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描情家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描情家园范文1
在浙江义乌基地研修期间,我们在青口小学听了几位老师的常态课。其中两个词语教学的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案例一】
师:“工笔细描”是什么意思?
生:是指不进对人物的肖像进行细致入微、一丝不苟地刻画。
师:“一丝不苟”是什么意思?
生: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师:那句话解释了工笔细描的意思?读读句子。
学生找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师:“细致”是什么意思?
生:深入而精细周密。
师:“挥笔速写”是什么意思?
生:挥笔速写就是就是很快地画出来。
……
(原文: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吹泡泡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鱼游到了纸上》)
【案例二】
师:从那个词可以看出花的美?
学生: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范写“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通过“团”和“簇”,你仿佛看到了花儿怎样?
师:从“姹紫嫣红”这个词语中,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师出示课件:瞧,这些花儿都簇拥在一起,这一丛,那一簇,这就叫――花团锦簇。不仅花的品种多,颜色也多,有红的、有黄的、有紫的……真是――姹紫嫣红。看了左边又想看(右边),看了楼上又想看(楼下),看了近处又想看(远处),看了怒放的还想看(含苞欲放的)。眼睛都忙不过来了,这就叫做――应接不暇。
师:想看山阴道吗?把眼睛闭上。走在山阴道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学生纷纷展开想象,发言活跃。
……
(原文: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词语教学,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而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维果斯基曾说:“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含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而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对于词语教学,没有获得感性的个人涵义的词语是不可能被主体顺利调遣或正确使用的。当词语未与学生的精神领域建立紧密的联系时,这些词语在学生的心中是了无生命的。
在课堂教学的起点上,学生并非白纸一张,他们已有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情感储备。学生的学习也并非简单地传授,而是在已有经验系统中不断构建内化的过程。让学生在有兴趣的前提下,充分地感知、尝试、操作,积极地参与,使学生内化。在片断一的词语教学中,我们见到的是教师脱离语境,就词解词的场景。这种单纯为解词而解词的做法,只能将词语教得缺乏温度。
在教学片断二中,词语不是单个出现的,而是整体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些词语,与花的美有关。老师通过课件的展示,语言的描绘,有效地创设了情境的,整组词语,就以他们独特的意象进入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读着这些词语,孩子们脑海里浮现出来的,是一幅鲜活的画面,词语就被赋予了情感的温度。
描情家园范文2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嘉宾、大家好!(鼓掌)
松花江畔夏花红,双城吉日鸾凤鸣;欢聚名豪(大酒楼)贺新禧,美酒佳肴谢宾朋。 (鼓掌)
今天,是我女儿**和女婿**“知音千里相逢,同心同德互敬;结成终生伴侣,建立美满家庭。”的大喜之日,承蒙各位光临,我向所有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鼓掌)
