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全文阅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三字经全文阅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三字经全文阅读

三字经全文阅读范文1

“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2011年1月,山东省教育厅向全省中小学下发的一纸禁令引发争议,一时众说纷纭。有关专家表示,当前轰轰烈烈的中小学生“读经热”有盲目跟风和利益驱动的弊端,应该加以规范和引导。同时,传统文化教育不能断章取义,营造“世外桃源”,而是要积极引导孩子形成独立判断是非的能力。另据了解,湖北一些学校将《弟子规》中“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内容作出相应删节处理。一时间,人们对此热烈讨论。

那么,传统开蒙读本的阅读是否应该“与时俱进”呢?而对它们进行删节是否真的科学合理呢? 透过《三字经》删节之争,我们需要思考:面对传统文化,我们是该严苛些,还是该宽容些?本期的“新闻回音壁”将对此话题进行一些相关探讨。

《三字经》、《弟子规》腐蚀学生心灵?

山东省教育厅下发《关于规范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和专题教育活动内容的通知》,其中提到,一些中小学开展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诵读活动的内容研究不深,分析不透,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造成了很坏的负面影响,引起社会和家长的强烈关注。为此,要求中小学要认真甄别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作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

“我们的初衷针对学校的教学行为,目的是强化中小学的课程意识,不能随意给学生推荐传统读物。”山东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关延平解释说,传统文化作品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随便拿来就用,比如《弟子规》《三字经》中就有宣扬宿命论、顺民思想等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悖的,必须加以扬弃,不能不加选择地灌输给中小学生。但一些学校和老师出于个人爱好,就引导学生背诵一些传统读物,这对学生成长不利。关延平也表示,教育部门的禁令只针对学校,家长让孩子诵读的行为属于自愿行为。

记者采访了解到,许多家长和学校在对低龄孩子进行传统文化经典教育时,都将《三字经》《弟子规》作为首选。山东省利津县北宋中学语文教师崔金英说,现在幼儿园和低年级小学生几乎人手一本《三字经》《弟子规》,自己8岁的女儿也曾大篇幅背诵,现在回过头看的确有些盲目。“里面有强调言听计从、一味顺从等陈旧的东西,这与现代社会的主流思想是冲突的,不应该让孩子全盘接受,家长和老师应该有所选择和指导。”济南明湖小学教师谭晓庆说,诵读国学不应该盲目地进行,而要挑选经典的部分,让孩子边理解,边背诵,这样才能起到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

保持纯净,还是断章取义?

不过,山东省教育部门的做法也招致了一些非议。山东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长涂可国说,《三字经》《弟子规》《神童诗》都是明清以来重要的启蒙读物,在道德劝诫、历史文化知识普及、传统语文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中小学生一开始不明白其内涵,久而久之就能起到文化熏陶和思想润泽的作用。

“必须承认,这些文章中的确有强调繁文缛节、牺牲个性、男尊女卑等消极落后的内容,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符合的意识形态,我们必须批判地继承。”涂可国说,“但是,我还是主张全文背诵,这些作品是顺畅、完整的整体,不应该断章取义。为了让学生正确地理解,需要老师进行讲解和指导。把不好的东西告诉学生,这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判断鉴别能力。”

“既然要筛选,就要明确哪些内容是糟粕?到底该删除哪些内容?但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曾振宇说,阅读传统经典其实需要站在时代的立场进行抽象的理解,进行创造性的发挥,只要掌握其精神取向就可以了。“要相信我们的老师,相信我们的孩子,他们会对经典作品作出正确的理解。”

济南市民王志勇对教育部门此项禁令的效果表示质疑。他说,这类经典大多是家长教孩子读,并且非常普遍。即便把学校的行为约束住了,却无法影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许多家长出于让锻炼孩子说话、认字的目的让孩子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如果家长不能正确地理解和引导孩子,教育部门光约束学校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中小学生“读经热”如何规范?

