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桂花雨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桂花雨教学反思范文1
关键词:数学课堂;语言规范化;教学语言;逻辑严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4-0084-01
数学教学语言,是数学语言和教学语言的有机融合。数学知识逻辑性非常强,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非常重要,它是将学生、知识与教师连接起来的纽带。好的数学教学语言,可以把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进而将数学课堂教学推向高效,还能体现出数学的美感。
一、完整准确,弱化误解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教师教授数学时语言要完整准确,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有位教师讲“矩形”一课时,刚一开始讲课就出现了错误,把“数一数”中的“数”读成了四声调。这个问题看似无关紧要,其实不然,因为教师的一个错误读音就可能会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认知。之后,这位教师又讲“认识图形”,他拿起茶杯对学生说“这个是圆柱”。这又是一个错误,因为有学生可能会认为杯子就是圆柱。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教师事先准备好真正的圆柱模型,或者讲清楚圆柱的两端是两个面积相等的平面的圆,而茶杯只是一个近似的圆柱。这样,才不会使学生产生错误认知。后来,这位教师指着一个篮球说“这是圆球”。这一说法犯了两个错误:其一,篮球不是圆球;其二,“圆球”的叫法是错误的、不规范的,规范的叫法应该是“球”。虽然只是读音错误或称呼不规范,但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的概念认知,对学生产生误导。可见,教师的教学语言会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
二、逻辑严密,引导推理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教师的授课语言一定要逻辑严密。小学数学教学是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打基础的阶段,所以,教师的言语疏忽有可能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造成负面影响。在讲“乘法”一课时,教师课前要认真备课,并且准备很多糖果。上课伊始,教师先在黑板上写出乘法口诀,然后问学生:“同学们,大家对黑板上的内容感到眼熟吗?”小明答道:“我见过,在铅笔盒的背面就有这些内容,不过一直不太懂是什么意思。”“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就能解决你的疑问。”接着,教师拿出准备好的糖果,每个学生分12块,然后讲道:“同学们,大家手中的糖果是我们这节课要用的,用完之后就归你们处置。”同学们听后都很开心。教师说:“请大家把手中的糖果摆放成一个矩形。”学生一脸疑惑。对此,教师也很疑惑:把糖果摆成矩形应该是很容易做到的,为什么学生会如此疑惑呢?于是,教师问一位学生:“你对刚才老师的要求有什么疑问吗?”“老师,我不知道矩形是什么?应该没有学习过吧。”这位学生回答。这时,教师才明白过来,矩形概念在之前的教学中没有讲过,学生不懂。于是,教师说道:“同学们,对不起,老师刚才说的有问题,需要更正成:请把糖果摆放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这样,学生才恍然大悟。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逻辑不够严密,就易使学生产生误解。因此,教师要认真备课,规范自己的授课语言,使自己的教学更加严密、科学,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理解和学习新知识。
三、鞭辟入里,有的放矢
在数学课堂上,教学语言要能抓住学生的关注点,鞭辟入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有兴趣地去学习。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比如,教学“加减法”时,教师问学生:“大家早上都吃的什么啊?”教室里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小强说:“我吃了两根油条,一碗粥。”教师问道:“为什么是两根油条呢?”小强疑惑地回答道:“我吃完一根油条又吃了一根,当然是两根。”“小强的回答很正确”,教师鼓励道,并接着说:“一根油条加一根油条等于两根油条,这和咱们今天要学习的加减法有很大关系。”然后,教师在黑板上写出“1+1=2”,学生很容易就理解这个式子的含义。接着,再带领学生做加法练习,“1+2=?2+2=?2+3=?……”慢慢地,学生很好地掌握十以内加减的计算。随后,教师又向学生介绍两位数的加减法,在黑板上板书“20+5=?”,然后让一位学生上黑板前做这道题,这位学生经过片刻思考就写出正确答案。教师问道:“为什么是25?”这位学生支支吾吾回答不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按照刚才学的一位数加法的思路去思考:因为20就是2个10,5就是5个1,2个10和5个1加起来就是25,所以20+5=25。经过这样细致的分析,学生很容易理解加法的意义。
四、结束语
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简洁、生动、透彻,会使学生不仅知道如何“做”,而且知道如何“想”。这就如同穿针引线,教师既将知识教授给学生,又将获取知识的思路和思维方法教给学生。总之,数学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师应该在新课改背景下与时俱进,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规范自己的教学语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桂花雨教学反思范文2
