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信息技术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信息技术课件范文1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也日益成为了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计算机技术训练的阶段。在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新课标适应时展、顺应国际潮流,把信息素养的培养放在首位。明确提出“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那么,在当下“如何更好的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是我们每位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转变教育观念,立足信息技术新课标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在教育领域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而新课改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平等、民主、合作、交互的。在新课标中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和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新课标把“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作为课程的第一个理念,强调“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同时,在课程目标中,又具体地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描述了信息素养的具体内容。新课标的特点是:将教学起点从“零起点”改为“非零起点”;强调“任务驱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正确运用;新课程标准别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特别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技术革新等实践活动中。
2. 建立新型的教学环境,构建新教学模式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交流。
兴趣是学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能力培养与提高的前提。有了兴趣,才能唤起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探求未知领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将教学的重点、难点用适宜的多媒体信息(图形、图象、动画视频等)表现出来,变抽象内容为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促进学生对事物全面、准确的认识,达到认知的高效率。同时也创设了一种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比如让学生了解天气情况时时,我们可以在设计中加入下雨、刮风、打雷等有声有色的动画,形象而直观地给学生一个印象,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但是,要注意的是,当投影取代了课本的同时,也忽视课本的作用。上课时,老师一直坐在教师机前通过计算机与同学进行交流,缺少了师生间的面对面的交流。所以,要上好一堂课,我们也要处理好课本与课件之间的关系,课本对学生的知识的掌握要起到主导作用,而课件应是起到辅助作用,不能将两者的关系混淆。一个成功的教师在上课时经常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而他靠的就是善于和学生进行交流,并及时调整课程的进程。
(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
新课改提倡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教学更应如此。信息技术学科所要教学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谓浩瀚无边,不可能完全掌握这么多内容,只能无限地提升,不断地获取。从原来的“DOS+WPS”到现在几乎被完全视窗化的“WINDOWS+WORD”取代。不断出现的各种应用软件几乎覆盖到了各个技术领域。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是瞬息万变,各种类型的卫星网、广域网及校园网层出不穷。作为任何一名信息技术教师都难以完全适应形势的需要,不可能把信息技术的每个知识点都掌握,更不可能把每个知识点钻研透后再去教给学生。同样,学生的知识技能如果完全依赖老师的教导,那是死读书,只能坐以待毙,被时代所淘汰。所以,学生要更好地获取知识,紧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多少,学生学多少”的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走在时代的潮头。如何自学,可以从两方面去培养:一、课前的预习,即对教材的自学。学生学习新授内容之前,把将要学的内容去看懂,读懂,能基本明确操作方法,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有更多的主动权,而不至于成为死板的灌输式。二、是课余时间的自我探究,主要是对课堂知识的加深,扩展,更主要是对课堂中没有学到的、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的获取。内容不限,具有广泛性和选择性,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学。如何来形成自学呢?教师应提倡学生订阅各种计算机刊物,让学生能主动去看去学,掌握更多地知识技能。通过同学间的相互探讨及向老师的指教来逐步掌握。
(3)给学生提供勤动手多训练的机会。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工具课程。而其中的技能又是最重要的,理论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理论知识的目的。只掌握知识没有技能就如同纸上谈兵。要真正把所学知道溶入到自身,还必须亲身实践,动手操作。我们要把培养信息技术的基础操作技能作为主要任务,而动手去实践去操作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基本方法。在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提倡他们敢与动手,勤动手。从最基本的指法,到各种软件的应用,只要能坚持练习的话,速度和质量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学生在不断地练习和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技能。动手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是学习过程中的巨大动力,这种动力将及大地推动学生对信息技术地掌握。
(4)学生之间信息的共享。
