阅读题似难避免的弱点。因为这类题是对文章的分析、鉴赏和评价,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答案的唯一性不强。
2.平日教学中,多数存在重文言文,轻现代文的现象。学生不太喜欢现代文,特别是课文,语文教师本身也不拿现代文作为重点。学文言文,逐篇、逐段、逐句、甚至逐字落实,一丝不苟。而现代文则翻阅浏览,漫不经心,一目十行,走马观花,马马虎虎,缺少对语文知识、语言能力、分析鉴赏的深层探讨。
3.平日缺乏阅读能力的系统训练:现代文阅读题是一种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对考生阅读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需要进行大工作量的系统训练,这样的练习设计,工作量大,收效微,因此,多数练习题都只侧重语文知识的单项选择练习,使学生养成了思维懒惰的坏习惯。鉴于以上几点原因,要提高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得分,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应密切注意在平日教学中的渗透。适当加重现代文阅读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改进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课文为典型例子,打破思维定势 改变篇篇按作者和背景,生词理解,课文层次,写作特点讲解的老模式,选择最佳的切入点,尽快切进教学目标,使教学节奏快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时重视品味语言,给学生美的熏陶。另外,在教学中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引入一些现代文阅读题目,让学生感受运用课文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体会“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荷塘月色》一文,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是其特色之一。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在自读此文时,重点欣赏如诗如画的景物美,把握景物描写的渲染、烘托作用。然后,再引入现代文阅读《故都的秋》,将考察景物描写作用的题目作为重点,让学生仔细琢磨,反复推敲,体会现代文阅读虽取于课外,但解答问题的思维过程是在课内学习的,这样有步骤地训练,让学生感受驾驭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把课内所学的知识切实转变成技能,技巧,并使之得到升华,进而迁移,帮助学生打开阅读的大门。
其次,指导学生掌握答此类题的解题技巧,总结规律,使其能把握解题角度,从而提高对题率。
一是要遵循做阅读题的总原则。作为高考阅读材料的千字文中心肯定是唯一的,文章语言的运用,材料的选择和剪裁,段落的安排,以及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选用都是为中心服务的。因此,在思考问题时要有整体意识,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要联系语境,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中心。因为任何题目的答案都不可能脱离文章的中心,如果与中心不相吻合,那肯定是错误的。
二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筹划。若文章太长,而设题却不多,可安排先读题后读文的方法。即先看题,再回头来读原文,这样可有针对性地读文章,边读边把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勾画出来,加快阅读的速度,提高阅读的效果。因为现代文阅读的命题除了最后一道探究题,其余题目的答题信息有的可能会在相对集中的段落出现,有的虽然不在同一段落,但会按行文顺序依次出现,有的甚至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把这些信息勾画出来,一则为后面的答题打下了基础,二则通过勾画信息,我们可以更清晰地把握文章,感知文本。这样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而且有的放矢。再如,若选文篇幅不长,设题却较多,这就可考虑先读全文,再读题目,即先文后题法,这样便于把握中心,理清思路,抓住关键词句,这样再读题,精读题目涉及到的相关语段,顺藤摸瓜,顺理成章,这样答题比较全面。
现代文阅读范文3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1.对于平时讲过的基础知识,如字词、作家作品、修辞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等要记牢。2.平时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要多读、多写、多用,尤其是同音字、多音字、形似字,更应该多留心。3.要注意不同文体的特点。记叙文要掌握记叙的六要素、顺序、线索、人称、选材和剪裁的特点以及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人物的描写方法等;说明文要注意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说明顺序、方法、语言等;议论文要注意论点、论据、论证方式以及议论文的结构等相关知识。4.分类复习不同文体的考试题型,并总结答题方法。如分析拟人、比喻句的表达效果,就可以采用这样的答题模式――本句用了××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生动地写出了)……的特征(情态),突出了(强调了)……的感情。再如,为了体现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常见题型有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这时就可以采用以下模式答题:不能+词语起修饰、限制作用+词语在文中含义(扣住论点和分论点)+去掉的后果+准确周密(逻辑性强、形象生动)。
二、加强课堂训练
课内所选的文章一般都是一些经典篇目,文章不管是从形式到内容,还是从结构到选材都具有典范性,所以,只有把课内文章熟练掌握,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再一个,很多中考所选文段都与课内文章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有的内容相似,有的结构一致,有的语言风格一样,有的表现手法略同……同学们只有把课内文章熟记于心,考试时才能有所联想、生发开来。由课内阅读迁移到课外阅读,很快找准答题要点,准确答题。
三、掌握答题技巧
第一步:从题目入手,获取信息。
