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软件人才培养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软件人才培养工作计划范文1
为了进一步提高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快数字化医院建设的步伐,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特制订2021年工作计划如下;
1. 做好信息系统硬件及软件的日常工作,定期检查、保养、做好信息设备检修工作。确保系统正常、安全运行、确保临床各科业务的正常开展。
2. 配合支部及院部完善我院对外信息宣传工作,丰富信息看板内容,利用各种信息平台,提高我院的社会知名度。
3. 协助院部维护医院设备仪器保养及维修工作,保障网络信息系统与设备仪器对接畅顺,确保LIS RIS PACS各科设备正常业务开展。
4. 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推进,确保网络及信息安全。
5. 推进医保结算与HIS报销接口系统的完善,完成职工保险,异地保险,单病种保险报销接口程序上线运行。
6. 完成非税发票专线系统调试维护、培训、上线工作
7. 加强信息科室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加大科室人才培养,提升医院信息化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
8. 积极参与外部学习,学习其他医院的先进信息管理经验。
具体工作开展计划及完成时间节点详见《2021年信息科工作推进计划表》
2021年信息科工作推进计划表
计划人: 制定时间:2021年1月11日
序号
工作内容
输出要求
责任部门
协助科室
计划时间
完成时间
完成状态
备注
1
信息系统硬件及软件的日常维护工作
紧急30min,非紧急4H
信息科
各使用人
需要时
2
配合院部在信息平台宣传工作
根据院部领导需要
信息科
院领导
需要时
3
协助院部维护医院设备仪器维修工作
根据院部领导安排
信息科
院领导
需要时
4
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推进
每月定期检查
信息科
各使用人
每月30日前
5
完善医保结算与HIS报销接口系统
要求HIS全面自动结算
信息科
农合办、坐标公司
2021年3月前
6
完成非税发票专线系统调试上线
正常运行
信息科
财务科、电信公司
2021年2月前
7
加强信息科管理,加大科室人才培养
科室人员每月定期问题检讨
信息科
/
每月30日前
8
积极学习其他医院先进信息管理经验
每年至少2次以上外训
信息科
软件人才培养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 软件测试 服务外包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1 软件测试外包人才需求状况
当前,软件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和各国竞相发展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早在2007年,教育部等部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将软件等确定为12个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而在软件行业中,为了提高软件质量,降低软件开发成本,分散软件外包风险,软件测试就成为重要推动力。但软件测试业却面临着自身的严峻考验——人才紧缺。据前程无忧招聘网统计,国内120多万软件从业者中,真正能担当测试职位的不足5万,人才缺口已超20万并向30万大军挺进,并随需求逐年增长。在国外,一般软件测试人员与软件开发人员的岗位设置比例是1:1。软件测试人才需求量的加大,除了受产业先行的波及外,长期以来业界对软件测试的不重视,导致高校未有效开展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出现教育滞后。教育滞后体现在多方面,包括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的滞后与不协调等。
2 软件测试职业发展及能力需求分析
2.1 软件测试外包的特点
随着软件产业的发展,软件产品的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正逐渐成为软件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几乎每个大中型IT企业的软件产品在前都需要大量的质量控制、测试和文档工作,而这些工作必须依靠拥有娴熟技术的软件测试工程师这样专业的人士来完成。单独设立测试部门,对测试人才有强烈需求的企业大多是规模较大的一些IT企业,外资企业居多。而一些企业为了降低软件开发成本,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或因测试力量匮乏,往往会把软件测试工作外包给专业的测试机构来完成。软件测试外包的特点,一是涉及行业多,知识面广。二是测试团队比较大。三是接触到大项目的机会比较多,软件测试的类型包括行业应用软件的测试、本地化和国际化测试、嵌入式软件测试等。在行业软件中,以手机、家电嵌入式软件为代表的通信行业软件和汽车、电子行业的中间件成为具有潜力的软件外包领域。所以软件测试外包对测试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 软件测试职业发展及能力需求分析
根据软件测试职业岗位与工作内容的分析,综合学院、企业、培训机构专家访谈结果,网络资料查询调研结果,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同一岗位,其岗位工作任务不同,职业能力需求的侧重点也不同。同一职业岗位在不同的行业领域对知识的要求也不同。按照软件测试为岗位主线,通过对不同行业企业所需人才岗位工作职责、能力知识需求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总结提炼出软件测试外包专业毕业生踏入工作岗位从初级测试工程师到成长为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测试项目经理所具有的能力与素质要求。
初级测试工程师的工作职责是按照软件测试方案和流程对产品进行功能测验;检查产品是否有缺陷;报告和跟踪缺陷及进行验证。其能力素质要求是熟悉常用的软件测试方法、软件工程知识;熟悉常用的软件开发环境,编程工具;有良好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中/高级测试工程师的工作职责是设计测试用例;搭建测试环境;根据测试设计对产品进行性能、功能等全面测试;测试工具等的开发、撰写测试报告。其能力素质要求是掌握软件测试原理流程、方法与规范;熟悉测试工具;熟练地编写测试脚本,能够进行缺陷分析及预防。具有较强的文档编写能力;较强的学习能力;高度的责任心,较强的沟通能力。
