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舞记阅读答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观舞记阅读答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观舞记阅读答案

观舞记阅读答案范文1

春 日

汪 藻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注】茅茨:茅草屋顶。

烟暝:烟雨迷蒙。

1、这首诗写了一个多雨的“春日”,作者是用哪些典型景物来表现的?(4分)

正确答案:

浮云带雨,田水如镜,客衣沾湿。

解析:

此题重点问的是多雨的“春日” 的典型景物,它的题眼是“多雨”,就要找到与之有关的句子,我们找到的句子是:“处处浮云将雨行”,“野田春水碧于镜”和“茅茨烟暝客衣湿”,然后概括写出来即为答案。

2、诗的第三联在写景上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情景?(5分)

正确答案:

拟人 写出了篱边桃花将开未开的情态

解析:

诗的第三联写篱笆外探头伸出了将开未开的桃花,看上去是如此嫣然含情。是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桃花写的具有了人的动感。只要答出这点即可。

点评:

这是一首宋诗,主要写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春雨连绵。但田野碧绿,鸥鸟悠闲,桃花出篱笑,过午鸡鸣的美景,比较2009年的考题,难度略有降低,考生大多能读懂诗意,答题的准确率也应比09年高。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试题。

跋子瞻和陶诗

黄庭坚

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

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注】

时宰:指当时的宰相章惇,他对苏轼一贬再贬,必欲致之死地。

彭泽:指陶渊明,他任彭泽县令后一百多天即弃官归隐。

出处:出仕和隐居

1.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情怀?这两句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

(1)表现了苏轼随遇而安的乐观旷达的情怀,以及追慕古代隐士以诗自娱自乐的高雅情趣。

(2)这两句诗具有夸张和幽默的效果,生动地刻画了苏轼不畏强权,我行我素的精神品质。

2.千载人和百世士是什么意思?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观点?

【答案】

千载人和百世士都是赞美两位诗人的话,称他们是流芳千年百世的人。

【点评】

(1)诗歌是一首表现苏轼随遇而安的乐观旷达的情怀,以及追慕古代隐士以诗自娱自乐的高雅情趣。

(2)苏轼和陶渊明的人生选择上虽然不同,但他们超脱世俗,率性认真的性情是相同的。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试题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1、“边烽不过秦”上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答案不得超过35个字。(4分)

2、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不超过60 个字。(5分)

答案:

1、答:表明山村没有遭受战火,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2、答:写出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此联与首联、颈联相配合,描绘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山村图景。

清平乐

独居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词的上片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景象?写“鼠”是“饥”的,说明了什么?“破纸窗间自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表现出词人什么思想?(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词的上片描绘夜宿的王氏茅屋中凄凉破败的景象。“鼠”是“饥”的,说明这里已经长时间断了“烟火”。“破纸窗间自语”一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更渲染了凄凉的气氛,衬托出作者百无聊赖的寂寞心情。

2. 抒发词人感慨而不悲观,失意时仍不忘抗金报国、恢复中原大业的感情,表现出词人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

(3)韩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试题。(10分)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不相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这首词的题是“记梦”,词人在梦中梦到了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结合这首悼亡词的内容,概述作者运用什么艺术手法表情达意的?

答:

答案:

1.词人梦见自己回到了故乡,妻子正像当年一样,凭窗梳妆,夫妻相见,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惟有相顾垂泪。这表现了词人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之情。

观舞记阅读答案范文2

所谓放下,首先是指思想。一直以来,在诸多语文教师眼中教材就是教学的全部,教参就是衡量教学正误的标尺。于是教材有什么,我就教什么;教参怎么说,我就怎么讲。唯恐考到教材某一点,自己未讲到;唯恐教材未讲透,学生不理解;唯恐与教参不一致,学生拿不到满分……古人尚有“不唯书”之说,我们今天的教师为什么都对教材教参如此虔诚,如此顶礼膜拜,抱住不放?其实,这种行为源于一种思想,那就是应试教育。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就会积极引导学生抓住教材,深挖三尺,把所有可考的内容全部挖净。再按照教参,想方设法把所谓的正确答案交给学生。学生背会了,记住了,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这样一来,教师还会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吗?他还允许学生思想自由吗?他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吗?当然不能。他们能够培养的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唯老师马首是瞻的“唯师者”,深陷于答案习题泥淖中不能自拔的困惑者。同时他们也成了教师教学模式、方法的接受者,新一代的本本论者、唯书论者。我们在平时教学中看到的多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齐找资料;不动脑,只动手;回答问题,照本宣科。往往是有答案者,高举双手;无资料者,茫然四顾。当我们痛心于学生被动学习,依赖教辅用书时,目光不应盯着学生,而应转向教师,是他们在制造这种结果。其实,作为教师,他们不是故意的,是他们应试思想根深蒂固。

