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课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药理学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药理学课件

药理学课件范文1

为了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在学校及学院的全力支持下,项目组确定了一些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和较强专业英语能力的优秀一线教师承担各课程的教材组织和授课工作,团队中教师均为获得博士学位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通过开展英语授课的培训、参加国际学术交流、集体备课、增加各门课程教师的交流等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从而建立相对稳定的高质量双语教学团队。

2确定教学目标,编写双语教材

双语教学目标包括掌握本课程专业知识和提高运用英语语言技能两个方面,培养学生从事中药药理和毒理研究的实践能力,能够较为自如地用英语语言、英语文化掌握专业知识,养成英语思维、求知、交流的习惯。针对教学目标,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教材建设,首先确立课程群的子课程、教学内容和开课时间,以中药专业英语为先导课程,将药理学、中药药理学、临床药理学、药物毒理学几门主干课程的实践课程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课程群的教学内容。调整了中药专业英语的开课时间,使学生从公共英语过渡到专业方向上,为后期双语教学奠定基础。专业学习方面,我们梳理药理学相关实践课程的内容,注意新观点、新技术的引入,编写成双语系列教材,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既掌握基本理论,又掌握最新、最实用的专业知识。在编写教材的基础上,制定教学大纲、操作规范、教学要求,拟订教学计划,完成了双语教学的课件制作和部分视频材料的制作,为双语教学打下较好的基础。

3创新教学方法,形成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新的教学理念,进行互动式教学法、多媒体课件辅助、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改革,结合学生的英文基础,坚持双语教学,逐步加强英语在教学环节中的比重,课件中英文结合,自制简洁实用的视频材料,既保证实践教学效果,又兼顾提高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授课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本,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思维模式。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引导,教师讲解再辅以师生讨论、课堂提问,学生间相互讨论等互动交流的模式。另外还采用个别交流、集体讨论、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使最终形成的课程群教学模式更适合学生实际。

4制定考核标准,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药理学课件范文2

一、以药理学知识为基础,突出临床药理学特色

临床药理学处于基础药理学与临床药物治疗学的界面,由于药物治疗在现代治疗中的优势,临床药理学已成为当代医学发展必不可少的部分。由于药理学与临床药理学在很多内容上存在交叉部分又有很多不同,药学专业学生在学习临床药理学前,已经系统地完成对药理学课程的学习,那么如何对待临床药理学中的已学内容,如何安排内容的侧重点,对于学生在有限学时间内掌握临床药理学的精髓具有重要意义。过多重复药理学内容,会使课程乏味同时也失去了临床药理学的特色,但如果没有药理学基础,对于临床药理学知识的理解也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安排进行反复探讨,精选出符合药学方向的教学内容,将授课的重点放在临床药理学的总论部分,包括临床药效学、临床药动学、新药临床试验、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个体化、药物不良反应及监测、特殊群体的合理用药、药物相互作用等。对各种疾病的临床用药,由于药理学已经学习过,主要以各系统药物为单位,采用病例讨论或专题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内容就会变得生动起来。例如,心血管系统临床用药,可以以高血压患者合并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典型病例进行分析,这样通过对病例中诊断、用药、疗效评价、药物相互作用的分析,使学生掌握了整个心血管系统的药物,并且从临床用药、选药的角度使学生将分散的药理学知识系统起来,有的放矢,更加明确如何正确用药。例如,休克临床用药、水肿的临床用药等,则以专题的形式来讲解,使学生对疾病的症状、病因、如何治疗、如何选药有了更系统的认识。

二、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教学内容活起来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学方法则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教学因素,教学方法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质量的高低。随着教学改革的提出与深化,多种教学方法应用于高等医药学教学中,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PBL教学法、模拟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中,教研室通过不断的探索,在临床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主要采用的教学法有PBL教学法及案例教学法。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多伦多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在学习药物的临床研究一章,老师先设计问题:

1.何为GLP,中国GLP有哪些内容及要求?

2.如何设计药物耐受性实验?

3.如何设计药动学实验?

4.如何设计生物等效性实验?

5.如何设计Ⅱ期临床实验?

6.Ⅱ期临床实验与Ⅲ期临床实验有何异同?

