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言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典文言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典文言文

经典文言文范文1

有曹太守其人,新屋落成欲图其楹庑,搜罗画家,里人疾周①者,入其姓名。隶往摄之②,周曰:“毋惊老母,旦夕往画不敢后。”客人颇不平曰:“太守不知先生,何贱先生于此?谒贵游③可勿往。”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④而还。

【注释】

①沈周,明代杰出书画家。疾,恨。②隶,差役。摄,这里是“传唤”、“征召”的意思。③谒,拜见。贵游;泛指显贵者。④供役,当差,服劳役。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 不更辱乎( ) (2)卒供役而还(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太守不知先生,何贱先生于此?

12、下列分析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3分)。

A、沈周的书画造诣颇高,太守慕名召他前去。

B、沈周请差役不要吓到母亲,可见其孝顺。

C、客人认为,凭借沈周的声名本应得到礼遇。

D、沈周将太守的征召当作一次差役来接受。

13、客人和沈周对“谒贵游”的态度不同,以下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

A、客人的建议是为了拒绝太守的征召。

B、客人的建议是要借助显贵者的权势。

C、沈周的拒绝是不愿多事去得罪太守。

D、沈周的拒绝是根本不想攀附显贵者。

参考答案

10、(1)又/另/还 (2)最后/终于

经典文言文范文2

学生到高中阶段应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为何总不见效果,学到选修教材了学生又应怎样学习历代文化经典呢?本文欲以《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为例浅谈其教学的有效方式。

一、教学目标甄选问题

评价教学有效性即看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要求,那么选修教材的文化经典教学目标与必修课有无关联又是何关系?选修教材之“致同学们”有这样一段话:“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既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养成,也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选修课程同样指向这一目标,和必修课程比起来,选修课的学习应当更要求打开思路,发展个性,更加需要主动地学习”。这显然是针对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设定的教学要求,但选修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可与必修课程重复,更应侧重文化解读和人格培养,体现选修课注重个性发展的特点。

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即学生学习古文困难。为了解决这一困局,有人提出 “教学中要紧扣教材进行视频观看、课堂讨论、精彩辩论、文章写作等方式去实现有效研读”,也有老师索性只求翻译串讲理解大意作罢,这虽有行事的道理,但我总以为此皆舍本求末不得学习要领。

学习是什么?在泰勒看来,“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取决于学习者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提上日程,“在组织学习经验时,要达到‘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的有机统一,绝非易事” ,但忽视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的成熟性,于是任意削减学科内容的深度、广度,降低教学难度,于学生理解力和感悟力提升无益。毋庸辩解学情如此,只须自问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跋涉路上是否尽心尽力,而非退而求其次。没有学生在学习上的螺旋式上升,何来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的提高。

对步入高二下学期的高中生的心理特征略加了解,即可知晓他们更偏向沉默,更偏向于安静地沉思,在这时若仍侧重听说读写的语文教学,只会让语文课堂缺乏应有的智慧和深沉。高二学生进入选修文化经典研读时就应侧重“自主地文化研读”。

如何做到“研”,首先就体现在“自主”上。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就是不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是由学习者通过一系列发现行为发现并获得学习内容的过程。这一阶段的高中生面对选修教材的文言文有了一定积累,教师可将较难词句串讲翻译后,让学生自主翻译全文并归纳大意;接下来“研”什么?显然应侧重研究文化。“这也足以证明,语言本身就是思想,语言是创造,语言是文化,语言不只是外壳”,“学生在学习语言时,似乎是在学习掌握一种工具,可意义远非如此;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是使自己成为人的过程,是确立自己的真实存在的过程,是让世界呈现在自己面前并让自己进入这个世界的过程”。

