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英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量的英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量的英文

大量的英文范文1

关键词:网络问答系统;问卷调查;用户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I标识码:A

Abstract: The Q & A system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sharing and dissemination of our daily life knowledge. Improving user satisfaction is a prerequisite for creating a quality Q & A system. Therefor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on the question and answer system of network question-answering system,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result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elated research, and draw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The degree of user satisfaction is the benchmark of evaluating QA system quality, The final factor of constructing high quality network question answering system.

Key words: Q & A system; questionnaire; customer satisfaction

1 问答系统

1.1 定义

问答系统(Question Answering System, QA)是信息检索系统的一种高级形式,它能用准确、简洁的自然语言回答用户用自然语言提出的问题。其研究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的需求。问答系统是目前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一个倍受关注并具有广泛发展前景的研究方向。

1.2 问答系统的一般处理流程

给定一个问题,问答系统的处理流程一般如下:首先分析问题,得到问题的句子成分信息、所属类别和潜在答案类型等信息;然后根据问题分析得到的信息,进行数据集中得到可能含有答案的数据,这缩小了进一步精确分析的范围;在得到的小范围数据中采用各种技术提取答案或者答案集合;最后将答案返回给用户[1]。问答系统的一般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

1.3 问答平台特点综述

问答平台的服务界面是用户获取积极体验的首要因素,为了确保用户能够方便、快速和有效地提出和解答问题,大多网络问答平台的界面都追求简洁、清晰。在问答模式上,除Google Answers因为采取收费模式需要将问题定价并邀请专家解答外,其他平台均采取提问―回答式。Google Answers的答题专家必须通过严格选择程序,而其他平台会聘请特邀专家或者由具备某些领域专业知识、见解和经验的网络用户回答问题。奖励机制各有特点,但均以提升用户满意度为宗旨。问答平台允许用户自由提问和回答问题,因此,对提问以及答案的质量控制成为确保问答平台稳健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各类问答平台还处于发展初期,虽有审核人员,但更多还是依赖于用户对自身行为的控制。表1为国内外一些具有代表性问答平台的特点[2]。

2 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主要围绕网络问答平台的概念与类型、功能特点、互动机制、用户分享行为及采纳因素等展开研究。关于问答系统的定义,很多的研究者都给出了各自的说法,但大都可将其理解为一个高级的信息探索平台。刘梦黎(2014)提出从便利研究的角度出发,网络问答平台被分成四类:搜索引擎型、文献整合型、社交网络型和实名社区型[3]。而毛先领(2011)则提出根据处理数据的不同,将问答系统分为三类:基于结构化数据的问答系统、基于自由文本的问答系统和基于问题答案对的问答系统,同时他在《问答系统研究综述》文章中给出了问答系统的一般处理流程。吴丹、刘媛、王少成对一些典型的中英文网络问答社区的基本信息、交互性、个性化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与评价实验[4]。陈晓宇、邓胜利、孙雅梦(2014)以知乎为例,对网络问答社区用户信息行为进行了研究,认为网络问答社区用户信息行为可以具体理解为三种知识行为模式,分别是:知识搜寻行为、知识贡献行为和知识采纳行为[5]。Nikhil Vithlani等人(2015)设计了一个小规模的Social Q & A系统,并且对其进行全面的大规模仿真评估,由此严密而完整地分析了在线社交网络答疑系统[6]。一般认为,Joseph Weizenbaum在1966年左右实现的“Eliza”是第一个问答系统,而国内第一个中文互动型问答产品是新浪爱问知识人。

3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问卷设计

依据本文的研究内容,设计了一套问卷。针对现有及潜在用户进行调研,了解当前网民对网络问答系统的认知及期望。本调查问卷涉及17个问题,题目包括客观题与主观题,由此尽最大可能吸收全面、合理且新鲜的观点。

问卷分为两种形式:自填问卷和访问问卷,问题答案的类型包括三种:结构式、开放式和半结构式。问卷结构包括三类变量,即客观因素、认知因素以及行为因素。客观因素主要包含问题如下:受访者的年龄、性别、身份等;认知因素包含的问题主要有:目前对网络问答系统的使用程度、常用的问答平台有哪些、描述对网络问答平台的观点和看法等;行为因素包含的问题主要有:在网络问答系统中的行为是什么、选择网络问答平台的考虑因素、对网络问答平台的建议及意见等。

问卷回收之后进行筛选,删除不合格的问卷,利用对比分析等方法来得出结论。

3.2 受访对象

本问卷的受访对象为全国范围内不同年龄层次的网民,主要受访对象为:在校大学生、高校老师及社会各界人士。不同用户群体对网络问答系统的认识和期望可能会受到其群体特征的影响。大学生作为拥有较多空闲时间和一定知识素养的特殊群体,其思想很大程度上受到学校或老师的影响,但他们中不乏在某一方面具有独到见解的。除此之外,社广大网民对网络问答平台的看法更具有多样性和针对性,并且已工作的社会人士较多具有不同于在校学生的成熟而全面的观点。因此,本问卷调查对象覆盖面较广,代表性较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3 正式调查

在完成原始问卷之后,又征求相关人员和专家意见对原始问卷中个别题目进行了修改,同时抽取30人为试测样本,以检查问卷表述的方式、项目、内容能否被受试者所理解,然后将问卷发放给了高校不同年级学生和社会群众进行填写。

问卷形式包括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两种,问卷总数为380份,回收数目366份,有效问卷359份,占94.5%。

3.4 数据分析方法

使用Excel 2010和问卷网自带功能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处理。本调查问卷将问题归类并分为若干维度,同时运用样本对比分析法,将不同类别的受访群众的观点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最终结论。

3.5 调查结果分析

3.5.1 受访者的客观基本情况

本问卷受访者大学生居多数,性别基本各半,年龄层次不一,但以18~25岁为主。具体如表2:

3.5.2 熟悉程度及使用频率

在参加调查的网民中,65.67%的人对网络问答社区的熟悉程度尚可,同时有18.45%的人表示非常熟悉,这证明网络问答社区的确很大程度上进入了广大网民的视野。对事物的认可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其使用的频率大小,在众被访者中通过网络问答平台获取过知识或信息的占绝大多数。