你们的到来,不单是汪魏巍和赵大伟喜结良缘的见证人,同时为他们的婚礼增添了无限的光彩,使我们感到万分荣幸,我和我的家人向你们表示由衷地感谢!(鼓掌)
在这“夏日夏露夏花美,喜人喜气喜事多”的良辰吉日,我女儿汪魏巍和女婿赵大伟在所有来宾的见证下和祝福中,携手步入婚姻殿堂,共同敲响了幸福的钟声。魏巍、大伟,从现在起,你们在人生的旅途上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在爱的海洋里,正在起航。爸爸妈妈向你们表示最衷心的祝贺!(鼓掌)
“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是情、是爱、是缘,把你们钟情在一起。通过相识、相知、相恋、相爱和相许的美好时光,经历了七年之多的恋爱长跑,今天,有情人终成眷属。 “两人同心千载秀,双方合意春万年;三合夫妻情似海,佳偶礼成岁月甜。”希望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在爱的海洋中:风雨同舟,相互体贴;彼此宽容,相互理解;勤劳创业,志同道合;尊老爱幼,传承美德;夫妻恩爱,和睦生活;双方父母,放心快乐。同时,你们要经常回忆昨天相知相恋的美好时光;永远牢记今天携手步入婚姻殿堂的神圣时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共同畅想明天的幸福生活。只有常忆昨天,牢记今天,畅想明天,才能使你们的家园更加充满阳光;才能使你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才能使你们爱得更深,爱的更甜,爱的更加给力。(鼓掌)
魏巍、大伟,爸爸妈妈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给你们刻了一首藏头诗,希望你们永记心间。“恭祝大伟结良缘,贺喜魏巍女嫁男;新人共绣鸳鸯谱,婚姻美满月双圆;快笔难描女儿美,乐让东床唤泰山。百世良缘同舟济,年迈依然爱意绵;好合夫妻共甘苦,合卺佳偶共婵娟。”爸爸妈妈恭祝你们新婚快乐,百年好合。(鼓掌)
在此,我向为我们养育一个好女婿,并为筹备婚礼而付出辛苦的亲家母和亲家公表示诚挚的谢意(鼓掌)
同时,向主持婚礼的司仪和和服务人员以及为我们提供方便条件的名豪大酒店的全体员工表示感谢!(鼓掌)
各位来宾:由于你们的到来,才是婚礼庆典由始至终贯穿着喜悦的气氛,我祝所有来宾:“喜露滋润喜满怀,嘉宾人人好运来;合家欢福满门,四季平安发大财。”(鼓掌)
描情家园范文3
好久没有空闲坐在窗前发呆了。想,今日拥有一个窗外,看流云似水般地飘过来,再飘走,鸟儿欢快地掠过树梢,扔下一地跳跃的歌声,沉默已久的冬天,你还能按奈得住吗?
我想我是蛰伏的藤,枝枝蔓蔓爬满我的窗。枯萎、斑驳的姿态里拥有一颗蠢蠢欲动的心,装满了对冬的敬畏和遐想,也装满了对你的牵挂和思念。归鸿已去了南方,无人传递尺素心思,信笺上蘸满了你碎碎的话语,随一片噙满泪水的云朵,悄然落下,带着季节的忧伤。踏着你踏过的足迹,循着你飘过的天空,捧着你缱惓的诗文,嗅你落寞的气息,听你心底伤感的歌,阳光无声消失在云层,雨点啊,开始悄然飘落在我的心上,打湿了归去的路。
忧愁,徘徊在文字的渡口,能否借我一叶小舟,把云水相隔的距离缩短,把云水相依的眷恋延伸?
不知道怎样的相遇叫相遇,不知道怎样的温暖叫温暖?只知道我们遇见了,没有约定,没有彷徨,就这样在茫茫人海中遇见,并不曾走散。漫不经心,又随遇而安。
空暇的时间,相互驻足在彼此的文字里,恍惚间,心已为某些熟悉的东西所吸引,一种共鸣敲打骨子里的倔强,一种默契沟通陌生的心灵。都说,文字是写给灵魂相通的人,尽管我的文字还很羞涩,尽管我的思想还很浅薄,可是你在认真地读,读浅显的诗文,读浅显背后的人。我,被你读懂了么?
喜欢淡,喜欢静,喜欢孤芳自赏,喜欢寂寞寡欢,还喜欢与文字、音乐同行,喜欢将凝重的岁月,过得单薄,清新,喜欢将纷繁的生活,过得日常,随性。
我把我喜欢的喜欢,都流淌在字里行间,让心去放任,让情去沉浮。虽然,文字,我不能驾驭;音乐,我不能精通;但是,带着一颗洁净的心,去抚摸,去倾听,一种心情,湿润了,一些惦念,寂然了。
网络,或是文网,总以为自己是这里的过客,而且每个人都是过客。过客与过客,你从来处来,我从去处去,即使交集了,终究谁也不能为谁停留。不习惯离别,不舍得忘记,明知道是邂逅,还固执地想着邂逅到永远,过于感性的人,易于伤怀,所以我会固步自封,冷落自己。
驻足青葱馥郁的大观园,落英缤纷,芳草鲜美,我却习惯踽踽独行,氤氲的文字散发着诱人的香,但我的家是多么的羞涩,多么的清寒!文字于我来说,是高不可攀的知己,是一个人的单相思!我笨拙的笔写不出俊逸的文,我鄙薄的思描不出清秀的画,但我依然喜欢,依然不断汲取,不会放弃。即使只有一锄一禾,我满足我文字里的田园生活,并不艳羡其他人的光环。爱好是我的方向,兴趣是我的资本,性情则是我的命运!