“选修制度是个性化教育、个性化课程的有机构成,是支撑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选修教材的学习一方面发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主体发展可能性,另一方面承担起塑造学生成为社会出色成员的课题。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研读》从历代文化经典论著中编辑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章节,内容涉及儒、释、道三教的经典以及历史、伦理、科技、文学等各个方面,绵延先秦至近代几千年的文化发展脉络,这就需要学生掌握阅读文化论著的知识和方法,养成独立探究、主动获取各种文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真实地感受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跳动的脉搏,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内涵,探讨思索经典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得到博大精深的文化氛围的熏陶,具备真正意义上的人文精神。简单点说,其实就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返回自身找寻文化基因、重塑文化人格。

二、有效教学方式的甄选问题

以《儒道互补》单元教学为例,笔者认为学习本单元的课堂,学生始终闪现着思考的智慧火花。

儒道两家互为两极相得益彰,若总以学者成果示人或简而化之,难免有束之高阁、不食烟火之嫌,不利于学生亲近它们,更何谈学懂,唯有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才能真正体会和理解其思想精髓。

(一)《论语》十则教学方式

经典文言文范文3

1、Behind the mountains there are people to be found.

天外有天,山外有山。

2、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一日一个苹果,身体健康不求医。

3、Bad times make a good man.

艰难困苦出能人。

4、Life is a great big canvas, and you should throw all the paint on it you can.

人生是一幅大画布,你应该努力绘出绚丽多彩的画面。

5、There's only one corner of the universe you can be sure of improving, and that's your own self.

这个宇宙中只有一个角落你肯定可以改进,那就是你自己。

6、A guest should suit the convenience of the host.

客随主便。

7、A young idler, an old beggar.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8、A man's best friends are his ten fingers.

人最好的朋友是自己的十个手指。

9、A fall into the pit, a gain in your wit.

吃一堑,长一智。

10、A contented mind is a continual / perpetual feast.

知足常乐。

11、Life is the art of drawing sufficient conclusions form insufficient premises.

生活是一种艺术,要在不充足的前提下得出充足的结论。

12、Variety is the spice of life.

变化是生活的调味品。

13、Life would be too smooth if it had no rubs in it.

生活若无波折险阻,就会过于平淡无奇。

14、The best hearts are always the bravest.

心灵最高尚的人,也总是最勇敢的人。

15、Only they who fulfill their duties in everyday matters will fulfill them on great occasions.

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尽责的人才会在重大时刻尽责。

16、Sow nothing, reap nothing.

春不播,秋不收。

17、Bad luck often brings good luck.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18、The wealth of the mind is the only wealth.

精神的财富是唯一的财富。

19、Suffering is the most powerful teacher of life.

苦难是人生最伟大的老师。

20、Life is painting a picture, not doing a sum.

生活是绘画,不是做算术。

21、Life is real, life is earnest.

人生真实,人生诚挚。

22、Life is but a hard and tortuous journey.

人生即是一段艰难曲折的旅程,人生无坦途。

23、The greatest test of courage on earth is to bear defeat without losing heart.

世界上对勇气的最大考验是忍受失败而不丧失信心。

24、Clumsy birds have to start flying early.

笨鸟先飞。

25、As heroes think, so thought Bruce.

英雄所见略同。

26、A letter from home is a priceless treasure.

家书抵万金。

27、The reason why a great man is great is that he resolves to be a great man.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立志要成为伟大的人。

28、There is no garden without its weeds.

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

29、Life is fine and enjoyable, yet you must learn to enjoy your fine life.

人生是美好的,但要学会如何享用美好的生活。

30、To be both a speaker of words and a doer of deeds.

既当演说家,又做实干家。

31、Wasting time is robbing oneself.

浪费时间就是掠夺自己。

32、All rivers run into the sea.

殊途同归。

33、Wealth is the test of a man's character.

财富是对一个人品格的试金石。

34、There is no royal road to learning.

求知无坦途。

35、Doubt is the key to knowledge.

怀疑是知识的钥匙。

36、Do one thing at a time, and do well.

一次只做一件事,做到最好!

37、A man is only as good as what he loves.

一个人要用他所爱的东西有多好来衡量。

38、Genius only means hard-working all one's life. (Mendeleyev Russian chemist)

天才只意味着终身不懈地努力。(俄国化学家 门捷列耶夫)

39、Business is business.