看来,放下应试教育的思想,积极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真正提高,才能真正放下教材与教参,不会为他们所禁锢。

这样说来,大家或许已经明白我所主张的“放下”并非“抛弃”之意。那么,怎么“放下”呢?

首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教材观”,正确认识教材、教参的意义。关于这一点,叶圣陶先生曾作过精辟的论述: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通过这个例子,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本领。课程专家也多次强调教材、教参编制的目的不是为教师提供“法宝”的文件,而是为教师提供精心打造、可利用的课程资源。这一点与新课程的要求是一致的,也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这样看来,教材是教师要去加工和创造的东西,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更改和补充的。在具体的过程中,顺序可变,时间可调,实例可换,内容可选。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作者、背景、情节、结构、语言、主题、写法等也没有必要课课俱全,甚至取其一点,不及其余。至于细碎的考点更没必要揪出来嚼来咽去。而知识世界,和相关学科交融的;生活世界,和现实密切联系的;心灵世界,和学生的兴趣、情感密切相关的,加入进来则更显丰富多彩。如此加减,就开发和优化了课程资源,突破了学科本位偏重于书本知识的现状,砍掉了学科内容的繁、杂、偏、旧,减去了繁琐、重复、低效的负担,而拥有的却是丰富、变化、新颖和创造。这就是“放下”教材教参的真正含义――拿起教材教参,进行二度开发。

另外一个层面的“放下教材”之于大语文观而言,也是必须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仅局限于教本,视野显得狭窄的。教语文不教学生读课外书,不是合格的语文教师,然而当下的问题是,阅读之风日益衰败,而勉强维持的阅读又往往是一种质量低下的阅读,如今在学生手中流传的书籍十有八九品格不高,往往获得一时愉悦,对成长、对人生,甚至对写作都用处不大。引导读课外书便成了语文教师的职责和“放下教材”的另外一层含义。

读书需要选择,语文教师首先应当做好指导工作,积极开辟,甚至编写“第二语文”教材。“第二语文”是相对于“第一语文”而言的,围绕语文教学大纲及语文教学规律,教师在确定第二教材时,应当明确选文的基本原则:“人文”与“语文”的完美统一;关注社会发展,贴近学生生活;注重经典,强调名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造就创造性思维;将阅读与写作紧密衔接。

在这种大前提下,教师推荐、家长选择、学生选择三者结合起来,便可构筑一个较为完整的“新教材”体系,打破当下语文教材以“人、自然、社会”为纬度的清一色的编选框架,而形成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与纬度,即审美、励志、情感、思想、情趣、道德、智慧、厚道。如此阅读与“第一语文”教材形成一种优美的张力,岂不快哉?

观舞记阅读答案范文3

【关键词】自主学习;教师作用;方法指导;合作探究;评价激励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0-0073-0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可见,教师在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自主学习情境

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比较感性,很多时候喜欢跟着兴趣走,因此,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情境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如在布置《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篇课文的预习作业时,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内容,以小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兴趣,产生了想解决问题的内在要求,自然情绪高涨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了。又如,在《窃读记》的学习中,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然后全班筛选出最具代表的5~6个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提问改变了常有的学习状态与节奏,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引发了学生自主探究课文的热情。

