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的十分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间的十分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间的十分钟

课间的十分钟范文1

东营灵芝教育培训学校四年级房子焱

指导教师:李家岭

“丁零零,丁零零……”下课铃声响了,尽管它有些单调,可在我们听来,它就像一首悦耳动听的乐曲。老师一听到它,就让我们下课休息或做游戏。于是,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尽情游戏,我们快乐的课间十分钟开始了!

操场上,同学们有的在玩猫捉老鼠,有的玩橡皮筋,各式各样,我最喜欢玩跳大绳。首先由我和隋玫婧来摇绳,其他同学一个一个的跳。跳大绳的要领是要看准时机、动作迅速,不然,就可能被绳子打着。

我们已经摇了三分钟了,该换人了。因为摇时间太长会很累,所以三分钟要换一次人。我说:“金明灿和张梦欣上。”这两位可是摇绳高手!该我跳了,因为我害怕绳子打着自己,心里很紧张,迟迟不敢上前。在同学们的鼓励下,我终于勇敢地跳了起来。我发现只要看准时机,然后大胆起跳,其实也没什么难的。这告诉了我一个道理: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课间的十分钟范文2

关键词:说课;要素;内容;时间;分配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8-0025-03

说课成功与否,不仅与说课前的内容准备有关,而且,还与说课时间能否合理的分配密切关联。目前,说课活动中对时间的分配存在哪些问题?何种原因引起的?该如何合理分配说课时间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值得研究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说课时间分配常见不良现象

目前,说课中存在的时间分配不良现象主要有均匀分配、前松后紧、前紧后松、过早结束、时间拖延等。

1.说课时间“均匀分配”现象

在说课活动中,我们会看到有的说课者几乎将时间均匀分配到各个要素之中,致使分不清哪些是重点要说的内容,哪些是可以少说,甚至是可说可不说的内容。这样的把说课时间均匀分配的现象,一方面表现出对说课内容的重要程度把握不够到位;另一方面缺乏说课的技巧。例如,该简单介绍的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等,这些要素的内容在有限的说课时间无须过多陈述,而部分说课者未能做到精简,时间占用过多,导致后面重点部分内容如基本部分主教材教学的步骤与方法也无法说得详细具体。说课过程中将各要素所占的时间均匀分配显然是不妥的。

2.说课时间“前松后紧”现象

说课者在说课的时候,有的表现出前面的内容说的语速较慢,甚至是说的过细、过全,导致后面的内容完成时间显得过于紧张。有的是采取加快语速的方式加以弥补,有的是“隔三差五”地结束后面的内容,这样的“前松后紧”的说课难免会留些许遗憾,有的因要快速说完后面的内容难以做到详略得当,有的因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说课不得不采取放弃某一内容的方式处理,这种不够从容的结尾是难以达到理想说课效果的。如,因前面介绍课的背景材料时对教材、学情分析等过于详细,基本部分主教材教学设计方法、意图等该详说的却难以实现,甚至连后面的十分有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也未能留出一点时间。为此,“前松后紧”固然不是理想的说课时间的把控方式。

3.说课时间“前紧后松”现象

与前面谈到的“前松后紧”的说课现象相反,说课时如果时间显示出的是“前紧后松”依然是不够理想。“前紧后松”顾名思义是前面的内容说的过快,时间控制在较短时间内容完成了,感觉还有较充裕的时间,后面的内容语速明显减缓,甚至后面该简说的内容因时间充裕也变成了详细描述,显然这样处理说课或调配说课时间的方式也是不够合理的,也难以发挥出说课的水平。例如,说课者一开始没有控制好语速,看着PPT上的文字快速读了起来,眼看内容快要读完了,顿时才发现时间还不到一半,于是开始放慢语速,甚至还出现进一步解释说过的某一内容的现象,明显是在拖延时间,其目的是想刚好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这样的处理方式显然也是缺乏经验的。

4.说课时间“过早结束”现象

所谓说课时间“过早结束”是指要说的内容说完了,还剩余较长的时间被浪费。一般而言,任何一个说课活动都会事先有时间规定,只要不超过时间都符合要求,但是,由于所规定的时间都不会太长,多数是在10~15分钟之间,有的过早地结束说课,如10分钟说课时间规定,却5-6分钟就结束了说课内容,同样,15分钟的时间规定,也只用了不到10分钟的时间。用时过短,尽管也有完整的说完内容,但多数情况下,是该详细说的未能如此,甚至还有的出现内容遗漏,因此,过早完成要说的课,也难以达到理想的说课效果。