测试组长及测试主管:设计测试计划及进行测试项目的管理;项目及测试流程和工具的选择及优化;测试项目质量和进度控制。其能力素质要求是有一定的软件测试经验;能够独立完成各类测试任务;具有较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分工协作能力。
软件测试项目经理:构建测试团队及进行测试团队的管理;制定项目测试方案和测试计划;协调测试资源,并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分工和管理;测试项目的质量及控制。其能力素质要求精通软件测试理论、软件测试管理和自动化测试技术;熟悉软件测试开发和测试平台、自动化测试与性能测试工具;较强的测试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有流利的英语读写表达能力;善于团队合作,执行能力强。
3 构建并实施一站式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现有的软件外包测试人才培养落后状况,探索并实践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软件测试外包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烟台职业学院对此作了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构建并实施一站式人才培养模式,为软件测试外包人才规模化培养积累经验。
3.1 软件测试外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特点,学院、培训机构、企业三方共同确定的高职软件测试外包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计算机基础、软件测试专业知识、熟悉软件测试的基本方法、流程和规范,了解服务外包行业知识、发包方文化、商务礼仪,能利用测试工具对软件产品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设计和维护测试系统,对测试方案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估,具有软件编程能力及软件工程应用能力,可从事软件外包及服务外包企业软件测试、运行、维护及质量管理等岗位工作,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其岗位的主要业务范围是: 依据需求文档及设计文档,编写测试用例;依据测试用例执行测试,完成产品的手工测试、集成测试与系统测试,反馈跟踪产品BUG及用例缺陷;根据测试计划,搭建测试环境; 测试工具/系统的研究和应用。软件测试专业可考取的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软件测试工程师、ISTQB国际软件测试工程师(初级)。
3.2 一站式人才培养模式内容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总结,构建了以政府为引导,实行与培训机构联姻、与企业合作的一站式人才培养模式,完成毕业即就业的角色转换。
政府引导:以我院牵头成立的烟台市服务外包职教集团为平台,与当地政府、服务外包园区建立框架性战略合作关系,根据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通过学院与企业及产业园区的互动,形成校企双方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需求供给与输出。由政府协调当地服务外包企业,与学院建立紧密型的人才培养合作联盟,联盟单位派员参与专业建设指导、人才培养,并作为学院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
一站式培养的关键是学院通过与知名培训机构、与企业实行三方合作,通过协议等约定方式,按企业所需的人才数量与规格,采用“联合招生、委托培养、定向就业”的形式,实现人才培养的直接输入与对口输出。“联合招生”指三方共同协商确定学生来源、招生数量、招生方案;“委托培养”指招收的学员全部在学校学习、在培训机构实训,培养目标受企业委托进行;“定向就业”指学生培养结束经过综合考核评定,并参加由工信部全国注册服务外包专业认证中心设置的面向服务外包产业的专业认证项目,获得工信部相关技术等级认证,根据认证等级,由合作企业正式录用为公司员工,安排到合适的岗位就业,不能直接就业的可推荐安置到合作联盟单位或由合作企业、培训机构推荐到其他单位就业。
3.3 课程建设及实施路径
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中的关键因素。服务外包软件测试专业课程集服务外包知识课程群、信息技术专业课程群、软件测试专业课程群、管理课程、专业外语课程于一体,着力培养复合型软件测试外包人才。按照课程之间的逻辑顺序和人才职业成长规律安排课程。实施中采用分段式安排,教学团队专兼教师合作授课。部分课程安排成为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和兴趣选择学习。图1为主要课程框架体系图及实施路径。
技能储备阶段构建完整的工程知识体系。利用案例和项目强化学生对于各种知识点的理解,并通过实践训练达到一定熟练程度与规范性,完成基本知识的积累及基本技能的训练。校企各有侧重地承担教学任务,通用专业基础课程及其相关实践课程由校内专任教师承担。专业核心课程及相关实训由企业人员承担。时间安排为第一到第四个学期。
技能提升阶段主要是针对外包项目的仿真实训,建立学生的项目工程思想,根据项目分工完成工作任务,使学生充分演练项目中的多种职业角色,具备企业要求的基本职业素质。该阶段的教学任务主要由企业人员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专任教师辅助教学。时间安排为第五学期的前半学期,同时开展软件测试等级认证培训。
岗位实训阶段,由仿真项目实训逐步向真实产业外包项目实训转变。此阶段根据学生的水平,将学生编入各项目组,参与到真实项目。通过完成外包项目,感知企业文化,熟悉工作环境,接受企业的管理,达到实战训练的岗位能力要求。这一阶段的培养任务主要由企业人员承担,专任教师协助辅导,企业工程师担任项目经理。该阶段的实训任务主要在培训机构完成,时间安排为第五学期下半学期。本阶段完成软件测试技术等级认证。
顶岗实习阶段是根据学生的职业特长及发展需求,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实习,根据学生的水平及实习企业的用人计划,成绩优秀者可直接与企业签约就业,学生的实践情况由专人跟踪帮助。对不合适的岗位,重新安排到其他企业实习就业。根据企业岗位标准的不同,时间安排为第六学期。
3.4 实行任务驱动、工学一体教学模式