1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接轨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1.1 提高带教老师业务水平,定期进行带教教师培训 临床实践是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向操作能力转化的过程,这期间要训练学生兼备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故要求带教老师在技能操作和临床思维能力两方面都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我院选择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专业思想牢固、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语言表达能力好的医师担任带教工作,规培办公室定期对带教老师进行培训,由高年资主任医师授课,从理论知识、技术操作、医德医风等方面对进行培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1.2 联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199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传统的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主要有:研究生管理部门对新入院的研究生进行岗前培训;导师和带教老师对研究生进行面对面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指导;临床科室定期组织研究生开展小讲课。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更多的医疗管理系统、医学学习软件逐渐渗透在研究生的学习中。美国的临床技能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多采用计算机模拟系统,学生自主支配、动手的时间多。如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发明了计算机模拟病人系统,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了解此病人的临床问题,然后进行干预治疗;美国罗马琳达大学通过模拟真实的临床病例,辅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非常逼真地再现严重病情以及富有挑战性的医学场景,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进行临床技能和思维的培训。由中华医学会与BMJ集团合作推出的BMJ Best Practice 中文版BMJ最佳临床实践网页版正在我院试运行,该学习平台板块包括在线自学课程、网络视频课程和面授课,涉及评估、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等。课程以数字化线上课程为主,专家面授线下课程为辅,参照国家《住院医师/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挑选核心学习模块,配合临床实际应用,提供系统化测评,以弥补传统课程的不足,完善住院医师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目前,我院内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正在使用该平台进行学习,导师和带教老师的作用由传统教学的讲授者转换为新式教学过程中的启发者和引导者,进行规培的研究生可以充分利用闲暇时间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更多国内外先进的临床理念和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在平台上获取国内外最新文献,为撰写毕业论文提供新思路。
1.3 加强与导师的沟通,做好合一的解释工作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现有规培人员共133人,其中社会学员68人,在读专业学位研究生65人,导师共有43人,随着导师队伍的不断壮大,在读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在逐年扩大。2015年,我院开始进行合一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对于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开展,研究生管理部门及时召集医院导师,将学校传达的《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培养方案实施细则(讨论稿)》分发给导师进行阅读,并由规培办工作人员将规培实施细则向导师进行解释说明。规培轮转细则与以往研究生轮转要求大致相同,但在三级学科轮转方面有了更全面、更细致的安排,有了前期的铺垫,提高了导师们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的接受度。
2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接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资源不足,轮转科室安排困难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中要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须在二级学科范围内轮转参加各主要科室的临床医疗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临床工作基本训练,且轮转时间不得少于33个月。我院因处于发展阶段,南湖院区临床科室分配较紧凑,如某些楼层包含三个专业,加之医生办公室面积较小,目前轮转的研究生较多,很容易出现轮转研究生扎堆的现象。
2.2 导师更注重研究生临床技能的培训,忽略了科研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临床技能的掌握有了明确的要求,在病史采集、体检能力、医疗操作技能、手术操作技能等方面都将进行阶段性考核,如出科考核、年底考核、结业考核,只有通过各项技能考核和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方可申请硕士学位,若第二学年内未获得《医师资格证书》,根据学生意愿,可安排其转入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渠道。这使得导师担心研究生技能操作不过关继而影响硕士学位的申请,所以更加注重对研究生临床技能的培训,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了技能操作辅导上,而忽略了研究生科研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2.3 多部门管理,职责不清 随着合一培养模式的推进,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涉及到教育部和卫计委,具体实施涉及到医学院校的研究生学院、附属医院及其他培训医院的研究生管理部门、医务部、规培办、各临床科室等多部门。若未及时沟通协作,就会出现研究生轮转安排与社会人员规培轮转安排发生冲突,出现有些科室轮转人员较多,而有些科室则无人轮转的现象。
2.4经费投入不足 对于社会人员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者,省级卫生厅会有相应的拨款,给予医院、带教医生和培训生相对充足的经费,以保障培训的顺利进行。而并轨的研究生参加规培时无此项经费的支持,他们只享受在校研究生的待遇,仅有学校和培训单位发放补助,同时,研究生家庭还承担着学费的压力,因此研究生与培训生在待遇问题上有明显的差距,导致研究生心理存在落差并产生不公平的心理。同时,带教研究生的老师因未能获得相应的补助,也影响其带教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3 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接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1 结合医院自身情况,合理安排研究生临床轮转 我国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已有较为成熟的培养方案,多年来为各卫生医疗单位输出了越来越多的优秀医学人才。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的接轨过程中,建议充分借鉴以往研究生培养的经验,结合各个医院的实际情况,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临床轮转时间。目前,我院七道湾院区的综合病房楼已投入使用,住院率稳步提升,且病房环境良好,每层楼临床科室分配专一,可将本院研究生按照南湖院区、七道湾院区的临床科室收住病人情况分配在两个院区进行轮转,来避免南湖院区轮转扎堆的现象。
