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闲情偶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闲情偶寄范文1
关键词:李渔;闲情偶寄;戏曲理论;导演论
前人对李渔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其编剧理论、写剧理论等,而对其导演理论的关注不够。李渔的《闲情偶寄·演习部》的全部和《声容部》中“歌舞”项下有关“选脚色”、“正音韵”等款,研究和总结了“登场之道”,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戏曲导演学著作。在我国戏曲论著中,从理论上对导演艺术进行全面阐释的为数不多,李渔在这一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弥显珍贵,《闲情偶记》中的《演习部》实系一部雏形已具的戏曲导演学。
一
导演的工作从选择剧本开始。李渔首先就注意到这一问题“,吾论演习之工而首重选剧者”,因此他把“选剧第一”作为《演习部》的第一款加以论述。李渔对此项工作的重视是从导演艺术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着眼的,剧本作为导演二度创作及演员才能发挥的一个基点,是整个戏曲艺术创作的平台。
李渔之所以首重选剧,有两个重要的原因,这两个原因都可以在其戏曲实践中找到依据。李渔自称:“自买歌童,自编词曲,口授而身导之。”这是决定其理论富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实践品格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多年的戏曲演练经验使他深知剧本在整个演出活动中的分量和地位。另一个原因就是李渔作为理论家本身所具有的犀利深刻的洞察力。他对当时的审美时尚进行了分析:一些贵戚通侯,为了表示自己的风雅,崇尚词采华丽的文人剧,“恶谈杂计,单重声音”,连“最有识见之客,亦作矮人观场,人言此本最佳,而辄随声附和,见单即点,不问情理之有无,以致牛鬼蛇神塞满氍毹之上”。李渔认为要扭转这种不良的审美风尚,首先要从剧本的选取开始,而剧本优劣的论定则涉及到选剧者的眼光高下问题。这一戏曲导演理论针贬时弊的实践风格是与李渔多年的戏曲实践经验分不开的。
至于剧本的具体选取原则有两条:一是“别古今”;二是“剂冷热”。前者李渔从剧本与演员、剧本与“观者”的关系入手,区别“古”、“今”剧本的实质,为选剧提供参考。后者则直接提出要从演出效果来决定戏曲的取与弃。李渔所谓的“古”,即是指古人所作之剧;所谓“今”则指今人所作新剧。从演员培养的角度来讲,选剧要先古后今。原因是由于旧剧在流传的过程中历经剧本创作人员和舞台工作者的多次锤炼及实践检验,有了既定的传统和规范,获得观众的认可,成为心照不宣的典范。以这样的经典名剧作为演员学习的楷模,自能提高和练就良好的演唱技巧,“ 故开手学戏,必宗古本”,同时古本“又必从《琵琶》、《荆钗》、《幽阁》、《寻亲》等曲唱起”,因为这些剧本“腔板之正,未有正于此者”。从音乐旋律上对剧本作出二次选择与规定,可见李渔戏剧导演理论的匠心独运之处。
二
导演与编剧,对戏曲艺术的成品来说,是“二度创作”与“一度创作”的关系。李渔把导演的舞台艺术再创造称之为“变调”,这是将文学剧转化为能供演出的舞台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转化过程中李渔提醒导演要注意到人们审美情趣的更新,戏曲的创作和改编必须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时代下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
那么又怎样进行变调处理呢?李渔从导演与观众、导演与剧作者、导演与剧本三个方面提出处理的方法。导演对剧本进行变调处理首先要考虑到观众接受的情境。明清传奇剧本,规模庞大,蔓芜拖沓,动辄就是三四十出,有的竟达五十出之多。对这些剧作“又不宜草草完事,势必阐扬志趣,摹拟神情,非达旦不能告阕。然求其可达旦之人,十中不得一二,非迫于来朝之有事,即限于此际之欲眠,往往半部即行,使佳话截然而止”,因而常受“腰斩之刑”。针对这种情况,李渔提出“缩长为短”、“一可当百”的处理剧本的方法,此方法要点有二:一是减省增益法。所谓“减省”即是将剧本可省之折删去;所谓“增益”即是在所删之前一折,以数语道出下一折所演之事或在所删之后一折,以数言说出上一折已行之事。此能起到“虽去若存,而无断截角之患”的效果,依然保持全剧的完整性。遇观者事忙即缩短;若遇清闲之人,则按原本演出。可长可短,增加了剧本的实用性和灵活性。二是对剧本体制作改动,其出发点仍是观众的实际欣赏环境所需。李渔说:“多冗之客,并此最约者,亦难终场。”对这些观者而言,前一种方法是不足以适合,李渔主张在保留原作基本情节的基础上,将古本旧戏进行精选,在编排和结构上作一定的改动,缩写成十折一本,或十二折一本之新剧以备用。
三