树立学习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学习的理念,采用任务驱动、工学一体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精选典型项目或案例作为教学内容,每一项目安排1~5个不等的任务,每一任务有针对性地包括一个或几个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完成任务的过程,按照自主学习,仿真应用、工程应用的流程,完成学习任务。在自主学习阶段,先给学生布置任务,然后指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根据班级人数情况,灵活选择以学生2~4人为一组的形式,进行咨询、讨论、制定工作计划、提出任务实施方案,再指导学生进行仿真设计和测试,最后在实训基地中指导学生进行工学结合实训。每一任务完成情况选2~3组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与答辩,然后由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提出意见与建议。不同组完成同样的任务可能采用的方法不同。每一个项目完成后,提交项目报告,根据日常表现、实训情况、创新能力、报告的完整性与准确性,给出评价结果。
4 结束语
软件测试是一个新兴职业,其具有的就业竞争小、薪资水平高、职业发展多元化的特点,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软件测试工作,这为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学院与企业、培训机构合作,共同培养软件测试人才可以实现毕业即就业的一站式人才培养。这种模式,把学院的教育资源、生源优势,培训机构的教学内容,企业的实训优势及就业优势结合在一起,实现强强联合、三方共赢。但在合作中,合作的各方要加强沟通,通过一定的机制规范和约束合作行为,并通过一定的保障措施确保合作持续长久。
基金项目: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规划项目 《基于校企合作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编号:GZYGH2011014 主持人:姜永华
参考文献
软件人才培养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实训
近年来,伴随着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向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的转型升级,高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已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速度和规模的实际需要。其主要原因是产业的转型升级对学生的技术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原有的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条件已不能满足教学要求。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改革研究,对学生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提升学生社会竞争力具有关键作用。
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分析
根据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东莞、珠三角地区及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培养面向电子信息行业,适应于广东省尤其是东莞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掌握电子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电子电路分析设计能力,具有较强的电子产品和设备应用与维护能力,能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领域从事电子产品设计开发、安装调试、维护维修、质量管理和销售等方面工作,符合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服务产业的需要,决定了学生可以立足自身实际,选取有兴趣的方向深入学习,这使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实施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但基本课程、核心课程的设置是针对全体学生,很难完成这一培养目标。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作为学生学完全部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之后的一门岗前实践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因此,学生基于兴趣的核心职业竞争能力的培养需要由这门课程完成。
二、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设计思路
不同于传统实训,专业综合实训着重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旨在增强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为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增强岗位适应度做好铺垫。因此,专业综合实训的开展,首先,要确定综合实训的方法。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有岗位训练、过程训练、项目训练、仿真训练等模式,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该课程选用项目训练式方法开展。该模式以项目小组为单位,每4~6人自由组成一个小组,完成整个项目的实施工作。其次,确定项目的选题。项目选题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课程开展的效果。以往专业综合实训课程项目的选题比较分散,更多地注重多样性,但通过实施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好。其原因一方面是选题的分散使得教师指导时间不足,项目开展较慢;另一方面,学生之间缺少了相互学习以及相互比较的机会,开展动力不足。为了解决以上不足,在选题上,我们结合企业需求,设计了一个综合类题目作为专业综合实训课程题目。最后,时间安排。三年制学生,第六学期要进行企业顶岗实习,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安排在第五学期末。为了能系统充分地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训时间为4周。在这四周时间里,项目组成员相互协作,最终完成整个项目的设计工作。
