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课本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课本范文1
一、课本剧的教学功能
《高中语文新课改改革纲要》提出“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其实质是语文教学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终生的发展。而课本剧这种简单的形式是师生以语文教材中的有关课文,特别是教材中所选的中外戏剧剧本等为内容,在课堂表演故事情节、小品或小型话剧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将文学、表演、音乐、舞蹈、美术等融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艺术,能同时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推崇“教学做合一”。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又是三件事”,“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在陶先生的教学思想中“做”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做的最好表现形式就是表演课本剧,这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和探究欲,还能培养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编排课本剧的步骤和要求
1、认真学习“剧本”揣摩“角色”。要演好课本剧,就必须对课文内容有深入的了解,需要引导学生多读,使其知背景、熟内容、明主题、识性格,细心揣摩人物高度个性化、富于动作性和丰富潜台词的语言,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把握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同时可以发动学生到图书馆、网上等查阅有关资料,多媒体资源等,让学生容易把握矛盾冲突和人物的性格。为后一步的表演奠定良好的基础。
2、矛盾冲突前台化。写戏须先找矛盾冲突,矛盾越尖锐,才越有戏。戏剧不是平板的叙述,而是随时可能发生矛盾、碰出火花来,令人心动,在最后才解决矛盾。“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因此,改编小说为课本剧的关键就是抓住作品中人物间的最集中、最尖锐的矛盾,围绕矛盾展开剧情。在众多矛盾焦点中,要使主要矛盾凸现出来,走向前台。受教室舞台和学生为主体观众的制约,入戏的冲突很重要,一般要求从危机开场,要一下子跳到最紧张的斗争中去。对于过去有关情节只作回叙成分融入到剧情当前发展中。在舞台上,以现在为主,过去为次,过去只起推动现在剧情的作用。
比如改编《祝福》时,从许许多多的矛盾中,应该选择矛盾最集中的——祥林嫂与鲁四老爷的矛盾作为切入点:
鲁四老爷(高声)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我(疑惑)四老爷和谁生气呢?
鲁四老爷(低头冷冷地)祥林嫂,这个东西。死啦。
我(脸变色)什么时候死的?怎么死的?
鲁四老爷(漠不关心地)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
在此基础上再依照小说本身的结构采用倒叙式改写;从祥林嫂初到鲁镇到被婆婆抓回,祥林嫂再到鲁镇的进程来组织内容。这样把最尖锐的冲突最直接的暴露在观众面前。为了表演的需要,可以对矛盾冲突做艺术性的夸大,只表现其中最有趣的因素,删去那些微不足道的细节。
3、提炼台词,生动演绎。课本剧的表演主要靠演员的语言、动作和表情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因此,在编排剧本时,就必须根据剧中人物的个性特点,认真提炼和揣摩每个演员的个性化台词,设计每个演员的动作。如《雷雨》第四幕的编排,周朴园的语言和动作就应当显得冷酷、虚伪、残忍、傲慢,鲁侍萍的语言和动作就应当显得善良、坚强,繁漪就应该是傲慢、大方、内心苦痛等。还有人物的矛盾冲突,进而在其他人表演的同时其他人的表情、神态。还是这一幕当繁漪指责周萍的时候,四凤、周朴园、周冲等每个人的表情、动作、神态等。
4、选配音乐,制作道具。恰当的背景音乐和道具能烘托环境、渲染气氛,增强表演的效果。但是选配音乐能更好地突出情节,更好地表现矛盾冲突。如编演《茶馆》时,在开始设置了京味十足的京韵大鼓的背景音乐及茶馆嘈杂的说话声吆喝声等,准备了小桌、藤椅、外国香烟公司的广告画、”莫谈国事”的纸条等道具,准备或自制了符合那个时代的演员的长袍、瓜皮帽、长辫等服饰,这样能使课本剧有声有色,把观众带到那个特定的环境之中。
5、排练揣摩,演出到位。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准备,准备好后老师要从语言、动作、神态等各个角度给予点评,让学生更好地揣摩角色,把握到位。
6、赏析提升,把握到位。当学生排练一段时间后,让学生静下心来重新揣摩课本,翻阅资料,进一步了解课本课外内容,完善角色,把没一个角色演出到位。
三、课本剧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编演课本剧是一个需要时间、需要经历更需要热情的活动,但是编演课本剧更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对于他们的成长百利无一害。
1、高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愈来愈强,他们希望独立地判断是非善恶,独立地解决问题,不愿轻信别人的结论,不愿盲从,爱评论和争论,倘能让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去解决疑难,辨明是非,从心理上他们会感到很大的满足。