3.5.3 互动频率

使用并不代表参与,对问答平台的发展起到推动性作用的最终还是网民的参与互动程度。从搜索引擎到问答社区的转变就是用户的参与互动性,知识库的构建更多地依赖于普通用户的贡献而非占极少部分的专家。大多数被访者不参与问答互动的原因是由于互动方式不够便利或者互动界面过于复杂。由图2、图3用户提问和回答的情况得知用户在社区中的参与程度不是很积极,这就表现出现存网络问答平台对用户的激励制度有待提升。

3.5.4 关注内容

问答社区应当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宗旨,是否存在用户需要的内容决定着用户使用量。服务用户第一步就是得知用户的关注点从而进行改正或添加。超过一半的人通过问答社区寻找技能技巧知识类信息,可见常识知识库的建设对于问答系统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7]。而近四分之一的人为了阅览社会热点或话题评论,只有少数人通过问答社区搜寻生活情感中存在的问题,说明人们更关心社会问题而非自身问题。了解用户的关注内容可有效提升网民们对于问答社区的绩效期望。根据问卷中“最渴望在网络问答社区中获得什么”一题的答案可知,知识是网民们最想得到的,但是他们想得到的不仅仅只是知识,具体如图4所示:

3.5.5 信任度

对问答平台的信任度是支持度的重要保证,提升用户信任度的方法主要有:(1)保护用户隐私。(2)保证答案质量。(3)透明的参与规则。(4)人性化的客服。就调查结果来看,绝大多数网民对于网络问答社区有不同程度上的信任,然而,仍有少数人明确表示不信任,并且近70%的调查者在网络问答平台获取信息后会通过其他渠道进行考证。网民们认为有些答案过于表面,不够深刻,大多是经验之谈,没有经过考证,实用性一般。这就需要问答社区对知识源进行过滤与筛选,从而保证答案质量以提高用户的信任度。问卷中的开放性问题涉及关于网络问答社区的建议时有被访者答道:“安排专业人员识别不可靠信息,杜绝虚假荒诞”。由此可见提高网民的信任度对于满意度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

3.5.6 关于时间

提问者将问题后很有可能无法立即得出答案或者说满意的答案,此时就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来得到理想的回复[6]。问卷显示,67.38%的被访者不愿意等待较长时间以得到相关的回答,他们更期待问答社区存在完全贴合自身需要的答案来等待自己提出问题,这就需要建设具有强大内容的常识知识库。从另一方面来说,涉及某些时效性很强的问题,等待时间越长意味着答案的实用性大打折扣。

3.5.7 社区知名度

问答社区的知名度自然会成为潜在用户选择的重要因素,根据调查,具有代表性的网络问答社区中,百度知道的吸引力高居榜首,其次分别为知乎,Google answers,新浪爱问。然而网站知名度高也暴露出更多的缺点,比如有被访者提出百度知道广告过多,而知乎“大V效应严重,往往抖个机灵能获得高赞,踏实答题的反而无人问津”。除此之外,交互平台的建设对于用户满意度有很大的影响,历经长时间的考验后网民们所感受到问答社区在相关技术、设备方面对系统使用的支持程度应当只增不减。同时问答社区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忠实用户。

3.5.8 理想社区状态

根据被访者的回答,问答社区最应具备的特点依次是内容可靠、回答易于理解、用户知识素养好、原创性好、互动方式吸引人、页面设计美观、娱乐性强。这充分证明了问题和答案质量的重要性。同时有被访者提出问答社区的问题“应该偏向于归类化,能让人操作更简单,更容易找到适合不同人群的答案”。而内容可靠是受访者公认的网络问答社区必备条件,这包括答案的可靠性以及答案后评论区的言语真实性。相比之下娱乐性却显得没那么重要,可见广大用户更注重问答社区的知识性而非娱乐性,专业性是网民们追求的首要条件。除此之外内容的真实性、实用性以及原创性也显得尤为重要。值得一提的是,网络安全性始终是用户不会忽略的内容,马斯洛需求金字塔中安全需要是排在第二位的,仅次于生理需要。可见一个高质量的网络问答社区必须足够重视用户在问答社区中的安全。

3.5.9 参与方式

通过调查用户对网络问答社区的参与方式可以更好地建设问答系统。调查显示,大多数网民喜欢充当提问者和信息被动接受者的角色,可见广大网民分享自己所见的意愿并不强烈。由此可以得知现存网络问答社区的激励机制并不十分吸引用户,同时有被访者表示用户界面内容不够完美和独特,使得用户的切实体验并不十分美好。

4 结果讨论

4.1 结论及建议

分析以上数据可得影响用户满意度即高质量网络问答系统构建的因素,由此针对各类问答系统的建设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1)提高用户熟悉程度,使用及互动频率。对于问答社区的熟悉程度越高,表明用户对其了解越深刻,从而满意度较强,因而会增加对平台的使用及互动频率。(2)随时调查用户关注内容。作为信息交流平台,用户关注的才是焦点,才是值得挖掘与提供的。(3)提高用户对问答社区的信任度。对于某种事物,信任才会接受乃至对其满意这是毋庸置疑的。从答案的真实性到用户的安全性,问答系统要做到坚决维护用户的自身利益。(4)重视问题与答案的时效性。根据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问题与答案相隔时间越长用户的满意度越差,问题自身具有的时效性使得用户不愿意花较长时间去等待。(5)提高社区知名度。长时间的经历与蜕变会打造一个群众基础很强的网络问答社区,而对于新进入市场的社区则需要更大的努力与之抗衡,如何探寻自身独有的特色是问答系统应当考虑的重要问题。(6)遵循用户意愿建设问答系统。社区建设是否真正符合用户的心意,这其中包括用户界面、个人中心、互动机制等各方面的建设。(7)健全激励制度。问答系统要及时测试现存激励制度是否能够满足用户需要,并非激励机制越完备问答系统质量越高,真正符合用户需要的才是最应当提倡的方式。

4.2 研究局限性

首先,由于问}数量及样本量有限,本文基于某些网络问答社区的研究结果是否可以应用于整个网络问答系统仍然是值得怀疑的。其次,本文的问卷调查主要调查了用户对问答社区的整体认知,但没有从实践方面验证所得结论。

由于本次的受访者绝大多数是在校大学生以及研究生,而社会不同层面的网民相对较少,学生对于事物的看法不是非常成熟或深刻,所以认知上或许同网民们有较大偏差。此外,分析问卷的方法较为单一,问卷设计具有某些缺陷等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毛先领,李晓明. 问答系统研究综述[J].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2012(3):193-207.