3.2 强化导师对研究生科研思维和能力培养的意识 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学位研究生有着本质的区别:专业学位研究生更倾向于临床技能的培养,其毕业论文更偏向临床中出现的问题,一般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学术型研究生更倾向于学术研究方面的培养,在今后可能更多从事科学研究创新工作,新一代的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在临床技能的培养上,同时也要加强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其中加强导师培训,提高导师队伍的总体素质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定期举办导师培训会议,邀请学校研究生学院领导、医院援疆专家、各附属医院教授就临床医学的科研思路与研究方法进行讲座,提高导师的科研意识,教导研究生能结合平日的临床工作建立一个清晰的科研思路,将基础研究与临床工作密切联系。
3.3 建立导师团队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 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和影响贯穿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所以其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起关键作用。由于很多高水平导师普遍兼任行政职务,每日要花费大量时间忙于行政事务,诸多因素均造成导师对学生投入学术指导实践的数量和频度非常有限,建议国内可采取国外导师团队制度,暨在同一专业中可由两到三位导师共同对研究生进行指导,分为主导师和辅导师,主导师为研究生入学时报考的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的训练和指导毕业论文,副导师主要是辅助主导师的工作,在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多方面的帮助。导师们根据自身科研能力、临床水平对研究生进行侧重不同的培养,通过整个团队的能力来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科研能力,也有利于研究生导师后备力量的培养。
3.4 加强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 研究生的培养涉及到培训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和临床科室的多个科室,建议多协调沟通,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将各部门的职责划分仔细,做到各部门权责分明,各司其职才能保证研究生的培训质量。在进行同一工作内容时建议合并开展,比如岗前培训,可组织研究生、规培学员、实习生一并开展,做到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在制定研究生、规培学员、实习生的轮转安排时,多个科室及时进行沟通商议,避免出现轮转学生扎堆或科室无轮转学生的现象。
桂花雨教学反思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3-0101-01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非常重要,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学生能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潜力开发和提高的前提。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提高他们自主学习、个性阅读、创新思考的能力就需要教师改变就学方法,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而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有效运用,能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愉快学习、健康成长,快乐获得知识和能力。
一 创设情境,生成学习情感
小学生一般都较天真活泼,喜欢新奇。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通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的学习情境,让他们有兴趣、有热情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活动。
多媒体技术能将文本、图片、图像直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看得真切,调动形象思维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多媒体教学中加入音频、视频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在动静结合、图文并茂中生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让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提高。如教学《烟台的海》中,多媒体展示烟台四季海景的画面,学生能很容易感受到文字所不能表达出来的景象,能对课文语言、描写理解得更为透彻。
如此,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观看之后进行思考,在阅读之后进行反思,不但提高了乐于投入的学习情感,还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能比较容易地解决学习的重难点。
二 丰富课堂,加大课堂容量
小学语文教学会涉及一些文学常识,这些内容往往能丰富学生知识面,但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读,学生会听得云里雾里。采用多媒体,学生就能直观感受。如教学六年级《孔子游春》时,教师肯定要介绍孔子,采用多媒体介绍孔子就能使得其直观形象起来,学生对课文中的一些思想也能有所感悟。另外,文中的重要词语如“飘逸”、“眸子”、“絮语”等词语的含义,也可以直接呈现,既节省了教学时间,也丰富了课堂学习的内容。再如扩展学生知识面方面,这一课可以给学生补充孔子的一些关于教化的名句,运用多媒体就方便快捷得多。