2、自强心理、成就心理也十分突出,对未知领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征服欲,“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倘能挖掘新奇的东西,必将刺激着他们去认识、去探寻,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索心理和猎奇心理,满足他们的成就感。
高中语文课本范文2
关键词:空幽静,凄清,无奈,伤感
历来的文章家都注重炼字。杜甫有“为人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壮语;卢延让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苦语;杜荀鹤有“典尽客衣三尺雪,炼精诗句一头霜”的豪语。文字和思想情感密不可分,更改一个字,有时也就是改变了作者的情感内涵。但是,高中语文课本古诗词赏析中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很多诗人都垂青于“空”字,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楼》),李白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登金陵凤凰台》),韦庄的“江雨菲菲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金陵图》),似乎无“空”不成诗,无“空”不成文,原因何在呢?
1、“空”字渲染环境的幽静,表达抒情主人公归隐闲适的情怀。
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傍晚一场秋雨过后的山间景色,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一个“空”字,写出了山中树木茂盛,人迹罕至,描绘出山中的宁静、村民生活的淳朴,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一种超然物外、归隐恬适的情怀。他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以及《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都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既写出了山居环境的静谧,又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恬淡安逸。
2、“空”字渲染景物的荒凉、凄清,传达诗人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前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韦庄置身于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来到六朝旧都金陵,徘徊于往昔的政治中心,如今已荒废的台城,自不免怀古伤今,分外惆怅。在春雨霏霏江草长齐无人理会名城遗址,人听到鸟叫,感觉六朝恍惚如梦一般,这主要是从一个“空”字表现出来的,鸟声再好听,但无人理会,可见此地已萧条冷落之极。“空”与后两句中的“无情”“依旧”一起,造成了诗人有情物无情的巨大反差,取得了非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人把石头城放在沉寂的群山中来写,放在来着凉意的潮声中来写,放在朦胧的月夜中来写,更能显出故国的没落荒凉。一个“空”字尽显六朝繁华俱归乌有,隐含着诗人古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诗人用简短而雄浑有力的四句诗,写尽了王昭君一生的悲剧。“连”字写出塞之景,黄沙漫漫,无边无际;“向”字写出了王昭君思念汉室、想念家乡之情。然而天地无情,青冢有恨,昭君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长她的父母之邦。一个“空”字,写出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和思乡而不得归的伤感。而《蜀相》一诗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以“自”“空”二字修饰,则所含之情便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更加突出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怀念和景仰之情。
李商隐《马嵬》“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诗人抓住最有特征性的事物,只用“虎旅传宵柝”五个字,就烘托出唐玄宗逃难途中的典型环境,主人公的狼狈神态和慌乱心情也依稀可见。诗人还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传宵柝”,使昔乐今苦、昔危今安的不同处境和心境,跃然纸上。“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以保障皇帝和贵妃的安全,冠以“空”字,意思正好相反,军队不是护卫,而是发生哗变。
3、抒写主人公壮志难酬、功业未就的悲愤和无奈。
陆游一生主张抗金复国,收复中原,然而南宋小朝廷却偏安江南,不思进取,诗人的一腔爱国之心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了泡影。自许为“塞上长城”是他毕生的抱负,灭胡虏是他的一生的追求,但诗人壮志未酬而两鬓已斑,“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候》)一个“空”字写出了诗人报国无门,杀敌无路的无奈和悲叹。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张可久的《卖花声·怀古》前三句排比叙事:虞姬刎乌江;孙刘赤壁功曹;班超年迈守边。重点是写后一事,一个书生投笔从戎,功成而名不就,令人长叹而泪下。“空老”,更让报国无门的书生们,在生灵涂炭之时,独怆然而泪下,长叹声里,贯穿了古今多少忧患的话题!