[2] 邓胜利. 国内外交互问答平台的比较及其对策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3):50-55.

[3] 刘梦黎. 网络问答平台的四种科学传播模式研究[D]. 南宁: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10-24.

[4] 吴丹,刘媛,王少成. 中英文网络问答社区比较研究与评价实验[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1):74-82.

[5] Xiaoyu CHEN, Shengli DE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nswer adoption in social Q & A communities from users' perspective: Taking Zhihu as an example[J]. Chinese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014(3):81-95.

大量的英文范文2

关键词 大豆;垄向栽培;产量;土壤温度;影响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3-0087-02

一般一个地区的温度、光照和降水趋势是相对恒定的。因此,高光效作物品种的培育,改善作物的田间环境和土壤环境,是提高区域作物的光合生产力的2条途径。其中改变大豆的种植垄向,不仅可提高大豆产量,且不需增加任何成本。改变垄向实现大豆增产,主要是通过协调作物地上部与光照的关系,提高大豆的光合生产力及其群体的光能利用率,为大豆创造水、肥、气、热良好的生育条件来实现的[1]。为此,对不同垄向栽培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为黑龙江省栽培体制改革和栽培技术进步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供试大豆品种为绥农22。试验于2010年设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科技园区内,试验地前茬为玉米。供试土壤为黑壤土,其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4.5%、142.8 mg/kg、45.8 mg/kg、101 mg/kg,pH 值为7.0。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不同垄向栽培处理,分别为:南北垄、东西垄、西南东北垄、东南西北垄。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垄距70 cm,小区面积100 m2(10 m×10 m)。施肥比例为氮∶磷∶钾=1.5∶1.2∶1.0,施肥量为尿素60 kg/hm2、磷酸二铵150 kg/hm2、氯化钾75 kg/hm2。将以上肥料作为种肥一次性施入,施于种下4~5 cm。田间管理3铲3趟,第1遍在6月1日左右,第2遍在6月20日左右,第3遍在6月末或7月初,随即封垄。

1.3 调查内容与方法

生育动态调查项目为播期、苗期、分枝期、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分别在苗期、分枝期、花期、结荚期、鼓粒期和成熟期选取8:00、14:00、18:00等3个时间点调查土层温度,按照土层深度0~5、5~10、10~15、15~20、20~25 cm测量,各生育期连续调查5 d;于苗期、分枝期、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测定根、茎、叶、花、荚鲜干重和叶面积系数,每个处理取3点,每点调查10株;大豆成熟后,按对角线法5点取样测产和考种,每区取3点,每点取5 m2测产,并采10株进行室内考种,调查株高、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产量等性状。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豆不同垄向栽培各生育期叶面积系数变化

由图1可知,在垄向一致的情况下,大豆叶面积系数随生育进程逐渐增加,鼓粒期达到最高;在生育期一致的情况下,南北垄向叶面积系数各生育期都高于其他垄向,东西垄向次之,东南西北垄向和东北西南垄向叶面积系数在各生育期均较低。

2.2 大豆不同垄向栽培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变化

由图2可知,在垄向一致的情况下,大豆干物质重随生育进程不断增加,鼓粒期达到最高;在生育期一致的情况下,南北垄向干物质重从分枝期开始明显高于其他垄向,东西垄向和东北西南垄向次之,东南西北垄向各时期干物质积累最低。

2.3 大豆不同垄向栽培各生育期产量及其因子

由表1可知,大豆南北垄向较东北西南垄向单株荚数多11.9个,单株粒重高1.77 g;东西垄向较东北西南垄单株荚数多2.7个,单株粒重高1.00 g,其他指标不明显。南北垄向、东西垄向、东南西北垄向、东北西南垄向大豆产量分别为3 260、3 067、2 933、2 817 kg/hm2,南北垄、东西垄向、东南西北垄向分别比东北西南垄向大豆增产15.7%、8.9%、4.1%,经差异显著性测定差异显著。

2.4 大豆不同垄向栽培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由图3、图4、图5可知,8:00时各生育期随着土层降低,温度呈下降趋势,0~5 cm 土层温度变化从大到小顺序为南北垄向>东西垄向>东南西北垄向>东北西南垄向,0~25 cm除南北垄向较高外,其他垄向变化不规律;14:00时各生育期随着土层降低,温度也呈下降趋势,但幅度不大,0~25 cm处理间温度变化不大;18:00时各生育期 0~25cm土层内南北垄向温度略高于其他垄向,同层次温度变化不大。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传统的南北垄向栽培大豆产量最高[2-3] ,南北垄向、东西垄向、东南西北垄向分别比东北西南垄向大豆增产15.7%、8.9%、4.1%,经差异显著性测定差异显著;南北垄向生育期的土壤温度、叶面积系数、干物质积累也都高于其他处理,南北垄向优于东西垄向,东西垄向优于其他垄向。黑龙江省夏季风向多为偏南风,南北垄向栽培方式通风优于东西垄向栽培方式,从而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的积累,最终促进产量的形成[4]。

实际生产中,各种垄向栽培都有,在不影响耕地水土流失的条件下,垄向选择没有成本,正确选择作物栽培垄向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进而增产增收[4-6]。对于垄向对大豆增产效果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4 参考文献

[1] 申晓慧,刘婧琪,姜成,等.大豆不同垄向栽培增产效果研究初探[J].农学学报,2011(8):8-11.

[2] 符强.不同垄向栽培对大豆产量影响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4):29-31.

[3] 李炜,肖佳雷,谭贺,等.不同垄向栽培对作物净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11):25.

[4] 石绍河,刘宝海,符强,等.不同垄向对玉米增产效果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5):55-58.