决定戏剧舞台艺术的基本创作力量是演员,演员的创造是导演创作的材料的组成部分,因而指导演员也是导演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李渔自己谈到对演员重要性的认识:“词曲佳而搬演不得其人,歌童好而教率不得其法,皆是暴殄天物,此等罪过与裂缯毁璧等也。”可见,演员的选择和培养是相当重要的,关系到一出戏的成功与否。李渔在《声容部·习技第四·歌舞》中专设“取材”来论述演员挑选的问题。“取材”即根据演员自身的音色和体态配置适合的角色,如“喉音清越而气长者,正生、小旦之料也;喉音娇婉而气足者,正旦、贴旦之料也,稍次则充老旦;喉音清凉而稍带质朴者外末之料也;喉音悲壮而略近杀者,大净之料也。”在《声容部·选姿第一》中,李渔具体谈到导演挑选演员的两种方法,一种是“相目”法:“面为一身之主,目又为一面之主。相人必先相面,人尽知之,相面必先相目,人亦尽知,而未必尽穷其秘。吾谓相人之法,必先相心,心得而后观形体。形体维何?眉发口齿,耳鼻手足之类是也。心在腹中,何由得见?曰:有目在,无忧也。察心之邪正,莫妙于观眸子。”相目的实质即是察看一个演员是否具有表演的潜质,这只有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导演才能做到。
另一种是“选态”。对于“态”,李渔认为:吾于“态”之一字,服天地生人之巧,鬼神体物之工。使以我作天地、鬼神,形体吾能赋之,知识吾能予之,至于是物而非物,无形似有形之态度,我实不能变之化之,使其自无而有,复自有而无也。态之为物,不特能使美者愈美,艳者愈艳,且能使老者少而媸者妍,无情之为有情,使人暗受笼络而不觉者。李渔所谓的这个“态”,是一种精神与风标,是在无心的举手投足间显现的,非有心而生。“态”虽不可强生,但却可以通过熏陶由内获得:“使无态之人与有态者同居,朝夕熏陶,或能为其所化;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鹰变成鸠,形为气感,是则可矣”。
演员选好之后,导演的下一步工作是指导演员排演。排演首先就要理解剧本,将剧本的内容吃透,只有对剧情和角色有了深刻的了解后,才能创造出鲜活的舞台艺术形象。李渔说:“唱曲宜有曲情,曲情者,曲中之情节者。解明情节,知其意之所在,则唱出口时,俨然此种神情。问者是问,答者是答,悲者黯然魂销而不致反有喜色,欢者怡然自得而不见稍有瘁容。且其声音齿颊之间,各种俱有分别,此所谓曲情是也。”解明曲意之后,方能克服那种“口唱而心不唱,口中有曲而面上身上无曲”的弊病,“变死曲为活曲”,使所创造的形象丰满而富有表现力。惟有“入乎其内”才能“出乎其外”,要表现必先有体验,从角色的体验再到向观众表现。
闲情偶寄范文2
关键词:李渔 审美 审美心理交流系统
在近些年的李渔研究中,《闲情偶寄》是个热门话题,但多集中于对他戏曲、小说理论的研究,且多是从文学理论和创作理论的角度,鲜有美学角度的分析。
综合学界中林语堂、黄强、杜书瀛、杨岚等学者对《闲情偶寄》的各种研究,发现似乎总有几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闲情偶寄》到底透视出李渔怎样的美学观?如果李渔的审美实践活动是指向生命个体,那么究竟如何才能使生命体趋于完美?又是什么促使李渔不断追求美?本文试图以《闲情偶寄・颐养部》作为切入点,结合相关的美学原理与方法,对以上问题进行整体性的分析。
李渔在晚明生活了25年,近他人生三分之一的时光。在闲赏的晚明社会影响下,形成了李渔独特的审美观,加之他自己年轻时丰富的审美实践活动,以及之后随着他人生的种种悲剧的发生,使得他越来越参透生活的真谛,越来越关注自己作为审美主体应发挥的能量。《闲情偶寄》就是他的主体性能量的爆发,道出了他几乎所有的人生体验。特别是《颐养部》,由于他的家学渊源,对医药之道颇熟,但是在该部中他写的不仅仅是医药之方,而是以人文的观点来体察生活、体察生命,得出处世及生存之道。
一、“时”、“度”与“和”
通观《颐养部》行乐、止忧等六篇,几乎都与“时”和“度”有关。所谓“时”,即时机,“度”是限度。李渔强调做人做事要讲时机、讲限度,进一步言之便是要顺应自然,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
在《行乐》篇中,李渔认为行乐要分季节,“随时行乐”,合时宜地行乐。“人有喜怒哀乐,天有春夏秋冬。春之为令,即天地交换之候,阴阳肆乐之时也。”①143春天到来的时候,正是天地交欢、阴阳行乐的时候,这是作者对自然的观审,进而投射到人的身上――“人心至此,不求畅而自畅”。在这样的季节里,人们应如何养护生命?李渔说:“必留一线之余春,以度将来之酷夏。”这便是在强调“度”,有度才能保持其可持续性,如若把精力在春天都用尽,如何能度过“疾病之生,死亡之至”①143的三伏天。在“随时即景就事行乐之法”一段中,提到行乐要“随时”,便是合时宜,应时序节令之变化。不管是养护生命还是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时”,“时宜”是最佳状态,只有在时宜的时候,世界和人才是和谐统一的,才有可能实现人的价值的最大化。
另外就是“度”。在实践过程中,要掌握适度的原则,要学会把握分寸。《颐养部》的“调饮啜”篇中,李渔道“太饥勿饱”,①152他强调饮食要注意度,几分饥便吃几分饱,如若吃多了,脾气会受伤,数月不能调和。在《颐养部》中还有很多强调“度”的例子,不一一列举,从中不难看出李渔对于“度”的重视,适度是最佳的状态,只有“度宜”,事物的性质才保持不变;在做人做事上只有“度宜”,人事才能协调统一。