4、写出了战争带给人们的创伤,传达出昔盛今衰的伤感。
南宋词人姜夔于宋孝宗淳熙三年冬至日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写下了著名的《扬州慢》。当年繁华热闹的扬州“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如今却“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一个“空”字,写出了写出了今日扬州城的荒凉冷落。
孔尚任《桃花扇》中一曲【北新水令】“山松野草带花挑,猛抬头秣陵重到。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写尽南京城的衰败和荒凉。“残”“废”“瘦”“空”四字,一字一图,一字一泪。用“残”修饰“军”,使人想见败军溃逃的情形,这是虚写,是因“废垒”这一眼前实景而引起的联想;“残军”与“瘦马”也是虚实相对,前者为眼前之未见,后者为眼前之所见;昔日用于战争的“垒”“壕”,如今已“废”“空”,又衬之以卧在空荡荡的城壕中的瘦弱之马,更凄凉。
4、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
王勃《滕王阁诗》中“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一句,诗人在提出建阁的人如今何在的疑问后,以景作结,似答非答,更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一个“空”字写出了江水永恒、人生短暂。难怪当年曾留下了一字千金的美谈。
高中语文课本范文3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单一,课程内容僵化,人文关怀缺失,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这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综合素质低,缺少创新精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制订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学校不但是新课程的执行者,还是新课程的开发者和管理者。学校运用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开发语文活动型校本课程,是学校的一项基本任务。“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课程文化的重要依托。”[1]开展语文活动型校本课程,完善课程结构,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实施校本课程学分制,形成学校特色,既可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高中语文活动型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1.前期准备
制作师生调查表,召开师生代表座谈会,采取问卷调查等方式,听取师生意见,合理开设活动型语文校本课程。根据学生需求,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阅读兴趣出发,开设各种语文活动课程。
2.开发的目标和原则
(1)开发的目标
开发出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满足学生的需要。知识和技能领域的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写作素养,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文学名著对话,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和方法目标: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有积极健康的心理。
(2)开发的原则
追求文学性、实用性、科学性、趣味性、开放性、互补性。学生有课程选择的权利,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
3.开发的课程内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2]同时,“鼓励学生组织文学社团,创办文学刊物,积极向校内外的报刊投稿。”[2]学校可以文学社为实验平台,实施活动社团化,社团课程化,开发活动型语文校本课程。建立健全社团组织机构,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和年龄特征,引导学生体验生命,感悟生活,了解社会。
学校活动型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分为五级:听、说、读、写、研。
听:聆听名家讲座。邀请文学名家到校为学生开设讲座。我校有一批热爱文学并进行文学创作的教师开展写作知识讲座。开设名著导读讲座,观赏名著影视作品。语文学科内容的拓展,如开设语法知识讲堂,帮助学生了解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的常识,弥补教科书知识的缺陷。开设风土人情讲座,开发地域文化资源,从文化的角度关注身边的生活,寻找文化归属感。我县是汉高祖刘邦出生地,两汉文化资源丰富,邀帝城、斩蛇沟、龙雾桥等遗迹尚存,金刘寨有汉皇祖陵,学校据此开发有校本教材《印象大沙河》。
说:举办课本剧表演、演讲比赛、辩论赛、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举办优秀成员作品鉴赏交流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等举办演讲比赛,如我看“杜甫很忙”,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活动中要求学生“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2]活动中,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最主要的是“口头表达中的操作思维训练,包括思维的眼神表达、手势表达、表情表达、体态表达、默语表达等体态语的训练。”[3]在活动中养成尊重他人人格的良好习惯,学会尊重各自对事物的理解,欣赏别人,发展宽容的态度和关爱的品质。提高自己的人际关系智能,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学会交流的方式和技巧,与别人合作共同完成活动任务。