大量的英文范文3

【关键词】:GPS;大断面;水文测量

中图分类号:P22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简单来说,GPS就是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它是指通过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和导航的系统。GPS定位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高速运动的卫星瞬间位置作为已知的起算数据,通过采用空间距离后方交会的方法,以此来确定待测点的位置。由于GPS技术在水文大断面测量中的使用时只要求测站上空开阔,对测站之间互相通视要求不高,因此,在使用GPS进行水文大断面测量时就不再需要建造觇标。GPS技术的这一优点既可以大大减少水文测量工作的经费和时间,同时也可以使选点工作变得非常灵活多变,省去了传统水文测量中对传算点以及过渡点的测量工作。

由于GPS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准确度极高的时间信息、三维坐标以及三维速度等方面的信息数据,因此GPS在水文大断面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GPS全球定位系统分为空间卫星群、地面监控系统以及卫星接收设备三个部分。首先GPS的空间卫星群是由24颗GPS卫星组成,它们平均分布在六个轨道面上,能够保证GPS接收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地平线以上接收到卫星发出的信号;其次GPS的地面监控系统,它包括主控站、监测站以及注入站,通过他们之间的相互配合,来进行与卫星之间的数据处理,接收和发送。最后是GPS用户的接收设备,它主要是指GPS接收机、数据处理软件以及计算机等用户设备,可以接受GPS卫星发出的信号,然后利用这些信息数据进行定位导航。因此,GPS在水文大断面测量中的应用可以极大的降低工作的难度,保证测量数据的精准度,对水文大断面测量工作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水文大断面测量中GPS技术的发展现状

GPS技术率先由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研发,至今已经在全球范围能得到了广泛而快速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对GPS技术的应用相对于国外来说起步比较晚,尤其是GPS技术在水文大断面测量中的应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GPS技术在水文大断面测量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水文上的河道断面一般指设置测站的河段剖面,而水文测站一般设在上下游比较平顺的河段。近年来,随着GPS系统的不断完善以及相关软件的不断更新,我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在水文大断面测量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目前,我国通过GPS技术对水文大断面进行测量时,对于20km以内相对静态的定位,仅需15-20分钟;而对于快速静态相对定位进行测量时,当每个流动站与基准站相距在15KM以内时,流动站观测时间只需1-2分钟;采取实时动态定位模式时,每站观测的时间只需要几秒钟。因此,GPS技术在水文大断面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水文测量工作的效率以及降低测量者的工作强度,使测量工作更加简便。

GPS技术在水文大断面测量中应用的特点

GPS技术与传统的水文大断面测量方法相比较,具有很大的不同。其特点对水文测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这些特点的研究可以使GPS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水文大断面的测量工作中。

一方面,使用GPS技术进行水文测量时,测站之间对通视性的要求不高。在水文测量中,测站之间的相互通视性一直是测量工作的难题。但是,由于GPS技术对这一要求不高,只要保证测站上空开阔不受干扰,便能对GPS卫星信号进行接收的特点使得这一问题得以充分解决,从而提高了水文测量中的选点灵活方便性。另一方面,GPS技术具有定位精度高的特点。通过对比常用的设备可以发现,双频GPS接收机基线解精度为5mm+1ppm,而红外仪标称精度为5mm+5ppm,二者的测量精确度差不多。但是,在实际水文大断面测量工作中可以分析得出,随着测量距离的增长,使用GPS进行水文测量的优越性就会更加突出。此外,GPS技术在水文测量中还具有,观测时间短,操作简便以及能够提供三维坐标等特点,通过快速静态定位方法的方法使得测量时间缩短,并且能够对观测站平面位置进行精确测定的同时,可以观测站的大地高程进行精确测定这些特点使得水文测量技术的操作极为简便,极大的方便了测量工作。另外,GPS水文测量的自动化程度很高,能够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连续地进行全天候的水文测量,一般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2]。

GPS在水文大断面测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根据GPS技术在实际水文大断面中应用经验的总结,可以发现GPS在水文测量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与分析,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寻找解决的措施,以此来保证GPS技术在水文大断面测量中的正常工作,进而实现水文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1、GPS技术的经济适应性

目前,我国的GPS技术起步比较晚,技术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所以GPS技术在水文大断面测量的应用中的成本价格还存在着比较高的弊端。但是,由于不同的水文大断面的测量内容对其测量的精度要求也存在不同,因此,我们必须要在满足测量精度要求的前提下, 通过价值工程的原理从各方面对GPS技术在水文测量中的应用进行综合考虑与分析,以此来尽可能地提高GPS技术在水文大断面测量应用中的经济适用性。

2、GPS卫星信号的接受

由于GPS技术是通过接收GPS卫星信号来实现对水文大断面测量点的定位,因此,卫星状况的好坏对GPS技术定位的实现和水文测量的精度产生十分关键的影响。在利用GPS技术进行定位时,会存在卫星状况不良的情况,导致设备对GPS信号的接收出现一定的问题,这时就会造成GPS技术定位误差增大的现象出现,甚至GPS信号失锁无法进行定位,从而影响水文工作的进行。所以,作为水文测量的工作者,就要在数据采集时对卫星的状况进行密切的关注,发现所接收使用的卫星数目过少或出现浮点解时应作特别记录或延长测量时间,以此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度。

3、测前准备工作

GPS基准站设置与常规光电仪器设站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在应用GPS对水文大断面每次进行设站测量时,要先到其他已知点上进行测试比对,确认无误后才可以进行后续工作,以此来防止设站出现的错误,造成测量失误。此外,要对测区的控制点资料进行收集,进行参考站和流动站的设置。同时,还要根据差分GPS的工作原理严格控制基准站与移动站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地保证测量数据的精度以及差分数据链的正常传播需要。

4、对测量数据的处理

通过GPS技术对水文大断面进行测量后,要及时对数据进行保存和处理。由于水文的所有测量数据,尤其是水下地形测量数据,它们都是通过自动采集并以电子文件形式记录在计算机或仪器内存里的,因此要及时对水文大断面测量的结果进行数据备份和汇总工作,或者进行拷贝提供内业后处理和编辑成图使用,以此来防止水文测量信息数据的丢失[3]。

总而言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GPS技术在水文大断面测量中的应用,是水文测量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在实际水文大断面的测量工作中,通过对GPS技术理论知识的深入研究,不断总结测量工作中的经验,使GPS能够更好的应用于水文大断面的测量工作中,以此来降低测量工作的难度,提高测量工作的效率,保证水文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韩艳丽GPS在水文大断面测量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西部科技-2009

大量的英文范文4

关键词:大跨径桥梁;竖向预应力筋;设计;施工关键技术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estressed concrete continuous box girder bridge variable cross-section of the vertical prestressed construction design, key technology and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several problems, to improve the durability of the bridge with strong reference value.