题目是文眼。题目是作者经过深思熟虑后确定下来的,从题目中就能判断文章的体裁,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记叙文的题目有的是对中心的概括,有的是文章的线索,有的暗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倾向。说明文的题目有的表明说明的对象、写作的范围,有的是说明的中心。议论文的题目或直接点明论点,或交代议论范围,或引起人们注意,或令人深思警醒……总之,先读题目,它为我们解读文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信息,从而为进一步了解文章内容打下基础。例如,2009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前方遭遇塌方》,从题目我们就可以看出文章是记叙文,题目本身就点明了事件,文章应该是围绕塌方事件来展开叙述的。
第二步:整体阅读,领悟要旨。
在分析文章题目、大致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把文章快速读一遍,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倾向。如果是记叙文,要弄清文章记叙了什么事,写了什么人,记叙的顺序、线索又是什么;如果是说明文,要初步了解说明的对象及特征、说明的顺序及方法;如果是议论文要知道文章的论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论据,采用了什么论证方式。第二遍一定要精读细品,注意关键的句子和重点段落,如文章的开头、结尾段,过渡句、中心句、前呼后应句、反复出现的句子、表露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记叙文中的抒情、议论句……找出这些句子,对文章的主旨就有了一定的把握。例如,2009年南京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蔷薇几度花》,文中诸如这样的句子,应该引起我们特别的注意:“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久远了啊,它是贫穷年代的甜。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从这些句子里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表现了挑糖担的老人随性自然,不张扬、不奢望、不强求的品性。
第三步:认真审题,瞄准答题方向,选准答题角度。
现代文阅读范文4
首先要“读材料”。第一遍需要速读、粗读全文内容,要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实用类文本还是文学类文本;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初步归纳中心思想、把握文章主题。第二遍就要细致读,建议大家先读后面的题目(四个选项不读)再详细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这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地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阅读时间。因此,解答这类题的中心步骤就是阅读,既要阅读短文,又要阅读题目。阅读两遍文本后,对于后面的选择题就有了把握,可以轻松地排除几个选项。
其次要“找原话”。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当然,找原话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经过理解,然后分析句子结构,确定该词的词性和在句子中的成分。同时利用句子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从文章中或文字材料中直接提取有效信息。有些试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如果它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我们也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
最后“组答案”。组答案一定要“言之有据、持之以理。”就是让学生在阅读试卷中的文字材料上找原话,找依据,不能凭空瞎说,只要学生言之有据,就可酌情得分。同时学生要注意规范语言答题,认真书写,一定要条分缕析地答题。还需注意表述的语言,语言简洁明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复啰嗦,不得要领,往往会出力不讨好。在答题之后,如果时间允许,要重读全文内容,充满信心地进行复查。所有答案全部做完后,携带阅读理解的成果回归原文,研究其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对照各题目推测判断,确保无误。
现代文阅读范文5
一、浏览法:抓住要点,整体感知
浏览,就是“走马观花”式。整体了解文章的全貌极其梗概。先读书的序言、内容提要、目录、正文中的大小标题、图表、注释以及参考文献和索引等。对全书或全文有一个总的、直观的印象。懂得哪些是熟悉的知识、哪些是未曾涉猎过的内容、哪里难读、哪里易懂,对作品有个整体的感知。
如何做到从整体感知作品的大概内容呢?我们在初步阅读时,要边读边把一些生字、生词、难句、难段以及明显表示作者思路的文章各组成部分,如标题、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词、句、段,以及文章中心意思所作的开头和结尾等,分别用不同的标记画出。纵观全书或全文后,要初步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以及它的语言特点等等。
浏览在现代文阅读中有着重要的基石作用。只有做好整体的感知,才能对文章有进一步的理解与深化。如果缺了这个基础,却去独立地研读字、词、句、章,那么结果只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浏览是阅读的必要步骤。
二、略读法:读通文章,理清脉络
略读比浏览要深入一步。注重读大小标题、黑体字,注重不同文体结构文章的特点,文中过渡性段落、语句或关联性词语的提示,能根据这些,可以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使阅读有目的和兴趣。对于提出的问题,自己可以从中找到答案,以提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略读要注意两点:
1.字、词、句是构成文章的主体材料,对生字、新词及不理解的词,要借助于工具书,对之反复推敲、理解,深化了才能把握文章主题。
2.根据提出的问题,梳理文章的大致结构,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研读法:探究重点,感悟主旨
研读,是带着问题进行深入的阅读。对于专业知识,关键性词语要弄清其准确意义,对重点段落、篇章要注意思考理解,并做圈点批注,可以做笔记帮助理解,增强记忆,在已知的中心意思、写作意图的指导下,去研究作者是如何选材、谋篇、遣词造句的。