一些教育界人士表示,山东省教育部门的做法引起关注,也反映出当前中小学生“读经热”的确存在乱象。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唐汉卫说,中小学生诵读古代传统经典文本,首先要解决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但现在这一问题没有一个明确规范的说法,各地一窝蜂地搞,结果变了味,出版商为了渔利,出现了许多粗制滥造、内容混乱的读物。一些学校大肆推销各种版本的经典读物,背后也有利益驱动,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山东省诸城市实验中学校长李庆平说,当前低龄孩子中的“读经热”过于泛滥,其实家长和一些学校的功利性目的大于对思想精神内涵的考虑,家长的目的是让孩子多认字、要听话,而学校则是为了打造学校品牌,多卖书,忽略了对经典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和引导,这一现象应该引起重视,需要权威部门组织专家进行深入研究和规范。

三字经全文阅读范文2

【关键词】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155-01

随着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小学教学已经从注重分数的功利性教育向注重人格培养的素质教育倾斜。在小学教育中,小学语文由于具有极易培养学生人生态度等特点成为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小学生在接受文化教育时如一张白纸,如何能够将更多的正能量灌输其中便成为了教学工作者的研究课题。

一、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通过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中华传统文化

对于小学生来说,诗词和古文无疑是枯燥的,在不懂任何意义的情况下的全文背诵使得小学生体会不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感受不到汉语言文字的美感。教学工作者们在古诗词教育的过程中如果能够通过详细解释诗词的背景、作者当时的心情、为何要以固定的事物来表达固定的感情等,以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的认知,可使学生的审美水平得到提高,对汉语言文学的认识得到提升。因为理解了诗词的意思,背诵课文便不会十分辛苦,可以促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地接受中华传统文化。

(二)通过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

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课文都有着积极向上的意义,或者体现爱国者英勇就义的高尚,或者体现亲情友情的可贵,或者体现γ蜗氲牟欢献非蟆W髡叩恼庑星槎杂谒茉煅生健全的人格,无疑有着重大的作用。通过情感教育,学生与作者的这些思想产生共鸣,有助于培养其正确的荣辱观,深刻理解亲情友情的重要性,建立义务感和责任感,最终树立健全的人格,成为社会真正的一份子。

(三)通过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在人的一生中,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在学校的时候有教育工作者的帮忙,在社会上便只能自主学习。教育工作者们不仅要教导学生课本上的知识,更是要交给学生一种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工作者将目光放长远之后便会发现,通过情感教育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学生的喜好,引导学生往有兴趣的地方扩展阅读,可以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养成自主学习意识。因此通过情感教育可以使得学生消除对学习的抵触态度,在其产生兴趣的范围,甚至可以养成自主学习意识。

(四)通过情感教育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相比较学生的死记硬背,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后的记忆要更加深入全面,在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后,知识的积累往往要比在课堂上学习的多得多。通过情感教育可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教学工作者在坚持使用情感教育理念教学之后便会发现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掌握会更加准确快速,对于课文的记忆也更加精确,对于作文的写作也更加得心应手,可以迅速提高教学质量。

二、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方法

(一)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关注学生个人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学工作者如想通过情感教育影响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因此情感教育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更大,不仅需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比如对于描足之情的文章,现在许多的独生子女可能不能理解或者不能感受,此时教学工作者们便需要从友情等其他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形成“兄友弟恭”的概念。在关注到学生对某一方面的文章或者作者比较感兴趣时,可以提供更多相关方面的文章来着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性格各异,采取的教学方式就需要相应进行改变。比如对于内向不爱说话的学生,教学工作者不能盲目给其发言的机会,而是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学生有了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再让其展示。对于外向型性格的人,教学工作者可以让鼓励他们组织小组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二)课文讲解不限于表面,充分讲解背景感情

小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尤其是对古诗词的理解往往是吃力的,此时就需要教学工作者对文章产生的背景、作者当时的心理状态等做详细的描述。比如在讲解《三字经》时,教学工作者不能仅限于让学生反复背诵,对于《三字经》的写作背景,为什么会成为启蒙文章等均需要予以解释,如果学生产生了兴趣,还可以向学生展示《三字经》的全文,对于文章中存在的可能与当前情况不符合的内容也要予以明确。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同时也要教育学生传统文化中也有一些不符合现代生活的观念,从此树立学生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念。