7.根据学习情况请设计一个药物临床实验。

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学习。课堂上老师根据学习情况,分组进行PPT汇报,老师根据汇报内容进行总结,再提出新的问题,根据新的问题学生再分组进行学习补充知识。通过PBL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课本知识理解的更加深刻。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问题导向教学法,是将理论知识与临床案例紧密联系的有效教学方式,可以使药理学抽象内容感性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因此被广泛应用。成功的案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对案例进行认真分析、讨论、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架起基础课与临床课之间的桥梁,同时也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综合素质,促进教学中师生互动。

三、应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以其生动性、形象性、高效性和灵活性等特点,被逐渐应用到多种学科的教学中,临床药理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更会使本来枯燥、难于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易于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老年人合理用药、儿童合理用药、妊娠期合理用药时,结合一些图片、录像来学习老年人、儿童、妊娠期妇女的生理学特点,进而学习其药效学、药动学特点就会更加容易理解。因此,多媒体的应用,会使临床药理学知识变得更生动,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临床药理学也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因此在讲授理论的基础上,实践操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具体办法有:

1.开展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要求学生自选研究药物,根据GCP的原理及规范,自行设计临床试验方案,使学生学会应用临床药理学的基本原理、知识指导新药临床试验和进行药品临床科研设计,以及新药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作出科学的评价。

药理学课件范文3

在信息社会的全球背景下,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也正在不断丰富,然而现代公民是否具备足够的素质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呢?这就对我们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如何在学校学科教育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对学习力的思考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需要.

1.1 人才发展模式的变革

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社会的冲击、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知识的表征形式与获得方法经历了巨大变革,尤其是终身学习机制的建立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对学生拥有更出色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20世纪90年代开始,欧洲就尤其重视终身学习政策的规划与实施,欧盟于1995年发表了题为《Teaching and Learning∶Towards the learning society(教与学:迈向学习型社会)》的白皮书[1],号召欧盟各成员能对教育与学习产生新的认识与做法,通过共同努力使欧洲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社会[2].报告中确立的“技能、能力与态度”指标中明确提出了五项内容,分别为识字、算数、学习型社会中所需要的新技能、学会学习的能力、积极的公民身份以及文化与社会能力[3].现在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已不能满足培养未来的学习者.不仅学习者应明智地从学会知识转向学会学习,我们的教育更应该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4].

1.2 传统教与学的困境

数学作为一门抽象、难懂的学科并不为多数学生所欢迎,但是数学学科在中小学、乃至高等教育?A段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质量的评价已经成为当前国际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重要领域[5].依据2007年国际数学和科学评测趋势TIMSS(The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数据库资料显示,东亚地区学生数学学习态度远低于世界水平,但数学成绩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有高达58%的学生认为数学枯燥、不喜欢学数学[6].学生把学习数学作为任务完成,自主意愿与情感态度处于低下水平;数学教学多以高分为导向,忽视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的培养.数学教与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数学教学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数学.

1.3 新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

新课程依据时展及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提出了“适应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不仅丰富了知识的内涵,而且要求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合作、生存等,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愿与能力.《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高中数学课程应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作用[7].《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提出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课程目标是“培养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和探索的能力”等等[8].与此同时,新课程更具体到教师、学生、教材、课堂等细节部分,期望通过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模式的变革,培养具有丰富创造力、较强学习力的现代公民.由此,用学习力的理论来指导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2 研究的价值

人才发展模式的变革、传统教与学的困境以及新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都彰显了培养学生学习力的迫切性.培养学生学习力,则首先需要对学习力有系统的认识,需要知晓学习力的具体价值.学习力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2.1 促进学生的发展

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不仅为了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学生学业发展的需求,更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所需的人才.学习力的培养在此具有重大的意义,学习者通过学习将知识、过程以及情感等转化为潜藏于自身的能量,然后在不同情境中转化成不同形式的实践,如解决新的问题、适应新的环境等[9].随着学习者学习力的不断提升,这些潜在的能量将潜移默化地促进其学习品质的不断提高,精神素养的不断丰富,人格的不断健全.

2.2 改进学生的学习行为

学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行为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对个体的学习具有推动、引导和调节的功能[10].应试教育下培养的大批学生对数学兴趣低下,多数学生为了家长的期望、升学的压力才硬着头皮学习数学.这些来自外源的“刺激”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也能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这也就是在多次国际测评中我国学生都显示出较高的“数学及科学素养”,然而这种学习行为仅仅是将学习活动当做获取外在回报的一种手段;若这些外界“刺激”一旦撤离,学生则失去了学习的动力[11].数学学习力的提升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一现象,尤其是学生学习行为的改进,同时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等品质,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进而愿意学习、探索,喜欢数学.

