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淮南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淮南子范文1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杂家作品。
刘安的父亲刘长是汉高祖的庶子,封为淮南王,刘安作为长子,承袭父爵,故亦称淮南王,刘安撰作《淮南子》的目的是针对初登基帝位的汉武帝刘彻,反对他所推行的政治改革。
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作者认为此书如道一样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
(来源:文章屋网 )
淮南子范文2
[关键词] 中原神话 民间神话 典籍神话
中原神话是指中原地区的民间神话,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始河南大学张振犁教授携其学生亲赴河南省的周口、开封、洛阳、南阳、新乡等二十多个县市采集的、伏羲、女娲等著名的上古口头神话。中原神话的采集是神话学史上的一大盛举,它使民间神话真正走上学术研究的殿堂,对民间神话可与典籍神话等量齐观有着开拓性的作用和价值。
中原神话内容广博,资料丰富,涉及面极为广泛,主要有以下几类:(1)宇宙起源神话:如开天地,女娲补天等神话。(2)人类起源神话:如洪水后兄妹婚神话。(3)英雄神话:如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共工与祝融战等神话。(4)文化创造神话:如伏羲画八卦、制网罟等神话。
《淮南子》神话是指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招集其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集体编著而成的一部书中所保存的神话。《淮南子》以西汉前期颇为流行的道家黄老思想为本根,博采神话与历史人物、事件,阐发作者的宇宙观、人生观及其治国思想和治世之道。其中的神话材料丰富多样,涉及面极广,令人赞叹,这是同时代的其他著作所难以比拟的。归纳其中的神话主要有以下几种:(1)创世神话:如女娲补天神话,除蛟虫神话。(2)文化创造神话:如黄帝“治日月之行律,治阴阳之气,节四时之度,正律历之数,别男女,异雌雄,明上下,等贵贱”神话。(《览冥训》)等。(3)古帝王治世神话。如黄帝治天下,力牧,太山稽辅之等。(4)其他如夸父弃其策,化为邓林神话。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偷而食之神话等。
一、中原神话与《淮南子》中神话二者在形态上的差异
综观中原神话与《淮南子》神话,二者在神话内容上有很多一致性,但二者在对应神话上也呈现出极大的差别。
首先,中原民间神话是完整的,具有详细情节的神话,甚至很多神话还有明确具体的地理依据。而《淮南子》中神话多为抽象的概说,以一两句话概之。如女娲补天神话,此类神话,中原民间有很多。其中指出了补天的原因(与当地的气象,农业生产相关),补天的方法:用五色石汁液补,最后汁液不够,就用冰块堵。有的神话补天还有时间的限制。而《淮南子》中多以一句话言之。
其次,《淮南子》中神话的情节是零星的,片段的,本为一个故事的,却被分截成片段,在不同章节中被引用。中原神话的情节是相对完整的。如大禹治水神话,原因是共工振滔洪水,舜使禹疏导(见于《本经训》),其细节是“以身解于阳盱之河”(见于《修务训》)。又如黄帝与炎帝战神话,其原因见于《说林训》:“炎帝为火灾,故黄帝擒之。”又有夸父弃其策,化为邓林神话。(见于《地形训》)对于这两个情节,中原神话则将它们融为一个故事之中,说夸父是炎帝部族与黄帝战败而逃之。
最后,《淮南子》神话中神话是一元的,情节是惟一的,而中原神话之神话情节却出现了多元的现象。如女娲神话,《淮南子》中女娲神话多表现为补天,杀蛟龙情节,而中原神话中不仅有此情节,还有洪水后兄妹婚,抟土造人的情结。在补天方法上,民间神话也是多元的,有的是用拣来的五色石字填上漏洞,用骨针缝天上的裂纹。(《玄武•女娲•伏羲和黄帝》沈丘)有的是拣来许多五色石,用粘糊糊的河水把彩石粘起来,一点点垒起来。(《伏羲与女娲》)有的把石头炼成汁子,后从东南向西北,在很高很高的太空上,弥漫补成,石汁用完了,西北面未补完,就用石块堵。(《女娲补天》)其情节多样成为民间神话的重要特点。
二、从中原神话与《淮南子》神话差异看民间神话与典籍神话的关系
中原民间神话和《淮南子》神话尽管在神话情节方面整体上是一致的,但在故事的完整性、详略性、通俗性、一元多元性等众多方面都表现着极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民间神话和典籍神话异质性的典型体现,其中展现的是文人作家对民间神话的发挥和运用以及民间神话在自我发展中产生的众多变异,这种现象是两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1.作者根据自己的创作倾向对民间神话有所取舍的问题,这是造成典籍神话零星,片断的主要原因。