(三)充分制造各种情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深奥难懂的内容,教学工作者不妨采取一些比较轻松的教育方式,比如在讲解《三国演义》的节选文章时,可以给学生播放电视剧的相关情节和相关歌曲,将文中晦涩的内容翻译成浅显易懂的文字来进行对比。在学习《丑小鸭》等文章时,可以给学生们播放相关的电影作品,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情景剧的演示。在关注到学生普遍对某篇文章感兴趣时,教学工作者可以向学生提供更多与该文章相似的文章,并鼓励学生学习记录读后感和学习心得。

三字经全文阅读范文3

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春天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热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热爱自然,了解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每个专题的涵盖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比较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

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四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字词的一些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复习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口语交际──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宽带网──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以获取更多的知识。

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个。生字

(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00个。这两种不同要求的字分别在课后练习里标明。除了识字课和课文安排了识字任务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教学目标:

班级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进入二年级,大部分同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增强,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量,求知欲强。但同时也存在知识基础不扎实,课外知识面窄的问题,而且,有少数一部分同学基础较差,个别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改进教学方法,实践小班化理念,关注每个学生,让鲜花和绿叶一起享受阳光。

爱国主义教学结合点:

1、《日月潭》、《难忘的泼水节》、《葡萄沟》等课文,描绘了祖国的迷人风光、丰富的物产和日新月异的变化。通过学习,使学生可以了解到祖国的辽阔、美丽,增强对祖国的热爱。

2、《邮票齿孔的故事》、《画风》、《充气雨衣》倡导动脑动手。

3、有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品质、感悟做人道理的《画家和牧童》、《我为你骄傲》、《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4、《恐龙的灭绝》、《阿德的梦》主要介绍了自然科学知识,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品质。

教学措施:

1、继续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继续加强识字教学,坚持在语言环境识字。重视写字的指导,提高学生写字的技能。培养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能力。

3、充分利用插图,各种文字材料,各项作业,进行说话、写话的训练。

4、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语文能力。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借助字典独立识字、阅读的能力。

三字经全文阅读范文4

本班学生10名,其中女生4人,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文明守纪,好学上进,接受能力较强,集体荣誉感强。在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生活后,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和一年级时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也有小部分同学(特别是几个后进生)纪律散漫,行为习惯不好,学习没有自觉性。针对这部分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安全教育,从平时的点点滴滴做起,采取多种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守纪律,爱学习,求上进,使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好学的氛围,促使大家共同进步。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但是面对新课程较大的识字量和阅读量,学生识字的返生效较高。因此本学期在教学上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用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使他们体验学习所获得的成功和乐趣。

同时需要加强家校联系,依靠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力量培养孩子勤学乐学,勇于创新,大胆探索的精神,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个专题的涵盖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比较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八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字词的一些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复习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口语交际——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最后是两个生字表。表1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个。表2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00个。这两种不同要求的字分别在课后练习里标明。除了“识字”和课文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三、教学目标

1、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00个字,会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继续使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会使用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句号、问号和叹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继续学习写日记。

四、教学措施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分析记忆字形,看图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重视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法,每篇课文都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充分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4、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借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语文实践活动。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三字经全文阅读范文5

学 科 教 学 计 划

科 目

语文

年 级

二年级

教 师 陈 幼 敏

诸暨市暨阳街道浣纱小学

2004 年 8月

2004 学年度第 1 学期小学 语文 第 三 册教学计划

2004年 8月

一、班

本班共有学生 人,男生 人,女生 人。大部分学生天资聪颖,接受能力也较强,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但有个别男生的行为习惯特别不好,学习没有自觉性,所以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气。对于这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逐渐养成遵守纪律,爱学习,求上进的良好习惯。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好学的氛围,促使大家共同提高。