Keywords: long-span bridge; Vertical prestressed; Design; Construction key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9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概述

随着路网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出现跨中下挠、腹板裂缝等病害,相关研究表明,有些原因是由于竖向预应力筋的设计不合理和施工质量控制不到位造成的。因此,在大跨径桥梁建设中,应高度重视竖向预应力筋设计的完善与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进一步完善竖向预应力筋的设计与施工,对于预防箱梁腹板开裂,延长桥梁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工程运用价值。

2引起竖向预应力损失的原因分析

作为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箱梁中的竖向预应力筋,其主要作用是和纵向预应力筋共同控制腹板的主拉应力,从而达到控制箱梁腹板的斜向裂缝,但在实际工程中,箱梁腹板在施加竖向预应力筋后,在施工及其运营过程中,其斜向裂缝仍然不同程度地普遍出现。研究表明:竖向预应力损失是由孔道摩擦、锚具变形、锚垫板回缩、混凝土的弹性压缩、温度变形、收缩徐变引起等引起的损失,但上述因素引起的竖向预应力损失所占的比例相差较大。因此,对于造成预应力损失的环节,应高度重视这方面的设计完善和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

2.1孔道摩擦引起的竖向预应力损失

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中的竖向预应力筋与纵向预应力筋是有所区别的,竖向预应力筋长度较短,且为直线布置。因此,它与管道壁之间的摩擦引起的损失较小,以某桥为例,摩擦引起的损失为:

如果孔道没有砂浆堵塞,该损失值较小,仅占设计张拉值的1%左右,这说明在竖向预应力筋孔道没有被砂浆堵塞情况下,摩擦引起的损失非常小,但如果孔道被堵塞,情况就不一样了,预应力损失大小视孔道堵塞情况不同而不同。

2.2锚固时回缩变形引起的竖向预应力损失

竖向预应力筋的拉力通过锚具传递到混凝土上,在传力过程中,将引起其回缩变形,以某桥为例,其竖向预应力筋长度在3.61m~9.66m之间变化现场对3.75m长的竖向预应力筋的预应力损失进行实测,损失为155.4MPa,如果回缩变形值按3mm考虑,其预应力损失为:

这说明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吻合,预应力损失占设计张拉值约为27.0%,这说明这种回缩变形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很严重。造成竖向预应力筋回缩变形主要原因为锚固前螺母没有拧紧、锚垫板下的混凝土不是很密实造成被压碎回缩、锚底板与竖向预应力筋不垂直、端部多余预应力钢筋采用氧气焊切割、温度变化等现象,从上述分析看,这部分预应力损失非常大。

2.3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竖向预应力损失

箱梁腹板上的竖向预应力筋较多,一般均采用分批张拉,将造成预应力筋产生弹性压缩。文献[3]研究表明:能够引起混凝土弹性压缩损失的预应力筋,其范围仅限于相邻1排、前后共1.4m以内的预应力筋张拉,该损失很小,仅占设计张拉应力的1%左右。如果采用ANSYS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其计算过于复杂,为简化计算,给出了弹性压缩损失简化计算公式:,这说明竖向预应力筋因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损失很小。

2.4应力松弛引起的竖向预应力损失

按照文献[1]中的相关规定:对预应力钢筋,仅在传力锚固时钢筋应力σp≥0.5fpk的情况下,才考虑由于钢施松弛而引起的应力损失。以某桥为例,按照文献[1]的要求考虑由钢筋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为:,这说明竖向预应力松弛引起的损失虽然不大,但不容忽视。

根据上述分析,竖向预应力损失主要是由锚固时回缩变形、孔道堵塞、应力松弛、采用氧气高温切割引起变形等因素产生,因此,在工程实践中,要高度重视张拉锚固时应将螺母拧紧,锚垫板预埋位置应准确,不得倾斜,锚垫板下的混凝土一定要密实。而对竖向预应力筋进行二次张拉即在预应力筋灌浆前进行补偿张拉是减小这一损失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同时应及时进行孔道压浆。

3竖向预应力筋设计关键技术

3.1目前箱梁竖向预应力筋的设计

目前绝大部分预应力筋设计是在墩顶附近的箱梁腹板布置双排,远离此区域布置成单排,间距一般为50cm~100cm,采用金属波纹管成孔。如图1所示。

图1竖向预应力筋常规设计图

这种设计明显存在缺陷,例如:竖向预应力筋间距偏大、金属波纹管与锚垫板之间必然存在漏浆等,同时对竖向预应力筋复拉要求、端部多余钢筋割除的要求也不明确。因此,按照这样的设计进行施工,必然造成竖向预应力损失过大的现象发生。

3.2竖向预应力筋设计的关键环节

根据大量的工程设计与实践,目前竖向预应力筋设计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3.2.1箱梁竖向预应力筋间距过大,致使竖向预应力筋之间存在间隔性的应力“空白区”竖向预应力是通过锚垫板把应力传给混凝土,其有效作用范围是有限的,也就说每根竖向预应力筋的应力不可能传递到无限远处的混凝土上,研究表明:竖向预应力筋间距不宜超过50cm,否则,将出现竖向预应力筋之间存在应力“空白区”,规范规定竖向预应力筋间距为50cm~100cm,间距偏大,

在设计时建议采用规范规定的低限值。

3.2.2竖向预应力筋张拉顺序没有明确规定,致使腹板压应力分布可能出现不均匀现象

规范[2]对于竖向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没有明确的规定,大部分箱梁设计文件也没有涉及到竖向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造成施工单位对竖向预应力张拉带有明显的随意性。但文献[3]以太原至澳门高速公路顺德―中山段的某特大桥为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竖向预应力筋滞后张拉能较好地克服分段张拉造成腹板竖向压应力分布不均的缺点。因此,图纸中应明确竖向预应力筋滞后张拉的合理时间,对指导竖向预应力施工,减少箱梁腹板开裂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

3.2.3竖向预应力筋孔道采用金属波纹管,孔道漏浆在所难免

由于竖向预应力筋成孔是采用金属波纹管,其两端与锚垫板直接接触,两者之间也不可能焊接,因此,在混凝土下料与振捣过程中,混凝土中的浆体将从金属波纹管两端漏入孔道中。完善图纸设计的措施是在锚垫板上焊接5cm~10cm长的钢管,波纹管套在焊接的钢管上,再用胶带纸进行密封,这样可从根本上解决孔道漏浆问题。