5.说课时间“超时拖延”现象

说课时间控制不当也有可能出现“超时拖延”现象。往往表现出,规定的时间到了,内容还有一部分没有说完,有的剩余内容较多,有的较少。很多说课组织者都会在即将到时的前一分钟做个提示,有的说课者听到提示铃声会草草结尾,还有的可能未听到提示音,依然保持原有的语速说下去,直到记时者要求其停下,说课者才突然意识到超过了规定时间。当然,有些组织者对时间的要求并非十分严格,尽管有个别说课者出现超时现象,也依然允许其把要说的内容说完。这样的做法实际上并不妥,一来对其他按时说完的说课者来说并不公平,二来也会滋长那些超时者的不遵守规则的不良习惯,因此,无论何种说课比赛或说课教研活动,一定要有规则意识和时间观念。

二、说课时间分配不当主要根源

出现说课时间分配不合理,都会有一定的原因引起,通过研究发现,主要有以下根源,即准备工作不够充分、说课期间过度紧张、说课过程增减内容、说课组织不够严谨等。

1.准备工作不够充分

说课效果好与差,其关键问题取决于准备工作做的是否充分,尤其是说课时间的分配更要提前做好准备,较为准确地给每一要素的内容都分配上其所需要的时间,该详说的时间稍长些,该略说的时间自然应少一些,合理分配好每一要素的时间,有助于在说课时做到从容和自信。假如没有做好这样的准备,而是跟着感觉走的说课,很容易出现过早结束或超时拖延现象。准备工作不充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准备的时间短,未来得及分配各部分的时间;二是准备时间充裕但考虑的不全面,忽略了时间分配问题;三是对时间进行了分配但由于不够重视,只是做了大概其的时间分配而不够精准。总之,说课要做好全面而充分的准备工作。

课间的十分钟范文3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 教学时间 科学划分

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怎样划分才算科学,才能使教师教有效益、学生学有效果呢?这个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划分的。

一、教师的讲课不超过十五分钟

一堂课的时间十分有限,而用于教师讲授的时间却少之又少。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惜时如金,要精选有价值的例题,详讲与略讲相结合,语言要简练明了,富有启发性,要给学生无限的思维空间。还要用精练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有这样一道题:

例1:在1、2、3、4、5、6、7、8、9、10这10个数前面任意添上“+”号或“-”号,(1)能否使它们的和等于-7?(2)能否使它们的和等于-2?若能,给出一种分法;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1)能使它们的和等于-7。分法如:1-2+3-4+5-6+7-9+8-10=-7。

(2)不能,因为1+2+3+…+10=55是一个奇数,所以无论怎样分,结果都不可能为偶数。

此题只需简要分析,不必作详细讲解。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1)要让其计算的和为-7,10个数的和是负奇数,相邻的两个数相减其和是-5,不行,就考虑用两组相邻奇数与相邻偶数相减求和来尝试。(2)根据数的和的奇偶性原则,一组数的和的奇偶性是不变的,1+2+3+…+10=55是一个奇数,所以有如上结论。

例2:下列4组图形中,左边的图形与右边的图形成轴对称的有几组?

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①②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只有④是轴对称图形。故只有一组。

教师只要让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然后要求学生动手操作,把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折叠,看是否能和另一个图形重合来判断就可以了,不必花费过多的时间。

二、师生的互动探究不少于十五分钟

不少于说明可以多于。数学课上,师生的互动探究比教师的讲解来得重要。因此,教师要尽量少讲,多留时间与学生探究,因为探究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过程,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与掌握规律并运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科学记数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索记数规律。

例3:今年九月份,我省新入学的高校学生数为2930000,用科学记数法怎么表示这个数?

解:2930000=2.93×10

通过分析探索就会发现:科学计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及n的值。

运用n与原数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关系这一规律,就可以直接解答类似问题。

例4:如果平均每天观看道德观察节目的人数是:78500000人,785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摇 ?摇)。

A. 7.85×10?摇?摇B. 78.5×10?摇?摇C. 7.85×10?摇?摇D. 78.5×10

解:78500000=7.85×10,故选A。

此题不必分析,运用上面探索出的结论,就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因此探索的目的就是寻找规律,再运用规律去解决新的问题。这种学习属主动学习,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智力,提高能力,激趣,掌握方法,不断拓展思维,将知识构建成网。

三、学生的练习不少于十五分钟

不少于是说可以多于。在学生练习中,课堂练习尤为重要,课堂练习能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只有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学生才有课余时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才能落到实处。练习题的质量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由此可见,课堂练习题目的精心选择十分重要。

教师要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题目,让学生思考。

例5:正方形ABCO,ABCC,ABCC,…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点A,A,A,…和点C,C,C,…分别在直线y=kx+b(k>0)和x轴上,已知正方形ABCO、正方形ABCC的面积分别是4和16,求B的坐标.

分析:首先求得直线的解析式,分别求得B,B,B…的坐标,可以得到一定的规律,据此即可求解.

解:正方形ABCO,正方形ABCC的面积分别是4和16,

A的坐标是(0,2),A的坐标是(2,4),点B的坐标为(2,2).