二、

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个专题的涵盖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比较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CCC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字词的一些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CCC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复习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口语交际CCC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CCC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

三、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四、

1、

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分析记忆字形,看图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

重视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法,每篇课文都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充分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

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4、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借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语文实践活动。。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5、

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篇段并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主动积累词句,将积累的词语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之中。

6、

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合作释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讫

日期

单元及总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三字经全文阅读范文6

关键词: 翻译批评 彼得·纽马克 《弟子规》

一、引言

作为翻译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翻译批评所肩负的责任不仅仅是对众多的翻译作品进行评论,或对纷纭的翻译现象做出解释,还要通过这种评论或解释,对翻译活动进行影响,指导它向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近年来,随着对翻译重要性认识的日益加强,在翻译批评理论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正是鉴于此种情况,笔者认为,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在其著述中提出的关于翻译批评的理论对我们具有相当的启发意义。

《弟子规》是中华文化精华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德风范的启蒙读物,该书是清代学者李毓秀所撰写的青少年道德启蒙读物,每三字一句,通俗易懂,内容合乎我国古代礼仪道德和人性真善美的体现,又合辙押韵,便于诵读,虽然已经过去了300多年,流传至今,但对于青少年思想品德熏陶及现代社会人际和谐交往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毫无疑问,《弟子规》的中心思想是“孝悌”,它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剔除其中不适合当今中国社会的内容,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相信这也是顾丹柯先生和郭著章先生翻译《弟子规》的初衷。

二、翻译批评的重要性

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一条重要纽带”。[1]纽马克认为翻译批评有五大目的:提高翻译质量;为翻译教学提供实例;阐明特定时期特定领域内的翻译观念;帮助理解名家名作和名家译作;比较原语和译语在语义和语法上的异同。另外,翻译批评应当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不仅要阐明对翻译进行批评的原则、具体的步骤和方法,在批评的内容方面还要涉及译者在翻译实践中遵循的翻译理论原则与运用的具体翻译方法及译文的社会价值。[2]

三、彼得·纽马克翻译批评视角下的《弟子规》译本评析

按照彼得·纽马克的翻译批评理论,翻译批评应当包括五个步骤:分析原文,着重分析其写作意图及功能;分析译者对原文目的的阐释,翻译方法及译文的读者;选择原文和译文有代表性的部分进行对比;从译者和批评者的角度评价译文;评价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2]以下就依照彼得·纽马克提出的以上翻译批评方法对郭著章先生和顾丹柯先生所译的《弟子规》作简要的评析与比较,具体来说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一)分析原文

彼得·纽马克指出,分析原文应包括对作者写作意图、文本类型、语言特色及文本主题的分析。[1]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规》以《论语·学而》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总纲要。[3]作为一本青少年道德启蒙读物,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是集中国传统家训、家规、家教之大成。[3]首先,从文本类型来看,彼得·纽马克借助于逻辑学、哲学、语言学等一些跨学科知识,按照语言的功能将文本类型分为诗歌、小说、戏剧等富于想象的文学作品、权威性的声明、自传、散文、私人通信等,属于表达功能型的文本;以科技、工商、经济为主题的一切格式文本属于信息功能型文本;能够感染读者并使其获得信息的所有文本称之为呼唤功能型文本。[4]按照彼得·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的分类,《弟子规》就属于能够使读者获得作者想要传达信息的呼唤功能性文本。其次,就语言特色而言,《弟子规》基本为三字一句,每句押韵,十二字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全文三百六十句,共九十行一千零八十字,内容浅显易懂。最后,就文本标题而言,“规”就是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弟子”即学生、子弟之义,人人都为人子女,人人都为人弟子,所以,“弟子”涉及所有的人。[3]现代的研究学者指出,《弟子规》的核心内容是倡导通过坚持修己爱人达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是人生第一规,是做人的根本。

(二)分析译文

彼得·纽马克指出:分析译文就是针对译者的分析,重点是考察译者对原文意图的阐释,考察译者选择的翻译方法及读者的针对性。[2]

