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历史教学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历史教学法范文1
一、故事导入法
当上课铃声响过之后,学生的心神在短时间内难以集中起来。因此,如何在课堂开始的几分钟内使学生的注意力从外边的世界收回来,集中到学习中,是教师要研究的问题。学生的好奇心都很强,喜欢一些情节性强,带有悬念的故事,这些故事对学生来说,有强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如果在课堂伊始给学生说,要讲一段故事,学生瞬间就会安静下来,充满期待地听教师讲故事。例如,我在讲《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一课时,用商鞅变法时“南门徙木”的故事导入:商鞅变法之初,恐民不信,商鞅把一根三丈之木立于国都之南门,然后宣布能将此木移置北门者赐10金。搬动一根木头,何须如此重赏,人们自然不信,于是他又下令,将赏金加至50金。有人将信将疑地把木头搬到北门,即赏50金,以示不欺。故事讲完后,我让学生说出商鞅这样做的目的、意图、作用。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五花八门的回答使学生达成共识:商鞅在全国人民心目中树立起了令出必信、法出必行的印象,为其变法奠定了群众基础。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同时也为本节内容的顺利讲述打下了基础。
二、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化,以电脑为主要形式的多媒体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辅助手段。相比于过去教师只凭借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手段,多媒体有着巨大优势。历史学科一直被学生认为是一门较为枯燥乏味的学科,学生对教师的讲解不感兴趣。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历史内容的动态演示,就能将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因为这些素材以具体、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就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受。历史具有时间和空间的跨越性,书面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平面、静态的文字,很难让学生有真切的感受,引发思想的共鸣。利用多媒体可以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如文件、著作、影视作品等,拉近了学生和历史的距离,学生学习起来兴趣大增,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历史教材内容比较广泛、内容较多,学生对课本知识比较陌生,学起来感到困难。历史知识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不能孤立的分割,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整合教学内容、补充材料,突出一些重点和难点。多媒体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将知识系统化,让复杂的内容形象化。除此之外,还可以播放一段与历史有关的音乐、图像,增添课堂的多彩性,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多媒体网络有很多的历史资料和信息,教师可以加以搜集、整理和运用为教学服务。同时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使人们能够方便地传递图、文、声、像等多样化信息,而且能够将它们集成起来,进行超文本链接,这就为再现部分历史提供了可能。古今中外每个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实物、图片、历史遗址等都能为历史教学所用,从而大大开阔了教师和学生的历史视野。
三、组织学习竞赛活动
竞赛历来被认为是激发斗志,调动积极性,克服困难去完成任务,获得优良学习成绩的有效手段。中学生年少气盛,总存在“不服输”“希望拿第一”的好胜心,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教师要因势利导,通过开展各种竞赛和合作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毅力。为了保证竞赛对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产生积极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1.竞赛内容可涉及学生多方面的素质。比如,进行演讲竞赛、角色表演竞赛等,以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使每个人都有展示才能的机会。2.把个人竞赛和团体竞赛相结合,以团体间的竞赛为主。通过个人竞赛,让学生看到自我的变化,提高其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通过团体竞赛,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合作精神。3.竞赛活动要适量。竞赛本身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学生的情绪紧张感,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竞赛不应过于频繁,竞赛试题也不宜过难。4.在竞赛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使他们对合理的竞争形成正确认识,并培养学生竞争的平等性、公平性思想。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师情感的感染力
师生关系不仅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情感,是教育能否获得成效的保证。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师生关系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在他们眼里,对他好的教师就是好教师,并由此爱屋及乌,喜欢学习这门功课。如果一个教师本身不受学生的欢迎与喜爱,要让学生接受这个教师的教育,完成教学的任务是不现实的。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才能受其术。”教师作为教育过程的主导者,应该是情感交流的主动方。所以,教师要从自身出发,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有良好的自我修养,与人和善,宽宏大度,乐观向上,用巨大的人格魅力和真挚、深沉、无私的爱去感染每一个学生。其次,要树立平等、民主的教育观,教师必须注意师生在人格上和真理面前平等,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发展的潜能。教师要具有博大精深的学识水平,做到博学多闻,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完美的教学艺术和风格,让教学过程为学生带来美的享受。而所有这一切都是通过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体现出来,这些活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因此,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情感投资要从日常小事做起,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亲切的微笑,一两句随口的问询,都能给学生留下愉快的回忆,给予学生情感的满足。