课堂教学重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学习方法。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课堂教学中讲方法,谈技巧,而对学生接受的情况,掌握的效果往往通过课后练习来巩固和提高。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及时掌握、调整和巩固提高。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强教学容量,很好地进行讲练结合的教学开展。当然,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开展比较阅读、合作探究等教学活动,使得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学法多样。
三 提高能力,激发语文潜力
语文课堂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展现语文知识的内在魅力,激发学生兴趣,调动思维,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内驱力,训练他们的语文学习思维和创新意识。如在对《负荆请罪》的学习时,出示廉颇向蔺相如“请罪”的组图,学生就会发现:廉颇是着上身背着荆条的,那么“负”的意思是不是“背着”呢?廉颇请罪时为什么不穿上衣呢?为什么是单膝跪下呢?蔺相如搀扶时是双手,对此我们有什么思考呢?如此,不仅让学生对阅读内容有兴趣,还能生出阅读疑问,从而获得联想想象和推理判断的能力。
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都具有一定的潜力,如在教学《桂花雨》时,教师可以出示桂花树、桂花树叶、桂花等的颜色、形状等,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尽量记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对桂花的描写,如此,既丰富了课堂学习,又提高了学生阅读与作文联系的能力。
当然,我们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时,要尽量扬长避短,不能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阻碍学生的独立思考,还要注意课件制作效果等。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发挥,能丰富教学内容,推进高效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因此,只要我们能深入研究,精细制作,便能在丰富多彩的教学中,让学生获得学习潜力。
参考文献
桂花雨教学反思范文4
摘要: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让学生学会提问”。人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推行创新教育,更是起始于问题,收获于问题,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并提出问题,老师应及时作以评价和解决。
关键词:问题意识;求知欲
【中图分类号】G424.1
正文:
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主动思考、消化、吸收的过程。善于提问是这一过程中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有效的学习策略。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曾经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作为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提问题,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何谓“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认识活动中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产生探究的心理状态,并进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品质。即要求学生在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都要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些问题。其目的是促使学习者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加工。人常说:“学问学问,学学问问。问是开山的斧,问是耕种的犁。”也就是强调了问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课堂教学呈现一派崭新面貌呢?我想结合实际浅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点尝试。
一、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
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就教学活动而言,能否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精神,是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促使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真正从权威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向导和朋友。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帮助他们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营造民主氛围,就是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无条件的接受学生。必须对学生有信心,相信学生具有发展的潜能,相信学生有能力自我发展,能够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理解学生,同时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和基础。
二、激发问题意识,使学生乐于发问。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往往可促使他们深入细致的观察与思考;好表现自己的心理,又能促使他们提出问题,探索奥秘,并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表扬。如果我们教师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予以重视,认真组织大家来讨论,寻求答案,一定能让学生感到自尊与荣耀。激发他们以更高的热情去观察事物,不断提出新的问题。