点A,A,A,…在直线y=kx+b(k>0)上,

b=22k+b=4,解得k=1b=2,y=x+2.

C的横坐标是6,A的纵坐标为4,B的坐标为(6,4).

在直线y=x+2中,令x=6,则A的纵坐标是:6+2=8.

B的横坐标为2+4+8=14=2-2,纵坐标为8=2.

综上,B的横坐标是:2-2,纵坐标是:2,故B的坐标是(2-2,2).

本题主要考查了坐标的变化规律,由待定系数法求函数关系式正确得到点的坐标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当然设计练习,还要考虑到题目的多样性与层次性,要针对教师的讲解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能使学生经过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才是合理的练习设计。

课间的十分钟范文4

关键词:高中化学 探究式 课堂教学

引言

高中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较为陈旧,不能与时俱进,并且课堂气氛不活跃,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因此,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融入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便显得极为重要[1]。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其运用在高中化学教学课堂当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自主探究精神。鉴于此,本课题对“高中化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进行探讨与研究具有尤为深远的重要意义。

一、高中化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意义分析

首先,我们从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方法出发。基于化学课堂,通常情况下为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即为灌输教学法。此教学法较为陈旧,整个课堂下来,学生会觉得枯燥无趣,无法提升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无法达到优化学习的目的。在《新化学课程标准》下,便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为了更新教学理念,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并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从而达到优化学习的目的,便提出了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理论作为基础,以探究作为实践的根本,在理论与实践的充分融合下,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学会学习,最终达到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良性目的。鉴于此,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其意义及作用尤为显著。

二、高中化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1.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提出问题是进行探究的前提,在这里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提出问题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遵循上述循序渐进的原则,便为探究教学提供了充足的依据。例如:在“过氧化钠”相关性知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进行分组谈论,然后教师在合适的时机下开始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呼吸面罩中所拥有的供氧机便是过氧化钠”,在此条件下进行提问“为什么过氧化钠能够当作是供氧机呢?”、“供氧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反应”等。从上述问题为出发点,进而开展探究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过氧化钠的基本化学性质,这样便能够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将化学知识与日常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进而培养学生接受新知的能力。

2.运用“过程探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思维品质

基于教育心理学层面分析,接受与发现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两种最基本的方法。在接受学习过程中,所学习的内容是以多样化结论的形式在教科书上充分体现的,在此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是学生的主体。而发现学习过程中,所学习的内容是以多样化问题的形式间接性表现出来的,在此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挖掘者,探究式学习正是一种发现学习的模式。过程探究所遵循的是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然后进行逐步设计问题,进一步将问题逐步解决。例如在“盐类水解”的教学过程中,可设计四个小模块进行探究教学(如表1),以逐步解决问题的形式,能够让学生牢固地掌握课题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表1・“过程探究”问题设计

3.融合信息技术,进一步优化探究式教学

在社会经济日益增长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也得到了空前提高。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也是未来教学模式的必然趋势。因此,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便可融合信息技术,从而使教学模式能够实现与时俱进。

例如:在“大气污染”相关性知识课堂教学中,在课前教师便可以设计问题“酸雨是怎样形式的,有怎样的危害?”、“怎样对酸雨起到防止作用?”、“怎样处理汽车尾气造成的危害?”等。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进而将问题一一解决。在课堂中,教师收集学生的资料,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将学生的资料一一展示出来,例如图片、数据以及视频等[3]。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进一步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提供了帮助。

4.通过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高中化学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离不开实验设计环节。有效的实验设计,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从而达到优化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原电池”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中的理论分析较为枯燥,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因此,便可采取“番茄电池”实验的教学模式,这样便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进一步融入一些与课题内容相符的问题,如“番茄为什么能产生电流?”、“构成一个可以产生电流的装置需具备什么条件?”等。这些问题的提出,便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根源的动力,从而在学生认真进行实验操作中,将教师提出的问题逐一解决,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结语

通过本课题的探究,认识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将探究式教学法应用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高中化学探究式课堂教学要想体现出有效性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例如擅于提出质疑、巧妙融合信息技术以及精心设计实验等。相信做好以上这些,不但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精神及创新能力,进一步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优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洪珠.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2014,02,01.