具体来说,就译者对原文意图的阐释来看,顾丹柯先生和郭著章先生的译文都能够做到忠实于原文作者,忠实于译语的规范。也就是说,《弟子规》这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作品的客观真实、材料事实和美学原则基本都在两个译文中得到了准确的再现。

语义翻译法和交际翻译法是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中最重要、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这两个概念的提出,扩展了传统的直译法和意译法的概念。根据彼得·纽马克的理论,“语义翻译指在译入语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的上下文意义,而交际翻译指译作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应尽量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2]就翻译方法而言,顾丹柯先生的译文力求保持原作的语言特色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发挥了语言的表达功能,总体上看属交际翻译。郭著章先生的译文的关键在于传递信息,让读者去思考、去感受、去行动,发挥语言传达信息、产生效果的功能,文笔流畅,从总体上看可归入语义翻译。

就译文读者的针对性而言,顾丹柯先生的译文特别适合搞语言研究和相当关注作品形式美因素的读者阅读;郭著章先生的译文因为更加流畅,注重译文读者的反应,不给读者留下任何疑点与晦涩难懂之处,因而应该拥有更广泛的读者群。

(三)原文与两篇译文的对比分析

作为翻译批评的核心部分,彼得·纽马克建议:“原文与译文的对比以语言形式为主,但无须从头至尾进行全面的比较,只需选择有代表性的部分进行详细的比较研究,就足以了解翻译的整体水平了。”[2]鉴于篇幅原因,本文仅以以下例证对顾丹柯先生和郭著章先生的译简单评述,以下简称顾译、郭译。

例1:《弟子规》

顾译:Dizi Gui:Dos and Don’ts for Children.[5]

郭译:Standards for Being a Good Student and Child.[6]

作为文本的标题,顾译采用了音译加注的方式,不仅让译文读者能够了解文本的原语名称,而且通过加注进一步阐释了该文本可能涉及的主要内容;郭译针对译语阅读者主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兴趣的西方读者的现实情况采用了意译的方式。相比之下,顾译对原文意图的阐释更为清楚、准确,而郭译的读者针对性更强。

例2:首孝悌,次谨信。[3]

顾译:First,be dutiful to Parents and fraternal to brothers,And then,be strict with yourself and honest to others.[5]

郭译:First it teaches us how to be dutiful to your parents,and how to be respectful and loving to our siblings.

Then it teaches you how to be cautious with all people,matters and things in your daily life and how to be a trustworthy person and to believe the teachings of ancient saints and sages.[6]

作为《弟子规》总序中重要的指导性原则,“首孝悌,次谨信”的意思是做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是要对自己谨慎地约束,对人诚实可信。[7]原语中“悌ti”和“信xin”二字是押韵的,顾译兼顾了原语的这一特色分别用“brothers”和“others”来翻译,从而最大限度地向译语读者展示了原语的音韵效果,更传达了原作的风格;郭译在对原语正确解读的基础之上几乎用释义的方式对原语进行了翻译。二者比较,很明显顾译更精练。事实上,在音韵美的传达上,相对郭译,顾译在其他章节都做得比较到位。

例3:有余力,则学文。[3]

顾译:If you’ve done these and have time to spare,For search for knowledge you must care.[5]

郭译:When you have accomplished all the above duties,you can study further to learn literature and ar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your cultural and spiritual life.[6]

同样作为《弟子规》总序中另一个重要的指导性原则,“有余力,则学文”的意思是做好了分内的事如果还有余力,就去学“文”,这里的“文”原指文献典籍,尤其是指儒家经典著作,而用现代的观点来说,可理解为学习文化知识。[5]顾译直接将“文”译为“knowledge”即“知识”,而郭译则将“文”译为“literature and art”即“文学和艺术”,并对学“文”的目的做了进一步的解释说明:“...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your cultural and spiritual life.”在对这句话原语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不难看出顾译准确把握了“文”这一字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并用最简洁的方式翻译出来,从而更胜一筹。