如在教学《桂花雨》一文时,文中有这样一句:“可是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读完课文让学生自由提问时,有一位同学马上提出反对意见。认为母亲糊涂了。因为作者在写家乡的桂花时,是这样写的:“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户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可是写杭州小山上的桂花时,是这样写的:“杭州有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当然是母亲说错了。我及时表扬了这位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同学,告诉大家这一问题提得太好了。其他同学也不甘示弱,马上就有几个人站出来反驳,大家经过激烈讨论,最终统一了思想:母亲的话有一定道理:我们是用鼻子去分辨香气的,杭州小山上的桂花因为多,更显得香气浓郁些。而母亲不是用鼻子去分辨的,而是用感情来判断。更能感觉出家乡在母亲心目中的分量。——月是故乡明呀!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着成功与快乐。
三、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善于发问。
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古人早已认识到问题对学习的价值,指出质疑是学习的源头。的确,“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可能发现真理。人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起始于问题,收获于问题。我们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勇于解疑。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环境、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制约,常常表现为对外界信息的传入“一闪而过”,不能引起足够的思维活动,这就很难产生发问的动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设法帮助学生克服从众心理,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自由的说,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如在《索溪峪的野》一文讲到“山野,水野,物野,人野”时,一位学生说:“这里动物真野,我可不喜欢。”我马上提出:“有人将索溪峪这个地方告上了法庭,原因是这里太‘野’了,要重新修正,不‘野’了再向游人开放。”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绝大多数学生在为索溪峪鸣不平。我乘机让他们为索溪峪做法庭辩护。学生激动不已,慷慨沉词——这一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人都有探究的欲望,遇事都想看个究竟,弄个明白。于是,兴趣与问题紧密相连。在上述课例中,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问题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善于制造悬念,启发引导,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并解决问题。
窦桂梅老师执教的《圆明园》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在课程结束时,留给了学生和听课教师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她用缓慢的、带有启发意味的口气说:“大家知道给英法联军带路的是谁吗?——他是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儿子——龚橙!大家知道当时圆明园附近的老百姓是什么反应吗?——圆明园附近的老百姓在英法联军洗劫后也进入园内,抢夺所剩无几的宝物!”课堂内一片静默——学生在反思,也在成熟。这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又带着更高层次的问题离开课堂。的确,有经验的教师并不是帮学生把所有的问题解决在课内,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教室,这可以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与加工。
20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因此,身为教师,我们的职责不单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学会质疑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著《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桂花雨教学反思范文5
关键词:预习;反馈;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2-0230-02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而预习正是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学习新课的一个起点,也是一个关键点。课前预习作业犹如一座桥,连结起学生、文本、和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而要改变预习的现状,检查和评价预习作业就显得尤其重要。教育心理学证明:学习要获得信息的反馈评价,没有反馈评价的学习收效甚微,甚至无效。检查预习和课堂上的反馈评价是检测预习效果、调整学习策略、组织后续学习、课堂生成提升的关键环节,课堂检查、反馈、评价预习能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如何对学生课前预习予以正确的反馈评价呢?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评价预习应该具有激励性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工作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实践证明,肯定的评价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能。预习评价时给予学生的肯定不只是让学生明白“做了哪些作业,做得怎样”,还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做能更好!”“在预习时为什么要这样做!”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赏识,常识下的激励是取得良好反馈效果的保证。检查预习时,教师要恰当地运用激励性评价,关注、尊重每一个学生及他们的学习成果,尽量捕捉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和真挚的鼓励。