2.3 构建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方式与手段的总称,也是有效教学的关键之一.课堂教学中基于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应随之发生变化,也即以学定教.比如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进行知识探究;加强直观教学,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成功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感,激发学生兴趣等.数学学习力要素与模型的研究能为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进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4.3 数学学习能力的五组成分

数学学习能力主要包括经验与旧知、问题与活动、思想与方法、观念与态度、调控与反思等五组内容.其中,(1)经验与旧知是基础和起点,这是学习的准备,学生并非一张白纸进入课堂.(2)问题与活动能够驱动学生学习,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学生学习的起始和载体,活动是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问题包括质疑和批判,能够引发独立思考,合作与交流;活动包括动手操作,动眼、动手、动口、动脑,也包括习题演练,学数学就是做数学,数学活动除了外显的活动,更多的是内在的思维活动.(3)思想与方法需要在掌握核心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核心思想,体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4)观念与态度中,观念包括数学观和数学学习观,态度主要涉及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信念、意志等.(5)调控与反思则是学生的元认知(反思、归因、监控等)过程,是学习的有效保证.

4.4 数学创新能力的三组成分

上文五组数学能力中,贯穿一条主线:实践与创新.而这正好呼应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中所提的“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实践与创新,意味着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

数学创新能力有其核心成分,从认知过程来看,主要表现为克服思维定势,打破常规做法;从认知结果来看,主要表现为丰富的、相异的、原创的思维产物,主要涉及数学创造力、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数学创新具体表现在:方法的多样化,对比、批判、优化;对已有结论的质疑;在已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数学创新能力的成分有质疑与批判、推广与引申、联系与贯通等.

(1)质疑与批判,能对已有数学概念、公式、公理等提出合理质疑甚至批判,质疑甚至批判不一定就能创新,但确是创新的必由之路.知识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追问数学上的为什么,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2)推广与引申,能找出一些特殊问题中所蕴含的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得到更广泛的新结论.这种教学设计无疑增强了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体会到成功到喜悦和创造性工作带来的快乐.

(3)联系与贯通,把学过的内容贯穿起来,加以融汇贯通,提炼出它的精神实质,抓住重点、线索和基本思想方法,组织整理成精炼的内容.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的,应努力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纵横联系丰富了理解.

药理学课件范文4

 

关键词生物制药;药理学;课程思政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这是对课程思政的科学概括和集中阐述。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高校“新工科”专业课教学中,能增加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热爱度,强化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新工科”专业课教师所需要思考的问题[2-3]。

 

课题组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在常熟理工学院工科生物制药专业必修课药理学课程中,进行了初步的课程思政教学探索和实践,期望为“新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1药理学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药理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为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其作用机制,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药理学主要内容具有多学科基础理论相互交叉、相互支撑的特点,核心任务是保障药物的安全、有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专业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形成对医药文化、职业价值的认同感,树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职业责任感,以及“是药三分毒”的药物使用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4]。

 

2药理学教学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提炼和有机融入

 

课题组在查阅文献、深入一线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挖掘、整理思想政治教育点,确定融入药理学课程教学的基本路径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旨在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观的同频共振,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

 

2.1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中,结合药物的发展历程将科学家的故事导入课程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和科学自信。如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药物文献之一;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为人类抗击疟疾做出突出贡献等。用这些案例激励学生汲取中华文化精髓,着力提升科研原创能力,未来在科技创新上不断突破。

 

2.2社会责任

 

以“辛伐他汀与伊曲酮康唑合用导致横纹肌溶解致人死亡”“抗生素滥用滋生超级细菌”等案例,激励学生增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社会责任感,只有不断学习相关领域研究进展和学科前沿,努力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才能在实践中尽可能地减少药物对患者的伤害。

 

2.3法制观念

 

结合“”史料和关于的宣传视频、图片资料,让学生明白吗啡等特殊药品具有双重性,正确合理使用能解除患者的疼痛,但如果管理或使用不当,药品将变为。结合现代药品、的发展态势,呼吁广大学生提高对的警惕性,洁身自爱,远离。

 

2.4科学素养

 

以弗莱明发现革命性药物青霉素的例子,教育学生任何重大发现都是必然的偶然,这种偶然只留给有心人,唯有努力付出,才会有回报。用英国药学家亨奇和肯德尔发现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而获得诺贝尔奖的故事,启发学生大胆创新,要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追求探索的精神。

 

2.5团队合作

 

以抗幽门螺杆菌药三联法或四联法使用杀灭幽门螺杆菌、头孢羟氨苄与藿香正气水合用导致双硫仑样反应、瑞格列奈与克拉霉素联用导致低血糖等例子,引导学生提升大局意识,培育协同作用、团队合作精神,尽量做到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相统一。

 

2.6关爱生命

 

在药理学课程教学中,实验动物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学生应当对其有着敬畏的态度和感恩之心,善待动物,不虐待动物。将平等、尊重、关爱的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到实验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敬畏生命、学会感恩。

 