3.2.4竖向预应力筋孔道压浆管或出浆管设计不合理

部分设计单位对竖向预应力筋孔道压浆管或出浆管认识不到位,有的认为不需要预留出浆管,仅靠张拉端的螺母与竖向预应力筋之间空隙作为出浆孔或排气孔,这种设计不可能保证压浆的压力,致使孔道压浆不密实;竖向预应力筋孔道压浆管采用普通塑料管常常因堵塞而影响压浆,甚至不压浆,这必然影响竖向预应力筋发挥其有效作用,以至于严重影响桥梁寿命。因此,竖向预应力筋上端应设置出浆管、下端应设置防止被堵塞的压浆管,并保证压浆质量。

3.2.5竖向预应力筋孔缺少复拉及两次张拉的时间间隔要求

要确定竖向预应力筋第一次与第二次复拉之间的时间间隔,就必须研究的竖向预应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主跨165m某桥为例,其研究成果表明:预应力损失随时间总的变化趋势是前期预应力损失较多,两周后曲线趋于平缓,后期的预应力损失较小,曲线更加平缓,同时研究成果还表明:竖向预应力筋第一次张拉后,应力损失非常大。因此,设计图纸应要求竖向预应力筋必须复拉,并明确两次张拉的时间间隔。

4竖向预应力筋在施工中的关键技术

4.1竖向预应力筋位置应准确且与锚垫板垂直当锚垫板不平整时,竖向预应力筋上端的螺帽无法紧固到位,锚固后将会产生较大的预应力损失,如果锚垫板在平面上预埋位置不准确还将可能增加孔道摩擦损失,因此,在工程实施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锚垫板预埋位置准确。

4.2应采取措施将竖向预应力筋上端的螺帽拧紧锚固到位

由于竖向预应力筋的长度一般较短,张拉时的伸长量也很小,因此,如果竖向预应力筋上端的螺帽拧紧锚固不到位,锚固每回缩1mm,预应力损失约5%,因此,应采用专用扳手将其上端的螺帽拧紧锚固到位。

4.3应避免竖向预应力筋孔道被堵塞或积水

竖向预应力筋孔道在施工中极容易被砂浆堵塞,一方面是由于其金属波纹管与锚垫板之间不密封而致使砂浆进入孔道,另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其上部张拉端没有采取封堵措施而致使砂浆从上部进入孔道。在墩顶附近,由于箱梁高度较大,腹板较厚等原因,使得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水化热较大,致使竖向预应力筋孔道下端的压浆管因水化热温度较高,使压浆管软化,导致压浆管被堵塞。

竖向预应力筋孔道的压浆管如果被堵塞后,雨水以及混凝土养生洒的水将通过孔道上端凹槽渗入孔道,造成孔道内基本上是长期积水,这种情况一方面影响压浆,另一方面还可能造成孔道波纹管及竖向预应力筋的锈蚀,对保证竖向预应力筋施工质量极为不利,针对这种情况,应采用材质较好的压浆管,必要时采用金属材质压浆管,且在压浆前确保孔道内不积水。

4.4竖向预应力筋应进行复拉并及时压浆

个别施工单位由于对竖向预应力筋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对复拉工作极不重视,或少拉或不拉,致使竖向预应力筋没有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复拉,这是造成竖向预应力损失的重要原因,因此,一定要按照图纸要求进行复拉,两次张拉的时间间隔一般15d左右。

5结语

为尽可能避免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在施工及运营期间因为竖向预应力损失过大而造成腹板出现斜裂缝,应不断完善竖向预应力筋设计,并加强其施工质量控制:

a)竖向预应力筋设置间距不宜过大,应避免出现应力“空白区”;

b)应处理好竖向预应力筋孔道波纹管与两端锚垫板密封的细节设计,避免孔道漏浆;

c)应要求竖向预应力筋必须进行复拉,明确复拉时间间隔,并及时压浆;

d)竖向预应力筋孔道必须设置有效的压浆管和出浆管;

e)高度重视锚垫板预埋的位置准确性,应与竖向预应力筋垂直,并保证锚垫板下的混凝土密实;

f)竖向预应力筋上端多余长度必须采用砂轮切割,避免由于温度造成预应力损失过大。

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将有效地发挥竖向预应力筋的作用,提高大跨径桥梁设计及施工质量和耐久性,为今后同类型桥梁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TB 1002.3-99,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2]JTG 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顶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S].

[3]沈明燕,等.混凝土箱梁悬臂施工竖向预应力筋滞后张拉的研究[J].公路,2007,(1):68-71.

[4]汪剑,等.第17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大量的英文范文5

通过全面广泛的调查研究,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堪忧。英语教学得不到学校的重视。首先,大部分大学中,不具备良好的师资资源。一般情况下,只有外语学院的英语教师是雇佣外教上课,上课的过程中也是全英文教学,而对于其他学院,英语课堂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英语课堂很难保障全英文教学,一方面是教师自身能力不够,另一方面是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好,全英文上课对于学生来说并不能接受听懂。其次,现在的大学生在学校学习英语只为了拿到英语四级或者六级证书,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单纯的应试,等到他们拿到了证书后,就将英语丢在一边。但是,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是需要每天的练习与巩固的,将英语丢到一边长久不练的话,英语知识的遗忘速度会越来越快,词汇量、语法、发音等各个方面的英语能力会急剧下降。再者,中国的应试教育的毒害影响越来越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不正确,英语分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现状是大部分大学生的英语笔试能力很强,口语能力和听力能力极弱,应试教育的毒害下,学生变成了只会做试卷的机器,课堂上学会的知识却不会在生活中去很好的实践与运用。但是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懂得运用英语能力的人才,是能够与外国友人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的人才,因此,学校的教育结构与教育体制并不能与社会的需求相匹配,这种不平衡现象会给刚出社会工作的大学生带来极大的困扰与不平衡。