《淮南子》作者刘安在创作时将文章分为原道、地形、览冥、天文、修务等二十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论述的侧重点,在引用神话阐释道理时,必然会抽取部分以供自己的论说需要。从而很难将完整的情节,复杂而多元的民间神话全部归纳进一个章节中。如在《地形训》中作者在陈述地理方位时,仅引用夸父神话的一个片断“夸父弃其策,化为邓林”来说明其陈说的地理方位。又如大禹治水神话,《本经训》中有“舜乃使禹疏导三江五湖,辟五阙,导廛、涧,平通沟陆,流注东海”是为了说明舜之所以成为圣人,是因为其身遭乱世之患,而能造福百姓,为民谋福利,以此歌颂圣人的伟业。从中可见文人作家在借用神话进行典籍著述时带有很大的功利性,能为其创作目的服务的即引之,否则即弃之。
2.是否直接采自于群众口头,也是典籍神话出现零星片断的原因
中原神话作为口头民间神话,在原始社会中是人们集体记忆和传承的重要载体。文字出现之后,掌握文字工具的上层人士把口头神话,以文字的形式在典籍中记录保存下来,成为后代文人阅读和研究的重要文本。正是因为典籍神话的这种固定的文本形式,后代文人的神话思维得到了极大的限制,民间口承神话的多元性在只局限于典籍神话的文人脑中很难实现。相反,文人们在对民间神话运用时,对原本的神话情节进一步拆析建构,由此形成了典籍神话的进一步零星化、片断化。但无庸置疑,在中国漫长的封闭稳定的农业社会里,在上层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同时,民间口承神话也始终以一股潜流,有着自己自行的发展道路。对于善于体察百姓,接近群众的作家,这种宝贵的神话资料也始终会为他们所重视,从而采撷运用。而淮南王刘安就是这样一位作家。在《淮南子》中,有部分神话材料是其以往的典籍中未曾有过的。最典型的是女娲补天神话。此神话在《淮南子》中叙述得非常详细。而考察淮南王刘安的身世,他原本是河南西华县一带人,而西华又是典型的女娲补天神话的重要流传地,淮南王刘安善于治理百姓,应该对百姓的口头文化相当重视。因而,女娲补天神话保存相对较为完整。而其它神话则更多是零星、片断,不成系统,这应该与对典籍神话的运用有关。
3.中原民间神话由单纯向复杂演变的结果是有些中原神话区别于典籍神话出现多元化的原因之一
民间口头神话在发展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民间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融合和变易现象。有些不同类型的神话在口头传承中很可能会交织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神话。如女娲补天神话。在中原民间神话中,既有大量单篇的伏羲、女娲洪水后兄妹结婚造人的神话和女娲补天神话,也有二者的融合,即伏羲、女娲兄妹洪水后结婚补天造人的神话。而《淮南子》中只见到详细的补天神话。从二者的比较中分析,首先,从淮南王刘安创作《淮南子》的目的来看,《淮南子》叙述此神话是为了以女娲治政时的以德治,造福于民的创世功业说明自己的治国主张:诚顺天意,以心治国,基于这样的目的,他没有必要对女娲造人功绩给以取舍。其次,从民间神话的多形态看,相当一部分调查资料,只讲女娲补天和建城神话,同时,也存在大量关于洪水后兄妹婚及造人神话,也有一部分二者的融合。由以上推断,完整的洪水后兄妹结婚补天造人神话是一种漫长社会中“文化累积”的神话融合现象。
4.民间神话的历史化、宗教化也是中原民间神话出现多元现象而区别于典籍神话一元性的重要原因
中原民间神话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民间发展阶段,其间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使其出现了传说化和宗教化的倾向。中原民间的黄帝神话便是其典型反映,民间关于黄帝的神话有很多,如密县云岩宫一带流传的黄帝战蚩尤神话已从神话色彩极浓的战争演变为黄帝靠实战练兵,研讨和运用具体战略战术,战胜蚩尤的历史战,这种神话人物的历史化增强了故事的可信性,是民间百姓对圣贤伟人的渴望的心理需求决定的。除了历史化,中国的宗教也对民间神话进行了改造,标树自己的教理,从而创造出新的神话,如民间黄帝登崆峒山访广成子求道神话、骑龙登天神话明显是带有道教宣扬的求仙求道思想。正是由于这些原因,黄帝这个古代神话中的伟人从神话中“天帝”逐渐演变为我国的历史先祖“古帝王”,甚至他后来也成为我国道教的教主。
《淮南子》是我国重要的一部神话典籍,它以其广博的神话材料成为后世神话学研究的重要凭借。与民间神话相比,它是对后者的保存、提炼的结果,因而出现了零星、片断的现象。但其中却也保存了大量原生态的神话材料,这对民间文学的研究和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正是基于此,我们更应该将典籍神话和民间神话置于同一平台之上,客观地评价并相互借鉴研究,以期更好地推动神话学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振犁,程健君.中原神话专题资料.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河南分会,1987.