历史教学法范文2
关键词:初中历史;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194-01
历史学科教育的使命,在于向学生介绍人类历史上一切文明进步的成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用所学历史知识解释社会现象的能力。要做好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改变落后观念,进行大胆创新。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着手历史教学的创新呢?本人将对此进行一下探讨。
一、以学生为本,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课堂是老师与学生传授与接受知识的地方。学生和教师之间无论在课上还是下课都应该是互动交流的关系,而不是管和被管的关系。首先教师对学生必须做到一视同仁,坚信只有不努力的教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对学生要有充分的耐心。其次一定要主动创造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加强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允许学生犯错,谁都会犯错,何况是在学习阶段的学生,面对犯错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充分信任教师,走进他们的心里,了解他们在学习上的困惑和难点。只有当师生之间构建起了平等交流的桥梁,学生才能更投入地接受你所教授的知识。最后,教师一定要经常激励学生,让他们有进步的动力。如此一来,学生就会渐渐接受教师的一切,包括他所传授的知识,在这种状态下,教学任务就可以更加轻松地推进。
二、在课堂教学上要大胆创新
教师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创设一种宽容、民主的教学气氛,建立起民主、亲密、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此前提下教师提出有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方法和形式上大胆改革创新。
1、巧用推敲分析法,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初中历史教材中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简明扼要,很有分寸,但较为抽象。对此,在教学上要善于推敲分析,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对比,引导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得出结论,形成概念,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导入新视角,引发新争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变化多样的教学形式往往能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感,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发挥聪明才智提供适宜的载体,这无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很重要的。通过视角转化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在历史课教学中值得大胆试用。
3、注重参与,让学生讲课,给学生一个实践和创新的机会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而且要指导学生“会学”。所谓“会学”,就是学生能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去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学”是教的基础,“学法”是教法的依据。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比学习书本上有限的知识更为重要。要放弃“填鸭式”教学法,运用启发式教学,进而向参与式教学过渡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客观要求。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长期以来,上课总是教师唱独角戏,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养成了学生的惰性,使学生不肯思考问题,只会死记硬背。而今开展创新教学的尝试,就是要让学生当“小老师”讲课,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给学生一个自由思考的空间,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有利于学生才能的发挥。
三、创设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情景教学中,要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必须蕴含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意义建构的问题,其次是由谁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不唯书、不满足和不局限于教材已有的结论,应该引导学生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敢于大胆的提出质疑,并产生一种主动探究历史真实的欲望,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地寻找答案。此外,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讲的全面,讲的透彻,还要善于创设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除了自己创设问题以外,更重要的是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创设问题,把学生创设的问题引进课堂,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这样学生才能从一定的情景出发,通过生生、师生间多向交流与合作,一同讨论、探索、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为了创设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创设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让学生针对问题展开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教材中提供的材料,进行提炼、思考、综合、草拟答案。