在教学工作中,我发现许多学生不满足书本知识,总试图获取更多的信息,这是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强烈的求知欲望。为此,我们的教师要采取多种途径,创造“信息共享”。如:每节课都设几分钟的“信息交流”,让学生将自己遇到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一起来解决。我们知道讨论、交流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专题讨论、小组活动、交流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交流讨论能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这种“信息交流”,不仅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延伸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增加了学生的信息知识。
(5)注重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能检验学生一节课学习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种鼓励,激发学生创新动机,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传统的评价方法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测查,这种观点在一些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而在新型的、建构性的课堂中,评价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我们不能单纯的从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我们还应该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评价他们。以前,评价是由教师单独作出的,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应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使他们不断学习,提高。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都必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营造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使学生明白只有自己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勤动手多训练,多讨论交流才会学好信息技术,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将来能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手册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 荣成四中 张红燕《新课改中,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 2006.3
高中信息技术课件范文2
分层教学就是指教师通过分析每个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然后将水平相似的同学分为一组进行区别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分层教学,能够对不同能力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 分层教学内容概述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寻找一种最适合的教学方式。无论是我国古代学者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还是当代学者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无一例外希望通过研究和探讨找到相应的教学方式,而分层教学则是这些理论研究的最终成果,它将传统教学思想和现代教学形式结合在一起,解决了统一授课存在弊端的问题,为现代教育事业提供了新的想法。
1.1 分层教学的整体思路
分层教学秉承了传统教育的基本思想,突出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通过改变授课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全体学生一一展开能力培养,做到全面发展每一个学生。同时分层教学还重视学生在高中阶段心理的发展过程,通过分析学生在青春期的各种心理和生理的差异实施区分教学,解决学生之间的分化问题。总之,分层教学是传统教学理念的基础上运用新的教学形式,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学习阶段的不同问题。
1.2 信息技术学科运用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具备多样性教学方式的条件,能够很好地融入分层教学,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适应自己的知识。而且信息技术学科的分层教学为支架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平台,分层教学规避了传统教育中不能根据学生知识能力为每个学生提供支架的弊端。通过为不同组别中学生建立相似的支架,更好地为每个学生提供获得系统知识的机会。
2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分层教学实践
2.1 分层学生
分层教学的主体就是学生,只有首先对学生进行分层才是实现分层教学成功的基础。高中学生由于对计算机操作的掌握程度大不相同,在进行教学时就必须提前调查清楚每一个学生的基本信息技术知识,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分层教学。调查的过程中,基本上可以采取直接提问、调查问卷和计算机能力测试等方式。然后根据学生的计算机熟练程度以及爱好程度,将学生分为A、B、C三组。A组主要是计算机基础很好、操作熟练、对计算机有浓厚兴趣而且成绩优异的学生。B组则是有一定计算机基础,并且对计算机基本有兴趣的学生。C组就是那些计算机操作水平很差,或者很少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不感兴趣的学生。对于不同组别的分层是可以变动的,B组和C组的同学通过努力也可以划分到A组。
2.2 分层制定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不同分层就可以依次采取教学措施。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水平以及教学大纲要求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学习制作PPT这一章节,对于A组的同学,因为他们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不需要过度的解释理论知识,对于他们主要的教学重点要放在实际操作方面。可以确定制作主题并提供素材,要求A组的同学按照自己的想法制作一个PPT课件,以此来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而对于B组的同学则要循序渐进,让他们能够先熟悉PowerPoint软件的基本操作,然后通过提供练习素材,让B组同学按照要求制作一定作品。C组的同学由于基础不好,对他们的要求不能过高,只要让他们能够了解这一软件的概念,并且拓展一些操作的知识,在操作方面则不需要做过多的要求。这样的分层教学目标保证每个学生都能适应信息技术教学,使每一分层教学目的得以实现。