[1]傅家勤.中国道教史.上海书店出版社,1984,3.
[2]潘雨廷.道教史发微.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6.
淮南子范文3
曹辕和谋士们连夜商讨出了一个夺淮南计策:由张炎和副将王付率领20000大军从正面进攻淮南,司马欣和曹烈率领10000大军从左翼上,曹狼则负责切断淮南的食道,右翼则由司马义堵住。淮南城的将士不得不逃往北门,而我就在此等候,可不费吹灰之力夺下淮南城。
虽然这计划非常保密,但是,多亮早就预料到曹辕的目标转为淮南。所以,多亮派出了3000名火把手,待到曹军进入峡谷时便可以烧死曹辕。可惜,天公不作美,顿时下起了倾盆大雨,火把全被浇灭了。多亮眼睁睁地看着曹军向淮南进发。虽然淮南城有大将和重兵把守,但是,大将们和士兵根本就不堪一击,张炎和20000大军杀得七零八落,最后只剩七十一个兵了,都被俘获了。
曹辕在淮南城上插上了曹军的旗帜,对着吴国大喊:“谢谢了,孙雄!谢谢送我一座城。”可是曹辕万万没有想到孙雄竟派出100000大军夺回淮南城。可是,曹军愈战愈勇,凭借淮南天险,打败了吴军100000大军,还俘获了3名战将!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集《吴国大火攻》
浙江杭州西湖区钱塘外语学校(小学部)五年级:计佳略
淮南子范文4
1、吃南瓜子的好处:
南瓜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和E,维生素E能保持皮肤水分,增加皮肤松弛度,防止色素沉着和皮肤干燥的情况发生,起到养颜护肤的作用。这两种物质还能预防细胞衰老,防止失眠,改善记忆力,对于改善自身精神状态有很好的效果。
2、吃南瓜子的坏处:南瓜子中含有许多油脂,进入人体后会变成脂肪并积聚在人体内,使身体出现肥胖症状。
(来源:文章屋网 )
淮南子范文5
人生中有许多形形的人,在我的童年里,有这么一个人,他待我如亲生女儿,他从不计较别人的过失,他耐心教我如老师。
记得那一年夏,离我家不远的河流需要修堤,一位中年男子是政府派来修堤的,他便在我家门口搭了一顶帐篷。记得他刚来时我怕生,他便现在托起手抱我,我却哭着不愿意靠近他,他感到很为难,便以笑回了我。我一直不喜欢他,我到现在也始终记不起他的名字,只记得我一直叫他潘叔叔。他搭帐篷的地方曾经是我的乐土,那儿原本是堆沙土,但自从他搬来后,那堆沙土便用去修堤了,这使我很不高兴,所以我才一直不喜欢他。
时间过得真快,但是这堤却一直没有修好,潘叔叔也为此很烦恼,这头上白发也渐渐多了。那天我放学回来,正看见他穿着胶鞋和雨衣在河边巡视,他看见了我笑着对我说:回来了啊,来玩帐篷里,我有好东西给你!这使我很好奇也很开心,放下书包就跑到了他的帐篷里。我一打开帘子,映入眼帘的只有一张大床和一些生活用品,帐篷内十分简陋,铁锹立在旁边东倒西歪,满是泥土的胶鞋和着热水瓶摆在床底,他进来了脱了脏衣,打开一个小柜子神秘的和我说:今天队友来了带了一些好吃的,他是大人了,不吃这些小玩意儿。我一看,好家伙,都是母亲平常不让我吃的呀,蜜饯糖果柿子饼还有干桂圆,我急忙装进口袋。这是外面有人来找他,说是家里的灯坏了请他帮忙查看电路,他刚巡视回来,还没来得及休息,但是他还是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出去了许久终于回来了,回来后对我笑着说:等会天黑了没电可不好受。
不知从何时起,我不在讨厌他,而是对他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父亲对我严厉总是让我遇到难题自己想,父亲也忙没时间来管理我的家庭作业,每次遇到自己实在解不出的难题就去问叔叔,他总是开玩笑的说:好歹读了几年书,小学生得到还是知道一点的,哈哈。他细心教我一丝不马虎。时间飞快的走,堤也修好了,那天下着滂沱大雨,他的队友来接他,他急忙和我家人道别,可那是我早已熟睡,所以也没有在见到他。次日我再询问母亲时,母亲告知我这些消息,我难免有些伤心,这么久的相处往后还不知是否可以在遇。
印象太深以至于到现在我都没有忘记,虽然当时年幼,但记忆仍是如昨日篇章重现眼前,似烙印,深深印在我心中。
淮南子范文6
关键词:方言;入声字;历时研究
中图分类号:H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2-0170-02