例4:兄道友,弟道恭。[3]

顾译:Fraternal love in a family is great,And discord breeds nothing but hate;[5]

郭译:Older siblings should befriend the younger ones,Younger siblings should respect and love the older ones;[6]

作为《弟子规》第三部分“出则悌”中开头重要的两句,“兄道友,弟道恭”的意思是作为兄长对弟妹要友爱,作为弟妹要尊敬兄长,兄弟姊妹之间要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心就包含其中。[3]通过对比以上两个译文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顾译为了阐释原语中“兄友弟恭”的准则没有受原语字面意思的束缚,而是采用了意译的方式说明:兄弟姊妹之间的和睦相处对于家庭是非常重要的,反之则会产生怨恨;郭译则忠实地传达了原语的内涵,从而使译语的读者透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兄弟姊妹相处之道的基本要求。二者相比,郭译因更忠实于原语而略胜一筹。

例5:财物轻,怨何生?[3]

顾译:If material things you depreciate, How could brotherly hostility generate?[5]

郭译:When siblings value their ties more than property and belongings,no resentment will grow among them.[6]

同样出自《弟子规》第三部分“出则悌”中的“财物轻,怨何生?”的意思是彼此把财物看得很轻,兄弟之间的怨恨又从何而生呢?[5]原语的句式为反问句,顾译更为忠实于原文沿用了这一句式,而郭译则完全用陈述句来传达原语的含义。因此,单就对原语句式的忠实程度来说,顾译显然更加形象生动,更能传达原作风格。

(四)评价两篇译文的总体质量

首先,从译者的角度出发,彼得·纽马克认为:“翻译标准必须能够衡量某种翻译方法是否正确,是否最大限度地重现了原文的意义。”[2]他的标准是:准确(accurate即内容准确,事实准确,风格准确)和简洁(economical)。就两篇译文来看,两位译者对于原文内容与译文语言形式辩证关系的处理是得当的,原文中的“恒定内容”即重要的“常量因素”都得到准确的再现。

其次,《弟子规》作为信息性、劝服性文本,顾译和郭译都能做到充分再现原语作者的意图,自然简洁,通俗易懂。笔者认为,顾译文,抓住了原作的特点,使原作内容与形式形成了一个辩证的有机整体;郭译则更多地重新组织句法,运用符合译语习惯的更常见的搭配和词汇,使译文更加流畅地道,简明易懂。

(五)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价值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为了古为今用,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逐渐从认知到认可,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影响的深入和扩大。作为《弟子规》核心思想的“孝悌”,一直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用理性的态度看待孝道,学习孝道,实践孝道,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3]因此,研究《弟子规》译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意义重大,《弟子规》的翻译是必要的更是重要的。

四、结语

翻译批评的主要目的在于评价译文质量,彼得·纽马克的评价标准可以概括为:上乘的译文就是译文忠实地再现了原文的意图,恰如其分地把握了内容与语言形式的辩证关系。[8]本着这一评价标准,顾丹柯先生和郭著章先生的译文都能忠实再现原作的意图,传达原作寓于字里行间的意义,体现译文语用准确性比所指准确性更重要的特征。正如按照有史以来将中国历代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许渊冲先生所说:“丹柯先生的译文英文流畅、通顺,表达准确、到位,充分体现了原文的音韵美,读来朗朗上口,确实达到了‘音美’;从意义上说,他的译作注意遣词造句,语言规范,很好地传递了原作的内容,‘意美’也做到了。”[9]

参考文献:

[1]Peter Newmark.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许均.当代英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钟茂森.钟博士讲解弟子规[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

[4]刘金龙.文本类型、翻译策略与应用翻译研究——以旅游宣传资料英译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2007,VOL30(4).

[5]顾丹柯.孝经·二十四孝·弟子规[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0.

[6]郭著章.汉英对照蒙学精品(第一分册)[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7]李逸安.中华经典藏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M].北京:中华书局,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