这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感悟获取知识,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让学生得到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的体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和增强独立自主探究意识。这种把教师创设问题和学生创设问题相结合的方法,可以给学生创造更大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空间。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势在必行。进行创新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所以,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努力营造有利于历史教师创新性劳动的环境,并给教师提供必要的进修机会,从而不断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历史教学法范文3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史料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047-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6.028
所谓史料,主要是指构成人类历史的资料,它记录了人类发展的全过程,也是人类丰功伟绩的里程碑。一般有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之分,对于历史教学科目具有相当深远的意义。通过对历史教学过程的不断完善,找出史料运用的不足,并提出新的结合策略,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当然,目前的史料教学依然存在些许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不断实践中加以改正。
一、史料与历史课本息息相关
史料经过一定的加工和锻造,成为了指导学生了解历史的工具――历史课本,而历史课本的原型与史料密不可分。从我国现今教育的发展渊源来看,初中历史学科是学生了解和学习历史的基础阶段,也是帮助学生塑造历史认知的黄金起步阶段,虽然随着教育的发展,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的资料层出不穷,但是能够完全代替史料完成这一任务的资料依然没有出现,况且史料具有十分严谨的逻辑性,对后人甄别历史提供了十分方便的条件。由此来看,史料和历史课本的关系可谓是唇亡齿寒。没有史料这个强有力的工具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的依托,就不能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训练。当然,这种说法并不能说明史料可以完全取代初中历史课本,达到史料单独教学的效果,因为完全脱离课本而依赖史料,会让学生的学习心智逐步偏向片面化,长此以往,也是有弊无利的。
二、运用史料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实现创新的对策
(一)运用鲜活史料激活教学方式
教育乃人之根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若把人比喻为树木,那教育可以说就是那浇灌之水,树木要想顺利成活挺拔,离不开水的灌溉,但只有水是不够的,水还需清澈、新鲜,才能够真正使“树木”成为“树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于史料的运用也是相同的道理,如果纯粹为了教学而采取贴合课本却又枯燥无味的史料进行宣讲,长此以往定不是万全之策。史料的运用是一门艺术,它不仅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水准,也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息息相关。
史料的鲜活使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初一历史课本《原始的农耕生活》为例,虽然农耕生活离现在已过去了相当长时间,但它们留下来的器具依然是现在人们进行创作的源泉,况且农耕器具也是现今人们追溯过去的利器之一。教师可以先在幻灯片上展示几张农耕生活时代人们使用的器具,如石斧、犁等,这些工具虽然在现在看来做工不够精巧,个头也笨重,但在当时已经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了很大的便利,也为人们提供了生活保障。以这些器具的图片作为开篇的宣讲,就能让学生产生一看究竟的好奇心,让学生明白历史的发展就是这样层层不断前进的,这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二)适时、适量运用史料进行教学,尽量贴和教学生活
历史课本并不是每个篇章都有足够吸引人眼球的内容,因此适当地将历史课本与史料相结合,不仅能够缓和历史课本有时带来的晦涩,也能够激发学生了解历史的兴趣。当然,虽说史料的引进能让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大增,但过多的史料堆积容易出现令人目眩眼花的现象,一部分学生本就对于学习没有抱有很大的兴趣,若是再看到数量如此庞大的一堆繁杂的数字,势必会让他们本来就不太热情高涨的心减去大半。因此,对于史料的运用方面,在注意和课本贴合的前提下,也要避免大量史料堆砌所可能带来的弊端。另外,教师在日常上课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找到史料与课文衔接的那个平衡点,并不是每一部分的教学都需要史料作为烘托,也不是每一个章节的史料都是完全贴合当下所要宣讲的内容的,如果没有掌握好这个“度”,就会使得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三)差别化运用史料形成教学对比
根据史料的内容结构,可以将史料分成基本文字类和数码影像类。根据初中生的身心特点,不难看出他们会倾向于接触丰富知识面的教学方式,这些资料不仅在呈现形式上足够令人耳目一新,也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能让人过目不忘。同时,鲜明、活泼的史料呈现在学生面前,也有利于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关于史料所展现的那个年代的画面,对于学生后期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将鲜活的数码影像的幻灯片展现给学生,需要做到贴合学生的兴趣。以商周时代为例,商周时代是甲骨文和青铜器的代表时代,这一时期的编钟乐器是学生感兴趣的重点,教师需要利用好商周时代能够令学生感兴趣的这些资源,在展现相关图片的同时进行宣讲,这样一来,学生既能够牢记青铜器的形状大小,也学会了分别甲骨文和金文、小篆这些文字的不同,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自然而然地迸发出了兴趣,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结语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史料的运用能够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虽然历史相较于语、数、英在枯燥程度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如果宣讲不当,加之教材枯燥无味,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这对历史教学十分不利。因此,学会将史料贯穿到日常的历史教学之中,不仅对于学生学习历史是百益无害的,也能够让教学工作者把握主动权,在不断探索中寻找出更为适合学生与教师双方的教学路径。