前有大量学者研究了淮南方言的语音归属,典型的有《安徽省志淮南志》《安徽淮南方言的语音与归属》《淮南市(洞山)方言调查报告》等等。关于淮南方言的归属,有的学者认为淮南方言属于江淮官话,有学者认为淮南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判断依据就在于淮南方言语音里是否存在入声字。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学术著作《淮南市(洞山)方言调查报告》认为存在入声字,但是现在《安徽淮南方言的语音与归属》的作者却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淮南方言语音系统里没有入声字。笔者仔细研读了这些文章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在研究语音现状的时候,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在语音研究过程中,在共时研究的同时不能忽视历时的研究,因为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特别是当前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前提下,方言正在经历着来自各方面的考验,有的方言甚至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消失。关于淮南方言语音系统中究竟存在没存在过入声字,笔者有以下的观点:
一、入声字的历时研究
自从《中国语言地图集》对汉语方言作出新的分区以来,对于方言分区问题的讨论就成为了众多方言学者的争议课题,并一直持续至今。虽然在讨论过程中形成了对方言的一般分类原则,但是在遵循一般分类原则方面仍有不够严格之处,另外汉语方言分区至今不能取得一致的主要原因还是汉语方言本身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主要在于各方言特别是交界地区的方言长期互相接触、互相影响,使得原有的差异渐渐磨损,新的区域性特征则不断产生,尤其是随着方言调查的密度不断增大,某些重要的区别性特征的覆盖面反而相对缩小。淮南方言本来就处于江淮官话和中原官话的交界地区,当属哪一种方言确实很难划分,这就需要对淮南方言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研究与分析,这种研究不仅要在共时的平面静态里研究,更要在历时的角度去分析。李荣对官话次方言的划分采用了中古入声调在官话方言中的分派这条音韵标准,从整体上将官话方言统一划分为北京、东北、冀鲁、胶辽、江淮、中原、兰银、西南等8个次方言,这是我们值得认定的。但是从这个结论中我们还可以有所深入,李荣是在共时的静面上划分的这8个次方言,但是它们在历时上是不是也是有规律的,它们是不是体现了方言的不同发展阶段?这也值得我们去研究。
从入声调的角度去划分方言分区是值得借鉴的,但是入声字发展演变至今已经在很多地区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例如中原官话的古入声清音声母和次浊声母字今读阴平,古全浊声母字今读阳平,而江淮官话中有的地区保留一类入声调,有的地区保留两类入声调;从入声韵母的结构上分,有的地区入声带喉塞韵尾,有的地区入声不带喉塞韵尾,变为舒声韵。上世纪50年代末合肥师范学院编著的《淮南(洞山)方言调查报告》中提出淮南方言虽没有入声韵,但有入声调,后来的《安徽省志》里将淮南方言划分为了江淮方言。而在2011年的《安徽淮南方言的语音与归属》一文中,作者提出淮南方言隶属中原官话的证据就是淮南方言中没有独立的入声调,因此当属中原官话。自上世纪50年代末至今已经有了60多年的变化,而且在这50年里语言发展变化是巨大的,典型的就是普通话的日以推广,很难说在这60年里淮南方言依旧能保留住高短调的入声调,所以仅凭现阶段淮南方言中没有入声调就断定淮南方言属于中原官话是不妥当的。
二、入声字在推普的过程中逐渐消失
中国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曾指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国家,但这几年语言资源与文化资源流失比较严重。有分析指出,政府在过去大力推广普及普通话,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方言的流失,但令人尴尬的是,那些身处农村地区的民众在逐渐失去自己方言的同时,并没有学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李司长的话直接证明了普通话对方言的冲击,特别是目前人口流动比较大的时期,为迅速融入当地的工作与生活,人们往往首先在语言上去接近,以一口流利或蹩脚的普通话去与人沟通,进而达到交流的目的。这就彰显了普通话的生命活力,而方言在这个被选择的过程中淘汰了。
从宏观上来讲,语言的消失也是一种世界现象。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9年的信息显示,在目前存世的6000多种语言中,有近2500种属于濒危语言,其中超过200种语言会在50年内灭绝。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并不需要“拯救方言”,特别是有的学者居然提出让幼儿园的孩子们学习方言来“拯救方言”。方言的消失是因为其本身生命力衰竭,一种逐渐丧失生命力的方言,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被淘汰是一种正常现象。