二、开阔学生学习思路,注重学习方法引导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教师不能放任不管,任其发展,否则学生漫无目的地学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浪费了学习时间,直接影响了学习效果。教师应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给予引导,开阔他们的思路,引领他们有方向地学。如在《观舞》的自主学习中,有学生提出:“我们该怎么自主学习《观舞》呢?”教师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利用留白启发学生思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同学们能不能联系一下才学完的《明湖居听书》的学习方法,或是以前的散文学习方法,看看散文类文章的学习思路是怎样的?”教师的指导让学生的思考有了具体可感的方向,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了具体的思维内容,对以往的散文学习经验进行回顾,开始浏览新的课文,进行着的比较,从这几个方面来对这篇课文进行自主学习:走近课文,疏通字词;整体感知,理清结构;认真研读,悟舞之美;美点赏析,方法归纳;细细品味,疑点研究;小结课文,主旨探究;学以致用,以文绘舞。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实现了由此及彼的方法迁移,由学习散文的一般方法到运用学习散文方法的转化,举一反三、创新思考的能力也从中有所体现。如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自主性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阅读完这篇课文,你认为本文的标题拟得好吗?请结合课文说说理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明白:好的文章标题可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点明文章的主旨,告诉我们人生道理,还能体现本文的写作特点。这样教师的引导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了文本,同时也为学生以后的阅读积累了经验。

三、关注自主合作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中的重要方式,为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展示的有效性,教师应全程介入,关注过程。首先合作小组要做到:分工明确,各尽其职。小组成员不宜过分集中,以5~6人为宜。小组的建立依照学生的组织能力、语文学习能力、性别等方面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小组成员的角色分工明确,每小组确定好组长、记录员、PPT制作员等职位,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特色确定自己在本组的角色,确保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教师在学生自愿组合的前提下协调分组情况,并要求每个小组将组内具体分工的安排告知于教师,在展示的当日,小组成员全部上场,充分体现他们的分工安排。在学生准备的过程中教师不可袖手旁观,而要及时了解各个小组的进展情况,明了他们在探究过程中的困惑,在学生迷茫处给予适度的启发,在学生困难时提供温暖的帮助,在学生争议处进行必要的点拨。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及早发现问题,特别要关心那些参与不够积极的学生,了解原因,给予他们帮助,鼓励他们完成自己的合作学习任务,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如在《观舞》的自主学习中,有学生提出对散文学习的方法归纳还不够全面,导致解读课文时有点拿不准,有的小组提出对印度舞蹈和宗教的关系不太清楚等问题。为了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为有效,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链接相关资源包提供帮助。有了这些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进行着自主解读,创新的思维火花不断绽放:第一个小组除了常规学习外,还设计了冰心的读书小故事,一方面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者,一方面又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理清结构小组不仅认真分析了本文结构,还总结出相似散文理解结构的方法;写作组将中国民族舞蹈与印度宗教舞蹈进行对比,用本文的写作方法来描写中国民族舞蹈的美。在教师的鼓励指导下,学生不只满足于自己小组的自主合作学习,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也时时可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自主学习中还培养了学生预习自学、认真阅读、助人为乐等良好习惯。

四、发挥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创设高效课堂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特别是在展示学生学习成果的课堂中,教师不能只是一个旁观者,听任学生轮番展示,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创设高效课堂。如《观舞》的自主学习展示课,教师要求小组在展示时,其他小组认真倾听,仔细思考,等小组展示完毕后能发表见解,通过评价进一步完善自主学习。同学们的评价客观公正,对做得好的地方充分肯定,对不足之处补充归纳。

比如理清结构小组的学生在展示时说:“《明湖居听书》的结构可以按照说书前―说书中―说书后这样的过程进行梳理,《观舞》和它极为相似,也是观舞前―观舞中―观舞后,这种方法还适合原来学过的《心声》和《最后一课》,它们也是按照课前―课中―课后的过程来组织结构的。”当这个小组展示完,其他小组的学生补充说:“你们组这样联系所学文章进行勾连总结的方法很好,不过我们在阅读时还需仔细些,《观舞》开始并不是写的观舞前,而是写的观舞的感受。”在教师的引导下,这样的评价不仅及时肯定了小组自主学习的优点,同时也明确地指出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文本。