读:举办校园读书节,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对学生开放,学生利用电子阅览室进行阅读。开设讲座,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根据阅读需要进行“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比较阅读”[4]。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一部分,语文教师积极组织活动,适时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引导中学生热爱读书,举办读书报告会,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我校开发的校本教材《新文学读本》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引导学生阅读思考人生。
《新文学读本》分为八章,超越梦想、叩问人生、青春榜样、心灵拔节、穿越人海、思想的光泽、仰望星空、我的社团。每章分为三个板块,名家名篇、乡土乡音、花季雨季。名家名篇选自名家之作,引领学生阅读经典。乡土乡音选自我县名家发表之作,花季雨季选自我校学生作文。
写:语文教师从文学的视角开发作文教学教材,实现作文教学的新序列,激发学生创作潜力,“鼓励学生有自由的表达、有个性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2]专题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书法与文学等,每一专题分为体裁知识、写作方法、名家名篇、学生佳作。从文学的角度,以兴趣为主,开展作文训练,避免作文训练的模式化。
组织参加教育部门批准的作文比赛,如江苏省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江苏省中小学诗歌竞赛、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等活动。学生的作文获奖,写作的积极性提高。积极开展文学采风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真实的体验。创办文学校刊,编辑学生作文集,让学生自己“用计算机进行文稿编辑、版面设计”[2]。建立与报刊社的联系,用编辑好的文学校刊投稿,扩大对外交流。
研: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真正实现学生阅读个性化。教师对学生培训,传授科研方法、调查问卷设计原则、选题注意事项等。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提出课题。教师根据课题情况,筛选、整合相近内容划分课题小组。课题小组选出小组长,在教师指导下,查阅文献,参与社会调查活动,成立调查研究小组,写出开题报告。指导教师审核,提出修改意见。课题小组实施研究活动,填写课题活动记录表,形成研究成果,课题小组交流成果,师生共同评定优秀研究成果。在活动中,接触社会,观察、思考社会问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
三、高中语文活动型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策略
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校本课程作为一门课程,纳入学校的课程管理。语文教师要提高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形成语文活动型校本课程开发的学校特色。
1.语文教师转变角色,与学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在课堂管理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的差异,构建和谐的关系,让学生有心理安全感,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要重视领导班子及其组织成员的互补结构。”[5]做好活动成员和学生干部的选拔工作。
2.语文教师要提升课程意识,提高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和运用能力
开发课程资源要经过三个筛子,“教育哲学”、“学习理论”、“教学理论”[6]。开发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整合自身资源、网络资源、地方资源等,使课程资源成为校本课程内容。做好活动型校本课程的规划、活动计划、活动方案,做好成员的评价工作,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四、高中语文活动型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策略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以促进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科学发展。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注重学生体验感悟,重视学生自我评价。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都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评价方式多元化,采用档案袋评价、展示性评价、研讨式评价等多种方式。活动中,改变只重结果的定量评价,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体验,活动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潜力,发挥个性特长。评价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达到有效激励学生完成实践活动的目的。
对教师进行发展性评价。学校鼓励语文教师每学期上交一次《课程纲要》,学校课程委员会中期检查活动开展情况,学期末评选精品课程。
五、结语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还是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语文活动型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改变教师传统的教育观,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有利于语文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开发充满活力的高中语文活动型校本课程,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进而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冯为民.文化自觉:语文教学之命脉.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9(3).
[2] 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 严桂根.构建高中语文“口语交际”训练新体系.语文教学通讯,2004(3).