就这样一个人走了很久,很久。你,来了,伏起为云,柔情似水,翩翩飘过我的天空,留下纸上淡淡的足痕,背后深深的目光,在那个季节对望的五月,我清楚记得!人,在不奢望中,得到一种至真的关怀,在不绽放中,却得到一种热切的鼓励,这是高山流水的声音吗?
走进你茂密葱茏的家园,你以云为墨,以风为笔,清朗穿行于远山之外,写情愫于万里长空。那些日子,友情在你笔端绽放,云烟在你纸上晕开,一冬的雪花在你窗外不断落下来!
从来没有为你做过什么,我总是这么吝啬,总是这么自私!也曾想为你写点什么,在你的生日,或者是某个黄昏,却迟迟不敢动笔,怕我读不了你,怕我懂不起你,更怕我的笔亵渎了这得之不易的情谊。因为珍惜,所以吝啬!
描情家园范文4
《宇宙的边疆》节选自卡尔・萨根的名著《宇宙》,是一部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作者用生动的语言说出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表达了自己对宇宙的见解和探求未知世界的渴望。
本文作为解说词,很好地体现了它的特点:
一是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缓缓推进。就我们的阅读来说,文章已经脱离了电视画面,但还能感觉到电视画面对文字的影响,如“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等介绍性词语。
本文采用了空间说明顺序:宇宙――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地球)。这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本文是电视片的解说词,从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这样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决心。“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
二是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主题。本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阐述其他问题。
三是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了解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内容。如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象(情理扩展)。
描情家园范文5
士人有知识、有抱负入朝为官,但出于某种原因而退隐朝野,隐逸山林者称“隐士”。“隐士”寄怀山林,思考宇宙、自然、社会、人生,所歌、所言、所志、所为,形成隐逸文化,渗透朝野,影响了南北朝后的整个封建士人阶层。而作为为士人提供生存空间的私家园林,其文化归属,究根溯源,滥觞于此。
士人退隐之动因不尽相同,所见居所也因人而异了。但不管何种情况,只要到了自然风景之中,所歌所言,无不被宇宙自然之浩大,泉石嘉木之质洁而感染,从而追慕心灵道德之纯净,鞭策社会尘事之虚伪,追求自由人生。如郭璞之《游仙诗》:“京华游侠窟,山林稳遁栖。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临源挹清玻,陵岗掇丹荑。灵溪可潜盘,安事登云梯。”
诗里不仅描述泉溪丹荑之美,而且寄托着诗人的苦闷与灵魂幻觉。又如王羲之的《兰亭集诗》:“仰视碧天际,俯瞰绿水滨。寥间无涯观,寓目理自陈。大矣造化工,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同时也有年老官僚士大夫“肥遁放逸”安享晚年的之乐者。如《晋书》本传记载:“崇有别馆,在河阳之金谷,一名梓泽”。石崇所建之“金谷别院”极尽奢华,寓意在此“更乐放逸”,安享晚年之乐。石崇惨死后,后人,特别是唐代诗人多有咏怀金谷诗,如杜牧《金谷怀古》:“凄凉遗迹洛川东,浮世荣华万古同。桃李香消金谷在,绮罗魂断玉楼空。”