除了生生之间的评价外,教师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中也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评价的作用,对学生无法理解感悟到的内容进行点拨引导。如赏析组在赏析“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这句时,学生认为只是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舞者舞蹈动作的急速、轻柔等特点,表现了作者对她们高超舞艺的赞美,朗读这两句时情感也明显不足。在其他学生表示认可没有异议的同时,教师评价:“同学们品析句子的方法掌握得较好,品析表述的语言也规范。可这两句话只有动作描写吗?”在教师的评价、引导与点拨下,学生开始关注“惊”“高”与“阔”这三个字,发现这其中还有神态描写,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舞者灵动、高傲的样子,再次朗读时,学生心领神会,一边有感情地朗读还一边做着夸张的肢体语言。教师及时地评价、参与平等对话,激发了学生灵气,增强了课堂活力,不断引起学生理解、认识、探索、发现以及想象和表现的欲望,有助于营造高效、和谐的语文课堂。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非一朝一夕可以形成,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引领指导作用,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尊重语文教学和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多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教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学生的自主学习之花绽放得更加美丽。

参考文献:

[1] 张秋玲,王彤彦,张萍萍.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初中语文)[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观舞记阅读答案范文4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49分)

一、我能在田字格内正确规范地书写。(6分)

二、选择题。下列每小题都有四个备选答案,我能按题目要求选择一个恰当的答案,把序号填在“(

)”里。(每小题2分,共20分)

1.用音序查字法查下列字,音序错误的是(

)

A.壁(B)

B.倒(D)

C.抓(Zh)

D.叽(J)

2.下列四组词语中,带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发愁(chóu)

B.晾晒(liàng)

C.发怒(nù)

D.萝卜(bō)

3.下列四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百发百中

B.模访

C.批评

D.饥饿

4.下列四组词语中,带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茶几(jǐ)

B.尽快(jìn)

C.暑假(jià)

D.猜中(zhōng)

5.下列四句话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救命啊!救命啊”小女孩拼命地叫了起来。

B.妈妈问我:“今晚的作业做完了吗”?

C.“哎呀”小红叫道,“我把语文书忘在家了!”

D.我兴奋地对妈妈说:“生日快乐!”

6.与“窿”字读音相近的一项是(

)

A.窗

B.隆

C.陌

D.穹

7.“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夸张

C.排比

D.拟人

8.下列哪个左右结构的字不是左窄右宽的?(

)

A.晾

B.撞

C.默

D.板

9.下列词语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不是同一类的,它是(

)

A.蜘蛛

B.小猫

C.小狗

D.狐狸

10.“老屋想,这倒很有意思。于是它就开始听小蜘蛛讲故事。”带点词“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意义,道理

B.用意

C.略表心意

D.情趣,有趣

三、判断题。我能在下列语句说法正确的括号里打“√”,错误的括号里打“×”。(每小题1分,共5分)

1.“张”的第四笔是“横”。(

)

2.“小狗试着照小公鸡的样子做,但嘴里只发出一种滑稽的咯咯声”中带点的词是好听的意思。(

)

3.“孵”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F”,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爪”,再查10画。(

)

4.“被爸爸批评,很伤心。”这句话没有语病。(

)

5.“哎呀!”狐狸说道,“原来是这样!你这是给我设了一个圈套啊!

”这句话要读出兴奋的语气。(

)

四、我会填。(9分)

1.我会写关于“笑”的四字词语。(3分)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我的积累。(6分)

(1)人心齐,____________。

(2)二人同心,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好汉三个帮。

五、我会按要求写句子。(9分)

1.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怕是一只夜莺,他们也会给打下来。(用带点词语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会讲故事,会主持,还会当小记者。(用带点词语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21分)

老鼠买鱼

一天,老鼠倾巢出动,窜上大街要把所有的鱼买下来。

鱼行老板问:“你们不愁吃喝,买那么多鱼干啥?”

“虽不愁吃喝,可要平安无事总得破费些钱财呀!”老鼠狡黠地笑了笑。

鱼行老板仍不明白,却狠狠地敲起竹杠来。一下子,鱼价抬高了好几倍。买完鱼后,小老鼠们有的把鱼扛在肩上,有的举在头上,有的抱在手上。

这时,一个小老鼠跑到老鼠头领面前说:“头儿,咱们买这么多鱼干啥呀?”