公事公办。

40、A bosom friend afar brings a distant land near.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1、The world is like a mirror: Frown at itand it frowns at you; smile, and it smiles too.

世界犹如一面镜子:朝它皱眉它就朝你皱眉,朝它微笑它也吵你微笑。

42、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to only one thing at a time.

做许多事情的捷径就是一次只做一件事。

43、Life is a horse, and either you ride it or it rides you.

人生像一匹马,你不驾驭它,它便驾驭你。

44、All time is no time when it is past.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45、One never lose anything by politeness.

讲礼貌不吃亏。

46、You can't judge a tree by its bark.

人不可貌相。

47、Life is like music. It must be composed by ear, feeling and instinct, not by rule.

人生如一首乐曲,要用乐感,感情和直觉去谱写,不能只按乐律行事。

48、Sharp tools make good work.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9、A common danger causes common action.

同舟共济。()

50、Death comes to all, but great achievements raise a monument which shall endure until the sun grows old.

死亡无人能免,但非凡的成就会树起一座纪念碑,它将一直立到太阳冷却之时。

经典文言文范文4

经典该不该读,问题不是经典本身,而是对经典的注解。学生阅读古代经典的关键,是要对古代经典再发现和新认识,以现念重新解经。教育部指定的中学生课外必读书中,唯一的先秦经典是《论语》,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推荐本是徐志刚教授的《论语通译》。我们不敢说此书有什么不对,但可以肯定地说,此书只是延续了封建文人为当时朝代服务的认识,而没有用现念去再发现和新认识。让中学生读这样的注解经典,自然是不读为好。

我们完全可以再发现和新认识这本中国人心目中的圣书——《论语》。书中有一句话使人对孔子颇有微词: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历来认为这表明孔子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是典型的。现在,各民族和睦共处,这种歧视性的传统注解不利民族团结,只会助长。现在的读来自然不合时宜。

且不说孔子作为周的臣民,是否会冒杀头的危险把中原称为“诸夏”,但也没有必要沿用封建文人的注解。我们完全可以再发现和新认识,把这章断句为:“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意思是说“夷狄都心中有君,不这样(爱君尊君),是夏朝的灭亡原因”。夏被臣国商所灭,商被臣国周所灭,是同样的以下犯上,但孔子作为周的臣民,不便指责周,故只言夏,也是讲得通的。后儒的解释,原因想必是因为历朝历代都是以下犯上取得天下,而不敢直解。

经典文言文范文5

一、要狠抓预习这个开端

预习是学生自学的过程,是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能够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我认为,有如下优点。

(1)强化了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自读课文,思维会集中和活跃。听课时,强烈的表现欲和对自己的解答的求证欲促使他们认真听课,积极发言和参加讨论交流,整个过程都会兴奋、主动。

(2)加强了听课的目的。学生通过预习,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心中已有数。上课时,促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为上课创造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注意定向的基础,大大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

(3)掌握了学生疑难,教学有的放矢。“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通过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的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就避免了平均使用力量和主观主义倾向。

要想学生预习收到良好的效果,要动力和压力并施。首先要给学生明确的预习要求,让学生朝着目标去努力,不会盲目瞎撞。其次,要加强对学生预习检查和监督,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和沟通,及时掌握学生在家学习情况。第三,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激励要讲究艺术。重视自学过程的态度,要重于学习结果。对于认真去预习了的学生,不管预习结果如何,都要对他们主动积极地探索表示赞赏。这样,既抑制了优等生的骄傲情绪,又增强了中低等生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特别重视阅读,力求形式多样化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阅读对理解的重要作用。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理解语文知识的前提条件。教师不仅要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要注意形式要多样化。语文课本上所选的文章都有很强的可读性,为了防止学生反复阅读或单一呆板的朗读形式使学生倦怠或产生厌烦感,要灵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有了新鲜感,学习热情高涨而持久。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经典文言文范文6