纵观国内外语言发展的状况,我们可以看出语言不断发展变化是一种客观现象,在某种语言系统中有生命力的成分会更加的繁荣,没有生命力的成分会被逐渐的淘汰。目前我国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关系已经很明晰,在当前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前提下,由于人们经济交往活动的频繁,普通话普及的效果会越来越明显,而某些方言就会越来越丧失其活力,直至被人们遗弃。
由于推广普通话、经济和文化交往等社会活动的不断加强,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的不断普及,各地的方言正在不断的趋同于强势的普通话。虽然我们推广普通话的目的并不是消灭方言而是为了人们更好的交际,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就是方言的的确确在推普的过程中逐渐消失了她的个性特征,这也是很多方言学者所痛心疾首的。以笔者认识的一位淮南八十多岁的老人为例,她在说话时就是土生土长的淮南方言,而她五十多岁的女儿在交流中夹杂普通话与方言,而她十多岁的外孙则已经完全不会说方言。由此可见,某些方言会在推普的过程中逐渐消失的。
那么淮南方言中到底有没有存在过入声字呢?这也是笔者一直在研究考察的问题,以目前笔者接触过的淮南人,主要是淮南市区的,田家庵区、谢家集区、潘集区、大通区为例,已经没有发现入声字的痕迹了。但是这并不能代表淮南就不存在过入声字,入声字在淮南的历史上是肯定存在的,但是到底在哪一个时间段消失的就不得知了。所以由此就会引起人们对淮南方言的归属进行了讨论,但这种讨论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我们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淮南方言中的入声字什么时候消失的,所以也就没办法来进行方言的归属划分了。要避免这样的问题在其他地区出现,当务之急我们必须保存下现今方言的面貌。
三、如何在推普的过程里保存方言的面貌
对于淮南方言归属的讨论焦点在于到底存在没有存在过入声韵,其实如果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的调查若保留有语音资料的话就没有争议了,很显然我们缺少了这份有力的证据。所以以后我们在方言调查中,必须要有严实的语音资料,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是经得住考验的结论。这里的语音资料并不是书面的语音资料,更重要的是电子的语音资料,让后来人也能感官得到的语音资料。否则的话,关于方言的分区的争论依旧会持续下去。
要想在大力推普的过程中保存住方言的基本面貌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一方面可以为祖国的灿烂文化保存下活化石以供后来学者研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繁荣当前的语言环境。笔者认为要保存住方言的面貌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
(一)加大对方言工作者的资金投入
众所都知,方言工作是一项纷繁负责的工作,方言工作者要奔赴方言各地,以便最直接最直观的接触方言,以期最全面的描述记录方言,由此就会产生大量的费用(录音设备,车旅费等),需要地方政府或是国家的大力投入。
(二)广泛宣传,扩大队伍
方言的调查与方言的研究离不开研究者,但是目前方言的研究者越来越少,这直接导致了很多地方的方言还未来得及记录与保存就在推普的浪潮中湮灭了。方言的研究者越多,就越能够在当前推广普通话的大潮下及时准确大范围的保存下方言的原貌,以供后来学者的研究,进而避免争议的出现。
(三)社会重视
如今在推普的过程中,方言也会因为生动活泼而被人们相互传诵,例如广大的影视作品中遍地开花的方言,电视节目主持人偶尔蹦出的方言,都会引起人们的注意。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广文化产业化,方言在文学作品或是影视作品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方言也是可以纳入文化产业化的板块,为人们的精神生活注入新的活力。由此可见,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不能小觑的,所以,请重视方言。
参考文献:
〔1〕伍巍.江淮官话入声发展演变的轨迹[C].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官话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