“时”和“度”是《颐养部》贯穿始终的关键词,“时宜”和“度宜”是养生良方。李渔善于以小见大、借物言理,在这里他同样把“时”和“度”放到了生命层面,“时宜”与“度宜”结合就是“和”。“和者,天地之正也,阴阳之平也,其气最良,物之所生也。”《遁天之道》早就给“和”下了定义,和即阴阳谐和。在整个美的范畴的发展史,从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到马克思都是以和谐为美的。虽然美的历史形态有巨大差异,但和谐是美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共同理想,是一切美共同的本质,是贯穿于整个美的范畴的发展史的一个主导思想。李渔用“时”和“度”突破了当时人们所认识的“美”的内容,他意识到人类社会生活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并且关注的不只是个人的欢愉喜乐,而是指向整个人类的生存发展,以“时”和“度”作为审美标准,寻求让人类生命价值充分体现之方――即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使人类实践活动的合目的性与自然的规律性和谐统一。
二、如何使生命体走向完美
人类在大自然中孕育、产生和发展,一分一秒也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马克思说:“人与自然的一体性,决定了自然审美与生活审美的统一关系。”②135自然本身就具有其合目的性,且作为一种有相对独立性的形象在人的审美意识领域出现;人类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则必须通过创造性的活动不断在自然中实现自己的目的。这就促使人类展开对人生的审美,随着生活意识与审美意识的不断丰富,致使审美能力逐渐增强,意味着越能合理地组织对象世界,使之符合协调统一的要求。在这种实践的结果中,人类不断把握和肯定着自己的实践,进而越主动地生存,越主动地改造自身及自然,以达成生命体美和的目的,使一个个生命体展现其俗世生命的美。
李渔正是用这一方法告诉人们如何使生命体达成美和。他对自然的感受力无比敏锐,从《闲情偶寄》可见一斑。比如他通过对四季气候、物候的观察,加上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写出了四季行乐之法。他在这个体察、观审的过程中,自我觉醒意识和审美意识不断增强,以致参透生死。死是不祥的、可怕的,但又不可避免、无法回避,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事实和归宿。那该怎么办呢?李渔得出了一个豁达的结论:“不仁者,仁之至也。知我不能无死,而日以死亡相告,是恐我也。恐我者,欲使及时为乐,当视此辈为前车也。”既然死不可避免,那么大家就抓紧有生之年及时行乐吧!这是他参透生死之后,主动追求生命之乐的表现。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主体的理想和追求、确定的目标和方向是否同一,主体的价值是否得以完整体现,是不是作为“完整的人”②的美学生存。
三、什么促使李渔不断追求美
李渔的一生多困顿潦倒,但在写《闲情偶寄》的时期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一个阶段。李渔将心中积累的对自然的审美意识和对生活的审美意识以文学小品的形式外射表现出来。他的这一整个审美活动的过程便是内感外射的审美交流的过程。
从整个审美活动的过程来看,内感外射构建起了审美主体与对象之间的紧密联系,且内感外射的这种吐纳机制促使审美活动依照“接受信息和刺激――引起注意,进行选择、评价――意识投射――产生创造”这一原理进行运转,这是一个由浅入深、升级推进的审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审美意识不是静止在心中的死水,而是不时运动、激荡、翻腾的意识流”,②199同时它不断被丰富和更新,心灵中的审美意象也渐趋完美,最终被主体外化出来,便产生了创造。
正因为内感外射这个不竭的动力源泉,审美心理交流系统处于不断推进、螺旋上升的运动中;它作为一种心理动力,使生活意识在吐纳中不断向审美意识跃迁,最终将主体精神推向主动自由的审美反思的高度,并促使审美意识自生展、自组织、自适应、自协调,不断更新自体,不断自我超越,不断创造追求,汹涌澎湃,涌向一定的价值目标。②213
李渔的审美活动最初可能发生于鲜花的色彩、冰川的消融、盛夏的酷热、秋天的怡爽及冬天的风雪,这些音、形、色的刺激,在他心理上留下了最初的印象,印象引起了他的情绪,并向这些音、形、色投射,同时引起注意,选择并评价对象。接着,在他的注意和选择之下,鲜花和融冰以春天这个整体给他以刺激,同样地以不同气候、物候凝聚而成的夏、秋、冬也给李渔以刺激,在他心理上留下整体印象,并激发起对四季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欲求;在审美欲求的推动下,李渔的审美情趣向整体印象投射,注意也由随意注意上升为审美注意,开始欣赏四季。此时的四季已是审美对象,它与李渔这个审美主体的关系已上升为审美关系。在欣赏四季的过程中,四季气候、物候等各种特征冲击着李渔的审美心理,并给他留下强烈的审美印象和审美感受,比如消融的冰雪、萌动的绿芽给李渔留下春天万物复苏的审美印象,这一印象进一步激发他的“人当此季,满体皆春”的生活经验,生活经验又投射到审美意象,二者化合交融,春天里大自然如人般有欲望的萌动,人也如大自然般需要勃发,此时李渔心里的春天已是较为成熟的审美意象,它与大自然中的春天相应和,达到审美,加上以往积累的相关生活经验和审美意识的共同参与,审美主体的内感外射向更高一级推进,进入了重新自觉的审美反思的高度上,整体地审视对象。此时的李渔跳出了那个独立的审美意象,把目光指向人类与自然的长期生存发展上,提出春天行乐不宜过度,要薄发,要“留一线之余春,以度将来之酷夏”,也就是告诫人们要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人们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由以上论述可见,正是内感外射的审美交流系统促使李渔不断更新自体,不断创造追求,最终走向生命体美和的价值目标。