三、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具体实施
经过前期实训的摸索,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与校企合作企业的实际需求,本次专业综合实训课程选择的题目为:一种实用的智能小车设计。该项目的具体实施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充分论证,明确任务
本阶段指导教师针对项目选题,进行技术论证设计,编写实训指导书。明确实训任务、实训时间安排、实训考核标准及要求,并完成项目开展所需常用元器件的采购工作,为实训的开展做好准备。
2.教师组织,确立团队
该阶段在实训课程的第一天实施,指导教师结合实训指导书,讲解实训的流程。组织学生,以5~6人为一个小组单位,结合自身技术情况,自由组成技术团队,并选出组长。每个团队确保有硬件工程师(两人):硬件电路设计与制作,机械机构等的设计;软件工程师:系统程序编写,调试;整机调试工程师:元器件准备、焊接以及产品的整体调试;技术文档设计师:讨论过程记录、技术文档编写、报告PPT、记录组内成员每天工作情况,图片或视频展示成员工作风采,协调工作进程。团队人员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自己喜欢并擅长的职位,开展工作。作为团队的一员,每个职位的表现都将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最终测评。项目组每位成员,都将在该项目中得到锻炼,强化自己的职业核心竞争力。
3.方案制定,项目实施
团队建立后,组长带领项目组成员,结合实训要求、实训任务,通过资料查找、信息搜集等,确定项目实施方案。结合项目方案项目组成员根据自己的职位,制订工作计划。教师针对工作计划进行检查指导,确认无误后,项目组开始项目的设计实施工作。该阶段持续时间2.5周左右,是整个实训时间最长的阶段。该阶段坚持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指导原则,使学生充分融入团队合作,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完成团队项目。
4.小组竞技,汇报展示
智能对战小车设计制作完成后,各项目小组与指导教师,共同协商制定小车对战方案,班级内各小组开展对战比赛,验证并改进小车设计。待整车改进设计成熟后,各班级间开展竞技比赛,验证设计成果,提升团队的荣誉感,带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比赛结束后,班级各团队的技术文档设计师通过视频、PPT等形式进行汇报,展示团队项目实施过程、项目实施成果,见证团队每位成员的付出与团队合作的力量。
总之,高职院校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展,在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实施方案,通过课程的实施验证,该方案达到了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目的。本次课程的探索研究,对于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改革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必群.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实训方案设计[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
软件人才培养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软件人才培养;学习共同体;项目驱动学习
0、引言
示范性软件学院在软件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和中国飞速发展的软件产业相比,示范性软件学院的毕业生数量还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除了软件学院外,普通高校的学历教育仍然是软件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大多数普通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软件的相关专业。但是,与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相比,普通院校在学生素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校企合作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人才培养方式与软件企业的用人需求间仍存在较大的矛盾,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协作精神等方面存在较多的抱怨。高校教育强调基础理论和稳定性,缺乏对最新技术的跟进和学生实践开发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生在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存在“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样一种学习观念,协同学习与协同工作能力较差。另外,软件企业的人才需求比较细致化,如软件工程师、界面设计师、架构设计师、测试工程师等,而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上相对保守,毕业的学生在应聘某些职位时缺乏一些关键能力。
普通高校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一直以来是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问题,笔者以华南农业大学人机交互工作室为例,介绍一种应用学习共同体理论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1、学习共同体
学习科学领域的研究者指出:“学习的问题不仅是认知的问题,更是情境的问题、社会实践的问题”[2]。在现代社会的知识体系中,相当一部分知识属于默会(隐性)知识,这些知识具有实践陛,不能像显性知识那样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教授来学习,必须通过参与真正的社会实践来获取,而学习共同体正是学习默会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