参考文献:
历史教学法范文4
关键词:历史; 初中;教学;继承;创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51
二十一世纪,为适应新时代教育要求,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广大历史教师结合新的教学理念与传统方法在教学法方面进行了各种各样探索,教学法呈现出灵活多样的变化。从表面形式来看,我们的创新花样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似乎我们的课堂教学法找到了最佳的方法,可是我们认真思考一下当前的历史教学,我们就会发现,一些教师对创新的理解是片面的,突出的表现是重形式不重本质;重表象不重实质,,结果使教学法出现了虚假的“欣欣向荣”。以下是我对初中历史教学法改革中一些肤浅的理解与认识,希望与大家能够同大家交流,为今后初中历史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有益的帮助。第一、 要真正地理解创新与继承的辩证关系。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而不是全面的否定传统教学法。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学实施与时俱进。新的时代需要具有创新性的人才。这就要求把学生的培养成创新性的人才,自然而然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应该成为教育的着力点。
那么,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中有哪些方法在现代教学中仍体现着顽强的生命力呢?我认为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这些都可在现代教学中运用。就讲授法来看,讲授法的优点是针对大班,效率高。我们的课堂现在仍以大课堂为主,每班人数在四十左右,而且历史课最主要的就是理清清历史事件发展的线索,这就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作用等环节。再看讨论法,讨论法在发展的过程中,我认为演变成了今天的合作探究法。可见,教学法的发展不是传统一切重来。而是应该在继承优秀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寻找更适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更能调动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法。
第二,在三维目标实现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过程和情感目标的实现而忽视基础知识目标的完成。初中历史新课程从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特点出发,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基本的历史知识包含历史史实和历史线索两部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许多老师曲解了新课程,在三维目标实现过程中更多地关注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忽视了基本知识的传授。所以,我们要正确理解历史教学的任务,要从整体上把握三维目标的统一实现。
下面是我对三维目标实现的一点体会和总结:
(一)在基本知识传授和掌握方面。其一,要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要对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做出正确的判断,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目标明确。其二,要重视学生的吸收和消化能力。要把课本的基础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和能力,以便在运用的过程中做到灵活自如。
(二)在能力培养目标中,教师应该在课堂设计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设问中一步步深入教材内容,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和与同学的合作学习,然后通过老师的点拨,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比如在世界历史《古代战争和征服》与《东西方文明的使者》的学习中,老师应该设置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先看一看战争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再通过对课本阅读,让学生说说战争的两方面影响,特别是在野蛮的远古时代,文化交流主要靠什么?联系今天在是说哪种方式好?我们怎样做文明交流的使者?几个简单问题让学生掌握了比较复杂的历史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思想道德价值观目标实现方面,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运用历史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做得远远不够。历史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意这种错误观念,使历史课堂正真成为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前沿阵地。例如在学习四大文明古国的过程中,应感受到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在曲折中繁衍生息,代代相传。我们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应感到骄傲。但通过近代和西方的对比,要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的史事教育远远胜过空洞的说教。
第三,教学形式多样化,但不能忽视重点。
记得刚刚开始新课程改革的早期,很多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变得生机盎然。表演历史剧就成了上课一大特色。课堂上大家都积极参与,表演的技艺胜过专业艺术家。但是,热热闹闹的一节课后,有许多同学仍旧一片茫然,弄不清到底该堂课要掌握的是什么。鉴于这种教训,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搞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但必须要让学生明白这种形式反映什么样的主题和思想。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方法的时候,做到重难点突出,教学形式设计是为了重难点的更好突破。
第四,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
要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首先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大胆质疑的宽松环境,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和发展空间。其次,要改变以往的评价机制。要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等等各个方面去评价,避免笔试成绩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