老鼠头领说:“笨蛋,咱们(

)不愁吃,(

)有猫就过不了安稳日子。猫爱吃鱼,咱们送些鱼,不就和猫化敌为友了吗?哈哈!”说着,老鼠头领露出得意的笑容。小老鼠仍听不明白,但也不想去问了,心想:头儿让啥,我就干啥。跟着头儿干准没错。因为老鼠把鱼买完了,所以街上没有鱼卖。猫只好自认晦气。不过,从此每天都有老鼠给猫送鱼,猫非常高兴,果真与鼠“化敌为友”了。

不久,该市鼠患成灾,鱼行老板这才猛然醒悟,叹息道:“我虽然赚了钱,却上了老鼠的当。”

1.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答案,填上序号。(9分)

(1)“老鼠狡黠地笑了笑。”这个句子中“狡黠”可以用(

)代替。

A.聪明

B.狡猾

C.机灵

D.兴奋

(2)下列哪个关联词语适合填进短文的括号里?(

)

A.因为 所以

B.不但 而且

C.虽然 但是

(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老鼠买鱼送给猫。

B.老鼠成灾,给社会造成危害。

C.老鼠给猫送鱼,达到化敌为友的目的,讽刺社会上敌我不分的丑陋现象。

D.反映鱼行老板开始不明白,后来猛然醒悟。

2.阅读短文填空。(9分)

(1)“敲竹杠”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猫和鼠“化敌为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猫非常高兴,果真与鼠‘化敌为友’了。”这句话中的“敌”指________,“友”指____________。

3.如果你是路人,你想对鱼行老板说些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30分)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日,你过生日时,有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一大家人陪着。小明的生日快到了,但他的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如果你是他的同学,你会对他说些什么?你会为他做些什么?在小明的生日那天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你把事情写清楚,把字写工整,并正确用上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

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

一、书写略。 点拨:字迹工整,无错别字即可。

二、1.C 2.D 3.B 4.C 5.D 6.B

7.D 8.C 9.A 10.D

三、1.× 2.× 3.√ 4.× 5.×

四、1.示例:捧腹大笑 哄堂大笑 哈哈大笑

2.(1)泰山移 (2)其利断金

(3)一个篱笆三个桩

五、1.这是伟大的奇观。

2.示例:哪怕下雨,我也要去上学。

3.示例:我会唱歌,会跳舞,还会画画。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1.(1)B (2)C (3)C

2.(1)一下子,鱼价抬高了好几倍

(2)每天都有老鼠给猫送鱼

观舞记阅读答案范文5

关键词:文本细读;模仿;思品解题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92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中学,七年级学生普遍学科素养起点低,解题出现诸多问题,表现为审题误差,审题不清楚,部分同学不知如何看懂题目要求;解题思维混乱、无序;答题角度单一、狭窄;语言表达不完整,词不达意,错别字、病句常见,这些严重打击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初中思品学科是一门思想性、实践性、人文性极强的综合性学科,历年学业测试来看,试题巧设入口,强调联系和回归教材;设问分层、多维,强调思维综合,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学科素养并不断提升,既是学业检测的需要,也是学科教育的核心。思品学科素养包括知识、信息、方法、实践和人文素养等多方面,一句话即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业测试的角度来讲,即解题素养。

针对实践中出现的典型问题,摸索着运用文本细读的方式,有的放矢地让学生模仿典型题型,以提高学生的解题素养,初步培养学科素养。

文本细读方法源于文学批评,是语文教学中常见的方法策略,力求从简约的文字材料中捕捉丰富的信息,借鉴到思品学科,力求学生仔细有方法地阅读利用题目中的信息,为答题素养的提升打开一扇窗。

一、文本细读读什么

1. 读出题目类型、题目主旨,有主可寻。提升解题能力,首先要判断题型,这是解题的第一步。譬如选择题是组合型还是反向型选择题,主观性试题是材料型、图表型、漫画型还是组合型。每一种题型在解题上有具体的要求,明了题型,能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题目主旨,类似于语文学科中的中心思想,是这道题目要强调的中心和重心,亦是学科知识运用的核心所在。