学习共同体(Leaming communmity)的概念来源于社会学,博耶尔对学习共同体作了如下定义:“学习共同体是所有人因共同的使命朝共同的愿景一起学习的组织,共同体中的人共同分享学习的兴趣,共同寻找通向知识的旅程和理解世界运作的方式,朝着教育这一相同的目标相互作用和共同参与”。学习共同体不是简单地把许多人组合起来为同一个任务而工作,拓展任务的长度和扩大小组的规模都不是形成共同体的最主要因素,关键是要与社会联系,要通过共同体的参与在社会上赋予学习者一个合法的角色(即活动中具有真实意义的身份)或真实的任务。
2、软件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
软件开发是一项技术性、创新性、合作性都很强的工作,强调团队协作,其中包含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实施、维护等不同的子过程,还涉及项目管理、风险分析等众多因素,这里面既有大量的显性知识,也存在很多无法传授的默会知识。这些默会知识无法通过课堂上的讲授和学生的自我学习获得,只能在工作或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我们希望应用学习共同体的理念来改善普通高校软件人才培养存在的实践能力缺失问题。
笔者所介绍的学习共同体全称为“华南农业大学人机交互工作室(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Studio,简称HCIS)”,可将其理解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学习型组织,它在学习形式和管理方法上与一般的学习型组织有较大的区别。HCIS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其成员学习软件项目的开发,以项目驱动的学习方式学习专业技能,以协商的方式组织管理这个共同体,成员们具有共同的学习兴趣,通过协作、交流、讨论等方式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与实践活动;成员自愿加入,无需身份界定,彼此相互信任;共同体内的资源(经验、知识)共享;成员中的新手通过学习交流发展成为老手,每一年都有一些老手毕业离开,更多的新手加入,共同体不断发展,形成并沿承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培育一种集体合作精神。
HCIS正式成立于2007年,发展的初期并没有使用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和理论,它是一个由教师引导的“第二课堂”性质的学习小组,一些对软件开发感兴趣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项目开发的实践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软件开发的能力,特别是在就业的时候,HCIS的成员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近两年来每一年都有大量的学生申请加入。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加,学习小组的形式与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共同学习的需要,我们逐渐意识到这种学习型组织的成功与发展需要教育理论的支持,近两年来开始应用学习共同体与实践共同体的理论指导HCIS的发展,淡化教师的管理作用,以学生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为主要组织形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我们把所有参与者的身份定义为学习者与助学者,这种身份的定义是比较模糊的,学习者在某种情况下也会成为助学者。就像布鲁纳指出的:“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不一定会成为专卖者,而学习者们也有能力相互成为支架”。学习者指的是HCIS的学生成员,来自于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年级。助学者被划分成内部助学者和外部助学者,内部助学者主要是指某一学习领域的专家,即学习者中的老手;外部助学者包括指导教师、企业中的软件工程师等,外部助学者通过专业报告和指导的方式帮助学习者。
学习共同体强调合法的边缘参与,即为新手提供边缘参与经验。HCIS每年都会招收一些新成员,新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向加入不同的学习部门。这些新手通过观察、模仿、交流、建议等方式逐步地融入到这个共同体之中,在身份从新手向老手转换的过程中完成实践学习的过程。我们看到,这种身份的转换并不是简单的类似于“传帮带”的学徒制,而是通过积极地参与、协商、交流等多方面的学习实践来完成。事实上,由于软件的开发涉及到不同的专业领域和不同的专业知识,每一个项目的完成需要多方面的协同工作,新手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和众多其他的学习者进行交流协商,所以这种身份的转换是一种综合的过程,表现为一种合力的作用。同时,在身份转换的过程中成员自然而然地对共同体形成一种情感上的依托和归属感,具体表现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与集体精神。正像仇丽君等人对成员身份转换所提出的观点那样:“在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通过身份的转变,不仅获得了知识上的分享,也获得了思想上的交汇和情感上的满足”。
HCIS在管理上并不使用严格的规章制度,而是通过成员的协商制定一些指导性的规范,规范的执行更多地依靠一种集体精神,这与其他学习型组织是有差别的。具体的管理工作由学生中推选出的一些管理者完成,管理者的身份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形成,这种身份的获取体现了一种集体的认同,管理者都是技术上的专家,他们要花费一些时间做一些管理和学习指导的工作。我们发现,这些成员对这样的管理工作充满热情,他们的组织与交流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3、项目驱动的实践学习过程