第五、传统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合理运用。
历史教学法范文5
关键词:图示教学 作用
历史教学图示法就是一种以图形图像为主要方式,揭示历史事物之现象的或本质的属性, 以激发学生跳跃性思维,使其更好的掌握知识,加快教学进程的一种教学方法,以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动机。
一、图示教学法的优势
从广义上说,历史教学图示法,又不只限于图形和图像,也包括图解、表格在内。这种教学法用形象化的图形、图像、表格等历史概念和基本规律,揭示历史事物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使学生头脑中形成这些事物准确、完整表象,其实质,是使科学知识形象化、抽象理论具体化、零碎知识系列化。
图示教学法的核心是图示。这种图示的设计形式,应是简明、生动的抽象符号,它所构成的图示醒目简单、形象直观。比一般意义上的表解要深刻、简明的多,它虽然与一般图表有相一致的地方:鲜明直观,但这种直观通常以抽象的形式来表现,就是说,形象思维的结果加以储存、加工并转换为抽象思维的更高形式,它是形象思维发展的凝聚和集中,是在理解了抽象意义之后,把知识迁移到自己熟悉的浅显的事物中去,出现抽象思维的直观态一图示,它高于一般直观,是理想化的直观材料。
二、教学内容简约化,便概念理解
新课程的历史教科书知识容量大,时间跨度长,且又较为深奥复杂,相当难把握。要让学生在听完教师讲解后都搞清楚是相当困难的。在讲述时,若能利用图示教学,就能使复杂的知识精简化,把烦琐的知识提纲挈领,高度概括地揭示事件的要点,通过去其“水分”,突显 精华,把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巧妙的结构安排体现出来。
1、使用图示教学法能把知识结构化、系统化,给学生指明思维路线;能把知识高度概括、浓缩,给学生记忆上的方便:能给学生一种思维方法和记忆方法,也就等于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因此,有必要运用图示教学法将复杂的知识简约化、系统化,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
2、研究指出,知识是由围绕着关键概念的网络结构所组成,它包括事实、概念、概括化 以及有关的价值、意向、过程知识、条件知识等等。因此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只有真正学懂了历史的基本概念,才能更好地驾驭知识,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图示板书改变了提纲式、呆板的传统板书的面貌, 取材灵活.形式多样,还能使用不同颜色强化信号,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图示教学缩短了学生认识教材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历史课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教师不仅能重点展开,进行能力训练,还能把适 当作业纳入课堂完成,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同时,图示的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的热情,有利于制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更重要的是,图对课文的阅读理解整合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开发能力.关注个性
图示作为传递知识信息的一种直观工具,一方面能促使历史表的形成,增强认知 的清晰性,记忆的稳固性,追忆准确性。另一方面将历史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有于提高再现再认的能力。也有利于分析、概括能力提高。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有意识地传授这种方法学生.就是将教师驾驭学科的心理与方法迁移应用学生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分析、概括、断等综合应用能力。
四、启发性和想象性
当代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大难题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它对培养创造性四化建设人才具有重大意义。创造性思维包括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前者通过对已有材料的集中、综合来获得新的认识;后者则以前者为基础,调动眼前和保留在记忆中的材料。沿着各种角度方 向进行扩散、辐射,从而获得新的认识。而历史教学中的图示法所展示出的图示,对学生具有启发性、想象性。从而有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例如,讲述佛教教义时,采用图示说明佛教的两大基本教义,即众生平等和消灭欲望。通过图示,学生不仅对教义有清楚的认识,对“众生平等”和“消灭欲望”有透彻的了解,而且可 以认识到佛教以说苦为出发点掩盖了阶级社会最根本的阶级压迫之苦.而要人们消灭欲望.放弃斗争,去寻找那虚无飘渺的“极乐世界”,实现所有“众生平等”,从而真正理解马克思所说:“宗教是麻醉人们的鸦片。”
图1
五、 图示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历史教学法范文6
摘 要:问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综合全面的对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进行了培养,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在问题教育法的引导下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创新是新时代的核心动力源泉。本文对问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创新精神;历史教学
一、对问题教学法的认知
所谓的问题教学法就是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热情,使他们具有认知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能力和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在问题教学法中最为凸显的便是学生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认知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问题教学法阐明了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解决问题必须营造一种能令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并围绕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其主张是以学生为主体,贯穿问题,积极主动的参与问题,并从中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最终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它所提出的在自我认知问题的基础上,营造一种自主讨论,解决问题的氛围,从根本上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发觉和培养了他们的自主能动积极性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认知技能。