2.3 分层教学实施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A、B、C三组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保证对基础差的学生多指导,而基础好的学生让他们放手自己去做。A组的同学理论知识讲授时间不需要太长,主要的教学精力要放在操作上。基本可以让学生自己摸索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适时地提供一些指导就可以。对于B组的同学则要适当地降低一些难度,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边讲边演示,让学生能够看懂整个操作流程,在确保他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后,可以开始让他自己进行操作,但这时候要放慢速度,观察每个学生的操作过程。而C组的同学理论授课时间可以适当的加长,将书本上比较晦涩的知识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述出来,查缺补漏,及时拓展一些基本的计算机常识。对于C组的学生要有很好的耐心,多鼓励他们,让他们能够逐渐掌握基本计算机知识。在操作方面则不需要过多要求,只要能够会基本操作就可以过关。
当然分层教学并不是指每个小组的同学只需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就可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各个小组之间相互交流。A组的同学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可以帮助C组的同学,B组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也可以请教A组的同学。让学生在相互帮助和交流的过程中增进感情,形成互帮、互助、互赶的课堂局面。
2.4 分层调整
由于学生在高中的整个发展阶段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随着学生的变化,教师也要改变教学内容,对分层教学采用动态调整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变化情况,对每个学生提出高要求,不断提升学生的能力。对于不断进步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如果他的能力已经达到另一个层级,这时候就要调整学生的层级,让他学习到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而那些实践能力不足的同学,要加以鼓励,增加他们的信心,解决各种因素带来的问题。
2.5 分层评价
教学和评价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合理科学的评价才能检测出整个教学过程是否成功。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要根据每个层级学生的具体能力进行评价,不能片面地表扬那些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而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则都是批评。针对不同层级的同学要给出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让学生公平地获得应得的评价。对学生评价的时候还可以参考学生能力的提升情况,对那些能力提升很快,且积极上进努力刻苦的同学加以表扬,而那些能力得不到提升且上课不认真的同学则要及时指出其错误的上课态度。
总之,对于学生的不同情况,要很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课的灵活性采用分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因材施教,解决差异化的问题。
3 分层教学的成效
当前很多学校已经将分层教学广泛运用到信息技术学科当中。而这种打破传统授课的教学方式,也开始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和重视。分层教学能让学生不再觉得教学内容晦涩难懂,也能让有些同学不再觉得学习内容过于简单而感到课堂枯燥。分层教学的最大特点在于面向全体学生,能让任何学生都学习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技能。在提高学生基本计算机知识,完成学业水平测试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根据自身能力深入这门课程,既增加了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活跃度,也让学生之间增加了互动和交流,有利于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
虽然分层教学已经在实践中获得较大的成功,但是还有一些潜在的问题需要加以重视。由于分层教学是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这就需要每个教师严格把关,确定分层后的教学内容是否真的能提升学生的能力。而且,分层教学实际上是在很大程度上帮助那些学习效率和水平比较中下等的同学,而对于优秀的同学则基本是以提示为主。对于如何协调各个层级同学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有相应的措施来解决,争取能最大限度利用优秀学生这一资源,共同帮助其他学生。
4 结束语
高中信息技术课件范文3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方法;应用能力
高中是基础教育的尾声,学生经过高中教育后直接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所以,高中阶段的课程体系及授课计划都较之小学和初中有很大的变化,因为学生在经过三年的学习后要面临高考的抉择。信息技术课程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目前的信息社会,如果没有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就和工业革命时期的文盲一样。所以,在教学中,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要侧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一、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习的终点,每一节课都有学习目标,教师应该明晰学习目标,然后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引导学生一起向着学习目标努力,通过各种手段实现教学目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明确学习目标更是一个难点,相比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更要教师在备课中进一步明晰,将教材内容确定的教学目标划分成若干个小的教学目标,然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分别实现。有了教学目标的指引,师生的教学和学习目的明确,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的总体目标,提高上机操作的能力。
二、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课件范文4
一、正视学生基础水平,因材施教
高中生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和不同学校,正是这些因素决定着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如有的学生来自城里条件比较好的学校,初中信息技术课上得比较扎实,加上家里有电脑,接触电脑的机会多,升入高中时水平明显比其他同学高;有的同学参加过社会上的培训,甚至在一些比赛中获过奖,他们某方面的水平有可能超过老师;而有的学生由于来自农村学校或家庭经济比较不好,受学习条件限制,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就很一般,有的甚至只会打打字。面对这样的一个现实情况,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把握学生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分层教学,既让水平高的学生有拓展空间,又让水平低的学生有所进步?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对本班学生进行一次摸底大调查,根据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