在晚明闲赏文化的大背景下,李渔并没有像其他人自娱自赏、自得其乐,而是用《闲情偶寄》点缀太平,警惕人心。通过分析发现,他的确也是这样做的,仅从《颐养部》就可以看出他正是为了使人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不断完善生命个体的。
作为生活审美大师,他将自然审美与生活审美巧妙、完美地融合,使二者成为统一融合的整体,为我们勾勒出他由“时宜”、“度宜”上升到“美和”的美学观念,强调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如此人类实践活动的合目的性才会得到充分肯定,人类生命价值也才会充分体现。如果说“时”和“度”是李渔的审美标准,那内感外射的审美心理交流系统就是促进李渔不断追求“时宜”和“度宜”的动力。
注释
① 李渔.闲情偶寄[M].吉林:延边人民出版社,2004.
② 李健夫.现代美学原理:科学主体论美学体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参考文献
[1] 李渔.闲情偶寄[M].吉林:延边人民出版社,2004.
[2] 李渔.闲情偶寄[M].王辉,译.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
[3] 李健夫.现代美学原理――科学主体论美学体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4] 杜书瀛.李渔美学心解[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5] 毛文芳.晚明闲赏美学[M].台湾:台湾学生书局,2000.
闲情偶寄范文3
一、以叙事为中心,而取“奇事”。
《风筝误》继承了前代戏曲优良的叙事传统,又加以发展,以有限的人物、通俗的台词、紧凑的结构演绎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李渔的高明之处更在于其对“事”的研究。在李渔看来:“有奇事,方有奇文,未有命题不佳,而能出其锦心,扬为绣口者也。”[2]李渔观念中的新奇之事并非牛鬼蛇神之事,而是“只当求于耳目之前,不当索绪闻见之外”[3]的奇事。《风筝误》正是取材于日常生活中一般人想不到的“家常事”,许多事情看似普通却暗藏玄机,成为引发后事的源头。如;剧中詹烈侯的两个妾室一向不和,经常因争风吃醋闹得不可开交。为避免事端的发生,詹列侯出征前将一宅以高墙分割为二。这本是最为普通的家常事,经作者之手就变为引发一系列事情的不常之事。同类事件在剧中随处可见,看似平常而蕴含着奇特之处。而且事件之间环环相扣、紧密串联,虽时有出人意料之外但又在人情物理之中,做到了新奇而不荒诞。
二、巧设建构,围绕“一人一事”展开
李渔在《闲情偶寄?词曲部》中主张戏曲叙事必须“立主脑”,即确定对整个故事的展开具有关键作用的“一人一事”,以此为发生点,穿插联络其他关目,从而创作生动有趣的完整故事。我们可以按照李渔的思路来分析《风筝误》的叙事是如何展开的:一部《风筝误》止为韩生一人,而韩生止为“觅得娇娃”一事,其余枝节皆从此一事而生,戚友先之放风筝,淑娟之和诗,爱娟之会郎,戚补臣之逼婚皆由于此,是“觅得娇娃”四字,即作《风筝误》之主脑也。李渔采用烘云托月的手法,以风筝做引围绕韩世勋的“一人一事”展开叙述,构建了完整的故事情节,起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三、注重宾白的使用效果
《风筝误》的又一显著特点是宾白的大量的运用。宾白是我国古代戏曲重要的构成要素,明代剧作家徐渭认为:“唱为主,宾为白,故曰宾白,言其明白易晓也。”[4]中国戏曲向来以唱为主这就决定了中国戏曲理论重曲轻白,但到了李渔,他对宾白的重视程度大大增加了。他在《闲情偶寄?词曲部》中提出了“故知宾白一道,当以曲文同视”的观点。《风筝误》中的宾白不仅数量多,而且用得恰到好处,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如:韩生“囊饥学饱,体瘦才肥。人推今世安仁,自拟当年张绪。虽然好色,心还耻作登徒;亦自多情,缘独悭于宋玉。”(《风筝误?贺岁》)。戚生:“有趣的事不见他做,没兴的事偏强人为。良人犯何罪孽?动不动要捉我会诗;清客有何受用?”(《风筝误?糊鹞》)[5]这两段宾白传神地描绘出了韩生与戚生不同的性格特征。韩生:有才自负,对意中人的要求也高。戚生:不学无术,沉迷于吃喝玩乐,对才子文人又有几分不屑一顾的纨绔子弟。剧中大量宾白的运用,不仅刻画出人物性格,而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迎合了舞台的需要和观众的观赏需求。
四、“场上之曲”,注意迎合大众口味