二、问题教学法的操作步骤
1.提出问题,为问题营造氛围
为了诱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自主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的内容以及目标的基础上把教学的核心内容归纳为了几个主要的核心问题,为学生在问题的把握上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起到了引导的意义,从而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激情互动,激发知识储备的氛围。一方面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使得学生较为准确对教学的要求和目标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另一方面在激发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令他们能站在问题的角度感同身受的激发思维,碰撞出更多的火花,挖掘他们对问题的更深的见解,从而摸索出更多的、更有价值的问题,即起到了抛砖引玉的效果。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高质量的问题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所以,要想达到预期的高度,就得使问题在设计的过程中就更具针对性,主要表现在教材重点、难点、易错点以及能激发学生思维和创造力的问题。
2.对活动进行引导探索
问题教学法所具有的基本的特点是在教学环节当中问题具有紧密的联系性和一定的层次性,即前后问题的提出存在的关系是:前者问题是后者问题的基础,为后者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后者问题是前者问题的升华,为前者起到了拓展的作用。
设计问题一般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什么是处于一种最基础的层面,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就可以进行解决;为什么是处于一种在为什么的基础上经过探索和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怎么样则是在学生对所有的基本知识有一个比较深层的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应用的问题。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层次性教学,包含了对教材基础的自学,对教学资料的应用,小组进行讨论等多种方式、方法。三者相互结合,使学生对问题的把握,以及解决问题、激发思维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学习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进行个别的辅导,搜素、掌握学生们的信息,与学生进行一定的互动,渲染课堂氛围,尽量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过程中,去提高自己,享受学习给他们带来的乐趣。释放他们的思维,尽量让他们分组去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好的互动、好的学习氛围不但可以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同时,也从多个方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自主积极性。
3.反馈、评价和总结
教师要在讨论结束的时候,对课程教学进行全面的总结与归纳,特别是学生面临的易错点和难点。并对那些积极参与讨论和发表见解的同学给予表扬,同时也要平等的对待那些比较腼腆的学生,并对他们进行鼓励,从而调动起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4.对问题进行深化和反思
问题的提出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不仅仅是为了消灭问题。问题教学法是在传授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更好的发展,并且也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掘出更多的、更深层次的问题。使得问题周而复始的不断继续下去,令学生从更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散思维。形成发现问题--探索引导--解决问题--发掘问题--归纳总结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三、问题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教师与学生要建立一个平等的高度进行交流、对话
问题教学法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运用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的实施首先的基础条件之一就是教师应与学生建立一个平等的对话者的角色,把学生当作朋友进行对待,这样才有利于营造一种和谐、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创造力的氛围。学生才能够尽情的提出自己的见解,发散他们的思维,锻炼他们的勇气和胆量。从而能在以后独立的时候对解决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使学生能真正的理解体验知识的构建过程。所以,问题教学法能否很好的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很好的实施,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与学生能不能构建出这种平等民主关系。
2.问题的设置和提出要有目的性和一定的针对性
教师对于问题的设置应具有一定的目的性,针对教授知识的核心思想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果所提出的问题与教授知识的思想和目标有太大的出入,可能会对教学的效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在设置问题情境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目前思想所能接受的程度和课程的思想核心制定合理的问题,以便达到循序渐进,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效果。使学生们体会到他们是在进行一种充满快乐的学习。
总之,问题教学作为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在建设新的教育模式和推进新的理念发面做出了突破性的进步。大力发展问题教学模式是我们应该积极配合和支持的。不过问题教学仅是众多教学模式中的一种形式,教师应根据问题教学的特点,灵活运用,将多种教学形式与问题教学结合,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