如在学习EXCEL章节时,这个课题初中教材就有,但进入高中后,学习的内容比初中复杂,如果还停留在初中的教学水平上,学生的兴趣就会失去,对教师也会有别样的看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同时,注重计算机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如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帮一个小商店设计一份成本输出和输入数据,将一些热销产品进行统计,利用EXCEL制作函数图像(描点法)等,为商店提供技术上的一个参考,这些作业对学生来说就是挑战,他们的学习热情自然就上来;而对基础不好的学生,就要布置简单的任务,让他们从基本的东西做起,学会基本功能的使用。
二、渗透自主探究策略,授之以渔
高中信息技术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比较高,而且由于信息技术具有交互性强的特点,不是熟练某一个技术就行,而是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这些技术有的课本上没有,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教师要转变观念,给学生传授自主探究的方法。互联网资源丰富,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可以通过互联网尝试自主探究。
如在学习资源下载时,现在互联网上有多种不同的下载工具可以使用,我以迅雷为例,进行示范教学,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太熟悉了,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他们下载的东西基本上是网站直接出现下载地址,这样不管用什么工具其实都简单,如360浏览器提供的下载器、百度浏览器提供的下载器等。但是,如果不能直接在网页上看到的下载地址,还能这么轻松的下载吗?如一些网页的精彩动画,当鼠标点在上面时,不会出现目标另存为,这时候如何下载?学习策略远比知识本身更重要,我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网上找答案,正是我的这一句话,有兴趣的同学还真从网上找到一些方法,他们有的通过查找源文件,找到动画地址,然后将地址放入下载器的地址栏,就能快速地将动画下载,这个原理其实也就是大部分下载器共同的原理。信息技术教学,要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实现技术上的进步。
三、构建多元学习模式,打造大课堂
信息技术是一门探究性较强的学科,同其他学科有着较大的本质区别。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信息技术学科刚好可以充分实现这个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在课堂上完成的,教师主导的成分相对比较多,而互联网的发展,为学生的多元化学习模式带来可能。同时,信息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不断有新硬件和软件出现,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机遇和挑战。如何让学生利用互联网获得最大的学习空间,让多元化的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学科最大化开展?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不断学习新的技术,才能站在更高层面上指导学生,同时要有虚心学习的心态。进入高中后,好多学生在某方面水平有可能比老师还强,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构建多元化的学习模式就是要教师将学习内容搬到互联网上,借助互联网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渠道。
高中信息技术课件范文5
以先进的技术与理念为基础,科学、合理、有效地创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例数,在苏教版高中信息技术《表格信息加工》的教学中,教师除了需要将Excel软件的使用方法、使用步骤、效果等作为重点进行讲解之外,适当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可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并能简单操作之后,教师可依据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一些素材,如未做统计的考试成绩表,体育项目评分统计表,或是提供一些带有趣味性的数据统计资料等,让学生利用Excel软件,对这些与自己学习、生活有关联的素材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通过此方式,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应用信息技术的满足感,还能有效地加深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二、联合实际地设计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学内容的设计属于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要知道精心、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并能做到认真备课。在此前提下,教师也应该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联合实际,及时地跟随教学体系的改革与社会的变化,将多样性、多元化、生活化的无素充分地融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中,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进而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作为主体,一味进行灌输式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的自我意识与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苏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图文混排———学制贺卡》一课,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讲课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教师可将自己制作的精美贺卡在课上向学生展示,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同时,有效地刺激他们强烈的实践欲望。其次,将制作贺卡的文件、图片、音乐等共享到校园网内,以供学生随时使用。再次,从高中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其知识层面、认知能力、兴趣等方面进行分析,以迎合学生心理的原则,对此课的内容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并对一些有难度的内容适当进行演示。最后,将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其以合作或是独立的方式,完成图文混排———制作贺卡的任务。
