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读后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桃花心木读后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桃花心木读后感范文1

依赖父母并不是我们的本性,在父母温暖的怀抱、在不确定的生活中度过,那我们再会永远有一颗依赖心,永远不会独立自主。

要想获得自主的能力,必须经得起不确定的生活的考验,从而让自己对事物和道理有更深的了解。

在生活中,我们有事不能总是靠父母,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解决。

在学习中,老师不就像是一位辛勤的种树人,不停的帮我们批改作业、纠正作业,朴实无华的老师日日操劳却没有怨言,这让我们也对老师产生了依赖心。

生活就如一个万花筒,丰富多彩,有成功,更有挫折,它能让人们尝试喜悦和痛苦。我们要学会独立生活,遇到困难要自己想办法去解决,才能更好地生存。人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也就像一条路,有弯有直,还会有坑坑洼洼的地方,偶尔也会摔一跤是不可避免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桃花心木读后感范文2

一、阅读教学――生命教育的肥沃土壤

文以载道。语文是生命体验、情感思想的载体,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阅读,事实上就是与生命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自觉珍视生命,了解生命的真正价值,进而提升对生命的感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自觉承担的神圣职责。

小学语文教材有不少蕴含着”生命情感”信息的课文,有的揭示生命规律,有的呼唤热爱生命,有的敬畏提升生命价值。面对蕴含丰富的生命教育的素材,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我们要善于挖掘文章的内涵,找准适合进行生命教育的契合点,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情感。如西师大版《这条小鱼在乎》一课,作者讲述了在海滩上散步时看到的感人的一幕:潮水退去后,一些小鱼滞留在海滩上的浅水洼里,一个小男孩在不遗余力地弯腰捡起小鱼,再用力地扔回大海。在教学时,我让学生深入文本,熟读教材,并设身处地去想:“小男孩明知道海滩上的小鱼是救不完的,为什么还那么执着?老师觉得他有点傻。”孩子们都很激动,立刻反对我的观点。我趁机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孩子们得出结论:小男孩救助的不仅仅是一条小鱼,而是一条鲜活的生命,他的坚持,为在海滩上被困的小鱼提供了生的希望。同时也让学生们明白了:其实救助生命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就像文中的小男孩一样,在他一弯腰,一挥臂的瞬间,一朵即将凋谢的生命之花又获得了重生。随着教学的逐渐深入,学生的生命意识不断地被唤起,一次又一次激起他们对生命的思考。此外,我们还要指导学生选择与课文有关的课外文本进行阅读,有意识地进行生命教育的课外延伸,使强烈的生命意识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精神动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条小鱼在乎》一课结尾时,我进行了拓展延伸,通过两组图片的对比,让学生对生命的感悟进一步加深:生命没有大小、贵贱之分,再卑微的生命也是生命,爱护生命是一种高尚的行为。

二、习作教学――生命教育的尽情流泻之地

写作是最具个性化的行为,凝聚着个体生命的情感,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引а生关注日常生活,关注个体的内心情感,促使学生对于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并通过语言文字把他们对生命的感悟外化出来,这一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生命意识和精神。另外,可以组织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生命问题和生活现象进行讨论和思考,并以此为素材进行习作训练,以培养他们对生命的深层理解及生活智慧的积累。例如,在写《桃花心木》读后感时,我让学生针对课文最后一句话进行深入的讨论,并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理解,孩子们兴趣特别高,在他们澄澈的理性思考中,理解了生命成长的规律,我也趁机让学生根据这一话题,自拟题目进行习作训练,在写作中,很多孩子和自己的生活比照,感受到了父母及老师培养自己独立自主能力的良苦用心,促使他们学会用生命发展的眼光去思考现实问题。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一文后,有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面对社会上的诸多诱惑,我们要牢牢把握住道德的底线,不管有没有人监督我们,我们都应该这样去做,从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在面对不良诱惑时,我们义无反顾地选择道德……”孩子们虽然不知道“慎独”这个词,但这些切身感受和丰富的情感体验,让孩子们的生命经历了一次道德的洗礼,为他们的生命增添了一抹亮色。

三、语文实践活动――生命教育的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