【例一】材料题:安心的烦恼:进入中学一个月,尽管我努力地学习,在学习上花了很多时间,但是感觉自己越来越差,前两天数学测试发下来,我竟然只考了56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该怎么办?从材料中来看,中心讲安心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解题的时候中心应该侧重于解决学习问题,而不是处理人际关系问题。还有些题目主旨并不是如此一目了然,需要进一步深思确定。

【例二】小芳的日记片段一:今天,语文考试成绩揭晓,我又远远落后在王丽后面。真纳闷,为什么我俩平时成绩不相上下,测试成绩却总是落后一截。张老师告诉我,我俩水平差不多,只要考试不过分紧张,调整好心态,会考出好成绩。张老师这话是真的吗?设问:你觉得张老师说的有道理吗?请结合思品学科所学知识,帮助解释原因。从主旨来看,运用到情绪对人产生的影响这一学科知识要点,再深思明确,张老师侧重于强调情绪对人的积极作用,主旨更为明确,以后遇到类似题目,能帮助学生答题准确到位。

2. 读出题目中的关键词,找准问题,有的放矢。题目中的关键词类似于语文中的缩句,能让学生准确地把握题目设问的要求,答题有针对性,避免答非所问。

【例三】设问“结合实际谈谈你能为创建优秀班集体做些什么?试举两例。”通读题目,设问关键词为“你”“创建优秀班集体”和“举两例”,确定这些关键词,能明确答题要求注意三处,运用到的学科知识是创建优秀班集体,答题时候必须结合自身,并列举两个具体事例,说明为班集体建设的付出和努力。找关键词一个比较好的尝试方法是让学生在看题过程中有意识地作出标记,能强化意识。

3. 读出材料中的有用信息,有据可循。以文字材料形式出现的主观题是思品学科中常见的题型,准确答题,就需要对文字材料的信息正确有效处理,结合题目要求在材料中准确掌握有用的信息。文字材料一般篇幅不长,信息量大,需要学生仔细运用文本细读的方式,能快速准确地分析材料信息。

【例四】一天,初中生小林在回家路上,一个人在街上闲逛。

广场上一群跳街舞的年轻人吸引了小林,其中一位年轻人对小林说“我们街舞社正在招募新人,免费学习,你有兴趣参加吗?”小林欣然答应。

在练习的过程中,那位年轻人问他:“你在哪上学呀?”“你爸妈是干什么的?几点下班?”“你家在哪里啊?”小林一一如实回答。接着年轻人说:“跳舞时,钥匙、钱包要拿出来,不然影响练习。”小林觉得有理,就把钥匙交给他们。跳了一会儿,他们决定去其他地方练习,邀请小林一块去,待会儿送他回家,小林想了想答应了……问题:小林的做法中存在哪几处安全隐患?从设问中,细读找到关键词“做法”“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回归材料设置的情景中,找到小林的做法,并初步判断不恰当的做法。回头细读材料,初步判断以下做法不恰当,第一随便透漏家庭信息,第二轻易把钥匙交给陌生人,第三随意和陌生人离开,进一步引导阅读情景材料,放学后没有及时回家这一信息也会发现。

4. 读解题中的语言表达。非选择题答题完毕后,最后一步应该浏览自己答题的语言组织。能修正一些不完整的语句,并改正答题语句中的一些错别字。这一步骤对于平时语言组织能力不强,粗枝大叶的同学非常必要,能一步步提高答题的语言规范性、学科性。

二、如何在模仿中提升素养

模仿是每个人都有的心理机制,指有意和无意的效仿和再现类似的行为,简单的说就是照着别人的样子做。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个体是通过观察、模仿别人而学到别人的行为。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认为模仿心理是教育的基础。对于农村中学七年级学生来说,提升思品的解题能力,在审题的基础上,模仿是逐步培养、提升能力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

1. 模仿完整而规范性的表达

七年级学生在思品答题中一个常见问题是离开学科知识和学科术语表达,用浅白的语言答题,缺乏规范性。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答案组织不完整,选择性遗漏一些知识内容,关注这一方面,提供范例模仿,能提高答案的规范性和完整性。

【例五】安心的日记:我文笔很好,可就是不太爱说话。班主任竟然推荐我参加学校举办的纪念“一二・九”运动演讲比赛,我一度认为自己肯定要出洋相了。没想到的是,我竟然一路过关斩将,夺得了冠军。时至今日,我才发觉自己其实口才不差,挺有演讲天赋的。