二、形成齊全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要使教学质量监控起到显著的效果就必须有一套齐全的、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一套齐全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以下几方面构成:首先,他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质量监控的过程中,你必须识别你所监控的对象的方向是正确的,是朝着目标前进的。其次,制定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教学实施的过程不是一蹴即就的,是由各个不同的环节组成,在教学环节实施的过程中就必须制定质量标准,要保证你所监控的对象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达标,只有前面的每一个小环节达标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你才能在最终的大环节中收获满满。再者,要学会收集和分析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将这些因素进行收集汇总分类,辨别出哪些因素对教学质量具有好的作用,哪些因素对教学质量会产生消极影响。分类之后,继续保持积极的影响因素,剔除消极的影响因素。最后,齐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离不开检测与评价。对教学的全过程监控之后,你得知道你监控对象的整体水平,对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详细的检测与评价,分析这个教学过程的优点与不足之处。这样,在整套齐全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下,才能使教学过程朝着既定的目标将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形成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

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的作用

科学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提高教学质量时发挥着显著的作用。第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具有指导作用。他能指导课程建设的方向,使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相适应,与社会需求的人才相匹配。而且他能指导教师改进的方向,使教师明白自己的缺点在哪里,并改正缺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他能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向,使得每个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为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使得学生高质量、高效率的学习。第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具有监控作用。他能全程监控教学实施过程,推动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和培养计划进行教学,对教学内容、方法、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第三,教学质量监控具有激励作用,他能激励教师挖掘自身的潜能,找到自身的优点并发扬光大。使得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与水平,将自己变成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第四,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具有决策支持作用。他能将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统计汇总,让校领导了解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有助于校领导管理和改进学校的教学质量。

大量的英文范文6

摘 要:以5个杏品种一年生休眠枝条为试材,采用测定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的方法对其进行了抗寒性研究,结果显示,山黄杏mda含量低,在低温胁迫下变化幅度小,其低温耐受力强;大杏梅mda含量高,整个过程变化较大,表现对低温耐受力较弱。大杏梅在2月份的电导率值变化幅度最大,从12月的92.09%增加到次年2月的149.08%,山黄杏变化幅度最小,因而,山黄杏的抗寒性最强,大杏梅的抗寒性最弱。

 

关键词:杏树;抗寒性;相对电导率

中图分类号: s662.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5.025

杏树(armeniaca vulgaris ) 属蔷薇科李亚科杏属植物,在我国北方的落叶果树中它的适应性最强,在经济林中它是抗旱、耐瘠薄、耐寒、材质好,发展前景广阔的果树之一, 因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广、发展较快,且成熟期早、果实味美、营养丰富及具广泛的药用价值而深受人们喜爱。但由于其休眠、春季萌芽开花早,始花期一般在4月15日左右,此时正值季节转换,冷空气活动频繁,而杏树在花期一旦遇到晚霜危害,就会造成花柱头萎缩坏死,幼果果柄脱落,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给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霜冻成为影响杏树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杏产量一直徘徊不前的主要原因[1]。为此,研究不同杏品种与抗寒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选育优质抗寒的杏树品种并对其花期所产生的霜冻害进行分析,对发展杏树生产尤显重要[2-3]。近几年来,很多科研工作者针对杏品种的抗寒性在自然条件下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调查,做了大量的试验,确定出部分抗寒品种,为引种和育种提供了选材的依据。本研究对杏品种一年生枝条中mda含量和电导率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研究5个杏品种的抗寒性及抗寒机理,以期为杏树抗寒品种的选种栽培和育种提供出科学的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4]

本试验设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杏种质资源圃,地处黄土丘陵区,北纬37°23′,东经112°32′,海拔820~900 m,ph值 7.8~8,年均气温8.6 ℃,年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为38. 5 ℃和-23.6 ℃,地下水位150 m,年均降水量为400~600 mm,年均日照时数为2 300 h,年均无霜期160~180 d,土壤为砂壤及粉砂壤土。

 

1.2 材 料

试验品种为:大杏梅、猪皮水杏、鸡蛋杏、红荷包和山黄杏。于2010年12月中旬、2011年1月初和2月下旬,在8~15年生树龄的树体上随机取5个杏品种枝条,取材时注意在树体健壮、树冠南部上方的部位与方向尽可能选取一致且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枝,然后将枝条剪成约40 cm长的小段,分别贴签装袋,回来先用自来水,然后再换蒸馏水反复冲洗,最后放在吸水纸上将水分吸干,低温保存备用。

 

1.3 方 法

1.3.1 mda含量的测定 取材0.5 g,剪成小段,混匀,称取0.3 g;放入冰浴的砚钵中,加少许石英砂和2 ml 0.05 mol·l-1ph值为7.8的磷酸缓冲液,研磨成匀浆。将匀浆转移到试管中,再用2~3 ml 0.05 mol·l-1磷酸缓冲液分2次冲洗,合并提取液;在提取液中加入5 ml 0.5%硫代巴比妥酸溶液,摇匀;将试管放入沸水中煮沸10 min(自试管内溶液中出现小气泡开始计时),到时间后立即将试管取出并放入冷水浴中;待试管内溶液冷却后,3 000 g离心15 min,取上清液并量其体积。以0.5%硫代巴比妥酸溶液为空白测652,600,450 nm处的吸光度。计算公式:

 

mda(mmol·g-1)=〔6.452*(a652-a600)-0.559*a450〕*vt/vs*fw=〔6.452*(a652-a600)-0.559*a450〕/w

 

式中,vt:提取液总体积(ml),vs:测定用提取液体积(ml),fw:样品鲜质量(g)。

1.3.2 相对电导率的测定[5-6] 常温下,称取0. 8 g样品剪碎放入具塞试管中,加入10 ml 蒸馏水,用hy- 4 调速多用振荡器振荡30 min,待其静止放30 min,再用dds- 11a型电导仪测定初始和最终电导率,结果按下列公式计算:

 

相对电导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2. 1 低温对不同杏品种枝条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植物器官在逆境条件下遭受伤害,往往发生膜脂过氧化作用,通过测定mda含量的变化可以衡量膜脂过氧化程度,也可反映植物细胞发生膜质过氧化的剧烈程度和植物对逆境条件的适应[7]。

 

低温胁迫下mda能进一步损伤生物膜[8-10],随着温度的下降,mda含量发生变化,造成细胞膜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破坏,mda含量的多少是反应膜脂质过氧化作用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表1表明,5个杏品种,mda含量不同,表现出抗寒性也不同,大杏梅的mda含量是山黄杏的1.92倍。

 