诗人从自然造化之美中,理解自然、宇宙、人生、社会,以一种积极的追求自然野趣。而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陶渊明(372-427)退隐的田园诗,他的《饮酒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魏晋以后,隐逸对士人的影响深刻而久远。几乎朝野士人都在思考,只是有所谓“大隐”、“中隐”、“小隐”之别。白居易(772~846)说: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士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君若好登临,城南有秋山。君若爱游荡,城东有春园。君若欲一醉,时出赴宾筵。洛中多君子,可以恣欢言。君若欲高卧,但自深掩关。亦无车马客,造次到门前。人生处一世,其道难两全。贱即苦冻馁,贵则多忧患。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穷通与丰约,正在四者间。”①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造园家,他居家宿衙,皆莳花移木,写有大量的园林诗。昔日被贬江州司马,结庐于庐山草堂。他所写的《中隐》,就是肯定前面出任朝官,后面经营园林,提倡“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并重。这对唐以后,直至明清士入私家园林的发展,无疑起着文化奠基作用。
古代士人的隐逸文化为古代苍山秀水处的高士园林,为平冈榆柳的田园园林,为城郭之中的“城市山林”铺垫了其时社会的“道统”文化基础。也决定了中国古代山水园林不仅注意其空间审美的景物构成,更通过景物寄寓和传递一种“道统”的文化理念。从唐洛阳占满一个里坊的牛僧儒的归仁园、裴度的尊贤园,到存于现今的苏州明王献臣的拙政园、清宋悫庭的网师园和清袁廷的渔隐小圃等,无不寓意着退隐守“道”的风节思想。这种民族园林的文化思想,是与仅出于空间审美要求的西方园林文化截然不同的。
山水画与文人园林
园林艺术和山水画均属于传统的以风景为主题的造型艺术,因而关系极为密切。历史上某些成功的绘画及画论,对造园活动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而一些名园也常常成为绘画的题材。
魏晋名士风流的一个重要表现便是耽乐山水林泉,对自然美的游目聘怀和仰观俯察。在记述晋人轶事的《世说新语》中,有很多例子: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茏其上,若云兴霞蔚。
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目不暇接,若秋冬之际,有难为怀。
王司州至吴兴印渚中看。叹曰:非唯使人情开,亦觉明月清朗。
这些情趣深永的文字,充分表明了两晋士人对游赏风景的偏爱,而且也已成为一种风尚,也促进了山水绘画和写意园林的形成。
晋室东迁,中原中原文人南来,而江南风尚,崇尚老庄,人文俊秀,山水清幽,其情其景,遂使文士罗丘壑于胸中,生烟云于笔下。陶渊明的田园诗,谢灵运、谢x的山水诗,这些作者都是自然山水和园林的钟情者。
到晋宋南朝,绘画中对风景的描绘已不再仅限于装饰,而成为一种题材。大家顾恺之所作《女史箴图》之山水配景,已具高下曲折之形。在《画云台山记》中集体表达了其观察风景创作山水画时的体验,而顾恺之也被称为山水画之祖。稍后,南朝宋的宗炳写成了历史上第一步风景画论著――《画山水序》,主张山水画必须像真是山水,这样才能代替那些人们不便常去的林泉风景,而供人们随时“披图幽对”,达到畅神的目的。
再此同时,南朝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品画六法,是古代第一次对造型艺术审美标准所做的系统论述。这些被誉为“千载不易”的衡量艺术作品优劣的标准,既是后世风景画画,也是园林艺术创作的依据。
唐代是我国山水画和园林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诗人白居易结草堂于庐山,把居所完全融化在美丽的自然山水之间。但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山居园林是王维的辋川别业。王维是唐代著名的田园诗人,被后人尊为泼墨写意山水的创始人。这位诗画双绝的名士晚年自己构筑园林,以深厚的修养和高超的技艺创造出了一所后世文人筑园的楷模――辋川别业。