四、构建高效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中信息技术课件范文6
摘 要: 在高中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学与语文、数学等传统学科相比较并没有受到充分重视,但是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始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文章结合高中生的阶段特点,总结了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教学方案
1.引言
如何进行有效教学一直是许多教师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由于其课程特点导致课堂管理难度大,课堂效率低下。因此,需要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对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相应改进,提高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2.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具体方案
2.1充分的课前准备
要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进行有效教学,充足的课前准备是教师必须注意的方面。教师应当在课程开始前,对教材进行充分了解,抓住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以便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准备合适的课堂教学方式,避免出现因为备课不充分而导致的影响课堂效率的情况。教师应当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提前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且尽可能地具体化。如在教授《网页链接的运用》一节内容时,教师通过提前对教材的研究会发现课后需要掌握的网页之间链接设置、网页内链接设置和E-mail链接的三个内容的异同点,它们可以利用相同的链接方法,区别只是在于链接目标不相同。教师对这些内容有了提前了解,教学目标就十分明确,带领学生重点掌握链接设置的方法[1]。还要注意网页内链接设置与另外两种链接方式稍有不同,需要事先设置书签。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这点并对学生进行重点讲解。
2.2创新的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是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传统的教学方式局限于教师一味根据课本知识对学生进行灌输,而学生不管有没有兴趣只能被动接受,这样学生很容易对学习内容厌烦,更不用说高效率学习。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兴趣方面着手,减少一些单纯灌输知识的环节,增加一些互动式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在教授新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对相关已学知识进行复习,并提出相应问题,最好是与大家现实生活有关的问题,最后引导学生逐渐进入课堂学习。如在学习Flash移动动画与变形动画制作一节时,教师就可以将本节内容与学生日常看到的动画相结合,播放教师提前制作好的动画,为了吸引学生还可以在其中增加一些搞笑元素。学生在看到有趣的动画时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就会迫切想要学习怎样进行动画制作,教师再进行内容讲解就会事半功倍。教师还可以采取其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如分组合作学习、任务驱动式学习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3分层次的教学模式
高中生因为生源比较复杂,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也各不相同。在每个班级中,学生的个人水平肯定都会有很大区别,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层教学。避免在教学过程中“一刀切”,造成水平较高的同学不满足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而水平较差的同学会感到非常吃力[2]。如在学习Excel排序及创建图表一节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各自现有的水平进行因材施教,有些学生只会排序,不会创建图表,而有的学生排序图表都不会,教师就应该在上课前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大致了解,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只要求他们完成排序,而要求基础较好的学生通过数据创建图表,这样在规定的时间内基本上所有学生都可完成任务,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就感,从而有兴趣进行进一步的学习。还可以要求基础较好的学生为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供帮助,带领基础较差的同学共同完成剩余的任务,不仅有利于教学内容的高效完成,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2.4合理的教学评价
合理的教学评价是保证高中信息技术课堂高效进行的有效保障和必要补充。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在合理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鼓励的方式。高中学生有很强的自尊心,教师的评价对学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积极的评价会使学生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加努力以获得教师的再次表扬。教师还可以挑出一些优秀作业在班级内进行展评,带领大家一起欣赏、点评优秀作业。如教完Word自选图形后,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每人自己动手制作一张名片,从中选取一些有创意并且制作精细的作业向全班展示并进行及时鼓励。还可以在学生完成作业后安排有能力的学生做一些难度稍大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力。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同学之间的评价,鼓励学生发现同学作业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通过对同学作业的评价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
3.结语
高中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作为非传统学科,在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要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