3药理学课程思政教育融入的具体措施

 

3.1提升课程组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

 

课题组教师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理论教学经验,但思政教学理念的积累不够,专业知识讲授与思政内容引入的过渡显得生硬晦涩。课题组教师要积极参加课程思政培训与交流,开阔视野,转变思想,强化“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理念和意识;积极争取教改项目来支撑课程思政教育,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水平,使药理学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通过率先垂范、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塑造健康人格,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3.2构建课程思政教学大纲的顶层设计

 

课题组在进行教学大纲设计时,对照专业培养计划的相关毕业要求,修订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挖掘梳理教学内容中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药理学”课程教学。有重点地精选一些教学内容,通过典型案例素材分析,合理整合课程理论和相关教育主题,从而实现课程思政成效最大化。

 

3.3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改变原来的填鸭式教学,创新授课形式,利用云班课、云平台进行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课前,教师融合思政元素的热点案例视频、外延知识链接等教学资源,内容更丰富、更生动形象,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寻找素材,加深对课程中思政元素的理解。课中,教师通过头脑风暴、轻直播/讨论、课堂表现等活动环节,在专业内容的背景交流中,结合相关典型案例进行思政教育的导入,教学互动更便捷、更灵活。课后,通过习题、考核和调查问卷,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掌握更直观,教学效果更加理想。

 

4药理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成效

 

课题组对生物制药专业2018级本科生进行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网络问卷调查,92的学生认为药理学课程思政线上资源比较好,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90的学生认为药理学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使他们收获甚多。将课程思政引入药理学课程,达到了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目的,丰富了药理学的教学内容,明显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成了良好的学习风貌,提升了教学效果,并且推动了一部分同学的课外延伸学习。

 

5结语

 

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思政教育,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必须同频共振,这是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和素质的良好教学形式,是新形势下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育人过程的重要途径。课题组药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还未完全成熟,在今后的实践探索中,将进一步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途径、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框架,并完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切实提高课程思政育人质量。

 

参考文献

 

[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张杰,邹洪涛.新工科核心素养培养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J].教育教学论坛,2019(8):60-62.

 

[3]李凤.给课程树魂: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J].中国大学教学,2018(11):43-46.

药理学课件范文5

关键词 : 信息技术;独立思考 ; 引导 ;

独立思考,就是指个人在遇到问题或困难时,不再依赖别人,独自思考或行动,以解决问题。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终身学习能力的核心要素之一。爱迪生说过:“一个人年轻的时候若不会思考,他将一事无成”。独立思考能力是学生一切思维发展的前提。我们应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有选择、有目的地将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讨论和交流。不能因为有人听课或单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组织一些形式化的讨论。真正会听课的人并不关注上课的热闹程度,而是会去关注学生是否真正进入了学习活动,关注学生思维的深度和活跃程度。那么,如何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呢?笔者认为,启动学生的学习内需是前提,恰当的引导策略是保障。

在我们学校,不少学生家里都购置了电脑,且都连接了互联网。据笔者调查,很大一部分学生可以用电脑绘画、下载音视频等,但学生对电脑的认识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不妨以自身经验和技巧来触动学生,让学生产生敬佩之情,并将这种触动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在学习中暴露认识上的不足和思维上的盲点,从而进入主动思考的状态。如在讲解《计算机病毒防治》时,如果只讲病毒防治的重要性、病毒的危害性以及杀毒软件,不仅内容枯燥,课堂也没有活力。教师可以在课前预先在学生机器内植入一个木马,上课时启动木马,控制学生机器,让学生切身感受病毒的危害。接下来趁热打铁,讲述病毒的危害以及病毒传播的途径。在讲到病毒防治时,可以让学生在本机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并把植入的木马杀掉。这样一来,原本枯燥的问题会被教师讲得深入、透彻,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掌握实战技巧的过程。实战中蕴涵了丰富的内容,但教师往往越俎代庖,把操作过程直接告诉学生,学生所做的只是完成教师的指令,学习的主动性受到抑制如果我们一开始把要求告诉学生,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会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而努力思考,换来的是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在讲解《Word表格设计》这一节时,教师不妨直接布置层次任务(制作课程表制作中国象棋棋盘在棋盘上制作棋子),而后在一边观察指导。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表现活跃,参与热情空前高涨。长此以往,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丰富学生处理、解决问题的策略与经验,还能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积极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要适当地“遗漏”一些知识给学生,让学生寻找教师的“短处”,感受给教师纠错的喜悦,点燃他们表现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变得越来越有洞察力。例如,在教学《表格数据的处理》时,教师当堂给学生出了一道Excel分类汇总的题目,却故意“忘”了分类汇总前要先排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或思考获得知识,感受发现与创造的乐趣。