HCIS被定义为项目驱动的学习共同体。成员采用完全自愿的加入与退出机制,这种方式能够避免项目驱动学习中“消极参与”的问题。软件项目的开发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需要拥有不同技术背景知识的项目开发人员。因此,HCIS也被细分为4个学习部门:前台开发部、后台开发部、系统部和测试部,成员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合适的部门参与,每一个项目的成功完成与实施都需要4个部门成员的共同参与。项目组的构成一般包括4~8名成员,分别来自不同的部门,其中有1名或2名老手作为项目组的负责人,老手指的是经历过项目开发并具备较强技术能力的成员,他们负责项目的整体计划、调度、管理和实施。项目的实施主要包括3个步骤:(1)项目的需求分析与任务的分配。项目在共同体内公开,感兴趣的成员可以报名参与,不同部门的成员组成项目组,进行项目的需求分析、任务分解,工作计划制定。(2)学习过程中的实践开发。项目组成员需要对项目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进行学习交流,对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讨论协商,并完成具体的代码编写与软、硬件配置工作。(3)项目的测试与评价。项目组在项目完成后,首先进行组内测试,然后提交到测试组作更全面的软件测试。HCIS每两周会有一个项目报告交流会,在会议上指导教师和其他成员对项目的完成情况作出评价、给予建议,项目组对项目中存在的缺陷或不完善的部分进行改进。
通常情况下,老手都是那些高年级的学生,低年级的新手则通过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观察、交流和实践学习默会知识,获得开发经验,边缘参与的方式更容易被新手所接受。当新手成长为老手后,共同体倡导的分享精神使得他们愿意为后来的新手提供帮助,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新手可以向其所属部门的专家请教专业知识,通过学习、交流、协商的方式获取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老手负责项目整体的管理与技术指导,在整个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继续深化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技术难题的能力,锻炼交流与管理能力。为了尽量保证实践情境的真实性,HCIS的项目均来自于现实需求,包括指导教师提供的科研项目、学校内部需求的信息系统与网站、HCIS内部的一些管理系统,学生负责申报的省级或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等。
从实践情况看,学习共同体的组织形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成员们表现出较强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在学术论文、竞赛、项目开发、就业等方面表现得极为突出。成员们普遍认为在HCIS中的学习过程是愉快的,项目实践学习的方式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很多课堂学习无法学到的知识,提升了他们的专业能力、交流与团队协作能力。已经毕业的同学认为在HCIS的学习经历对他们的工作很有帮助。
软件人才培养工作计划范文5
XX年下半年,医院工作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化医院改革,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全面加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按照卫生目标责任书要求,主要抓好的工作有很多。现在,我将医院200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工作
1、认真组织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深入贯彻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全面加强医院建设和开展体现党员先进性活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计划。
2.加强行风建设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保证医疗服务承诺内容的落实。要求医护人员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倡爱岗敬业精神,在职工中深入扎实地开展“树行业新风,塑天使形象”活动,有效地促进医德医风建设。
3.党政工团齐心协力,积极配合,开展创省级文明单位活动,以激发职工爱医院、爱岗位、爱患者的思想感情,调动全院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医院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二、行政管理工作
1.完善各种管理机构,加强内部管理,强化院科两级负责制,形成院科层层抓质量,层层抓制度的网络,使医院工作运行正常化。
2.继续坚持院务公开,实行民主管理;切实加强工会组织建设。
3.继续完善病人选择医生制度,推行住院患者一日费用清单制,门诊病人费用清单制,接受患者和社会的有效监督。
4.健全和完善有效的院内外监督机制,确保医院持续、稳步发展。
三 、业务工作
1、加快人才培养,注重学科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硬件建设是基础,软件建设是根本。针对目前卫生技术人才断层局面,创造条件以加快人才培养。一方面采用请进来讲学,开展“三基”培训、考核等多种形式,加强业务学习,促进业务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请上级部门给予解决人才需求,积极引进人才,选派技术骨干外出进修、培训或不定期选派业务骨干外出参加学习交流,以开拓知识面,培养学科带头人。此外,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提高专业诊疗水平,增强竞争能力,把医院的医疗水平提高到期一个新的高度。
2.加强内涵建设,强化医疗管理,防范医疗纠纷、差错的发生
近年来,随着医学知识和法制观念的普及,医疗纠纷日渐增多,引起医疗纠纷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还在于医护质量。因此,要强化内涵建设,提高医疗质量,进一步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使医务人员格守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对技术精益求精,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向患者提供礼貌、热情、便捷、优质、高效、费用合理的服务,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整章建制,抓制度管理,以法治院、以德治院,将保种医疗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3.在药品采购、储存保管、药品调配中,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药品质量关,增加药品采购透明度,实行药品集中招标跟标采购和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和收费行为,让患者得到实惠。