[4] 莫提默·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郝明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高中语文课本范文4
关键词:整本阅读;阅读环境;阅读方法
网络的普及与推广,让学生们能更方便快捷地获取最新信息。网络资源的无处不在,碎片化阅读渐渐成为很多学生获得阅读体验的主要方式。如何让学生回归文学读本,如何有效推广整本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是一件极具意义与挑战的事情。我们坚信,学生读完一本书,不仅能芳香他们的心灵,也可以让他们获得另一种人生的体验。
一、创设阅读环境,让阅读在无形中走进学生的生活
相信每所学校都注重读书环境的营造。以我所在的学校为例,除了有宽敞明亮的图书馆,教学楼的下边还有自助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同时,我们还在每个班级成立了图书角,学校为每个班级配置一个书架,由语文教师提供书单,学校购买,每班派2人负责图书的借阅、登记,以图书漂流的形式让图书在不同的班级流动,做到人人有书看,月月有不一样的读本。我们也呼吁学生书包里要常备一本书,闲暇之余可以拿出来看看、读读。
学生只有在他所处的环境里时时有阅读的机会,阅读才会在无形中走进他们的心灵。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著作《柏拉图文艺对话录》中所提倡的那样,让青年“天天耳闻目染于优美的作品”,才能“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
我们可以做个简单的计算,如果让一个学生每天阅读15分,每分钟阅读300字,一年下来累计阅读量多达160多万字,其所达到的阅读量是惊人的。因此,好的阅读环境的营造必然带来好的阅读习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影响小至成绩的提升,大至文学素养和独立思维能力的养成。
二、开展班级阅读课,指导学生阅读
外部环境的创立只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一个契机,开展班级阅读课,师生共读,生生共读才是真正的阅读活动。而在整个阅读课中,教师的及时跟进与方法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在阅读课具体实施过程中,我所在的备课组首先会列出书单对阅读提出建议,如高一上学期我们建议书目为《聊斋志异》《围城》《坡传》《沉默的大多数》《成长是一件孤独的事》。这5本书涵盖小说、传记、杂文、哲思性散文,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阅读需求。当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阅读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读本。在阅读时,我们要求学生做好批注、评点、摘录、概括。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的阅读模式,进而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同时也鼓励学生要勇于质疑、解疑。教师在实施阅读课前做好指导工作,以课例形式呈现,达到学生能操作的目的。建议学生准备好笔记本,可以把阅读过程中的感想记录下来,日积月累,于他们而言必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我们有理由相信,刚入高中阶段,一个全新的环境也是习惯养成的极好时机,我们通过整本阅读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而培养其文学欣赏的能力,这必将使其终生受益。
三、做好阅读检测与阅读分享,对学生阅读效果及时追踪
阅读毕竟是个体性的活动,如果把握不当,既流于形式,也浪费时间。适当的阅读检测,让学生带着一定的压力去读书,才能让阅读课发挥其真正的效用。
如果班级整本阅读书目在5本之内,可以在月考或期中考试出一些与书目相关的试题,题目要有选择性,一般以选择题和语表题为佳。如果超过5本,建议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检测。
整本阅读检测,我比较常用的方式是,一学期的前半段给学生自由阅读并完成相应阅读任务。期中考试后则把阅读课的时间用来让学生作阅读分享。每次分享的时间控制在8到10分钟之间,教师在学生分享后给一个及时的建议。在学生每次作分享前,可以适当指导,对不同的学生要求要有区别,有些内向的,不善言辞的,能上台已是非常大的进步,而对发言精彩的要大力肯定,给后来者树立一个良好的典范。学生也会在阅读分享中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惊喜。如我班的王沛同学在读完《坡传》后感叹“坡的人格虽然复杂多面,然而我认为也可以用‘浩然之气’四个字来概括”,“所谓浩然正气,就是正大刚直之气,也就是人世间的正气。坡即具有此种‘浩然之气’,它至大至刚,激烈冲动,不可抑制,这种力量若辅以正义和真理,便在天地之间无所畏惧”。又如罗崇佳同学读完《围城》,认为围城不仅跟职业、家庭有关,围城也可以现实化的理解为规则,并对方鸿渐这个人物简要的谈了自己的理解,同时将钱钟书与韩寒的幽默进行一个对比,最后以《围城》可照见职业、婚姻、人性、社会作结。
学生对阅读的分享会让我们在阅读课中有很多意外的收获,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素养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一个好的分享会让阅读者拥有成就感、满足感,一个好的分享也会在学生中产生示范效应,而对于阅读过同一本书的学生,会激起他们更为强烈的体验和探索欲望。
四、利用恰当方式,彰显学生阅读成果
一学期近结束时,无论阅读还是阅读分享都已告一段落。我们留大约1~2周时间让学生准备小论文,让阅读能力最终转化为写作的驱动力。有兴趣的班级可以让学生编一本集子,内容进行适当分类,可以涵盖就阅读产生的感悟、随笔,阅读经验分享等,那些他们曾在阅读中留下的足迹尽量能在小集子展现。摘录几则如下:
柯雯雯同学在《人间词话》的书评中写道:造物主是公平的,他创造了一个会写好诗好词的人,也必然在时光长河里等待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而王国维先生可谓正是有如此慧眼的伯乐。读这本极其幽静雅美的小书,仿佛穿越层层时空,回到了那一个个永恒的充满诗情的小时代,感受着其中的意境,我为之深深触动且激动不已。有心人偶尔捧起来读一读,也不算辜负昆明湖80年前的那朵涟漪了。
陈靖萱同学在读完《李尔王》后写道:当今社会李尔王式的人物也大有人在,他们不断膨胀的野心和欲望最终将自己推进毁灭的深渊,而莎翁早就告诉了我们:“最重要的是,你必须对自己忠实。”人应该真正拥有自我,将自我与权力分开,这样即使失去权力也不会失去自我。
这些学生的体验未必有多深刻,但当他们把自己在高中时代读过的书、有过的阅读体验集结成册,对他们的成长也是一个很好的总结。
接着找一些同学对集子进行设计,让每本集子成为每份阅读成果的见证。而这之中比较好的论文,会推荐到校报、广播站、校文学社,开辟专栏进行发表,这也是对学生的很好的鼓励。此外,在学生阅读能力得到一定提升后,也鼓励学生积极创作,以此检验阅读效果。
高中语文课本范文5
关键词:校本课程;高中语文;利与弊;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181-02
新课改要求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描述是:“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学挂图、教科书、工具书、其他图书、电影、报刊,广播、电视、报告会、网络,演讲会、研讨会、辩论会、戏剧表演,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纪念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其次,“文物古迹、自然风光、国内外的重要事件、风俗民情,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资源。”