明清江南地区由于先天地理环境优越、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等因素,市民阶级不断壮大,呈现出与其他地方迥然不同的文化特色:“市民生活的庸俗乐趣与文人生活的市隐情趣产生了奇异的交融,雅与俗的界限变得模糊了,精雅化与俗常化同时表现在人们生活中,”[6]受到这种特殊文化环境的影响,李渔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人物,在他看来“觅应得之利,谋之有道,即人间大隐。”[7]
李渔所处的文化环境和他的生活理念决定了他的创作观念,即迎合广大观众的需求。李渔在《风筝误》(8)结尾写了这样一首诗:
传奇原为消愁设,费尽杖头歌一阕。
何时将钱买哭声,反令变喜成愁咽。
唯我填词不卖愁,一夫不笑是吾忧。
举世尽成弥勒佛,度人秃笔始堪投。
闲情偶寄范文4
近年来,景观设计专业得到了很大发展,而在景观设计中,植物的作用相当重要,“无林不成景”植物往往决定着景观的质量,决定着整个景观的氛围。在中国这个寓意丰富的国度,植物自然也担当着重要的寄情载体,如植物中有“四君子”“岁寒三友”等等。弄清楚植物的各种含义对设计的文化支撑有着重要意义,《闲情偶记》中种植部就是关于对植物各种寓意的描写,所以本文将对这一部分进行相对的解读跟分析。
《闲情偶记》简介
本书是李渔的一本杂著,记叙着各种中国人的趣事及品味。
《闲情偶记》分为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饮馔部、种植部以及颐养部,各个部分描写的相当有趣,最有特点的要属后六部,主要谈娱乐养生之道和美化生活,内容丰富,切合实用,同时也为我们全景式地提供了十七世纪中国人们日常生活和世俗风情的图像。有对戏曲的有趣认识;有对休闲的有趣认识;有对生活意识的有趣认识;有对造物的有趣认识;有对居住环境的有趣认识;有对各种家具的有趣认识;有对吃饭喝茶的有趣认识。总之,作者以自己丰富的知识,谈及了自己对各种杂事的奇妙见解,读之,趣味十足。
《闲情偶寄-种植部》
1.植物的分类
种植部把植物分为五类加以叙述:第一木本、第二藤本、第三草本、第四众卉、第五竹本,但在主要的是前面三种。描写了梅、兰、竹、菊、松、柏、木芙蓉、桂等等,植物种类有六十余种。可谓详细的记叙了古代中国有代表性的各类植物了。而且作者的有些观点相当的独到。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几类植物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木本:牡丹、梅、桃、李、梨、海棠、玉兰、紫薇、合欢、木芙蓉;藤本:蔷薇;草本:兰、菊;竹本:竹、松柏、梧桐、柳。
2.植物的涵义
种植部开头部分就把植物分为三类,木本、藤本、草本,依据是各类植物的根的长度。“木本……根深故也。藤本之根略浅,草本之根愈浅。”作者就开始谈及自己对这三种植物的感受,对作者来说观花肯定是有感受的“观感一理,备人观者,即备人感。”接着便发出感叹,人要学木本,把根扎的深深的,踏踏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只有这样你才能做自己,不浮躁。不可学藤本依附于别人。“先固其根……而得养生出世之方。人能虑后计长,事事求为木本,则见雨露不喜,而睹霜雪不惊”接着文章便依次记叙了各种植物。本文依据作者对植物的描述将其总结为三类:①谈及植物时由物及人抒发自己的思考,②谈及植物时只是简单的对植物进行了欣赏,③谈及植物时由物表达自己的生活美学。
3.谈及植物时由物及人抒发自己的思考
李渔的思想感情跟他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大多体现在这类植物之中,有由植物想到对人生的劝诫、做人的道理、生活的意义等。可以说这类植物是种植部的主要描写对象,也是本文重点解读对象。
①牡丹。李渔开始不服牡丹被称为“王花”拿那些开的好的花与牡丹相比,未必会输给牡丹,后来得知了原委。牡丹花同相同时候开的花比是开的最迟的,有种众人皆醉他独醒的味道,也是做自己,“物生有候,葭动以时,苟非其时,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后系人主,可强鸡人使昼鸣乎?如其有识,当尽贬诸卉而独崇牡丹”,而且牡丹花性格“顽固”不愿意改变自己,是做人的一种坚持。“然他种犹能委曲,独牡丹不肯通融,处以南面则生,俾之他向则死…”
②梅。李渔在描写梅花的时候,没有像一般人那样直接咏梅的坚毅,而是自己在赏梅过程中得出了自己的切身感受,认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之事,美好的事物也有自己的缺点。“凡梅开之时,人之……风送香来,香来而寒亦至,令人开户不得,闭户不得,是可爱者风,而可憎着亦风也。”既然是这样,人生中难免有缺陷,因此,人必须看得清这个道理,必须要有乐观豁达的心态。
③桃 。桃花因为其花色的极纯而备受称赞,然而现在的人却不懂欣赏只看重桃果的大与小,而把本来天然的极纯的桃花树嫁接而失去了美丽的花“今人所重者为口腹计,未尝究及观览。”因此,要想欣赏到极美的桃花需要走到野外,“欲看桃花者,必策蹇郊外……如武陵人之偶入桃源,始能复得其乐。”所以,要想得到美好的东西必须要付出一定的努力。
4.谈及植物时只是简单的对其进行了欣赏
李渔对有些植物只是描述了其欣赏特性、欣赏要领,不上升到人格化的意义
①合欢。合欢树能让不开心的人开心,让郁闷的人不郁闷,“凡见此花者,无不解愠成欢,破涕为笑”。合欢树必须要栽种在夫妻住的房子前面,这样有利于双方的和睦。浇灌男女一起洗澡的洗澡水会让合欢树长得更加茂盛。