四、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1、医院利用德国政府贷款购置医疗设备项目评标、招标工作已进行,设备年底可到位。
2、传染病科建设项目招标已按程序结束,现已动工建设;整体迁建医院前期工程已基本完成,但缺启动资金,目前,医院正多渠道筹集资金,争取整体迁建医院和传染科建设及早建成投入使用,以满足医疗卫生的需要。
五、改革工作
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任制,竞争上岗,绩效挂钩,增强干部职工的危机感、责任感和竞争意识,调动职工积极性,开创医院工作新局面。
六、后勤工作
1、执行财务工作制度,加强物资管理,做到增收节支。
2、后勤要紧紧体现管理、服务、保障三大功能,切实围绕临床一线开展工作,保证“三下、 三通”,让病人和职工满意。
3、为使病人有舒适的休养环境,良好的就医条件,加强医院基础设施建设,美化绿化医院环境,改善院容院貌。
4.加强安全消防工作,做好安全工作计划,防止安全事故。
软件人才培养工作计划范文6
一、软件推广工作
核心征管系统的推广成功,强调的是“核心”二字。近两年来,在核心征管系统的整体框架内,做为核心系统的补充,我局又有六个工作平台上线运行,分别是:高端展示平台、税务档案归档子系统、核心征管辅助查询系统、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1.0升级版、土地增值税台帐管理系统、日常评估工具软件。这些应用系统在推广过程中根据各自的特点采用了不同的培训和后期维护方案。
在这些系统的推广过程中,信息科主要负责系统运行的环境的搭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及数据库的安装、数据库数据更新程序的编写、利用系统管理员用户建立其他各级别用户;相关业务科室负责培训业务流程、系统操作等。以下是在软件推广过程中的经验得失。
(一)我局软件在推广部署过程中,采用了一些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抓组织领导,我局专门成立了“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推广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软件推广工作计划与方案,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把软件推广工作稳步推进。
2、抓宣传,多形式多渠道的开展“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相关知识宣传,在内网设置专题栏目,积极宣传使用“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的意义和作用。在宣传过程中突出软件的实用性,便利性与必要性,增强我局干部对“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的了解与认识,使之认同并接受。
3、抓培训,组织师资力量分别对业务技术人员进行业务规范、操作和技术培训,着重就“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的具体操作程序、数据的录入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讲解和现场演示,以确保一线业务、技术人员熟练掌握“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的操作和管理。
4、抓服务,上门辅导,深入基层帮助安装调试管理软件系统,面对面的讲解辅导,手把手的指导操作,及时解决“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并实行跟踪服务,及时掌握使用情况与动态,着力提高申报成功率。
5、提供强大技术支持,力减日常维护工作量。鉴于各地信息建设化程度不同,人员应用水平不同,在推广“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时要注意与基层部门沟通好。“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领导小组和软件开发商应建立热线电话和网站,提供强而有力的技术支撑。
例如:通过狠抓以上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我局“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推广工作进展顺利。
为了进一步提高核心征管回放数据的利用率,充分利用我局现有条件,我们积极参与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的培训、完善、推广工作。我们对后台数据库进行了优化和整合,我们又相继开发了核心征管辅助查询系统和纳税评估卷宗打印系统,提供了适合我局自身特点的数据查询平台,有力地充实了核心征管系统的查询功能,提高了查询速度,进一步提高了我局纳税服务水平。
(二)在某些软件的推广过程中有些方面还有待提高:
1、沟通不畅:软件推广过程中协调不够、各行其是,出现问题责任不清、相互推诿。
2、培训不力:在软件使用培训时,相关科室只针对自己涉及到的内容进行培训,致使出现了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别的科室也无能为力。
3、态度不端:软件推广过程本位思想严重,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完成后,其他全部是其他科室的工作,与自己无关。
4、后劲不足:软件进入优化阶段,没有深入基层探究其还存在哪些问题、在应用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在系统维护方面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提高等。
以上这些,直接影响软件的推广效率以及后期的软件优化、系统维护等工作的顺利开展,使我们的努力事倍功半。
(三)建议:
在以后的软件推广工作中,应组织推广运维队伍。区局综合软件集中推广。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调集必要骨干人员,建立日常运维队伍并保证人员的相对稳定;制定问题反馈机制、项目负责制度以及激励和考核等工作机制与制度,以保证推行工作的顺利开展。