为贯彻新课改的要求,各个学校都在积极开发高中语文的校本课程,并取得一些成绩,但是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并非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而是处在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一、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研发的优势
深刻认识并理解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的功能将对于改变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实施现状具有重要意义,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研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诸多的优势。
1.有利于发挥高中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着眼点在于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使其能适应时展的需要。育人功能是校本课程最根本的功能。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的培育上,而且体现在对学校教师和校长等的塑造上。校本课程本质上是体现了主体性以及差异性、人本性、多元相融性、动态性、开放性等现代课程观,同时因为课程本身就具有育人的功能,因而校本课程自然具有其特有的育人功能。这种“特有”表现为校本课程具有培养富有主体性和个性,具有塑造研究型教师的功能;全面发展且主动发展的学生的功能;具有造就专家型校长的功能。
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并力促其主体性和个性的发展是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核心教育理念,校本课程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建设和整个课程活动,强调校本课程要注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强调学生在整个课程活动中的创新和实践。学生和老师一样成了课程的主动的开发设计者和实施者,成了课程的主人。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特别强调充分地赋权给教师,强调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核心地位,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时要充分做好调研工作,了解学生到底需要什么,要针对学生成长的模式,要注意并把这些需要和模式同特定社会的价值观和目标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问题,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不能脱离育人的功能,不能背离教育的目的,要结合地域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课程特色。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对于提高教师的参与和动手能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都有帮助,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助于激发高中语文教师的士气,对整体提高教师专业形象有事倍功半的作用。另外,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增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职能。
2.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潜能的开发及综合素养的提升
校本课程开发,在形式上是“以校为本”,而它背后真正的哲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充分自由的健康发展为最高目标。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以人为本的理念既强调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个体,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天赋。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应体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不能离开素质教育这条主线,既要注重全面性、主动性、全体性,又要注重每个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差异性,真正确立“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理念。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是校本课程开发关注的热点,以选修课(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形式)呈现出来,给学生以很大的自主选择余地,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了发展的空间。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能够满足学生不同兴趣的需求。强调以人为本、趣味性和开放性,让学生能够参与进去是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追求的目标,扩大学生的视野,减轻学生压力,让学生在快乐中提高能力,在繁重的学习中得到放松。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发展特长,陶冶情操意义重大。
3.有利于学校特色文化的形成
从本质上讲,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就是一种特色课程。校本课程开发致力于发展更切合社区、学校与学生需要的课程,致力于应答课程实践中的各种课程议题。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效地统合了学校水平的学科领域课程与垂直的各学年学习经验,提升了课程的统整性和衔接性,也打破了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分离的现象,减少了课程意图与课程实施的落差。学校课程特色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每个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都有自己的特点,其他学校无法照搬,也不能照搬。因为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是各不相同的,每个学校从实际出发,结合具体情况出发开发的校本课程,拉开了校际之间校本课程的差异。所以我们说,校本课程开发有创设学校的特色课程、形成学校的课程特色的功能。