②兰。李渔在谈到兰花的时候并没有像很多文人那样赞扬它的君子特性,只是告诉我们欣赏兰花的要领。“然相贵乎有情,有情务在得法;有情而得法,则坐芝兰之室,久而愈闻其香。”“但勿焚香……此花性类神仙,怕亲烟火……”“故有兰之室不应久坐……”第一,要带着感情去欣赏兰花。第二,不要在有兰花的房间里焚香炉,因为兰花是种高雅的花种,它怕人间的烟火。第三,要注意在欣赏兰花香味时方法:不要久在有兰花的房子里,而应该时不时的走出去“洗洗”鼻子,再进去的是候才能更加的闻到它的清香。
5.谈及植物时由物表达自己的生活美学
这一类是作者不落俗套地谈论了自己对一些早已被人格化了的植物做出自己的理解,涉及的是生命历程中的生活美学,生活经历。
①竹。作者在论及竹子的时候,并没有说及竹子有什么特别的品性,说的是自己的一种种竹的经验。也就是自己的一种生活经历。竹子是快速生长的一种植物,种竹能很快就得到竹的益处。“惟竹不然,移入庭中,即成高树,能令俗人不舍,不转盼而成高士之庐。”接着作者花了大量篇幅澄清了移种竹子的技巧。
②梧桐。梧桐树是一部编年史,每长一年就多一个年轮,也就大一圈。作者回忆起自己十五岁时在梧桐树上的刻字,梧桐树长大了,刻在上面的字也跟着大了。这是自己成长过程的具象化,现在回忆起来是很有意思的。
植物在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1.植物的含义在古典园林中的实现方式
古典园林的几大基本构成要素中,植物对园林意境、空间的营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与植物有关的构成形式中,以植物为主的点题景点、文学性的匾额楹联与园路的铺装这些形式能最恰当地体现植物的意义。如承德避署山庄中“万壑松风”“曲水荷香”“梨花伴月”,苏州古典园林中以植物命名的厅堂题额共有五十六块;和景观相关联的植物名称分别是:莲花、梅花、兰花、玉兰、山茶、竹、松、柏、桃、柳等等。园林铺装中常有以植物为主题的铺装图案:以梅为主题的铺装通常有“喜上眉梢”的吉祥意义。本文主要谈论第一个方面――以植物为主的点题景点。
2.植物为主的点题景点
植物在古典园林中作为园林主人的精神载体,通过植物的栽种托物言志表达自己的爱好、品行以及对高尚情操的追求。
①柏之古木交柯。 “古木交柯”为留园著名的十八景之一。南面庭院,靠墙有明式花台一个,正中墙面嵌有“古木交柯”砖匾一方,花台内栽植有柏树、云南山茶。根据记载原来花台内在明代只栽种了一棵柏树,不知道什么原因,后来长出了一株女贞,女贞同柏树相互缠绕,形成连理枝的奇特景观。古木交柯的最初涵义来自于女贞、柏树四季不凋而绿,具有不妥协于冬天的不屈志气,也寄托着园林主人的志向。
②松柏之看松读画轩。看松读画轩是苏州网师园的著名景点,景点的名称来源于轩南太湖石花台内的古松、古柏。松柏姿态独特且不惧寒冬,是历史沧桑的见证者,营造出园林空间的古朴氛围。正如李渔所推崇的那样,“独松、柏与梅三物,则贵老而贱幼”。也是寄托着园林人的审美品位和自己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品格。
结 语
本文通过对《闲情偶寄-种植部》的解读,理解了植物自身以外的文化蕴意,更加进一步地理解了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内涵,为自己的植物设计找到了文化依据。在当下中国的景观设计中,更加要注重融入中国传统植物的深层涵义,设计出植根于中国本土的景观。只有这样,中国的景观设计才能站的更稳,走的更远。
闲情偶寄范文5
关键词:SOLIDWORKS;HyperWords;ALGOR;轻量化设计;解藕板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4-0000-02
The Lightweight Design of Wire Bonders Decoupling Board on HyperWorks
Wang Shijun,Wang Dacheng
(Wuyi University,Jiangmen529020,China)
Abstract:SOLIDWORKS board established in the original model decoupling,to use it into HyperWords in the use of the relative density method,the objective of minimizing the degree to supple,and add the symmetry constraint on the decoupling plate optimization,according to the optimized morphology and board decoupling,the model is part of the experience modification and reinforcement distribution,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inal model decoupling board.ALGOR in the decoupling of the original board and new board decoupling of the static and dynamic analysis,static stress and the frequency of their results were compared to verify lightweight design goals.