这一步是观察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字词句章的表面,更要深入理解它的内涵,主要表现在文章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上,以及升华到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因此,必须把握好这关键性的一步。
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研读呢?我认为只有恰当地选准研读点,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并深化文章的主题,所以,应该从以下四点着手。
(1)以文题为研读点。文章的题目犹如一个人的眼睛,蕴涵并透射着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以题目为研读点,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2)以作者为研读点。有很多文章,都是名家名篇,以考察作者为切入口,能从中悟道他们的写作风格,写作特点,文章走势等,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3)以重点篇章词句为研读点。学生只有能够设疑,才能进一步思考,进一步探索,正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问题中,让学生自找、自查、自悟。并且让他们通过查资料,读文章等形式,树立目标意识,培养创新、探索的精神。
在研读过程中,一定注意巧用信息,整体把握;圈点勾画,重点区域;注意摘取原文。
四、复述法:查缺补漏,基础巩固
复述,也就是回忆阶段。阅读完成,对文中的各部分内容进行概括、归纳;对各章节段句中出现的问题,能够进行自行解答,自我检测。
复述的方法大体有:自己闭上眼睛,用“过电影”的方法,去自我检验。还有是自己讲、自己听,调动多个感官去查缺不足,另外是两个人互相讲、相互听,或者大家听,由此可以发扬“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团体合作精神,更好地去探究。
复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语文的阅读,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如果说、听、读是积累知识的过程,那么说、写就是传播知识的捷径。说的利用率更高,更有其特殊的实用价值,因此说复述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其次,复述能促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如果能用自己的语言,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地准确表述出来,本身就是一种加强复习,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再次,能增强我们的记忆力。能把看、听、念、说密切结合起来,以提高识记成效,扩大了记忆潜能的容量。最后,复述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为了增强阅读能力,提高兴趣,对于故事的发展,科学的现象等,可以进行合乎逻辑的创造性思维,大胆地进行合理的假设和想象,挖出新的成果。
五、复习法:学而时习,温故知新
复习,是进一步巩固和动用知识的阶段。复习应在阅读之后一天内及时进行,隔一定的时间还要进行适当的巩固。
复习要掌握正确的方法:
(1)学会领悟。重视学生领悟题意、语义、文意、语境能力的培养,在领悟把握中,帮助学生总结方法。
(2)学会筛选。培养学生读阅专注,神思集中,学会带问寻读,筛选信息,提取主干。
现代文阅读范文6
初中生主要需要具备6种阅读能力。这6种阅读能力可以划分四个层次的能力指标。在中考这样高效度的测试中,四个能力指标在现代文阅读试题中的比重是多少,呈现出怎样的分布才能有效地体现中考语文试题的效度要求呢?
关键词: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效度
阅读在中考语文试卷中所占比重很大,可以说阅读特别是现代文阅读,其试题成功与否一定程度上关乎整个试卷的成败。因而,我们有必要对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的效度进行专项研究。
所谓效度,就是指考试是否真正能够测出所要测量的内容,以及有效的程度。
中考的特殊性决定了中考语文阅读试题须有很高的效度。中考兼具升学和毕业的两重功能,需要测试的结果能够呈现出一定的有效性,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
初中生主要需要具备6种现代文阅读能力:感知、筛选、解释、综合、归纳、推导联想。这6种阅读能力“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复述性理解、解释性理解、评价性理解、创造性理解。四个层次之间构成一种递加关系,即后一个层次包含上一个层次的要求。”①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主要考察四个层次的能力,虽然四个能力之间构成呈一种递加关系。但是,究竟这四个层次能力在中考阅读试题中的权重是多少,呈现出怎样的分布才算合理?
一、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效度初探
1、为了便于研究上述问题,我们随意选取了2013年江苏省8市的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作为研究对象。得出下表。
2、中考的双重特点,决定其试题具有较高的效度,既能有效区分两类学生,难度又不宜太大,试题的效度与试题的难度密切相关。中考试题太难,容易均无法体现学生真正能力,这样的试题自然就失去了效度。中考试题难度系数比大多为7:2;1或6:3:1(试题的易、中、难比例)。“在中学阶段,阅读教学应该注意评价性理解和创造性理解的指导,但第一、第二项是阅读能力的基础,应予以重视。”②因此,易、中、难大体可分别对应能力1、能力2和能力3、能力4。(为了便于说明问题,不妨把上述四个层次的能力,分别称为能力1-4)
于是,我们研究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效度的问题已基本解决。表中清晰地显示出各市现代文阅读试题与规定难度分布的吻合情况,在此,我们不妨认为连云港市的试题效度最高,其次为无锡、徐州卷,而常州、盐城两市的试题效度较低。
二、其他影响中考语文阅读试题效度的问题
理论研究中的试题效度问题还必须考虑试题的实际可操作性。
现在,我们再从可操作性角度来研究。对于能力3和能力4,特别是能力4的考察,“由于这类试题的主观性强、评分标准也难以统一,而且测试时费时、题量小、覆盖面窄,所以主观性试题的测试效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相对较低。”③在具体的评分过程中,尽管现在的网上阅卷大多采用软件来控制阅卷老师在评分中的误差,但是软件在控制阅卷老师评分误差方面是以评分的上下波动来实现的,只要老师的评分在合理的范围内即可。这样在客观上又造成了阅卷老师在对待富有创意的或模棱两可的,一时又不能认可的答案时,多数采取保守策略,无意中形成趋中、趋同的倾向,反而不利于试题测试的客观性,从而极易可能导致试题追求的效度难以实现。
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