其实,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有助于创新特色高中语文课程、形成学校的课程特色,其彰显特色的功能更在于创设特色学校,每一所特色学校的形成都包含了其特有的艰辛的创造性的校本化的探索历程,而其核心的主体的特色大多是其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一所特色学校,就等于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积累了一些宝贵的不可重复的教育财富。
二、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研发存在的弊端
有效的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教育目标和办学特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它需要学校明确自己的办学宗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保证教师有足够工作时间,为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准备好各种基本条件。
目前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如何,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否实现了理想的效果,是否能够满足现实的需要,开发并非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目前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过分强调对于学生、学校和社区的需要,这样一来就忽视了学科知识的核心,偏离了学科领域的轨道。课程开发如果一味地追求学生兴趣,容易走向兴趣主义。课程规划组织的权力赋予学校和教师以后,导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课程差异的扩大化,学校往往会忽视课程组织的平衡原则、共同原则,国家对校本课程的质量控制难度加大,加剧学校与学校之间教育质量的不平衡,不利于学生的流转,也会导致教育的差异化。校本课程强调学校之间较少可比性,要求注重内部评价,这样就容易导致评价标准不统一、不严密,会极大伤害教师开发的积极性。由于受高考这个指挥棒的影响,学校一味地追求升学率,学校无暇顾及校本开发的评价问题,即使顾及了也会导致不重视内部评价。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以及时间、信息等,消耗了过多的教育资源,未必能达到国家对校本课程开发的需求,也会给人一种劳师兴众未见实效之感,这样就失去了校本开发的意义,校本课程的效能也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
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最终受益者——学生对学校正在进行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有时是一无所知,课程开发的目的不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高中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而是指向高中语文高考,校本课程开发成为高中语文教师孤军奋战的活动,高中语文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态度由热到冷,导致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迟迟完不成等等。
探究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产生尴尬的原因,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高中语文教师、高中语文高考以及校内环境等三对关系没有处理好,校长、高中语文教师、评价制度对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与失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有些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变成高中语文高考备战课程开发,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些问题主要在于学校管理者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不足,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以学生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的传统的教育评价机制。
三、完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研发的对策
要改变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这种现状,提高高中语文教师素质,这是校本课程开发成功的关键。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而且在开发过程中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要素。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最前沿的工作者,最能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所以按学生的需要设计教育活动,教师最具有发言权。而在学生层面,他们也最容易认可和接受那些由教师制定的课程决策。在校本课程设计方案形成之前,作为教师要把握学生的个性发展状况和发展需要,了解本校学生的能力发展的趋势。同时要收集整合相关资料,挖掘本地区、本学校的优势课程资源,以资开发备用。按照课程方案开发出来课程后,如何把开发好的语文课程按照开发的目标,来落实课程的具体内容,更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也是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的主体。课程研发成功后要及时应用到教学中,接受学生们的检验,以便日后完善。
作为学校管理者应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以及给予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有效的帮助,使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走上正确的轨道,学校要建立新的与校本课程开发相适应的高中语文教育评价机制,这是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成功开展的保障,要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加强与其他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为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寻求横向上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刘旭东等.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臧已相.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发高中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曹茂才.论语文校本课程的评价内容[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4).