课间的十分钟范文5

关键词: 微课 化学教学 实际应用

微课是“微型视频课例”的简称,微课的主要呈现方式是以与教学相关的视频,以“微视频”的提供形式结合教学中的习题、例题、问题、难点和相关知识点,提供“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等内容。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学课件和课例为核心,所以传统教学方式具有单一性,灵活性不高。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微课是在其基础上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新兴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知识点突出、资源容量少的特点。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实践为例,研究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应用与思考。

1.微课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与深度

每个人理解能力和接受新信息的能力不一样,老师很难让每位学生都理解教学难点,所以教学难点是让教师很头疼的一点。但借助微课这个线上学习平台,每位教师都能贡献出自己对教学难度的理解方式和解决方式,微课会给学生提供不同的解决问题的角度。例如在微课上,关于氧化还原反应,其对相关概念、方程式、氧化性与还原性的理解都有不止一种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微课更深入细致多方面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难点的效果,从而顺利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根据科学研究,人们在五分钟到十分钟之内的学习效率是最佳的,人们的注意力保持非常集中,思考能力和记忆能力均处于最佳状态,对于一个化学知识点的讲解只需要不超过十分钟,通过这个最佳时间段进行授课,学生更容易吸收知识点。微课对于学生来说不会产生很大的精神压力。化学的特点就是有繁多的知识点,通过微课分散的知识点更能帮助学生记忆。同时教学难点不容易理解,微课上会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来自不同地方的优秀教师会用各式各样的方法解答,帮助学生理解和突破教学难点,甚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更加有效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2.微课帮助学生培养实验能力和科学精神

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是实验教学,虽然实验教学受到师生的重视,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或者没有足够的学时,教师会舍弃实验教学选择教学录像或者直接口述讲解实验部分,学生没有足够的兴趣学习化学实验。与其相比,微课为学生的实验体验创造了更大空间。实验型微课可以通过让学生提前把自己设计的实验过程用手机或其他设备录下来,并设计为微课,让学生集体观看。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实验方法和明显的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而且可以与其他同学交流实验心得和想法,向他人提出建议。学生在互帮互助中提高化学实验能力。通过以微课的形式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思路,提高动手能力,探究科学的化学实验方法。也许微课的教学方式不一定适合每个教师的教学情况,但是微课录制得当,更多学生会参与,对化学实验感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微课帮助学生理解微观世界和扫清教学障碍

如果仅靠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难点,那么对学生来说很难接受和消化教学难点。微课视频可以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微观世界,形象生动具体地讲解抽象知识,更有利于学生掌握从而顺利扫清教学过程中的障碍。学生只需要看微课的标题就能了解这节课的目的,微课在短时间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例如微课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动态展示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电子等微粒的行为,电子在核外的运动。溶液中结晶、溶解等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生动形象地把各种化学反应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结构、化学变化的基本原理,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化学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能力。

4.微课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满足学习需求

教师通过将课程中的重难点做成微课以供学生参考,便于学生及时点播。微课将学生放置于课堂外的一个学习环境中,从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微课具有简单易懂的特点,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时间安排选择地点和时间,教师可以提出见解,只要学生有化学学习的意愿就可以实现自主学习。视频的播放速度可以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例如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自主决定播放速度。基础较差、接受信息能力较差的学生更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反复观看,从而有利于每个接受微课教学的学生的化学学习的进步。

5.微课促进教师研究

微课的制作方法有如下几种:

(1)运用高像素手机等摄像设备录制老师的讲解内容,注意需要把录像设备固定在一个地方避免在录制过程中抖动进而影响拍摄质量,这种方法简单有效。

(2)运用Camtsia Studio,Snagit,Captivate等软件录制授课过程或者利用PPT,Word,画图软件等讲解知识点。

(3)运用Office 2010,Office 2013中的PPT转化为视频格式的文件。

(4)综合运用上述三种方法制作微课。

在微课制作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薄弱环节,从而通过谆谆教导和微课实例帮助学生习得化学知识。教师要注重微课的字体、字号、颜色搭配,尽量减少文字的数量和习题的数量,制作容易使学生理解和接受的微课。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设置课前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欲和主动性,着重讲解重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新型案例。教师更要坚持清晰明了的教学方式,合理控制好微课的教学时间。教师制作微课的过程也是加强教学研究的过程,更利于教学反思,加强对知识的管理,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

微课的出现适应了现代快速的生活,结合了精细化的时间和知识点,满足了现代人的需求,不会占用很多时间。今后,微课更应该与时俱进,把微课更好地引用到化学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钱华.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和思考[J].化学教与学,2014(11):52-53,96.

[2]张学瑞.如何利用微课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4(4):57-57.

[3]鸽,白伟.突出“宏―微―符”化学思维方式的课堂教学――以“化学式”一节课为例[J].化学教育,2012,33(11):49-51.

课间的十分钟范文6

今天上午第三节课下课了,我一听到下课铃声就高兴得手舞足蹈,早已计划着怎样充实这课间宝贵的十分钟了。就在我兴奋得还没来得及收回手时,只见老师抱着一叠作业本走进了教室。同学们都变得鸦雀无声,安安静静地等待命令。

可能是同学们都不想做作业吧!但是,老师还是留了一些作业让我们做,写得我都有点手软了。忽然,老师说:“去上厕所吧!”老师话音刚落,上课铃声已经敲响了。

哎!多遗憾的课间十分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