如:学生的作业写得既正确又漂亮的,在他们的作业上画把小红旗或画个星星,或写上“你的作业,老师真爱看,批你的作业,真是一种享受等。对于那些富有创新,与众不同的作业,引领他们欣赏学习。比如:检查学生预习作业“桂花雨”时,有学生把文章主要内容编成了小诗“桂香飘十里,童年摇花乐。点点桂花雨,片片思乡情。”虽然注意不到押韵,不能说是一首好诗,但小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能理解并概括出这样的文章内容,真是不容易。我就在他的预习本上批上“你对课文的理解很到位,你会成为小诗人的。”还让他把小诗写在黑板上,让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赞一赞。从此,同学们在预习时,都想方设法编小诗,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自学、理解、概括、表达能力。有些学生喜欢写板书:如检查预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发现有一学生预习作业本中夹了有一张心形红纸片,并在上面写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母)慈祥 (父)严厉
爱
走向成功
我一看,这不是最好的板书吗?就给他的作业批上“你的板书设计得很好,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让他把红纸片贴在黑板上,并表示老师这节课就用他设计的板书,引导学生围绕这纸片上的内容读书。对他的赞赏,激励了所有的学生积极预习,努力思考。如果学生的预习作业做错了,我会在他的作业里写上提示,比如有位学生预习“白杨”,他在预习本要上写道“这课写了白杨高大挺直的特点。”我就在他的作业上批“很好,你读了课文,要是你再仔细读一读第12自然段,你会更了解‘白杨’,那优秀就属于你的了”。这一句句真诚的肯定,富有期待、鼓励的话语,不仅能弥补“对”、“错”判断方法的不足,还能对学生的学习思路、能力、习惯等方面进行评价,有利于激发预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的沟通,学生一定会为之心动的。这样坚持下去,学生每做一次预习作业都会有一种成就感,每个学生也能树立起自觉读书的信心,也就会更加喜欢预习作业,让学生从“要我预习”逐步过渡到“我要预习”,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评价预习应该把握及时性
打铁要趁热,评价要及时。评价愈及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愈浓,学习效率就愈高。学生进行预习后,无论对错,都要做出及时评价,先找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然后指出问题所在。比如预习文言文“杨氏之子”,如果不及时检查评价,就不能了解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的许多问题,如:读不顺、不理解、读了几遍还一头雾水,又不知道怎么办等。一检查就会明白,其实有部分学生也预习得很好,懂得对照注释进行理解,查找译文进行对照读等。老师就可以用这部分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引导其他学生学习,不但鼓励了预习得好的同学,还激励了其他同学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学生就有了学习古文的兴趣。如果教师只按自己的设计进行教学,翻译文本,理解内容,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甚至怕学古文了。及时评价不是“改错”,而是给予启迪与引导,拓展学生的思维,生成新的问题。不是简单的结论性评述,而是过程性分析,“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在激励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第一时间享受自我获取知识的快乐。因此,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了解学生预习作业完成的质与量,捕捉学生预习的信息,时刻把握学生预习的状况,并在最佳时间里进行反馈和合理的评价,达到及时调控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时间的目的。这样,学生也能及时了解预习的结果,以便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学习。
三、评价预习应该体现艺术性
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反馈和矫正,不仅仅是教学技术问题,其中蕴藏着无尽的教学艺术。就如给预习作业评“优秀”这单一的检查评价方式,短时间内可能效果不错,但时间久了,学生就会觉得没意思,慢慢地就会对预习不感兴趣,调动不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因此,课堂内外检查预习都要注意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形式。比如,可以通过课前检查预习给作业评优,进行课堂观察给予学生适时表扬,注意课堂提问激发学生思维,还可针对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学生,设计多种不同的评价形式来调动学生的预习积极性,特别要为学困生创造更多参与、展示预习作业的机会。教育家杜威说:“每一个儿童来到学校的时候,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的世界。”每个学生对课文、学习、人生都独特的感悟与理解。课堂上,教师经常能够听到一些难以理解的答案,这些答案不仅与“参考答案”有出入,也可能与教材有冲突,甚至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例如:学习“凡卡”中的句子:“他很满意没人打搅他写信,就戴上帽子,连破皮袄都没披,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大多数优秀学生认为此时凡卡的心情是激动的,有学生说,此时凡卡的心情是急切的。我便让他们述说理由,发现优秀学生是通过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预习,认为没人打搅,写好了信,信一寄出,爷爷就会来接他,所以越想越激动,此时的心情是激动的,就从他们的学习方法与思维上进行评价。而一般的学生是靠参考资料学习,就看这一句中的“连破皮袄都没披,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说他是急着去寄信,而认为心情是急切的。在争论的过程中,让我看到了不同的学生,感受到了不同的思维。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成,保护课堂“意外”,巧妙地处理“意外”。我们把这些“意外”转换成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就能提升课堂的活力,激发学生思维的活性,点石成金,可让意外生成精彩。
四、评价预习应该富有层次性