Keywords:SOLIDWORKS;HyperWords;ALGOR;Lightweight designdesign;
Decoupled board
一、拓扑优化方法简介及理论
(一)优化方法简介。拓扑优化是一种数学方法,在给定的空间结构中寻找最优材料分布,其目的在于用最少的材料得到结构的最佳性能。拓扑优化在工程结构设计的初始阶段可以提供一个概念性设计,帮助设计者对复杂结构与部件能够灵活地、理性地优选方案,寻找结构最佳的传力路径,且其在概念设计阶段能够激发设计人员的灵感,有效实现结构最佳功能和最小成本的结合,因此成为结构优化设计领域的热点。拓扑优化方法包括均匀化法、渐近结构优化法和相对密度法,在HyperWords中主要使用相对密度法,其基本思想是人为地引入一种假想密度在0-1之间可变的材料,0为空1为实,并假定材料的宏观弹性常量与其密度成非线性关系。优化过程中以单元设计变量的大小来决定单元的取舍。相对于其他优化方法,相对密度法设计变量少、计算求解过程简单。
(二)优化理论
1.优化设计的数学基础。优化设计最为关键一步是建立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该模型是用数学的形式表示设计问题的特征和追求目标,是用抽象的方法表达实际问题的特征或本质。数学模型3个方面的内容组成,即由设计变量、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设计变量是在优化过程中会发生改变,是提高优化性能的一组参数,不同参数代表不同的设计方案。目标函数是关于设计变量的函数,即要求的最优设计性能。约束条件是对设计变量和其他性能的要求,是对设计的限制。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为目标函数
在Optistruct中,目标函数f(X)、约束函数g(X)与h(X)是从有限元分析中获得的结构响应。设计变量X是一个n维向量,它的确定依赖于优化类型。在拓扑优化中,设计变量是单元的密度;在尺寸优化中,设计变量是结构单元的属性,优化设计即在约束条件下,求解目标函数的最优值。
2.基于Optistruct的结构优化设计流程结构优化方法的选择为根据结构设计的特点和要求,将需要参与优化的数据定义成模型参数,优化处理器根据2次优化参数的比较后确定该次循环目标函数是否已经达到最小值、最优值。如果达到最优,完成迭代,退出优化循环;否则,将根据已完成的优化循环和当前优化变量的状态修正设计变量,重新进入循环。Optistruct采用HyperMesh进行结构优化问题的前处理和定义,在HyperMesh中完成有限元建模后,利用优化定义面板定义优化变量、约束和目标以及优化参数;然后提交Optistruct进行结构分析和优化。
二、解藕板的轻量化设计
(一)设计目标。解藕板是焊线机中音圈电机和焊头部分的连接件。在焊线的过程中音圈电机通过解藕板带动焊头部分高速、高频运动,且音圈电机的瞬间加速度为8G左右,因此要求解藕板必须具备高刚性和高频率,否则将严重影响焊头部分的定位进度。由于焊头部分及音圈电机的安装位置已经确定,因此不能改变解藕板的长、宽尺寸。现以原始解藕板为基础进行简化,将倒角、圆角、螺钉孔等去除,因为这些特征系统位移及动态特性的影响很小,因此建模时将这些特征略去,简化后的解藕板模型如图1所示。通过本次优化设计要使解藕板的质量减少15%以上、静态位移减少15%以上、一阶固有频率增加20%以上。
(二)拓扑优化设计。由于SOLIDWORKS中的模型文件不能直接导入到HyperWords中,因此需将文件转换为PRT为后缀的格式,然后导入到HyperWords中进行几何清理、网格划分、质量检查、建立负载和约束等操作。其中在网格划分时为提高后处理运算效率,用四面体网格进行划分,尺寸大小为10L。在添加负载及约束时,通过三维建模计算,得焊头部分的质量200K,将其施加于焊头部分连接面,解藕板与音圈电机连接面采用全约束,网格及加载后模型如图2。
在拓扑优化中优化参数不需要人工定义,而是软件将材料分布自动当成优化参数。本文解藕板的拓扑优化以解藕板的体积和柔顺度(Compliance为响应体积是全局响应,柔顺度必须分配到子程序中),以柔顺度最小为目标函数,对于结构静力优化,结构整体刚度最大等价于结构的柔顺度(Compliance)最小化,以0.5的体积上限范围为约束,运用Optistruct模块进行解藕板的拓扑优化计算,经过80步迭代得到优化后的结果,在HyperView中查看密度等值面结果,将Curren Valu取0.015,得到等值面图,如图3。
三、结果对比