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信息技术学科有着独特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形象生动的画面、简练却富有情趣的讲解、亲切柔和的赞扬等,给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这对培养他们使用计算机的兴趣,消除他们对计算机的神秘感和恐惧感,懂得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作用将大有裨益。我们还应充分发挥出计算机的优势,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如学生在利用Photoshop画树时,如果教师教大家画同一棵树,形态和数量都一样,这是美术课的临摹要求。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则要这样教:只把基本工具的用法以及复制、粘贴教会学生,鼓励学生把想象中的树画出来,再鼓励学生把一棵树变成树林,通过互相交流发现复制的方法(既可以一棵一棵地复制,也可以二变四、四变八地复制)。

当学生具备了独立思考的积极性时,教师应针对具体的情况,启发、指导学生去思考,以维持学生独立思考的热情,提高独立思考的效率,使学生学会如何去思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特定的情境下学习,学生就可以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便于保存,还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创设教学情境,不仅使学生容易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而且可以“由境生情”,使学生更好地体验信息技术学习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可以说,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药理学课件范文6

近年来,全国各地在中考历史的考查上相继进行了一些改革,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考题灵活,联系实际,淡化纯知识、纯记忆的内容,这既体现了当今时代倡导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也给当前中考历史复习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我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四点复习策略。

一、按时出好复习内容提纲,打印及时并保证清晰,发放到每位学生手中。

仅让学生拿着书本复习有几个弊端:一是学生不知道该复习什么,所以我们常见学生将书从头读到尾,而且效果不佳;二是反复看书会出现视觉疲劳,容易忽视书上的内容,就是所谓的视之不见,我们常在考试后听到学生说书上的这个地方没注意。我的做法是依据中考说明的要求和集体备课的结果,将要求学生了解、指导、简述、理解的知识点结合教材进行细化,编写成复习内容提纲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复习,使学生明白哪些知识是识记内容,哪些是理解掌握内容,哪些是重难点、易混点,做到有的放矢。当然这个工作可以由不同教师分工完成。

二、博众家之采,取众家之长,收集与整理中考信息,多途径收集名校复习方法及复习资料。

中考是我们初中阶段的战略大决战,只有充分地掌握大战前的各种信息,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考复习其间,我们会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包括考试大纲及其特点变化,试题类型及变化,内容范围及难易深浅,等等。虽然这些信息并非试题本身,但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使教和学有所依据,不会如无头苍蝇,盲无目的。如我们在参加各种中考会中得知,2008年的中考会与重大时事结合起来,因此我们就把一些时政热点与历史挂钩,并进行整理归类。如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就把有关改革开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去复习。果不其然,在08年中考中问答题的第三题正是此知识点,甚至跟我们整理的资料一模一样。这样不是事半功倍吗?所以应对中考,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临考前一段时间更是如此。

三、保证课堂复习模式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对于这个工作的研究和探讨,有许多优秀教师都有自己的见解和方法。在复习课堂中,我觉得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课堂建模很重要。模式就是方法和途径,好的课堂模式就是两点间的直线运动,这样的模式简洁、直截了当、有的放矢,能达到成本最小效益最大;不好的模式就是两点间的曲线运动,花费时间多精力大,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甚至还会达不到效果。课堂模式除了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外,对学生也有着很大影响。学生是很难创造出自己的独有学习方法的,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和方法基本源于教师的课堂模式,是教师课堂模式的翻版。因此,我们结合了洋思模式、杜朗口模式、即墨28中模式的特点,根据本地实况,创制出了“目标明确、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师生共解、激辨讨论、提高能力”的课堂模式,以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课堂讲解不超过20分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围绕目标自主学习,实践结果表明效果不错。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复习内容和要求要非常明确,尽量细化。第一,教师要交待学习的主要内容,并要求学生必须达到什么程度,有目标的学习比“今天大家复习世界大战”要有效得多。第二,师生要系统回顾基础知识,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毕竟中考历史主要考查的还是基础知识,重在弥补知识缺漏,使之形成知识网络与结构。第三,教师要选择典型例题讲解或组织学生讨论,狠抓重点内容,适当练习热点题型,帮助学生揭示解题规律,注意解题方法和本学科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善于归纳和总结知识之间纵横的联系和比较。第四,要根据学生实际制订适当的复习量。复习课中常看到教师布置了超量的复习内容,我们通过试验比较发现其结果是效果很差,一堂课不可能复习完两堂课的内容。

四、历史教师认真负责的态度至关重要。

上一篇思想研究

下一篇一张旧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