获取业务软件源代码。我们在与开发商签订协议时,因版权、成本等原因都没有购买源代码,软件的修改与否,修改的时效,掌握在开发商手中,主管部门失去应有的控制权和主动权。因此,我们在推广有关软件时,还应注意获取业务软件源代码,将源代码掌握在自己手里。这对于软件的日后完善和修改,以度跟进维护以及对于我们自己的技术人员软件开发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好处。另外,购买了源代码,特别相关技术文档,可有效防止由于开发商倒闭或因技术人员的流动,导致项目无法跟进的情况发生。
为做好软件的推广准备工作,区局应根据推广软件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可调配资源情况,统一制定推广实施方案,依靠推广运行维护体系,做好安装调试、推广指导、技术支持、上线检查和验收工作。
二、软件开发工作由于我局倡导自主开发,下面我们首先谈谈应用开发人员应具有的能力和知识体系。
因为每个人的职责不一样,所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并不等于我们可以对其他人员所做的工作一无所知。适当的了解别人,特别是与我们工作相关人员的工作,以便更好的协调我们与其他同事之间的工作。
(一)个人能力
作为一个软件的开发人员,满足更好胜任工作的能力作为一种技能是值得我们刻意的培养的。我个人认为一个好的开发人员应该具有良好的协作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分析能力。
1、协作能力:在现在的项目开发中往往不是先看成员的专业能力有多高(这并不等于不重视专业能力),而是看该成员有没有正确的工作态度和优秀的沟通能力。能不能和其他成员迅速沟通,共同解决问题。这就是我说的协作能力。他可以有效的控制项目的时间成本,从而增加提高项目质量的机会。
2、学习能力:在现在的软件开发世界,大量的项目开发工具、中间件产品、设计模式甚至技术理念层出不穷。尽快了解这些先进技术,学习已经成熟的开发方法和工具,可以提高开发人员在工作中的效率和成功率,把业务水平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3、创造能力:创造能力就是把现有知识合理加以利用,甚至变成新知识的能力,并且该新知识应该符合现有需求的需要。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尤其要具有这种能力。这不仅可以为项目的进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是技术魅力的精彩展现。
4、分析能力:其实在开发过程中从业务萃取到测试部署每一个开发人员在着手工作之前或工作当中都免不了分析一下实际工作的内容。一个有良好分析能力的团队可以使项目开发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和成本,提高项目成功率,所以开发人员提高自身的分析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应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从整体上要了解开发过程中项目管理知识。它包括在本项目开发过程中用的是什么开发方法。另一方面,开发人员要掌握自己工作中要涉及的具体专业领域知识。更加熟悉这些专业知识就能游刃有余的开展工作。
1、项目管理知识,以及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工具的使用技巧。
现今的项目开发方法很多,如传统的RUP方法,最近流行的XP方法,这些项目开发方法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同样也各自适合不同类型的项目。不管使用什么样的方法项目涉众必须至少对它有所了解,只有了解开发方法的特点和长处,才能在开发过程中有意识的与之配合,使开发顺利进行。在这里我想指出,开发方法不仅仅是项目管理人员和项目经理应具备的知识,也是每一个项目涉众人员应该了解的知识。
另外,项目管理中会运用许多工具,如Rational系列工具,BorlandTogether设计工具。这些工具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学会使用的,但与工作相关的实用工具,开发人员必须学会使用。这些工具分部在项目开发的各个阶段和层面上。它们在保证项目高质量,高效率开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学会使用这些工具也是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一。
2、专业领域知识。
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为了使队员们能够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就要不断的研究所在位置专业领域的知识。
我们在充分利用市局回放的数据方面,在技术深度和广度的掌握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①数据库的深层次应用方面,②各种开发工具的深层次的应用方面,③软件开发的实际经验方面,④开发人员实际业务工作经验方面(基层日常工作、工作流程)。
(三)建议:
信息化社会是以知识信息为战略资源,依靠知识、技术和智慧求生存、求发展的社会,税收信息化建设地位的重要性决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1、加快税收信息化人才培养工作。
信息化建设是对人的思维、意识的信息化,并成为税收管理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缺少人才特别是缺少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税收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是当前制约税收信息化发展,制约税务管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快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储备的步伐。
2、加快税收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开发的思路与对策
就税收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开发而言,则必须转变观念,立足实践,完善机制,具体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确立现代税务管理的信息化人才观念。我们应按照建设现代化税收管理的要求,高度重视培养信息化人才,为信息化建设中成长起来的精英提供更大施展才干的舞台,解决他们自身发展的后顾之忧。
二是培养一支英才型与能手型兼有的信息化队伍。尽快解决信息化建设任务繁重与信息化人才短缺的矛盾。培训应用型人才、充实专业人才、深造专业人才。有计划地选送一批有发展前途的专业人员到高等院校深造,提高其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