两宋时期,苏轼、文同等人开创“文人画派”,他们的风景画的主题多为园林小景。几竿摇碧、几叶素兰、几座石峰,笔简意赅。这种笔越简气越壮,景越少意越浓的艺术思想对后来的造园艺术甚有影响。
明清是山水画和风景小品的发展的,也是园林艺术从理论到时间均臻至成熟的时期,两门艺术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元朝的倪云林,明代的米万钟、文震亨、计成、石涛等,清代张涟、张然、张南阳、李渔、仇好石、戈裕良等,皆为画师,又为造园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吴门画派。文人画“吴派”开创者沈周为其好友绘制《东庄图册》,后人盛赞沈周的《东庄图册》,“观其出入宋元,如意自在,位置既奇绝,笔法复纵宕,虽李龙眠山庄图、鸿乙草堂图不多让也。”画坛盟主文征明酷好园林,为王献臣绘“拙政园三十一景”为古代园林实景描木之精品。另一位吴门派大家仇英曾多次将名苑想象成图,如晋石崇之金谷园,宋司马光之独乐园等,于此也反应了画家胸中深湛之造园修养。而今苏州留存有大小园林近一百处,均构筑或重修于清明,这和城中画家萃集,市民艺术素养较高也不无关系。(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描情家园范文6
同样一位诗人到乡下采风,见古道边一口清凉的古井,一农夫用水桶在古井中提水的声音,挑着水在百年古石板路上走路的声音,将水倒入水缸的声音,一一被诗人用不同的象声词描入诗句,成为一首绝妙的好诗。
但不管是画家还是诗人笔下的农夫,他们眼中的绝妙风景都是画家和诗人自身以及他们所居住的环境。画家和诗人眼中的诗情画意,恰是农夫的艰辛与不幸。很多老农一辈子只见过飞机在天上飞,火车在电视上跑,连亲眼目睹一下大城市宽阔的街道和高楼大厦的机会都没有。在他们心中,城里人居住的地方才是人间仙境。
游山玩水是城里人永不厌倦的乐趣,人们大把的钞票丢在了山上,扔在了水中,都说值得。而在乡下,不少村庄里的中青年都走光了,只留下老弱病残看守家园。一些人一只脚刚跨进城就发下毒誓,哪怕在城里讨饭,这辈子都不愿再回乡下去。城里人生活在乡下人的风景中,羡慕着乡下的风景;乡下人生活在城里人的风景中,羡慕着城里的风景。城里人下乡,乡下人进城,交换着看风景,总是百看不厌。不仅城乡如此,在我们眼中,似乎生活中的一切好风景都在别人那里,总是望着别人的风景徒生感叹。
其实,风景无处不在。只是,很多时候,我们都拿着望远镜,只看远处的,忽略了身边,只看见别人的,看不见自己的。北宋文学家坡有一句吟庐山的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顺手拈来放到各个场景,无不妥贴。
有一句话叫做“看景不如听景”,其实不是说景色有什么悬殊,而是在言语的描绘下,风景多了一些虚幻的色彩,对于没见过的人来说犹如多了一层神秘的薄纱而已。当你站在风景里看风景,那层薄纱揭开了,露出了真实的面目,也缘于你就在其中,所以总觉得没有想像的那么美好。
说有一男孩隔着朦胧的晨雾看见河的对岸有一小屋,那小屋在轻雾缭绕里犹如一所神话里的宫殿,是那么的美丽,令人向往。他就想法渡河而去,等到了对岸,雾已经消散殆尽,而小屋的一切真实地摆在他的面前,让他大失所望。那是一向凌乱的茅草屋,屋里摆着农具,在墙角倒着的斧头锈迹斑斑,到处杂乱不堪。这怎么能和在河对岸看到的比呢?!其实小屋还是小屋,让人失望的只是人的心而已,人的想像而已。
也有一句话叫做距离产生美,大概就是指的这些。
有很多人抱怨自己的生活不美,觉得差强人意。看见别人的家庭总觉得非常美满幸福。其实当我们真实地走进每一个家庭,会发现每个家庭都有不足之处。只是别人的不如意处我们常常看不到罢了。
比如夫妻,在一起久了,激情会逐渐被平淡代替。就像人说常在花中,嗅不到花的馨香。他(她)的优点逐渐被忽略,缺点则明显地“放大”。于是乎,总是会受到外界的诱惑,鼻子中嗅到的总是野花的香味,就有许多家庭不和,就有许多人抱怨自己的另一半。
如果我们觉得自己的生活出现危机和问题,我们何妨不到风景外一试呢。站在风景外看风景,会发现原来自己的那片风景也是如此美丽。
我也常常抱怨自己的爱人,当我抱怨她时,我就把自己推到家庭之外,从另一个角度审视她。我给她发信息,发现有些言语写在屏幕上比在嘴里说出来有魅力多了,她回的信息也让人感觉一丝浪漫。给她打电话时总是仔细聆听她的声音,发觉也总比在跟前清脆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