设问:安心的这次经历对我们有何启示?解题过程中学生出现这些典型的答案,譬如例1:潜能是多方面的;例2:我们应该全面认识自己;例3:从小事做起,激发潜能;例4:我们很多潜能不知道,不要害怕;例5:我们每个人都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路。从答案表述中,例1、4、5、6从回归教材的趋势看,明显语言规范性不够:例2、3属于知识点丢三落四,不够完整。结合教材以例2为例修正答案为:正确认识自己,应该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既看到优点有看到缺点,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模仿此例,带领学生尝试修正其他示例中的答案,通过长期这样的过程,让学生逐步在模仿中培养完整规范的答题意识、方法和能力。

2. 模仿解题中的思维拓展

思维拓展是解题中非常重要的能力,如何拓展思维,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注意一:答题层次分明,逻辑条理清晰。答题要点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并列,先后等逻辑关系。以例五的题目为例,解题中出现的典型答案例7:我们要全面认识自己,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学会发掘自己的潜能:例8: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也能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在生活中,通过他人了解自己。这两个典型答案中,运用到两个以上的知识要点,应体现出条理,突出要点。以例7为例修正答案为:一、正确认识自己,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二、激发自己的潜能,经常给予自己积极的暗示,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信心和勇气;在心中想象出一个更好的“自我”形象,能够鼓舞斗志;要培养犹豫激发潜能的习惯,从小事做起。

注意二:多角度回答问题。针对开放性强、灵活度高的题目,能够从不同角度答题,利于学生把握答题要点,提高得分率,开拓思维。

观舞记阅读答案范文6

原因何在?自己喜欢语文有多深?

反思让我清醒。我发现那段经历之所以痛苦,实际是自己戴着镣铐在“跳舞”。这“镣铐”“加身”,除了考试指挥棒的辐射之力使然外,更多的原因是来自语文感觉的缺失。

语文的感觉是什么?我不知道确切的答案,但我知道,语文的感觉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语文的感觉在与人的交往中,在阅读中,在思考中,在人的喜怒哀乐中……还在表达中。语文的感觉是不能用现代科技的理性原则来界定的,“只能意会,而难以言传”或许就是语文感觉的最高境界。于是,我决意与学生一起寻找语文的感觉。

在谈话交流中寻找语文的感觉。我曾与初中一年级的新生探讨“什么是语文”。学生的回答大多局限于对“语文课本”的认识。我在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努力引导学生从对课本语文的认识中走出来,进入另一种语文,即对生活中语文的认识。谈话目的是启发学生发现身边的语文,以这次讨论活动为例,帮助学生建立语文“无处不在”、“留心处处皆语文”的意识,并在此后的课文教学、对话交流中不断复习、强化这种意识——语文的感觉:是观察,是阅读,是认知,是思考……

在随笔中寻找语文的感觉。随笔,既是学生运用语文、陶冶情操的最好场所之一,也是观察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窗口。对于学生的随笔,我每篇都看,除了在学生文后做批注外,还在我的批阅手记中做好详细的记录(教师的随笔),以供定期交流时用。在交流中,我没有对学生的随笔简单地作优劣评判,而是从学生对语文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差异,对生活观察的粗与细、感受的深与浅入手分析,启发学生要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在分析中努力使学生明白,随笔的得失,除了遣词造句受语文知识左右外,还在观察、分析、判断问题中深受语文能力的牵制。文笔的生动,词句的精彩,要在看到作者词汇丰富的同时,决不能忽视作者思想的丰富与睿智。让学生自觉地认识到,词汇是显性语文,易被我们觉察,而思想修养及方法、睿智是隐性语文,却常被我们忽略。此时,学生们在随笔中的优劣得失,便成了大家深入浅出地观照语文的镜子。在与学生交流随笔中,我似乎有太多的新思维、新观点产生,也感到语文的魅力正充实我生命的活力。同时,从学生们热情的表现和爽朗的笑声中,我分明感到:我们师生正在一种快乐的语文感觉中——这种语文的感觉是感悟,是发现,是创造,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