从数据可以看出,山黄杏mda含量低,在低温胁迫下变化幅度小,其低温耐受力强;大杏梅mda含量高,整个过程变化较大,表现对低温耐受力较弱。可见, mda 含量变化幅度的大小与植物的抗寒性程度负相关,即变化幅度大、抗寒性低。在这些杏品种中(猪皮水杏、鸡蛋杏、红荷包、山黄杏和大杏梅),大杏梅的mda出现的最早且含量变化幅度剧烈,表明抗寒性最差。由此,品种抗寒性排序依次为山黄杏>红荷包>鸡蛋杏>猪皮水杏>大杏梅。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杏品种芽内mda含量不同,且mda含量差异显著。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大杏梅分别与鸡蛋杏、红荷包、山黄杏和猪皮水杏与山黄杏间mda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而红荷包分别与山黄杏、鸡蛋杏、猪皮水杏和猪皮水杏分别与大杏梅、鸡蛋杏以及山黄杏与鸡蛋杏间mda含量相差无几。不同月份、不同品种植物体内mda含量差异显著性,可推断杏品种枝芽内mda含量与品种间抗寒性呈现一定相关性。mda含量也可以作为一个测定杏品种抗寒性的指标[7]。

2. 2 低温对杏品种果枝条相对电导率值的影响

植物细胞膜是一种半透性生物膜,它是生物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一个重要界面。20世纪70 年代lyons 和raison[11]发现在低温时,植物生物膜膜脂的物相首先变化,即膜的外形和厚度发生变化,膜上产生龟裂,从而膜透性增加,导致电解质大量外渗。

 

在低温逆境时,电解质渗透率的变化可直接反映出细胞膜透性的改变以及细胞被破坏情况。由表2看出,所有参试品种相对电导率值、变化规律一致,随温度逐渐降低而增大,且电导率值增幅因品种

差异而不同。5种试验样品数据显示:大杏梅在2月份的电导率值变化幅度最大,从12月的92.09%增加到次年2月的149.08%,上升了56.99个百分点,且是5种样品中电导率值最高。表2数据显示,在低温胁迫过程加重细胞膜受损程度,山黄杏的相对电导率值低于其他品种,细胞膜系统受害程度最轻。结果表明,5种样品中山黄杏的抗寒性最强,大杏梅的抗寒性最弱。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相对电导率存在时间差异,不同杏品种的相对电导率值不同,且差异显著。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大杏梅与山黄杏间相对电导率差异极显著,大杏梅与猪皮水杏间差异显著,而猪皮水杏与鸡蛋杏、红荷包与山黄杏、鸡蛋杏与山黄杏、鸡蛋杏与红荷包、猪皮水杏与红荷包之间无差别。品种间相对电导率值时间变化和其抗寒性密切相关,本试验显示,低温处理使抗寒性弱的品种细胞膜的受损程度加重,胞内电解质的外渗量增加,从而导致了抗寒力下降。所以认为相对电导率值可作为鉴定杏品种抗寒性的方法之一[12-14]。

 

3 结论与讨论

(1)低温胁迫在植物中最先作用于细胞生物膜,导致细胞原生质结构损伤,膜透性增加,透性与电导率变化是正相关,细胞膜受到低温损害越大,抗寒性越弱 [15-18]。抗寒性强的品种细胞膜透性增大程度轻,透性变化可逆,抗寒性差的品种膜透性变化不可逆。因此,电解质外渗量变化可以体现植物的抗寒性,电导率值的高低可以比较抗寒力的大小。品种抗寒性差,电导率变化出现早且变化明显,反之,抗寒性较强品种电导率变化时间晚。逆境条件下可反映植物系统的稳定性。

 

(2) 低温逆境下,植物品种不同植物体内mda增加幅度不同,且与抗寒性呈正相关,抗寒性强的品种,mda含量增加较少,抗寒性弱的品种反之。本试验在低温逆境下,测定的植物枝芽中mda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变化结果基本一致。

 

(3)建议将植物电解质外渗含量和mda含量二者结合起来,共同作为衡量植物耐低温的参考依据和评价植物品种抗寒性指标。

参考文献:

[1] 马凤新,杨建民.果树霜害及其防治研究概况[j].河北林果研究,1997,12(2):193-196.

[2] 李荣富,梁莉,胡晓红,等.低温对杏花丙二醛含量及过氧化物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6):29-30.

[3] 杨晓华,戴桂林,聂国伟,等.杏枝条电导率与花器官耐霜性的关系[j].山西农业科学,2011(12):1284-1286.

[4] 陈钰,郭爱华.姚延梼.杏枝芽内mda含量和电导率值变化与抗寒性关系的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07(4):4-6.

[5] 徐传保,戴庆敏,杨晓琴.电导法结合logistic方程确定4种竹子的抗寒性[j].河南农业科学,2011(11):182-184.

[6] 杨晓宇,田建保,韩凤,等.应用电导法测定晋扁系列扁桃抗寒性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0(3):20-22.

[7] 陈贵.提取植物体内mda的溶剂及mda作为衰老指标的探讨[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1,27(3):44-46.

[8] 王飞,王华,陈登文,等.杏品种花器官耐寒性研究[j].园艺学报,1999,26(2):356-359.

[9] 郭黄萍,杨盛,郝国伟,等.山西梨部分栽培品种抗寒性研究初报[j].山西农业科学,2011(10):1055-1057.

[10] 徐龙,唐燕,王新建.不同酸枣实生苗抗寒性差异比较[j].河南农业科学,2012(10):136-141.

[11] lang v,heino p,palva e t.low lemperalure accilimation and trealment with exogenous abscisic caid induce common polypeptides in arabidopsis thaliana(l.)hrynh[j].thero appl genet,1989,77:729-734.

 

[12] 孙秉钧,黄礼森,李树玲,等.利用电解质渗出率方法测定梨的耐寒性[j].中国果树,1987(1):15-17.

[13] 陈建白.电导法在植物抗寒研究中的应用[j].云南热作科技,1999,22(1):26-28.

[14] 王勇,宋艳波,乔永胜,等.核桃优良品种枝条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2(10):1044-1048.

[15] 张启翔.梅花品种抗寒性的比较分析[j].北京林学院学报,1985,10(2):47-56.

[16] 孙秉钧,黄礼森,李树玲,等.利用电解质渗出率方法测定梨的耐寒性[j].中国果树,1987(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