高中语文课本范文6
关键词:以生为本;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生本教育是指一种宽厚的教育教学方式。在以生为本的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宗旨,要按照生本的思想和方法办事,让学生能够真正在这种学习状态中取得素质提升以及获得优异的考试成绩。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快乐学习的前提下,为了让学生好学、乐学来设计教学,以需定教。
一、以大阅读为中心,带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
1.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及课堂外进行大量阅读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阅读带动听、说、读、写训练。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书刊进行语文大阅读。同时,教师要创造各种情境让学生能够交流个人读书感受以及疑惑,或者在交流的阶段性间隙倾听、思考以及观看和质疑。教师要鼓励每一个学生在读书氛围中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并能碰撞出精彩的思维火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主体意识、团队意识、探究意识、合作意识。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语文核心性学习
语文不但是读的教学,也是思考的教学,还是写的教学。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摒弃语文分析,搞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拆零研究,要把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放在首位,要能让学生在读的时候读出原汁原味的文章,要能够感悟文章自身的精髓。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层次以及教学目标布置相应的前置性作业
1.教师的前置性作业可以让学生能动地锻炼自己的语感以及阅读能力
教师要根据高中语文学科的特征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布置学生进行前置性作业。教师要强调学生通过开放、高效的预习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尝试性学习。前置性作业在传统的预习基础上拓展了学习内容,使学生能够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学习,以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独特感悟感受文本,形成文本的整体感知。
2.教师在设置前置性作业的时候要注意适度性、指向性和趣味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好题量和难易两个维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前置性作业,让学生能够通过必做题和选做题的前置性作业的完成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有效完成自主性前置性作业。同时,在设计前置性作业的时候要注意指向明确,要能和课堂教学有效地衔接起来,要能够降低课堂学生的坡度,让学生通过前置性作业以及课堂的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三、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1.教师要能创设民主、开放、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在课堂上思维的跃动、情感的流动,让学生能够在全员参与的过程中灵动地表达。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感情投入到学习中来,要能够让学生沉浸到教师搭建起来的和文本作者的心灵对话之中。学生要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进行灵动地表达,要让思维活跃起来。而教师要让全班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在每一堂课中都能够有所发展。
2.教师要根据语文特征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教师要根据高考命题趋势以及答题要求,针对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状况设计课堂教学流程,并能使这种教学流程很好地和课堂前置性作业有效地衔接起来。教师要使学生能够在民主、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得到锻炼,获得更多的语文学习技能,提高语文素养,形成高效语文课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借鉴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学生乐意积极参与的语文课堂。
四、教师要善于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语文教学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增强课堂容量,要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并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多媒体课件能够有效地把声音、图像以及视频等信息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的语文思维。
总之,以生为本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要能以学生为主体,唤醒学生内心的潜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前置性作业和课堂教学的衔接,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堂的交流和思考,提高综合语文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许方文.高效课堂教学误区及对策的理性思考[J].文教资料,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