由于学生的家庭出身、智力水平、习惯等都存在着差异,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就有差别。所以在预习评价上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分层次评价,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个别差异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不能用一把尺子量到底,学生有进步就要肯定、赞扬。比如,对于那些平时表现较好、基础较扎实的学生,除了给予肯定评价外,对他们的预习作业要求严格些,要求他们书写工整、多做些思考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答题有创意等。比如设计些板书,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写点体会,编小诗,联想到一些相关知识或名言等。而对于那些平时羞于开口、基础较不扎实又努力的学生,当通过预习后能正确回答问题,教师应抓住时机给予表扬,以鼓励他们大胆发言,争取成为优秀学生。对学困生的预习作业要在时间、质和量上适当放松些。这些学生他们有的不认真读书,作业不会做;有的书写不工整,甚至乱写敷衍了事;有的缺乏自信,作业做得不三不四。批改作业时,我们尽量做到不用“X”,让他们就知道没打“√”的要订正。学困生的作业,先不打分,最好提示他们怎样读、想、做,让他们弄懂订正后再评分,他们在这样的评价中就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信心自然就会去争取更大的进步。
五、评价预习应该注意多元性
桂花雨教学反思范文6
关键词:语文教师;基本功;新基本功
G623.2
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称职的教师,想要成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型教师,需要有一定的基本功。做个教书匠并不难,若要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甚至是学者型的教育专家,那就不容易了,这就需要我们苦练基本功。
有时,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的课堂设计很有创新精神,教师的课堂组织也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教师自身也具备多年的教学经验,但是,在他们的课堂上,学生并没有真正表现出发自内心的有效行动。应当说,这种情况与教师专业基本功不够完善,或者有较大欠缺有直接关系
教师专业基本功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新教育形式下坚实基本功与传统教师基本功有没有不同?过去所说的教师基本功是“三字一话”(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三字一话”的基本功是过去衡量一个教师合格的尺度,它在历史舞台上造就了一批杰出的人才。然而,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需要我们重新看待教学基本功。随着时代的 发展,教师基本功的含义越来越广,教师基本功包括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过去所强调的“三字一话”等教学基本功有些对于今天所说的教学质量的提升似乎已不再那么重要了,有些可能会自然淘汰或被新的基本功所取代,或者被赋予新的内容和意义。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需要我们对过去所认定的教师教学基本功进行重新思考,同时,更需要我们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分析新时代型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新的教学基本功。
作为一名从教20多年的语文教师,我想谈谈除了具备共性的基本功外,还应该具备哪些专业基本功?
一、艺术的基本功
小学生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暂,要想吸引孩子的眼球,引起他们的注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能力是有限的,同时,小学语文教材里面有大量的场景,趣味语文,童话故事……等,教材本身的特点也需要语文老师有艺术的基本功-――能歌善舞,吹拉弹唱,能写会画。当然,要求老师有艺术的基本功并不是让老师在艺术领域有很高的造诣,各个方面都能涉猎一点,略知一、二即可。
也有人质疑,认为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普及,使用起来也很方便,需要什么都可以从网络获取,再要求教师会这些,不是穿雨披打雨伞――多此一举吗?其不然,举个例子,在第一次教学《翠鸟》一课时,网络上的翠鸟图片不计其数,信手拈来为我所用,但这些精美的图片似乎没有戳中学生的兴奋点,在学生脸上没有找到我期望的表情,Y果收效甚微,复习时再让孩子说说作者是怎样来描写翠鸟的,结果能回答上来微乎其微,少之又少。于是在第二次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在黑板上,在同学们的一片唏嘘声中画了一幅翠鸟的画,然后根据这幅画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效果非常非常好,超出了我自己的想象。课堂上老师的一句清唱,丰富的体态语言…….都是辅助教学的有效手段。即使你的演技很拙劣,相信孩子们会终生难忘,与之相关的知识也会记忆深刻。
二、情感基本功
课堂上,小学生活泼好动,勇于表现,但纪律较差,做小动作,交头接耳,开小差,自说自话…….没有集体观念,这让很多教师大为恼火,个别学生甚至会让老师抓狂,有时会因为一两个孩子影响全班孩子的学习。基于此种情况,需要我们老师要有上课的激情,要有爱孩子,理解童心的情感。懂得呵护孩子,才能诲人不倦,乐在其中,才能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另外,教师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应当把生活中那些自然而合理的东西自然引到课堂上来,引到课堂活动中来,如你能倾听孩子讲话时,把她的衣领整理一下;孩子正在寻找自已的书,你会意地把自已的书递给她;当习题课上,你注意到他遇到了小困难,在大家没注意的情况下,你帮助他解决了这个小困难;当他在课堂上不舒服时,你摸摸他的额头……..这些“小动作”“小安排”“小帮助”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尽可能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的首条金科玉律。”的确如此,触及孩子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在听课的时候,相信听课老师都见过这样一种现象:同样一个班的孩子,有的老师上起课来,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顺利,学生的目光紧紧的跟随老师,老师成为课堂的焦点,而有的老师的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启而不发,茫然的目光不知所措。两堂课的课堂效果显而易见,前一位老师的情感基本功是有目共睹的。
三、挖掘地方资源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