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芽儿课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笋芽儿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笋芽儿课件

笋芽儿课件范文1

一、巧用部首

在识字教学中,如果能抓住部首引导孩子区分形近字,有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棵”和“颗”,我引导孩子们观察,这两个字的部首是不同的。“木”字旁的字大多与树木有关,如:一棵树、一棵青松等。而“页”字边的字大多指圆形的东西,如:一颗纽扣、一颗钻石等。这样一来,孩子很轻松地就能正确地运用这两个字。我及时又问:“你们用这个方法,还能区分哪些形近字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植是木字旁,与树有关,如植树、种植。而值是单人旁,大多与价钱、轮到有关,如价值、值日。”有的说:“抬是提手旁,大多与动作有关,如抬手、抬头。而苔是草字头,大多与植物有关,如苔藓。”还有的说:“我能用这个方法区分清和晴。”听着孩子们那奶声奶气的回答,我满意地笑了。

二、巧编故事

在学习过“洒”和“酒”这两个字,孩子们经常把这两个字弄混淆,怎么办呢?我编了一个故事,孩子们就非常轻松地能区分这两个字了。

《都是粗心惹的祸》

春天来了,小燕子在天空中尽情地歌唱,唧唧,唧唧……优美的歌声把桃花妹妹唤醒了。桃花揉了揉眼睛,伸了伸懒腰,愈发开得漂亮,迷人!一阵微风吹来,引得蜜蜂翩翩起舞。

小糊涂虫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他拿起水壶,去掉壶盖,把里面的液体全倒在了桃花妹妹的身上。他想:不久后,树上一定会结出又大又红的桃子来。他想着想着,不禁流出了口水。可不一会儿,他却看见桃花妹妹涨红了脸,晕乎乎地打起了醉拳。呀,怎么回事啊?他拿起水壶一看。啊?酒水壶?这时,水壶说话了:"唉,你这个小糊涂虫,怎么把我和洒水壶弟弟搞错了?酒不密封怎么行?所以酒字里面有一横,那是瓶盖呀!而洒水时有一个盖子,盖得那么严实,还怎么洒?所以洒里面没有一横,即西水洒。"这时,桃花妹妹在春雨姑娘的帮助下,好些了,她听见了他们的对话,就对小糊涂虫说:“粗心是多么危险呀!它让我们好心办坏事,快快离开粗心,和细心交朋友吧!”小糊涂虫听了,脸更红了。

唉!都是粗心惹的祸。

三、巧画图画

对我们教师来说,画些简笔画那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你可别小看这简笔画,在识字教学中,它还真能帮我们的大忙呢!如“钩”和“钓”这两个字,我就是画了一幅简笔画,孩子们就轻松地记住了。我在“钩”字的旁边画了一个大大的钩子,并且问孩子们没有钩的话能钩到东西吗?所以,“钩”的最后两笔是撇折、点。再如“休”和“体”这两个字,我在“休”的旁边画了一棵树,在树的左边画了一个人,引导孩子们观察,人靠在树边干什么?对,休息。这样一来,孩子们就能轻松地区分这两个字了。

四、巧编顺口溜

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对于形近字,光靠老师的再三强调,效果不会太好。如果能根据形近字的特点,编一些孩子们喜欢的小儿歌,这样一来,孩子的记忆效果会非常不错。如“巳已己”这三个字,怎样快速地区分呢?我教给大家一句顺口溜:巳满已半己不出。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再如“绕”和“晓”这两个字,我引导孩子观察,找出它们的不同点,编了一句顺口溜:左边绞丝绕一绕,日出东方是拂晓。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自己能编顺口溜,而且还要引导孩子们,让他们自己学着编顺口溜,有了自己的积极参与,这些形近字还能区分不开吗?

五、巧用加减法

一看小标题,你可能就会质疑了。加减法?那不是数学中才能用到的吗?在识字教学中也能用到?没错!笔者在教“狼”、“浪”这两个字时,就是让孩子们在已经认识的“良”字左边加上不同的偏旁,就成了要学的生字,这就是加一加。那怎么减呢?如“吃”这个字,低年级的孩子大部分都能认识这个字,我引导孩子们把“吃”字左边的“口”去掉,就成了“乞”字,这就是减一减。类似这样的字还有很多,我鼓励孩子们自己去寻找一些,利用加减法识记更多的汉字。

六、巧用课件

现在,多媒体课件已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多媒体课件能放动画,能放音乐,孩子们特别喜欢老师使用多媒体课件。我会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创设不同的情境,用多媒体帮助孩子们识字。如《浅水洼里小鱼》这一课,我会把与本课生字有关的形近字,写到小鱼的图片上面,如果孩子能准确地读出这些字,老师点击鼠标,这些小鱼就能跳回到大海里。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但能区分这些形近字了,而且还培养了孩子们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再如《笋芽儿》这一课,我把与本课生字有关的形近字,写到笋芽儿的图片上,如果孩子们读对了,老师点击鼠标,笋芽儿就会长成竹子。孩子们特别喜欢这样的认字方法,每次使用多媒体学习生字,孩子们的劲头就特别高。