在ALGOR中对原始及优化后的解藕板模型进行静应力和模态分析,对比静态位移、固有频率及质量指标,通过简单计算检验优化结果是否达到设计目标。验证分析中所加负载及约束与拓扑优化时完全相同,根据焊线头部分运动频率及振动频率的参与性确定提取原始解藕板及新解藕板的静态位移及前二阶模态分析结果,如图4、图5。其中静态位移的最大值在解藕板与焊头部分连接面的中点处。四阶模态频率及对应最大位移如表1。
为了直观的看出验证结果,现将设计目标及优化结果的一些重要参数列于表2:
由表2看到拓扑优化设计的解藕板完全满足设计目标,而且三项参数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证明拓扑优化设计的解藕板是较合理的。
四、结论
(一)基于HyperWords的Optistruct模块,运用优化理论对焊线机的解藕板进行了轻量化设计,同时考虑到实际应用及机加工工艺的要求,依据实际经验对模型进行部分修改及布筋。通过对原始解藕板及优化设计后的解藕板进行静力学及动力学分析及参数对比,验证了轻量化设计的预设目标。从优化过程及结果可以得出:基于HyperWords的Optistruct模块的优化设计,不仅在产品的设计开发初期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而且可以对已有部件以柔度和固有频率为目标进行轻量化设计,降低了原材料成本。
(二)拓扑优化设计不仅要求从事此工作的技术人员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及专业技能,更要求要不同学科技术人员的参与,如CAD、CAE、CAM等多学科技术人员。
(三)铁、铜等金属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利用优化设计可以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降低金属的使用量。
(四)拓扑优化技术在国外工程领域已经有较多应用,而且已有大量成功应用的案例,反观国内的工程应用还较少,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缩小与国外的差距。
参考文献
[1]隋允康,叶红玲,杜家政.结构拓扑优化的发展及其模型转化为独立层次的迫切性[J].工程力学,2005,22:107-118
[2]刘旺玉,曾琳.基于OptiStruct的风力叶片拓扑优化设计[J].机械工程师,2009,6:47-48
[3]张胜兰.基于HyperWorks的结构优化设计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闲情偶寄范文6
他十分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想,描述传神,几乎是将自己全部抽离出来,品味至别人的幽微处。他能将一些令你雾里看花的东西一语道破,比如说女人的媚态,也就是那种狐狸精的感觉是否可以熏陶、培养出来,影评写得很棒的孙老师告诉你,导演就有这个本事!“导演就是当今美女们的皇上,他有可能碰到全中国全世界最的狐狸精。起码的,他可以培养和制造狐狸精。”
孙老师的文字很幽默,比如说到女人春光乍泄的那一种韵味,他说,这既要有勇气还得有实力,再来一句“有实力者即使包裹得如同修女,人们还是对其充满期待的”,可见“好春光”真是硬道理。
美容大师兼妇女之友的李渔,时不时地要在书的左页卖个萌,你像《闲情偶寄一・点染》那章结尾,谈到黑皮女子怎样搽粉的问题,李大师给出一妙招,让你用过之后立马变成自然白美女。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搽两次、乃至三次粉,抹匀一点,那么你就可以由一个黑面女侠一步步地变成那个你做梦都想拥有的白皮。于是李渔开始卖萌,说但凡读到这一编的读者们,您批阅到这一块,便可知道我湖上笠翁并不是个蠢东西,我不止是个风雅功臣,我还是个“红裙知己”呢。
孙昌建与李渔的文字有同一种活色生香,对女人的了解有着相似的细腻。就像李渔在写《闲情偶寄》时说的,“务使读是编者人人有裨”。
难得的是这套书的配图很出彩,都是些历代名画、好画,对于我这个爱好艺术的人来说,简直是大饱眼福,过瘾!你随手一翻,都可以感觉自己是被郑重对待的。本书的美术感觉非常到位,色彩醒目,文字编排上也很独特,叙述古人雅致的李渔的文字用仿宋体,放在左页,配古画;叙述今人风尚的孙昌建的文字用黑体,放在右页,配了很多今天的画面、摄影图片,还有些西洋画,但求看官在悦目的同时亦能收获些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