    21世纪70年代西方首先发生了关于“经典”问题的论争,随后引发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那么什么是经典呢?“经典,按现代汉语辞典中的释义,是指权威性的着作。在英语中,classic作为形容词指最优秀的、杰出的、传统的、不朽的、典型的等,作为名词指杰作、名着、第一流的作家和着作、古典作品等。按这种词义来说文学的经典机制,可概括为是以文学中的杰作、名着为范本,以之来引导、评价整个文学活动的一种秩序和规则。”[2]由此可见,经典的形成常常需要漫长的时间和检验,经过若干时代的阅读、阐释、淘汰之后存留下来的。在经典的形成过程中,熔铸了人类历史文明和文化的精华。大众文化的发展和新媒介手段的产生无疑对经典文本构成了不小的冲击。那么,在大众文化的浪潮席卷全球,网络成为重要媒介的今天,经典有没有生存空间呢?“在后现代,文学经典没有消失,也不会消失。在人类文化中,任何一个时代都必须有传统文学经典的存在。这是人类社会文化存在和发展的自身需要。……物质生产需要前代留下的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同样也需要前代留下的精神生产力,而文学经典就是这种精神生产力的遗产。因而,文学经典的存在是不能被解构的,人类世代的活动构成历史,在文学活动时代延续中又确立了文学经典的地位。文学经典是人类自身繁殖生产和再生产、延续人类生命活动需要的文学表现,即人类存在的必然性活动在意识形态上、在文学领域的表现,是现时代文学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从人类存在来看,在后现代社会,我们也不能割裂文化遗产、文学经典。”[3]在新的时代语境下,文学经典依然有它不可取代的地位,我们必须重视文学经典的价值。“从读者的体验讲,经典是那些能够启蒙益智,陶冶情操的书;能够使人在精神上变得成熟和深邃的书;能够使人或惊奇或震惊或愉悦的书……”[4]。高校作为文化传播的窗口和平台,更应该重视文学经典的讲授。

    二、网络时代外国文学经典教学的对策

    1.应擅于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

    新的时代,新的媒介,要求有新的思维和新的方法。网络时代虽然给文学经典的阅读和学习带来了冲击,但事物总是有两面性。当今时代,大众文化在摧毁文学经典神圣地位的同时,也无形中扩大着文学经典的影响面。过去只有受过比较高教育的知识分子才能掌握有关文学、哲学、历史的知识,而现在这些所谓只有精英人才才能掌握的知识也会通过大众文化为广大百姓所了解。比如央视《百家讲坛》栏目的开播及其很高的收视率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外国文学经典教学带来了冲击,但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优质便捷的共享资源。无论是教师的授课还是学生的自学都有了更宽广的空间。首先,网络为经典文学的讲授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库。在讲解一些经典作品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下载一些图片、影视片断等,这不仅可以使授课更具直观性,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其次,网络可以提供便利的交流平台。网络为师生的双向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QQ、飞信等多种方式交流,经济而且便捷。教师还可以建立一个自己的教学网站,在网站里可以给学生提供参考书目、教学课件、电子讲义,更重要的是可以直接和学生在网站上进行交流,学生彼此之间也可以就某一问题在网站展开讨论。

    2.改善教学方法

    在近几年的外国文学教学中,常常听到同行们感叹现在学生不爱听外国文学史课,但从笔者的教学经历来看,学生还是喜欢这门课的。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外国文学教师在授课中应该注意从以下三方面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增加生动性。文学是人学,文学的本质是审美。文学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它也是文化的产物。我们平时所说的日常话语形式往往是回顾性的,它强化现实,代表的是现在和过去,而文学常常打破现实中的东西,表达的是一种希望。文学作为人学,它也是人类发展长河中情感经验和审美经验的积淀,所以文学是与人生相连的。基于此,教师在文学课的讲授中就应该融入自己的情感,充满激情,以情感去感染学生,和学生形成共鸣,引发他们的思考,而不是照本宣科,教条式的讲授。只有教师投入了自己的情感和理解,课才能生动、传神,从而激发学生想自己阅读作品的兴趣和冲动。