七、巧做游戏

笋芽儿课件范文2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效果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推动学生探索新知识,并挖掘新的潜力。而学生的学习,依靠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启动和发展。多媒体有刺激感官的作用,利用媒体实现多渠道的信息传递,提高学生对知识认知的透明度,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吸收和消化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潜能的改造。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课《平移》时,可以首先让学生观看平时做的动作,滑滑梯、坐缆车、升降梯等,形象地理解什么是平移,从而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积极探索新的知识,为促进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课《笋芽儿》时,学生虽然从没见过竹笋,但通过多媒体动画,学生观看笋芽儿破土而出的场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易于接受,很好地挖掘和发挥了他们对知识理解的潜能,这样教学就会得心应手,学生也就学得轻松自如。像这样的教学在很多学科都能得到展现,特别是在理论知识过于空洞、过于抽象时,信息技术的整合就更能反映它的优势。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最终目标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是一个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及其他媒体于一身,多角度、多渠道地传递给学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充满活力、灵活丰富的信息,形成人机对话的环境。但是,它无论多么优越,始终是为教学服务,即一堂课中学生应永远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者,它只能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应该在教师的主导下,各种教学方法统筹协调、相互促进,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才能真正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应遵循信息技术的运用的原则,要适时、适用、适度,一定不能喧宾夺主,取代学科教学,导致混淆教学,使教学目标不明确。

以多媒体课件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一种强大的学习工具,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但还只是一个配角而已,不能作为最终的手段。一些老师认为,没有信息技术的运用就不是优秀课,导致许多教师花费很大的努力,专注于制作课件,并放弃教科书的深入研究,忽视了学科特点。作为一名教师,你应该尝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完成很难用其他方法来实现和解决的问题。要发挥其独特和不可替代的功能。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并不意味着放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对课堂的教学效果是明显的,但并不意味着你不能使用黑板和粉笔,可以取消语文课上的朗读、英语课上的录音机跟读、计算器在数学课上的计算。我们发挥多种技术的积极的作用,使各种技术手段协作互补,以促进教学,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师对素质教育理论的实践和对信息资源的取舍,是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保证。在信息时代,只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思想和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整合,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教学是从形象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过程。一堂好课,总是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想象、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许多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在教学设计中,大大降低了学生这种从思考到发现的过程。教师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操作人,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带着标准答案的问题,而学生的学习,根据预先设定的模式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只能按照老师的思维方式简单地回答。这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灌输式教学,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笋芽儿课件范文3

【关 键 词】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感悟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1-0108-02

通过整合信息技术和其它学科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发挥出最大潜力的效果,在有限材料的基础上实现高品质和高效率的教育。信息技术教学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可以说,学科教学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了,现结合我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对整合的简单理解。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使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教学内容共同呈现的有机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是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任务,学生以自然的方式来对待它,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和协作解决问题。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电话、铅笔、橡皮一样简单、易懂。教师的教学任务,尽可能地反映学科整合的理念,使学生得到锻炼,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新的沟通机制和丰富的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基本学习技能、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研究和实施的学科整合一体化进程中,既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以其独特性优化课程教学,也要严格遵循课程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成功的整合,应该是统一在相同的教学过程中来实现教学目标和信息教育教学的目标,既促进学生智能水平的提高,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传授信息技术,促进、改善、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效果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推动学生探索新知识,并挖掘新的潜力。而学生的学习,依靠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启动和发展。多媒体有刺激感官的作用,利用媒体实现多渠道的信息传递,提高学生对知识认知的透明度,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吸收和消化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潜能的改造。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课《平移》时,可以首先让学生观看平时做的动作,滑滑梯、坐缆车、升降梯等,形象地理解什么是平移,从而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积极探索新的知识,为促进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课《笋芽儿》时,学生虽然从没见过竹笋,但通过多媒体动画,学生观看笋芽儿破土而出的场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易于接受,很好地挖掘和发挥了他们对知识理解的潜能,这样教学就会得心应手,学生也就学得轻松自如。像这样的教学在很多学科都能得到展现,特别是在理论知识过于空洞、过于抽象时,信息技术的整合就更能反映它的优势。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1. 教学目标不明确。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最终目标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是一个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及其他媒体于一身,多角度、多渠道地传递给学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充满活力、灵活丰富的信息,形成人机对话的环境。但是,它无论多么优越,始终是为教学服务,即一堂课中学生应永远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者,它只能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应该在教师的主导下,各种教学方法统筹协调、相互促进,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才能真正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应遵循信息技术的运用的原则,要适时、适用、适度,一定不能喧宾夺主,取代学科教学,导致混淆教学,使教学目标不明确。

2. 忽略学科特点,影响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学科教学,不能因为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而抹杀学科教学的特点。以多媒体课件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一种强大的学习工具,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但还只是一个配角而已,不能作为最终的手段。一些老师认为,没有信息技术的运用就不是优秀课,导致许多教师花费很大的努力,专注于制作课件,并放弃教科书的深入研究,忽视了学科特点。

作为一名教师,你应该尝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完成很难用其他方法来实现和解决的问题。要发挥其独特和不可替代的功能。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并不意味着放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对课堂的教学效果是明显的,但并不意味着你不能使用黑板和粉笔,可以取消语文课上的朗读、英语课上的录音机跟读、计算器在数学课上的计算。我们发挥多种技术的积极的作用,使各种技术手段协作互补,以促进教学,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 教学设计不当,影响学生思维的拓展。教师对素质教育理论的实践和对信息资源的取舍,是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保证。在信息时代,只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思想和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整合,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教学是从形象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过程。一堂好课,总是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想象、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许多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在教学设计中,大大降低了学生这种从思考到发现的过程。教师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操作人,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带着标准答案的问题,而学生的学习,根据预先设定的模式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只能按照老师的思维方式简单地回答。这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灌输式教学,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